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居住区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居住区环境设计

第1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 键 词:居住区 景观 规划设计 文脉延续 生态

    前言: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

    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

    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

    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设计在线.中国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3.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4.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设计在线.中国

    5.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

    (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

    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

    1.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law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2.规划设计原则设计在线.中国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①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②复合材料的使用;③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④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⑤重视色彩的表现;⑥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①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②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③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④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

    四、优秀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分析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河南正弘九郡别墅区所做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的实例,较为具体的理解上述关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观点。

    1.区域位置及场地分析

    该别墅区位于郑州市北部黄河桥南新区的中北部,西部隔桂圆北街与黄河迎宾馆(河南省省委第三招待所)相邻,南临迎宾路。其东部为黄山路,北部为金光路。其中,迎宾路直通三所,也是该别墅区人流车流的主要通道,迎宾路上的行道树—梧桐—高大整齐,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别墅区的最大优势是与黄河迎宾馆比邻而居。黄河迎宾馆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国家领导人来郑州时的下榻处。同时,黄河迎宾馆也是集宾馆、会议接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迎宾馆的康体休闲设施齐全,包括高尔夫练习场和小型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和网球场等等,现在已经对公众开放,成为郑州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最好去处。此外,迎宾馆内环境非常优美,尤其以由五十余年树龄的梧桐树最为引人注目。

    另外,别墅区周围还有华士达学校(私立学校)、迎宾花园(已建成别墅区)、大河龙城(建设中的别墅区)等。

    场地现状为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建有动物笼舍和管理用房。整个场地地形平整,内有一个人工水池,水源为地下水。场地内的大部分地区为苗圃,其中,有成片的竹林,还有银杏、雪松、玉兰、广玉兰等,苗木种类和数量较多,树龄十年左右,可以移植(场地东部的大杨树除外),利用价值很高。其它部分为农田。此外,场地中部有一个长廊,覆盖其上的葡萄长势良好,有保留价值。场地中部偏东的地方有一个机井,可以考虑作为未来别墅区景观用水的水源。

    基于上述分析介绍,该规划认为,现状场地中,临迎宾路的用地商业开发价值较高,适合做公共建筑用地(商业服务性建筑和会所);西部用地与三所的关系比较密切,又有水池可以利用,是景观价值较高的地区,可以作为别墅(尤其是高档别墅)用地;场地中部现状为大面积苗圃和竹林,在规划中要给予充分考虑。

    2.总体规划的四大特色设计在线.中国

    (1)中央生态景观核

    将原有湖面改造并延伸,形成别墅区的中央景观核。中央景观核是一个由乔木、灌木、各种水生植物构成的湿地景观区,也是整个社区的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自然景观核。

    (2)人车完全分流的交通系统

    别墅区采用环路加尽端路的系统,将别墅区的车行和人行完全分开,实现行车的快捷,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和私密。

    (3)景观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

    由中央景观轴衍生出指状绿地,打破了以往住宅区中大片绿地的做法,将绿地水体引入别墅区深处,使每一住户都能获得最佳景观,形成“水溪——树林——院落——人家”的景观结构模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与共生。

    (4)总体布局体现土地的开发价值

    由南向北,依次是商业建筑、会所和居住建筑(别墅),南入口为主要的出入口。临街结合大门的设计做商业建筑,使其成为别墅区与外部城市主干道之间的一种界面。会所结合整个别墅区的格局布置在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之间,靠近主入口(南入口)。会所的建筑设计要结合所在位置的外部环境,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3.环境设计—自然、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溪谷概念

    将现状水系延伸并改造,形成一个低于场地近两米,贯穿南北,联系后院水溪的指状“溪谷”。在这个谷中,有瀑布、跌水、卵石滩、花溪、木步道、亲水平台、多功能活动广场等,是整个别墅区的连续生态的景观走廊。

    ①水际、林下形成一条连续的生态康体走廊。

    ②保持中央绿地两侧别墅的私密性,使人流聚集在绿谷中,减少对周边住户的不良影响。

    ③溪谷中大量的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的湿地景观,是多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

    ④每个组团的别墅如手指般伸入谷中,形成别墅前院高,后院低的空间格局,丰富建筑的空间,有效减少建筑给人的逼视,使整个建筑镶嵌于绿谷中。

    (2)指状渗透的生态景观格局

    沿着水溪将中央绿地南北延伸,并和组团绿地相连,在别墅区中形成有机渗透的生态格局,使每一住户最大限度的享受景观。

    (3)别墅庭院设计体现“前厅后院”的思想

    别墅的前院地势较高,为公共区域,设计手法简洁,景观形象恒定;后院地势较低,和水系相连,为每一住户的私家空间,设计手法丰富,景观形象多变。整个景观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前厅后院”的思想。

    (4)“白话”景观和野草之美

    该设计中大量使用乡土野生植物,特别是一些水生植物。强调平常之美和野草之美。

    这是关于一个高档住区的规划和设计。规划应用了环路加尽端路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安静而方便的社区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环境的设计。设计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体现人性化的细部处理;通过亲水栈桥,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是一个成功的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五、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总结和认识

    当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分工更趋细化,合作更为广泛,更能左右环境;另一方面,也使人更为独立,一切东西——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更为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如上海“新天地”的改造,就是在保留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空间格局、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重新改建,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而成功开发的典范。

    因此,以人为本的“人”其范畴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1.强调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2.居住区环境景观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4.居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第2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会所;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57-02

在政府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和谐社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加强社区居住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影响整个城市风貌,增强社区凝聚力。

一、社区会所

社区会所是承载着文化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性建筑,目前国内居住区会所的功能主要是各类健康运动项目,辅以餐饮、超市、物业管理等其他功能设置,较大规模的会所可提供如商务项目等特殊服务。社区会所的功能设置非常灵活,但是利用率却明显不如公园。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会所的作用,应该特别注意会所环境的营造。

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社区会所在造型上要突出其中心位置。景观形态学研究表明,空间的明晰影响着使用者的感知,为了形成愉悦和兴奋的情绪、明快的颜色,应利用迅速变化的寓意、令人惊讶的结果去营造环境。体现在环境设计中,开敞与密集的对比,低矮与高大的对比,都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兴奋点。社区中心的开敞空间通常是中心绿地,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出现大片的绿色,使人的视线得到充分放松,而在绿地的尽端突出主体建筑,给视觉上以强烈的对比。

在视觉中心的营造手法中,中心轴线的建立是必要环节,轴线的明确有助于突出社区会所的中心特殊地位。中国传统建筑把中心轴线作为等级制度的标志,中者为尊的思想适合东方的习惯思维。建筑所在的轴线上可以安排纪念性雕塑、喷泉水景,并利用地形、植物、铺装的变化等方法,使居民的心理随着空间的起承转合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会所建筑属于一次性建设项目,建成后就基本固定成型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时尚的发展变化将引导居民对住区会所的功能需求不断更新。所以,住区会所的功能设置要有“可持续化”的设计观念,预留出今后发展的空间,方可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运动场所及设施

通过上述对社区内文化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运动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中设置运动场地及设施已成为现代社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将传统的出游式休闲方式引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为居民的户外休息、锻炼及游戏提供场所和器械。

社区内运动场所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第一,对社区中所选择设置的活动场地及设施本身的成本进行控制,以便运动场地及设施能够在社区中得以广泛设置;第二,活动场地与设施的数量应根据社区的规模、人口进行控制,既不能过少,也要避免空间和经济上的浪费;第三,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种类,根据社区内居民的年龄构成,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做出修正,如社区中老年人较多,就应适量增加一些使用难度低、安全度高的项目,或者在活动场地及设施的具体设计上注意无障碍设计,强调符合老年人的活动需要等;第四,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还应考虑日常的管理和维护,节约后续费用。

(二)便易性原则

所谓便易性,是指社区中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安排可达性强,场地设施的使用难度适中。可达性指应考虑服务半径,不同的项目一般不超过500~1000米,且在设计上强调视线及路径的开放性;使用难度适中指住宅区中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为普通居民服务。所以,这些运动场地及设施,在使用时不需要较多的技术要求、专业训练或严格的环境条件,但安全程度要高。

(三)协调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布置应具有系统性,高、中、低档和大、中、小型合理布局。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住区规模,可专门或结合宅间、组团绿地及公共设施的附属部分,分级设置,不同层级的活动场地及设施,在规模、种类上既有区分又相互配合,为居民提供多样选择的同时,这些活动场地及设施的设置应注意彼此之间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避免对环境造成干扰。

(四)多功能性原则

当社区用地较为宽松、规模较大时,可适量设置专项运动场地;开发多功能使用的可能,使得一处场地(或设施)能够满足两项乃至两项以上的活动要求。如在设置篮球场地时,通过画线的不同和附属设施的灵活处理,使得同时能够满足打羽毛球者的需要。

(五)特色性原则

运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明确的目标人群,而且在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及造型特征上都应努力形成某种特征。这种特征的确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与社区期望形成的特色相结合,促成社区总体特色的形成。如果住区的总体设计强调休闲与活动的理念,那么在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较多有特色的活动场地及设施。

三、儿童游乐场所

儿童是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在社区中,儿童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社区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尺度适宜

儿童都喜欢从高处往下看,所以,游戏空间设计应该考虑他们在走、跑、登、爬时眼部的高度。如成人可以轻易看到的屏障也许就完全挡住了3~5岁孩子的视线,他们的平均身高是90~100厘米。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或假设的活动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用缩小尺寸的游戏器具再现成年人的活动。所以,必须考虑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使用尺度。

(二)丰富性和多样性

所谓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指器具数量丰富,且每个器具都有几种不同的利用方式。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大型的综合性器械出现在户外活动中,为儿童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机会,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判断和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场所,每一位儿童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和使用机会。

(三)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地和器械本身的安全问题。对于儿童来说,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在他们大脑里并不存在,通常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对于他们都成为安全隐患。游戏器械不宜过高,并且要有护栏,金属器械的尖锐处要用圆滑的软塑料或橡胶包好或加以钝气;游戏场地的地面应采用柔软材质,避免孩子摔倒受伤。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要方便,出现意外能及时赶到,儿童游戏场地周围要视线良好,并且设有家长座椅。

四、结语

社区居住环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只是选取其中一部分与居民的文化行为关系密切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人们最开始的选择并不具有文化选择上的目的性,然而当大家普遍接受这种选择时,一个群体就形成了,文化也就悄然出现。居住生活是一种细腻的行为,其选择呈现出多样性。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为居民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马武定.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问题;对策设计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居住区景观环境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当前,居住区整体环境景观已经成为新建商品房档次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也是提升商品房附加值、增强商品房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随着商品房开发市场的不断成熟,从开发商到业主,都对居住区景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认识,在尊重地域特色前提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整个居住区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居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举措围绕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环境设施不仅是空间环境中的元素,更是环境景观的创造者,在空间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环境设施的存在,为空间环境赋予了积极的内容和意义,丰富和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品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潜在的环境变成了有效的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出现主要问题

随着居住区景观设计追求高档、舒适为设计方向,但居住区内环境设施设计和选择存在的一些误区,其中主要突出以下问题:一、居住区景观设计后期介入,特别是其环境设施设计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选择而并没有很好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加以考虑,因为没有整体考虑导致居住区环境设计装饰性强,舒适性、实用性不足,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欧式亭廊和雕塑,看起来似乎很美,但在功能上完全不适合一般居住区的生活环境要求;二、居住区环境设施重要的水景设计变成公园式布局设计,因为太像水景公园,没有很好体现居住区中水景设施效果,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这种以吸引眼球效应或者开发商为取得销售业绩为目的主导的水景设计,大面积水系在环抱低密度住宅出现,已经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后期维护问题,景观水池成为臭水池也是屡见不鲜,常常出现在媒体的版面;三、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在设施材料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居住区开放式后期维护问题,往往一年半载后很多设施破坏严重甚至彻底损坏,其中虽然有人为损坏和后期物业服务公司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存在,但根本上还是设施设计产品材料设计和选择上,没有体现其基本功能和环境条件,导致出现居住区环境里面木制休息椅的损坏、路灯基座雨水浸泡的腐蚀、花岗岩小径路面的破裂、木亭掉漆等等问题。

2 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基本原则

在目前居住区景观环境设施设计和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误区,我们应该在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加注重在环境设施设计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2.1 注重生态性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施宜少而精,提倡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绿色设计已成为一种持久的影响力,影响设计界各个方面,提醒大家都应对保护生态环境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当然,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环保目标的平衡并非易事,从居住区的投资方地产开发商可窥知一般。这不仅需要使用者有自觉的环保意识,也需要政府从法律、法规方面予以推进。当然设计师也是推进绿色设计的重要力量。总之,坚持居住区环境设施绿色设计的原则就是坚持一种资源消耗控制过程,通过设计让有限资源实现加工、使用、废弃、回收以及再利用的良性循环。[3]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必须强调生态性的基本原则。

2.2 强调功能性

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要注重因地制宜,观赏性和实用性结合,利用现有的地貌特征进行环境设施设计,使环境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形成个性化和特色景点。居住区环境设施是为最广大业主所使用,它们必须具有实用性,这是基本前提。这种实用性不仅要求环境设施工艺性能良好,而且还应体现出整个环境设施与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特征相适应。环境单体设施设计尺度要在满足自身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不宜诱使使用者赋予其它功能,如休息座椅为例,居住区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业主在空间中穿行或逗留提供必要的休息,但不能成为公共场所沙发睡床,这种功能尺度的控制在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中也应该重点强调。总体来说,居住区环境设施的使用者来说,是因这些设施的加入而使周围环境得更方便、舒适、更以人为本。

2.3 环境设施注重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绿化、水体、环境设施和建筑都是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不能相互独立,必须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个体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能替代整体的和谐美。因此环境设施设计在追求整体性的同时,应体现出多样性,单调乏味和审美疲劳都应该在环境的设计给予以避免。就多样性特征来说,主要体现在形式、色彩、尺度、质地、动静等方面的变化。比如说居住区多个景点中亭的选择,必须要变化中寻求统一,统一中寻求变化,不能每处的都一样。

2.4 注重文化内涵

居住区环境设施中文化内涵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最难把握的部分,居住区的品质是文化内涵的延续,也是整个公司或项目品牌的内涵,景观环境设施设计应能体现其居住区所倡导人文品牌特征,在文明健康、传播文化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居住区内的环境设施最能够体现主题文化内涵,要想加强其区域内文化内涵,没有比用环境设施来体现来的直接和快速,但胡乱漫无目的的拼凑也会达到其相反的效果。

3 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设施设计与选择的思考

3.1 居住区休闲广场设计问题考虑

居住区休闲广场是业主交流、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是整个小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婴幼儿及照顾孩子年轻人,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基本需要,功能适用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不要出现因铺设的花岗岩地砖雨雪后太滑,而摔伤居民的想象,材料选择要注意环保和安全。

3.2居住区水景设计问题考虑

住宅景观中不可缺水,但也不能过多水景,水景过多在后期维护会出现很多麻烦,开发商、物业服务者都深有体会。水景设计尽量考虑到环境居住区地形高差理顺水流方向,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做通循环水系统,这样就没有死水产生。“流水不腐”,也是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可以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来增加水自身生态性的维护,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水草,鱼类也可以净化部分水质等这样也能体现居住区环境生物的多样性。

3.3 木质景观设施选择要适当

木制景观设施不能一味追求建造初的美观效果,更要强调这种景观的适用性,即使要选择这类材料的环境设施,也要注意木质的防腐处理。物业公司也要做定期的后期维护管理,不能等到木质景观摇摇欲坠的时候来告知“该建筑物木质已腐朽,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在此坐卧停留”的提示语。

在居住区景观设施设计中,合理地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雕塑小品的选择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位置等方面推敲,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要下功夫,符合居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

4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施设计是营造居住区景观比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商和业主在关注绿化景点的同时,不应当忽略居住区环境中的景观设施,只有把环境设施真正的融入住区环境之中,才达到的一种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小军,蔡晓霞.空间・设施・要素―环境设施设计与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王其钧.城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4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第5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第6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环境生态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1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2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

(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住区又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神谕发挥地段优势。

(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居住区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入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的“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是道路充满人情味,受到欢迎。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4)小游园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主要活动方式有观赏、休息、游玩、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等。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场地间要有分隔,布局既要紧凑,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场地一般设在入口附近,稍靠边缘的独立地段上。

(5)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两旁种植行列式乔木遮荫,根据道路的宽窄,可选择种植中、小乔木,如香樟、广玉兰、女贞、银杏等植物。要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长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不同树形、色彩变化的树种的配置。种植绿篱、花卉、草皮,使乔、灌、花、篱、草相映成景,丰富美化居住环境。居住区内应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还可栽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特别是在庭院内,专用绿地内可多栽植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如桃树、核桃、樱桃、玫瑰、葡萄、连翘、麦冬、垂盆草等。花卉的布置使居住区增色添景,可大量种植宿根球根花卉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以省工节资,又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如美人蕉、蜀葵、芍药、葱兰、波斯菊、虞美人等。要多种攀缘植物,以绿化建筑墙面、各种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并用攀缘植物遮蔽丑陋之物,如地锦、五叶地锦、凌霄、常春藤等。(6)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一个延伸或不可分割体,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桥、漏墙、栅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适当的加以运用建筑小品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

第7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空间设计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专家的重视并成为一个关涉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落实,城市住宅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房地产业空前兴旺。现在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不再满足于最初的户外绿化点缀,而是倍加青睐拥有一个良好的开放型室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即有着完美合理的空间形式、精致优美的环境功能,符合人们的行为特征的居住区空间环境。而优美独特的人性化设计的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成为现代房地产追求的卖点,这些新兴的居住区为城市的住宅形象注入了活力,也把住宅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在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如交往空间不足、交通停车混乱、景观设计缺乏细部以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更好的体现当地居民传统文化、创造适应社会习俗、功能合理、安全舒适的“人性化”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一. 以人为本的内涵及研究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充分的贯彻与发展,在人居空间环境方面更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再到居住区环境的优化是一个必然的转变过程。花钱买环境开始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新目标。居住区环境设计本身是为了人,居住区环境人文主义研究的提出就是建立在环境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而“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中心,根据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进行规划布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两个层面出发创造合理的居住区环境。因此,以人为本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根本,居住区环境设计应当以人为中心,其重点应当是人,而不是物。

以人为本环境空间的营造就是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可参与的居住区氛围,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便利、社会交往、健身活动以及与环境相融共生的生态需求,实现人对自身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其形式上表现为物态的空间环境,是居民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有机统一的综合网络系统,从某种层次上说,它即是居民生活愿望的物化表现,又是居民生活方式的空间化表现。因此,小区设计者应当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如景观绿化、残障坡道等设施的布置,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行为活动,传达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诠释以人为本的价值。因此,改善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提高户外活动交往空间的质量,给居住区居民生活质量以人文关怀,使居住区空间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建筑规划,环境设计人员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居住区环境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认知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青少年提供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为老人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精神回归的家园[2]。同时,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还要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习惯的居民提供丰富的环境景观,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人的一生几乎有2/3的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渡过的,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高低。通过调查发现居住区居民对居住区环境有生理、安全、社交、休闲和审美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人作为一种自然物种的基本要求;社会交往和休闲、审美的需求是人作为社会人的需求,而社会交往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社交关系或社会联系才是人的本质[3]。

通过观察我国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住宅小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的质量,舒适度也得到提高,物质价值含量不断增加,但是户外的空间环境质量、文化内涵、人文关怀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出现很多问题,总得来说存在着以下问题:

1、随着居住区工程量的增加,建筑设计单位逐渐重视小区的设计,但着重的是建筑单体的设计,户型、室内空间的利用、平面舒适度等,却忽略了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整个居住区没有了合理的空间环境划分,规模较大的居住区没有划分成合理规模的组团群,导致了居住区规模与公共空间规模的不适应。有位社会学家曾指出,家庭之间相识程度愈深,建立和谐的可能性越大,而相识的程度与户数密切相关。据心理研究资料表明,当住户在8—12户时,彼此了解甚深.当户数达到50—100户时,住户仅知道彼此的容貌和姓名。因此,可知组团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邻里交往的产生。

2、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年龄阶段的住户对居住区公共交往活动空间的位置以及交往活动的内容也都有不同的选择,规划设计的交往活动空间在位置和内容上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居住者的行为模式,让居住区公共交往环境场所最大限度地吸引使用者,成为居住者心目中真正的休闲乐园。而目前国内很多居住区环境规划中,迫于用地规模的限制,将公共空间设计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适合各种人群使用的空间,诸如老年人活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皆不明朗,且用地局促狭小,缺少较大的铺地或广场供居民健身休闲使用,影响了居民的活动积极性,降低了公共空间使用效率。

3、 私密空间满足了个人空间的需求,使社区居民的个人空间得到延展,完成了从室内到室外的过渡,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本性。社区庭院的规划,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分析居民的特点,以满足其对空间类型的需求。很多居住小区规划中,公共空间过于集中,使公共空间内一览无余,且公共空间规模有限,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私密的场所,供居民独坐思考之用。空间的局促看似可以增加人与人相遇的机会,但由于私密性、领域性、控制感的不足反而会减少人的户外活动,从而减少人与人的交往,使居民的社会联系减少,不能够满足居民的私密性心理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居住区为追求不合理的艺术效果,动辄就是几百米的长轴,大面积空荡的草坪绿化,高密度高层的楼群,在尺度上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压抑,但重要的是使户外活动的人群失去了私密性。

4、由于居住区开发房地产商规模大小不同,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做不到统一的合理化。国内比较出名的大的房地产商像恒大、万达、河南地区的建业、正弘等所开发的小区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各个方面。尤其重要的就是停车方面的问题,以上房地产商所开发的小区大多采用地下车库的集中停车,这样就解决了人车在小区内混行的问题。(如图2.1)郑州金城国际居住区的入口广场设计的很人性化,入口广场采用人行入口与车行入口独立设置的交通系统,阻止了车辆进入小区内部景观空间的可能性,很好的保证了小区景观休闲空间的安全性。而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小区由于规模的问题仍采用的是地面停车,楼前停车,居住区内的生活环境被大量的机动交通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而且路边行人的突然行为也会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就降低了汽车的交通效率。这样小区的交通就复杂化了,使在居住区户外空间活动的人们有了这一方面的阻碍,而且车主直接将车停在楼前也减少了车主人群的户外活动的参与时间量,进而减少了社会交往,失去了一些社会关系。

5、居住区空间环境中文化因素的缺失。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气候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4]。目前的居住区从南往北,无论建筑风格还是空间环境并无太多的变化,一个居住区的规划在南方适用,经过不多的改动同样在北方也适用,没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因素融入其中。居住区中的景观绿化也缺乏人文情调,往往是盲目的追求大面积的绿地、景观与景观的堆叠、缺乏主题的广场、没有连续性的失去灵性的水体、生硬的铺地、贯穿居住区的长轴线。(如图2.2)郑州清华园居住区的入口广场设计,空间尺度太大,空间没有围合感,人们可以对此空间一览无余索然无味,缺乏人文内涵。为了美观而设计环境,缺少了自然的气息,使人无法与环境产生心理共鸣,虽然身处美景却难以心旷神怡,虽然室内环境舒适安逸,但室外空间环境由于文化因素的缺失,环境对人正面的影响会显的很微弱,人与人之间心理上会失去亲密感。

三.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性化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应以居民为主体,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和环境保障。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应充分满足居民发展变化的需求,通过居住区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和舒适宜人的环境设计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与休闲以及消费需求和美的需求[5]。

1、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环境

居住区绿化不仅具有视觉感观的愉悦性,还可以隔音隔热、防风防尘、杀菌消毒、改善小气候等,对居住区整体室外环境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绿化应逐步趋向分散的组团绿化和集中的居住区公共绿化发展,在小区中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地周围集中设置绿化,并与健身活动设施及景观小品结合,加强小区景观的整体性和个性化;而在组团或宅间绿地分散设置一些树木花草,既能增强组团的独立性,又兼具观赏性与趣味性。在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综合设计,品种也应多样化,形成一定比例的立体化种植,这样既可形成丰富的绿化体量轮廓线,又可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绿化景观,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定量的遮荫、纳凉场所,降低大地的热辐射强度,形成了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给居民的交流带来便利。(如图3.1)郑州金城国际居住区中树木在立体层次上的配置比较合理,不但很好的起到遮阳的作用,而且树冠下方有2.5米左右的空间可供玩耍与散步。并且其尺度较为适宜。居住区主干道旁以乔木为主的立体垂直绿化布局也有利于居住区噪声的吸收与阻隔,同时也起到了阻挡视线的作用,为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居住环境定下了基调。同时配合灌木和草,增加绿化的层次,避免绿化的单调给居民带来一些视觉上的变化。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中应避免种植一些会产生季节性飞絮的植被,因为植物的飞絮可能会引起居民呼吸道的疾病或者一些过敏反应,并且给居住区的卫生、整洁造成负面作用。

因此,居住区室外空间景观与绿化设计应切实从居民的利益出发,避免过多人为的修饰,并应结合自然生态,尽量减少破坏环境,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考虑物种的生长和生活特征,合理选配适应地方气候特征的植物种类和空间布局,建立综合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生长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营造出居住区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噪音的干扰、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绿化环境。

2、营造安全亲切的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

人作为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定义一个人,往往是以其社会关系来定位。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个人在家中呆久了往往会有孤独,烦闷,压抑等不良情绪,这是由于缺乏社会交往和户外活动造成的。在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将人的活动定义为三种: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包括了那些多少有点不自主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递送邮件等。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发生,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6]。而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空间质量的影响,所以居住区空间交往环境的设计就显的特别重要。

调查显示居民参与室外活动的几率是与处在户外环境的时间总量成正比的,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可以使居民在适宜的时间段内参与活动产生交往。首先是居住区步行道路,宅间道路、绿化环境道路的宽度要合适,过窄就会造成双向通过的拥挤,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排成一线通过,加上心理的焦虑,很难产生交流。道路的宽度应该使来往的人流能自由通过,没有拥挤感。目前国内的居住区规模所设计的步行道路的长度居民基本可以接受,对于较长的步行距离可以通过步行空间的处理使居民的感觉距离缩短一些。比如道路两旁优美的环境,曲折变化的道路,道路连接处的景观节点等,可以使步行人群的注意力得到转移,从而使漫长,乏味的步行充满变化。(如图3.2)郑州清华园居住区步行道路的设计,弯弯曲曲的小路配上有韵味的景观小品,路旁绿化的设置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提高步行空间的质量。步行的线路设计也要根据人的心理,在没有严格的秩序规范下,人们都爱抄近道,线路的设计不能使人到达目的地,绕圈子,可达性的降低,这样的线路设计是不成功的,降低了人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居住区的道路交通负担。另外给人创造舒适的驻足停留、小坐休憩的环境也可以增加居民室外活动的时间,提高参与活动的可能性,如;可让人依靠的柱子、可让人依扶的栏杆、可让人坐的绿化带台阶、软性的边界、领域标志物的设置等都可以使人的私密性得到满足,交往起来感到更安全、更亲切。

3、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居住区无障碍空间环境

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顾及到小区内的每一个居民,居住区室外无障碍设计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居住环境有更多的依赖性[7],这个群体由于生理的原因会在心理上显得更加敏感,更渴望参与到交往活动当中。不仅建筑中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户外的空间环境也不能阻碍弱势群体的参与。台阶的设置要恰当,有高差的地方必须设置有坡道,硬化的道路铺砖需要平整,鹅卵石、砂子、碎石及凹凸不平的路面对于通过有困难的人群是不合适的。空间的标识以及安全保护措施对于特殊人群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坡道的扶手的高度、水体边界的栏杆,道路可达的指示牌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特殊人群心 理上的关怀。(如图3.3)郑州怡丰新都汇居住区的平台设计,根据平台的使用性质,与平台使用者年龄分布状况结合,在平台的周边设置了高度适宜平台周边的栏杆并有玻璃挡板的栏杆,体现了对老年人和婴幼儿等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总之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法给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的信息,使有障碍人士拥有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

四.结语

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专业人士参与、涵盖多方面领域技术共同合作和应用的持续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己经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局部转向整体,从形式表层转向更系统的深层研究,这也是单一的建筑学科无法解决的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这有赖于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

温斯顿 ·丘吉尔曾经说过:“人造住宅,住宅造人”。意思是说,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生活,规范着人的行为。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居住区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不能围绕建筑而做,而应该把人这个主体放在中心的位置,以人为本,充分显示人文关怀。通过对居住区街道、步行道路、绿化景观等的细节营造提高居民对居住区公共交往空间的满意度,使居民不仅在视觉感官上愉悦,而且使居民在户外环境中活动的时间增加,同时使居民交往和私密感得到满足。总之,人人都参与的空间环境才是成功的空间环境,人人都满意的空间环境设计才是真正做到了 “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朱惜晨,何小弟,俞丽琴.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J].中国城市林业,2008(3):39-41.

[2]李金路.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园林,1999(6):41-43.

[3]陈勇,陈斌,邱晓光,等.“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初探[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6-120.

[4]陆忠君.浅谈健康居住区规划中的人文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189.

[5]胡仁禄,周燕珉,等.居住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39.

第8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合理布置空间场地,以满足居民心理、生理和生活的需要。本文通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胜利西安置区景观设计工程实例,对居住区外环境的设计原则、道路景观布置等要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居住区;空间感;外环境;设计原则;植物景观;以人为本;方案探析

1项目总体概况

1.1居住区外环境定义

居住区建筑外环境是指居住社区中的室外空间环境,包括空间系统及其中的人造物与自然物。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应人们的居住环境中的“社区”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实体。

1.2项目现状

本小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原合江省省会、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本小区从使用功能上分为居住部分和商用部分,小区的西侧主要为居住区域,东侧主要为商业区域,设计为风格独特的商业步行街。

2项目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打造一处绿色的现代生态景观,布置人性化、趣味化的休闲活动设施,着重强调外环境与建筑主体的有机融合,营造一处安逸、舒适、环境宜人的现代化绿色社区。

2.1道路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道路一方面要保证交通功能的流畅性,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为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出行设计特殊道路;另一方面,道路也可以融为居民区景观的一部分。

2.2合理规划设计空间的景观

大尺度的空间适合于居住区的中心景观庭院,而小尺度的空间适合于居住区集中的户外庭院。本案景观设计中结合人居需求、小区功能设施及佳木斯市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功能区划分的。中心生活广场设计为通过植物品种配置设计、铺装设计、小品设计及小区导示系统设计等方式,提高空间标示性及趣味性,提升小区档次。综上,本案在总体设计上将小区分为商业空间外环境和居住空间外环境两大部分,居住空间平面外环境又分为中心生活广场区、儿童游乐区、休闲健身区三个景观分区,竖琴广场、儿童游乐场、休息空间、健身广场等景观,构成丰富的景观,同时各区之间相互衔接、渗透、处处体现现代、艺术这两大主题。

2.2.1中心生活广场

景观区入口采用植物进行空间围合,铺装中央花池。景观区中部采用现代风格雕塑,色彩样式与小区整体风格一致,整体高约3~4m,达到地标性效果。雕塑基座为混凝土结构,基座高约0.5m,外饰文化石,以艺术手法表现“竖琴”、“演奏艺人”等艺术性内容。广场内树池采取规则式放置,材质选用混凝土仿木结构,树池尺寸为2×2m,供小区居民休憩纳凉之用。

2.2.2儿童游乐区

本次设计在东南侧设置为儿童游乐区。在广场 上铺设彩色沥青地面,绘画卡通动物图案,同时设置彩绘墙来呼应地面设计,突出儿童游乐区的娱乐性。在南侧设置一处沙坑广场及儿童滑梯,为小区内的儿童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游玩空间。

2.2.3休闲健身区

将坐落在本区域西侧的一处居住区空地,通过设置花架座椅、健身器材及休息座椅等设施来满足区域内居民对休闲健身场地的需求。

2.2.4商业区

商业街两侧建筑首层均为商服,故设计中不考虑使用大面积绿化,而是采取铺装的方式:北侧商业街入口处铺装呈向南聚拢方式,引导人们进入商业街;入口处两侧相对设置花池,中间较高,丰富竖向变化;K#与H#、D#与J#建筑间景观样式延续商业街铺装形式,利用铺装的变化及植物的运用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街景观。

3设计布置植物的选定

居住区室外景观与绿化的设计,需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修饰,应结合自然生态,将建筑主体、外环境设计结合在一起,建立综合立体的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塑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有季相变化的延续性景观效果,突出不同区域不同季节花、叶、果、枝的观赏特点,利用植物点、线、面布置及色彩搭配来加强空间的韵律感,丰富景观的层次。此次种植设计采用以黑龙江乡土树种为主,体现乔、灌与草花相搭配特色。乔木主要有黑松、青扦、樟子松、糠椴、糖槭、五角枫、水曲柳、核桃楸、黄檗、拧筋槭、丛生白桦、山桃稠李、榆树、丛生花楸、金丝垂柳、金叶榆、山荆子、山梨、山杏等。灌木主要有暴马丁香、紫丁香、金银忍冬、榆叶梅、东北连翘等。草本花卉有石竹、芍药、荷包牡丹、八宝景天、羽扇豆、玉簪等。

4铺装设计的选择

通过对佳木斯市周边居住小区现状的分析,发现北方小区景观色彩相对单调乏味。为了提高小区品质与景观精细度,需要从规划到后期维护都要重视硬质铺装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本次居住区绿化工程铺装设计材质主要以水泥砖、石材为主,其中园路主要采用水泥砖搭配花岗岩边石,人行道宽度分为2.5m。纵坡设计考虑道路排水要求,为保证道路排水,考虑区域地形条件,最小纵坡不小于0.3%。由于所处地区为东北,故铺装色彩要突出暖色调,同时配合小区建筑及植物达到多彩的空间效果。铺装材料表面均做防滑处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路面铺装材料,其品种、色彩、质地、规格符合质量要求,同时,石质材料要求强度均匀、抗压强度大于30MP,水洗石、卵石要求细滑、耐磨、表面清洁。

5无障碍设计考虑要点

居住区中的道路系统在人性化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所有年龄层次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便利、安全的道路系统。故在设计中为残障人士在广场入口、人行园路的各种路口设单面长方形缘石坡道,坡面平整,且不光滑,并且在路口有警示设施,保证其出行安全。

6结语

居住区作为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环境景观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档次,展示着小区居住的品位。只有景观设计与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高度融合时,设计才能为居民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作者:张欣萌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毕晓莉,郭兴华.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浅析.甘肃科技纵横,2007(第36卷)第2期.

[2]刘崎.浅析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几个问题与对策.山西建筑,2006年7月(第32卷)第14期.

[3]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31卷)75-76.

[4]杨波,张韵宁,王德君.关于居住区户外环境功能要求的思考.辽宁林业科技,1998年3月46-48.

[5]程朝霞,司新林,王静.北方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思考.农业与技术,2009年3月(第29卷)15-18.

第9篇: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整体规划;居住绿化;造景

一、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一)设计误区

很多新建居住区景观设计与规划和建筑设计脱节,往往是在房屋体量形成之后,才另做景观设计,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居住区景观设计将注意力停留在视觉观赏的表象,更多地注重构图美观,形式丰富,而对居住区景观重要的生态功能却较少考虑,对居住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的联系更极少涉及,从而造成很多新建的居住区景观使用功能很不合理,不得已进行重新改造设计。

(二)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景观的主体是建筑,各具特色的建筑组成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骨架,根据小区开发的品位定位和规划指导思想,一个好的景观立意可以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三)设计范围

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四) 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糅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五)设计原则

居住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三个层面上,必须遵循满足行为的需求;满足心理的需求;组织优美景观;保持文化特点等基本原则。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一)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h境。

(二)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从而融入生态设计思想,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

(三)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四)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本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五)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一)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

1. 步行道景观

步行道一般位于住宅组团内部,承担内部步行交通和休闲活动功能,是居住小区道路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部分。小区中居民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且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一般宽4M左右,这样可以在连续的道路上,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

2.车行道景观

车行道一般指小区级或团体级道路,住宅平行或垂直于道路布置。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在适当的地方外部空间布局形式可有一定的变化,局部性失效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材质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

3.人车共行道景观

在小区道路设计中,有些人主张实行人车分流能营造安全的环境,但是实际上小区中很多道路都是人车共行的,这种人车共行道,必须结合步行与车行两种道路景观,在路面设置各种减速带,通过地面铺砖的不同,形成安全美观的街道景观。

(二)居住区广场景观设计

广场的形成是由周边环境限定的,景观的主题是周边建筑和设施,广场的功能在于满足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不同类型人群活动等需求。设计中应避免盲目引用城市广场的概念。用大型硬制铺装代替绿地。设计中可以利用绿地围自然合成一个中心广场,使广场尽量融合于绿地之中。

(三)居住区架空设计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道循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四)居住区铺装景观设计

在居住区中,庭院也好,道路也好,都会涉及铺装设计。通过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可以分割和组织空间,组织小区道路交通流线,引导景观视点,并能直接创造出小区优美的地面景观。常见的铺装材料有砖材类,天然石材类,木材类等,通过图案编排,色彩变化,质感对比,结合地面上的小品设施等形式形成生动丰富的景观效果。

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居住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居民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结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现代居住区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小区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宏,环境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彭振华,城市林业.中国林业出版,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