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小班安全教学全文(5篇)

小班安全教学

第1篇: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关键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探究式学习;电工技术

一“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普遍实行上大班课,少的五六十人,多则一二百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因为人数的限制难以更好地进行。国外研究表明,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是老师对学生“覆盖”的直接方式,只有实施小班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才可能真正构建精英教育体系。但是,国内教学资源有限,实现起来很困难。为此,四川大学提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创新本科教学,即主讲教师在以前的大教室上课,增加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助教开展小班、小组化研讨。改革推行的不仅是空间化小班,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观念化小班,即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为学生指导者和教练的地位,注重引导而非灌输;学生学习知识要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求知和探讨的角色,从个人到团队合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关键就在于师生在课堂上要有互动、要有交流,要真正实现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为此,学校在软硬件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专门改建和新建了一批用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室,完全可以满足师生课堂互动、研讨的要求。另外,学校设立研究生助教岗位,推行以研究生助教参与辅助教学为基础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针对全校研究生助教候选人,举办全校关于研究生助教岗位职责及教学理念与师德教育的集中培训,再由各学院针对该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对助教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应具备的能力、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只有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研究生助教候选人获得研究生助教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探究

我们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团队的合作、大班理论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班分组研讨[5]等四部分:

(一)教师团队的合作

开展小班研讨,主讲教师和助教的工作量相对普通班授课成倍增加,为提高效率,我们将从事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基本上每位老师负责一到两章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全面合理整合大班讲授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制定导学提纲、重点与难点分析以及小班研讨的题目,将每章的重点、难点、易错的习题、学生讨论题目及参考答案都制作成PPT,然后教师教学团队及小班讨论的助教一起逐章讨论大班理论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小班研讨的内容。在确定小班讨论内容后,助教下去准备。在每次讨论课开始的前几天,大班授课的主讲教师再召集各自助教,了解和考察助教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程度和小班讨论的内容的准备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提醒助教。我们定期(一般为两周一次)召开会议,反馈两周来的教学情况、讨论课的效果、发现问题以及学生对讨论题目的反馈,总结学生所喜欢的讨论类型,助教在讨论课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以便今后提高。

(二)大班理论授课

课程的总学时数不变,小班研讨大概要占1/3的学时,所以大班理论授课的内容和讲课方式要改变,既要有重点,还要有针对性。大班理论授课对每一个理论知识模块不能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讲知识的背景,讲述基本框架、重要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学习方法,讲重点、讲难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要针对学生讨论课的问题进行点评。大班授课主要起导学的目的,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布置自学和讨论题目,重点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将大量的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工作交给学生课后去完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所使用的自编教材学习了国外优秀教材的编写方式,每章开始提出一个应用实例,提出问题,引出该章要涉及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每章结尾再用该章所学内容解决开始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上课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提出学生将要学习内容的背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对例题加以精选,选择有启发性、能够举一反三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应用,进一步深入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侧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自学内容自主学习。在课程网站上公布课程进度表、教案、教学课件、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资源,借助于媒体手段,加强互动,反馈导学效果,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电工学课程每周安排三次固定的答疑时间(工作日两次、周末一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就相关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回答教师导学中的提问,借助于互联网的支持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同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习的效果如何,自学的程度如何,教师应予以掌握,以便安排大班课堂讲授内容。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中国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想达到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很重要。要想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填鸭式”的学习到自主学习,除了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进行课程考试改革来配合。

(四)小班分组研讨

小班讨论是分组讨论,每个小班大概20人,最多不要超过25人,大概4、5人为一组,组员固定,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配合,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题目布置的时间视题目而定,需较长时间考虑或设计的题目要提前布置;而不需要很长时间思考的题目一般是临时布置的。小班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可是多样的,可采用抢答的方式,或者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回答问题,或助教老师随机抽取一位组员回答,回答问题组员的分数就是其所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基准分,最终产生每位同学本次讨论课的得分是在小组基准分基础上加减个人发言所得分。采取这种方法可督促每位学生课下必须认真参与每一次的小组讨论。每组的成员分数可以是助教老师给,也可采用小组之间互评。我校电工学的课程是每次三个学时。刚开始我们是将前两学时作为大班理论授课,后一学时小班讨论,但后面改为先开展小班讨论一学时,再进行大班授课。这样的好处是先小班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之后两节的大班授课的师生互动更易进行,另外主讲老师还可将在各个小班讨论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在大班讲解,或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班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若发现有开小差的学生,可抽取他们回答问题,他们回答的得分会关系小组的成绩,这样可以让成员都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应发生变化,主讲教师要退到幕后,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评或补充,助教变为主持人,学生要从观众变为演员;在讨论课堂上不仅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更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能力、语言表达、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和锻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探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小班讨论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亲和,一般来说研究生助教较任课教师更易做到。教师在选择小班讨论的题目时,要注意除了题目要紧扣重要理论,还要接近我们实际工作与生活,使学生感兴趣。我们电工技术课程讨论的内容有:多路开关、安全用电、电路中的对偶、闪光灯电路、无功功率补偿、电路谐振、三相电路的优点、不对称三相电路、变压器的应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电动机类型的选择等。我们选择了“多路开关设计”、“人体触电模型探究和计算”、“电路中的对偶”、“闪光灯电路”、“三相电路”[6]等几个题目进行讨论。其中学生对“人体触电模型探究和计算”讨论题目最感兴趣,讨论气氛最为活跃,该题目由介绍电的优点与危害引入人体触电原理与用电安全,通过5个不同问题来进行讨论分析。(1)建立人体简化电路模型,进行电阻串并联计算;(2)了解不同电流下人体生理反应,计算最小触电电压及思考环境对电压的影响;(3)探究人体触电热效应与电效应原理;(4)探究电压对触电的影响;(5)探究人体触电的影响因素。首先由助教介绍电对人体的伤害:电伤和电击,并且介绍各种名词,如电灼伤、皮肤金属化等;将小班分为五个小组,小组抽签得到不同的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发言。问题1建立人体简化电路模型,要求学生讨论各种不同触电方式,计算等效电阻,找出触电电流最大的触电方式。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表演出各种触电方式,包括触电时人体姿势,触电点等不同情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对问题2,学生们通过计算各种触电电流情况下的电压,对安全电压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对问题3结果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触电致死的实质是电流,;通过问题4静电示例揭示电压大小不是影响电击伤害的唯一因素,同时介绍静电的应用与利弊;问题5讨论了人体触电的影响因素,其中提到电磁环境的影响,由此扩展讲解了雷雨天气下避雷针工作原理,大楼接地线和“跨步电压”等知识。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发言,最后由助教对人体触电原理做梳理总结。助教首先通过几个触电事例(某电业局实际发生的在高压线下钓鱼引发触电事故),介绍人体触电的主要因素,最后讲解用电安全与防止触电的措施等。这个讨论题目由于贴近我们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参与度很高,有学生还描述过儿时触电的亲身经历。在讨论中助教还讲解了很多课外的扩展知识,让学生理解到电工学知识对以后生活和各自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对该课程更有兴趣。我们在讲完单相电路后讨论了“电路中的对偶”,要求学生列出电路中涉及的相关对偶的变量、对偶的公式、对偶的定律、对偶的电路、对偶的方法以及对偶结论等等,并解释说明。由于课程总学时不变,小班讨论占去了原本紧张的课堂教学学时。为解决“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我们给学生介绍了对偶原理的内容,对电压源与电流源、串联与并联、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RC电路的暂态响应与RL电路的暂态响应等,我们只详讲其一,其对偶的元素、方法或定理通过对偶原理略讲或让学生自学。我们在开学时就给学生布置了电路中的对偶这个题目,让学生们平时就注意积累电路中的对偶等。这样既可满足教学基本要求,还有时间进行拓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在进行该题目的小班讨论时,先让学生自己来制定评分标准,比如写出一组对偶变量得一分,对偶公式得2分,写错了是否扣分等评分标准都由学生自己定。然后让各小组把他们总结的电路中的对偶同时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们自己一组一组地评定,最后按各小组的得分排出各个组的名次,根据名次来给本次讨论的得分。由于讨论采用了各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评分,讨论效果较好。通过电路中的对偶讨论,学生们将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引出“互感”的对偶关系“互容”的概念,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像对偶这种思维的介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很有帮助。

(五)学生的考评体系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要和课程考核改革相结合,为此,我们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简单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方案为: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40%,平时测验30%,平时作业10%,讨论课成绩20%,以后还将进一步加大讨论课成绩所占比重。其中基于合作性学习的探究式小班讨论课把个人计分、奖励个人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小组计分与个人计分相结合、奖励集体的评价方式,从而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格局。

三体会与问题

我们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授课方式的改革,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大大提高,虽然教师授课时间比以前减少了很多,但由于学生学习主动,课外愿意花时间学习,主讲教师在大班授课时明显地感觉到学生较以前接受得更快,上课效果更好。学生们在讨论课的总体表现良好,对每道讨论题都认真思考,并与本小组同学积极讨论。有个别思想活跃,一道题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或者可能遇到的情况。学生们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情况,把生活中的电工问题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所学的电路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促进相互间的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们懂得了积极配合,共同讨论有待解决的问题。原先比较内向的同学也敢于开口,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心。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对主讲教师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主讲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有比较透彻的掌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适合本校学生水平且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为此,我们觉得课程组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探究式小班教学改革小组,充分发挥教学小组作用,一起探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制作教学课件、收集和交换教学参考资料、选择讨论题等项工作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交流教学经验上互通有无,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教学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为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展示机会,也方便教师管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讨论的小班最好能控制在25人以内,也就是一个大班讨论时可能需要四个或四个以上助教,而学校给一个大班一般只能配备一到两个研究生助教,所以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同一课程的助教统一调配,相互借用,这样来保证每个小班控制在25人以内。小班讨论对助教的要求比以前高得多,助教不仅要对本课程的知识要有比较深的掌握,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既要使小班气氛活跃,又要能掌控局势。虽然助教都是电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对课程的掌握还是有限,所以除了要求他们参加专门的教学培训和有充足的时间熟悉课程外,还需要严格执行跟理论课教师随堂听课,每次讨论课前都应试讲,讨论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到各个小班旁听,以便发现问题,对共同问题在随后的大班授课时讲解。培养一名优秀的小班讨论课程助教不容易,需要助教和主讲教师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所以助教的连续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另外,讨论课的成绩主要是按小组整体评定的,分组时不可避免会出现组和组间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组内有些学生在学习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明显较强,而有的学生较差。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公正的评分,有待于今后不断探索改进摸索和提高。

四结论

我们认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以大班授课为基础,以小班分组活动为主体,适合我国大学的现有情况。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沟通、双向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向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使教学方式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并向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2]谢和平.全面推进川大的教育:精英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1:1-9.

[3]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

第2篇: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关键词:大班讲授;小班研讨;学习特点“数字

电子技术”(以下简称“数电”)课程是所有电子类,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建立在“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又与后续专业课程紧密衔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枢纽型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南开大学推出“素质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公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该教育理念强调知行合一,协调发展。在教学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数电”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引入新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数电”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数电”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涉及大量逻辑公式,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法,师生缺乏交流,教学方式方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具体来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1.1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低

“数电”采用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没有启发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背景和相互联系进行深入思考。造成学生对于各个定理、公式缺乏深入理解,不能灵活正确运用。例如:时序电路分为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学生们往往掌握了两类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但是却回答不出下面的问题:两类电路的优缺点各是什么?在实际电路设计时该如何选用这两类电路?现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陈旧

实践证明好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大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强调纪律性,可以高效的教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师生互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数电”课逻辑性强,内容复杂枯燥,长期采用单一的“大课教学”组织形式会使学生思维产生钝化,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此外,“大课教学”的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很多学生自尊心强,怕答错,怕出丑,因此不愿主动和教师互动,很多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有限。

1.3学生考核方式有待调整

对于任何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导着学生学习目标,激发着学习动力。教学评价机制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教学活动。“数电”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总评成绩与学生保研,出国,申请奖学金等息息相关。现行的“数电”考核方式有效督促了学生努力学习,激发了学习动力,但也有片面性。现行课程评价机制没有考察学生的创新性,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因此造成很多学生片面追求好成绩,只关心与成绩相关的要求,只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知识掌握很不全面,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机制,指导教师教学,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自己。

2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此国内外各院校教师做了大量教法创新和改革,提出了很多新教学思想和观点,如CDIO教学法[1-2],探究式教学[3],基于仿真技术的教学[4-5],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6-7]等。基于新教学思想,各院校对“数电”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积极探索[8-10]。这些教法改革的新成果和各个兄弟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给了我们极大启发。“教无常法,唯有得法”,根据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兼顾大班制和小班制教学的优点,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新模式。新教学模式由大班讲授课和小班讨论课组成,课时比例约为3∶1。“数电”课程总学时64课时,拿出其中16课时作为小班讨论课,占总课时1/4,其它课时还是以大班讲授为主。小班讨论课根据教学进度穿插安排,平均每34星期会安排1星期的讨论课。每学期安排6至8次讨论课,每次讨论课一个班90分钟,总学时保持64学时不变。这样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新教学模式兼顾了大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优点,用较少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班讲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打下牢固扎实的理论基础。小班讨论课对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同时也强调团队合作,培养集体意识。讨论课是把大教学班按照30人一班的原则分成小讨论班。每个讨论班分成讨论组,5到6人一组。分组讨论时,教师深入每组参与讨论,每组课后要就讨论的问题提交报告,最后制作PPT,课上进行汇报。这样的组织形式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非常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讨论课上,鼓励学生采用PPT,动画演示,EDA仿真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加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主从型JK触发器的分析有没有简便方法?维持阻塞型触发器的原理、如何用门电路设计计数器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直接讲授相关问题并给出解答方法。改革后,把学生分成讨论组,把上述问题分发下去,先不给答案,由学生讨论,提出解答。讨论课上所有讨论组发言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讨论中,学生慢慢领悟到各知识点的背景、联系,更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再通过做PPT,进行汇报,把自己和小组成员的领悟条理化,使其更明确,更清晰。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和总结。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在学期末,教师会留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题目进行讨论,这个题目既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包括了后续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起到承上启下,鼓励创新思维的作用。例如可以讨论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问题,楼道灯延时控制开关,汽车安全带警示器等问题。这样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又把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新教学模式采用了新考核方式。新考核方式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占比过重的情况,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重知识记忆也重视能力培养,考查范围多元化以便能及时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考查期覆盖整个学期以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欠缺。新的总评成绩组成是:总评成绩=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20%+小班讨论课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由过去70%80%降至现在60%。反映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表现的平时成绩和讨论课成绩占比升至40%。这样做首先减轻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忧虑和畏惧,可以用一个比较轻松的心态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也督促学生抛弃“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更注重培养自己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新的考核方式也包括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报告写作水平,PPT制作水平等多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数电”课程能够全方位的锻炼自己,切实提高各方面素质。新的考核方式考查期贯穿整个学期,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都会及时反映在成绩中,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法,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考核、反馈、改进”循环,显著改善教学效果。

3教学改革的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比如,传输门结构虽然简单,但组成原理复杂,很多学生理解不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讨论,理解了传输门的组成原理和互补结构的必要性。再比如,555定时器结构复杂,应用广泛,学生不易掌握。通过讨论课,学生熟悉了定时器内部结构,对555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有了深入理解。

3.2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性

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处理问题时更有创新性。例如,讨论主从JK触发器的“一次翻转”问题时,学生不仅对问题本身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在教师启发下,证明了一种分析主从JK触发器输出波形的简便方法。这种证明方法是本班师生自主创新,没有任何课本提到的新方法。再比如,期末考试试题特意出了一道课上从没讲过,学生也没见过的设计题。要求学生有创新性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用尽量简洁的电路解决问题。考试结果反映良好,大多数学生都展现了创新性思维。

3.3学生自身感受到了新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

任何教学改革,如果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要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改革开始的动员阶段,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心存怀疑。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内心的怀疑消失了,对教学效果普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学生们说“……科研创新在近些年已经逐步从考验个人能力转换为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经历了这学期“数电”的几次讨论课,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真切地感受到了1+1>2的事实。从最早开始老师讲授全部课程,到现在有一小部分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学习,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很好地培养了我自学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发现问题后经过小组的研究讨论,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讨论课上,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让我对讨论内容印象特别深刻,同时也让我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一个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转换到了主动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同学们有了主动的意识去学习而不再是被动的了。学生在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会更高……”。可以看出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新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4结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由于其内容复杂、枯燥,教法单一,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提升学生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向。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新教学模式,新模式兼顾了大班制和小班制教学的优点,既可以高效率的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兼顾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实践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改革也为其它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2]余慧娟.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5):19-21.

[3]周新淳.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5):101-102.

[4]李杰,叶冬.思维导图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5(12):275-276.

[5]周波,郭姣,赵冬梅.基于思维导图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7):172-173.

[6]孙少杰,裴玖玲,周丹.基于Proteus仿真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6(8):77-78.

[7]余新平.PROTEUS仿真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上旬刊),2013,10(28):124-126.

[8]谢国民,丁会巧,李国华,等.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9):56-59.

[9]王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2):262-264.

第3篇: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4篇: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意义;策略;应用举措;应用效果

优质的学前教育,游戏力是核心。在开展幼儿游戏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适宜且必需的环境,供其在充分的空间与时间中,自由且有序地进行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不同种类的游戏课程,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游戏化课堂的开展,能让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前教育开设游戏化课程的意义

1.游戏化课程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游戏化课程是新的课程形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感官进行学习的特质,将在游戏化课程中得到体现。开设游戏化课程,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知识,还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游戏化课程能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让幼儿在参与多种游戏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进步。为增强幼儿体质,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

2.游戏化课程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化课程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不同类型的游戏对于幼儿的锻炼作用是不同的,但对于幼儿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认识到游戏的有效开展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将各种游戏穿插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游戏化课程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游戏化课程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在幼儿进行知识学习时,教师要开展一些智力开发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为幼儿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是大脑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大脑机能高速发展。游戏化课程可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为幼儿提供思维训练,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例如,在搭建房子的游戏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引导幼儿讨论利用什么样的积木搭建房子会更好,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开发幼儿的智力。

二、学前教育开设游戏化课程的应用举措

1.游戏前的准备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游戏化活动,防止游戏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教师需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一是要做好游戏策划。为了活动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提前设计游戏内容。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龄段幼儿的身体发育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游戏内容,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发展水平划分幼儿的能力层次,寻找到不同班级、不同领域游戏的契合点。为此,教师要提前进行观察、记录、探讨,构建支架,这样才能为幼儿设计适合的游戏活动,提供适合的游戏环境。教师还要提前考虑好游戏场地、游戏玩法、游戏中大小幼儿的互动,确定每一个环节的指导要点。同时,教师要提前预设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针对上一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场地,为幼儿提供更为安全的游戏环境和更有意义的游戏内容。二是要鼓励幼儿跨班互动。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小班幼儿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产生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引导,鼓励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一起游戏,陪他们看书,为他们讲故事,营造友好互助的氛围。在长期相处中,小班幼儿能逐渐接纳大班幼儿,加深双方的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在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教师可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并为幼儿提供自主交往和团结合作的机会。在游戏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戏技能发展与社会性、心理品质的均衡。在每一次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制定活动目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要有所不同。因为是游戏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具有相同点。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相同点,以推动两者间的融合。二是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意识。游戏化课程是一种组织活动形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有很多游戏需要幼儿一起完成,这些团体游戏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团体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友爱意识,培养幼儿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团体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设计需要进行协调配合的活动内容,给予幼儿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幼儿团结友爱意识。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配合能力。在活动期间,幼儿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意识到团队合作的作用和价值,对团结互助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激励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这类活动。例如,在玩轮胎游戏中,小班的幼儿会因为力气小而不能玩。为此,教师可让大班幼儿与他们合作,一起推动轮胎。在游戏中,幼儿们互帮互助,协调配合,可以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

2.游戏活动的开展

游戏化课程的开展,不仅要按照幼儿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游戏模式,还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他们提供多种活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因此,在组织实施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游戏环境。团体活动最重要的就是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资源。比如,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课程资源的收集者,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可以供幼儿游戏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在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材料和合适的游戏环境。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制定好游戏规划,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走出教室,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提升实践能力。二是要有效利用幼儿的模仿心理。游戏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幼儿之间的示范和模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进行模仿和互动,年龄小的幼儿会模仿年龄大的幼儿的行为和语言,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同,教师可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模仿能力确定游戏类型和难度。比如,小班幼儿的游戏能力有所欠缺,教师可设计锻炼他们躲闪和突击能力的游戏。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三是让幼儿自主活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能让幼儿在学习之余将注意力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释放幼儿的天性。户外体育游戏可分为独立游戏、平行游戏和组合式游戏。其中,组合式游戏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进行模仿和自我感悟,从而提升责任意识和运动技能。

3.教师需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

游戏化课程的开展,除了需要幼儿相互帮助、相互模仿外,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为此,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留心每一个教育契机,以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一是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交往。集体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化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因为场地、器械、同伴等问题产生各种冲突。冲突如果扩大,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因此,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介入,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尽量找到化解冲突的方式方法,并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教育幼儿学会礼让和包容。在面对各种冲突时,教师要学会积极面对,有效化解,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因此,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提升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会不同的解决方式方法。幼儿之间的相互分享,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三是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以户外体育游戏为例,其可以满足幼儿对户外游戏活动的需要。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使用器械能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对不同的幼儿有不一样的吸引力。幼儿在参与各种游戏的过程中,能对自己喜欢的游戏保持持久的兴趣,并自主进行探索与思考。幼儿的社会性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年龄大的幼儿能体会到照顾小朋友的快乐,年龄小的幼儿能感受到被照顾和被关怀的温暖,体验到各种快乐的情绪。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会了乐于助人,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和范围,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合作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得益于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记录,观察幼儿的个体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游戏设计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最大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四是注重幼儿的规范培养。幼儿因为年龄小,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活动规则。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让幼儿在游戏时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让幼儿有序游戏。要引导年龄小的幼儿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幼儿普及游戏安全知识,以保证游戏活动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让幼儿正确理智地进行游戏。此外,教师可让年龄大的幼儿带领年龄小的幼儿进行游戏,教给他们正确的游戏方法,增强游戏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意外。

三、结语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化课程已成为一种新鲜有趣的课程内容形式。采用游戏化课程教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还能优化学习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认识更多朋友,进行群体交往。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社会交往互动,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黎勇.幼儿园课程的游戏转向及其实践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8).

[2]秦林芝.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1(06).

[3]叶永琴.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32).

[4]丁月玲.完善课程游戏化体系提升幼儿幸福感指数[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

[5]张小静.巧借课程游戏化,引领幼儿教育的发展[J].江西教育,2019(06).

[6]姜翠花.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践行策略[J].江西教育,2019(03).

[7]杜春艳.多维互动拓展幼儿课程游戏化时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2).

第5篇:小班安全教学范文

一、及时发送当天考勤,确保每位家长放心

我班有一部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的,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有时都不知道孩子来没来幼儿园。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幼儿园规定幼儿不来园要及时跟踪记录,我们与家长联系,询问孩子不来园的原因,他们惊讶不已,也不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然后又去问爷爷奶奶;其二,在离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间了,过来接孩子,才发现孩子没有来园,虽然属于家里没有沟通好的情况,但是也会让家长有些担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每天把考勤记录拍照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家长一目了然,非常放心。个别没有来园的幼儿家长可以直接告诉老师孩子请假的原因,方便家长的同时,也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到月底的时候,家长通过考勤记录看到孩子本月的出勤情况,确保孩子出勤天数与缴费吻合。

二、缩短分离焦虑,使幼儿情绪较快稳定

孩子刚入园,会伴有严重的哭闹现象,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家长不放心,还会有很多嘱咐需要跟老师沟通,可是早晨时间短,人又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所以我们请家长在微信群中告知。等我们休息的时候,一一回复,与家长充分沟通,并上传一些关于能够缩短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克服不安情绪的小策略和文章,供家长阅读和学习。此外,考虑到有些家长迫切想知道孩子在园的情况,我们就会在活动的时候拍下照片和小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看到孩子的活动状态后,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孩子的情绪也就很快稳定了,分离焦虑的时间也会随之缩短。

三、传送温馨提示,保证幼儿得到更好的照顾

第一,入园前三天,我们会在微信群为家长发送一些小文章,如:孩子入园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入园,等等,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第二,在传染性疾病发生时,我们利用微信,提醒家长做好家庭消毒、通风,要求家长不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了解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并发送一些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方法;第三,天气转凉需要为孩子更换被子时,我们利用微信及时发送提示,提醒每位家长为孩子更换合适的被子,对于工作忙、没有及时更换被子的家长,我们会与他们在微信上个别联系,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及时更换适合的被子;第四,及时发送教室的温度情况,让家长根据温度酌情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孩子因穿得过多或过少而生病。

四、定期发送育儿知识,为家长能够更好地实施

家庭教育提供资源由于有些家长每天送完孩子转身就要赶去上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看我们的家园专栏的内容;还有的是爷爷奶奶接送,他们有一部分不认字,有一部分眼睛花,加之也不关心育儿知识,认为孩子吃好喝好就足矣。所以,我将班级教室门口的家园专栏上每月粘贴的育儿知识拍照发送至微信群中,方便家长阅读,让家长了解一些幼教前沿的育儿理论,并推荐几本有价值、值得阅读的书籍,为家长在育儿的道路上提供捷径,使他们少走弯路。有的家长会向我倾诉一些育儿时的困惑,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答,同时我也会将发现的有关家长困惑的育儿知识或者有教育价值的文章转发到微信群中,与家长共同学习,在帮助家长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成长。安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我也不忘把一些有关安全的小知识借助微信推送给家长,敲响安全警钟,使家长在家中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如:尖锐的物品放高处;热水一定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叮嘱孩子不和陌生人走;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不吃玩具等。

五、巩固所学认知经验

有的家长会问:“老师,平时咱们都学些什么知识?教什么儿歌?我家孩子回家总是一问三不知。”由于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还不能把所有的事情完全记住并很好地表达出来。我们将幼儿园中学习的小儿歌、歌曲、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内容以及预设的一周活动安排,通过微信发送给每位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所学,帮助幼儿巩固认知经验,也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在园情况,加深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信任与支持。小班主要以培养幼儿生活常规为主,如:洗手、喝水、吃饭、漱口、穿脱衣、穿脱鞋袜等,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帮助幼儿记住这些常规要求需要我们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体验学习,还要用带有情景化的语言来不断练习,如:指导幼儿穿衣,通过《穿衣歌》帮助幼儿学会穿衣,掌握要领:“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这种形式利于小班幼儿理解和掌握,而且朗朗上口,家长也可以帮助幼儿在家学习。为了方便家长在家引导,我们将这种方法和一些小儿歌录制成小视频,配合讲解发送给家长,家园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

六、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