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下派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下派工作思路

第1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最关键的品质,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正气之源,它体现了党对组工干部的一贯要求,是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组织部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入口”“出口”机制、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客观的群众民主评判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机制管人理事,把公道正派不懈地坚持下去。

一、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形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良好的素质,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使命。正因如此,党对组工干部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公道正派方面。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因此,组织部门要建设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队伍,就要从源头上抓起,从治本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组工干部严格的“入口”和“出口”机制。一方面,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凡进必考”,好中选优,真正把具有公道正派品质的干部选调到组织部门。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组工干部考核制度,凡经考核认定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要及时予以调离。通过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确保组织部门始终是党性最强、作风优良、工作出色、业务精通的部门。

二、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解决组工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就要突出抓好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用、邓小平、、同志关于公道正派的重要论述教育组工干部,努力夯实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根基。要突出抓好先进典型的激励教育,深入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以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为镜子,努力在公道正派方面找差距,在世界观和思想深处找根源,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要突出抓好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使组工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诫,做到经常提神醒脑,受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保持住情操。通过加强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真正把公道正派的内涵镌刻在组工干部的心中,使组工干部始终视公道正派为第一修养、第一准则、第一信条,变“要我公道正派”为“我要公道正派”,做到“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把好组织工作的“生命线”。

三、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客观的群众评判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是群众观点。能否树立群众观点,是不是执行群众路线,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政治问题。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自觉用群众评判结果来看待组织工作的是非得失,包括组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由于组织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党员干部,服务对象是基层群众,组工干部又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是不是公道正派,公道正派状况如何,群众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说到底,检验组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关键要看群众的评判结果,这也是组织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让群体既提意见又提建议,既提出问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群众评判,找准组工干部在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组工干部如何坚持公道正派的良方,使组工干部更好地审视自已,省察自己,完善自已,更好地深化对公道正派内涵的理解,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

四、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公道正派作为一种思想作风,作为一种党性要求,要真正落到实处,长期坚持下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使公道正派的要求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组织部门要认真提炼这次“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公道正派具体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既要注重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等内部监督制度,也要重视建立组织部工作监督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等外部监督制度,促使组工干部在组织工作中,特别是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2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一、主要做法

㈠吃透上情,把准县情,精心组织实施选派工作

一是吃透政策,统一思想。县委在认真研究中央、省、州党委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选派干部工作,制定了《关于从县、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选派对象、条件、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类型、任职时间、选派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对选派干部的待遇、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在县委组织部成立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工作办公室,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工作。

二是严格把关,选拔优秀干部。为真正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任职,县委明确要求选派干部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心、责任感强,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公道正派,遵纪守法,身体健康。选派方法采取在县、乡(镇)机关部门干部职工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派出单位进行初步资格审查,报县委“选派办”审批,乡镇党委发文任职,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对选派对象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严把选派干部入口关。

三是加强培训,为选派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好基础。针对选派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县委“选派办”就农业农村知识、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知识,对选派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帮助选派干部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㈡建章立制,严格考核,为选派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严格考勤制度。要求选派干部每月在岗时间不少于20天,因事、因病请假,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由村党支部书记审批,4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审批,5天以上的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后县委组织部审批。

二是建立实绩考核制度。对选派干部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平时考核结合不定期的工作检查进行。年度考核方法:选派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单列,按选派干部总数的30%安排(不占派出单位及县乡考核指标),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派出单位参与,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具体负责,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作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对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派出单位重新选派。任期考核:选派干部任职结束前,乡镇党委会同派出单位,对选派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含在岗情况)、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㈢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为选派干部能力提高创造工作环境

为避免出现选派干部只挂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难见效果的现象出现,切实加强了对下派干部的管理。

一是强化下派干部履职意识。为了使下派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免去了下派干部原任职务,及时把下派干部的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明确下派干部任职期间,不得随意调动工作,选派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准把选派干部抽回原单位工作,选派干部不得擅离工作岗位。要求明确给下派干部进行分工,给他们定责任、压担子。制定了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标准,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以此督促下派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

二是保证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要求下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选派干部的考勤工作,每月月底由乡镇党务副书记审核选派干部考勤和组织部审核的三级联审验证考勤制度,强化了下派干部的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在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听取村“两委”班子对下派干部的评价,征求干部群众对下派干部的意见建议,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有能力有思路的选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力没经验的,请优秀的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有思路的,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四是强化选派干部的理论学习。针对下派干部忙于村务工作,荒废学习的情况,要求下派干部每天学习半小时,以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形式,督促下派干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是明确选派干部的管理责任。选派干部以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管理为主,选派单位协助管理,由各乡镇党委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自2005年9月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加强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大多数是党员,党性较强,党务工作相对熟悉,到村任职后,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农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大了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选派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昼访夜谈,知百姓难,解百姓忧,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为下派村办好事、实事,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㈡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次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文化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村级组织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服务广大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派干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所在村经济、社会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帮助“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㈢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争相到基层经济建设主战场去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一些偏远困难村的村委会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四面透风,有的村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到村任职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还有一部分到村任职干部家庭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都能够认识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在困难条件下创业是磨练自己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一方面,到村任职干部到农村服务,深入群众,熟悉农村,培养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下派锻炼,使选派干部汲取了群众智慧,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成为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能力上合格的干部,在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锻炼下不断成长。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

第3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 派 思想政治工作 长效机制

派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派为对象,解决派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派思想觉悟的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总和。由于人的思想是动态的,派思想政治工作也便是一项充满变数的工作,必须确立起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并使其成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生态有机体,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实效。

一、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效与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是派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派成员整体素质提高的中心环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的利益关系逐步涌现,国际环境益加复杂;国内各项改革渐次推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尖锐;不同思想观念激烈碰撞,派成员结构发生变化等,都对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做好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派成员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派的新成员普遍具有高、中级职称,知识素养较高,业务能力突出。不过,相对于老一代成员而言,马列主义理论的基本功底较薄,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政治行为不成熟的作为时有体现。同时,由于新一代派成员成长于政策开放的年代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市场观念和市场行为,但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中国传统的义利价值观较弱,处理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时较为被动。这不仅影响了派政治和经济功能的正确发挥,也影响到多党合作制度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恰恰是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派成员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派成员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途径。

2.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派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开拓前进的必要保障。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关系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老一代的派成员对于当时民心所向的共产党持赞同与合作的态度,并在相互监督、肝胆相照的情怀下共商国是,参与到国家事务的讨论与管理之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当前派的许多新成员,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政治历练少,相当一部分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和与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磨练。因此,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既缺乏感性认识,又缺少理性思考。如有个别派成员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加入派的门槛比共产党高,派成员在业务能力上也不逊于共产党,对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偏颇。因而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障派成员继承优良传统并继续开拓前进。

3.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目标,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夙愿。这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艰巨任务,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快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当前不少派成员有着广博的学识、高昂的工作热情,但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往往显得热情不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就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社会治安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有系统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保障社会和谐,把广大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二、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现状及挑战

长期以来,派各级组织在思想建设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派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不能有效地应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规范尚未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当前,对于派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方面显得较为零散,规范化工作做得不够,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基层组织,大家都忙于工作,要召集起来统一开展政治学习相当不易,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无人管、懒得管、没法管的危险。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生态尚需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它既应包含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础理论,也应内蕴政治经济学、历史社会学、人类文化学、伦理政治学等相关学科,更应该探讨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以便满足派成员认知社会的需要。然而,目前各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很少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待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艺术,讲究方式方法。然而目前不少派政工干部不善于做思想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站在成员之上或之外的立场,板着冷冰冰的面孔,采取我讲你听的做法;有的不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停留在为开会而开会的形式上,走走过场,会后不能真正研究和落实党派成员反馈的情况;有的干部自身业务太忙,没有时间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4.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仍待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进脑才会产生效果。不同的主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然而目前尽管调查研究等形式已经成为共识,但鉴于派成员多是单位业务骨干或能手,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去进行专项调研,因而不少派最常见的活动形式是开会。由于派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可以开展生动的交流活动,但缺少共同的经验范围,往往各谈各的,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

三、开创派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派成员思想觉悟的高下、理论功底的深浅、服务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加强和改进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显得愈加紧迫。

1.创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规范。一般而言,制度规范是指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规章、条例、守侧、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常态化,必须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派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制度化至少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派领导干部、骨干队伍和新成员的培训制度,明确方式和内容,使培训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培养出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派队伍。在培训中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利用中共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各种学习班等形式,分期分批对派领导干部和各基层组织骨干成员进行学习,使广大成员牢固树立坚持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观念。二是形成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交流是指在按照一定的周期持续开展交流活动。交流的话题既可以是派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前期派活动的情况汇报,还可以是派成员工作经验的交流或当时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定期交流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强派成员的沟通和联系,也便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掌握派成员的思想动态,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建立与派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机制。实践证明,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靠派来完成。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派历史和章程的教育以及系统的理论教育,更多的是结合工作和改革的实践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仅靠思想疏导,也要靠政策导向和纪律约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不仅要做好事后补救工作,更要从研究、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做好源头预防工作。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走派组织与派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齐抓共管的路子,逐步建立健全以成员所在单位为主、派为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2.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生态。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生态体系。它有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二是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三是社会主义教育。即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教育使派成员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道德教育。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五是纪律与法制教育。即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的理念,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六是统战知识教育。它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理论教育,派自身历史教育,派与中国共产党友好合作的历程教育。上述这些内容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体系。

3.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派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继承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尤其是当前派成员面临着思想问题的多因性、思想活动的多样性、思想行为的多变性、思想视角的多维性等倾向,迫切要求派思想政治工作顺乎潮流,对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一是要正视派成员的各种物质利益,力戒空洞说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而派成员的一切活动,无一不与他们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一旦离开了派成员的利益,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点和归宿。因此,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派成员的物质利益,并给予其实现个人利益以合理的位置。要通过建立广泛的激励机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以激发派成员的内在动力为主的利益机制,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应。二是要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长期以来,那种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早已为派成员所厌倦,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也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派成员所欢迎,就必须坚决地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使之贴近群众。即要尽量以简便易行、生动活泼、派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搞活做实,并注意把派成员关心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派成员所欢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派成员的平等关系。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最初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和灌输的方法开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以往那种“我说你听”的简单的工作方法正在逐渐失去市场并愈来愈与时代的要求不符。为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顺应派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建立工作主客体间的平等关系,力求在充分调动派成员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派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进步。

4.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派成员们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多,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形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笔者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借助网络平台,使派成员能随时跟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主题及要求。派成员大多工作繁忙,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定期集中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动态的,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的任务或要求将陆续提出,这就要求派成员必须时时关注。网络的远程沟通功效,使问题迎刃而解,因而它是当前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二是开展党派知识竞赛,使派成员牢牢掌握统战知识。派是开放型的社会团体,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成员加入进来,思想政治工作便有一个重要任务,即进行党派历史和统战知识的培训。但是单一的培训效果是有限的,因而每年开展一次所有党派成员的党派知识竞赛,既可以使派新成员尽快掌握党史,也可以增强党派成员的荣誉感,还可以促进党派成员的联系与沟通。三是建立态势分析制度,定期进行调查研究和态势分析,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即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当派成员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应解决而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讲明原因以取得理解。四是组织党派成员开展社会调研。派成员虽然可能对政治问题的敏锐性不是很强,但他们都具有爱国热情,对国家的发展十分关心,可是由于受个人工作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深入了解社会状况,因而社会调研工作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更能加深派成员对社会的认知,其效果将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曹砚辉,徐盈.新时期提升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

[2]刘志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J].魅力中国,2009(9).

[3]蔡剑文.做好新时期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第4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机关干部 任职 村级组织 思考

为了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年轻干部基层实践锻炼,提高村级组织领导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能力,近年来,全省各地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我州2010年4月选派214名州、县直机关县、科级后备干部和乡镇年轻优秀干部,到全州214个行政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三年来,这些干部紧紧围绕州委提出的“五项”工作职责,在加强农牧区党组织建设,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村干部结构,提高村干部政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海北州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的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牧区,难点也在农牧区。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加快发展,我州农牧区基层组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较多,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进一步增产增收的能力有限,农牧区发展经济的步伐受到影响。

(一)藏区社会稳定面临的特殊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海北州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汇聚地。有藏、汉、回、蒙古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12万人,占总人口的64.7%,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4.5%。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由来已久,是个全民信教的特殊少数民族地区。在藏传佛教僧俗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活动和行为从未间断,加之周边地区时常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带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严峻。这就要求进一步充实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不断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迫切需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是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从全州整体情况看,农牧区与城镇、农区与牧区发展不平衡的区域性差距不容忽视,海北州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由于部分有特长、有能力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全州214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进一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不强,眼界不宽,思路狭窄的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这就要求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班子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三)机关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面临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年轻干部基层锻炼长效机制。一个地区发展的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按照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列》和《公务员法》的要求,海北州选拔符合年龄、知识、基层工作经验要求的后备干部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有些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农牧区基层工作经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又超过了年龄要求。能干的不足,想干的不优。致使一些关键综合性岗位领导干部选拔时受到较大限制。这就要求从基础工作抓起,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去锻炼,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

二、海北州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成效

海北州结合农牧区发展的实际,首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多数选派干部坚持把加强村级建设作为到村任职的重点来抓,针对任职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班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机制、政策、源头入手进行深入思考,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使“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维护了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选派干部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支持藏区发展政策等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各种农牧业发展项目、低保评选、危房改造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协商;引导村“两委”加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同时,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排查解决了一些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了突出问题,有效维护了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三)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几年来,选派干部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尽力发挥自身潜力,多渠道争取和落实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资金;组织富裕劳动力外出就业,拓宽增收致富的途径;在提升农牧业发展专业化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近两年全州选派干部共协调争取经济发展项目140余项,项目资金投入达760余万元。

(四)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干部。绝大多数选派干部通过基层锻炼增长了才干,进一步熟悉了州情,积累了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提高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如,近三年来,选派到村任职的38名州直机关县级后备干部,先后有8名干部被提拔任用;选派到村任职的176名县直机关科级后备干部,先后有85名干部被提拔任用,其中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有66名。

三、海北州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作用发挥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

海北州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取工作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范的程序,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作用的发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发挥作用的权力有限。按照我州选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规定。这些干部到村后都安排到“副职”的位置上,没有相应的工作职责,更没有相应的工作权限。加上不熟悉村情、不了解民意,不敢说话、不能说话、说了也不算的情况时有发生。既不利于选派干部的锻炼和提高,有些选派干部对村级组织建设上也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发挥作用的能力有限。目前,对选派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能与村级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特别是乡镇一级在选派干部人选安排上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将机构改革后的机关富余人员选派下去,应付工作;有的只是想通过此种路径,获得职务、职级待遇。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缺乏对普通群众进行组织和领导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给基层组织和个人都增加了负担。

(三)发挥作用的信心有限。部分选派干部对选派到村任职三年后的“去处”没有信心,认为这种工作毕竟是临时性的,上面主管部门的领导一旦有职务上的变化,自己的安排还是个未知数,加之,自己只是“二把手”,村民的防范心里和不信任感也影响到选派干部的长远打算等等。

海北州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选拔任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海北州在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上尽管出了许多实招,如,制定下发了《关于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选派干部的作用,从制度上建立了确保选派干部待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措施,但方案毕竟不同于规章制度,缺乏强制力和稳定性,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随意性。同时,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做法,尤其是有效经验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二)选派工作不能充分考虑干部的特长、兴趣等。海北的干部选派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从近三年的实践来看,组织上对被选派干部的特长和兴趣掌握的不全面,尤其是选派干部的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眼光,专业技能等方面了解不全面,导致选派的干部不适应村情,有特长的发挥不了,没特长的硬着头皮干,结果是达不到选派的目的。

(三)选派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疲于应付、消磨时间。选派的机关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不熟悉党在农牧区的方针、政策,不熟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会做最基层的群众工作,且认为,这是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或只是下去“补补”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空白,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支持村里的工作,很难融入到村级组织当中、群众当中。组织上很重视,干部无所谓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提高海北州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效能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健全选派工作长效机制,解除组织和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第一、要建立健全选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首先要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海北州农牧区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围绕“三农”发展方面全省具有共性的难点问题外,还有其少数民族集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四县与城镇发展差距、农区与牧区发展的差距较大等等特殊性情况。建立健全领导工作机制,要注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要注重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要注重建立对工作领导组的监督和考核。第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要解除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静下心踏实工作、干出实绩,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要确保选派干部的政治待遇。到村任职工作期忙满后,经过严格的考核,对组织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按照干部管理任用相关规定给予提拔任用。二要确保选派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不降低不拖后。三要确保选派干部职称正常晋升待遇。第三、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要加强对选派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二要加强对选派干部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三要加强对村级“两委”班子支持选派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四要加强派出单位对选派干部工作支持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建立健全以上三项长效机制,解除组织的担忧,选派干部的后顾之忧,真正达到选派干部的目的。

(二)建立从基层遴选机关干部长效机制,解决干部选拔上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的现实问题。两年来,海北州从基层遴选机关县、科级干部58名,这对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干部产生了积极影响。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不失为一种促进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形式,但近年选拔任用干部的年轻化实质就是各地贯彻执行的“低龄化”,这些干部较为普遍的存在着知识水平高,基层工作经验少;眼光高,解决突发事件的方法少等等。因此,建立从基层遴选机关干部长效机制,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防止大学生都往机关挤的扎堆现象。有利于解决从基层遴选机关干部范围小、候选人不理想的问题。

第5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一、充分认识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坚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中央要求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这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期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根本目标。组织部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要用好的制度、好的作风选好人、用好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这就迫切需要组织部门把公道正派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其次,坚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履行职责、不辱使命的重要保证。组织部门作为党委抓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在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只有坚持公道正派,才能正确地把握和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坚持公道正派,才能客观地评价干部、准确地识别干部、正确地使用干部;也只有坚持公道正派,才能保持“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良好形象,在弘扬党的组织优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坚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是因为,一方面,组工干部自觉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始终按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就能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组织部门没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就能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为党委把好选人用人关。

二、正确把握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的内涵和要求

公道正派,作为一般的道德要求,主要表现在公正方面,包括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等。但作为组工干部的一种政治品德,就具有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共产党人讲公道正派,首先要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这既是公道正派的核心内容,也是组工干部必须坚定的信念。为此,组工干部要做到“三要”:一是对党要忠心耿耿。组工干部一定要忠诚于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种风浪和考验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扎扎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二是对党员、干部要满腔热情。组织部门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是为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基层服务。组工干部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热情服务,努力加强同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基层的联系,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三是对工作要乐于奉献。在组织部门工作任务繁重,纪律严格,生活相对比较清苦。组工干部要明确组织工作在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讲理想,讲奉献。

第二,要坚持原则,任人唯贤。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突出表现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并把它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检验是否公道正派的一条重要标准。组织部门落实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组织部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二是坚持搞“五湖四海”。在用人问题上,是搞“五湖四海”,还是搞亲亲疏疏,从本质上说,它反映的是“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两条根本对立的干部路线。我们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以党的事业为重,放宽视野,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搞团团伙伙、小圈子,不凭亲疏关系和好恶取人。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评价干部的优劣,群众最有发言权。组织部门在考察、选拔干部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认真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真正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

第三,要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这是公道正派的题中应有之义。实事求是贵在“实”,反对的是“虚、假、空”,倡导的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把这些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又要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既要了解他们平时的情况,又要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既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德能勤绩廉,又要了解他们在8小时以外的情况;既要听正面的意见,又要听反面的意见。在评价和使用干部时,切忌掺杂个人好恶,切忌片面性、简单化和绝对化。二是要敢于讲真话。在讨论问题、向上级反映情况、汇报工作、考察使用干部时,都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实事求是,决不能弄虚作假;当干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要敢于说公道话,对处理错了的,要按照政策坚决纠正;当干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要主动关心他们,帮助和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三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力戒形式主义、,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四,要清正廉明,严格自律。“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必须先正其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工干部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正廉洁,严格自律。要不为名利所缚。组工干部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坚决反对;要正确对待个人职级待遇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坦然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要不为人情所扰。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在工作中免不了有人情的干扰,还可能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琢磨和攻关的重点对象,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在用人问题上,要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自觉做到不打招呼,不写条子,不封官许愿,不搞个人表态,不跑风漏气。要不为安逸所累。组织部门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组工干部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国家忧患我当先,人间幸福我后享”的志向,决不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积极探索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的途径和方法

组织部门坚持公道正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扭住不放,坚持不懈,把公道正派的要求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

一是加强教育,打牢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尚的职业道德归根到底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组织部门要把加强对组工干部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组工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公道正派的内涵,提高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要认真落实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学习郑培民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品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注重自我修养,增强党性原则,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浩然正气。

二是健全规范,提供制度保证。公道正派的养成,需要用严格的制度来制约和规范。组织部门要建立以公道正派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公道正派的要求落实到人、到岗,使人人有章可循,知德守德。要定期对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情况进行检查,列入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以检查、奖惩促进公道正派的落实。要把遵守以公道正派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切实遵守“十不准”纪律,把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对照《干部任用条例》对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要求,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违反规范要求的,组织上要严肃批评,情况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

第6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党派成员;高校民主党派;思考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高校民主党派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传统阵地,在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阶段,深入剖析高校民主党派思想的新特点、探讨高校加强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与具体路径,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的新特点

1.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大都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认识上充分地体现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普遍认同我国现行的“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执政体制;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改革与发展的热点话题,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具有独立思考的特点和较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要求发挥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功能的意愿更趋强烈;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态势,实现自身价值的意识逐渐突出。

2.高校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如,价值观取向上的重利趋向,对一些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参政党责任意识不强等等。总之,当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特点,特别是思想特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方法。

3.民主党派成员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思想特点呈现多样化。近些年来民主党派成员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他们中绝大多数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但他们与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相比,还缺乏在复杂环境当中的磨练,缺少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的经历和体验,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传统缺乏系统的了解,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同时,他们也更易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产生种种模糊认识。

二、高校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导性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金、人员、技术、产品大量进出国门,加上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与运用,进一步模糊了国界,冲淡了大学生的传统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得到提升,竞争意识、权利意识得到强化,从内部上模糊了整体界限,冲淡了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并对高校加强与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紧迫的时代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高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确保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言行上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高校和谐发展的客观性要求。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日益扩大,许多高校与国外著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科研课题,进行学术交流,交往活动日趋频繁。高校已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国际和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渗透、颠覆、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面对难以回避的思想渗透和争夺,加强政治坚定性教育,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所在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体自身的和谐,促进学生个人心理、生理的协调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教师与校领导等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可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教育资源有序合理分配,促进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可以给学校建言建策,促进学校优化校园自然环境,促使在高校学习、工作和居住的个人或群体,尊重自然规律,爱护校园自然环境,使校园自然环境适宜人们学习、工作和居住;等等。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是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构建和谐校园作用的必由之路。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当前,高校的围墙,割断不了学生与校外的联系。在开放环境下,现代交通、通讯、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等,在扩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和信息获取范围的同时,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难度:一方面,加大了主导性教育的难度。开放环境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对单一状态,多元文化在校园内外相互激荡和涌动,对每位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和冲击,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教育增添了难度。另一方面,加大了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产生重视功利、眼前、外在的物质价值取向,忽视人文、长远、内在的精神价值取向,从而导致一些师生精神荒芜与精神疾病,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其棘手的难题。再一方面,加大了学生抵御诱惑的难度。开放的环境为社会一些消极因素扩充影响带来可能,增添了学生抵御权、财、色或黄、赌、毒等消极因素的难度。在此情况下,高校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单靠辅导员、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广大教职员工;单靠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使全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克服环境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困难。 转贴于

三、高校加强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法宝和武器,必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整合处于多元状态下的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意志,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素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校党委要重视抓好党派成员的思想建设。高校党委要把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从维护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抓好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正确理解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高度重视高校统一战线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必须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要素贯穿于建设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要本着“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对党内和党外干部的思想建设不应厚此薄彼。要充分发挥校内党校的资源优势,抓好民主党派成员的学习培训,要开拓思想、创新学习培训的工作形式。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把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要有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注重研究解决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调动高校师生的理论研究热情,通过举办校级理论研究会、编辑统战理论研究论文集等形式,营造高校的统战理论研究氛围,推动高校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深入发展。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进一步凝练和深化,是对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目标,是新时期高校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理论武器,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于每一个教育环节,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人有责的理论,引导每一个无党派知识分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参与、携手推进的生动局面。

3.注重“人文化关怀”,增强思想建设的实效性。加强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建设,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选派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到贫困地区以及情况复杂困难的地方挂职或任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参与政治社会活动机会,鼓励和支持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各类政治社会活动,履行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责。切实改善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待遇,从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解除后顾之忧。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民主党派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上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把为民主党派成员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民主党派成员遇到实际问题时,力所能及的要尽量帮助解决,应解决而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讲明原因以取得理解;努力为党派后备干部培养和安排创造条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7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顽固守旧派 思想认识 合理性

通说认为,洋务运动时期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实践上存在相对立的两派群体即洋务派和顽固守旧派。对于顽固守旧派的称谓有顽固派、守旧派、保守派、极端守旧派、封建顽固派等,不管怎样的称谓,其都是指那些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在思想上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在实践中阻碍洋务派进行洋务活动的一群人,典型代表如大学士倭仁(1804―1871)、户部尚书翁同(1830―1904)、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1822/1823―1881?)、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家骧(约1825―1884)、大理寺少卿王家璧(1814-1883)等等。对于这一群体,至今学术界对他们的研究相对于对洋务派群体的研究来说比较少,即使有一定的研究主要是体现在对洋务派群体的研究的论著中。更何况,在现有的对洋务运动时期的顽固守旧派的研究中多数是从否定、批判的角度去论述的,从而使多数读者形成思维定势:一提及顽固守旧派,几乎都认为他们的思想认识是落后的,是顽固守旧的,应受批判和否定的群体。但是,顽固守旧派作为洋务运动时期另一重要的群体,其人数之多,力量之大,社会影响之强烈,对洋务事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兴办同文馆、筹议海防、幼童留美、修筑铁路等洋务项目受到严重干扰,甚至遭到失败,如果说顽固守旧派的思想、言论和认识都是不合理的、荒诞无稽的,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追随响应而形成一个重要的群体从而对洋务运动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所以笔者认为,顽固守旧派的思想、言论和认识中定有其合理的内容,故笔者试图在本文中以刘锡鸿反对修建铁路的思想、言论和认识为例来论述一下洋务运动时期顽固守旧派思想、言论和认识合理性的一面,以期使读者对洋务运动时期的顽固守旧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对历史人物(包括群体)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这样也许才更符合历史原貌。

顽固守旧派的思想认识、言论以及在实践中的行为总体上说是应该受到批判和否定的,其思想言论多不可取,如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1]反对拜西方人为师的“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2]认为修铁路将导致“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3](P77)之类的封建迷信的思想言论更是荒诞无稽。但若仔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顽固守旧派的一些言论、思想和认识却有其合理、中肯的一面,具体论述如下:

一、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非所有顽固守旧派都认为是“奇技淫巧”,相反顽固守旧派中的一部分人员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深刻认识,认识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便利和好处。如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论述火车时称赞道:“夫火车之利于遄行,速者一昼夜三千里,缓亦一千数百里;而且一机器居前,能缀十数车于后,每车上下兼坐,可容百数十人;行不颠簸,亦不晕眩;虽崇山峻岭,巨壑深潭,穴以通车,则悉成平地,而无攀跻过涉之苦。此实古今之奇观,绝世之巧术。……”(原文系繁体且没有断句,标点符号系便于阅读,笔者加上的,下同)。[3](P71、72)“今行火车,则货物流通,取携皆便”。[3](P99)刘锡鸿通过出使英德乘坐、参观火车的亲身所见所闻,既具体又生动的描述了西方火车当时在速度和运载量方面的优势,应该说是客观和公允的。

二、并非全部顽固守旧派都认为不能在中国施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有人希望中国学习西方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理性地认为:“窃闻近有建议仿造火车铁路者,此等创举,朝廷自必深思博访,确见妥善然后施行,决无徒听数人私言,邃兴大工之理”[3](P71)“臣虽愚拙,亦乐其便,冀以施诸中华”。[3](P72)可见,顽固守旧派并不都是盲目的排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理性地认为应当三思而后行,在各方面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再进行,不能冒然施行。笔者认为,这种思想和认识是合理和中肯的。

三、即使在顽固守旧派反对学习和实践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时,虽提出了一些荒诞无稽、迷信可笑的理由,如刘锡鸿在反对修建铁路时认为:“西洋专奉天主耶稣,不知山川之神。每造铁路而阻于山则以火药焚石而裂之洞穿山腹如城阙或数里或十数里。不以陵阜变迁鬼神呵遣为虞;阻于江海则凿水底而巨铁其中如磐石形以为铁桥基址,亦不信有龙王之宫河伯之宅者。我中国名山大川,历古沿为祀典,明既久,神斯凭焉。倘(因修铁路)骤加焚凿,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祥,山川之灵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3]( P76、77)但这些思想和言论中仍有很多合理的、中肯的内容。如刘锡鸿在反对修建铁路时结合中西方国情之不同,认为在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的思想认识中仍然有许多理由是合理、中肯的,甚至是很有独见的:

1、指出在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上,西方国家主要靠商业公司筹集,故较为筹集,但中国因无商业公司筹办,当时朝廷、社会商民之财力,均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容易筹集建设铁路的巨额资金。“西洋人于各货总汇行店皆名曰公司,火车铁路特公司为之,无关国帑……每国铁路公司约数家,每家公司所集资本约金钱七八十兆至百余兆,每百兆金钱计值中国银三万五千万两,用能养盈万工匠岁成铁辙数千万丈,火车三四百具以应用而常不穷,所谓众擎易举如此。若中国,商民决无约伙为此者,倘以官领之而招民凑股,则近年百姓受欺于官屡矣……人皆怨悔深以为惩,岂复肯蹈覆辙。况此时民力大困,即网罗天下富室,亦未易集西洋一公司之巨资乎”。[3]( P73、74)刘锡鸿接着又说:“据西洋匠师言,由广州、潮州、长沙、岳州、汉口沿大江东折至南京,北而淮扬取道临清、天津以达京师为铁路一道,需银七千万两”,[3]( P75)而当时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共八千万两左右。[4]对于当时清政府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的资金来修铁路的现实困境,就连积极主张修建铁路的洋务派人员刘铭传也是认同的,所以其提出借外债修建铁路的想法:“或者以铁路经费难筹,无力举办为疑,……今欲乘时力办,莫如议借洋债”。[5]

2、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状来看,深刻认识到官吏可能会借修铁路之机进行贪污挪用侵占,于是指出:“西洋铁路既由商民凑股为之,则司事之人莫非自治其事之人,修造车,在在结实,与中国之付诸委员、吏役视为官事而徒存其状貌者不同。溯自军兴以来,法令悉弛矣,在下者知侵冒不足以干典刑,遂相习以自肥其囊;在上者知徇庇不足以获重咎,因相率而见好于属僚。凡百施为,类皆虚伪,工料之给发十每不得五矣,价值之浮销一或竟报三矣,矧火车机器购自外洋道远而无从稽核其不以一报十者几何,苟一切薄料减工更从,以补旧刷新之机器则有其形而亡其实,势不可以久支……岂火车铁路一事独能有实际乎?”[3](P77、78)。中国官吏借国家工程进行挪用、侵占等贪污现象十分突出,清代亦不例外。在洋务运动期间,许多官吏也借机进行贪污。如驻德公使李凤苞(1834-1887)受李鸿章委托向德国购买军舰就有人指摘说他“浮开价值,尽入私囊,闻其数目足敷十余营一年之饷”。[6]

3、看到中国即使修建了铁路,但管理铁路缺乏制度保障,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火车飞行其势最猛,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或陷轮而人力难施,故经由之处,每十里置一亭舍为修道者所居,以便随时葺治儿,火车之过咸捧锹挺立伺候道旁,否者责治其人,使终身无复可图差使,西洋之法,人苟失职,有据官绅亲见亲闻者,皆可惩究其罪,不以非所属而远嫌,故耳目多而人不敢犯令。若中国则官各有职,界限划然,苟无管辖其人之责,即不能斥治其人之非……况办理火车委员,初无刑赏之柄,自鲜巡行之时。修道者或贻误覆车,必待送诸地方官,传质纷纭,然后施之薄责,而仍无补于其事。人何所畏而谨守职役?”[3](P78、79、80)

4、认识到了当时我国存在各地关卡繁琐,十分不利于火车铁路之营运:“西洋各国惟界口设有税关,火车至此仅停一刻,查验即便启行,故无碍其往来之期限。我则各省各属,关卡不一,而人心之贪诈亦不可胜穷。若照寻常关榷之法,逐细严查,则每关停留时刻无定;若虑其行期延误而稍示宽大,则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3](P78、80、81)

5、相对于工商业社会,传统中国农业社会,就业渠道窄狭,修建铁路将占用农民田土,使农民失去土地,造成失业,影响失地农民生计,这样的认识在当时以农业立国的中国来说,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西洋各国之田统归近地富豪雇田以耕,无以贫民而仰给于十亩五亩者。铁路之造惟富者彼此商允让地,即不至纷扰闾阎。我中国则官道而外莫非民田,官道为寻常舆马所经,不得不买取民田以开铁路。无论官中发价获领甚难,即领价无亏,民之失地者究无从遽得可购之地。银一到手,坐食旋空,此后谋生,伤哉奚待?” [3](P96、97)

6、认识到修建铁路必须涉及到技术人员、铁轨以及与铁路有关的设施设备、辅助材料,而这些相关产业的设备设施,当时中国没有,只能从外国引进,这样将造成利权外溢:“铁路之造,填沙杵土,可以华民为之。若其筑路之法,则非洋匠而莫得平适。至于火车事件,与垫路之铁条,脂轮之油水,中国皆无由制造,一概需诸外洋……故不为则已,为则不能不付诸洋匠者势也。为铁路一道,银之出洋者即数千万;为铁路数道,银之出洋者即数万万……即谓借诸彼人,还以给诸彼人,实于司库无与。然负此巨债,果能脱然无累乎?”[3] (P97、98)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中顽固守旧派的言论和思想仍有其合理、中肯、客观的一面,对其不能一言以概之,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对其思想认识合理的一面,应该给予肯定,才能对顽固守旧派做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总之,对待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一定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不能偏面地看待任何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很遗憾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来被否定的人物、现象、事件很多,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对这些人物、现象、事件采用更极端的方式手段进行否定、批判。应该说在思想和认识上任何人物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故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研究,方显历史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注释:

①笔者对20多年来关于顽固守旧派的研究状况的粗略统计:喻盘庚.对洋务派与顽固派斗争性质的再认识[J].求索,1989(3).方尔庄.论清末封建顽固派的政治表现[J].河北学刊,1989(4).李忠兴.近代化进程中的防范性抵拒――刘锡鸿个案剖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曾永玲.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论战[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1)总第72期.公一兵.走近洋务运动中的保守派――全面看待倭仁[J].内蒙古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12).第28卷第6期.张宇权.晚晴保守思想的成因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总第159期.张宇权.晚清士人刘锡鸿保守思想的基本特点[J].广西社会科学,2003(10).总第100期.张立胜.一个务实的守旧派官僚――刚毅[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第2期总第60期.张宇权.试论晚清传统士大夫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以刘锡鸿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04(4).彭南生.论洋务活动中“风水”观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4(6).江中孝.论刘锡鸿反对修建铁路的思想及其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2005(2).张立胜.论刘锡鸿的守旧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第27卷第1期.胡波.浅谈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J].甘肃农业,2006(7).总第240期.邹海英.略论洋务运动时期的三次论争及其启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第8卷第4期.任云兰,熊亚平.保守中的趋新――刘锡鸿反对修建铁路思想之再分析[J].学术研究,2009(9).笔者认为此文是目前对顽固守旧派思想认识给予一个较为全面公允的评价的论文。李细珠.倭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张宇权.思想与时代的落差――晚清外交官刘锡鸿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资料[G]第二册.28―29.转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7

[2]奕.奏请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疏.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G].张静庐辑注.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六

[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G].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第45辑.刘光禄(锡鸿)遗稿.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

[4][美]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3

第8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一、队伍管理新气象

结合“坚持政治建警察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工作力度,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全所民辅警统一思想认识,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同时倡导“工作成绩是干出来”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在派出所内形成“多干事、干好事”的良好风气。

1、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

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由我带头,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全体民辅警做出了表率。自我到任后,国庆值班期间多次连夜参与办理案事件,从接处警、制作询问笔录到完善办案流程等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了亲自参与,极大程度的调动了民辅警的工作积极性。

2、增强队伍凝聚力

到任后我与每一位民辅警都进行了交流、谈心,认真了解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坦诚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同事关系,积极为民警、辅警排忧解难、加油鼓劲,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改变从内务开始

重新认识内务管理的重要性,消除民辅警消极懈怠心理,从思想根源上端正民辅警对待内务管理的态度。国庆期间由我带领国庆值班民、辅警将城北派出所大院各个卫生死角彻底清除;为解决派出所大院内停车不规范的问题,请专人为派出所搭建了停车棚,院内不出现一辆摩托车、自行车全部归入停车棚内。今后还将对民警办公室、宿舍的物品摆放、被子质量等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评分,公布评比成绩,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并记录在案,建立长效机制。

二、业务工作新变化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明确任务目标,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一网考、奋进系列考核为指挥棒,让派出所人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确保派出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加强联系沟通,广泛征得支持

到任后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工作,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到辖区重点单位走访,互通情况,对接工作,共同探讨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就下步工作达成共识,征得支持。及时与辖区学校主管领导和保卫部门负责人联系,多方了解情况,就下一步加强学校安保工作征求意见建议。

2.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结合“百万民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强化社区警务工作,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推进“一标三实”工作,不断加强对人、地、物、组织的治安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进一步加强辖区社会面吸毒人员管控、重点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安保、治安消防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的协调调度,从源头上抓起,不断提升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能力。

3、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从立足派出所工作业务提升的方向出发,在民辅警岗位分工上重新调整,与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任务的发展相互结合,合理确定工作任务对人之专长的需求。

教导员XX负责教育整顿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负责民辅警业务素质提升;副所长XX负责案事件办理,重点整治社会乱象;副所长XX负责一网考和专项行动考核,时常联系业务部门和工作责任落实。

三、创新意识新思路

进一步增强开拓进取,以创新求突破的意识,努力探索、尝试提升派出所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新途径、新方法。

1、积极创新派出所工作运行机制

未解决少数民辅警上班迟到现象的发生,城北派出所实行“早点名”制度,未杜绝落实不力、讲人情的事情发生,每日“早点名”教导员亲自负责落实。点名时由我对派出所昨日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日工作进行安排。派出所实行两种考勤,一种由内勤负责掌握出勤基本情况,一种由教导员负责,包括口头请了假的迟到早退全部记录下来。

第9篇:下派工作思路范文

一个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如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的观念、互素质如何,尤其是各级干部观念、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否相适应。溧水县正是基于这点,从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出发,把青年干部的培养作为经济发展和干部培养的突破口。于是,一场在全南京市、在全江苏省具有创新意义的“放飞凤凰”、“借地育才”的“四派”便应运而生:“四派”活动,即“外派”,选派年轻干部到沿生活费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锻炼;“委派”组织专门干部小组,对县内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实行跟踪服务,落实联系责任人,具体负责协调各项服务事宜;“上派”,择优选派一批年轻县管副职领导干部和优秀县管后备干部到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比较紧密的省市机关综合部门跟班学习,了解熟悉上级机关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下派”,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单位(乡镇、县重点企业、村委会、居委会)挂职锻炼,从基层干起,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以“四派”的方式,创造条件,加强年轻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提供环境,发挥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实行业务工作能力;实战锻炼,磨练意志,提高年轻干部在艰苦环境和突发事件中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工作能力。通过“四派”,让年青干部开阔视野,亲身感受,亲历实践,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新方法,思想观念经受洗礼,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得到锻炼,努力达到“培养干部、加强联第、提高能力”的目的。大家都认为在外能感受到许多新观念、新思路的冲击,在内能发现许多基层工作难点,找准工作切入点,深刻理解“小政府”与“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开展“四派”是经过县委共同酝酿、认真讨论、反复论证后做出的决策。这项对青年干部的“放飞”计划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政策、有条件的,而不是放任自流。根据挂职的实际情况,对挂职干部提出了严把“五关”:一是严把人员素质关;二是严把培养关;三是严把管理关;四是严把纪委关;五是严把考核关。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确保了挂职锻炼工作抓得紧,做得好,有成效。同时为了使这些青年干部在外面能成为一个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有一个温暖的“家”,对他们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并组建临时党支部,严格党内生活,严格党性锻炼,建立了一套学习、会议制度,定期向县委组织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遇有重大事项都要及时汇报。

特点和效果

一、就其规模来说:一是人员素质较高,有朝气。“四派”干部,主要是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调的。其中:研究生1名,占0.03%;大学337名,占60.8%;大专164名,占29.6%;中专(高中)51名,占9.2%;35岁以下有493人,占89%,平均年龄33岁。二是选派规模大,范围广。至今“四派”干部有554名(人次),涉及了全县77家单位、8个镇,共到10城市、5省级机关、12市级机关、14企业以及全县94个村委会、11个社区挂职锻炼,涉及到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对我县来说尚属首次。这些干部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较细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挂职后,能较快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政策热、信息灵、思路宽、联系广、头脑活、办法多和上下协调等优势,比较容易吸收知识和管理经验,也将现代科技和文化等“高位嫁接”到农村,成为党委、政府的“代言人”,成为各项政策的引路人的执行者,确保及时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协调解决资金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起来找项目、闯市场、谋发展,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就其组织形式来说:双向挂职、上下走动。溧水县先后组织34人到省市跟班学习,280人下基层挂职锻炼,64人派企业服务的同时,选派15名乡镇干部到县综合部门跟班锻炼,并配合省市组织部门安排了14人到县有关部门挂职。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培养,实行省、市、县、镇、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开展好挂职工作。以上级部门鉴定和县委组织部的全面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单位以“驻村帮扶”等为载体,加强对挂职干部指导、帮教工作,着力为基层解决困难;各镇对挂职干部实行帮带制度,定期进行学习,为断提高挂职干部的素质;村级组织直接负责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在给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的同时,多压担子,多交任务,每个挂职干部都联系有一个组或几项具体工作,形成了“选派一个人,带动一条线,走出一条路,发展好一方”发展格局。

三、就其安排来说:结合实际,因才用人。选派坚持专业对口、本人岗位及特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干部,上派基本保持系统对口,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年轻干部,也可根据需要选派其他单位年轻干部上派挂职;下派基本以需求为主,如社会治安差、治安任务重的村,选派法律专业的干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村,选派懂经济的干部;农产品出售难的村,选派熟悉市场、懂经营的干部等。外派主要选派一些具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年轻干部。委派主要选派经济综合部门的年轻干部。

四、就其效果来说:强化实践锻炼,有所侧重。溧水县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把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主战场和基层进行摔打磨炼。外派招商取经:从2001年起,在上海、广东、浙江建立了三大招商基地,先后选派176名干部外出“洗脑健身”,主要让年轻干部解放思想,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上派跟班充电:主要是让年轻干部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综合协调能力,帮助他们“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规范性、层次性;下派挂职补课:通过到镇、村、居委会等基层挂职锻炼,了解熟悉基层,使年轻干部“耳聪目明”,增强群众观念,从而找准工作切入点,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委派关键岗位考验:主要培养年轻干部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负责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主力军作用。

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干部挂职锻炼,是溧水县大规模培训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又一创新模式,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大规模培训教育干部的要求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四派”是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作风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开创新局面的干部选派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挂职锻炼中不断得到提高、“充电”,为在青年干部队伍中培育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优秀干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开创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干部工作培训新局面。

启示二:“四派”是锻炼年轻的好平台。“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成长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个人自身努力;二是社会培养造就。“四派”是让年轻干部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发挥工作主动性,把知识、能力、才华用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把年轻干部的能量释放出来,也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拼博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上派干部到省市机关跟班学习,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与省市机关的联系沟通、取得上级部门对我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加快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全县相关部门、系统的专业业务水平。下基层的干部也能从基层工作中得到很多的收获,学到很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方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更有利于培养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要干大事,就要从小事、实事做起,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候做到厚积薄发。

启示三:“四派”是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的好途径。“经济要上去,干部要出去”。选派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去,有利于深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大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下派挂职,还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一批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水平。到村挂职干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些群众较关心的问题,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些贫困或比较偏僻的经济落后村,村里一般是既缺少资金,又缺少人才。下派挂职干部到村后,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全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根据行政村特色制订规划,帮助农民出点子,谋发展,利用其在社会上的关系,帮助农民拓宽发展道路。有的帮助农民办起了咸鹅加工厂,联系销售,有的帮助建起了村级农资批发市场,找出了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