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1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世行贷款”、“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项建设资金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其档次之高、数量之多、品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办学实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先进的物质保障,体现投资效益,必须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我院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探索出高校科学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状况

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及使用状况直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由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延续,目前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仪器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维修环节薄弱等一类的问题[1-3]。

1. 1 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虽然有一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内容陈旧,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仪器规模、数量和档次的管理,从仪器购置到使用缺乏全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约束监督机制。

1. 2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购置前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项目主持人经常会根据自己某个研究课题的临时需要或只考虑本学科使用上的便利而购置,没有全局观念,不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相关学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以致订购者没有全面了解本区域类似设备的情况,造成重复购置;尽管有可行性论证,但是设备购置后没有及时落实利用,例如没有及时开设新实验,对开放共享等问题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暂时造成仪器闲置;有些专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功能单一,使用面窄,科研成果少。

1. 3 设备维修费用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维护和修理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项资金,维修人员奇缺,一旦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尤其出现较复杂的故障,将在较长时期内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1. 4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实验技术管理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技术梯队,素质不高,制约了一些仪器功能的利用和开发。

2 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有效途径

2. 1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效益,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服务[4]。而建立健全一种适合学科发展的仪器管理运行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

(1)实践中,我们以建设“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实行责权明确,奖惩分明,管理严格,充分激发管理者主人翁精神的激励机制。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的论证工作制度。首先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方向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其次是经过收集资料、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等程序对仪器选型进行论证。申购者和审批部门都认真填写“项目申报审批表”,杜绝轻率申购、草率批准及仪器拥有者占而不用或少用的现象。

(3)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选定相对稳定的仪器专职操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操作使用仪器的专门技术培训。坚决杜绝用者不学,学者不用的情况。适当考虑各实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均衡分配仪器的管理范围。

2. 2 重视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手续、订货合同、装箱单等原始资料或备件;说明书、安装调试报告、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增购配件、功能开发、效益考核记录等动态资料。专职管理人员要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如定期放电和更换老化元件,检查防潮防尘防震情况,有的还要定期润滑、加油,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

2. 3 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环节

为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转,经常需更换老化元件和升级软件系统,这些都要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更换一次质谱仪的电池需花去几千元,增添一个液相色谱的色谱柱就几千元。所以学校必须设立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修理专项经费,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筹措维修经费: 1.每年从购置设备经费总额中预留一定比例作为大型精密仪器维修基金。2.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情况下,面向社会进行创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各种仪器的测试收费标准,从对外测试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维修经费,做到以机养机,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学校或学院可以成立仪器设备维修部,担负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做到预防维护相结合,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节约维修时间和费用。

3 科学使用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 1 开发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些高要求又不断促进了实验室的更新和完善。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型精密仪器的潜力,扩大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使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2 构建开放性的大型仪器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促进跨学科发展,加强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服务平台是一项重要措施[5]。

将有关设备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收费标准和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供全校的老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查询,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校外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建立以来,仪器的开机率和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对优化资产配置,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 3 促进仪器设备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稀缺贵重、运行费用高,加上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制约,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限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很少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鉴定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依赖于质谱和色谱技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更新观念,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精密仪器设备开设新的实验,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做大学生创新课题、君政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4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由于大型精密仪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技术研制而成的,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科技成果,通常被称为智力密集型装备,因此,对管理技术队伍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精神和奉献精神,刻苦专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先进的仪器设备只有在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使用操作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要创造条件,培养管理技术人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

5 结束语

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好大型精密仪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改革。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约束监督机制,促使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技术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仪器应有的功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实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资料

[1]朱西桂,彭小平,金嘉禾.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8): 84.

[2]余孟华.切实做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1): 116-117.

[3]魏高明,郑合勋,赵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23(10): 89-91.

第2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仪器设备 管理策略

高校是开展科研与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与仪器设备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大量仪器设备被投入到实验室运行后需要高校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用。然而当前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当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供执行将会制剂而导致管理缺陷等问题。例如,高校长期未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核对与注销,导致仪器设备工作的账目混乱。高校的仪器设备的现存数量、使用现状、总资产量等情况均无法得出准确的数据。

2.缺乏共享机制

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合并、变更情况频繁,导致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状态混乱。由于仪器设备开放信息不畅通,严重院校内各个部门与学院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够公开,严重缺乏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有的贵重仪器设备闲置情况严重,有的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买的情况。

3.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高校仪器设备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使用的是实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更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求。有的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的时候严重忽视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维护保养,导致仪器设备的性能老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导致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原因。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规章制度中要让仪器设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论是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还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阶段,均要开展严格的管理。例如,在仪器设备的购置环境中要严格按照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严谨证实,慎重决策,合理分配资源。高校要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要注重仪器设备的实用性,不铺张浪费。在购置过程要实施透明的招投标制度,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仪器设备管理不善与操作问题所导致的仪器设备故障、丢失等问题,仪器设备的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2.建设设备管理技术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中青年硕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队伍,优化管理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提升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素质。在管理工作实践方面可以实施管理责任到个人制度。另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行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投资建设渠道的差异导致高校仪器设备出现了无法共享的使用机制。针对当前这种谁投资谁使用的无共享机制,高校可以提出不论是高校、学院还是教研组所购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均归属高校所有的机制,使得仪器设备其能够被共享使用。为了改善当前仪器设备多管理部门的现状,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职仪器设备部门,或者采用学院、实验室两级管理模式,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购置分割开来,以提升仪器设备的实用性。

4.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入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中,可以有效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手段能够让高校领导对仪器设备的采状态等进行实时的了解。这样一来能够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5.注重维护保养工作

注重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能够有效延长其使用年限,提升其使用效率。高校要划拨专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专项经费,设置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专职岗位,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使用保养、维护维修等工作。要营造和谐的仪器设备使用环境,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将其合理摆放,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督促使用仪器设备人员能够做好清洁工作,维护好仪器设备使用环境的整洁。

三、结束语

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关键任务,也是内容繁杂的实践性工作,其牵涉到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要优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不仅仅要高校管理层予以足够的关注,同时高校中各个院系之间的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并且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实践。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专业管理队伍、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注重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全面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才能够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2):62-64

[2]陆晓旺,魏坤霞.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3):238-239

[3]王漫耘,高文.从固定资产清查探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 2013(6):187-188

[4]潘晓铭.高校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218

第3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诊抢救室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医疗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急诊抢救,仪器种类多、数量大、价格昂贵、使用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11年10月以来,将“5S”管理法应用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5S”管理法的概念

“5S”管理法源于日本,由于所用5个词都以S开头,故称“5S”管理法。是指开展以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cikeetsu)和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活动。

2方法

2.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5S”管理法的内容,强调仪器设备在急诊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清洁保养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人,分类保管。

2.2成立“5S”管理小组根据急诊抢救室工作情况,制定5S管理细则,制定《抢救工作制度》、《物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登记本》、《设备维修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加强制度落实,定期考核评估及反馈,进行督促整改。

2.3实施

2.3.1整理对科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和整理。根据常用必需的原则,留下常用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性能良好,清理掉老旧废弃、闲置的仪器设备。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班班清点和检查,分管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设备仪器不完整、功能不完善的进行登记,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仪器操作程序卡,使用时,必须了解器械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保管。

2.3.2整顿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急诊抢救室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仪器设备目视化,标识明确,一目了然,并做到“四定三及时”。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3.3清扫每日一次责任护士清洁仪器设备,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和保养,并检查仪器性能,督促和协助设备科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性能良好。

2.3.4清洁是对前三项工作的坚持和深入,以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由“5S”管理小组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行为考核和季度明星评选的依据,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3.5素养素养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觉维护仪器设备的清洁和功能状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果

急诊抢救室实施“5S”管理法效果比较(表略)。

4讨论

4.1“5S”管理法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5S”管理法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效果。表1显示,仪器设备到位速度大大提高,送检及时,完好率达100%,员工和患方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改善。

4.2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识医疗仪器设备是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护士作为主要的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消除由设备使用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5S”管理,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程序及清洁保养方法。

第4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一、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不严、账目混乱

首先,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是隶属关系,有的学校将其纳入后勤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将其纳入教务部门管理,有的学校则是双头管理。其次,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没有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进行完善,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最后,学校没有仪器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有的学校是后勤工友代管,有的是理化老师兼管,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学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都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二)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农村学校对教学仪器管理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目的不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使用,而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评估和检查,有的学校甚至担心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损坏而提倡不使用仪器教学。有的学校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贵。与此同时,不注意对旧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使仪器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三)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不能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中小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学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校长要摒弃“重学生管理轻仪器管理”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要有目的地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以奖惩手段促进管理员的责任心,规避仪器设备的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等等方面,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谁经手谁负责。其次,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仪器资产清查、评估和报废、闲置情况的处置。

(三)更新管理手段

校园网建立使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仪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仪器设备使用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决定自己的借用时间和使用数量,可以利用网络申请自己的借用要求等信息。仪器管理员则通过网络了解到教师的使用需求,进行统筹调剂和安排借用信息。学校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虽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一个过程,但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却刻不容缓。管理员首先应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其次,应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便为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做好用前服务。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检查、维修等常见问题处理。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5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发射台 仪器设备 运行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24

Based on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Radio Transmitting Equipment

ZHANG Yi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QiLiuYiTai, Yongan, Fujian 366000)

Abstract The instrument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pad machine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test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form essential important tool is the launch pa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tt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analyz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aunch pad; equipment; running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发射台仪器不仅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射台机器设备检修、维护,技术指标测试,技术创新改造的重要硬件保障。发射台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就是为担负保障发射台高质量传输,不间断发射任务的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技术指标测试的仪器仪表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本世纪以来随着广视无线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已在发射台安家,这给发射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测试性检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良好机遇面前也暴露出仪器设备用管方面的某些问题。如:对各类测试仪器使用管理工作中“重买轻管”“只用不管”,或者“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等现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射台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研究探索适应发射台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仪器仪表尤其贵重测试仪器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是发射台提高仪器仪表使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厉行节约所提倡的。

1 发射台仪器设备用管现状

1.1 管理观念滞后

直属广播发射台作为中央财政拨款单位,各种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按程序所有直属广播发射台需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必须在上一年度报需,待批复后便可在下年度内购置,或者由下面申请上面集中购置“上拨下用”。

从申报到购买往往需一年时间,而由于购买仪器设备的人不是很了解设备,使用者基本不参与购买仪器设备。这就造成所购的仪器设备性能、功能等诸多方面很难跟上时展的步伐,有些刚购置不久的仪器不久就落伍了。由此造成连锁反应的是,使用者在工作中对仪器设备缺少某些应用功能,就对仪器设备产生过时感。再由于直属台不计成本的投入,也就造成“重购入,轻管理使用”的现象,缺乏对仪器设备购置和管理使用的成本效益观念。此外,也存在耗费了高额资金购入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后,对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情况、功能开发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监督管理。造成仪器设备管理不严、保管不善、使用率低、闲置率严重等现象。再则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的工具对仪器设备进行使用管理,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入库验收、报表统计等传统的管理模方式。

1.2 建立健全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发射台普遍存在仪器设备闲置、重复购置现象。花大量的资金购置发射台所需设备是完全应该,但巨额投资的仪器设备实际使用效果却不如人意,有些价值几十万元的新设备,购置时满腔热情,购置后尝新一段时间,过后偶尔用用,便打入冷宫,处在闲置状态。不但许多功能没有开发应用,而且长时间对仪器设备没有检修预热试验,以致急用时往往无法发挥其作用。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怕损坏贵重仪器设备,难以承担责任;二是,使用者学识水平不同,部分受限于知识和水平难以熟练掌握和使用,更谈不上开发功能;三是,通常发射台有好几个发射机房,往往是甲机房购置了什么仪器,其它机房也购置什么仪器,造成重复购置的浪费现象。当然有些工具型仪器每个机房都应该配置,但对有些极其昂贵的、使用率较低的就不一定每个机房部门都配置。

1.3 提高仪器设备用管者业务水平

通常发射台仪器设备配备到机房,贵重的由技术办公室管理。机房保管的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是机房负责人和检修班同志。介于发射台贵重仪器仪表使用的管理,以及贵重物品保管、损坏的规定。对贵重仪器用管是极其谨慎小心,使用者通常以指标测试,故障巡查为主,不敢随意动用仪器设备,更不敢大胆地对其功能进行开发应用。设备管理者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介于这些因素要最大可能地提高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尤其是使用者在熟悉仪器设备的原理、功能的基础上和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的同时,对仪器设备功能进行开发,使仪器设备能够服务于传输发射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高发射台仪器设备用管水平的对策

2.1 更新理念,提高仪器设备用管水平

直属台讲政治,注重不间断播音是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因此,对仪器设备注重购置,对使用率缺乏效益意识,闲置是经常的事,往往一个月使用不到几次。要解决这个观念就必须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的效益意识,重视和加强对设备使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指导,形成至上而下重视仪器设备用管的氛围。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管理这一信息化工具,加强仪器设备的计算机互联网管理,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2.2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建议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门科学。如何正确使用、熟练操作,最大效益地发挥仪器设备功效,以及对仪器设备实行规范、科学、网络化管理是直属台工程技术干部的必修课。为此,在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购置的研究与实践中,直属台应对配置仪器设备按照机器设备的维护、指标测试所需进行合理的配置,规范管理、科学应用。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购置制度。使这一制度充分地体现在仪器设备计划、购置、验收、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为此,笔者根据工作以来,所见所闻和潜在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2.2.1 加强计划管理组织好仪器设备购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在计划管理中首先必须掌握和了解发射台现有技术条件和装备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添置仪器设备,不能盲目购置。对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一方面可执行可行性论证制度,充分论证仪器设备所具备的综合性能是否可满足传输发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改造的需要,再则论证投资效益预测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加强与兄弟台站交流,了解他们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及效果的意见,在借鉴别人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选择我们所需的仪器设备。

2.2.2 加强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

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是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规范化用、管责任制。所谓的技术管理,就是仪器设备在发射台的使用率,发挥的作用。经济管理也就是仪器设备在发射台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取得的经济效益。此外,就是对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的监管考核。在这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引起重视:

(1)加强仪器设备购置入库验收。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台后,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性能、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行业标准,精密仪器规格、型号(往往一个字母就差之千里)。新购置的仪器设备首先应严格查验有无破损、零备件是否齐全,然后是加电试机看看工作是否正常,各项技术指标是达标等等。当然,加电试验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只有这一切正常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若验收中发现了问题,必须尽快与厂家或者供货商联系,商讨解决方案以免造成损失。

(2)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随着广视无线事业的发展,发射台机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已成规模,现代化设备所使用的仪器理当是精密、贵重的。因此,这些贵重仪器使用者业务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者的业务培训、组织技术骨干对仪器设备应用、开发进行研讨。在这方面各台站应重视人在使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仪器设备用管落到实处,针对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要建章立制,制订必要的、定期的检测制度,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3)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仪器设备实行账、卡管理制度。实行账、卡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可能会随着使用部门与部门间调入、调出,报废等变动,随之必须及时进行仪器设备的变动处理。应用计算机将详细录入仪器设备的来龙去脉,做到账、物、卡一致。

2.3 提高用管人员水平,增强仪器使用寿命

仪器设备使用者、管理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仪器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要求仪器设备使用者和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善于管理,既忠于职守又开拓进取。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智能化。

在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方面,一些设备管理工作将按需要分解,计算机将代替设备管理人员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如极其贵重的仪器设备不可能每个机房部门都配置,可配置到发射台技办室统一管理和使用,组织技术骨干对设备功能进行开发应用,使仪器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第6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20-02

一、大型仪器设备的定义及其涵盖范围

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基本属性就是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它涵盖了分离纯化设备、计量鉴定设备、光谱和色谱设备、结构分析和定性定量检测设备等。本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上述类型的仪器设备达九十余台件。分布于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7个实验室内。

二、传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弊端

1.分散管理。早期的实验室仪器管理是建立在各个学科和各种专业的实验室基础上的分散管理,各种大型和通用仪器分属相关学科和相关实验室,每台仪器利用率很低,其他学科和实验室还不能随便使用这些仪器,致使这些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利用价值。

2.管理制度不健全。学校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比如,采购制度、保养制度、维修制度、操作规程等,但这些规定和制度大都是笼统的、不具体的、针对性不强的一些条文,执行起来难免不好落实,结果是管理不到位、保养维修不及时、大型仪器的损坏和流失在所难免。

3.重复购置、报废和积压较多。由于分散管理使得一些实验室重复购买一些相同的仪器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有些仪器设备到货后不能及时开箱验收,超过了保修期。多年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及时报废而造成积压。

三、大型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

1.将分散的仪器集中管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经费支出占整个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它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其利用率,我们把分散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突出相关学科和实验室的共享共用,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楼层、分使用功能的专项管理,比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普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离心仪器设备、发酵仪器设备、光谱仪器设备、色谱仪器设备、制备型仪器设备等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于这些仪器既要兼顾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也要照顾科研课题和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有效地节约了经费,共享的结果就是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仪器专业知识,对仪器的工作原理、规格型号和操作规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仪器故障的排除有比较多的系统经验。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耐心的工作精神,对自己管理的仪器设备用途、特点和注意事项全面地掌握。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拟定管理细则,规范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程序和方法。基本熟悉仪器的采购、招投标及不同厂家同类仪器的特点比较和选购意向。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外出进修和在职提高;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和技术考核指标体系。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仪器设备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购入日期、标准配件、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学校编号和实验中心编号等)并存与档案室。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学校和实验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建立单一仪器的管理档案(包括仪器存放房间号、使用记录本、维修记录本、具体负责人等),建立大型仪器使用评价标准体系,制定年度仪器检定制度,确保每台大型仪器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4.切实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对所有仪器整体做宏观价值管理,还要求对个体仪器的实物做具体管理,本实验中心主要是采用仪器设备分类管理,利用网络和人工协辅管理。①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所有大型仪器都编制了详细的分类目录并确定分类序号,以利于准确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为每台仪器设置了固定资产卡片,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有详细的清单和库存配件资料。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附有使用记录本和维修登记册。任何使用仪器的人都必须在使用后做详细的登记。②使用(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我们对每一个操作者都在使用之前进行培训,特别是新购进的仪器。普通操作者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某一仪器的使用资格证。让每一个操作者都掌握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仪器就不会轻易被损坏,教学和科研以及研究生的课题,还有对外服务才能得以正常进行。③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本中心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研究生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外测试任务等,现有仪器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为使各方应用和测试任务有序进行,充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应有效能,妥善安排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研究生做课题使用仪器的时间,合理协调科研课题和对外服务所用仪器的顺序,所有仪器使用都采用预约制。一般由使用人提前一周左右向相关的管理人员申请预约登记,按计划和指定时间使用仪器。④及时的维修保养制度。仪器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遇有仪器故障,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不能自行维修的必须立即联系经销商和仪器制造商进行维修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为中心乃至学校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确实提高这些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开创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当代经济,2009,(01).

[2]刘清源.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3]洪庆华,马凤国,冯卫芝,等.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05).

[4]胡芳,徐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5]李韦华.高校设备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1).

[6]何坤.浅谈高校设备管理现状与整改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07).

[7]黄楠.加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8]黄久龙.实验室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8).

[9]陆宝忠.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J].科技资讯,2007,(34).

[10]关丽萍,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

[11]毕建杰,王淑静,等.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与经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01).

[12]蒋文生.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02).

[13]杨雪梅,王培.关于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

[14]李剑锋.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15]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16]李风芹.省属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J].人民论坛,2011,(17).

[17]胡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18]曲文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J].华章,201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20100907);吉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00615)

第7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一、高校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各系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

现在很多高校设备管理部门无法按设备管理制度对全院教学设备实行管理,长期形成各系部门教学设备管理中各自为政,造成小而全,购置系里所需设备由各系领导自己决定,不按设备购置的制度执行,购回的设备只拿发票到设备管理部门上账,有的甚至账也没有上,就在会计部门报账,出现许多重复购置现象,而库存的新设备系部门从不问津,管理部门也不去合理调拨,闲置的新设备二三年后就落后,甚至被淘汰。这样学校投入大量财力购置的教学设备大量闲置,使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二)各系分管设备的人员缺乏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反馈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很少与各系分管设备的人员沟通设备管理部门把一些新设备分到各系后,不再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有的系使用一次后,不再使用,管理部门不对设备作合理调配,迫使其他系都各自备有使用率不高的设备,如教学中使用的幻灯机,投影仪等设备。

(三)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出现脱节管理现象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才频繁流动,各高校的调动人员一经院系领导同意后,不与设备管理部门办调离手续,通常发给个人使用的但属固定资产的设备,也被带走,一旦离校无法追回,这就需要制定学院人事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有同样的审批权,否则对低值而耐用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无法控制。财务制度的不严格或办事人贯的疏忽,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很多没开验收单的设备报账,为杜绝这种现象,财务总账与设备总账至少一年一核对,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二、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规范教学设备的管理

(一)教学设备管理应规范化

设备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设备的规章制度认真、负责的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各高校的所有教学仪器设备必须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归口于设备处或设备科管理,同时各系部门有专人分管各系部门的教学仪器设备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各高校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建立固定资产设备和低值耐用设备的管理办法,保证帐物卡一致。

(二)做好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工作,规范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采购制度

加强采购计划的管理,搞好购前论证,是保证仪器设备发挥效能的前提,对各院部门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实行统筹计划,做到合理布局,克服重复购置现象。具体做法为: 凡申请购置仪器设备的单位,应首先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该报告应包括设备的概况、该设备对教学科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人员配备情况、安装使用的环境条件及现有同类仪器在本地区的分布情况等等。严格对购置计划进行审查论证,建立一个健全和完善的采购供应机制,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程序,加强集中统一采购,要将政府采购的原则和模式引入高校设备采购工作中,增加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督,相互制约。采购应遵循“透明、公开和择优”的原则,避免暗箱操作。

(三)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履行教学仪器的合理调入、调出、验收、申请、审批、购置设备的维修直到报废的仝过程。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要想很好的完成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自己所作的工作一切都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能够严格执行管理设备的条例与制度,擅长管理,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懂设备的常规使用,操作和维护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常做采购设备工作,这就要求采购人员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不谋私利。另一方面陈旧老化的教学仪器设备逐渐要被先进的仪器设备代替,不断熟悉设备的性能,指标是设备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安心设备管理工作,具备敬业无私奉献和创新的精神,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把设备管理工作搞好。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设备和低值耐用设备的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高校固定资产打卡制度,保证帐物卡一致,有专人管理设备库,不仅要库房的账物相符,还要熟悉库房设备的来源和用途。知道来源可以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知道用途以便合理调配各种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可避免重复投资和设备闲置,切实使设备达到规范化管理。

2.健全管理机构。高校的所有教学科研设备必须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归口于设备管理部门,各部门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落实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每年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对设备档案进行整理,形成对设备使用率、运行情况、分布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并向学院领导汇报,为下一年度设备采购计划提供可行性参考。

3.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档案。加强档案管理,对设备要求从开始填写“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就进行建档,同时建立纸质和电子两种档案,建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收集保管好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卡及维修记录,设备的随机资料、图纸、履历书、合同等要全部归档。特别是对大仪器设备、精密仪器设备、贵重仪器设备、专用成套仪器设备等还应要求使用部门认真填写《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仪器设备使用日志》《实验室工作日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本》4种设备日志、记录。

第8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质监测;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

前言水资源保护监测是包括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的综合监测,其中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监测中重要的环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是确保监测数据精准、有效的基础,因此对其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仪器设备已经具备高精准度与科学性,所以除了加强对仪器的保管工作外,还要提升对工作人员工作素质的管理,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措施,促进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1 水质监测实验室仪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制度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是水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已经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准则对其实施管理[1]。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对设备的分类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以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等等工作。通常这类工作较为繁琐,所以极易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质量。管理制度对工作的开展与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水质监测工作中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也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当前水质实验室质量监测管理工作主要有对仪器设备购置、申购、入库、保养等方面的流程管理以及负责相应工作事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管理等,有助于水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形成[2]。但是,多数水厂尽管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指导,却没有被有效的贯彻实施,因此影响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如何加强水质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的评估采购制度,该项工作是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精准性与有效性的基础。实验室水质监测人员要依据自身供水系统中的水质情况以及经费情况等选取购置适宜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并形成书面申购材料递交有关部门获批,一定要将价格、型号等信息作出清楚标注[3]。在选购过程中还要对设备的供应商、品牌等具体内容作出一定了解,确保仪器设备的质量达标。同时,水厂在购进设备时,最好可以采用公开透明的招标形式,确保采购行为的公平度与清晰度。其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设备验收、入库和归档等工作,所以针对这些环节工作的特性水质监测部门要与设备安装人员以及设备供应商之间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在共同作用下保障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在设备购进后要及时对物品进行清点与检查,确保设备得以顺利运行,并填写相应的验收报告单以便日后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归档查询。与此同时,在日后也要注意对相应的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的归档,以便于对设备的有效管理。最后,要建立健全设备的后期维护报废制度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水质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有重大作用。并且加强报废制度管理,能够帮助水厂及时清理无用资产,有助于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

2.2 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首先,水厂要注重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培养,增强其对仪器设备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意识,从思想层面将工作落实到位[4]。并且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作出提升,如在管理工作中具体表单的审查、记录,相应设备的基本故障、信号类型等方面技能的提升,确保仪器设备的精确性,从而保障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要加强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分类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能够便于同种类型的设备的统一管理与相应工作人员职责的明确。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制度的设置过程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其一,将创造性监测条件设备归为一类,如电脑、电炉等;其二,将直接得到监测数据的设备归为一类,如色谱仪等;其三,将不能直接显示数据的仪器设备归为一类,如干、湿温度计等。并在分类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标记,以便明确具体设备的相关责任人。最后,要做好进行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所谓的量值溯源就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以便使相应的监测结果能够达到国家或是国际的相应监测标准。在水质监测实验室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设备仪器的定期检查与校准实现量值溯源链的形成的。水厂可以将这两部分的工作分开进行制度的确立,其一,一部分工作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内部自检与自校;其二,另一部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外检与外部校准工作。并在监测设备的同时要求其形成相应的监测报告,从而明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分工以及提升管理效率。

3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质监测工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质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与之相关的水质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水厂除了要加强相应管理制度的确定,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之外,还要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管理技术与科学技术,实现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鹏.水质监测中设备和药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5:185.

[2]孙韶华,王明泉,刘红,等.供水企业水质监测实验室规范化运行管理探讨[J].给水排水,2015,5:19-21.

第9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 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1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人员变动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跟踪和落实

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中,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设备从申购、调研、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检定、维护、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避免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计量不及时,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2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2.1 建立台账,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按计量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周期计量(A类)、一次性计量(B类)和非计量(C类)三类。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包括对环境条件有非常精密要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一般归为A类;对于测量准确度一般不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仪器设备可归为B类,如玻璃器皿,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湿机等辅助设备)可归为C类设备,不必进行计量确认。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电子台账,如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包括管理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技术指标 [量程 、准确度(精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类型,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包括序号、管理编号、器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器具制造商、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保管人。

2.2 计量检定部门资料收集

根据《认可准则》,须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评价。作为向环境监测站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计量检定部门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之一,须搜集其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复印件,核实其出具的资质和能力范围,以及核实其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做出评价。为其建立档案,根据其检定资质能力范围,结合在用计量仪器设备,明确合格检定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

2.3 计量仪器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量值溯源工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里的信息,确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制定计量仪器检定计划,分批次合理安排时间检定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及时检定。若工作中有仪器因故不能检定的,及时对该仪器做出停用的标识,以防误用。

仪器检定一般需提前半个月与有资质检定单位联系。在检定过程中,为了提高仪器设备检定效率与精度,部分仪器在检定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如有些实验室的大型仪器须在检定前预热半小时以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调度仪器使用人员配合检定人员做好仪器检定。检定结束后,尽早获得检定结果,以便后续监测或检定工作的管理。

2.4 计量仪器检定后确认与标识

每台计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完成获取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一份交由仪器使用人员对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根据检定结果和校准数据判别仪器是否合格能用、降级使用或不能用。检定证书原件应及时归仪器档案中。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张贴表明其检定状态的标识[1],仪器设备经确认后,根据判别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即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准用证),指的是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使用且经检定合格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但其被使用的量程使用且经检定合格者,贴黄标;3)红色标识(停用证):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设备,都应贴上红色停用证,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3 仪器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3.1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认可准则》5.5.5的要求,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记录,即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等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等)、验收单、说明书、随机附件材料、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必要时)、以及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报告、期间核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和仪器有效的管理、正确使用、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是动态变化的。记录材料不断增加,需要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做好档案及时归档。另外,对于老旧资料,如久远的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可以统一收集,另行处置,既不占现有档案空间,新的信息又可以得到及时保存。

3.2 仪器设备档案合理化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一器一档、类器同档的现象。所谓“一器一档”,就是一台仪器设备有一个档案。按照仪器规范化管理,必须为一台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同类仪器单独一台的材料量少,“一器一档”就浪费档案空间,给管理带来不便。把同类仪器设备档案放在同一档案盒,就是所谓“类器同档”。 “类器同档”时把不同仪器设备档案用材料袋分装、编号,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经常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仪、大气采样器等仪器可以进行类器同档管理。

4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展现为政府、社会提供监测服务的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