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北京大学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突破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2013年,学校提出了新时期的本科教育教学方针:“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其核心内容是将教与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追求更加卓越的教学,而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具体的课程设计简要介绍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助教组织)”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通选课的课程质量,学校着手建设以“经典阅读”和“研讨式教学”为特征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作为推进通识教育的前沿阵地,这一类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对基本问题的研讨以及相应的写作训练,奠定学校本科生共同的知识、理念和精神素养,训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批判性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陆续开设了“《四书》精读”“《西方思想经典》系列”“中国古籍入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等高品质课程。目前,核心课程分为四大系列:中国文明及其传统、西方文明及其传统、现代社会及其问题和人文艺术与自然,2015年秋季学期共推出13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采取“经典阅读”与“问题讨论”相结合,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和课后写读书报告相结合(小班讨论一般由助教组织进行),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思考基本问题、形成基本理念,教学效果更加深入。

下面以“《四书》精读”课程为例介绍其组织形式: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文本解读、义理阐释和与当前世界的关联三个部分。该课不要求先修课程,讲授的文本主要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适合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教师在讲授中对课程难度进行了控制。该课程包含小班讨论环节。选课学生分为4组,每班20人左右,课后进行1小时的讨论,两周1次,一学期共组织8次讨论。讨论课的组织方式是助教讲解、学生提问、学生报告三结合。在讨论过程中,助教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可以提供一些补充知识。实践表明:充分的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助教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调整,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小班讲座+讨论课”的教学模式

“小班讲座+讨论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文献阅读、教师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各个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前沿发展等,对当今各个二级学科的全貌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的习惯。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加强课程互动,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学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今日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始设于2001年春季学期,当时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讲座型选修课。2009年起,化学学院将“今日化学”改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并将上课时间由第二学期提前到第一学期,上课形式仍为大班讲座形式。2010年,化学学院对“今日化学”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将原来大班讲座的形式改为小班讲座加讨论课的方式,分别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7个专业方向的教师讲授。

3.“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小班课教学”模式

“小班课教学”模式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与大班讲授相比,小班课更多采用研讨式和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而大班课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师生关系相对疏离。

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针对学校教学中存在的课堂规模较大、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课程深度和挑战性不够等问题,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正式启动了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小班课教学”试点工作。首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5个基础学科中进行试点。把本院系的低年级专业基础课作为试点课程,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学时~4学时)、小班授课(每周两学时)和一对一答疑(每位授课教师每周两小时答疑时间)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每个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给予师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内容上,“大班课堂”授课内容适度粗化,增加课程深度和挑战性,在保证教学大纲整体进度基础上,着重提出学科基础和前沿开放性问题;“小班课堂”配合大班授课,由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研讨方式、文献研读、作业布置等进行精心设计;一对一的答疑中,教师对学生可以进行具体的学业指导。在师资配备上,选派院士、学者、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知名教授学者担任大小班授课教师。

这种教学试验的初衷是让学生景仰的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对学生有更多的指导,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挑战性,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主张“案例分析―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将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冲突、矛盾和危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置身于案例背景和角色之中,自觉探求有效信息,挖掘事实真相。这种模式在工商管理、法学等专业课程中采用的比较多,它们将案例教学作为强化文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前选编典型案例,拟定讨论题目和学习要求,事先印发给每个学生;学生自主解读案例,就案例事实展开讨论甚至争论,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课后,学生独立撰写书面案例分析材料,形成下一轮案例讨论的重要资料。

以“民法案例研习”课程为例,该课程采取讨论教学的方式,旨在通过案例研习,提升学生对案例的判断、分析和总结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课程不是灌输评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自己作出推断、释义和评价。因此,每节课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典型案例分析,供学生分析讨论,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课后会整理出“标准答案”(虽然未必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供学生比照复习和参考。作业由授课教师和助教协同批改,并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以开卷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核。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使学生形成一种“主体性”自觉和“实践性”习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世界课堂”模式

为营造与世界接轨的教学机制,学校的“世界课堂”也越来越多。“世界课堂” (World-classroom)是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所成立的一个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合作创新模式。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学习者为主体、跨文化而零距离”的全新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为身处异地的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相互和同步的互动平台,以达成“异地而能同窗、深度跨文化交流、教学以求互长”的学习效果。

以北大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台湾大学推出的“全球创新产品的设计原理与团队实践”课程为例,本课程以设计创新为知识背景,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实践多学科合作。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用互联网为基础技术来连接两个异地教室,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以高品质的声音和影像直接做“教室对教室”的相互讨论,强调两个教室之间全体师生能够“直接而全面”的互动讨论和及时交流。学校和南加州大学各派出一位主讲教授,引导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的学生就创新产品设计和实践进行充分互动交流,并且现场展示大量精巧设计和案例。双方学生可以利用空间音效设备,无障碍地向教师提问,或加入课堂团体讨论,也可以利用支持声音和视像功能的网络会议协同合作系统,从事课堂内外的小组项目互动合作。学期末,还将组织双方学生的真实会面,共同完成产品设计项目,产品设计成熟时可提供条件进入小规模生产阶段。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课堂和案例讨论参与占20%、两个案例报告占30%、团队项目占50%。

6.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

从2013年开始,学校开始建设慕课课程,并将慕课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同步利用慕课资源在校内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自2013年9月第一批慕课课程上线以来,目前已开出52门慕课课程,学科覆盖理、文、工、医等领域,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学习者注册学习。学校组织实施了“北京大学慕课(MOOC)相关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已成功完成了13期教师培训,共培训教师近300名;搭建了专门服务学校师生的“北大课程在线(MOOCS&SPOCS)”课程平台,便利广大教师掌握现代在线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它的实质就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

下面以“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介绍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该门课程授课时间是12周,共有43段课程视频和25个补充视频。首先在第一次课上,授课教师讲明了课程内容概要、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模式、课程学习成果评估方式,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与背景完成了自由分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上课前要完成以下工作:观看MOOC视频,并在线完成课后习题;报告组根据要求,阅读文献,准备课堂报告,期间可通过预讲等方式与教师、助教讨论;在课堂上,教师简要回顾本周内容,强化主题;报告组进行专题报告(Journal Club)及现场演示(Hand-on Workshop),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Conclusive Remarks);课后,学生分组完成课程研究(Final Project)。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也不同于传统课程,评估内容包括线上作业与考试、课程研究报告、线下期末考试、课堂与线上论坛参与情况等,据此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

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学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和获得智慧分享,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这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在2013年对学校在职专任教师教学行为的调研中发现,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愿意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比例高达78%;其次,是采用学生报告的方式,占47%;最后,选小班讨论的占24%。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参与程度低是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及学校培养目标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如何兼顾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具有知识系统性强、教学效率较高等特点,但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若放弃理论体系,片面追求案例陈述的事实,学生的知识就会十分分散,难以形成逻辑一致的知识体系,从理论高度上分析问题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将不同教学方式恰到好处地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又对课程知识有完整系统的了解,这一问题可能还需要授课教师在实践中慢慢探索。

3.如何改善学生的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习负担、分数、学生评价机制等对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动力影响很大。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将条理化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必独立思考,只要倾听、接受并牢记就可以了。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更习惯于接受现成知识,对于探索新知识普遍存在一种事不关己的惰性心理。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解决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也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单有教师的投入,没有学生对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同样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如何建立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的人才评价体系

第2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班;教学行为;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51-02

一、教学理念改善:确立 “六要实”小班教学理念

十五、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分别承担了江苏省教研课题《小学生实践感悟教育研究》、《小学生体育艺术2+1的行动研究》、无锡市规划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为我校“实践教育”办学思想的提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性分析,更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随着学校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减少,为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我校选择了“小班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新的突破口。

十二五课题申报前,课题组教师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小班化、教学行为、课例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取经”、专家到校“传道”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为小班化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教学计划,进而改善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不能单看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参照物。小班化教学,应该关注“全人”发展,要营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更多地要关注中差生的课堂表现,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学校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建立了“六要实”的小班化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踏实,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真实,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实,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充实,学生的学习人格要诚实,学生的学习知识要扎实。

二、教学环境改善:创设“个性化”育人环境

小班具有人少、活动空间大的优势,由此使小班文化环境的创设与我校文化、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成为了可能。每个小班教室就是学生成长的快乐的“实践乐园”,它的格局、造型和色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目前,我校走出了一条以“实践教育为特色”的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之路。具体表现在:

1.注重“实践乐园”的整体性。在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中,教师把班级文化与实践教育理念交融,将教室分成了四个区,即“学习区(书籍、网络)、材料区、操作区、展示区”,让学生在操作中能循序渐进地经历“理论的学习、工具的准备、实体的操作、成果的展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实践链”。

2.凸显“实践乐园”的独特性。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等各不相同,使得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兴趣趋向各异。各班的实践流程尽管一样,但是各个区域的名称迥然不同,如我校有的班级以国防教育见长,各功能区的名称分别命名为:“兵书馆(学习区)、兵器库(材料区)、实战阵地(操作区)、战利品展览馆(展示区)”。

3.强调“实践乐园”的动态性。在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上,教师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了开放、动态、有延续、有生命力、可更换的布置方式。像低年级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师主张“朴实无华、具有真情实感”,既要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又要想方设法“用心灵来呼唤心灵”。像中、高年级的教室布置(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座位组合等),就彰显“厚重笃实”的风格。

三、校本培训改善:开展“驱动式”课例研究

我校以“课例”为载体,灵活采用了“驱动式”研究,来提升教研品质和改进课堂教学,具体细化为:第一,捕捉主要问题性教学行为。子课题组围绕《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校校本特色和小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学科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教师主要在方法指导、教学设计、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行为上需要与时俱进,重点改进。第二,确定主题性教学课堂。课题组围绕“快乐教学百分百、指导方法百分百、端正态度百分百、养成习惯百分百、知识获得百分百”中的一个主题,逐个进行深化研究,构建了“每一个有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有方法的课堂”、“每一个有态度的课堂”、“每一个有习惯的课堂”、“每一个有知识的课堂”。第三,形成持续性研究过程。课题组按照“学习理论(听取讲座、阅读书籍、撰写心得)――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课、集体反思――第二次集体备课――第二次上课、第二次反思、录像――撰写课例――修改、评选课例”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课例研修。第四,展示实效性研究成果。利用“区教育科学研究网站”,学校创建了小班化课题网页,将每位课题组的优秀课例挂在网上,供教师互相欣赏、分享他人的研究结论。除此之外,分上、中、下三册编辑《小班化课例集锦》,形成“智慧锦囊”,以便向外推广。

这样的课题研究方式,体现了“开放式讨论、保留式改进、集约性研究、条理化行文”的特点,实现了以教学改进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

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善:定制“私人化”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在践行这种新的教育评价上,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做了积极的尝试:

1.编制《学生成长手册》。我们通过使用《小班学生成长手册》,构建了小班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手册全名《梦・践行・渐远》,蕴含着我校实践教育的理念,结合“中国梦、教育梦”的精神,勉励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从峰影出发,走得更远、更好!整个手册采用活页设计,方便家长与孩子们不定期装订整理材料。手册内容囊括了学生的奖励、荣誉、成长中的闪亮瞬间等。教科处给每位家长发放了《?T小班学生成长手册?U使用说明》,指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精心扮靓学生的这本“风采录”。

第3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班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34-02

【作者简介】1.孙金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111)校长,高级教师;2.周俊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111)副校长,高级教师。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初级中学乘大丰区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东风,抢抓机遇,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以构建“四化”小班课堂为依托,力求探索一条新型的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小班化教育发展之路。自实施小班化教育工程以来,刘庄中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小班化教育的主阵地,提出了实现“四化”,变革小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即实现小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生命化、生动化、生态化”。

一、生活化――小班课堂教学的基石

所谓生活化的小班课堂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与要求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发生在学生自身或身边的事例来支持知识观点,用生活中的语言和方式拉近师生距离,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提高小班课堂教学效率。刘庄初级中学尝试的“生活化”小班课堂教学模式是:活动(情境)―归纳―练习―总结。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新知,或利用生活原型提出问题;其次启发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然后巩固练习、训练提高;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组织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训练材料生活化。

二、生命化――小班课堂教学的灵魂

课堂教学作为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完善生命。构建生命化的小班课堂,就是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启迪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智慧,相信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意义。在具体的小班课堂教学过程中,彰@生命化,即要求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剖析疑难、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归纳学习方法、掌握学习主动权,真正让小班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焕发生命活力。学校的小班课堂教学允许不确定性,甚至是错误的出现,教师鼓励学生向教材挑战、向知识挑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支持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生命化的小班课堂,还鼓励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近年来,学校采取系列措施将小班课堂延伸至大自然、延伸至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通过生活世界去感知知识、去思考和理解问题。

三、生动化――小班课堂教学的特质

生动化的小班课堂教学,就是将传授于学生的学科知识,通过形象的语言通俗易懂地描述出来,用生动的例子、比喻、故事等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以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丰富情感、培养能力的目的。为了构建生动化的小班课堂,刘庄中学的做法主要是:

1.探究过程操作化,将生动化渗透到每一个小班课堂。

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使这些感官参与到小班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为此,学校将生动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2.传授过程直观化,让学生真正体验课堂的生动化。

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都会知难而退。为此,学校数学组的教师采用给出实物或者用电脑绘制精确的图像加以动画演示的方式,穿插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调整教学环节,增加小班课堂的生动性。

⑴适时控制小组交流。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努力摒弃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情景中,引导学生适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⑵改变提问方式。学校将传统的师生提问方式变为生生提问,并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⑶把传授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提前给学生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到课堂上归纳知识点,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⑷搞好练习环节。在这一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以奖励小礼物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以作业分层、精选题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练习效率。⑸强化复习环节。教师进行单元复习归纳,在期中期末考试前两周结束新课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全面系统复习,安排模拟考试,复习课的总体要求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

四、生态化――小班课堂教学的内涵

生态化的小班课堂教学就是在小班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小班课堂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1.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

变传统的课桌摆放方式为环形或活动式,充分利用学生书包柜、展示柜、图书柜、大小型板报、通告栏等固定配置的设施,发挥它们的功能。让每个小班设计自己的班名和班徽,创办主题标语和“温馨的小班”园地,将每个小班的教室都布置得色彩鲜艳、内容充实、特色鲜明。

2.限制班级人数,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

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小班的人数严格控制在35人以下,确保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针对过去课堂教学设备落后的状况,学校加大投入,使初中小班有多媒体设备,让教师能较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给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彻底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状况。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

教师力求创造和谐、民主的情景,做到面带微笑、语音柔和,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体验一种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适当的幽默,适度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第4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学案;知识点题型化;理论实践化;有效方法

前言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遍愿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十多年对学校教育的空间范围作了调整,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正适应了这种形式的需要而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在我市逐步推广之际,我校今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位即将担任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促进我校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作这个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前我们老师针对50~60多人的班级一般是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教学:由老师讲,学生听,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与老师并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知识的收效甚微!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是固步自封呢还是勇于创新?答案是显而易见。这是我们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问题

重点要解决的内容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又如何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将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怎样通过习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先制定学案,在学案中体现:①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便于学生理解;②自学内容,学习内容具体化和精细化,将目标分解,每一小目标与相应的内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基础知识部分全员过关的习题,互帮理解部分的思考题,只要求学生程度好学生县进行思考,对思考的观点在课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并让中下层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讨论中认知和理解;③突破重难点,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重点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力争编出能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从已知的知识和教材内容上能找到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及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从简到难,言之有理,说之有据;④典型例题、过关测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得。将课本得知识点渗透于各种题型中,那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的形式解答题目从而理解课本知识,老师可以当场批改,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的学习的失误,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解题中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吸收;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愉快学习;这样知识点不抽象,“理论实践化”,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有针对性的练习,却不需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地记忆,“见多识广”,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增强综合解题能力。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学生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团结合作互助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去领会题目隐含条件,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审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数学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解题来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实践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中,温馨、快乐的学习,获得成就感。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那么对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学的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2、享受小班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案、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控制、作业批改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得到:

1、探索并形成数学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样式”,丰富课堂的有效策略。

2、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享受愉快的数学课堂教学,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6、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能掌握知识,获得成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分类阅读关于小班化教学和《数学课程标准》等有关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

以研究对象中的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老师个体为分析单位,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特别是考试成绩较好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追踪调研,重点建立小班化数学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归因。

3、教育教学实验法

通过观测与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上课准备学案,备课时即备教材,更备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四环节:情境激趣——合作讨论——展示演板——点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经验总结法

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研究阶段(时间)、研究方法、阶段性目标、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

1、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②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学习有关理论;

③主要研究内容: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④阶段性成果:构建相关的理论支持体。

2、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写出调查问卷。

②阶段性目标:调查学生参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

④阶段性成果:写出调查报告,对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和一些教学反思。

3、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

②阶段性目标:得出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③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写出体现“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使用的学案,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④阶段性成果: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4、完善整理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②阶段性目标:将实验课题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③主要研究内容: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发表关于“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论文。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3] 山海教育出版社《小班化教育》、《山海教育丛书》

[4] 《数学课程标准》

第5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班英语课堂 管理学视角 合作学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0年高校在校生人数将达4000万。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在校生人数的急剧膨胀对教学班级的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以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为例,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动辄六七十人,部分课堂甚至超过百人,大班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新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大班英语教学的规律,探索科学、有效的大班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困境

Harmer(1998)研究发现,“大班课堂学生人数多,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率偏低,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界大量调查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大班课堂在教学模式、课堂组织、课堂互动等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模式看,多数高校的大班英语课堂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延用“词汇解释+段落翻译”传统教学方法。然而,大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相对减弱,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

从课堂教学组织看,大班课堂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个性不尽相同,语言学习的需求、目标也大相径庭,因而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不大可能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从课堂教学互动看,大班课堂人数众多,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机会相应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也变得更加困难。学生缺乏课堂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容易产生一种被忽略的感觉,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更是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矛盾。

在分析大班课堂教学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大班课堂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如学生的经历、知识、兴趣、思路复杂多样化,课堂交互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合作、互学习等。学术界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班级规模大小与教学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即教学效果差不意味着是班级规模大造成的必然后果。因此,充分利用、发掘大班课堂教学的优势,积极探索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的规律、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当前大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聚合的一个空间场所,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蕴藏着复杂、多变的关系、结构,“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课堂教学都是不可能的(Herbart,1806)。”学术界大量研究也表明,管理学的理论、方法,能够有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显著学习成绩与有效课堂管理紧密相关。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出发,探究大学英语大班英语教学的规律、模式,以期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提高大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管理学认为,管理模式是基于特定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整套操作系统,是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结构、管理操作方法的统一体。构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系统结构、以及教学管理操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做足文章。具体来说,构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的新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未能真正融入教学进程,往往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听众、参与者。构建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新理念,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融入丰富、具体的教学活动,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手段,将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主体性源泉出发,不断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认识主体、发展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讨论,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2.搭建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组织的基本结构,也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以学习小组为课堂学习的平台,以小组成绩作为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下,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合理、均衡的编排学习小组,保证在每一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角色,发挥自身特长,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公平竞争,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沟通、合作技能,组织、实施合作式小组学习。

3.推进大班课堂小组互动式学习

小组互动式学习,是大班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小组互动式学习,即打破“教师一言堂”模式,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借助学习小组平台,教学双方平等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演示,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在语言情境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入学生,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互动交流、辩论、探讨、合作等,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

4.完善大班课堂教学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激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源于社会的需要、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大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言、体态、情感、物质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克服学生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吝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还需关注学习自主性差、依赖性强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培养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主体。

三.实验研究

1.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2011级本科生。实验组包括两个自然班:会计学Q1141班和会计学Q1142班,分别有78人和83人,计161人;参照组包括两个自然班:国际金融Q1141班和国际金融Q1142班,分别有85人和81人,计166人。

2.实验设计

①实验组、参照组使用材,即《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安排学课时、教学进度。

②实验组、参照组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大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实验教学前,实验组教师、学生认真学习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完成课堂分组(每组4至6人),选定小组组长,并为每位小组成员分配角色;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小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平台展开互动学习。参照组则延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即以教师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

③本次实验研究,测量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为全国大学英语6级考试试题,测试的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项。课题组在实验前(2012年3月)和实验后(2013年3月),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了两次语言能力测试,使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实验数据分析

表1 实验组、参照组语言能力T检验(实验前)

表2 实验组、参照组语言能力T检验(实验后)

表2实验组、参照组学生语言能力测试数据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方面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在接收性语言技能,如听力(p=0.004*

在口语能力方面,实验组整体得分高于参照组,口语成绩双尾T检验(t=0.02*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虽有提高,与对照组学生存在差异的趋势,但实验组、参照组学生写作能力双尾T检验(p=0.071>0.05)表明,实验组、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课题实验设计的局限性有一定关联。本次实验研究跨度为一个学期,而我们知道写作是一项复杂语言认知活动,写作能力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练习,因而在短期内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能并不科学。

总之,本次实验研究表明,与参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语言能力方面进步更为明显,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改善大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有效破解了大班英语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一新的模式借助管理学理论、模式,通过搭建课堂学习小组平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大班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一教学模式也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大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模式。

[本研究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编号:ZGWYJYJJ2012A05)及2012年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35)资助。]

参考文献:

1.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

2.程燕.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实施[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1(3):108-109.

3.李洁莉.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报, 2007(9):91-94.

4.肖芬.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综合模式实证分析[J].中国外语,2010(1):4-12.

第6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在点滴中过去,一个学期又要临近末尾,老中青结合,搭配合理,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大家融洽的相处,俨然一个小家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评价优秀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评价1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学期即将匆匆过去了,一路上我们欢欣鼓舞,收获颇多,深感喜悦。借此,我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个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一、教学常规管理正常化

1、中心学校对我校30位教师进行,教师工作检查中获得评价较高,其中优+12人,班容班貌优+7个班级,学校总评优级。在我校的管理工作确实竖立管理兴校、管理立校的理念,教师各项常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并认真落实贯彻中心学校的工作精神。

2、我校严格把关,从每个月的月自查入手早做准备,树立很强的迎检意识,确实抓好抓实,很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本事的提高。

二、进取认真参加业务理论学习及教研活动

1、星期三的业务学习由两位副教导主任负责把关,每逢学习期间,各位教师都能很好的出席并认真的观看学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vcd,不时还会针对课堂教学中得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谓兴致高昂,效果甚佳。

2、在校本培训研修上,根据上级文件有关要求,我校构成以谢淮河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安排表、阶段评价、过程记录、材料收集等,粗细搭配,有实际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安全法制宣传,可谓资料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让教师们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情境下思想得以提升、理论得以构成、业务得以提高。

3、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全校教师开拓进取、勇挑重担,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我校的校性教研已蔚然成风,构成开课、说课、评课一条龙,这个学期已上过公开课的教师有:王清霞教师、吴月鸿教师、谢良友教师、陈春苗教师、柯美丽教师、翁碧秀教师、王石柳教师、汪梅凤教师。这8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各显风采、各彰其节,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在9月下旬理解兄弟学校校长的随堂听课,等级都是优级以上。正是有我们这些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在学校语文、数学教研的直接参与下,才能让我们学校的教研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让教师们的教学艺术不断精湛。

4、启用新教材的一年级教师,严格遵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利用双休日准时出席认真准备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8次集中培训,培训过程中我校的3位教师多次受到中心学校领导的好评,出版的培训简报刊登了温培芳教师的教学小故事,得到同行的认可;汪梅凤教师的供给课堂教学vcd更是给与会教师带来很难得的教研素材,同时也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得到中心学校的表扬;王石柳教师进取参与现场讨论在培训评价中给予了肯定并提出表扬。

5、在业余时间,教师们进取撰写论文、热情高昂、成绩可观,有柯美丽教师获得《小学语文教师》作文论文比赛二等奖,王泳昆教师、陈春苗教师分别在《安溪教育》发表,还有20几篇汇篇在《长坑教育》。

三、备、教、批、辅、考成绩斐然

1、20xx年秋季,是我们丰收的大好年头,喜事频传,师生参赛硕果累累,其中有李海波教师获得安溪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年会论文评选中有王清霞教师撰写的《走向新课标,让农村小学语文课“趣味有味”》获三等奖,陈春苗教师撰写的《浅谈作文源泉——情感的激发》获三等奖,吴月鸿教师撰写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让农村孩子亲近阅读获三等奖,翁碧秀教师撰写的《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写作本事》获三等奖;学生参赛成绩更丰:“泉州市小学生作文通讯赛初评”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长坑中心学校手抄报、想象画比赛”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名;“长坑中心学校一、二年级普通话比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长坑中心学校中、高年级作文竞赛”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长坑中心学校六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

2、以上成绩无不渗透教师们、同学们的一片汗水,每一次的活动,教师们都很有职责心,经过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辅导过程循循善诱,善始善终,最终在参赛中脱颖而出。回顾一路留下的串串足迹,我们深感自豪。

3、几年来,我校注重学校的外塑形象,内重本质,总是把育人与教书提到并重的位置。提倡教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先有一桶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中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了“献爱心,捐款医治白血病患者”活动中,师生踊跃捐款共达1500元,虽然这点钱不是很多,但这很深凝聚我们的一片爱心,为病人及送去的不仅仅是钱,还送去我们深深的祝福和问候。

4、继续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先学会做人到学做事,逐层深入,熏陶感染,立足学校实际,以少先队为依托,充分重视学校文化的传播作用,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舆论导向作用,继续做好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三优一学”评比,从团体到班级逐步转换,从学生的学习上、生活上为着力点,关爱儿童、倾听他们心声,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取创设搭建平台。

5、学期抽考中六年级成绩居中心学校中上水平。

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瑕疵

1、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值日工作,有个别教师不到位,虽然没有产生什么重大问题,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

2、教研工作准备不够充分,致使教研的实效性没有到达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学校管理上、设备上的添置不齐全,新学期将进一步完善一些制度。

3、学校“三风”还有待于进一步构成。要学会将一切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4、班级文化氛围不够规范,拟订新学年每班分发一份报纸供学生浏览,让他们初步了解掌握最新国内外新闻,增长学识。各班要做好管理工作。

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评价2

本学期围绕市、区教育局和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以新课标、新教材改版为契机,深入学习,把握要领并执行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平台,以求实求效的务实精神,追求学习型学校文化,引领教师队伍逐步向专业型、专家型、名师型主角转变;进取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凸显“以学定教,知行合一”,努力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践行“导学案”引领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确保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稳步提升。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利用暑假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根据已有“导学案”资源,结合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校教学资源、学生知识、本事实际和“行知中学导学案编写要求”,编写、审定了行知中学导学案系列电子稿,为新学期努力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践行“导学案”引领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其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行知中学教学文化----践行陶行知“知行合一”教学思想,深刻领悟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理念以及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终身学习、规范备课、有效上课、课堂教学指导和想方设法提升教学质量上。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制定好本学期教学计划,要求教学计划要制定的合理、科学、可操作性强。教导处及时收缴,整理归档。

2、规范备课。根据教研室要求,结合校情、学情,教导处制定出规范备课(导学案二次备课)的相关要求,每月组织对教师的备课笔记(导学案)、作业、听评课等进行检查,就学习目标的叙写、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教学方法的优化、重难点突破的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及评价、当堂和课后作业设计是否针对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教学反思等进行全面地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景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3、认真上课。根据行知中学“知行合一”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过程,进取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践行“导学案”引领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举办了行知中学小班化“常态课堂展示月”等活动,采用校内教研活动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兄弟学校交流研究课、行政调研课、推门巡视课等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指导和监控。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精心设计、布置针对学习目标的课堂和课后作业,结合常规检查,对作业分层设计、批改、订正情景进行监督。

5、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行政调研听课等,经常定时、不定时对教师到校、在岗、值日、晨读、午间、课程执行等进行督查并做好记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及时督促整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强化师德建设。我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学校经过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逐步构成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许多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涌现出一大批职责心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2、强化理论修养。新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纵深发展,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经过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学校教师能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发展观,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教师评价教学经验、研究教学问题和撰写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强化业务研修。为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我校拟定了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办行知中学青年教师培训班(博约青年教师联盟),在教师心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本事,学校进取为教师创设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搭桥铺路。本学期组织学习、研讨的主要活动有:①“导学案”课堂教学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②骨干教师培训班;③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暨表彰活动;④教师课题立项、结题指导;⑤浦口教研室送教活动(“导学案”引领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及从“同课异构”谈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活动;⑥市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场会;⑦设计行知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观察表,全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跟踪、督查;⑧学校领导分工负责一个学科,定时、定点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研究“导学案”,团体进行二次备课;⑨行知中学小班化“常态课堂听评课”系列活动;⑩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系列学习、培训活动;⑾参加教研室小班化课堂“导学案”撰写研讨活动;⑿参加浦口区自主课堂研讨会等。让更多、更新的专业理论、教学方法、技巧、经验有效融合,在研究交流中不断成长、发展。

三、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行知中学“知行合一”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过程,进取践行“自主式”(个体先学-----小组讨论-----团体探究)、“合作式”(自信尝试-----自力探究-----自觉达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以学定教,知行合一”;“关注每一个、关怀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行动第一”的教学理念,坚决贯彻学校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案、观察表、分层作业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体活动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具备时代精神的学校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校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狠抓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立工作。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如:进一步加强班团体文化建设评比系列活动;教师、学生读书活动;学生演讲比赛;读书、科技、普法、书画大赛;音乐、美术、书法、橄榄球等学生社团活动;中考学科基础知识竞赛等等,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的特点,调动学生进取参与,使学生个性及本事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成效显著。师生在和谐、健康、欢乐的环境中奋发工作学习,争创优良的教风、班风、学风。

四、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1、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课堂教学观察表)。围绕学校提出的评价导向(兴趣、习惯、协调、人际、自省),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情景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2、进一步完善“行知中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质量目标提升奖励方案”等。

五、其他方面

做好各项日常工作,按计划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布置工作,做好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日常校务工作,组织开展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调研考试,及时对月考、期中、期末进行分析、评价、表彰,及时布置、收集、上缴各类资料,组织、分解、落实迎检各项工作,完善有关考核、评价制度等。

第7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班化;分组学习;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25-01

关于小班化教学,现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班级结构上看,就是每个班的学生数量较少。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也就是有了一定的学生管理方向,就是会把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分开来对待。从而,一些学生就会感觉到了一些压力,性格也因此会变,变的少言等。

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

一、小班化分组教学,提高互动效率

新课改中提到每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可以开展小班化教学。小班化的课堂人数控制在25人以下,这样便于教师的分组、管理、相互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性别、兴趣、性格和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同质组和异质组,并在训练中教会学生交流、讨论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给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传统的流于形式的课堂互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可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及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肯定及鼓励,以更好的实现小组学习的合作性与竞争性下的学习。通过这种小班化分组教学,师生问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变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更全面、更细致,这就发挥了精品教育的特点:互动性、小批量、高规格、个性化。

二、小班化分组教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型

学习小组的座位安排,我采取桌子竖列摆放,四人对坐一组,组内成员的其中一对是由一个特优生与一个特困生组成,另一对由两个中等生组成。每个小组间要尽量争取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由特优生担任小组里的学,负责组织小组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小组里的成员也将无条件接受组长的安排监督检查因为同学之间较好沟通。所以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学困生容易接受组长的安排,能减少压力,轻松而自由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建立有小组学习评分和个人学习评分,评分栏目有习惯的养成得分,课堂发言得分,测试成绩得分,作业完成得分,帮带得分。小组的评分是建立在全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鞭策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学困生的个人评分采取政策倾斜,同一问题,优生与学困生回答,学困生的分值要略高于优生;回答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时,机会多倾斜给学困生,难度较高的问题,机会多让给优等生,鼓励差生多参与,多发言,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差生得分高嘉奖全组,从而提高小组的得分值,激励优等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给差生做好到位辅导,鼓励学困生在小组中把问题弄懂,懂透彻。从而,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而然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三、小班化分组教学,促进学生乐学

课堂中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由于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可以对每个孩子施之以爱,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

在小班课堂中,改善教学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交往潜能,能够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总之,在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慢慢地成长,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获得了更多思考、表达、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双喜训.互动教学的现实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 倩,周 颖.小班化教学刍议[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商黎黎.“小班化教学”使数学课堂“活”起来[J].基础教育论坛,2010年06期.

第8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21―01

学校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高效理性的学校管理应当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师生成长的需要。我学区针对各校具体情况,为了使学区内各小学均衡发展,营造各小学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要素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实施“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步提升农村小学的管理效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大学区制管理下的联合教研教改小组

1. 在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我学区成立了语、数、英联合教研教改小组,在全学区内进行备课、上课教学研讨,开展学科教研教改活动和学科教学改革。

2. 成立了以寄宿制小学牵头,中心校等四校联动的教改联动发展团体,制订并推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3. 对办学规模小的7所小学实施“小班化”管理,制订并推行了“三六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 对“音、体、美”课堂教学,因其师资、学校区域特点在寄宿制小学、中心小学实施“捆绑式”教学,并辐射其他各小学的尝试。

二、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校文化发展格局

1. 学区以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为抓手,以“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学校”为主题,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一系列师生读书活动。

2. 学区统一要求各校以“学校图书阅览室为中心平台。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柜学区绘本流通车”为读书资源库,以“晨诵午读周末大阅读阅读指导课双休日借阅制”为主的读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实学生精神,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 编制开发了学区各校学校工作手册,编制开发了“低、中、高年级段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制开发了学区“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积极组织实施了三届全学区经典诵读比赛。

4.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总体统领、动态监管。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分值,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校文化发展格局。

三、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制下的“捆绑式”发展机制,使学区内各校取长补短,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1. 学区共划分为两个“捆绑式”联合发展小组,分别是以寄宿制牵头捆绑中心小学的联合发展小组;以中心小学牵头,捆绑其他各小学的联合发展小组。学区各联合发展小组的工作实行捆绑评价、整体考核、强化共同责任,推行捆绑评价原则。

2. 优势带动原则。各牵头学校在巩固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发挥优势与特色的带动作用。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研教改、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读书与第二课堂活动、学校软件等方面进行捆绑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互助互学工作机制,制订相关的工作计划,采取灵活有效的帮扶办法,从而提升帮扶工作的效能,实行优势带动原则。

3. 资源共享原则。在“捆绑式”联合发展小组内实行教师和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生在第二课堂、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学校“捆绑式”发展活动,要求各校增强办学的开放性,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最大限度的互补,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共用。

四、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的“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

1. “小班化”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学区要求参与“小班化”实验校的教师要做到:小班化教学不仅在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生为本”。为此,小班化管理要做到:小班管理“精细化”,小班环境“舒适化”,小班备课“集体化”,小班上课“高效化”,小班作业“面批化”,小班辅导“全面化”,小班评价“个性化”。

2. “小班化”课堂文化构建的转变。课堂要形成沟通、交流、互动、辩论、“争吵”、合作、展示的局面,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教师要精心唤醒、雕刻,重方法的引导、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

第9篇: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普北班 操练法 初级汉语课堂教学模式 评价与反思

一、普北班二年级优秀课堂特点评析

1.普北班优秀课堂评介。我们对普北班二年级多位老师的大班课进行了观摩,其中对四位老师(包括大班课和小班课老师)进行了课堂录音,并参与了二年级教师的多次集体备课。

本文选取2013年普北班二年级彭涛老师所教的第39课《下岗》(共两课时)。普北班二年级上课前,要求老师将当天上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彭老师在课前二十分钟到达当天上课教室,把本课所要讲练的知识点写到黑板上(普北班不支持教师在大班课期间使用PPT等任何多媒体教学工具),然后熟悉准备的语法点,准备上课。

2.普北班优秀课堂特点。对于课堂的主体过程,我们总结出如下特点:

(1)课堂上,学生开口率明显高于教师的开口率,教师会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点回答问题、表达观点。在普北班,老师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在引导学生开口表达或者引导学生谈论某个话题,老师讲解的时间所占比重很小,学生说话的时间和机会所占比重很大。由于普北班要求老师授课时保持日常交际语速,因此学生为了赶上老师的节奏,精神状态自始至终非常集中,“提问―回答―操练”的模式使师生互动效果远远好于国内一般的汉语课堂,这也许正是普北班在汉语教学上成功的一方面原因。

我们利用弗兰德斯互动系统理论对彭涛老师的课堂录音进行了分析[1],发现如下(见下表及图)。

二年级FLAS矩阵分析表

二年级师生话语量动态分布图

老师上课时常常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整堂课发问频率很高,但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的回馈通常非常简单,而且很少表达情感和发表意见。另外,由于老师不间断地对所学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异常集中,随时做好开口说话的准备,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充分利用课堂,提高操练效率,基本没有课上突然安静或者课堂秩序混乱无序的情况发生[2]。而且,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老师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和提问学生。

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通常给予正面积极的回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一般都会有“好”、“很好”、“非常好”、“很不错”等表扬和鼓励,或者会引用学生说的话作为例句进行操练以表示对学生意见的支持。这样,老师总是对学生处于加油打气的状态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有了提高,更乐于开口说话和参与讨论。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课前五分钟听写阶段的沉默外,课堂中偶尔也会出现无效语言现象。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比较低,掌握的汉语词汇量相对还比较少,因此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不能马上反应过来做出回答,思考会用去一定的时间,因此课堂上会出现上图中显示的时间空白,这说明沉默这种无效语言存在于课堂中。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普北班二年级的课堂利用率和师生互动频率依然非常高,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频率会越来越高。

(2)普北班认为听说读写不能截然分开,同时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侧重于听说技能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普北班与国内传统汉语教学将听力、会话、读写、综合等技能分开教学的做法不同,普北班二年级(其他年级亦同)课程中只有大班课和小班课之分。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堂上老师纠正学生发音错误的比重非常大,普北班的周质平教授在教师培训时就一再强调必须有错必纠。

二、普北班二年级优秀课堂特点的理论阐述

从普北模式和课堂特点的分析中,发现简单的课堂中蕴藏丰富的理论基础,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弗兰德斯的互动系统理论及构式语法理论等。

1.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强化理论在普北班二年级课堂中的体现。“强化”是斯金纳从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借来的概念,在他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都增强了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使该行为得到增强。将“刺激――反应”理论与汉语教学相结合,是该理论的显著特征之一[3]。该反应得以实现的条件是学习者做出特定的反应,即操作之后必须立即得到强化,刺激的情景必须多次重现①。在普北班二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通过高频率地领读、提问和指令操练学生的口语,帮助学生有效地输入和输出,强化记忆。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保证足够的输入和输出量,普北班课堂节奏非常快,通过大量的听说操练,学得的语言自动化,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密集、强化及此操练法短时高效的特点。

2.普北班二年级学生汉语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效果,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确保给学生的操练内容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因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克拉申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4]。可理解性输入要求学习者听到或者读到的语言至少符合学习者自身现阶段的语言水平,这些材料的难度可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水平,但是难度不能过高[5]。在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方面,克拉申提出了其应具备的特点:①可理解性:克拉申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二语学习者理解所接触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普北班的老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正是为了能够更易理解上课时老师操练的重要词汇和句型。②趣味性与关联性:输入的语言不仅要有趣味性,即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且必须与生活有所关联。无论是普北班二年级的教材――《新的中国》,还是老师上课时操练的句子,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有兴趣并自觉地对语言进行加工。

对此,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②我们认为普北班老师在教学时输入可理解且有意义的材料对学生汉语学习非常有帮助。

3.普北班二年级的句型操练都以简单明了的格式为标准。Goldberg对“构式”所下的定义是:当且仅当C作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Fi的某些方面或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已经确立的构式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就是一个构式。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借鉴构式语法的思想与方法,至少在处理某些语言现象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理解时注重组成成分意义不如注重整体的构式意义那样有效[6]。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整体的构式观。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割的,强调整体意义的研究和把握。

传统语法研究意义时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是先词素,后词,再词组、短语、句子、篇章等,后者的意义往往由前者组成或推导出来。但是有时这种通过分小类和分析此类序列区分和教授不同句式的教学方法过于繁琐,学生学习后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交际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构式语法的理论思想要求教师向学生强调句式整体的意义,对一些固化或半固化的块状结构或句型,最好以整体的形式学习并储存在记忆里,使用时直接从记忆里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可以提高语言理解和加工速度。

例如:“好了”,如果将“好”和“了”分开教,往往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白“好了”整个词的意义,“好了”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规约性,是一种非能产的构式。因此,“构式义处理法”的学习让学生相对容易接受。

此外,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法理论的一部分,认为言语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8]。人的认识总是循着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识路线,在习得过程中,一般总是先习得那些共通的、普遍的形式,即无标记形式,因其在结构和认知上相对简单、更常用,更兼有语言的普遍特点;特殊的、有标志的形式一般认为在习得难度上大于无标志形式,稍后习得,因其相对复杂,使用频率较低,表现出语言特性(施家炜,2002)。语言的差异同样反映在不同的句式类型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语言与汉语的句式区别,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先学习与其母语相同的无标志结构,再过渡到有标志结构的学习。

三、普北班模式的不足与教学建议

普北班的教学模式独具特色,受到了国内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认可和推广。但是,我们在看到其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该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1.由于普北班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美国一学期的汉语教学任务,因此,这种短期密集的强化培训方式要求学生和教师投入大量精力,老师的工作强度和学生的学习强度都非常大[9]。参加普北班的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非常累,基本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每天学习和考试的压力让学生丝毫不敢松懈。在这种短期速成的情况下,学生对知识消化吸收的时间很少,往往掌握得不够扎实。普北班的学生在8周的学习之后基本都能实现预期学习目标,但是回国以后,由于学习强度远不如中国,外加学习语言的环境改变了,练习汉语的机会大大减少,明显减弱了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效果。

2.周质平教授所提倡的“刺激―反映―强化”操练法对普北班二年级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并不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汉语教学[10]。普北班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汉语基础,这种枯燥的操练法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的机械练习会使其失去刚开始的新鲜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且强化操练法限制了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中、高年级学生感到束缚。因此,普北模式中的经典操练法只适合初学汉语的低年级学生,有其特定的教学对象和环境。

3.从教师培训到两个月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二年级老师的教法相对比较单一,即在操练法的框架下,教师遵照统一的安排教学,反复进行句型操练,这受限于操练法。同时,普北班重视教师集体备课,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统一进度,但另一方面使老师的思路受到限制,教学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个性与创造性较难施展。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通过对普北班二年级及中、高年级的调查研究发现,受明德模式影响的操练法主要针对的是初级汉语学习者,在短期密集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存在待思考分析之处。例如,针对普北班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汉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不仅仅以单一的操练法贯穿所有年级;课堂操练以听说为主,课后以读写作业为主,作业量要适量,给学生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集体备课是普北的一大特色,若同时结合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更生动活泼,则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建议。

四、结语

由于汉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短期强化班在国内蓬勃发展,一个典型就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的暑期汉语项目(简称“普北班”),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普北班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其办学条件和特点;其次在对普北班二年级优秀课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佛兰德斯互动系统理论对课堂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发现的特点做了相关的理论阐释,将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理论相对接;最后提出了普北班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

但是,由于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限,文献数据掌握得还不够充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研究不够深、视野不够广的局限性。例如,对普北班整个教学体系设置的核心依据了解比较少,数据分析存在一定误差,对国内外汉语短期班的教学建议有待进一步深化。

注释:

①刘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150.

②美D.P.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

[1]时丽莉.“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163-165.

[2]亓华,李雯.“普北班”中级汉语课堂话语互动模式分析研究[J].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323-329.

[3]罗立胜,刘延.语言学习的“强化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3):20-22.

[4]许珊.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5):136-137.

[5]朱伟娟.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06):139-142.

[6]陈满华.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04):64-69.

[7]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07):371-372.

[8]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Goldberg《工作中的构式》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