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户籍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户籍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1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任务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其中包括城镇地籍测量数据(包括宗地、地形、地类入库)、纸质地籍档案数据检查整理及手工录入、原发证纸质档案影像扫描及入库、地籍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连接;保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影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良好的数据转换;就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与外业测绘承担单位做好一切相关衔接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应用系统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结合天津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的情况,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C/S结构为辅的技术架构。一般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对应用性能、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图形处理部分的应用系统,采用C/S模式来构建。

2.2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高效的工作,系统必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网络体系结构。地籍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涉及到的业务多,而且还需要处理图形数据,因而整个系统需要数据库服务器、业务处理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前端工作站、高速扫描仪、绘图仪、土地证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并将所有设备都连接在局域网中。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天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包括有土地登记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资料扫描、公告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地籍档案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各个模块有包含多个子模块,考虑到篇幅限制,后面将详细阐述土地登记子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 土地登记管理模块设计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地籍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工作,其中实行高效的土地登记管理是系统主要目标之一。按照新土地登记办法,从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流程上分析,土地登记管理包含的流程如下。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土地登记需要增加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地役权登记等业务流程。

3.1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应当通告。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3.2 初始登记、变更登记

(1)地籍调查前置:申请人通过自我举证提供申请材料,在土地登记受理前预先将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预处理,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形空间数据及地籍属性数据。(2)窗口受理:窗口办理主要是接受客户设定宗地的申请,客户填写《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办理人员收取相关的办件材料后,对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在界面上选择类型新建一个电子办件,系统转至窗口受理界面上,流程开始办理。审查不合格的,开具土地登记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决定书。受理时,联系方式最好填机,便于缮证后通过短信来通知用户领取证书。(3)资料扫描:将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高速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进行扫描,并导入扫描资料库。(4)地籍经办:经办人进行权属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录入,如果有图形处理要求的转到图形处理环节,最后填写经办人意见。(5)初审:审核提交的材料,在审批表中录入初审意见。(6)审核:局领导对经办人和初审人的意见进行审核,并录入审核意见。7)公告:对于需要公告的项目,地籍公告人员对所办理的项目进行公告,可以直接输出打印,或导出公告列表在外网或报纸上进行公告。(8)核准:公告无异议后提交市人民政府核准。(9)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填写土地登记簿。(10)缮证:在经过审批后,系统生成一本新的证书,缮证人员在证书上录入相关的工本号,并将其打印成册,移交给窗口发证环节。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功能,通知用户可以来领取土地证书。(11)收费发证:窗口发证人员在收到缮证环节传递下来的证书后,进行收费并将其发放给领证人。

3.3 商品房分割登记

商品房分割登记,主要针对竣工的商品房项目进行复核,复核的主要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本系统主要是对商品房复核通过后的结果进行土地登记,输出分割凭证,以便用户在后续的土地登记中申请办理土地证书。主要办理过程如下。

地籍经办:开发商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时,应同时提供电子的分户明细信息表(按模板要求录入)。经办人员经办项目时,对项目资料进行初步查阅,录入项目相关数据,导入分户明细信息,并填写相关意见。发证:复核验收合格的,如属房地产开发用地,颁发房地产用地复核验收合格通知书。并根据房屋买卖情况发放土地证书。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直接对买房者发放土地证书;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土地证书上权利人为房产开发商名称,并将土地证书发放给房产开发商。

此流程具体要依据天津国土资源局的实际情况展开,本方案仅提供解决方案。

第2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三位一体;联动改革

一、引言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在现阶段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在家庭收入、消费支出、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乏力、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

成都和重庆都存在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很明显,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他们从改革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典型的意义,对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成渝地区基于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管理制度的联动改革,并尝试得出促进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般路径[2]。

二、我国城乡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

我国城市和农村在户籍、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二元结构,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交流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现在我们首先分析这三种制度二元结构的基本表现。

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意味着拥有农村的集体土地以及相关的农村社会保障,而城市户口则代表着在城市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因此户籍制度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自享受的福利待遇、就学就业机会不同;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隔离开来。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割裂,加剧了城乡之间在各方面的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这势必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造成妨害。因此,全国各地有必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

二元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城乡隔离,决定了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拥有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居民享受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表现为: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器”作用。

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违社会保障公平性、普遍性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不利于城乡之间的交流。打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有利于消除城乡壁垒,存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三位一体联动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1.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联动改革的理论依据

二元制度的严重缺陷和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阻碍决定了对它们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二元化的地权下寻找城乡土地流转的路径;在固化农民身份的前提下谋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的社会保障体制下解决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待遇的差别,注定是缘木求鱼[4]。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对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进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

首先,二元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差异的基础。我国的户籍制度将城乡隔离开来,拥有农村的户口则意味着必须享受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即意味着拥有土地,将土地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农村的土地制度。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首先消除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差别,建立起统一的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消除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的差别,从而最终实现城乡在经济水平、制度规章上的统一。

其次,在统筹城乡发展,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三管齐下,实行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实现城乡的统一发展。不以突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农民和市民身份差别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差别的制度安排为切入点的改革,注定会产生新的三农问题。

2.成渝现实做法与成就

成渝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制度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下,成渝很多地区将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推行“农民转市民”工程,鼓励农民“以住房换宅基地,以社会保障换承包地”,农民退出的宅基地纳入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库,由各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统一管理和经营。以重庆“双溪模式”为例,“农民转市民”和土地流转是双溪村试点的重点。土地流转的主要政策就是组建“重庆双溪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这样,成渝各地区就将户籍、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统一起来,实行三位一体的联动改革,三管齐下,取得了不菲的效果。

四、成渝统筹城乡发展三位一体联动改革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成渝两地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与过程对我国的户籍、社会保障、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将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其他地区,使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与转换,为中国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统筹道路。

首先,从成渝改革的典型成功案例来看,在城乡统筹方面做得成功的乡镇多在城市附近。近郊农村由于能较好地接受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在产业转移、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辐射,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城乡统筹的起点较高,因此这几个地区城乡统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和成功。

其次,政府在城乡统筹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能不能做到“城市、农村一盘棋”,能不能很好的进行统一规划,关系到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到各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不合理的制度出发,不考虑与之相关的制度条件就高喊口号,要求大刀阔斧的改革。

总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妥善的处理在户籍、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差异,切实关心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国城乡在经济和制度层面的统一,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能够平稳快速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胜、张璐,《“成渝”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经验及其应用》,[J],北方经济,2009

[2]程必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论成渝试验区的发展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第3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籍管理教育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己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籍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和发展要求进行管理制度创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从最初工作汇报式的经验总结,到运用教育学、法学等理论从合理合法角度进行深入探索,体现出“实践―认识―实践”的渐进过程,这些研究是对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但相关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当前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应以什么理念为指导,仍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缺憾。第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展开,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当前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仍是一个空白。第三,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为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关于学籍管理合法性的研究仅停留在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

新的形势对高校学籍管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来指导当前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因此,对本文研究有其必要性。

本文围绕我国高等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发展需要,主要是针对学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研究为解决对策提供参考与支撑,在学籍管理上管理人员要做到: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内容、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健全学籍管理运行机制。

(2)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出创新学籍管理模式;改进学籍管理手段、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研究,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具体体现在:

(1)为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内容、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及行为、健全学籍管理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为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建设和学籍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中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具体体现在:

(1)解决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不利影响方面问题。

(2)解决我国高校现行学籍管理制度刚性过强问题。

(3)解决我国高校学籍自主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冲突问题。

2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对促进教学工作、学籍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

(1)有利于以教育管理观念变革为先导,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变革。

(2)有利于探讨出治标又治本的对策来,从而加快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有利于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通过完善制度内容建设灵活、动态的学籍管理模式。

(4)有利于促进学籍管理制度更具时代性、创新性、合法性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5)有利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在制度的建设中强化法制观念。

本文在于将“以人为本”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当中。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本文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促进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加快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规范发展。

(3)有助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其更加人文化、知识化,提高学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知识利用水平。

(4)有助于帮助学籍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3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籍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系统非常有必要,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可以使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管理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在家中得到各种学生学籍信息,不会因为计算机的故障导致工作的停滞,也不会因为学籍管理人员轮流使用一台计算机而出现的窝工;学籍管理人员的分工将更为合理,可以有效缓解部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文设计的学籍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维护、学籍管理、学历证书管理等内容。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学籍管理人员按照省级招生部门提供的录取数据,以及各系部提供的学生实际报到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得到新入学的学生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招生类别、招生地区、入学分数、专业、班级、入学日期等内容,将这些信息按格式要求录入、存储在计算机中。

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籍变动(含留级、降级、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保留学籍等)、学籍记载(含学业考试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奖惩情况等)、学籍注销(含退学、取消学籍、开除学籍、死亡等)以及学生取得的其他证书(含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等)。由学籍管理部门按学校规定在相应时间内完成异动日期、异动类型、异动原因的标注。

学历证书管理主要由学籍管理人员和各个系部的管理人员一起完成,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情况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确定毕(结)业学生,并按照给定的毕业证书编号,为毕业生按班级生成毕(结)业证,并能打印毕(结)业证书。

管理人员登录后可以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学籍管理用例图如图1所示。

学籍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后,根据学籍页面的提示,选择查询、编辑、打印、显示学生信息等学籍管理操作。系统接收到操作要求后,在数据库中完成相应的操作。如果操作发生错误,系统将提示用户操作错误。学籍管理活动图如图2所示。

用户登录的时候,首先系统提示用户用户名和密码,输入上述信息提交后,系统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启动系统;否则,显示错误提示信息,并提示用户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登录活动图如图3所示。

登录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用户启动系统,类LoginFrm的方法CreatDialog()被调用,创建用来填写登录信息的对话框。用户填写登录信息后,提交,执行方法Validate()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发送CreatFrm(),启动系统,创建系统主界面。

4小结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院学籍管理部门建设和学籍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其更加人文化、知识化,提高学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知识利用水平。帮助学籍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重视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艺恺.谈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第4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河南省许昌市从2004年开始,对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推行了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模式。3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技术推广、信息管理、物资服务、资源调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调控烟叶总量、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许昌烟草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推行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烟叶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烟叶质量上。为适应新的形势,许昌烟区开始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九五”期间认真实施了“科教兴烟”战略,烟叶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的事实表明,烟叶质量与工业需求仍有差距,主要是传统的“浓香型”特色不突出、上部叶可用性差、高氯低钾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烟叶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许昌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我市烟叶生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是烟叶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资源,没有烟农的高素质便没有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在当前农村土地绝大部分归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承包使用的前提下,在烟农种烟规模小而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激活该体制中的各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关键在于烟草企业必须把烟农视为客户,突出对烟农的服务职能,解决技术框架问题,切实提高烟叶生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烟草行业职工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烟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开展对烟农进行户籍化服务,对内部职工推行烟叶生产技术承包责任管理。

2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

建立以市公司为主导,县公司、烟站为主体,烟技员和烟农为主力的3级组织体系。市公司及县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烟站站长分别负责全市、全县、全站烟叶生产年度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的制订,负责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考核。3级组织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烟叶生产收购户籍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到位,推动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正常开展。

2.2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2.2.1运行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是“分类划片,户籍服务;量化指标,强化责任;全程管理,服务到户”。具体为:

①分类划片,户籍服务。根据种植模式、种烟面积和技术水平将烟农划分为A、B、C3类,按照“工作量均衡”的原则,以烟站为单位对烟农进行划片,由烟站职工全员参与分包片区,并对每户烟农建立户籍化档案,用IC卡记录劳力、地力、前茬、种烟面积、品种、技术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烟叶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与服务。

②量化指标,硬化责任。烟技员负责所承包区域烟农的种烟面积核实、合同签订、技术指导、物资服务、政策宣传、关系协调、信息反馈、档案建立和督促合同履行等工作,具体指标在生产和收购环节量化为2个“五率”:生产“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技术落实到位率、物资服务到位率、烟农满意率;收购“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产购合同履约率、上等烟交售履约率、中等烟交售履约率。对2个“五率”指标分别设定分值,实行百分考核,以2个“五率”完成情况来衡量包户职工的工作成效,并实行工效挂钩,以硬化工作职责,确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

③全程管理,服务到户。从烟田预留、整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到分级预验、烟叶交售等生产收购的全部环节,烟技员均要按要求对所承包的每一户烟农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信息、物资服务,并实施生产收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控制关口的前移和控制环节的增加,用上一环节工作的高质量来确保下一环节工作的开展,最终保证烟叶的产量与质量。

2.2.2管理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管理机制是“分层培训,系统教育;三级督查,三级建档;工效挂钩,全面受控”。具体为:

①分层培训、系统教育的培训机制。分层培训,就是市公司按照烟叶生产环节对县公司烟技员、烟站站长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县公司分环节对烟站烟技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烟站分环节对烟技员及全体烟农进行技术培训。系统教育,就是利用冬末春初农闲季节,按照分层培训的范围,市公司、县公司、烟站3级对烟农分别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

②3级督查、3级建档的考核机制。3级督查,就是在烟站、县公司、市公司分别设立督查机构,在烟站对烟技员开展经常性的督查考核的基础上,市县2级公司按环节对下级单位的户籍化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进展情况。3级建档,就是本着“有考核必有记录”、“考核为工效挂钩提供依据”的原则,在烟站、县公司、市公司分别建立户籍化工作考核电子档案,全面真实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及考核结果。

③工效挂钩、全面受控的奖惩机制。工效挂钩,就是按照生产、收购2个“五率”考核结果,市公司分季度和年度对县公司的一把手、主管领导兑现奖惩;县公司在烟站职工工资总额控制的前提下,同比例确定各烟站的挂钩工资发放总额;烟站按工资总额对烟技员的挂钩工资进行二次分配。全面受控,就是通过指标量化、3级督查和工效挂钩做到把烟区的所有烟农纳入服务管理网络,使烟叶生产收购的全过程受控,使参与烟叶生产收购的烟技员全员受控。

3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优点

(1)育人用人的互补性。户籍化管理体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着眼于烟技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再寻求工作成效的整体提升,纠正了多年来强调用人忽视育人的倾向,解决了烟站职工在技术上“不会干”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对基层烟站职工技术培训的平台。

(2)考核奖惩的关联性。通过2个“五率”来衡量烟站职工、烟站、县公司的工作成效,把业务链上相关人员的责任目标与其利益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有机整体,以利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整体推进,扭转了对烟技员工作指标量化不够、考核无据的局面,解决了烟技员在思想上“不愿干”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对烟技员的内部管理平台。

(3)服务管理的有效性。本着“烟农至上,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资服务贯穿于生产、收购全过程,一方面为烟农及时提供技术、物资、信息服务,拆除服务框架,凸现服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以服务促管理,化管理为服务,密切企业与烟农的关系,提高产购合同履约率和服务回报率,促进企业与烟农的双赢,搭建了一个对烟农的外部服务平台。

(4)质量控制的全面性。在烟叶生产中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由烟技员对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实行全员承包,分环节、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有效落实育苗、移栽、田管、采烤、分级等各环节的技术措施,以既定技术路线的落实确保既定烟叶生产质量目标的实现,构筑了一个提升烟叶质量的质量管理平台。

4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成效

目前,许昌市47个烟站,433名烟技员,人均承包20hm2烟田、60户烟农。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在运行中,按照环节制订工作计划,分期逐项落实步骤开展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基本实现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技术推广、信息传递、物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农户”的烟叶生产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提高技术到位率。围绕烟叶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开发,认真推广关键配套技术,依据不同植烟地块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方案,由烟技员负责指导落实,促使烟技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技术培训到人、物资供应到田、烘烤指导到炕、验级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

(2)有利于充分发挥烟站的基本功能。基层站点作为烟叶生产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烟草公司联系烟农的纽带。国家的有关政策、实用技术的推广、烟用物资的供应等都要靠烟站去宣传、落实。通过开展户籍化服务,建立了以烟农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使烟站应有的“规模控制、技术服务、物资管理、信息传递”4项基本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3)有利于对烟技员的绩效考核。由于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户,通过考核指标量化计分,实行了一种全新的制约机制和收入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了烟技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端正了基层职工的学风,挖掘出职工的工作潜力,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保证了烟叶市场信息、生产投入政策宣传到位,有效地稳定了烟叶种植规模,使烟农种植技术和整体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4)有利于适应烟叶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烟叶生产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制约了烟叶种植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使我们的烟叶质量年份间、地区间、农户间差异明显,不利于市场竞争。通过实施户籍化管理,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分类择优种烟,进一步规范植烟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第5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逐步成为一种趋势。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W)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奈特(Knight.Jane)趋向于过程的观点来看待教育国际化。用户体验是当前工业设计,服务设计及信息与交互设计学科专业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工作坊(WORKSHOP)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企业特征,这与设计类学科的实践应用性比较接近。工作坊(WORKSHOP)作为艺术,工艺美术及设计类学科及专业的特有名称,逐渐演化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模式,最早源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是现代工业设计起源的摇篮。工作坊(WORKSHOP)在美国,德国,荷兰,丹麦,英国,意大利等设计发达的欧美国家是一种很流行常见的教学方式。本文作者认为,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是在坚持民族化本土化的前提下,引入国际方面的课程或者师资或研究项目到工作坊中进行用户体验研究。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现状

国内近年来已经陆续有些高等院校在开展类似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比如2007年湖南大学与摩托罗拉北京设计中心UI经理DennisPoon与高级交互设计师乔立进行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工作坊,主要面对研究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5-6月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以及顾家家居企业的项目开展了系列WORKSHOP。2010年清华大学参加了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在青岛大学的中国分校的整体厨房的用户体验及概念设计的工作坊,一共有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工艺美院,青岛大学在内的五所院校的近50名学生参与。浙江大学近年来成立国际设计研究院,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荷兰埃因霍芬科技大学TUE开展了一系列深度的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及国际课程。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特征

工作坊可以完全是一种商业性的交流活动,比如当今极其火热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企业经常会参与或者举行一些这样的工作坊。在本文中主要涉及到高校的设计学科的工作坊,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性。用户体验作为工业设计,服务设计及信息与交互设计学科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性。从另外更通常的角度来看,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有如下一些典型特征。

1.开放性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存在,与传统的专业教学相比较,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班级或者专业的学生,她的学生构成可以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国籍的学生,这些不同国籍背景的师生交流与融合,正是设计学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的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创新就是不同领域之间观点碰撞的结果。

2.交互性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之间的成员是自由平等的,这使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互变得容易得多。讨论会贯穿于整个工作坊的教学过程,讨论是工作坊学习中最主要的形式。老师主要起引导和启发的角色,绝不会对学生过多的批评指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教师在讲台上极其艰辛的讲得摇摇欲坠,而令人痛心的有些学生甚至可能在下面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围绕一个创新的主题师生之间的讨论交互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营造及提升良好的学习氛围。

3.自主性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个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认真备课,然后接受学校教务处的监督和检查,恭恭敬敬的站在讲台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向学生传授设计的过程与知识,然而,现实情况是,老师自己倒是学了不少学科的知识,而学生们往往还是一头雾水。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则由师生一起围绕各个小组的设计主题,广泛讨论,让学生们利用各种资源挖掘及主动寻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也极大提升。有一种说法是,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将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快速变化因为不会自主学习而无力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4.体验性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具有极强的体验性。每一位成员包括教师,学生,企业设计师在整个设计项目中都需要积极主动地体验。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评分,学生最终的成绩是各个阶端分数的总和。比如见面会的阶段分数,项目方向开始的研究概念的确定阶段分数,中期讨论阶段分数,最终项目汇报答辩的阶段分数。很多情况下,由于很多学校及教师要面对不同的检查监督,最终的学生成绩也只是通过最后上交的设计方案图来确定,跟传统的小学到高中的考试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类似性,是相当注重结果的,也存在作弊的可能,另外只注重结果很难对创新的能力有很多帮助,而注重过程的体验则能尽可能的在各个阶段激发设计的思维灵感,提升创新能力。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形式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师生或者项目之间的交流,在不同的层面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形成的具体教研形式可能也会有较多的变化。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基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是工作坊的主体,而教师或者企业设计师是一个辅助启发引导的角色,这个跟传统的教师是主体有较大区别。当然外籍教师也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之分。外籍设计师师资也会经常出现在工作坊中。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外籍教师和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是最简单便捷的精简式工作坊,能用最少的资源达到国家化的交流目标。

2.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是最普遍的一种,毕竟中方教师对本土的学生比较熟悉,沟通起来方便,可以对工作坊进行一定的辅导及辅助教学。

3.外籍教师和外籍学生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实施起来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学生受益会较大。不同区域文化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参与式讨论的学习能极大地激发设计的灵感。

4.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和外籍学生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实施起来是比较深入的一种国际化交流,对于双方的师生都是极大的考验与提升,当然实施起来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与更高的成本,可以作为设计类学科国际化交流的中后期的深入合作形式。

5. 外籍学生和中方教师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通常会比较少见,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国际化交流才能在某些优秀的高校实现,而且通常出现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比较先进的高校中。

6. 外籍设计师和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也会比较常见,由于设计类学科的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很多优秀的外籍设计师在著名的企业或者设计公司有丰富的设计阅历,对学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也有相应的局限性,设计师过多的现实的业内经历也许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利的束缚影响。

7. 外籍设计师和中方教师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也是极其常见的形式,外籍设计师的丰富经验以及务实的作风与中方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思想交相辉映,中方教师也能在其中得到国际化的设计经验。

8. 外籍设计师和外籍学生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不太常见,因为外籍学生不太容易获得,除非该高校具有极高的国际化水平及软硬件设施。

9. 外籍设计师和中方教师和外籍学生与中方学生

这种形式的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也不太常见,需要高校本身具备不俗的国际化能力与水平,当然一旦达到,教学的质量会有较大的改观,容易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比如香港和台湾的一些高校有不错的表现,浙江大学近年已渐趋该境。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过程

本校地处江南,自古文化繁华圣地,近年经济发展形式也不错,地域文化相对保留较好,再加上校领导的超前眼光近年来大力倡导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这些为本校实施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提供了客观基础与现实的可能。2011年5月我校邀请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员BeatriceVillari展开了以杭州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为主题的用户体验工作坊课程教学活动。2011年7月我校与杭州中艺实业有限公司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RamseyFord教授进行了用户体验工作坊。2011年10月前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主席,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raigM.Vogel教授在我校进行了厨房类产品的用户体验工作坊课程教学。

大致过程可以分为相互见面了解,调研收集资料,主题陈述演示,主题讨论,分组,小组讨论,小组主题演示,设计制作,设计讨论,课程汇报等阶段。相互认识见面阶段主要在于相互了解,知道其兴趣与专长所在。调研阶段主要对主题做一定理解及前期准备,主题陈述演示是让教学主体对选题有更深入的准备与理解,并在演讲过程中找到合作的伙伴,随后通过讨论确定小组的划分,组内成员则是一个临时的设计团队,工作坊成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也能够提升每一个成员的自信与积极性,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有更深入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通常采取“头脑风暴法”来激发灵感与思维。通过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汇总成员观点进行小组主题演讲,这样中外籍教师及其他成员也能进行一定的评判,启发,提出建议等。然后各小组继续头脑风暴,开始常规的设计草图构思,其中比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是情境故事板等,以及后期的设计表达与制作,最后进行设计课程汇报,教师逐个对小组课程作业点评并与学员进行交流。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的前景与挑战

20111年,教育部颁发了相关文件,艺术学成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可以为下面的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众多专业方向提供参考。国外新兴的服务设计专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逐渐步入国门,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工作坊的教研模式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的同时,同样存在不小的挑战。首先是由于空间的限制,这种工作坊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时间太长对于双方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其次作为本土的教师也需要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高的设计水平及交流能力,还有中方的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也急需提升。可持续地实施设计类学科国际化用户体验工作坊任重而道远。

第6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省属中职学校:

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需要和2020年高考单项改革部署(粤招〔2019〕12号),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下同)报名时间较往年提前1个月,将于2019年11月1-10日进行。同时,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政策对考生的学籍、户籍及户籍迁入我省年限、报考地点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为做好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做好2020年高考报名工作

普通高考报名工作事关广大考生和家庭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社会高度关注。各地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高考报名各项工作,确保我省2020年高考报名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报名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公安、人社、医保、住建等相关部门就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等相关事宜进行协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指引。学籍管理部门要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高考报名前要结合学籍管理系统数据,对辖区内各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核查,核查结果由中学校长签字,并做好汇总统计工作。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协调公安、人社、学籍管理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严格审核考生的学籍户籍等相关信息,严把报名资格审核关,着力防范和治理“高考移民”。要根据考生规模和考生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报名点,并按要求做好报名点的设施设备配置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根据《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规定》(见附件1)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高考报名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二、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考生资格审核工作

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认真做好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要对照高考报名条件认真审核报考人员的户籍、学历、学籍等信息及其他报考资格材料。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报名。对于凭虚假材料报名或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后等违规手段获取我省高考报名资格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对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点(中学)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要建立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地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哪一级出现问题,将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一)严格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学籍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14〕24号)及中职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今年高考报名时,学籍数据将直接接入高考报名系统,为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各地学籍管理部门、各有关高中阶段学校应尽快核准完善本地学籍数据,确保10月25日前完成学籍数据的更新校验工作。高考报名前,各地学籍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各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坚决杜绝“在册不在校、人籍分离”现象。各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管理规定,认真审核考生的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结果由校长签名确认。

(二)加强户籍由外省迁入我省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严防“高考移民”。户籍由外省迁入我省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工作,按照省招生委员会、教育厅、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移民”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粤招〔2019〕11号)要求执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各中学要对照高考报名条件,认真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学历)和实际就读情况,凡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一律不予报名。要主动协调公安部门,严格审核考生户籍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重点核查高中阶段户籍由外省迁入我省考生是否符合迁户政策。凡属弄虚作假或以高考为目的非法迁移入户的,一律取消其高考报名资格。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点应及时将审核结果告知考生,尤其是对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院校的考生,应明确告知后果(若报考,将无法报读本科批次院校)。

(三)做好随迁子女报考资格审核。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管理和服务制度,切实加强随迁子女考生报考资格审核,严格规范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规定。随迁子女资格审核工作按《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粤教考函〔2017〕41号)相关要求执行。审核过程中,发现随迁子女提交的资格证明材料及证件不齐全或弄虚作假的,一律不予报名,已经报名的,取消报名资格。

(四)加强考生毕业生身份审核。除高校少年班和数学英才班外,严禁非应届毕业班在校学生报考。凡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学生,在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考。发现中学有组织非毕业班学生报考行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责。

(五)做好三侨生、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的资格审查。省招生办将继续联合省侨办、省民宗委对三侨生、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的资格进行核准确认,以保证三侨生、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三侨生的资格审核工作按《关于印发的通知》(粤侨规〔2017〕1号)要求执行。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按照《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收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工作的通知》(粤民宗规〔2017〕1号)要求执行。

(六)做好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申请的资格审查和确认评估工作。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做好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申请材料的受理、审核工作,并组织由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残联、卫生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残疾考生身份及残疾情况进行现场确认,结合残疾考生的残疾程度、提出的合理便利申请以及考试组织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考生申请材料及专家组书面评估报告由各市汇总后,于2019年11月25日前上报省招生办审核。《残疾考生参加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考申请合理便利汇总表》见附件2。

三、规范细致,认真做好报名建档工作

考生档案,包括考生信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是考生考试、填报志愿、入学、注册、学籍管理、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重要依据。考生信息错漏可能导致考生无法正常考试、无法填报志愿、无法在教育部备案,毕业时无法获得毕业证书等各种问题。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高度重视考生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建档工作,建立健全考生信息核准检验机制。各报名点、各有关中学要认真指导考生完成报考信息的填写、校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考生信息的核准工作,确保考生信息的真实准确。一是要坚持考生基本身份特征信息使用电子设备程序统一采集。统一采用身份证阅读器采集考生基本身份数据,采用指纹设备采集指纹信息,采用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采集考生相片和人脸特征信息数据。二是要建立健全考生信息核验机制。对于考生填报的信息有电子数据的要充分利用电子数据核验,无电子数据的要求考生签名确认前须认真逐项检查报名表各项内容,结合采用交叉检查,班主任(工作人员)复核等方式加强人工核验,重点加强对户籍、应/往届、学籍、联系电话等关键易错信息的核验,确保电子信息数据准确。三是要及时处理报名过程中遗留问题。对报名过程中无法处理的生僻字等问题,报名结束后要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处理。

四、优化服务,减轻考生报考负担

第7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时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1]。居民的就医行为是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全面掌握就医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医疗卫生领域及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求医的需要[2]。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大多仅针对某一类特定人群[3~6],而针对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就医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2011年,广州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数量为726万,基本接近户籍人口,相当于7年前的2.5倍。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医疗保障、工作、居住环境、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深入挖掘其就医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更好地推进新型医疗体制改革,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于2009年对广州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就医行为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居民在就医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3~6月居住在广州市且时间大于6个月,年龄在15~60岁的广州户籍人口613人、流动人口258人。

1.2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广州市随机选取4个区,再在每个区内随机选取2个街道,在街道内选取871人进行问卷调查。

1.2.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所用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就医行为两部分。其中,就医行为包括最近一次患病的就诊情况,所患疾病严重程度,最近一次去医疗机构就诊对医疗费用的评价,就诊医疗机构的方便程度等。

1.2.3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在一般人口学特征、就医行为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按α=0.05水准,所有的P值都采用双侧概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将最近一次患病的就诊情况作为因变量,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个人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参与情况、自评健康状况、就医方便程度、最近一次去医疗机构就诊对医疗费用的评价及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

2结果

2.1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一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本次研究共调查871人,其中广州市户籍人口613人(70.38%),流动人口258人(29.62%)。男性402人(46.15%),女性469人(53.85%)。流动人口较户籍人口年轻(P<0.001),流动人口30岁以下者占51.10%,户籍人口仅占23.70%。户籍人口的文化程度高于流动人口(P<0.001),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分别占39.97%和22.90%。户籍人口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较流动人口长(P<0.001)、医疗保险参保率较流动人口高(P<0.001),但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优于户籍人口(P=0.004)。详见表1。

2.2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就医行为的差异

流动人口最近一次患病未就诊的比例高于户籍人口(P=0.024),分别有46.66%和55.04%的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患病未就诊。相比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到医疗机构就医更为便捷(P=0.036)。尚不能认为两者对最近一次就诊医疗费用评价的差异(P=0.367)和所患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P=0.05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2.3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籍类型、对就医费用评价、自评健康状况、就医方便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是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在患病时更可能选择不去就医(OR=1.616)。认为就医费用贵(OR=1.928)、所患疾病更轻(OR=1.494)、自我健康评价更好(0R=1.894)的居民也更倾向于患病不去就医。距离医疗机构的方便程度是居民患病未就诊的保护因素(OR=0.452),相比距离医疗机构更远的居民,距离医疗机构近的居民不容易出现患病未就诊。见表3。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广州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性别,主要表现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医疗保险的参与情况、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就医行为存在差异。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户籍类型、对就医费用评价、自评健康状况、就医方便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是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3.1户籍类型与就医行为

通过研究发现,广州市49.14%的居民患病未就诊,分别有46.66%和55.04%的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患病未就诊,高于2008年卫生部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38.2%)。单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于户籍人口,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比户籍人口长,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的覆盖率(61.24%)低于户籍人口(84.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类型是居民患病未就诊的影响因素,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患病不去就医。相关研究显示[7],由于外来人员中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念,同时经济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故出现疾病症状而选择不去就医。所以应增加对流动人口的卫生经费投入,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加强对流动人口卫生知识的宣传。

3.2健康情况与就医行为

自评健康状况更好,所患疾病更轻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患病不就医,这和王敏[8]在中国城乡患者就医行为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一致。与健康状况较差者相比,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休息及自服药等自我医疗方法[9],而没有及时采取更加合理的医疗方式,增加了健康风险[10]。同时,本研究发现,就医行为也和疾病的发生情况有关系,疾病病情更严重,更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从而增加其就医的行为[8]。因此,应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就医行为。

3.3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就医行为

第8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招生计划

(一)幼儿园

全县幼儿入园率(3-5周岁)96%以上,其中,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以上,城镇幼儿入园率(3-5周岁)达97%以上。

(二)义务教育

1.全县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2045人,依法全部入学。小学新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年月日-年月日期间出生),不得提早入学。其中实验小学招生8个班,安文小学6个班。班级学额按规定(每班45人)不得突破。

乡镇学校所辖适龄儿童按户籍原则上在本乡镇学校入学;城区小学按学区入学。

2.全县初中一年级新生2341人,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其中实验初中招生12个班,班级学额不得突破50人;安文初中8个班,班级学额不得突破45人。

乡镇初中新生按乡镇所辖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学。城区初中新生范围:实验初中,由在实验小学就读的本学区户籍小学毕业生及双溪乡、窈川乡户籍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学;安文初中,由在安文小学就读的本学区户籍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学。已在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就读的学生,由于户口迁移、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引起学区变化的,仍在已就读学校就读并按实验小学升入实验初中、安文小学升入安文初中原则,不再转换学区。

(三)高中

全县初中毕业生2453人,计划初中应届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达96%左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达到1∶1。

1.普通高中招生1150人。其中:中学11个班550人(含定向生275人,特长生5人);县第二中学10个班500人;县第三中学2个班100人。

2.职业高中招生900人。其中县职业技校10个班500人,县第三中学8个班400人。

3.初中专(技)招生按省、市下达的计划执行,不低于300人。

4.普通高中的择校生比例按省、市"三限"政策执行。

二、招生政策

(一)幼儿园招生

同一乡镇内有多个幼儿园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的中心小学划定招生范围,有关幼儿园原则上要按划定的范围招生。

幼儿要就近入园。确因受居住分散等条件限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幼儿园可在不超过2.5公里范围内招收幼儿;超过该范围的,原则上应全托入园。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辖区内幼儿入园率不低于96%。

(二)义务教育招生

1.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省义务教育条例》,确保新生100%入学。

2.县城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入学对象的资格确定,年仍按政〔2001〕33号文件精神执行。年开始,凡义务教育对象的父母有监护能力而户籍登记挂靠父母以外亲属的,义务教育对象原则上应在父母户籍所在地学校入学,其它学校一般不予安排。年开始,父母、子女户籍均在城区学区范围内且有房产的,城区学校优先安排入学;不符合该条件的,空余学额视其户籍、房产等具备的相关条件及报名情况酌情处理;超过规定学额的,就近安排新城区学校及与城区学校结成共同体的对应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的实施细则,由县教育局另行制定。

3.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管理,按文教普〔2004〕9号文件执行。

因监护人长期在户籍地外打工经商等原因,义务教育对象确需跨学区就读的,须由双方学校签字同意并经县教育局批准,方可办理学籍转移有关手续。属城区学校接收的,应服从县教育局统一调控。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免费享用国家教科书;从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住宿费。

(三)高中招生

1.报考条件

(1)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年龄一般应在15周岁及以下(即年月日后出生)的本县户籍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职高的考生年龄及户籍不限。

(2)应届学生在就读学校报名。本县户籍学生在学区外学校就读,须有义务教育登记卡,没有登记卡或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回户籍所在地学校报考。户籍学生在外县市就读回本县报考的,需由毕业学校提供是否应届毕业生及有无重读的证明,在户籍所在地学校报考;不回本县报考的,普通高中不予录取。

(3)外县户籍考生,初中阶段在我县学校读满三年,经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可在我县报考。未足三年,本人要求在借考的,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在我县借考,但中学不予录取(因父母工作调动或县政府同意作为人才引进的除外,但需提供工作调动及人才引进的证明,并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往届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学校报考。高中段在校生不得报考,初中毕业后在全日制中学插班、重读、旁听及社会复习班学生不得报考普通高中。

(5)县内学校学生在初二学年结束后转学的,本县户籍学生在县外就读回户籍所在地学校报考的,中定向招生指标单列,其定向分数线与中学向实验初中招收的定向分数线同(因父母工作调动转学除外)。

2.报考科类

高中(含职高)兼初中专(技)。

3.录取原则和依据

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适者录取的原则;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特长条件、加分政策等同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4.录取形式

(1)综合录取

依据考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等第录取。

考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所得的总分,是高中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试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体育六门。学业考试满分值为63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120分,科学160分,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80分,体育30分。语文、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中地方课程内容各占5分。

体育考试相关事项由县教育局依据《金华市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指导意见》具体确定,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成绩、运动技能测试成绩均需向学生张榜公布。

学生综合素质,是高中招生录取的必要条件。学生综合素质由综合素质评语和综合素质等第组成。综合素质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综合素质等第由实践与探究、审美与表现、劳动与技能三个模块组成,等第分A(好)、P(合格)、E(需努力)三个等级。等第汇总按3A、2A1P、1A2P、3P等顺序类推。具体操作办法按教〔2008〕21号文件执行,其中中学录取的新生必须3A,普通高中录取的新生必须达到2A及以上且不得有E。

(2)定向录取

中学招生计划数的50%为定向录取名额。定向录取名额分配依据:①各初中学校初三毕业学生数、学区范围内人口数;②各初中学校毕业生学业考试优秀率、后25%所占比例;③各初中所在乡镇的办学水平情况(以省市级教育强乡镇为依据);④各初中学校规范办学情况(含"轻负担高质量"推进情况)。定向录取分数线:县招生办按中学招生总数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在最低控制分数线内录取不足时,剩余名额由县招生办按高分到低分调剂录取。定向录取名额的数据计算由县招生办负责,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对于综合录取和定向录取上中学分数线累计不足2名的初中学校,在低于综合录取分数线50分的范围内,按高分到低分补足2名。

按政〔2009〕55号文件规定,今年盘山片户籍的盘山中学、方前中心学校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县第二中学录取时,予以适当倾斜。

(3)特长录取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学生所在学校任课教师推荐、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可向高中学校推荐特长录取。高中招生学校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对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进行综合测试后,确定正式录取名单,经公示无异议,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①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体育比赛获个人前六名的学生和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初中阶段参加市(地)及其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考生;

②初中阶段参加市(地)级及以上正式艺术比赛获个人前三名(或一等奖)或取得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考生;

③初中阶段获数学、自然科学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市(地)一等奖、省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初中阶段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省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

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参与组织方为有效,其中第③条中两人及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姓名)有效。

5.有关政策加分

(1)符合国家可以生育两胎政策,且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农村户籍的独生女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分。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5分。

①归侨华侨子女;

②少数民族考生;

③港、澳、台籍考生;

④驻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3)根据《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优抚对象及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通知》(民发〔2004〕192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1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作如下规定:

①烈士子女可以直接升入职业高中就读;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0分。

②残疾军人(警察)、因公牺牲军人(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警察)子女可以直接升入职业高中就读;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10分。

③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在学业考试成绩基础上加20分。

同一考生如符合同一条中多项的,不能累计加分;同时符合多条的可累计加分,但以20分为限。

6.录取批次

第一批:中学学生(含综合录取生、定向录取生、特长录取生)。第二批:二中学生。第三批:三中普通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按志愿分别录取。第四批:普通中专、中技学生,按志愿分别录取。

7.录取办法

(1)各批次学生,均由县招生办划定分数线,在规定时间内录取,录取学校在招生办规定的时间内通知学生本人。

(2)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即年月日前出生)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学综合录取和定向录取提高50分。因休学等原因经教育局审批的超龄应届毕业生,按政〔2006〕51号文件的规定,中学招生提高10分录取。

(3)志愿填报不足的学校和未填报志愿的剩余考生由县招生办统一调剂。

(4)普通高中的择校生,县招生办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由相关学校按规定政策录取并报招生办审批。

8.其它规定

(1)中考的考点设置由县招生委员会和县教育局研究确定。各初中、各考点务必加强考风考纪和安全管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如发现营私舞弊及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招生政策有关规定查处。

(2)高中学校招生,禁止虚假招生信息,禁止中考前到初中学校散布招生广告、拉生源。各初中学校要充分尊重考生意愿,及时向考生公开各类高中段学校的录取信息,并保证本县高中生源。

(3)高中录取新生、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执行金市教基〔2004〕31号文件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及时向县教育局报批新生名单,办理高中学籍。

(4)择校生的招收严格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对违反"三限"政策的,按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处理。

(5)外县市来我县各类学校招生,须经县教育局批准认可,在境内申请各类招生广告的审批手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执行。

第9篇:户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在新华书店从事书籍销售的傅佳,看到深圳有人专门帮人整理书架成了百万富翁,也动了心思,成了重庆市场首批吃螃蟹的人,帮人打造家里或办公室里的精品书架或书房。傅佳告诉记者,自己在书店里工作多年,对书籍非常熟悉,而且因为从事图书销售的原因,对什么行业的人,需要或喜欢哪一类书籍非常了解。

傅佳说,目前在重庆还没有遇到竞争对手,市场尚待开发。她的营销模式就是参考之前别人在外地的成功经验,主动出击,在写字楼和小区内发资料,寻找客源。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傅佳发现想让家里或办公室里的书架显得既漂亮又有内涵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懂书,会选书、搭配书的人确实不多。而且根据自己多年卖书的经验,很多有身份的人一般不会去拥挤嘈杂的书店买书,书店也不会把贵重书籍摆放出来,以免折损书籍。

因此,在高档社区内的新装修房屋的业主,肯定会有打造精品书架的需求。摸透了客户的心理,傅佳在渝北区一个知名别墅小区内获得了自己第一笔业务。一位别墅业主拿出6万元现金,要求傅佳找一些能让人感觉到文学修养的书籍来填充书架。客户对书的名气和外观有相当高的要求,傅佳花了2周的时间选书、摆书,才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