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水浒传的小故事精选(九篇)

水浒传的小故事

第1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水浒传 叙事学 叙事技巧

叙事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中国从古代就对小说叙事加以关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金氏对《水浒传》给予高度评价,将《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统称为“六才子书”。金氏指出,《水浒传》的写作技法有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等。金氏已经注意到《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但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意识,批评者的思想光芒只能散见于评点之中。本文将从现代叙事学视角出发分析《水浒传》的叙事手法。

一、《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浦安迪将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叙事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外形结构,指大型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类似结构之道;二是纹理特征,指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类似结构之技。”[1]《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也可如此划分。

(一)《水浒传》结构之道

蒲安迪认为明清章回小说为缀段性结构,并指出缀段性结构的弊端。“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缺点,在于它的‘缀段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2]他认为缀段性结构使得小说没有整体感,如同散沙。

事实果真如此否?单从表面看《水浒传》叙事结构,或许会认同蒲安迪对于缀段性结构的批评,然而细读《水浒传》文本就会发现结构之道串联起看似无关的板块。王平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中指出:“《水浒传》的结构之道在于揭示‘’的社会现实,在于上演一出忠奸之争的悲剧。”[3]杨义也指出《水浒传》叙事具有三重结构层面或神理,“最外一层是以天人感应模式构建起来的超人间的玄想层面,中间一层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奸邪之辈和以宋江为代表的‘义士――罪人’两级对立的社会层面,最内一层是宋江内心的孝义或忠义两相构建的心理层面。”[4]杨义将《水浒传》结构之道分为心理、社会、玄想三个层面,比王平更加具体清晰。《水浒传》表面上看似散乱,实则运用结构之道将各个板块串联起来。

(二)《水浒传》结构之技

结构之道指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而结构之技则是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作者的锦心绣口。

《水浒传》的引首和第一回写洪太尉奉旨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在伏魔殿中“误走妖魔”,而接下来的一回书,却没有从一百零八星君写起,而是从他们的对立面东京的破落户子弟高俅写起。写了高俅的发迹史,高俅掌权之后就公报私仇,逼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在流亡途中收了九纹龙史进这个徒弟,由此转到一百零八将的叙述上。金圣叹解释说:

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也,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5]

开头开得好,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哲学,还具备了结构哲学。“乱自上作,不可长也”,政治腐败必然,为下文的各种小聚义大起义提供了道德支撑。

《水浒传》通过石碣将全书连结起来。石碣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楔子中,洪太尉于伏魔殿撬开石碣,误走妖魔,洋洋一部大书,便以石碣起。第二次出现于第十四回,吴用到石碣村与三阮密谋截取生辰纲之事,石碣村此时的小聚义隐隐暗示着后来梁山之大聚义,因此金圣叹认为石碣为这一部大书之提纲。“《水浒》之始也,始于石碣;《水浒》之终也,终于石碣。石碣之为言一定之数,固也。然前乎此者之石碣,盖托始之例也。若一百八人自有共始,则又宜何所始?其必始于石碣矣。故读阮氏三雄,而至石碣村字,则知一百八人入水浒,断自始也。”[6]第三次石碣出现于最后一回梁山大聚义,公孙胜登于皇坛祈求上苍报应,是夜三更时,天门洞开,一火团入地而为石碣,预示着一百八人之归宿。金圣叹认为如此结构,真是“奇绝”。石碣使得《水浒传》文字血脉贯通,首尾圆合,三个石碣就如《水浒传》结构的三块主要基石,使其整体结构得以稳固地建构。

二、《水浒传》的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包括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时序又分为顺叙、时序倒错(再分为倒叙、预叙、插叙、分叙四种)、无时性三种情况;时距包括省略、概要、场景、减缓、停顿五种类型;频率是指故事中事件的重复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被讲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巧妙安排时序、时距、频率会给文本带来奇特的美学效果,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使故事情节九曲回肠,更加引人入胜。

(一)时序

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文本时间又称为叙事时间。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预叙和倒叙便是这种时间倒错的表现。

杨义认为,“与西方文学传统中预叙相对薄弱的情形相比,在中国的叙事传统中,预叙是其强项而非弱项。”[7]的确如此,自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自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的使用都极为普遍。在《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娘娘给宋公明的法旨“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8]便是一种预叙,在后文中就应验了。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多有“文中自注法”,即主要以说话人的口吻向读者介绍故事中人物出身和事件展开的缘由,这类“文中自注法”就是倒叙。这种倒叙使得人物出场和事件的发生显得顺其自然,同时又使得叙述不至于脱离情节而显得冗长。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后巧遇武大,作者叙述道:“看官听说,原来武大和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随后介绍了武松、武大、潘金莲的出身及潘金莲与武大的这一段恶姻缘。在叙述晁盖“托塔天王”的由来和经历时,也是用的此种倒叙。《水浒传》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通过鲁智深和杨志的对话,倒叙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鲁智深的经历和“花和尚”名字的由来;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一段;鲁智深在孟州十字坡险些被孙二娘毒害,后又被张青所救的一段;重要的是还交代了鲁智深在救了林冲后被迫离开大相国寺逃走后在江湖上的遭遇。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倒叙可以起到帮助读者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件发展,揭示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倒叙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省却不少笔墨。倒叙的使用比顺叙更加曲折紧张,扣人心弦,使作品更加紧凑。将故事时间的顺序解构,可以消解行文的沉闷感,进而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戏剧性、完整性。

(二)时距

时距是以故事时间为参照比较出的叙事时间的长短变化,时距的交替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

1.概要

概要是叙事时间小于故事的实际时长的粗略叙述或交待。

《水浒传》开头借用宋儒邵尧夫的八句诗,概述五代十国“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的战乱,感得“天道循环”,派上界霹雳大仙投生为赵匡胤,“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建立了宋朝。然后以不到五百字的简述,跳跃了近百年的时光,到了宋仁宗嘉v三年。第一回叙写了嘉v三年洪太尉奉旨上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放走了被镇压在伏魔殿石碑下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其后跳跃了四十余年,到宋哲宗末年,端王即位的前两个月,踢得一脚好球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受到宠信,从而进入全书叙事的真正主体。开头的一回半,时间跨度是一百四十年,几乎是每回一百年;以后的九十八回由宋哲宗末年写到宋徽宗宣和五年,时间跨度只有二十四年,平均一年就占了四回以上。二者的时间流逝速度几乎相差四百倍。叙事时间速度的差异,使人在眼花缭乱的时间流逝中,反省了王朝盛衰,沟通了宗教与世俗,融合了天人之道,为后面叙写的北宋末年的动乱提供了一种带神话色彩的解释。

2.场景

场景主要在对话和对行动的同步描写中,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同步,长度相等,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比如《水浒传》中各种打斗场景,其中武松打虎是场景化描写的典型,作者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武松打虎刻化得惟妙惟肖。

3.减缓

减缓是叙事时长大于故事时长,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可以造成节奏的延宕。在《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叙事时间明显长于故事时间,作者描述鲁提辖打镇关西时,不仅幽默地描绘了打斗的结果,“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描写了鲁提辖的心理过程,鲁提辖见其脸色不对,心想三拳打死了他须吃官司,不如及早撒开。本来简短单调的打斗场面,作者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掌控,将这一场景描写得幽默生动。

4.停顿

停顿时,作者对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描写时,故事时间暂时停顿。《水浒传》中停顿处很多,对人物、风景展开叙述,通过“但见”“只见”接上一段韵文,此时叙事时间停顿;再者,作者发表议论时,叙事时间也会暂时停顿。

5.省略

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的某一时间段不作叙述便跳过去,它可以省却叙述没价值的东西,也可以避免重复,或深化作品意蕴,为读者的再创造和作品意味的丰富性留下了余地。

(三)频率

频率是热奈特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叙事文本中某一事件、话语、意象的反复出现,有助于组织、传达和深化主题。《水浒传》中多次提及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令人印象深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们给人以豪爽、不拘小节之感,塑造了个性豪爽的好汉形象。

三、《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9]“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述大都是借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的口吻”。[10]一部作品在展现故事时,不可能只用一个视角。以《水浒传》为例,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主要以说书人全知全能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有时候也采用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如《水浒传》第八回、第九回中,两个公人要谋害林冲,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先听声音,再见禅杖,最后才见鲁智深本尊――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以公人的视角描述了鲁智深这位彪形大汉,使得情节更具真实性。读者同公人一般,对于鲁智深的突然出现感到惊奇,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其后转为鲁智深视角,再现了公人虐待林教头的场面,同时交代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野猪林。这样的视角转变不仅使得情节更加连贯,也消除了读者的疑惑。《水浒传》的叙事视角活泼灵便,随人随事之所宜而灵活变换,让你读鲁达时化身为鲁达,读林冲时化身为林冲,读武松时化身为武松。[11]

《水浒传》视角选择具有艺术性,以一人视角观照全局。《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采用梁中书的视角,将水浒诸将当晚的行动全面地展现出来,将盛大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第十三回写杨志、索超在北京教场上比武,刀来斧往。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12]采用众军官的视角,侧面描写精彩的打斗场面。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其研究价值十分丰富。本文采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方面入手,我们对《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卷帙浩繁,能够有意识地采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2]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6]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圣叹全集》第二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9][1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1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首先,作者对于人们已经谈了千言万语的《水浒传》来源问题,没有知难而退。如将南宋龚开对宋江三十六人的咏赞,从以绰号字面解释的,分为伦理类、性情类、才能类;由绰号入赞带出情节的,分为形体类、性情类、才能类,追溯描述话语的来源,上挂下连,推究事理,阐发贴切,间有新意。诸如燕青之赞:“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在对前贤所论一一辩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解。

其次,在推究《水浒传》源头时,该书运用了主题学方法,成功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将宋江故事的母题化过程描述分析得相当透彻。书中有说服力地采取了故事母题研究中的母题溯源法,把宋江故事的发展分为若干阶段,在分析每一阶段的小说署名现象和梁山泊故事的大致内容后,着重指出了书商与说书人围绕宋江故事成型的动因之所以然。作者举出许多旁证来说明这一点,宋江实际上就是主题学理论中所说的“主题人物”,是纽结重要情节和意蕴的带有惯常母题效应的人物。

其三,该书大跨度地在动态发展中把握故事流变中的内在变化,注意到故事流传中受到当时社会中类似人物命运结局影响,从而产生接受史上阶段性重大变异的现象。

其四,该书的创获还在于,能把人物形象与情节间的有机联系进行逻辑上的精密考察,从而推究出一些人物行为不合理、形象分裂等不合人意处的成因。

最后不能不提到的,是该书非常注意学术规范,不掩前贤之长,并且在广引博传中得出己见。如在追寻南宋时期宋江三十六人故事时,就充分注意引述余嘉锡、王利器、曲家源诸先生的相关考证(第46页至50页),在前人基础上引申发挥,显得根基深厚,论有所出。

该书以下六个方面较引人注目:

1、从民间传说开始,到《水浒传》嘉靖本问世为止,紧紧抓住该书成书过程中向无定论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深入突破,在对不同时期、不同形态详尽辨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论。

2、通过《宋江三十六赞》等至今可见的水浒资料,对北宋末、南宋水浒故事的内容及其流传形式提出了新的见解。

3、详细考察了在零散的水浒故事到《水浒传》成书之间,曾长期流行过不断充实提高,不断集三十六人故事之小成的《宋江》(《宋江平话》《宋江演义》)。

4、通过地理描绘的错误、情节设计的矛盾、语言表述的不同、与元末明初水浒杂剧无涉等,论证了《水浒传》是由《宋江》和若干水浒英雄的单篇传奇组合而成。

第3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

   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着。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书,今天我推荐它,不仅是因为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因为它拥有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经典动人的故事。

   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用细致传神的文笔,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李逵、武松、林冲等等。这里面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智倒拔垂杨柳,等等。这些故事生动刻画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故事曲折生动,人物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读一读这本书吧!书里的精彩故事肯定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往下读。可以说,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书里的人物、景物、动物、植物无不描绘得那么精彩、细致。这本书不但能让你心驰神往,更能让你体会到好文章的妙处。在此我真心地向未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推荐,想拥有那荡气回肠的感觉吗?想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快来读一读《水浒传》吧!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图书之一。

   水浒传是一本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我最喜欢宋江及李逵,宋江有一个绰号叫“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李逵绰号为天杀星黑旋风,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是《水浒传》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宋江有义气,而且还很善良,如果有人想要和他做兄弟,他一句话也不说,就让那个人进来了,不管原来是敌人还是自己的人,只要想入伙,就说一声,马上就可以进来了。

   李逵十分厉害,也很有胆量,有一次,他把他的老母亲接过来的时候,在半路上他去打水了,他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一只老虎在吃他的母亲,他发怒了,他拿起棒子拼命的打老虎头,直到打死了为止。

第4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一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记录宋江等人征战的故事,更包含了作者对宋江爱国却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惋惜,对宋朝无能的惋惜,同时也记载下了古人生活的场景,细致入微,让人从中体悟到治人、治事、治国的道理。

《水浒传》的主人公是宋江。主要记叙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几经周转被朝廷招安,为朝廷四处征战最后被奸邪小人陷害的故事。在兄弟之间的热血之中包含着忠诚的爱国之心。在《水浒传》的所有人物当中,宋江是最令我钦佩的。宋江为官清廉,一开始,在他担任的官位上,他做出了很好的成绩,造福百姓,并且没有一点大官人的架子,且他对国家极为忠诚,最后他被迫逼上梁山是因为被迫杀害阎婆惜,但也是因为这份过度的忠诚,让他即使明白是小人给自己下毒,仍然接受事实,为《水浒传》添加了悲壮的一笔。

在宋江身上令我感触最深的情节莫过于辽国国王派人劝宋江降时,宋江假降的情节。在宋江假降之后,吴用对他说:“劝降的人说的是对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继续留在宋朝结果无非两个:赐死或者流放,朝中的奸臣不可能容得下我们,倒不如投降辽国算了,逍遥自在岂不好吗?”宋江的回话大致可以这样翻译:“我身为大宋的臣,死为大宋的魂,宋朝可以负我,我绝不负宋朝。”说完,他竟默默流泪,明知前方就是忠诚的悬崖,他却仍然要跳进去,这份对国家的赤诚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水浒传》中除了宋江,剩余的英雄也是五花八门,有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好杀却孝顺的黑旋风李逵,生性洒脱的花和尚鲁智深……其实,在《水浒传》中我认为刻画最成功的非鲁智深莫属,这里的成功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封妻荫子,而是随心所欲的活着。早期的鲁智深是一个小官,却最爱行侠仗义,曾经拳打镇关西,即使后来出家寺庙也无视寺规,经常下山喝酒,还打同寺的僧人。甚至再后来成为梁山泊的步兵头领后也常请战,可以说是不怕任何人。表面上看鲁智深是鲁莽,但你仔细看,你会发现他做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正气率真。这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鲁智深最后也是“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海边听着潮声而死,多么浪漫呀!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活得那么洒脱。

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二

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浒传》中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那一百零八将,都是侠肝义胆,敢抱天下不平,为了义气,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他们的性格令我敬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为了朋友,可以放弃一切,他们,用行动体现出对国家忠诚,他们,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无私的帮助着平民百姓,他们,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建设着中国,他们,与一百零八将有着相似之处。细细品读《水浒传》,我仿佛走进了那个纷繁黑暗的宋朝,仿佛读懂了被逼迫造反的好汉心中的那份无奈。

书中的宋朝,是奸臣当道,上至殿帅府太尉,下至地方父母官,个个都搜刮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就幸福多了,有吃有穿,如果受了委屈,我们还可以去法庭告状,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要报效祖国。言归正传,正因为这样,所以,一群侠义好汉,聚义梁山水泊,在呼保义宋江的带领下,开始了与朝廷对抗的漫长之路。

看完水浒传,仿佛看见了人间最美好的品质。要问我最喜欢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拼命三郎石秀”。为什么?就因为他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他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个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的人们,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先保全自己,不让自己受伤就行。别人的死活都不关自己的事。全然不像石秀那样为了世间的不平事可以拼上性命,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宋江提出的投降主义的线路,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刚开始,我还不能理解宋江的这一做法,因为,凭着一百零八将的武功盖世,不愁打不下宋朝江山,凭着宋江、卢俊义等英雄对老百姓的理解,凭着一百零八将的仁义礼德,足以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当我读到一百零八将接受招安时,我对宋江,有了一种怨气。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他们都是一群好汉,他们,对国家还是忠诚的,虽然国家统治者——皇帝逼迫他们,但那是奸臣唆使皇帝干的,所以,他们只想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不反国家,他们对国家的忠诚,难道不与我们的共产党员一样吗?

当读完水浒,我只能凝视远方,一百零八将为国家多数都战死了,即使活下来的少数,也有被奸臣害死的,唉,正应了那句老话:“起义军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浒传》中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那一百零八将,都是侠肝义胆,敢抱天下不平,为了义气,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他们的性格令我敬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为了朋友,可以放弃一切,他们,用行动体现出对国家忠诚,他们,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无私的帮助着平民百姓,他们,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建设着中国,他们,与一百零八将有着相似之处。细细品读《水浒传》,我仿佛走进了那个纷繁黑暗的宋朝,仿佛读懂了被逼迫造反的好汉心中的那份无奈。

书中的宋朝,是奸臣当道,上至殿帅府太尉,下至地方父母官,个个都搜刮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就幸福多了,有吃有穿,如果受了委屈,我们还可以去法庭告状,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要报效祖国。言归正传,正因为这样,所以,一群侠义好汉,聚义梁山水泊,在呼保义宋江的带领下,开始了与朝廷对抗的漫长之路。

看完水浒传,仿佛看见了人间最美好的品质。要问我最喜欢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拼命三郎石秀“。为什么?就因为他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他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个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的人们,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先保全自己,不让自己受伤就行。别人的死活都不关自己的事。全然不像石秀那样为了世间的不平事可以拼上性命,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宋江提出的投降主义的线路,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刚开始,我还不能理解宋江的这一做法,因为,凭着一百零八将的武功盖世,不愁打不下宋朝江山,凭着宋江、卢俊义等英雄对老百姓的理解,凭着一百零八将的仁义礼德,足以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当我读到一百零八将接受招安时,我对宋江,有了一种怨气。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他们都是一群好汉,他们,对国家还是忠诚的,虽然国家统治者——皇帝逼迫他们,但那是奸臣唆使皇帝干的,所以,他们只想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不反国家,他们对国家的忠诚,难道不与我们的共产党员一样吗?

当读完水浒,我只能凝视远方,一百零八将为国家多数都战死了,即使活下来的少数,也有被奸臣害死的,唉,正应了那句老话:”起义军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三

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很感兴趣,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现在就单讲《水浒传》。

读完了水浒传,我认为这本书有三大好处。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智多星吴用文武双全、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可如果要是真这样写,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奉招破大辽到微宗皇帝梦游梁山伯,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众多。可作者施耐庵在写作方面,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由不得你不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我认为,这样一个类似于“神话”的故事,可对当时民不聊生、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表现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大家想,如果国家太平、人民生活舒适;如果徽宗皇帝向唐明皇一样,那么怎么会有数万好汉奋勇起义?但有一点我不明白,宋江为什么不_宋朝,自己做皇帝。而要投降宋朝,做宋朝的奴才。不明白!不明白!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和政府腐败的历史书。

《水浒传》里虽然有一些是虚构的,但这本书不仅可以联系现代的社会,还写出了古代政府的腐败。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呀!

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四

《水浒》是我国在长时期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但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创作,而是许多人的集体劳动的成就。通常被作为《水浒》作者的罗贯中、施耐庵,乃是对《水浒》进行最后加工的人物。

《水浒》所写,是宋江及其结义兄弟——即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宋江是历实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中都曾记及。

《水浒》由许多短篇的“说话”(在宋代有一种称为“说话”的民间技艺,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内容主要是述说故事。)组合而成,也就是说《水浒》在说话中宋江及其将领的故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杰作。

《水浒》的原名为《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系“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后来所刻得《水浒》就改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干脆只提“施耐庵编辑”,“罗贯中纂修”,把另外一个人除名。

《水浒》从嘉靖时期起,它就收到了热烈的欢迎。

《水浒》为忠义和勇敢的象征,里面的人个个重视友谊,甚至不惜为此冒风险甚至牺牲自己。但其出发点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个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时,李逵曾单身去劫法场;幸亏当时梁山的救应已到,否则他自己也活不成,不过他事先却并不知道冕盖等人会及时赶到。那么,他何以情愿为宋江送命呢?他与宋江认识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钱,便借他一绽大银,李逵便“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他把银子拿去赌,输光了,宋江毫无不满之意,又请他喝酒。他“不耐烦小盏价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唤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江哥哥,人不说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们喝酒时本来吃的是鱼,宋江看李逵饿了,又唤酒保拿肉上来,李逵又十分欢喜:“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他认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当然,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础上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为害怕李逵为自己报复朝廷因而牺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却一点都没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泪说了一句话“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并且李逵临死的时候,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寥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此就可看出李逵对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当然,有许多吸引我们之处。所以,读它势必有好处的。

2020初中水浒传读书心得范文800字五

《水浒传》是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其中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作者以精湛的笔法描写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反抗朝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等。而这几个人物的悲剧结局也为本书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使读者深陷其中,回味无穷。在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写。

如反面人物高俅,他是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典型代表,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代表。仅高俅发迹一事,深刻的揭露了北宋年间的社会混乱与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奸臣当道,忠义之士遭到残害,王进就是忠贞耿直之士代表,但却被谋杀。

还有一个反面人物镇关西,他是为富不仁当时恶势力的一个缩影,他强取豪夺,欺压金氏父女为代表的穷苦百姓,最后,他被鲁达所杀,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美好心愿。我憎恨他们。

我更喜欢鲁智深,虽然他貌不惊人,但他身体里有万千力气,他形象高大威猛,他仗义豪爽,让读者甚至书中的无赖们也深深地敬佩他。

“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当然看这本书,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最早是小吏,他的理想是为官报国,宋江有着江湖好汉的侠义精神,他乐于助人,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故有“及时雨”之名,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钢事发之后,他出于义气,便背叛了朝廷。当然,朝廷是不会再接纳一个反贼草寇为伍的人。所以他不得已地上了梁山。但是宋江是个忠义之人,摆脱不了“忠义”的束缚,到朝廷重新招安那天,他再一次为朝廷效命。直到临终,还为了保住“忠义”之名,还把李逵一并带走。梁山泊的兴盛和威名可以说都是在宋江的领导下实现的,所以说,“成也宋江”;梁山泊的解体与悲剧也同样跟宋江分不开,所以说,“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是一个性格矛盾或者说有着激烈思想冲突的悲剧人物。

这就是我对水浒传里许多人物中感想最深的几位,当然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英雄人物(如林冲,李逵等)和他们对梁山所作出的许多贡献,在此,不再细细介绍,但我觉得,水浒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推荐给大家。

第5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Abstract: sung riv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s the real historical figures. On the basis of folklore shy naih-an write on the marsh, deduce the sung river into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peak be a hero, an ideal type of moral models, but the outcome is tragic. The marsh renew the book-YuWanChun "dang kou zhi written" against the original, sung river is represented as infidelity does not just pathetic, selfish hypocrisy a mean person, to the end of the DangChu arrangement was sung river.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arsh and "dang kou zhi written" comparis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to orthodoxy and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sung river personality changes, and writing process, from the author's culture background, idea,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sung riv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image appears no matter or readers on the accept the marsh than the dang kou zhi written "has a stronger extensiveness. Keywords: marshes; Dang kou zhi written; Sung river character; 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它的观念和目的。”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环境必然会对宋江这一文学形象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宋江个性也是迥然不同的。在《水浒》续书《荡寇志》中,宋江性格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江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成书过程来看

《水浒传》的成书首先经历了民间的集体创作,从北宋宣和年间宋江起事到《水浒传》成书的元末明初,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200余年。这段时间中,在民间已经出现了大量“水浒”的故事。在宋、元之间,仅仅通过各种文艺形式传播水浒故事的,就有说话艺人的话本、文人的绘画和诗歌等。到了元代,水浒故事不仅被说话艺人搬上讲台,而且也被剧作家和演员搬上舞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水浒故事不断丰富发展,英雄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突出。

特别是元代水浒戏,它对《水浒传》的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首先,第一次大规地把水浒故事搬上舞台。元代水浒戏作品繁多,大约有三十余种,流传至今的有六种。故事情节十分丰富。旨在颂扬水浒英雄的义气和壮举。其次,发展了人物形象。例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讲的就是李逵的故事;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讲的是燕青;《鲁智深喜赏黄花峪》写的是鲁智深;还有以武松为主要人物的,如《武松大报仇》、《折担儿武松》等等。现存的六种元代水浒戏,共有十多个英雄人物出场,他们是宋江、吴用、李逵、燕青、鲁智深、刘唐、史进、阮小五、关胜、徐宁、花荣、杨雄等。这些人物中李逵、鲁智深、杨雄等形象比较有特色,尤其李逵最为突出。李逵不仅鲁莽粗直、智勇双全,而且蔑视封建社会秩序,敢于向不合的黑暗现实挑战;鲁智深被描写的快人快语富有风趣;杨雄则是一个肝胆照人的英雄。宋江形象虽然不及李逵鲜明,但也对《水浒传》的成书产生深远影响。

这样水浒故事不断丰富起来。施耐庵吸收了民间口头传说、说书艺人和戏剧艺人的创造成果,根据他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创作了《水浒传》。所以经由施耐庵创作后的《水浒传》不再是简单现实生活材料复制,而是一种在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后的文学艺术上的真实。这种真实更具有感染力,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最能够体现作者对水浒英雄的赞扬之情。

而《荡寇志》则是封建正统文人仿照《水浒传》独立创作成书。体现的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和作者俞万春自己价值观和封建道德标准。

二、从成书时代背景来看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元朝施行的是不平等的种族制度。在科举、社会地位上对汉族人、特别是南宋统治地区的汉族人“南人”实施歧视性政策。这种高压得民族政策引起了汉民族的极大仇视,并最终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各路义军中,朱元璋最后了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而《水浒传》也正成书于这一时期,元末农民斗争风起云涌,汉民族的民族情绪极其高涨。因此像宋江这种报效朝廷、抵御外敌、为君主分忧的忠君思想被广为接受。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所载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中云“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又《宋史 志第一百二十一》说“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为正九品”。保义乃是宋朝正九品的一个官位。我们且不论这官位大小,但以不称王而呼“保义”,即使自己落草为寇作了山中的大王,也念念不忘过去朝廷对自己的恩泽――保义郎。从中我们便不难看出宋江的忠君思想。宋朝一直倍受外夷所扰,与辽、金、西夏小国战争的失败,最终被蒙古所灭。这种欺辱史又使得一向自大的大汉民族在心里受到极大的打击,汉民族希望摆脱这样一个受外族统治和压迫的一个局面。在当时候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带有民族主义的忠君思想备受士大夫阶层追捧,同时也为广大劳动人民所认可。所以在这种集体意识之下创造的呼保义宋江,也必然会与生俱来的带有一种忠于君主思想。

《荡寇志》成书之前,士人对《水浒传》及其核心人物宋江的非议就一直存在。明代嘉靖时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中说:“……《水浒传》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坏之报如此!”后来陈继儒在《晚香堂小品》中也说:“《水浒》乱行肆中,故衣冠窃有猖狂之念。”大涤余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中提到“人乱则盗贼繁兴,文乱则邪说横恣,识者有忧之。”

到了清代,思想文化统治都有强化。清统治者实行民族矛盾缓和政策,提倡满汉一家。对封建文人一方面以科举加以笼络,另方面又实行“文字狱”禁锢他们的思想。曾经极度排斥外族统治的汉族人,也认可了满清的统治地位,封建的忠君思想再次得到升。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犯上作乱者即为不忠不义。清金圣叹评《水浒传》中的宋江说“既是忠义,必不作强盗,既是强盗,必不是忠义。”清朝统治者还依靠文人宣传封建忠君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精神奴化,以文助政,一些有利维护清朝统治者封建统治地位的文学作品便得到了认可,《荡寇志》便在其列。经历了康乾盛世,清朝的封建统治达到了顶峰,而《荡寇志》成书于清道光年间,又正值清朝由全盛转为败落,各地匪患不断。因此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中,宋江的这一人物从形象到性格都被进行了大量的翻改。

三、从作者文化观念来看

明王道生《施耐庵墓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施耐庵生于元贞丙申,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在杨新的《故处士施工墓志铭》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施耐庵曾幻想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参加科考试并中了进士,在钱塘为官。但元末统治阶层严重腐化,元又实行民族歧视制度,施耐庵空有一腔为民为政的政治抱负却难以实现,只能“以不合当道权贵,遗官归里,闭门著述。”也有传说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和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是好朋友。张士诚失败后,他逃回兴化,隐居著书。但不管怎么说,仕途曾经确实是施耐庵为自己人生设计的一条出路。但随着自己理想抱负的破灭,施耐庵对世事的看法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不再妄图通过政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士不能展其所负,……遂闭门著书”。施耐庵的“不能展其所负”,与水浒中的宋江何其相似。梁山上聚集一百单八之众,……皆非等闲之辈。众人不但拥护爱戴这位宋江哥哥,甚至可以为其牺牲自己的生命。如说宋江无用人之能,必然不对。再看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打的一番基业,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故事。其军事才能足可以彰显。如此治国安邦的良将,居然最后仍为奸臣所害,实在叫人惋惜悲愤。可以说从宋江身上随处可以见到施耐庵的影子。我们很难要求施耐庵能超越几百年的历史具有现代的思维方法,因此在宋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愚忠以及宋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命运就是必然的。但这其中我们仍能够看到不畏,不断追寻自己人生价值的的反抗精神。

俞万春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一生并没有正式任官,科举功名也不过是秀才,但却长期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亲身参与了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或者说对乱匪的平叛。因此俞万春对匪患有着最直接的认识。加之受清朝的文化专制影响,“宋江为盗”这一类观点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广为接受。在外受西方殖民侵略,内有匪患横行的情形下,士大夫阶层想要的是回到过去天朝上国的历史状态,怀念的是曾经的“康乾盛世”。而在对外无力斗争的情况下,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内部矛盾的缓和上。宋江在这个时候便被不满的文人提了出来。他们视农民的起义造反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把希望单纯的寄托于统治者。因此一个具有反抗意识,具有 “忠义”双全形象的宋江是不被认可的。

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荡寇志》中宋江性格的变化。但人物形象的魅力与作品的传播,不依作家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水浒传》和《荡寇志》,孰优孰劣,读者自有评判。

注释:

①黑格尔•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参 考 文 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2.俞万春.《荡寇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3.朱一玄,刘毓忱.《水浒资料汇编》[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4.李修生,李真渝.《元杂剧论集》(下)[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

第6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水浒传;叙事结构;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08-02

本文试图运用西方叙事理论,来分析《水浒传》自身的叙事艺术特色。根据《水浒传》的自身特点,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水浒传》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做一点分析。

《水浒传》的通行本也是广为流行的是一百二十回的本子,本文以繁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为例,试研究《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水浒传》可谓是一部列传体小说,它拥有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大大小小的事件。全书包括武十回、林十回、宋十回、招安(七十二-八十二回)以及征四寇的分别十回。包括《金瓶梅》、《三国演义》、《西游记》在内的明代的四大奇书在内,四大奇书存在的共同性是“百回本十回书的叙事结构”。全书一百或一百二十回,每个单元九至十回成为明代四大奇书的一个经典性的模式。

一、叙事结构

从《水浒传》的布局来看,全书大致分四个整体结构。从第一回“张天师祁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到第十九、二十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为英雄聚义的第一段落;而二十回后的第三十九回、四十回“洵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梁山伯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宋江上山落草,则为英雄聚义的第二大段落;而后四十回,包括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派座次”结束,进入小说的核心部分。然后至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专门讲述一百单八将招安的始末为小说的第三大段路;最后从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直至第一百二十回结束为小说的第四大段路。这种井井有条的整体结构布局,形成了《水浒传》的这种“二十-二十-四十-四十”的整体结构安排。

《水浒传》叙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按理来说,一般小说的高潮部分应该在结尾,但恰恰相反,《水浒传》的核心部分则在小说结尾之前就产生了。它的位置约在小说的三分之二处,大部分学者称之为“中点”。《水浒传》的中点即高潮部分则在小说的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派座次”。七十一回之前是各个梁山好汉聚齐,七十一回之后则是梁山好汉的不断减少。“中点”结构不是《水浒传》的个别现象,明代四大奇书则广为通用,“百回本十回书叙事结构”以及“中点”结构这点共同之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立统一的思维。

叙事谋略是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叙事结构,《水浒传》也不例外。尽管《水浒传》结构上总体上属于网络式结构,但在描述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具体经历中,采用诸多文字和时间上的变化。作者在构思《水浒传》的时候,仔细考虑了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先后顺序,在人物的安排上有独特的想法。在《水浒传》的开头,《水浒传》的“引言”和第一回,写洪太尉奉旨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祁禳瘟疫,在伏魔殿中“误走妖魔”释放了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下世。然而第一回书中,却没有从这些人写起,而是将其放置一边,而从书中的反面人物高俅写起。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从不学无术的小人物到徽宗皇帝重用的一朝太尉。正是这种可笑和荒唐的官僚选拔制度,直接导致了社会体制的崩溃和的这一局的出现。自他当权之初,借口逼走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从王进些起这才开始描述一百单八将梁山好汉。

清代评点家金圣叹在第一回评作出解释:

“一部大书七十一回,将写一百八人。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以深俱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写高俅,有以也。”

真正承接着“误走妖魔”的结构是第十五回七星聚义和智取生辰纲。但他们当时也不属于一百零八人之中,正接者需要到第四十一回宋江最终上梁山泊才算数。但直至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派座次”才实现。《水浒传》的开头是全书结构的开始,又隐藏全书总的叙事结构。金圣叹关于叙事顺序的见解,使我们看到金氏对叙事结构的整体把握和故事情节的独特安排,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是研究叙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叙事者通过什么角度讲故事;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到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叙事角度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读者通常被故事中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作者在构思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不可能把全部客观世界跃然纸上,必须从一个方面后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完成一个创作过程。视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视角有全知视角、限知视角、以及外视角、内视角之别。从而不同的视角领会到作品蕴含的某种哲学和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从全知视角到限知视角的转变,体现了视角流动的特点。特别是明清章回小说尤其如此,随着视角的流动,限知视角也会成为全知视角。正是流动视角的陡然加快,使读者感觉心里上的紧张的情景。其中的原因就是流动视角的速度加快。

叙事视角在虚构的文学作品如小说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特别是明清章回小说当中。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分析中,注意到叙事角度的问题。《水浒传》的全知的叙事视角为叙事者提供丰富发挥的自由空间。他能纵览全书各个人物和事件,巧妙变化各个角度,对故事掌握的得心应手。我们就以《水浒传》的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说说小说的叙事视角。

为了作品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顺利进行,叙事角度的转变比不可少。说话人现身和视角层次的变化,自然是从郑屠和鲁达的角色视角中,通过强烈的对比描写,在紧张的情节进展中制造出波折。且具体分析视角的流动,郑屠―鲁达来回描写,加剧了视角的流动性,使读者感觉顿时心情紧张。叙述角度的灵活转变使作品丰富多彩,增强读者的阅读效果。叙述角度转变的衔接问题,在叙事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巧妙地自然转换,源于作者的叙述技巧。通过鲁达的内在视角的描写,导致叙事进入了《水浒传》心理层面的世界。叙述节奏在其中也有重要的体现。通过店小二的外视角描写,加剧了当时的紧张情况。这一视角增加了情节的变化性,使读者产生兴趣。正是这种不同视角的选择,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给文章带来趣味性。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激战正酣之时,报信店小二的出现缓解紧张气氛,增加故事的节奏感。急中带缓,表现叙述运动的变化。金圣叹评道:“百忙中处处夹店小二,真是极忙着事,极闲者笔也。”在《水浒传》中,与之相似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也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通过对比求其艺术效果,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水浒传》的艺术特色。既体现了我国叙事文的特色,又对我们理论研究有借鉴作用。金氏的叙事方法和西方的叙事学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金氏主要注重描述的层次和分析,缺乏理论上的支持;而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则努力找出作品的普遍规律,较为抽象。

杨义先生说:“叙事作品不仅蕴含着文化密码,而且蕴含着作家个人心灵的密码。”还作品以生命感,而不是把作品当成无生命的机械元件加以拆解,就是必要发掘叙事视角和作者的你在联系,深入地解读作品所蕴含的作家心灵密码。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人民出版社,1997.

[2]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胡亚敏.叙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 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 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 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第8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1前几天,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不得不说,《水浒传》能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让人不得不承认。《水浒传》中含有一百单八将,将他们的英雄气概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说起水浒传,我最敬佩的是这其中的一百单八将,一个个讲义气,重友情,想到这,我又不禁想起一次面红耳赤的一件事。

小倪是我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东西,什么事,我第一时间就是想分享给小倪,当然,小倪对我也很好。今天是小倪值日,但不巧的是她生病了。原本她可以选择告诉老师,这样也许她可以让人帮她值日,但她没有,她告诉了我。她问我:“,你帮我扫地好不好?下次我请你吃冰激凌。”我满口答应。放学后,我去对着庞大的教室犯难。干脆扫几下就走人!我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当我回到家,小倪便打了电话过来,说:“,谢谢你帮我扫地!明天我请你吃冰激凌!”我兴高采烈地点头。、

第二天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却看见了正在挨骂的小倪。我心中一惊。才想起来昨天下午的事,一定是教室没打扫干净小倪才会被挨骂。我又不禁担心起来,担心小倪揭发我的罪行。但小倪没有。下课后,我去给小倪道歉了。小倪却出乎意料地原谅了我。她说:“因为我们是朋友!”

看完水浒传,又再次想起令我惭愧的事。从此,我也一定要学习一百单八将珍惜友谊的精神!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2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四大名著更是具有代表性。这个暑假,我翻开了其中一本极具“英雄气魄”的书——《水浒传》。

北宋时期,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平民百姓造反起义已成常态。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也是如此,虽然他们都并非完人,虽然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拥有英雄气概的人却层出不穷。

一百零八个好汉,他们个个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属花和尚鲁智深。他鲁莽,直率,总是轻易动手打人,说话也从不拐弯抹角,在寺庙里也不守规矩,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粗人了。但他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为了帮素不相识的妇人和老人报仇,二话不说就打死了镇关西,虽然是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他的勇猛和英雄气概实在让我敬佩。

还有那天真烂漫的李逵。他也一样是个“粗俗”的人,脾气又大,动不动发火,一发火就动手打人动口骂人,但每次发完火,留下的却只有后悔与愧疚。他身上,也体现着一种放荡不羁的英雄气魄。跟鲁智深还颇有几分相似。

合上水浒传,回到现实世界,我开始思考,思考英雄的定义。我问自己,也问社会,还有多少英雄人物在身边?当然,现在我们处于法治社会,不能为了报仇随便出手伤人,杀人。但当陌生人急需我们的帮助时,又有几个人能够伸出援手?老人摔倒,旁边马上围满了人却没人搭理或一句话语。少女被人贩子拐骗走,路人却匆匆走过,每个人都抱着“别多管闲事”的心态,以冷漠来回应。这样的情况,我们还见得少吗?

但是,也有人记得他们的英雄本色,也有人体现着他们的英雄气概。比如消防员,他们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到深井里救出失足掉下去的男孩,到楼顶上,在千钧一发之际抱住轻生的少女,冲到到火海里抱出一家子的人……他们做这些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吗?不,只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们,就是当今社会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形象让我难以忘怀。但我也不会忘记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有着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水浒传》是其中之一。暑假期间,我仔细读了这本小说。不禁为那些英雄而婉息。

它描写的是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说中智取生晨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这些好汉个有优点和缺点。我个人最喜欢李逵这个人,他虽有点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景阳岗武松打虎的故事也让我如痴如醉。这个故事也最能表现武松的力和勇,他是力量的化身。虽说是迫不得已而上山的,但他遇到老虎时的淡定和勇气却让我敬佩。“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作者的描写很真实,让我感觉他就在我面前一样。武松武艺高超,勇敢无畏,疾恶如仇的英雄气概让我佩服。

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困难,但要向武松一样勇敢地面对这些难题,要去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你才可以成功。

绿林好汉的故事让我为之敬佩,他们的兄弟情谊让我为之动容,他们的英雄气概值得我学习。

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如今的社会也有许多贪官,坏官,违法,犯法的人,当然将他们完全除去是不大可能的,但也不能放弃,发现时一定要举报,做一个公平公正的当代“绿林好汉”。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4《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述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到达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透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好处。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反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到达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心得体会5《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第9篇:水浒传的小故事范文

《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1百家讲坛,谈笑古今,今天我们不讲三国,我们来讲一讲水浒。这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

这本书描写了各个好汉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捏造了一群行侠仗义的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个个不同,作者的细致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李逵的粗心莽撞、鲁智深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无一不让人感觉印象深刻。那是什么让性格截然不同的他们走到了一起呢?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志向,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喜欢结识天下好汉,这几种共同的性格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还有宋江、晃盖都一视同仁,并没有偏心。凡事好汉来到这里,都能做一个首领,这才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一百零八位好汉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囊括其中,让我们看到了宋代的ZZ文化和社会景观。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正式梁山好汉走到一起的原因。这些好汉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行侠仗义被迫上了梁山,要么是劫富济贫上了梁山,这些好汉们,都是人们的好榜样!

《水浒传》这本名著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真是名副其实!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2四大名著犹如四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寒假里,我读了其中一本——《水浒传》。这本书描写梁山好汉人物形象,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阶段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

书中描写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林冲、鲁智深、宋江、吴用、武松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被逼上梁山,为民除害,替天行道,虽然立下了不少大功,但被官府、朝廷认为是梁山草寇。可我认为他们都是梁山英雄好汉。

梁山好汉为了除掉朝廷败类,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一个个都很厉害,吴用的超人的智慧,宋江的领导才能,还有大家的英勇表现,让梁山这支队作文伍逐渐壮大起来。

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松。他固执豪爽,知难而进,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对武松产生了敬佩之情。

书中有一回讲述的是武松到一家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出门。不顾别人的劝阻,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傍晚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与老虎的打斗中,灵巧地避开了老虎扑、掀、剪,在哨捧打断后,又用左手按住老虎的头,右手拼命地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从这里可看出武松的英勇无畏。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封建社会的腐败。我深深地被水浒英雄的精神所感动。书里的故事引人入胜,大大小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3《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4看完《水浒》我的感触不过“义”“俗”两字。

“义”便是义气,梁山好汉相聚不过为个“义”字,而这“义”的由来却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当真的江湖侠义,有的不过被逼而产生所谓的“义”,总之各类的理由。友谊能产生“义”,被搭救而感恩能产生“义”,日久而生亦能见“义”。一百零八人不过为一个“义”聚集梁山,也因个“义”让《水浒》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爱读《水浒》,说到底就是图个看他们豪迈义气的爽快,逞逞英雄好汉的威风,满足抒发自己的豪情,以此来充实我们内心的“义”。

“义”同样是正义,是替天行道的大义、真理。一个个好汉不是被官府欺压,就是家境不好,或是冲动得动不动就拔刀相助的易怒者,总之一个个都看官府不顺眼。然后,上山的人多了便搞出一番名堂,许多人慕“义”而来,百姓也支持打官府,于是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个名震江湖的大匪团。

这“义”也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引索,情节顺这线延伸开来,最后成了这部大作,看故事的大纲,总就是个“义”字。

说完“义”之后,咱们再来说“俗”字。“俗”不是套路俗,故事题材在当时算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语言俗,通俗易懂的白话夹文言,当时已经不能叫俗,是符合故事中人物性格与背景。那“俗”在哪,应该是好汉们的思想太“俗”,故事中好汉的思想不过两种:一种守旧,一种激进。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想法太俗,一种人根本没想法,只会冲动地喊“干!”“上!”之类的不经大脑的话,对我们学生自然不是什么好教材,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也确实无益。语文书上称他们是沉着、谨慎、有智慧,或率性、真诚、重情义,说穿不过“犟”、“蠢”两字能概括。一个个要么没受什么教育,要么从小灌输的封建思想烙进骨子,除了些脑袋不灵光的李逵之流,剩下有主张的人再有智慧、才学也逃不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的“俗”,这也导致他们所做之事逃不了“俗”。最终甚至为了祖上有光做了接受招安的蠢事,宋江更为了朝廷把忠诚自己的李逵亲手解决。这样看,在他们这些好汉眼中,为朝廷伸张的大“义”,可要远胜于兄弟情谊等小“义”。我想这也就是水浒后半段令人寒心之处,也是金圣叹执意删去的原因。倘若现在仔细想想,好汉们的性格,便能发现最后起义失败的下场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归根结底,作者想反对的、不满的,或许正是这个“俗”字。一百零八人,多少人是正真齐心“干革命”的呢?每个人各怀鬼胎,表面上为相同的“义”字聚集梁山,而各自的“义”的内含却并不相同。最终“义”成了“俗”,他们中知其内含的共作不知;抱愧利用“兄弟”,相信“义”的则可悲的受到背叛,成为他们实现大“义”,投向“俗”的垫脚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这样貌合神离的队伍所谓的“义”着实有些寒碜,作者写时是否带有些讽刺的意味呢?不禁令我这样想。

抛开作者的意图与文章中心、线索、深刻内含不谈,读者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真”,不过是“爽”,不过是随心所欲,斩开束缚,而水泊梁山,大概就是所谓“桃花源”之处。令我感受最深的不过是好汉的豪气、匪气,和无所畏惧的气势。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结尾处的话“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也许《水浒》的最精彩、最成功之处,就是这样一种潇洒,这样一种“帅气”吧。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汇集5今天,我读了欣欣教育基金会赠给我校的一本课外书——施耐庵写的《水浒传》这篇小说的一小节《武松打虎》。

武松到“三碗不过岗”的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武松付了钱转身要走时,店小二拦住武松说道:“客官,冈上有一只大老虎,如果你去了它会把你吃了。”武松不信,硬要往冈上走。

武松乗着酒兴走到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看见一座已败落的山神庙,武松走到庙前,见这庙门口贴着一张印信榜文,读了印信榜文后武松才知道这景阳岗真的有一只大老虎。他准备转身回到酒店里去,心想:“我回去时,店小二肯定会耻笑我,所以我要把老虎打死了才能回去,这样就不会被耻笑。”

走了一阵,太阳便落下山了,武松的酒力发作,浑身焦热起来,便一手提着梢棒,一只手解开衣服,跌跌撞撞地往一片乱树林走,见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便把梢棒放在一旁,躺在上面就要睡觉。忽然,发起一阵狂风,树叶乱飞,风过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睛白额的老虎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起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老虎又饥又渴,见了武松,急不可耐地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一按,当我看到那老虎捉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而武松对付这三招只是三次躲开,我觉得武松好聪明。

老虎吼了一声,转过身来,这时武松轮起梢棒,尽平生力气,猛地劈了下来,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一颗枯树被折断,没打着老虎,梢棒去折成了两截。那老虎咆哮着,性发起来。这时,我真为武松担心,后来没想武松居然把老虎打死了,我真佩服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