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自主探究论文精选(九篇)

自主探究论文

第1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南京条约》的四条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开埠”和“议税”四个词语进行记忆,然后让学生们思考这四个条款对中国分别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轻松记住《南京条约》的几条内容,而且在讲解了《南京条约》之后便让学生思考其影响,也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挖掘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马关条约》后,学生也会主动思考《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新的影响。教会学生在面对相似的历史知识时如何进行类比,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熟练利用总结归纳、类比分析等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努力打破常规,利用初中生爱听故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创作小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知识学习,帮助教师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实现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维度。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清朝的大官员们都是谁么?”学生大都表示不认识,教师继续说:“其实啊,这几位是当时倡导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同学们不认识他们,但一定认识下面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出现在中国都跟他们有关系哦。”然后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报刊、京师同文馆、电报、铁路等图片。有的学生看后说道:“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发明的啊!”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不可能,我记得这些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说的没错,这些东西的确是外国人发明的,他们几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把这些技术引入中国的。”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快看看课本,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引进这些外国人的东西呢?”这样一来,教师很好地将洋务运动这一章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消除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恐惧感。

三、加强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交流和讨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对同一历史知识的思考方式、认知角度的互换,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而且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每节课完成课堂内容的讲解后,向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探究性课题,并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组织主题辩论的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习的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营造出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完《秦朝的建立与灭亡》后,教师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课,提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两个观点。在辩论开始后,教师并不参与到双方的辩论中去,而是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错和引导。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出现学生在辩论时偏离课堂内容,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能够及时地制止和控制。例如,在辩论时谈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过大于功”的一方学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研究古文学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而“功大于过”一方有位同学接到:“没有焚书坑儒的话,我们现在要学的书就更多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教师这时站了出来,及时制止了这位同学,才没有使场面失去控制。这种交流和辩论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四、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而言,疑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所谓“学贵存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面对很多历史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历史中很多人和事提出质疑。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时,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和打压,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并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还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存有疑问的地方,帮助学生确定探究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实现自主探究学习。长征是红一方面军在面对军队的“围剿”时而实行的战略大转移。当时在学习这一内容时,部分同学对这一决策提出了质疑,认为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牺牲了这么多优秀的干部和士兵完成的长征付出的代价太惨重,所以长征这个决策犯了重大错误。教师耐心听完后并不忙于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表扬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以此为主题,要求学生对进行长征的背景、评价、意义等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积极查阅资料、与长辈交流等途径,了解了当时红军所处的危险境地,明白了作出长征这一决策的被迫性,理解了长征对于保全革命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意义,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样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完全源自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质疑,相比于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显然更有帮助。

五、结语

第2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第3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能力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2必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比如经典名著,影视节目,歌曲绘画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这些积淀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作品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水平,还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发展。只有当学生获取了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时,他们才能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自主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3布置任务,分小组学习,学生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先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时,每个小组有好、中、差搭配,小组内的同学都承担不同的角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分工。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动向情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约束自己,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能完成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要有好的人格魅力,有好的情趣、好的心态、好的习惯,使其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学生才会听教师的,做到自己管理好自己。假如说教师都在学生面前抽烟、,又教育学生不要抽烟、,这样学生会听你的吗?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吗?只有知行统一、教书育人有方的老师才能使学生愿意与其亲近,听从其教诲,积极改正老师指出的缺点。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5把学生放到行业中去实践,增强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到了行业,要自觉遵守行业纪律,自己生活,自己学习,自己工作,如何与行业的领导职工相处等,一切都必须依靠自己。因此,到行业中去实践是增强学生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6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

在给学生的评价反馈中要让学生觉得分数固然重要,但大家更看中他是否对自己的言行有要求,是否能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实践和教育,是否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要本着平等、尊重、理解、鼓励、民主原则,还有,也要形成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公正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7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自参以活动,亲自体验,才能够让学生不断从做中学,从做中提高能力,从做中发展自己。通过开展活动,学生有了自主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入社会的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的目标。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真正让学生从做中体验、从做中管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1]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2]武大勇.《教学与管理》.2005年02期

第4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1.1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阶段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基本阶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个体独自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要得力,注意收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和帮助,让学生自己反思排查原因,实在有困难的在学生的求助下教师再给予帮助.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和交流.这个时候,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观点和理解,可以通过辨析和辩论的方式加以补充和修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能认识问题的不同方面,理解问题的本质.

1.2汇报实验结果和评估

交流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信息的环境和交流环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的结果,其他学生予以评估,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经过争辩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则等内在联系和区别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必需时可补充演示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经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评估,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可学生的语言必竟是粗糙的、不严谨的口头语,这时需要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然后将其提炼升华成精炼准确的教材上的结论.

1.3应用创新阶段

实施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不只在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运用探究的成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更为必要.因此教师应精心编制随堂练习或小制作等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选择、反思、操作、汇报等,采取多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优势

2.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造成认知冲突,感到自己知识锁链上的脱节,唤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重力》等知识时,可展示女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10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部分影像资料,太空中的奇特的失重现象令学生十分好奇,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太空中会有这么神奇的现象?为什么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总会落回地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重力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科学的进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来做基础的.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时较难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核能》这节教学中,学生对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展示重核裂变的过程和原理及核能发电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的知识,将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有利于信息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化解难点和疑点,探究物理规律

第5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学习行为,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其中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基础。在激发和提高学生探究兴趣方面,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充足的探究学习平台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创新教学探究活动,通过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普通高中?Z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仅教授知识,而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当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时,学生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话剧《哈姆雷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大致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这部戏剧的现实意义;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在表演前期学生们为了能够有最佳的表演效果,会独立地深入分析角色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将文章掌握。

二、引导问题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探究学习中,学习者能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无所不在,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探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讲授每篇课文时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聪明的教师课堂上往往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直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问题一个个发现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把探究性学习引向深入。你要讲的内容、要落实的“点”不就全完成了吗?例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一些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上课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文中有多处有关“风雪”的描写,且题目也命以“风雪”二字,“风雪”在文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恰是这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我适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风雪”?“风雪”描写对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有什么作用?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究,这一课的效果自然就更佳。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六国破灭之我见;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又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高中生处在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既要面对学业上的负担,又要承受来自高考的压力。其思维能力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正是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它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创新,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再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中,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并且讲解出来,在充分感受作品思想的基础之上,自身思想情操也得到了提升,这都是探究性作用的体现。

第6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求真、求实品质,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日常工作学习,都需要有质疑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在质疑精神的感召下,学生才会产生探究事物真相的动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为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初,教师要注意设疑,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教师提出“为什么最后母亲遵从小孩子的意见,不走大路而走小路?”,学生的讨论从老人的忍让品质,上升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使问题在讨论探究中更接近于文本意旨。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讨论中结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日常关爱的点点滴滴,现身说法,进而更深切地理解了老人对孩子无私的爱。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例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作者说,他背上与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意旨就是歌颂母爱这么简单吗?爱应该是双向的,孩子对长辈的爱感到特别温暖,作为晚辈,应该如何知恩、感恩、报恩?”等,学生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逐渐进入了课文的情感世界,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个中心,真正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课堂学习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特别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提问模式,开展学生相互之间的提问、交流与探究活动。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探究解决。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藤野先生认真教学,关心自己的学生,批改学生作业,这本是教师份内的事情,为什么受到了鲁迅先生如此的怀念与尊重?”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关心,虽然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但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歧视中国人的大背景下,他毅然抛弃了民族偏见,致力于医学的传播,这是怎样的国际视野与世界怀啊。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才会有更多机会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实现与文本的更深层次对话。

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例子,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不和传统教学一样,出示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与学生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同学们我们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有的学生说要整体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通过工具书查询理解词义或者通过课文语境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们学过有关母亲的很多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想了解一下作者笔下的母亲与其它文章中的母亲有何不同;有的学生说,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这一人物的,写了哪些事件,各体现了母亲的哪些品质与性格特征。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目标要求,接下来,学生根据自主拟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阅读,完成各项任务。其实,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的过程,无形中渗透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加强学法渗透。例如根据散文的特点确定散文文学体裁的阅读方法;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论说文时,让学生根据论说文的特点,找出论点、论据、论证,在掌握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在学习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第7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1.探究式教学的探究重点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设计,是围绕着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和加快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展开的。探究的重点放在两大问题上,即:①要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怎么“教”;②要探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么“学”。

探究教师怎么“教”:①要着重探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语文课教学实践;②要着重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③要探究怎样处理和加工语文教材更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④探究如何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进行学法指导,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要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二要知道能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达到“最近发展区”,三要知道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关于学生“学”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2.1 明确目标,自学探究。明确目标是指一节新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要求边读边提出问题,这个阶段实际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当然出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提出的问题也会各不相同。简单的能识记、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就能够完成。而无法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尽力寻求答案。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

自学探究阶段是通过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长期以来,语文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我们试想,在我们将来的生活中,无论我们看一本书,了解一种社会现象,综观语文风云的变换,分析一下案例……是没有人给我们提出现成问题,让我们来回答的,而为什么有的人思想敏锐,能够探求更深一层次的内涵,有的人却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呢?这当然与他平时的知识积累有关,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么思考问题,懂得如何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人只有在探究的过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的思想才能够不断的深入。而我们的学习又怎能只靠老师提出问题,来思考答案呢?也就是说,提出问题往往要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语文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培养学生从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到形成无意识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2.2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觉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包括三种形式:①生生合作探究;②小组合作探究;③大班集体探究。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讨论中师生的信息交流频繁:学生在极短时间里从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解决问题,寻求尽可能多的答案,思维的发散量大,效果高;同时,在讨论中,学生积极动脑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并通过对各种见解的分析、比较去抓本质的东西,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结论,这些对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无疑是极好的训练。教师要总领全局,在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讲解清楚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己讲解。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讨论回答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相互模仿、带动、提高。学生在讨论中还会发生争论,不肯退让,这是正常的,是好现象。在合作探究中,除了实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外,学生还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判断,模仿优点,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最后完善为创新。通过讨论无法解决而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课题,绝不能不了了之。

2.3 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学生通过报纸、刊物、网络、社区调查、专业咨询等途径探究答案。学生通过活动课把自己实践探究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活动课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杜威说过:“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认可”,皮亚杰也说:“如果儿童对他做的事情是有兴趣的,他就能够努力做到他的耐心的极限”。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题是本组经过讨论普遍关心而无法解决或是想进行实践检验的问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在活动课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是一次明理强化的过程,而且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模仿优点相互学习,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2.4 激励评价,引申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

第8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45-01

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十分灵活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还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汇集大量资源,学生可以冲破书本的局限,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1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哲学家杜威在他的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其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念,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参与到科学的理论探究过程中去,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和“从做中学”的理论,“思维的五个步骤: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被简明地概括为: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提出假设、推断假设、验证假设五个阶段”,①这为受教育者自主探究科学的奥秘和获取科学知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为教育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皮亚杰认为,受教育者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育者直接提供的,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帮助,自主地对应用图书资料或实验器材,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外部条件作为自身建构知识的重要来源,但知识的获得要靠学习者主动地探索和研究。

对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而言,主要倡导知识是通过学习者积极的认识事物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试图独立解决问题的一个认知过程,排斥那种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理论灌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获得新信息的认知过程中,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试图最终超越现有的信息,提炼出更新的信息,从而为学生的以后认知活动树立了良好的信心。因而,布鲁纳在这种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怀疑创新精神,所以,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2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②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参与阶段,探究阶段,推论阶段,整合阶段,评价阶段。高中生物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在为学生创设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性兴趣做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学生在探究阶段,会随着积极主动的参与为探究性工作的钻研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一阶段,学生会通过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和掌握理论知识,模拟科学家所提出的疑问,进而在创设的这种情景下学生提出假设,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设立探究方案或在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学生也可以独立设计方案,再通过方案的实施和进一步的探究得出结论。

再次,在探究阶段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科学,还需要进行理论的推理论证和知识信息的整合,因此,推论和整合阶段得到正确无误的结论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再次返回到学习探究过程中去,仔细检查过程和梳理知识理论以便得到的结论更加准确。最后,就是评价阶段。学生通过老师的辅助指导,对整个教学环节中所体现的创新、刻苦、探索等能力进行总结,在对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把总结和进行反思的结论通过信息反馈来促进以后的教育教学的进步和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通过老师的辅助指导对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体验,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所以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要突出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以达到充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效果。

首先,搭建教学情境。虽然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但是其中老师为学生提供选题及规划程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教学情境为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教师的选题要有针对性,老师要以教学中的知识理论和教学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主动参与课程选题设置,树立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养成自立自强、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品德和习惯。所以,探究式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是其关键所在,使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教学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去,还可以加深、巩固知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极为关键。

还要注重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式教学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如果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形式而不重视探究式教学积极主动的探究钻研精神,还是起不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被动的局面,也不能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科学指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还要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天丽.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文亚,史彬茹.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 年7月.

第9篇: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一、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新课标中的含义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探讨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即探求学问、探索真理;研究即研究问题,追根求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启迪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走进新课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二、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中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本质核心去探寻它的内在规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即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总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营造一个合作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任其畅谈雄辩,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磨砺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1、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认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感知,以及思维、判断,才能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别人是不能越俎代疱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的“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坚持“少讲多思”原则,实施开放性教学:凡是需要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需要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需要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需要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需要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即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思考和练习时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转贴于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潜在学习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忽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