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 企业管理 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1 思想政治工作简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古已有之,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形成却与共产主义运动有关。1920年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1934年,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两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长期使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思想教育”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少奇于1951年在《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思想政治工作”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此后一直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

2 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优良传统。在企业,它的目标就是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效益最大化,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必须由全体员工来完成。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就是说,员工的思想出了问题,企业就无法实现它的既定目标。因此,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企业的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它们的目标就是在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党团员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宣传教育、文化建设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它们是凝聚人心、调动广大员工全力以赴搞建设。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作为一个企业,没有带头人,没有战斗力坚强的员工队伍,企业遇到风浪就要受到挫折,生产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管理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队伍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统一的,也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当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劳动者与经营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直接触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处理不当,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可能会集中而突出表现出来,既影响人际关系和人们的积极性,也影响企业的正常管理。协调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人际矛盾,单纯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整分配方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和调节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教育广大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稳定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必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否则,企业管理将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有效保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社会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物质资源的配置,科学技术的应用,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正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组织纪律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加薪提级等物质激励机制也有一定作用,但光靠这些也是不行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精神动力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灌输的。一个企业只有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人与物的科学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排除在企业管理的行列之外,必将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2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思想政治教育

       民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政治文明的关键要素。民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民主的实施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把民主作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充分发挥了民主制的优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党高度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可见,应用和把握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适应新时代,通过民主制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的时代主旋律。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文化上的日益交融的趋势,随着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要求民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 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就是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工作曾经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采取适合时局、对象的方法和模式,往往显得不尽人意。

二、确立大局意思,通过集中制的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毛泽东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就告诉我们,集中是民主的指导,我们实行的是以民主为基础上的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和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按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见解任意地自由作为。忽视集中统一,走向极端民主化,不能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那只能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灵魂”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也可以称为政治性原则,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所在。思想政治的这种特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集中统一。在当今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与挑战。今天的大学校园更加开放,各种思潮冲击着大学生头脑,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排斥错误的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民主集中制把真理性认识教给当代大学生,就是要通过集中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团结人心,凝聚人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全面性。“除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之外,还要继承、借鉴古代和国外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保证和促进人们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发展;除了坚持先进性教育目标之外,还要针对不同实际的人群,按照不同层次要求进行教育与引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百余年的艰难探索等等,都要教育大学生分清是非曲直,美丑善恶,把优秀的文明传统和革命传统传承下去。

只有确立大局意识,实施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以集中的方式不断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与时俱进,并且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自觉的认识,才能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大学生发自内心的信念,并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去努力学习,自觉贡献青春和智慧。

三、把握客观规律,以民主集中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认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形势,以改革的姿态和创新意识,建立起“弘扬主流,多元一体”的适合新时代的思想政法教育新机制。一是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作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是统一对时代特征和教育对象变化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社会团体,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有着探索未知世界和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为他们提供多样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阔他们的思路和眼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知识结构,进而达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时代的特征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使得“弘扬主流,多元一体”成为我们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运用民主集中制中辩证统一原理,构建适合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参考文献:

第3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进一步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以及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68—02

基金项目:楚雄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杨海波(1978— ),男,云南弥勒人。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深刻揭示了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在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团结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了深化民族团结思想认识,做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三进”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正处于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对其进行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践行者。邓小平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2]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分化、西化的图谋放在中国下几代年轻人的身上。由于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思想领域极容易被西方国家宣传的各种思想文化所占领所误导,目前大学生中产生的一些不良风气与西方价值观的传播有很大的关联,有个别学生甚至被西方价值观所迷惑,开始崇拜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说三道四,这一点值得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因而,在高校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制度设计,它能保证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这是我国历史上和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一国家能够做到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刻地懂得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全球排名第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我国人均GDP由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19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68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已经达到24565元,是1978年的71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为7917元,是1978年的58倍,这表明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开始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且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担心的结果。他们借机鼓吹和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论”,想方设法拉拢一批“志同道合”者阻止我国进一步发展,破坏我国已取得的成果。目前,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电影、电视等各种大众传媒,将各种社会思潮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传输,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活动。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25个边境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06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构成造成了16个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交流频繁,西方敌对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借机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培植民族极端分裂势力,把这些地区变成分裂我国的前沿阵地,企图掩盖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嚣张气焰,要进行坚决的打击;对其分裂破坏的阴谋,采取一切措施将其粉碎。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目的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大学生明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的活动,反而变本加厉,充分揭露其丑恶嘴脸,使其阴谋无法得逞,彻底粉碎其分化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大量少数民族干部,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干部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我们党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在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法规的教育,使其成为懂理论、懂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急需一大批懂民族理论、政策以及民族法规的大学生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其发展经济、文化等。但是,民族干部紧缺在一些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事实。虽然《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就业有相应的照顾政策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就以目前招考公务员为例,从国家到地方,不分民族和地区,一视同仁,忽视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权利。现在一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很难进入公务员队伍行列,因而个别地方出现了民族干部断层的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不熟悉民族情况的外来干部来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正演变为外族自治,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将其视为竞争者,不利于干部之间的团结及合作,另一方面,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不喜欢不懂民族语言的外来干部,从而产生了本不应该发生的矛盾,制造了新的人为的隔阂。毛泽东指出:“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合作中应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因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少数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处理好各种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解决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的矛盾,没有民族干部是不可能的。要维护好民族团结,就必须慎重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及矛盾,要防微杜渐,及时将民族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少数民族干部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外来干部不可替代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很有必要,使其成为掌握党的民族团结理论、方针、政策的民族干部,成为民族政策的执行者、践行者,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不断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纠纷,各民族之间产生巨大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汉关系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继承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思想;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以江泽民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共同繁荣”作为民族核心问题,进一步继承和丰富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以胡锦涛等人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并为民族关系赋予了新的“和谐”的时代特征,继承、发展以及丰富了民族关系的内涵。因而,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使之为维护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学习及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邓小平文献(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第4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普法;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g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proportion, and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he elaborate to strengthen legal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enterprises of the importance, and briefly mentioned a few measure.

Key words: enterprise; law;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领域体制转换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与部分建筑企业领导人员私欲膨胀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建筑施工领域各类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建筑企业自身的正常发展,普法教育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内部矛盾、各种纠纷,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稳定、快速发展。

一、普法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普法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是,我们有些干部、职工,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普法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加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普法国家的进程,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开展和深化改革的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种形势下,要高度重视普法教育,把普法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形式,开展教育,增强职工的普法观念,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企业安定团结,促进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二、普法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普法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普法教育的加强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内部矛盾、各种纠纷,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稳定、快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的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件法宝。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结合实际,开创新形式,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开展企业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就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木要求和重要内容。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视普法教育,把普法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形式,开展教育,增强职工的普法安全意识。

三、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建筑企业普法教育的重要性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领导重视是成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关键。公司领导应对普法宣传教育高度重视,除每次深度参与公司开展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外,还应为活动划拨提供专项资金,以供聘请讲师、购买奖品之用。极大提高了全体员工参与普法宣传教育的积极性。综合管理部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责任部门,以“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积极创新,务求实效”为指导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每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2、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普法宣传教育

在普法内容上,依托企业普法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普法讲座、专题辅导等教育,邀请法学院教授、法官、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深入企业,举办《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法律援助知识等普法讲座。在宣传形式上,以区“法治广场”为中心基地,各单位普法宣传组织为辐射阵地,“18”法律咨询广场为工作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法宣传活动。其次,抓好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宣传教育。按照省《关于加强农民工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以“一个启动日”、“一个宣传月”、“一个新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大规模普法讲座和维权法律咨询,走进建设工地,向农民工赠送《农民工维权问答手册》、《外来务工人员知法守法五字歌》和普法课宣讲提纲等资料。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与区法院“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合议庭”通力协作,有效地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加强普法教育,强化员工意识

企业合规管理的目的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普遍性原则,决定了基层员工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不是公司各级管理者以及企业法律顾问等少数几个人的事,每个员工都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防火墙”。这也就决定了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与知识,已成为实现合规管理的当务之急。

4、坚持学用结合,充分发挥普法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普法教育史依法治企的前提和基础,推进依法治企进程是普法教育的深化和必然。因此,要把学法与用法、普法宣传教育与依法治企的实践、普法宣传教育与现代企业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企业依法治企是规划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企业各项事物管理的普法化,创造良好的普法环境。要从行业、基层企业入手,整体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4.1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抓好普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的依法治理,逐步实现各项事业的普法化。

4.2各企业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依法治理实施方案,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4.3要制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标准,广泛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使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企业普法教育建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普法教育建设,因为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要靠企业普法教育的氛围来营造。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社会主义党建特色。我们是社会主义企业,企业党组织在科学理论武装员工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干部管理中为企业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和精英,在企业管理中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个思想、普法观念都不强的企业集体,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

3、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普法教育。1955年,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同样,铁打的纪律才能保证整个革命的胜利。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五、总结

第5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青年大学生心理变化 法律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针对目前国际格局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征。在目前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形势下,如何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等,是我们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明确对象,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是要对我们目前教育对象——青年大学生有非常透彻了解,运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和帮助他们。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心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年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年大学生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过去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大学时期的学生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年大学生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年大学生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大学生的交往领域比中学生广泛得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四)“拜金主义”日渐成风

有些青年大学生存在着拜金心理,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没钱就“英雄气短”。所以很多大学生都不好意思承认家庭贫困,即使家里非常拮据,却还是经常伸手要钱用来与同学攀比,完全不理会父母已经早早地累白了头、累弯了腰。

在学生中间也形成了一个拜金的圈子。就拿过生日来说,许多学生过生日一定要请客吃饭,请不起同学吃饭的孩子一般都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之间的贺礼都是档次较高的运动包或鞋子等。学生之间把自己过生日时来祝贺的同学多少、礼物轻重作为衡量自己“面子”大小的标准。

(五)逆反心理较严重,自控能力不强

逆反心理是广大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个人的表现欲望、标新立异的想法成为他们无视家长、老师和校纪校规的重要原因。一旦造成后果,以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弥补。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

[1] [2] [3] 

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年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还是侧重于应试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纳入学校教育主课内容。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学校日常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形成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求真务实,推进青年大学生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各方面的特点变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团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挖掘团组织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培养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阵地,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和落实青年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和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①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建立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②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掌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启蒙教育到系统教育的原则,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

、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合法与违法的界限,知道什么是犯罪,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低标准。而“易”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在法制教育过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高校学生中接触法律知识最多的应该是学法律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现在所谈的法制教育是面对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运用我们的方式将其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和了解。既然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讲述一些和大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并且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将一些法律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词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法律案情模拟活动则是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印象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个法律事实角色,模拟某段法律事实行为,以及该行为发生后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等等。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公平、公正等现代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上,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通过影像资料、普法园地、图片巡展、现身说法、知识竞赛、法制文艺等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

四、结语

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张昌尔同志在团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年月日.

第6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政冶,性归因;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37-04

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衰微,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和抵触,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差等状况,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困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成因及如何走出困境,学界进行了诸多研究,虽不乏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和实践上有操作意义的对策,但也存在一些偏颇和误区。“泛政治化”就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此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泛政治化”,“泛政治化”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单一政治标准去剪裁丰富多样的人性,以政治工具性的价值思维遮蔽了人的生活世界,等等。本文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于“泛政治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忽视,有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倾向,因此,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必须加以澄清。

一、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凸显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活动自阶级产生以来就客观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社会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需要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和利益的主要思想武器,承载着重要的政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绝对政治性的实践出现的,并明显地服务于政治统治”,思想政治教育鲜明政治烙印的内涵在于它“灌输”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种统治阶级的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传播并普及着特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行为,达成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合法性认识,并起到认同和维护的作用。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说,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政治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充分表达统治阶级的政治诉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次,从个体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主要是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化已经演变成了以政治社会化为核心的社会化过程,即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既定的政治文化,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事实上,阶级、国家的产生,不但使得人的政治社会化成为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此时的政治化可以等同于社会化”。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即为维系和延续本阶级的统治培养接班人;另一方面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个体在阶级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摆脱政治关系的制约,因而必须学习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按照一定的政治文化模式行事,才能顺利实现自身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培养不是全方位的,而是紧紧围绕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来进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把培养个体的政治品质放在首要的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是“生命线”,起着总揽和统摄的作用。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等,政治性要求都必然贯穿于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处于核心层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最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内容,并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如果不体现政治性,没有政治导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要求,就是抽象的、空洞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本质属性、功能和内涵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承担的政治责任内、在其实施教育应及的范围内,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关照人的政治生活,塑造人的政治品格,本身就是对丰富人性中最重要的人性――政治性的重视,也是对人的最重要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重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主流政治文化也必然辐射到社会和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引导、规范和制约等作用。因此,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在各方面凸显政治性是其本质的要求,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所谓“泛化”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诘难,对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现实生活、培养政治“单面人”的指责,实则是试图把政治生活从社会生活的有机整体中孤立出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强调的政治性设定一个疆界,似乎越出这个界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事实上,这个界线是不存在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有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涉及的、完全非政治化的领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或显性、或隐性的政治影响却普遍存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最具政治色彩的教育都远离政治,不多方面突出政治要求,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别的教育能承担这个任务。

二、历史经验证明,忽略政治性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失误

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八・九”后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进一步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具体又在哪里?答案很明确,主要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弱化。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年,人们的思想意识混乱而复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的引导。但是,面对“”遗留的“左”的、“假、大、空”的政治思维,面对西方自由思潮泛滥所兴起的“存在主义热”、“唯意志主义热”、“泛性主义热”,面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多党制、三权分立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和批判,甚至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怀疑党的领导,鼓吹全盘西化的错误政治倾向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声音。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性上的不坚定与软弱退让,造成了人们思想认识的极大混乱,20世纪80年代出现多次和“八・九”政治动乱的爆发,其重要原因正在于

此。对此,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不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实效性差,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教训是深刻的。

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利益多样化、观念多元化、矛盾深层化表现突出,经济领域内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等价交换物化了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党内少数干部搞权力寻租、贪污腐化,这些现象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和社会稳定。在思想领域,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经济的发展必然付出思想道德滑坡的代价,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思想保障。然而,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彰显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上比较薄弱,在培养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上成效也不佳,甚至一度还有取消思想政治教育的苗头。对此,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特别强调,要“讲政治”,“只有讲政治,才能保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讲政治,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讲政治,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思想阵地并武装人们的头脑,批判、抵制落后低俗的、腐朽的、反动的思想意识,否则,错误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就会使人心涣散,发展畸形,导致社会混乱,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实效性可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利益冲突,政治多极化所表现出的错综复杂,国内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繁重任务,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原因有多方面,但政治性体现不足仍然是主要的因素,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传授,对思想品德的阶级性、政治性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回避,使充满政治性、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学生仅作知识点的记忆以期考试合格;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问题仅满足于一般的了解和诠释,而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加以剖析的力度不够,使学生难以形成明晰的政治价值判断,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还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却忽视了对象政治观的塑造,造成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政治素质低下。比如,目前的大学生当中,争取进步、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不少,但就是在这部分学生中,对政治理论如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较好把握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对涉及政治的热点问题能加以深入分析的学生也不多。总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式没有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形势下政治文化的转变,缺乏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知教育,缺乏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

三、充分体现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必须坚持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创新。既要更新思想观念,也要在内容、途径、载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任何新的理念和措施,必须以坚持政治性为前提。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政治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最重要的内涵。如果只是细枝末节的改变,弱化政治性要求,淡化意识形态的引导,甚至越出政治性这条红线,将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也走不出实效性不强的困境,甚至还起到负面效果,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前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把握并体现政治性的要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属于上层建筑,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有政治”。所以,决不能把政治理解为“”时期的“灵魂深处闹革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阶级斗争观点,彻底摒弃“假、大、空”的政治观念,要从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理解政治。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政治,把我们党适应国际国内新变化所作出的理论创新,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及时融入到政治要求之中。例如,当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群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围绕上述政治性要求来进行,这是前提。

第7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国;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国在传统文化、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理性地借鉴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比较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学说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基础主要有政治社会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哲学等。比较重视实验探索和实证分析,注重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2、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目标的比较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本质的不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开放,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49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民主、面向国际、面向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立意高,目标远大,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对人的政治要求高。

3、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

(1)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从相同点来看:

首先,道德教育都是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道的重要内容。公民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修养。

其次,中美高校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使国民对自己的国家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意识和国家价值观的灌输。

(2)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首先,宗教教育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更加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其次,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抽象、纯理论的概念比较少,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的需要的紧密联系。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建构。

4、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比较

中美两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途径上的不同点。

(1)从美国高校来看。首先,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模糊认识和他们所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时事方面的敏感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次,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自主化和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和交友等各个方面的过程中,突显了美国高校渗透式教育的特色。

(2)从中国的高校来看。首先,我国高校主要集中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这两个方面,而且指导理论和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高校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理论内容的系统性。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给高校设置了统一规范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贯穿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非常彻底, 而且其教育理论研究也卓有成效。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效益不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缺少实验依据、理论过于抽象以及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运用。

2、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价值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过度地强调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从关注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人、理解人,正确地对待教育客体,尊重其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

3、注重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应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教育目标的高远性和全局性,又要从扎实的基本实践入手,切实把责任感教育纳入日程,使公民勇于承担宪法确定的权力和义务,勇于担起责任。

4、以法制教育内容为重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法律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因此,应当注重公民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自觉性,能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参考文献:

[1]刘耀京,高书文. 试比较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J]. 社科纵横,2010( 2) .

第8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审视;现代向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9-0051-05

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

综观历史,尽管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零散的探索历程十分漫长,但终因国别、文化传统、时代与认识程度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研究重点和理论分野。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嬗变。中国古代奴隶时期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西周在思想政治上强化以等级观念和天命观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是儒家礼教思想,用所谓的“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服从地主阶级的统治。封建社会除了用教化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倡导修身养性、自省自克,强调知行合一。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化、政治化和生活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成为人们的主导价值和行为取向。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包含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德育体系,其机制是政统与道统的二元体系,是“王”与“圣”两支力量的交互作用体系;其主导意识是“中和”,强调的是统一性、恒定性、包容性、泛化性:历史演变以承续性为主色调,虽曾进行几次内调,但始终“以儒为宗”并成为历史主流。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域集中于品德的形成、品德的构成、道德教育的过程等问题,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论辩性色彩。主导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其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双向的,对上作政治导向,对下作思想导向,教育内容囊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理性意识、未来意识等内容,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想、优化人的素质以及培养人的意志。中世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强制性色彩。在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权下逐渐发展,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是教会。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政治化和宗教化,把神学的荒谬赋予理性的光环,以人对神的依附为主旨,思想专制,悖逆人性,为封建制度的合法性辩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色彩,以人的解放为主旨,追求人性的自由,以文化为武器,冲击整个思想领域。产生了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是思想家、艺术家、宗教改革家三支力量,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宣扬人的价值。当代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始自20世纪,主要是进行政体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教育,主旨是培养与强化爱国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科学性,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为资产阶级服务,同时构成了社会性的宣传网络,更加具有务实性和内隐性。从而更易渗透而有效。

(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变迁。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立场、观点、方法为其确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后,思想政治教育才成为科学的政治行为、自觉的社会活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理论宣传工作。这一时期,面临机器化大工业,需要理论的认定,无产阶级也需要理论的导引和提升,科学理论成为社会的普遍需要。列宁斯大林时代,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因为激烈的政治斗争对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严重威胁,因此需要以统一政治意志为主旨的政治教育,以化解内在复杂思想矛盾,抗衡外部政治压力。列宁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灌输论”,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道德”概念。斯大林在1934年第一次提出“政治思想工作”的概念,号召全党加强思想上政治上的工作。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权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健全,注重培养政治人格。注重政治价值的实现。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其渗透到工农运动中。“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了军队的民主主义。开创了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包括对最广泛的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古田会议指出,从教育上提高党的政治水平,从而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到了第一位。这个时期确立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中共七大正式确立了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导向、凝聚作用日益凸显。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开展“三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实效性、主动性;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成熟期。综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当代,又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创建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兼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完成植根本土和面向全球的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换。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转换的关系问题。其次,要处理好转换的历史向度问题。

全球化的“时空压缩”形成一个“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在同一时空境遇中同时呈现与交织的图景。其现代性解构和重构的双重作用逐渐显现。现代性引发社会转型,造成社会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与此相应,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和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并不等于说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性与现代性遭遇冲突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当今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在具体的目的、环境、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同以往的新特点。照搬照套传统经验肯定行不通。面对新情况、新特点又该如何继承?继承什么?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涉及的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认识问题。

对传统的理解,应当采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务实的态度。首先,任何人、任何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阶段都不可能脱离传统。其次,传统能否被继承在于传统在新社会的有用性。传统本身具有双重属性,既可能会成为保守势力而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因素,也可能是文明智慧积累而成为有力的习惯力量。在社会转型期,拘泥于传统和失去优良传统这两种现象都是要防止的。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变异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结合时代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既要有批判地继承,又要创造性地超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割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继承性,旨在批判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进行现代传承、转化和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要通过“继承-转换-创新”逻辑理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我们主张超越性的继承,反对保守性的继承。继承本身就包含着改进、改善的意思。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古今中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无产阶级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是党的制胜法宝和重要经验。其中基本的元素既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因此,这些基本元素肯定要继承。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较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体系。如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主体原则、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等等。这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然都是应该继承的。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又是与时代进程、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对于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元素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即从传统的观察视野、思维方式、功能定位、方式方法、价值理念、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现代观念和方法。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思维、统治功能、灌输手段、工具性价值、群众运动形式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当时的时代产物,具有历史适应性,对于所处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巨大的意义。然而现代社会是多样性、总体思维、多元价值、多元主体的社会,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视野亟需创新,实现现代转型。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现代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对立又兼容的辩证关系。这种状态并不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消极状态而是共存的过渡状态。因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性与现代性呈现出一种互动状态,处理两者关系的科学态度是传承与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向度

历史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演进脉络,其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差异。同时也具有明确的共同发展取向。现代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思维、新元素和新方法。虽然处于现代社会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现了现代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存的过渡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中呈现出以下现代向度。

(一)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环境转向。传统社会是封闭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封闭性不仅体现在地理环境上,还体现在社会环境,乃至随之催生的人的思想上。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依托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保守稳定的农业经济结构、正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制度,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自在的系统。复杂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国与外国的天然边界,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保守性造成思想上的唯我独尊性:政治文化上的专制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促成了人们缺乏理性意识和封闭、内向的民族性格。这些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相对封闭性,比如社会环境封闭与半封闭、经济体制的单一性、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元性、政治理想的革命性、人格的依附性、教育方式的灌输性等。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特征。

现代社会是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还体现在文化的相互激荡,社会的开放程度,乃至随之催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兼容并蓄状况。开放的社会环境、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带来的各个领域和学科的相互渗透。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理论的界限,确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并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才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开放性环境和现代性语境,具有内在的开放精神,要突破传统,革新扬弃。不仅要强化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资源共享”的多维界面的形成,即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变革所期待的开放性互动格局旧。

(二)从单一性到多样性:功能转向。传统社会是总体社会。是突出政治的社会,一切从属于政治的社会。因此。处于这种封闭时空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与此相应,政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队伍、体制、机制的根本标志和根本标准,也是唯一标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政治运动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运动首当其冲的手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统一性,从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为政治运动服务,经济发展得不到应有重视,文化领域被全面卷入政治运动之中。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现为单一的政治功能。

现代社会是多样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发生多样性的现代转向。全球化的外在环境带来的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信息社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日益开放,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政治单一性向多样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政治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通过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是具有育人功能与协调功能,关注个体需求和个体发展,调节人的思想及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际和谐、社会及世界和谐。

(三)从散在化到系统化:方法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系统化趋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受传统思维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以“灌输法”或“渗透法”为主,对于方法的研究呈现出广泛、分散、具体的特点。这在传统的单一性社会可以实现统治功能,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多样性不仅使外在环境出现复杂性。现实的人也出现多样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需要。而且个体的人性是复杂的,造成了由个体组成的各种人类群体的人性更是纷繁复杂的。这就要求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性、强制性“灌输模式”向多种人性化的“关心模式”方法的超越。

系统化是极为重要的现代思维方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在的多要素构成、外在多方面联系的统一整体,不再是单纯的政治行为或者是教育行为。在实践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性、综合性都在延伸,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在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纵深研究和横向联系都在发展,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的整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脱离社会生活整体的孤立行为。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自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组合放大效应成为可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特征更为明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必然实现由具体方法机械性组合及浅层分散性研究向理论化、体系化构建研究的转换路径,即由浅层组合走向系统综合阶段,反过来又从系统综合走向专题深入的新阶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超越与升华。

(四)从社会本位到人本位:目标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着其内容和发展方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呈现出从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位倾斜的走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难以摆脱工具化倾向和实用主义,导致现实中对人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诉求的漠视。自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以来,大多政治家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鼓舞人们起来革命,唤起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工具”。这种个人服从社会、服从集体,牺牲个人利益以利群众利益的“社会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太片面、太功利化的单一性的工具性价值标准。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目的性价值。导致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使被教育者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甚至谈思想政治教育色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边缘化、市场化、孤立化、理论化倾向。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内涵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为目的㈣。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人的自由个性发挥,逐步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价值目标,方法模式的人性化超越。这是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五)从经验性到科学性:思维转向。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时代性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基于重大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的科学结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政治任务,是受命而为,鄙视、忽视其科学性,是片面的曲解和误解。传统政治教育经验性较强,不仅体现在思想教育实践中凭借经验开展具体工作,而且体现在理论上沿用、借鉴,甚至移植其他学科的概念、知识,缺乏专业性,存在与某些学科的边界模糊的情况。倡导多样性思维和多学科交叉思维并不等于以其他学科知识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科学化的灵魂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富于创造性,体现独立性、符合真理性、坚持人本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要坚持自己的科学品味,表现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的科学性上。要遵循科学规律,体现在认识学科的科学属性,其所依据的不是一种经验,一项任务,而是一门科学;体现在遵守思想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摈弃主观随意的经验性思维。

第9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发展

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的重大措施,提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富有创新性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始终以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l2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针对部队官兵受腐朽思想文化和“酒绿灯红”侵蚀影响的问题,作了题为《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的讲话,指出:“在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在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和组织广大干部战士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是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以武装干部战士的头脑和指导各项工作。这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军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还要着重抓好爱国奉献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尊干爱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在上述讲话中,江泽民不仅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而且阐述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把“四个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这篇讲话回答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地位作用、根本任务、基本内容等,标志着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1999年7月8日,江泽民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战略思考。他在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的前提下,围绕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会议根据江泽民的讲话,集中全军的智慧,形成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党中央转发的《决定》将江泽民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归纳为十个方面。这些重要思想,涉及到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回答了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目标、使命、内容、途径等基本问题。《决定》体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原则和重要思想,体现了古田会议以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了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决定》是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发表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讲话为标志,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改进,从本质上说,是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具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是党的理论、路线、政策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回顾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和认识上的飞跃,都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打开了新的思路,拓展了新的领域,提升到新的境界。党的理论创新,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高度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它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搞好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搞好军事训练、后勤保障以至整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建设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引导全军干部战士拒腐蚀、永不沾,永葆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服务。同时,江泽民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他明确指出:我们军队的“军魂”是党的绝对领导。从我军建设的历史实践来看,只有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有力地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全党、全军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是要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做到听党的话,跟党走。”江泽民还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军队各项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的性质不同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我军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现代化”。无论从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还是从现阶段的任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贯穿军队各项建设的始终,为加强军队各项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