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爸爸绘本范文

我爸爸绘本精选(九篇)

第1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一、 走进绘本,发掘资源

1. 提供内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就是学生为之苦恼的“写什么”,写话没有素材,正如做饭缺少了米,拥有再高超的技巧也无济于事。如今,“米”已经捧在他们的手里――绘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无穷无尽的话题。通过绘本故事交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逐渐摆脱了写话课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从绘本中提炼出的素材,让学生找到了写话和现实的契合点:《我有友情要出租》,原来友情这么重要,那么,我有哪些好朋友呢?《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兔子和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好奇特啊,我该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蚯蚓日记》,蚯蚓的生活中怎么那么多好玩的事啊,我也想把我的每一天记录下来……在美丽又快乐的图文旅行中,学生的表达欲望喷薄而出。

2. 丰富感受。低年级学生缺乏对于事物的感悟力,这一点可以借助绘本来弥补。绘本善于在浅显的故事中阐述深邃的道理,让学生从故事中有所领悟,有所启发。比如绘本《彩虹的尽头》,为了寻找彩虹尽头的“宝贝”,两个小伙伴踏上了征途。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宝贝:松鼠的宝贝是它喜爱的松果;熊爷爷的宝贝是它的回忆;鸭妈妈的宝贝是它的孩子……两个小伙伴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宝贝――真挚的友谊。把深邃的道理融入简单的故事,让读者自己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步步地去发现、去体会,最后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去体悟,这就是绘本的力量。

二、 善用绘本资源,探寻写话训练形式

1. 从仿写迈进写话之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仿写无疑是写话的“必经之路”。绘本中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却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能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有序、规范地说,更让他们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记得之前的写话课上,让学生写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的爸爸,大多数学生都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当接触到《我爸爸》这一绘本时,“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面对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学生一下子迸发出了无限的灵感,争先恐后地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爸爸:

“我的爸爸像松树一样挺拔。”

“我的爸爸像熊一样强壮。”

“我爸爸的胡子茬儿像仙人掌的刺一样扎人。”

……

学生的创作童稚、可爱,生动无比,在绘本句式的仿写中,他们都找到了喜欢的表达方式,更加体会到了写话的快乐。

2. 用补白拓宽写话之路。绘本的文字简洁明了,舍去了很多繁琐的叙述,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生动的图画间,那些欲言又止的空白,让同学们尽情想象,为这些言简意浓之处进行补充,使之更加丰满。如陆锦华老师在执教《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写话课时,他充分挖掘图画背后藏着的故事,引导学生用顺口溜的形式,把绘本中没有提到的狐狸的遭遇描述出来。学生想象的阀门一旦打开,有趣的文字就从他们的笔下奔涌而出。将绘本原先的文字和学生的创作稍加整合,就成了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

3. 在续编中锻炼写话能力。绘本故事短小精悍。有时候,故事虽已读完,却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精彩之处的戛然而止,让同学们忍不住想给故事续个“尾巴”。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爸爸焦尼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回来了,他很久没回来,所以也好久没看到儿子蒂姆了。短暂的相聚,结尾处爸爸又坐车离去,留下充满期待的蒂姆!最终,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爸爸去了哪里,没有告诉我们爸爸为什么要离开。故事停在这一刻,学生立刻都产生了续编故事的冲动,有了刚刚的阅读体验,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个精彩的续编故事诞生了:

“原来,爸爸在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过了不久,就把蒂姆接到了城里。从此,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爸爸走了,伤心的蒂姆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爸爸又回来了,而且永远陪着他。梦醒后,爸爸真的回来了。”

“爸爸匆匆忙忙跑进了火车里,蒂姆哭了,妈妈把蒂姆带回了家。蒂姆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爸爸。”

第2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绘本阅读" 中职学校 主题班会 应用体会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我想到了现在非常流行的“绘本阅读”。“绘本阅读”一般多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和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大胆将其应用到中职主题班会教学活动中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应用“绘本阅读”可增加主题班会的趣味性、可丰富主题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

“绘本阅读”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都非常精美且内涵丰富。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一翻开便会被牢牢吸引。且图画比文字更加直观,符合中职学生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比起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更易理解。并且绘本主题多元,内容丰富,题材非常广泛,可丰富主题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

(二)应用“绘本阅读”可以凸显主题班会教育性

绘本能激活学生想象,启发、感动学生。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观察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获得间接经验。

那么,在中职主题班会中,“绘本阅读”如何应用呢?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方法。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的三次主题班会为例分别进行介绍:

一、以一本绘本的构成为素材,展开系列活动

一些绘本中有着许多值得反复阅读、探究的内容。绘本的故事、画面、内容等。在主题班会的实施中,可以将一本绘本中的这些内容都加以探究,逐步加深。例如主题班会《走进父母----我的爸爸》。

1.主题产生背景:开学刚刚一周,大多数学生初次离家,对新的学校很不适应,思念父母,且在学生心里和爸爸比较疏远。

2.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故事,理解爸爸深沉的爱。

(2)回忆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故事

(3)知道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放心

3.活动过程

(1)教师讲读《我爸爸》

(2)教师介绍作者安东尼?布朗与爸爸的故事。

书中爸爸身上的黄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都是他父亲的衣物,多年来收在箱子里,上面还留着父亲的味道。而睡袍上的格子图案不仅出现在爸爸身上,甚至还出现在扉页和土司上面。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描画细节。在安东尼?布朗的眼里,父亲的身影无所不在。这位让孩子崇拜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墙上、门上,袜子和钮扣上的图画,盘子里的荷包蛋,或是爸爸头上不时出现的“光环”,都和爸爸脸上的微笑一样温暖着我们。

(3)分组画一画我的爸爸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父亲,分组绘画。

(4)讲一讲我的爸爸

随机抽选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画,自己和爸爸之间发生的事。

请老师讲一讲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5)议一议:在新的学校怎样做才能使爱我们的父母放心?

4.活动效果

(1)围绕绘本,形成一系列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绘本的观察来理解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来加深与父亲的情感联结。最后的讨论环节更是将被爱升华到怎样去爱父母。

(2)借助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展开主题使主题活动脉络更清晰

一系列的活动都围绕绘本《我爸爸》而延伸开来,一条绘本故事的主线贯穿于整个班会的实施,因此主题的实施显得更加的清晰。

二、以某一绘本阅读为导入,拓展生成主题

在主题班会的实施中,我们可以以某一本绘本为“起点”。通过阅读该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开展话题,生成主题。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绘本就像一个导入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主题的兴趣。例如主题班会活动《我为集体做什么?》。

1.主题产生背景:中职生虽说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了,具备保持环境卫生的能力,可是教室里排好的桌椅歪扭七八、刚刚打扫过的地面纸屑成堆……我想缺少主人翁意识,应该是症结所在。可是如果给学生们大讲集体主义,每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这些大道理恐怕收效甚微。要让学生融入集体之中,做集体的主人。就要触动学生的心,从心里承认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绘本《蚂蚁和西瓜》讲述的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蚂蚁们发现了一块西瓜。”“一只蚂蚁‘嗯’、两只蚂蚁‘嗨呦’、四只蚂蚁‘嗨呦’,‘噗’大家累倒没力气。”“快把大家喊过来吧!大队蚂蚁‘嗨呦’,‘哎呀,怎么不动呀’!用铲子吧,铲下小块,大家搬呀搬,拼命搬呀搬,太多了,家里放不下了。”“剩下的大家一起吃吧!西瓜皮成为蚂蚁的西瓜皮滑梯。”

2.活动目标:

(1)理解集体主义

(2)了解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3)知道如何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3.活动过程:

(1)播放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

(2)讨论我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哪个更重要?

(3)讨论我为集体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4)抛出“一块西瓜”:以学校在新生中开展“军容风纪比赛”为契机,讨论每个人的责任。

4.活动效果

小绘本成就了大道理。西瓜大,不容易搬,用铲子铲成小块,一块一块运回家。小蚂蚁,有着大智慧。一个故事,胜过理性地说教,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直观的理解集体主义。一个常规比赛,充分讨论细则,让人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引导学生梳理赢得比赛的方法,即人人都要努力。值日生要按时认真值日;卫生打扫干净后大家不要乱扔废纸。每个同学都做卫生监督员,看到纸就捡起来,扔进纸篓。这为以后的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法确立了范式标准。

经过这几次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感恩父母;帮助学生加强责任感,成为受集体欢迎的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用乐观的态度积极思考,鼓足勇气解决困难.短短三周便使班级初步稳定走入正轨并为形成阳光乐观、团结进取的班风塑造了雏形。

第3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绘本;整合;爱家;情感

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儿最为重要,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刚刚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家庭还特别的留恋,个别幼儿情绪容易波动、不稳定。为了让幼儿尽快调整入园情绪,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幼儿园环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亲密的人,也是给幼儿最多体验的人。孩子们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爱,是全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满足,但他们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吗?能体会成人的辛劳吗?因此,以“家”为切入口,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最好的准备,也激发幼儿爱园爱家的情感。而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我们充分认识其优势后,并要发挥其功效,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

一、绘本与主题整合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广大的幼儿,挖掘绘本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资源最受众的也是幼儿们,之所以要挖掘绘本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资源,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了幼儿们,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幼儿感受到绘本教学的乐趣,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感知,而通过这次主题的实践,在挖掘绘本教学的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达到了让幼儿感受绘本,得到乐趣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环境创设和绘本主题课程的挖掘,幼儿们能更好的去体验绘本的乐趣。这是受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心智发育过程影响的。这一阶段的幼儿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这样的好奇心还能保持很久。

另一方面从实践研究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幼儿在绘本主题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的绘本环境下能够感受无处不在的绘本之美;在绘本主题课程中能够体验到各种有趣的活动。同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也证实了幼儿有时喜欢一个绘本,但是不一定喜欢这个绘本课程的活动,表现的较为冷淡;但是在围绕该绘本主题的另一项活动时,又会积极响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绘本,也需要不同的活动在展现,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不同的喜好,从而让他们从绘本中吸取营养茁壮成长。

二、选择合适的绘本,与主题有机整合

就像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一样,我们要为主题选择合适的绘本,“家”这一主题的绘本说多也挺多的,但是要找出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丰富而清晰的却难找。家长和小朋友们都要学会大声地说出“我爱你”――这是亲人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我爱家人》系列绘本以可爱的小熊为形象讲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与家人发生的温馨故事,图文间洋溢着融融亲情。小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的家人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获得帮助之后,小熊都会对家人说“我爱你”而小熊的家人也总是温情地回应说“我也爱你”。我们的小朋友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家长们总是想法设法教会孩子去正确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这期间,别忘了表达自己的爱啊!把爱说出来,写下来,就像小熊一样,对家人们发自内心地说出那句“我爱你”彼此爱着对方也勇于表达自己的爱,我们生活将会更加和谐、幸福。

三、进行适时的引入,与主题有效整合

一般在阅读绘本活动中,有引入式阅读、理解式阅读、分析式阅读、提升式阅读还有应用性阅读等。那么,绘本在“我爱我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选择什么阅读方式引入呢?

1.引入式的阅读绘本自然地切入主题

我们在开学前就让家长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利用家长会后的亲子制作环节中进行装饰,他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相互介绍着,当我们巧妙地布置在班级靠近门口的位置上,他们的兴趣变得更高了,不时地指着家人的照片说:“这是我爸爸……”对于家里有几口人他们能点清。在介绍家人时,往往也简单地说这是谁,对家人了解甚少。绘本《我的家》,里面的故事内容就是每个孩子家里的人物,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还有小狗,这些都是孩子最熟悉的人物,绘本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本领或喜好:爷爷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奶奶最会包水饺;爸爸力气最大;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小狗喜欢跟着小主人等等,整个绘本内容都是重复的情节和句型,这些画面很适合刚入园的孩子阅读,他们翻阅一遍又一遍,开心一回又一回,不厌其烦。

2.理解式的阅读绘本有助于了解主题内容

在二级主题“我的家庭”中,孩子最熟悉也最喜欢就是爸爸妈妈了,所以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利用调查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打破了《动物园》里作风强势、毫无同情心的爸爸形象,打破了《大猩猩》里安静冷漠、忙于工作的爸爸形象,创建了一个强大而温柔的爸爸,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孩子充满温暖的感觉。图片幽默,整体风格大胆夸张,形象表现简单,便于儿童发现和理解,一大亮点是书中有趣的细节,比如帕瓦罗蒂和多明戈隐藏在小红帽和三只小猪的树林、椅子露出的马脚、球形的云、球形的树、三大男高音当中。除了单页图画上出现的趣味外,两两相对的页面,也呼应了爸爸性格中的坚强和柔软,聪明和笨拙,把爸爸描绘的非常可爱和有趣。这本绘本没有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但是如排比句般的叙述方式把“爸爸很棒”的形象很好地展示出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爱妈妈》是一个关于爱的绘本,绘本以可爱的小熊为形象,让孩子在故事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本绘本以“爱”为主题,旨在培养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习惯,也让父母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的对孩子说“我爱你”。这是一本精美的绘本,用一只可爱的熊为形象,讲述了他和他的家人所发生的故事,充满了温暖的家庭,熊总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也对许多事情在生活中充满了怀疑。幸运的是,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让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次得到帮助后,熊会对家人说“我爱你”,熊的家人总是用温暖的语气对他说,“我也爱你”。

3.分析式的阅读绘本有助于提升主题思想

在主题进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主题思想,要引导幼儿懂得如何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世界性的经典绘本,当我们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或者通过各种形象的东西计量出来。然而,最终我们都会像两只兔子一样发现,爱,事实上不是一件可以衡量的东西,甚至我们无法用任何一种语言去精确地描述它。要懂得付出,就像母亲终其一生,用无数心血抚养、教育孩子,只想把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爱是无私的,无论母亲有多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牺牲了多少,却永远不求回报。《猜猜我有多爱你》用最平淡的语言、最简单的故事情节,把母子之间浓厚的爱意表达出来,让孩子体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比这里到月亮更远、更远。

《我爱家人》系列绘本以“爱”为主题,培养小朋友们大胆表达自己感情的习惯,让孩子更加爱自己的家人。有爱就要说出来,一句“我爱你”比任何话都动听。家长和小朋友们要学会大声地说出“我爱你”――这是亲人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绘本里的小熊与他的家人们都会对自己的亲人们发自内心地说出那句“我爱你”,他们互相爱着对方,也勇于表达自己的爱,因此他们生活的和谐、幸福。从而让孩子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知道他们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并懂得如何关爱自己的家人。

四、创设适宜的环境,与主题有形整合

主题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个探索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又要注意到幼儿之间能相互获得更过的知识。在主题环境的内外创设中,我们结合绘本《我的家》,并引用粉色为基本色调,把亲子制作的全家福全部粘贴在墙上,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美工区的墙面则是结合了绘本《小老鼠鲁宾去做客》,我们用蜂窝纸板设计出一条通往姑妈家的小路,在经过这条小路的时候,我们用轻粘土、一次性纸杯和画纸做出很多可爱的蘑菇和一片森林,还有很多漂亮的花,到了姑妈家里,我们制心贺卡、画棒棒糖、做棒棒糖、装饰礼盒、给铃铛穿上漂亮的衣服、装修房子的外墙、还用树叶做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整个墙面都是结合孩子们的创作,显得格外漂亮!

语言区的墙面结合绘本《我爸爸》和《我妈妈》,我们把绘本的爸爸和妈妈的形象打印下来,让他们站在两边,中间拉一条拉起绳索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呢!上面一条绳子可以挂上绘本里的每一幅画面,让孩子可以和同伴说说这个画面的内容;下面的绳子可以挂上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的照片,为了不让墙壁过于空白,我们和孩子一起用轻粘土和颜料丰富墙面的景色,作品多而不杂,分类有序,走进这里如同走进了绘本中,就像在阅读一页页的画面。

数学区的墙面结合绘本《你的家,我的家》里面各种各样的家,我们选择了绘本中三个家的外形张贴在墙上,每一个家里面都藏了一个关于数学的小秘密:第一个家是把这些物品按照名称来分类,玩具类、汽车类、水果类、动物类,第二个家是按大小颜色不同来排队并分类;第三个家是玩配对的游戏,这么多的手套、袜子,你能找出他们的好朋友在哪里吗?

总体来说,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了绘本的加入就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虽然小班的孩子的阅读能力水平还比较低,对故事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初层知识性内容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尽量多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多次阅读绘本,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感受、学会领悟,也使主题活动开展地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向红.早期阅读的环境创设[J].教育科研,2012.08:56-79.

[2]李倩.绘声绘色畅游绘本:浅析绘本对幼儿阅读的教育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3]朱利萍.有效组织绘本教学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22(12):103-105.

第4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绘本;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期。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幼儿期的社会教育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国内幼儿社会性教育缺失的问题十分普遍,幼儿教师往往会因不知如何定位社会教育目标、组织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而较少乃至不组织此类教育活动;实施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十分局限,社会教育活动往往组织成偏重社会认知方面的“常识课”。儿童绘本以其独特的性质与特点,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应该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更受大家欢迎,理解和体会父爱和母爱,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因此,如何利用幼儿喜爱、具有潜在社会价值的绘本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精心选择绘本

在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中,绘本的选择有三个要点:

(一)主题教育性

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四大模块。教育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这几个教育主题的绘本,如《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熊叔叔的生日派对》、《小老鼠和大老虎》、《我当哥哥了》等绘本能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间的冲突;《11只猫做苦工》、《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等绘本能引导孩子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等。

(二)内容趣味性

由于社会教育活动容易上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选择绘本时应注意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以《11只猫做苦工》为例,该书讲述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作者用诙谐滑稽、富有悬念的笔调描写了“小猫旅行”的过程———采摘公园中标示着“禁止采摘”的鲜花、走过山谷边标示着“危险,禁止通过此桥”的吊桥、爬上标示着“禁止攀爬树木”的树上吃点心,最后爬进了标示着“禁止进入口袋”的怪兽下的陷阱口袋中,被抓去当了苦工,虽然最后小猫们想出好办法战胜怪兽、逃出来继续旅行,但他们再也不敢做“禁止”的事情了……小猫的一连串的违规行为,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懂得要守规矩,不能做明令禁止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图画叙事性

图画本身是一种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作为全书的主线来讲述故事、表达思想。如果失去了这种叙事性,绘本也就失去了生命。此外,叙事性绘本能方便老师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对绘本内容进行梳理,[1]老师可将故事分为几个部分,并用不同阶段的图片进行关键性提问,引发幼儿讨论,从而使幼儿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二、灵活运用绘本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一)灵活调整与处理绘本素材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绘本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前应对其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式将绘本中蕴含的真正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内容传递给幼儿。绘本《像爸爸一样》虽然页数不多,但信息量很大,它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小狮子对爸爸的崇拜———他希望有爸爸一样的外貌、本领、性格、爱好等;二是小狮子对爸爸的爱———在爸爸不开心的时候用挠痒的方式逗爸爸开心;三是爸爸对小狮子的爱———虽然已为人父,但仍然保持童真,和孩子打成一片。在小班开展亲子活动《像爸爸一样》时,三个部分内容稍多,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绘本的前两个部分进行讲述。在第一部分中应重点分析狮子爸爸的外貌和本领,以凸显小狮子对父子的崇拜,并借以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父亲的情感。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的主人公小老鼠和大老虎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平等,这使得小老鼠做出了离开大老虎的决定,最后大老虎通过努力挽回了友情,两人和好如初。这是一个国外的绘本,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因此在讲解绘本中的“西部牛仔”游戏时,教师可转换为“警察抓坏人”的游戏,以更利于中国孩子的理解和认同。

(二)建立利用绘本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实践体验活动

1.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绘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互动讨论则是为了引导幼儿思考、推理,帮助幼儿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同时完成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历程的发生与转变,从而达到经验的迁移和拓展。进行绘本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猜读,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以及这一系列做法下产生的结果。如教师在讲述绘本《11只猫做苦工》时,可重点引导幼儿想象小猫们会怎么做,最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从而让幼儿明白禁止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能去做,而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打破规则。互动讨论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紧扣故事内容的讨论,可以回顾故事情节,围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全面把握故事内容。以绘本《11只猫做苦工》为例,可设计以下问题:小猫们做了哪些禁止做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被怪兽抓去做苦工?小猫们用什么办法打败了怪兽?从怪兽的城堡逃出来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次他们不做禁止做的事情了?二是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讨论,主要围绕故事中和幼儿体验过的相似经历展开。仍以《11只猫做苦工》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你有没有做过禁止做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看到别人做过禁止做的事情?他们受到了怎样的惩罚?等等。三是指导幼儿实际操作的讨论,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绘本中学到的知识或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而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一环。如果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只停留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层面,那么,幼儿的社会性也就不能真正得到发展。[2]因此,本层面的讨论涉及的是幼儿的实际操作,以《11只猫做苦工》为例,可设计如下问题: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看到禁止标志,要怎么做呢?如果你看到别人做禁止做的事情,你要怎么做呢?2.实践体验活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体验。实践体验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常采用的方式有三种: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和实践操作练习。(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思维方式。角色扮演可以是基于绘本内容的模仿扮演,也可以是创造性的扮演。如在亲子活动《像爸爸一样》绘本的阅读和讨论结束后,可以让爸爸扮演受伤的狮子爸爸,小朋友扮演狮子宝宝,让幼儿学小狮子给狮子爸爸挠痒的方式逗自己的爸爸开心。稍大一点的孩子,同样可以让爸爸扮演受伤的狮子爸爸,小朋友扮演狮子宝宝,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逗爸爸开心,而不局限于绘本中呈现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学习与爸爸相处的合适的方式,并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2)教学游戏教师可通过绘本的游戏性,设计一些游戏,自然地将社会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运用游戏迁移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3]如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绘本《蚂蚁和西瓜》的内容,设计一个游戏情节,假设小蚂蚁家门前的一条路被水淹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搭桥,鼓励幼儿探索搭桥的方法。游戏要求:四人一组,各自商量分工,看哪一组小朋友最先搭好一座稳固的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强化合作的行为,学会与伙伴互助合作的方式,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3)实践操作练习实践操作练习可以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练习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经验兴趣相联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如在绘本《11只猫做苦工》阅读和讨论结束之后,接下来可以选一人做队长,要求孩子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去找一找幼儿园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并设计禁止标志进行标识。如教师可让孩子们阅读绘本《我当哥哥了》,在讨论完如何当好哥哥姐姐后,可以让幼儿去小班带弟弟、妹妹玩,在实践中体验当哥哥、姐姐的快乐。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社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或者活动当中,应该延伸和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家庭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社会教育价值的绘本,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另外,作为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当天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要求家长在空闲时间与儿童就其绘画内容进行交流,引导他们遵守规则、融入集体、提升合作意识等。此外,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中,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与社会活动主题相关的主题墙,上面可张贴一些绘本的经典图画,也可张贴幼儿自己创作的游戏故事(或绘画日记),让幼儿看到图片后回忆社会教育活动时的情景,学习他人的积极行为;还可以把社会主题绘本放在图书角,方便幼儿翻阅。采用多种形式的延伸活动,全方位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鹏,雷雁兰,等.社会主题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4(12).

[2]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5-76.

第5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一、以绘本故事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绘本以其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为了让学生开始尝试美术日记创作,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美术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把一个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带给学生,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最初我引入《蚯蚓日记》这一有趣的图画书,它以日记的方式,写出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深思。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同学们听了之后很感兴趣,我便借机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的生活点滴,大家都很踊跃地举手说着自己对同学、家庭、周围社会的观察所得。有的说在放学路上看到一辆电瓶车不小心撞了树,那人头上还流血了,有的说自己家吃饭的时候弟弟老挑食,爸爸都会瞪大眼睛批评他,等等,趁此机会鼓励学生也像小蚯蚓一样试着画一画这些平时看到的,像日记一样把这些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果然大家都拿起画笔跃跃欲试地画了起来。虽然在画面中由于基础的差异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看到他们兴奋地交流自己的作品,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时,我知道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趁机对大家说以后我们可以每周交流一次,把你在本周看到的想到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二、在绘本式日记的创作中,体验成功保持兴趣

第6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单单只是文字的附属,而是整个绘本的生命所在,精彩的故事、为人处世的道理,透过那一张张形象生动又饶有趣味的图画,向幼儿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

对幼儿而言,枯燥的文字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图画则是引领他们进入故事王国的一把金钥匙。绘本阅读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给幼儿的阅读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起点,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本书籍,即能为幼儿开启一个全新的故事王国。

早期阅读被学术界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可见,阅读能力是全方位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基础和灵魂。绘本作为适宜幼儿阅读的一种图书形式,既可以让幼儿听成人讲故事,又可以让幼儿自己欣赏精美的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更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表演故事。通过语言、画面的双重刺激,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可以说,绘本是幼儿一生中的第一本书。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挖掘这第一本书的教育价值和实用价值,让幼儿真正爱上阅读,爱上绘本呢?

一、绘本阅读从何入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绘本是一张处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无论是封面还是扉页,都有很多常常容易被小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这些“细枝末节”往往能帮助小读者真正开启绘本世界的奇幻之旅。

1.选择适合幼儿生活实际、年龄特点的绘本供幼儿阅读

绘本内容贴近幼儿,其中的角色和故事可以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想说、爱说、有话可说。

比如绘本《我爸爸》,在这本幽默的绘本里,作者透过幼儿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看起来邋里邋遢的;但同时他又是最棒的爸爸,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爸爸是孩子心目中勇敢、睿智的化身,孩子和爸爸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爸爸,你的爸爸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安东尼的爸爸,幼儿很自然的联想到了自己的爸爸,那些和爸爸之间的小温情、小欢乐谁又能忘却呢?

2.以“面”带点

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本书的封面,封面不仅可以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让幼儿先入为主地了解到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在一片青绿的草丛间,两只白兔相视而望,满含深情,从兔子的外形不难推测出来,这是一个关于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故事。兔妈妈温柔地看着兔宝宝,兔妈妈可能对兔宝宝说些什么呢?幼儿的答案五花八门:“兔妈妈和兔宝宝说,宝贝我真爱你!”“兔妈妈在告诉小宝宝春天来了,森林里的草都变绿了。”“兔妈妈告诉小宝宝遇到危险的时候,躲到草丛里坏人就找不到它了。”“兔妈妈问小兔子草好不好吃,吃饱了没有?”……同样的一幅图,在幼儿的眼中却展现出了千万种不同的世界,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象看到了几万个不同的“新故事”,幼儿将会带着这些新的期待和未知,走进绘本所营造的奇幻世界。

3.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

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同一个幼儿阅读不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幼儿阅读同一个文本亦会有各自不同的情绪体验。我们必须尊重和珍视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不要压抑幼儿的奇思妙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之上。

从幼儿的自主阅读入手,在幼儿阅读完一遍后,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自认为觉得最有趣的情节,等等。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给幼儿们创造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掌握更多阅读的话语权和自,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比如阅读绘本《当我们同在一起》时,笔者问幼儿:“书中的六个好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幼儿便会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幼儿在说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对整个故事的脉络和情节熟知了。纯真美好的友谊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幼儿在说说看看的过程中,一同走进了书中的六个好朋友的生活,共同品味了好朋友同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不禁萌发了让所有好朋友都永远在一起的愿望。

二、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1.巧用“猜猜”设悬念,我的故事我做主

在指导过程中,成人应注意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导幼儿一步一步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同思考,一同经历,一同体验,积极鼓励幼儿边读边听边猜想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可能会出现的人,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可以放手鼓励幼儿去续编或仿编故事,增加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让幼儿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享受整个阅读过程。

如指导绘本《看我,看我》的阅读时,笔者引导幼儿猜一猜嘿嘿还可以变成哪些动物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猜猜爸爸妈妈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嘿嘿重新变回小兔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同体验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2.情理之中,绘本之外

绘本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滋润着幼儿甜蜜的生活。绘本给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当绘本阅读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他们会更深入地探究绘本,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结合绘本内容,我们可以在讲完故事后,开展丰富的延伸活动。如故事大王、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和伙伴一起表演故事、自制绘本图书或是与其他领域活动配合等方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更立体地感受整个绘本。

比如结合绘本《啪啦啪啦砰》,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利用图画表征将小鼹鼠还可能在地底下“啪啦啪啦砰”遇到的好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为同伴讲述;结合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幼儿在创编故事的基础之上和妈妈、伙伴共同表演故事;结合《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等等。这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绘本之外的活动可以牢牢抓住幼儿的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进一步地把握整个故事。

毫无疑问,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事物,它可以使我们超越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畅想。

第7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1鼓励幼儿自主发现――找准关注点

教师在绘本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可以让幼儿更深刻感知绘本中的事物与角色的特点,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绘本中情节的发展。这样既能使教师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关注点掌握后续活动的提问线索,又能使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学习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因此教师要预留给幼儿充分阅读的时间,鼓励幼儿自主、细致地阅读绘本,并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以一个男孩的视角,大胆地把家庭成员想象成狮子、浣熊和狐狸等角色,绘本画面中隐藏着角色个性的特征细节刻画。若没有自主、细致地观察画面,则无法真正理解绘本中的比喻。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自由地对各个画面进行认真地观察,感受人物形象的特征,再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和想象,理解角色比拟成某种动物的理由和原因。正因为有了自主阅读和自由交流的空间,幼儿对人物的诠释有了自己关注的重点与理解的方向。光是把爸爸形容成狮子,他们就有许多不同的发现。有的说把爸爸形容成狮子是因为爸爸不爱干净、头发很乱;有的说是因为爸爸看上去表情很凶,肯定爱骂人;有的说是因为脾气不好,总要别人听他的;还有的说是因为爸爸爱吃肉,长得壮,才把他比作狮子。

幼儿自主阅读、交流互动环节的前期加入,使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呈现出多角度的、细致深刻化的特点,同时也赋予作品更加生动、饱满的猜想。这也为教师推进后续绘本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支持幼儿主动建构――聚焦关键点

绘本活动中幼儿对画面的自主观察与发现,让他们对绘本有了初步的认知与构想。此时,教师抓住幼儿发现的角度、关注的焦点,激发冲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变灌输为感悟;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发主动理解,变说教为体验,通过多种有效手段支持幼儿主动建构,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思维与形象统一,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获取有益经验的关键。

2.1激发冲突引出问题主动建构:绘本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后,通过假设问题激发幼儿新旧观念的思想冲突,引出相关的疑问,并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客观事实,提升原有的认知。绘本《河马村长》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可笑的河马村长形象。他不了解动物的特性,胡乱为动物们安排工作,结果闹出不少笑话。教师在活动中抓住问题的核心点,为幼儿提供动物与表示各种工作的小卡片连线图,让幼儿自主尝试当村长,为动物们安排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小羊适合去拔草、公鸡才会打鸣、牛会耕田,而这一切恰恰于绘本当中河马村长的安排“母鸡孵鸭蛋,猪耕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冲突。这时教师及时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抛出问题:你们的安排与河马村长的安排有什么不同?谁的安排更合理呢?这两个关键问题的设置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从而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河马村长只当了一天的村长――是因为它没有针对动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中幼儿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冲突中主动思考、解决冲突,自发地建构对绘本的理解。

2.2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主动建构:针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创设情境让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引发幼儿产生情绪化的体验,帮助他们在体验中自主建构对绘本的理解。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经典的关于爱的故事。故事中描绘了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要和爸爸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小兔子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在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充满爱的情境,把孩子的父母请到活动的现场。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聆听、感受故事,现场比一比自己的爱有多少。在充满温情的意境中,幼儿与家长进行了真情、有效的交流。他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比拟大胆说出对对方的爱。“爸爸,我对你的爱从地球到太空。”“孩子,我对你的爱就像我抱着你这么高。”亲子之间的真情流露,引发幼儿主动建构对爱的理解与感悟。

针对各类绘本的特色营造有效的情境体验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等待吸收为积极参与,自觉引发幼儿自主建构对绘本的不同理解。

第8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这是两个小动物的成长故事,小狮子阿迪跟着爸爸学习怎样“安静地走路、凶狠地吼叫”,目的就是要抓住草原上的兔子;小兔子茱莉跟着爸爸学习“跑得快、跳得高、听力好”,为的就是吃草的时候不被狮子抓住吃了。

一开场,阿迪骑着小木马转悠,茱莉坐在餐椅上把饭吃得到处都是。然后,我们看到两家的儿童房几乎是一样。爸爸们不仅给阿迪和茱莉读书,而且都在教授自家孩子进行 “攻与防”。只不过,俩学生并不专心,一个在逗蝴蝶,一个在和老鼠品茶。但是,爸爸们并没有跳起来,依旧是耐心地讲解和示范。

小狮子和小兔子学习之后,第一次外出觅食,没有你追我赶地捕猎游戏,而是在相隔不远的甜果园里吃起了果子。更为了躲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狭路相逢。作为“强者”的阿迪也会被黑暗中的声响吓一跳,作为“弱者”的茱莉也没有从狮子面前逃离。

这本书很有意思,从第一页开始,每页都一分为二,上面是小狮子阿迪的故事,下面是小兔子茱莉的故事,到了第21页(书上可没有页数,你要自己数啊)才合二为一,因为此时,阿迪和茱莉都往山洞躲雨。接下来的10页里,阿迪和茱莉认识了,一起玩耍,直到天黑各自回家,又再分成两页,各自演绎家里的故事。

这么多的两两相交,我们读起来就有了变化的可能。可以是“一条筋读法”:先读狮子的故事直到结束再读兔子的故事;也可以是“分分合合法”:读到狮子要进山洞就停住,返回去读兔子的故事,同样读到山洞口,让阿迪和茱莉的故事合体后,再分开读狮子和兔子的故事;更可以是“齐头并进法”:读一页狮子,读一页兔子,反反复复读到底,还可以是“角色错乱法”:爸爸和孩子读狮子的故事,妈妈和孩子读兔子的故事。

第9篇:我爸爸绘本范文

关键词: 绘本 智障学生 阅读教学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书,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著名的儿童作家松居直认为,绘本不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彭麓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结果。这种“图文合奏”的绘本,恰好契合了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智障学生阅读教学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将绘本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阅读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借助绘本开展针对性的记忆、读写、交流训练,培养他们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智障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适合绘本的选择

绘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但毕竟还是主要针对普通儿童,智障儿童在感知、观察、思维等方面均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在绘本选择上应考虑到其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生活化和趣味性。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记忆发展水平停留在较低阶段,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都不强,相比之下,有意识记忆更差,要他们记住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十分困难,再加上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理解超出自己生活之外的内容,因此在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主题贴近生活、内容活泼有趣的绘本,情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及语言特色,如《我爸爸》、《我妈妈》、《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好饿的毛毛虫》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此外,还应考虑绘本语言的特点,如字数多少、程度难易、语言是否简洁富有特色等,尤其是在阅读初期,尽量不要选择无字或字数太多、语言较为生涩的绘本,而是要选择字数和难度适中、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富有韵律性、好记忆易上口的绘本,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接受过程,也便于开展后续多方面的教学活动。

二、阅读技巧的指导

智障学生认知水平较弱,其识记速度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心,心理活动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对象或事物。如果放任学生自己阅读,很可能就是拿书翻翻而已,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由头到尾,完整阅读。

绘本通常分为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五个部分。绘本的每一个部分都藏着信息。有些绘本在阅读时如果漏掉其中某个部分,就会导致读不懂。在阅读教学中,应教授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正确方法,就是从头到尾,也就是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不遗漏任何一个部分。

封面: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最重要的来源。当我们和学生一起阅读时,要特别让学生看清楚封面,认读书名,鼓励学生借助封面先猜测故事的主要人物、可能发生的故事;看看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有的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我们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看才能了解。

环衬:环衬是封面和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环衬是最容易被漏看的一页。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

扉页: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书的书名、著作责任者(作者和译者等)和出版者的名称。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会告诉你谁是主人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绘本的扉页会设置一些小小的悬念,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正文:扉页后面就是正文,是绘本的主体,也是我们通常最关注的部分。阅读时要提示学生一页一页地翻动,速度不要太快,确保看清楚每页图画。

封底:最后一页。有些绘本会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封底上,或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也不能遗漏。

2.由图到文,按序呈现。

一本绘本通常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和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在绘本中图画也是主体,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考虑到智障学生在接受图像信息时比较迅速,接受文字信息时比较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先呈现图画,让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观察、思考,再呈现文字,让学生结合图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如在绘本《我爸爸》第7页中,先呈现图片(爸爸穿着睡衣拖鞋,却超过了很多运动员,满面笑容,得了第一名),让学生观察思考,说说对图片的理解,再呈现文字:“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最后对比自己的表述和绘本语言,看看谁说得更好,为什么。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故事的体会和对语言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由泛到精,螺旋反复。

在教学中,多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从各个角度认识绘本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螺旋式地加深理解。一般来讲,首先进行泛读,让学生阅读绘本,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精读绘本,加深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特别注意的是,智障学生的感知、思考速度慢,易分心,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不要片面追求阅读数量,要多关注阅读质量的提高。

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先进行泛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或带领学生朗读,了解到本书是关于大兔子和小兔子“爱”的故事,再精读绘本,一段段分析他们是怎么表达爱的,感受绘本中温暖精致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情节,最后可以开展仿说仿写练习,进一步巩固语言教学效果。

4.由声到形,形象感知。

智障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多采用“听教师大声读”这一方式,这既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老师在朗读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对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借助声音、表情、体态等多方面变化,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故事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如绘本《我妈妈》中,有三句话“我妈妈真的很棒”、“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这是一个情感递进的过程,教师在范读和指导朗读时就要做到后一句比前一句更缓慢、更深情,还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表达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三、多元活动的开展

在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从绘本出发,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活动,真正成了阅读的参与者。

“绘本朗诵会”,让学生自主选择绘本中喜欢的句段自我赏读,感悟其语言特色;

“绘本我来说(写)”,让学生仿照绘本中的语言形式进行说写训练,学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绘本戏剧坊”,选择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模仿,剧情简单,对于学生演出没有太大挑战的绘本,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剧本创作、道具制作、背景布置、舞台排练及演出等一系列活樱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绘本创作室”,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其勇敢表达,自己创作绘本。可以是对绘本的续写、仿写,也可以是发挥想象力与灵性自创绘本。可以先绘画,在设计好的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也可以先文字,然后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用伙伴合作、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的方式。

如绘本《好喝的汤》,故事篇幅较短,情节简单,人物清晰,活动场景固定又生活化,角色的语言模式相似,依次登场互不干扰,但它们又在做着同一件事――发现一锅正在煮的汤,放入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在小动物同样的举动中,故事的语言和动物们放入的食物也有着一些变化,体现着小动物的生活特点,非常适宜学生表达和参与。我们将其改编成情景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直观地体验绘本故事,在对小动物的模仿和表现中增强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片断赏析:

小猪:(摸着肚子)肚子好饿啊,我要去拔一个大大的萝卜,回来煮一锅香香的萝卜汤。

小猫:(“喵喵”叫着上场,看见灶上的锅)喵,喵,是谁在煮汤?放一条鱼进去一定会很好喝吧!(取一条鱼回来,放进锅里。)

四、课堂教学的拓展

这里的拓展有三层意义:

一是教学环节的拓展。将绘本阅读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如父亲节前阅读《我爸爸》,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开展“说说我爸爸”、“写写爸爸和我的小秘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爸爸,感恩爸爸,学会表达,激发内在体验,从而反过来加深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二是教学科目的拓展。绘本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借助优秀的数学、科学、音乐等绘本,如《鼠小弟爱数学》、《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儿童古典音乐绘本》等,在各个学科中进行主题教学或活动,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观察、感受、理解、思考与表达,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成长。

三是参与人员的拓展,目前主要指家长参与。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营造轻松、惬意的阅读环境,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分享,一同成长,既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针对不同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提高。

绘本阅读是智障学生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的重要途径,特教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让阅读伴随他们的心灵成长。教学实践还在继续和深入,相信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我们还会寻找到更加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琛.小学低段“绘本”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语文知识,2016(6).

[2]罗琳.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0).

[3]邵巧治.《如何让孩子爱上绘本阅读》的微课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