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

第1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多年来,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现已连续19年保持了“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1、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在即墨供电公司的应用

随着电力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及“一户一表”政策的推行,我们发现现有人工抄表手段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仅靠大量增加抄表人员,不仅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会导致整个营销业务的成本上涨,以及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大。而采用现代化的抄表技术和抄表手段,即实现低压载波远程抄表,不仅能避免上述弊端,而且还提升了农电管理的科技含量。

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是融合载波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集电表数据采集、载波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断电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由上位系统管理软件、台区载波集中器、中继器、载波电能表及载波测试设备组成;通过使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可以实现对“四到户”用户电表进行远程抄表,并根据需要进行远程停(送)电,这样既可以避免人为抄表误差,又降低了人工成本,使抄表率和抄表准确率均达100%,本系统还可以随时点抄或查询历史表字,为供电部门及时掌握用户用电情况提供依据

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公司成立低压载波远程抄表工作小组,设在乡镇电管部,在公司分管副经理的领导下,负责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日常运行检查、管理工作,在组织结构上保证远程抄表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销部、集控中心是监督部门,各供电所是具体的运行使用单位。根据公司双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由发展策划部分月度、全年实行考核,对绩效考核结果实行通报,以此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公司统一协调解决,对于个别问题,由部门限期整改。公司制定的《即墨市供电公司集中控制中心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和《即墨市供电公司双文明考核细则》都是绩效评价的依据。

通过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可以实现“跨区域”、“跨台区”集中抄表管理的功能,实现对“四到户”台区用户实时抄表、远程停送电控制、实时线损自动计算等,能够使营销管理的抄表环节完全实现自动化,避免了人为误差,使抄表率和准确率达到100%。

使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技术,可以对全市范围内“四到户”用户电表进行微机远程抄表,并可以根据需要对用户电表进行远程停(送)电,计算任意时间段的低压线损。

2、效益分析

使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所产生的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从人员效益来看,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以前采用人工抄表方式每月抄表需要100人工/天,而采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后,管理人员只需轻松地操作一下鼠标,就能将这些客户的月用电量转入电费核算系统,用时不到10分钟,月均节约人工成本6000余元。

其次,从成本效益来看,通过使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进行低压线损的同步计算,提高了线损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同期对比,线损月均较以前降低了3个百分点,节约电量19.55万KWH,月均收益15万元;

最后,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使用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将节省下来的抄表人员充实到报修服务岗位上,极大的保证了优质服务的力量。

3持续改进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公司的光纤资源,对现有的GPRS集中器模块进行改进,逐步实现了远抄数据的光纤传输,目前正在进行台区的试点工作,运行状况良好。

低压载波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使公司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经过深入论证实施的一项创新工作。所以规划时间跨度不易过大,应保持在一年,并且要时常进行滚动调整,一旦规划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据规划要求开展工作。

随着公司载波表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农村用电负荷用量的不平衡、加之谐波及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等,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我们将逐步加强对远抄系统各个环节的管理,今后对载波表新上台区的选择上将着重考虑地域位置、负荷用量、经济发展程度、台区整体规划等不同的层面考虑,以便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4、典型案例:对远程抄表主要功能的使用案例

南泉供电所泉东北台区于2006年7月份运行该系统该台区有变压器1台,容量160KVA,安装载波表208只,表计安装率100%;

2006年8、9月份,乡镇电管部组织人员对该台区的抄表情况进行了5次抽查,结果如下:

8月11日抽查65户,微机抄录总数2290,当日手工抄表总数2318.1,差额28.1,未出现负数或表计卡数现象;8月12日抽查64户,微机抄录总数2439.8,当日手工抄表总数2442.4,差额2.6,未出现负数或表计卡数现象;8月14日抽查63户,微机抄录总数2684.4,当日手工抄表总数2685,差额0.6,未出现负数或表计卡数现象;9月13日抽查65户,微机抄录总数5986.49,当日手工抄表总数5987.7,差额1.21,未出现负数或表计卡数现象。

8月21日,在电费结算日当天,我们又对全部电表进行了现场核对,结果如下:自动抄表指示数合计15582,人工抄表指示数合计15862,指示数差为280,分析:自动抄表大约4分钟能够抄完208只表,如果人工抄表大约需要2个小时,在此期间用户继续用电,所以产生误差属于正常,抽查结果:抄表率和抄表准确率均达100%。

第2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为切实抓好我县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上级有关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和《县农村电网完善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农网改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二、改革目标

县、乡、村按电力管理法规和社团管理法规规定分别成立县农电管理协会、乡镇农电管理分会、村管电理事会,一)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管理以郴电国际分公司为主体。制订相关农电管理制度,报上级理事会,乡镇农电管理制度报郴电国际、县农网办备案。各村与郴电国际分公司要签订农电管理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利关系,报县农网办备案。第一、二期农网改造村统一按照本次体制改革模式执行。

郴电国际分公司所属供电所负责台区总表的抄表管理,二)建立农电管理新模式。按照公益自治的原则。委托村管电理事会负责抄表收费到户、按时购电缴费,全面实现村组台区农电管理“三公开”即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建立“公益性、服务性”农电管理新模式,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三)规范农村电力管理。要通过农网改造。按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及国家相关农电管理法规,制订规范的农电管理制度、标准、流程,推行农村用电责任保险,规范农村电力管理。

三、改革原则

实现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部署、规范管理、综合配套、政府指导”原则。整顿农村电价与规范农村用电秩序相结合,加强农村电力管理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行“公益性、服务性”农电管理新模式,各级农电管理协会和村管电理事会受郴电国际分公司委托组织管理农村用电,广大农村用户既是用电者,又是管理者。

四、工作流程

并筹集农户自愿投工投劳款组织勘测设计乡村落实农电体改工作报供电所初核郴电国际分公司同意并与村支两委签订农电管理合同领取农网改造材料,乡镇、村、组申请农网完善改造县农网办、郴电国际分公司办理手续村委会成立村管电理事会。组织安装施工工程完工后,进行体制改革工作验收验收合格后,按新的农电管理模式正式运行。

五、农电管理

全县农网完善工程整体完工、村组农电管理规范、电力体制改革运作正常、经同网同价验收合格后,一)台区电价执行与监管。各台区总表电价和农村居民到户电价原则上按分步实施同网同价的要求执行。农村到户电价按国家规定电价实行同网同价,不得以任何理由乱加价、乱收费。

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二是实行村管电理事会抄表收费到户。村管电理事会每月中旬(13号至15号)使用红外抄表机对台区内各用户进行抄表,二)台区抄表收费管理。一是推行预购电制度。抄表后将抄表机数据录入当地乡镇农电管理分会“农网客户管理系统”由系统形成并打印出各用户的电费清单。村管电理事会将各台区用户电费清单在台区公布,依据电费清单收费到户,收取电费后在用户的电费收费手册”上进行登记确认。管电理事会应及时收取电费、及时对台区总表购电装置进行充值购电。台区各用户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拒付电费,否则由电力执法部门依法处理。三是规范台区总表抄表收费。完成农网改造的台区总表安装低压预购电装置,推广先购电后用电,供电所每月中旬对台区总表进行抄表,开具电费发票,月底进行结算,实行多退少补。

用户向村管电理事会提出申请,三)台区低压业扩管理。台区低压业扩(低压用户新装、换表、移表、增容、更名、临时用电等用电业务)由郴电国际分公司办理手续。村管电理事会按规定流程办理。台区低压业扩计量装置和低压线路必须严格按农网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安装,由管辖供电所验收合格加封后,才能搭火供电。未经办理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扩展用户、安装、更换电表或电表外搭火用电,否则根据《电力法》有关条款依法处理。

安装后由当地供电部门对表箱门加封。四)台区计量管理。台区低压居民用户、经营性动力用户电表必须经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或授权检定机构校验合格后才能安装使用。

村管电理事会协助管理;用户进户主线由村管电理事会负责管理和维修,五)供电设施的维护管理。台区变压器10KV引下线与10KV线路的搭火点电源侧设施和台区变压器10KV引下线、跌落保险、避雷器、变压器、计量装置、低压主线由郴电国际分公司负责管理和维护。用户计量装置及以下的设施由各用电户自行管理维护。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使用合格材料,符合安全规程,否则,供电方可拒绝送电。乡镇、村要支持郴电国际分公司加强对供电设施的维护管理,采取切实措施,严防人为损坏或盗窃电力设施。

杜绝发生拖欠电费现象。郴电国际分公司和村管电理事会要做好本村各台区窃电、违章用电及电力纠纷的处理工作,六)农电纠纷与费用管理。村管电理事会每月按时足额收取和上交电费。小纠纷由村管电理事会自行处理,较大纠纷由乡镇、郴电国际分公司、县电力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郴电国际分公司根据农电管理合同规定,每月或每季度按本村发生电费总额的5-7%支付返回款和管电效益款作为村管电理事会的管理费用,其提取的10-20%作为供电设施维修费用。该费用由村管电理事会和郴电国际分公司双方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村管电员根据工作量具体情况从管理费用中给予相应的津补贴,剩余部分作为村管电理事会的经费及管电补贴。此外,郴电国际分公司按全县居民生活用电电费总额的1%提取作为县农电协会的工作经费,确保农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县电力用户中鼓励用电责任保险。按照用户自愿、费用自理的原则,七)农村用电责任保险管理。为减轻用户因电力故障而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财产损失。由用电户向保险公司购买用电责任保险,严禁搭车或强行向村民收取保险费。参加用电责任保险的一旦发生电力事故或由此引发的损失,由保险部门依法、按程序进行理赔。

六、工作要求

第3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热源厂 扩建工程

1 企业概况

本溪衡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由本溪衡泽煤炭发展有限公司与本溪市供热总公司于2006年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本溪衡泽煤炭发展有限公司占75%的股份,本溪市供热总公司占25%股份。公司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总占地面积20公顷.本溪衡泽煤炭发展有限公司是以经营煤炭为主的经济实体.本溪衡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800万元,公司2011年至2012年供热面积850万m2,其中有720万m2已实现了集中供热。目前公司有两个热源厂,已建有3×58MW、6×29MW、2×75t/h、2×50MW锅炉、72个换热站、15个小锅炉房,2011年至2012年供暖期公司全年用煤29.99万吨。

2 项目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供热区域内现有小锅炉房12座,总供热面积125.9×104m2,其中单台锅炉容量为15t/h吨位的锅炉房只有1座,其余均为10t/h以下的小锅炉房.这些小锅炉造成本溪市冬季煤烟型污染非常严重,悬浮颗粒物、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均严重超标,极大影响了冬季环境质量.本项目实施后,将取缔城区内12座小锅炉房,31台小锅炉,烟囱12根.该工程建设将有效地改善供热区域内环境质量,是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完成国家实现节能减排总体方针目标积极手段。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标志。城市实现集中供热不仅能向居民提供舒适居住环境还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以生态环境第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逐步取消小锅炉,建设大型集中供热工程使能源生产和输送集约化,供热机制产业化,使供热行业步入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即能保证供热质量又可节约能源,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极其必要。

3 工程总体概况

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转山热源厂原设计4台29MW链条热水锅炉,已建成2台29MW链条热水锅炉,由于热负荷增加原设计容量已不能满足热负荷增加,本次计扩建工程在原有预留2台29MW链条热水锅炉炉位新建2台50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更新改造一次管网主干线;新敷设一次管网主干线;新敷设一次管网支干线;更新改造一次管网支干线。扩建工程包括新建、改造及预留换热站26座。工程完成投入运行后形成集中供热负荷在300万㎡热源厂,将建成换热站31座形成一次管网总长度22184m。将取缔城区内12座小锅炉房,31台小锅炉,烟囱12根。转山热源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由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辽宁方圆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

4 项目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本项目主要耗能品种为原煤、电、水.年耗原煤12.67万吨,年耗电949.02万千瓦时;年耗水21.6万吨.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供应条件:本项目使用的燃煤采用西蒙煤,燃料各项指标均达到并好于国家标准.本溪衡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与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购煤协议,可满足供应.原锅炉房变电所变压器为:1000KVA 10KV/0.4KV 2台,已安装2台29MW热水锅炉,用电设备安装容量约为:915.5KW.预备安装2台50MW热水锅炉,用电设备安装容量约为:1019KW.变电所不需增容.供水由厂区内原有蓄水池、泵房供给。

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影响:锅炉房扩建前情况,本项目供热区域内现有小锅炉房12座,总供热面积125.9×104m2,其中单台锅炉容量为15t/h吨位的锅炉房只有1座,其余均为10t/h以下的小锅炉房。年能源消耗情况:年消耗标煤33992吨,耗电6924500千瓦时.经计算,单位供暖标准煤单耗为27.68kgce/㎡。锅炉房扩建后情况,扩建工程新建2台50MW往复炉排热水锅炉;由于往复炉排热水锅炉可燃烧劣质煤,公司与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购煤合同,该公司生产的原煤热值低,因此往复炉排热水锅炉的安装为该项目节能提供了空间.又由于集中供热取代小锅炉,因此该项目节能效果显著。总供热面积300×104m2 ,将取缔城区内12座小锅炉房,31台小锅炉,烟囱12根.能源消耗情况:年消耗标煤56110吨,耗电949.02万千瓦时。经计算,单位供暖标准煤单耗为19.09kgce/㎡。较扩建前节约10814.81吨标煤。

5 节能技术措施分析评估

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务院第四号节能指令和国务院节能管理暂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风机、水泵、变压器及电机等设备均选用节能产品。

本热源厂采用集中供热,选用单台容量为50MW的大型热水锅炉,热效率较高,大大降低水、电、煤的消耗,节能效果明显。热网循环水泵采用效率较高大型循环水泵,同时水泵采用变频调速使循环水泵根据系统不同运行状况调节调整转速,保持系统在经济状态下运行达到节电目的。热网补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根据补水量及压力的不同调节补水泵运行,节约电能.锅炉鼓引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根据锅炉热负荷变化调整鼓、引风机运行参数,使锅炉及鼓引风机均运行于较高的效率状态下,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整个热源厂采用微机控制,不仅提高了热源厂的自动化程度,同时可根据热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锅炉出力,降低不必要的煤耗及电耗。锅炉燃烧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换热站等均设置节能所必须的仪表。为了节能和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和管道都进行了保温,主要保温材料为岩棉及硅酸铝板.

6 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

成立专职的能源管理办公室,负责贯彻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法令及有关规定,编制降低能耗计划和措施及长远规划,编制主要产品能源消耗定额,以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不断下降。

由企管处负责按月、季、年汇总上报能源平衡及各种能耗报表工作,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开展能源利用情况检查和监督。指导各分公司搞好能源消耗原始记录、资料整理、各种能耗报表填报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节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组织节能竞赛、评比、交流与推广节能先进经验。

实行严格目标责任制。定期公布各分公司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并将能耗指标和节能工作作为各分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重要考核内容.制订各种能耗考核指标并进行考核奖罚。搞好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公司的能源安全生产、稳定供应及合理调配.敦促下属各锅炉房、换热站的一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 ,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减少能源的人为损失.以确保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

7 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我们体会到由于本公司技术人员协调不到位,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总结,以利于我们在今后各自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第4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线损;管理模式;降损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45-01

一、线损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专业管理的范围

线损管理按照电压等级划分为220kV主变及所用电损失、66kV送变电损失、10kV配网线路损失、380V低压台区损失四部分。公司线损管理职责可划分为综合管理、技术降损、管理降损三部分。供电公司的发展策划部为线损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开展综合降损管理工作;运维检修部负责技术降损工作;营销部负责管理降损工作。

2.专业管理的目标

供电企业综合线损率完成省公司考核指标;消灭线损率在10%以上的配网高损线路和高损台区;在省公司范围内线损同业对标指标完成名列前茅。

二、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

按照线损考核主要体系,主要包括指标对标(60分)和管理对标(40分),具体内容详见表1。

三、线损管理模式

1.管理理念

目标、分层、损耗、对标、绩效五大管理模式。

2.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线损工作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供电企业的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营销部、供电分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策划部。

3.管理方法

(1)目标管理:按照省公司下达的线损率指标,经过细致分析、认真测算、同时报送公司线损主管领导审核后,科学合理地将线损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供电分公司。同时各分公司接收公司下达的降损指标,为下一步细化分解指标到班组奠定基础。

(2)分层管理:依据公司下达给各分公司的降损指标,各分公司将各自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供电所,形成降损压降工作层层传递的管理模式,最终将降损工作落到实处。

(3)损耗管理:从综合管理、技术降损、管理降损三方面加强损耗管理,不断强化线损管理,努力降低电网损耗,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4)对标管理:强化内部线损拓展对标考核机制,在供电分公司间开展内部拓展对标考评工作,按月公布、季度考评的原则考评,力争通过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5)绩效管理:在对供电分公司每月开展内部拓展对标的基础上,季度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形成降损管理的正向激励机制,传递降损管理正能量。

四、强化降损的主要措施

1.综合管理

(1)深化线损指标管控,确保完成降损目标。根据公司总体降损目标,将“综合线损率”和“办公用电”指标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逐级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年度奖先惩后,使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确保完成公司年度线损考核指标。

(2)深化线损拓展对标,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结合省公司线损同业对标内容,修改完善公司内部拓展对标细则,在供电分公司间开展线损拓展考评工作,实施月公布、季考评的方式,不断增强降损争先意识。

(3)积极争取降损改造资金,消灭高损线路和高损台区。同时做好改造项目的跟踪分析工作,对比分析改造前、后数据,为今后降损工作提供依据。

(4)深化线损理论计算,提供降损理论数据支持。按照省公司统一要求,坚持开展理论计算工作,并加强理论计算结果的应用,在总结线损理论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际差异较大的线路或台区,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制定降损措施。

(5)丰富线损管理手段,突出特色亮点。开展现场调研互查活动,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经常开展线损专题会议,分析和解决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线损知识培训,增强线损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省内不断突出工作亮点。

2.生产技术降损

(1)加强农网技术改造,降低农网配电网损耗。结合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计划更换高耗能变压器,改造10千伏线路和0.4千伏线路,改造低压台区。做好改造后的跟踪分析工作,总结降损效果,为继续开展农网降损改造提供依据。

(2)加强负荷监测管理,提高主网架运营水平。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科学合理分布负荷,最大限度减少变压器轻载、空载和过载情况发生。

(3)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减少配电网管理损失。合理调整配电网供电负荷,使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对季节性负荷变压器适当停运或投运,有计划地停运配网空载和轻载变压器110台;调整变压器负荷分配,使其负荷趋于三相平衡。

3.营销管理降损

(1)深入开展台区承包管理,降低台区损失。完善修订台区管理办法,按月对全局低压台区开展承包考核,同时对比分析采集系统数据和发行数据,查找高损台区和负损台区成因,制定解决措施,切实使台区承包取得实效。

(2)利用台区线损管理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以省公司台区线损管理平台为契机,在全采集台区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台区异常分析功能,实现台区界面、客户档案、考核表规范化管理。

(3)强化抄表例日管理,避免线损率异常波动。严格执行抄表管理规定,按规定的抄表周期和例日抄表,借助营销稽查系统,对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和考核,确保抄表及时率100%,同时提高月末抄见电量比重,减少线损率波动。

(4)强化智能表应用,实现采集全覆盖。加快智能表的推广应用,逐步推行“一分双无”抄表催费管理模式。有计划地更换低压智能电能表,100千伏安及以上超期电能表要求全部轮换,为计量数据准确奠定基础,有效降低电量损失。

(5)强化查处违章窃电,减少不明损失。规范用电市场秩序,在加强日常查处违章窃电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用电大检查和内部互查活动。加强抄表质量检查,充分利用营销信息和负控系统监督异常用电情况,加大对高科技窃电的查处力度,依法严惩窃电行为,营造良好的用电氛围,降低管理损失。

参考文献:

第5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电力是现代工业的基本能源,电费占工厂外购能源费用的绝大部分或相当大部分。了解用电计费的构成;掌握本单位供用电设备的基本技术性能;精心安排工厂供用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合理调整负荷分配;加装功率因数补偿装置,改善工厂的功率因数状况,将有效地提高工厂供用电系统的经济运行水平,最终将有效地降低电费支出。重庆钢铁公司动力厂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重钢供用电系统和电力部门电费计费的基本情况

目前重钢供电系统为由重庆市电业局双山变电站馈出的双新钢、双新铁两回110kV线路和重庆发电厂馈出的110kV九钻铁线路分别向我公司1号、2号两座110kV总降压电站供电。两座总降压电站分别安装有3台40MVA主变压器,两座总降压电站的主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240MVA,正常运行方式两座电站为各两用一备,两电站各有一台主变压器做为冷备用。

重庆市电业局对我公司收取电费方式为两部电价制,即基本电费加电度电费。

目前执行的基本电费为14元/kVA·月,按投运变压器的装机容量收取。两座电站的4台常用变压器每月须缴纳基本电费共224万元;还有2台备用变压器按每月计量电度计算,如每月计量电度为该电量的1/30以下时则免收基本电费,1/30~5/30时按全月基本电费的50%收取,即须交纳28万元;5/30以上时按全月基本电费收取,即须交纳56万元。

电价中还以实际用电的平均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0.90为界,实行奖励或罚款,同时,电力部门将按每天用电时间分为峰、平、谷时段分别计价。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厂是钢铁公司的下属动力厂,主要职责是保证公司生产所需水、电、风、气的正常供应,保证公司生产单位的正常供电和管理公司供电系统是我厂的职责之一,仍然是以生产为主。过去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

(1)公司生产单位负荷分配不均。钢铁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每天三班制工作时间的不同有一定的阶段性,这就使得供电负荷也随着发生变化。过去,公司安排生产时只考虑市场和生产设备的条件,极少或没有考虑供电系统的特点,造成了供电系统变压器有时过负荷,有时又负荷很轻的不均匀现象,既没有充分利用好供电设备的能力,又增加了电费的支出。

(2)我厂除了保证公司生产单位的正常供电外,还担负着向社会民用电供电的任务。民用电的特点是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用电负荷都很轻,而在7:00~8:00时和19:00~23:00的早晚高峰时段负荷都很重,尤其晚高峰时达到一天负荷的最高点。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电的增长速度很快,每年以13%~20%的速度增加,其高峰期用电负荷已占到全公司用电负荷的30%强,造成了生产供电和民用供电的矛盾同时也造成了供电系统变压器有时过负荷,有时又负荷很轻的现象。

(3)由于保证公司生产及民用正常供电和管理公司供电系统是我厂的职责,公司与市电力部门的工作业务联系都由我厂进行,市供电部门对我公司用电功率因数的考核也最后落实到我厂,公司内其他二级厂矿对用电功率因数的认识不够深刻,公司二厂矿的用电功率因数普遍偏低,有些二级厂甚至将功率因数补偿装置闲置起来不予投运,造成我厂总降压电站变压器的功率因数不高,有时甚至受到市电力部门的罚款。 

(4)重庆钢铁公司是一个老企业,供电系统除了向公司生产厂矿供电保证生产外,还担负着向大渡口地区居民生活、地方企业、社队企业、农村用电、市政用电供电的任务,网络复杂,设备陈旧,检修次数多,检修时间长。为了保证检修时间能够正常供电,有时需要启动备用变压器,产生增加基本电费的可能。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高我厂总变电站变压器的运行效率,降低电费支出,我厂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利用一切机会普及电气基本知识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特点,使公司各级部门尤其各级领导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设备的条件外,还要结合考虑到供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一些特点,尽量均衡安排生产。我厂的生产指挥和工程技术人员同公司生产处、机动处的同志一道为公司领导安排生产时当好参谋,提出建设性意见,将公司一些不必连续运行的设备如电炉、小轧钢、小机修、蓄水池等安排在低谷电负荷时段生产,削峰填谷,使公司的生产设备和供电设备都工作在高效状态,做到经济运行,提高了总站变压器的利用效率。

(2)根据民用电负荷非常不均匀,尤其晚高峰负荷很高的特点,我们安排了民用电中地方企业、社队企业和生活水池的错峰开动序列表。在确保居民生活用电正常供应的前提下,也保证了地方企业、社队企业和生活水池的正常运行、在夏季民用电的最高峰期,有时甚至调整公司生产秩序,将烧结、轧钢等工序为民用高峰让路。在不增加变压器投运容量的情况下,确保了民用电的正常、连续供电,满足了民用电的需要,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司生产的需要。

(3)随着用电负荷的逐年增加,电网的功率因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厂生产运行人员一直严密监视着电网功率因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如,2000年底2001年初时,因公司电网供电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电网功率因数降低很多,我厂发现后,立即和公司机动处的同志一起跑站下厂,到电站了解负荷分配情况,重新调整负荷分配;重新计算电站的功率因数和加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到二级厂了解无功补偿装置投运情况,协助二级厂解决供电中的技术问题,敦促各二级厂将无功补偿装置全部投入运行,提高二级厂的用电功率因数;采取种种措施弥补缺口,使我厂总站的用电功率因数又升到了0.90以上,获得电力部门的奖励。

(4)我厂供电设施较为陈旧,不检修是不可能的,但检修时又有可能影响系统和正常运行方式,造成备用变压器运行时间过长而被电力部门收取基本电费。我厂认真研究与市电力部门签定的《供用电协议》的有关条款,用好用够政策。每月统筹安排供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定期检修、清灰、倒换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校验等工作,监视每台变压器的月用电量情况,每月底时根据每台变压器的用电量情况调整次月的运行状态或倒换运行方式,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备用变压器用电量超过该站1/30电量情况的发生,避免了多会出基本电费。

4 经济效果分析

我厂长年来坚持电站经济运行,通过长期坚持上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果。保证了公司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正常供应,在满足了公司十余年来生产规模增长和居民生活用电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十余年来,公司生产用电增加70%,居民生活用电增加300%),我厂供电设备尤其电站变压器连续十余年没有增加,为公司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为公司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供电功率因数管理方面,我厂电网连续多年来受奖,1999年全年获得电力部门功率因数奖96万元,2000年1~9月已获得电力部门功率因数奖77万元。由于备用变压器的投用控制良好,近年来末发生因备用变压器投运时间超过1/30电量而被迫交纳基本电费的情况。

5 结束语

第6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一、改革农电用工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现行的用工体制不利于调动农电工积极性。农电工从事乡(镇)及以下低压电网的维护运行、抄表收费及供电服务工作,工作区域广,服务对象分散,劳动强度大。由于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农电工工资报酬主要来源于农电维护管理费,尚未从工资成本中列支。同时,由于农电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不久,还不完善,考核激励力度不大,造成农电工收入相对较低。农电职工机构不能全面维护农电工的权益。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办劳务公司。有些农电劳务机构组织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力量薄弱,甚至只是几个人的空架子,满足于签签合同,收收费,从来不与农电工沟通,不主动听取农电工意见和建议,不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农电工利益,农电职工没有认同感和归宿感。现行的农电用工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一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而制实施之初,有的供电企业为了规避用人风险,主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部门合作,合资成立机构,再通过机构向本企业或下属单位派谴农电工,显然已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二是《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而农电生产经营工作则有长期性、主业性、不可替代性,其工作性质不在劳务派遣之列。三是《劳动合同法》还明确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工单位与劳动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将劳务派遣组织与用工单位又捆绑在一起解决。这样,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将增加很多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四是《劳动合同法》明确了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即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强调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内容可以适用集体合同内容,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现在农电劳务没有成立工会,也无法发挥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

二、改革农电用工管理体制的构想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电力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这一文件是指导农电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学习领会文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农电用工管理体制的设想,充分调动广大农电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电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建立农电服务有限公司思路

组建农电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农电公司)的目的,是以建设和谐企业和谐劳资关系为价值取向,取消或派谴关系,由农电公司依法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让农资关系长久化、稳定化,增强农电工的归属感,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农电公司成立党、团、工组织,以加强党团员管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协调作用,签订好集体劳动合同。组建农电公司的初步设想是:以县(市、区)为单位,一个县(市、区)一个公司,为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承担有限责任。农电公司应以保本微利,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为宗旨。农电公司可由县(市、区)供电企业投资组建。农电公司的经营模式是,通过与供电企业签订委托协议,负责农村低压电力电网的运行维护、建设改造、安全生产、电力销售、供电服务。农电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对服务区域内所属的用电客户实行“代抄、代收、代维、代管”和相关电力产品销售服务,承揽农村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和建设,开展社会用电咨询和社会化有偿服务、评估及电力工程设计、安装等业务,做好供电服务工作。农电公司收入来源是,供电企业支付的劳务费用和低压工程承装费用,以及开展社会用电咨询、服务费用等。

2、规范农电公司与农电工之间劳动关系

农电公司成立后,解除现有农电工与劳动保障事务机构的劳动关系,由县(市、区)农电公司依法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农电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期满,需续签劳动合同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考核,对符合续签条件的,由农电公司依法办理续签劳动合同手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由农电公司发给解除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为了拓宽农电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渠道,激励其奋发努力,为农电事业多作贡献,可建立考核机制,使农电员工可以有条件调入供电企业,成为供电企业的全民正式员工。

3、提高农电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建立农电公司员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可以上年工资总额为基数,将农电员工每年工资的增长率50%与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挂钩、50%与电力行业平均工资增长率挂钩。搞好农电员工工资总额测算:一是按售电量的多少确定提取一定的工资总额,比重占工资总额的40%为宜。并按售电量规模分挡确定提取标准(1亿及以下,1-2亿,2-3亿,3亿及以上等等)。二是按管辖设备的多少确定提取一定的工资总额,比重占工资总额的60%为宜。三是人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工资基数为宜。规范农电工工资结构:一是岗薪工资。根据农电工的责任轻重、技能高低、强度大小、业绩优劣确定岗薪工资。可以在省或地(市)范围内,建立相对统一的农电工岗位体系,打破原来电管员和村电工的界限,以岗位定薪酬。岗薪工资的岗级、薪级设置标准,可以分段确立不同的系数,拉开差距,形成各岗位适合的岗差。二是工龄工资。按照员工参加工作年限,采用分段累进计算,其标准为:10年以下,5元/年;10年及以上,10元/年。三是津贴、补贴。既补偿员工额外的或特殊的劳动消耗,也为了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平不受物价上涨等特殊因素影响而下降,如通讯费、出差补贴费、高空津贴等,可参照供电企业职工的现行标准执行。四是绩效工资或奖金。这是对员工超额劳动支付报酬的一种分配形式。绩效工资必须与农电工本人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并向关键、重要岗位倾斜,拉开分配差距。重视农电员工保险福利:一是社会基本保险。农电公司员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由单位负责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二是住房公积金。农电公司员工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工资基数、缴交比例,按照当地的政策规定执行。三是农电工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参照供电企业职工的现行标准执行。

4、加强农电公司员工绩效管理

第7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克拉玛依电网供电可靠性环网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创建于1959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才逐步发展成为年加工能力为500万吨的综合型炼化企业,供电电网也是随着克石化公司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这就造成了外部网架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等问题,仅2006年全年110kV线路故障造成石化公司部分或全部失电事故7次,给石化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提高石化公司供电可靠性,07年克拉玛依供电公司对电网进行了环网改造,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没有出现发生一起大的失电事故,保障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安全生产。

1.克拉玛依电网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电网是一座最高电压等级为110kV的地方电网,目前有克拉玛依电厂(以下简称克电厂)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热电厂(以下简称热电厂)两座发电厂,装机总容量360.01MW; 110kV变电所15座,总容量648.6MVA;35kV变电所85座,总容量532.74MVA;全网110kV线路28条,总长度832.108km;35kV线路59条,总长度1081.298km。形成以克拉玛依电厂为中心,东北至夏子街油田、西南至车排子,东南延伸到石西、陆梁、直至莫北沙漠腹部油田的油田供电网架。

2007年1月克拉玛依电网并入新疆电网运行。新疆电网通过其所属的克拉玛依变和百口泉变两座220kV变电所,给克拉玛依电网供电,其中220kV克拉玛依变经双线与克拉玛依电厂联网运行,220kV百口泉变单独供一个片区。

2.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供电电源情况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创建于1959年,年加工能力500万吨,是中国石油最重要的高档油和沥青生产基地,也是西北地区低凝柴油、喷气燃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将增加4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建成“千万吨级”炼化企业,并使油、沥青的年产量达到百万吨以上,成为世界级环烷基油生产基地。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目前最大用电负荷约45MW,是克拉玛依电网的一级负荷。110kV炼一、炼二变电所专供石化公司生产用电。两座变电所均为110kV/6kV电压等级,高、低压母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双主变并列运行。

炼一变电所始建于1989年5月,经扩建改造,目前有110kV出线4回,其中2回为主要工作电源,1回直接连接克电厂,1回经炼二变连接自220kV克拉玛依变;另2回分别连接石化公司热电厂的两台机组。炼一变电所6kV配出线38回,均为电缆出线。该变电所2006年配置110kV线路光纤纵差保护和母线差动保护,2009年4月进行了综合自动化改造,全部更换为微机保护。

炼二变电所于2000年7月投产,有2回110kV工作电源,1回直接连接枢纽变电所,1回经炼一变连接自克电厂;6kV配出线27回,均为电缆出线。该变电所建成时均全部采用微机保护,并在克拉玛依电网率先使用了先进的GIS设备,2006年完善了110kV线路光纤纵差保护和母线差动保护。

3.提高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可靠的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整体安全运行水平。

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是保证对用户供电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因克拉玛依电网只有两座发电厂,其中克电厂是主力电厂,总装机336.01MW,居于整个电网的中心地带。热电厂位于石化公司厂区,但装机只有24MW,不足以与克电厂相互支援,甚至无法满足为石化公作自备的要求。克电厂相对孤立,一旦发生机组故障,轻则大面积限电,重则存在电网崩溃的可能,因此,为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2007年1月克拉玛依电网与新疆电网联网运行。新疆电网的电源供至位于克拉玛依电网西南部的克拉玛依变,并经双回线路与克拉玛依电网相连接,不仅使两电源相互支援、互为备用,更重要的是电网规模增加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网的抗干扰能力。

联网前2006年全年电厂及枢纽的110kV出线故障跳闸7次,其中5次均因电压波动,造成热电厂停炉(给石化公司供热)或者炼一、炼二变甩负荷,其中1次供炼二变的炼一二线停电,造成炼二变全所失电,给石化公司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联网后2007年全年电厂及枢纽的110kV出线故障跳闸5次,其中仅1次电炼线故障,电压波动造成炼一变甩少量负荷,其余均未对电网造成大的影响。

3.1.2 优化运行方式,采用环形网络供电

结合本电网的结构特点,联网后克拉玛依电网110kV主系统采取 “O”型环网的运行方式,既将克拉玛依电网内的部分110kV重要变电所形成“克电厂~炼一变~炼二变~枢纽变~北郊变~电厂”的主环网,将通过该环网,将电网内的克电厂、枢纽变、克石化公司热电厂(炼一变)三个电源点联系在一起,其中克电厂、枢纽变两个主要电源点分布于环网的两端,即正常情况下,主力电厂克拉玛依电厂与新疆电网采用两条环路并网运行方式,炼一变、炼二处于其中一路环上,环内的任意一条110kV线路故障,均不会影响电网供电。同时,双环与新疆电网联络,避免了环内任一线路故障克拉玛依电网与新疆电网解列的风险,保证了并网运行系统联络的可靠性。

联网前的主系统运行方式

优点:各变电所双线供电,一用一备,结构简洁,保护配合简单。

缺点:变电所的工作电源故障后,自动或者手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继续供电,不能保证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电。

联网后的主系统运行方式

优点:

a)将重要的110kV 变电所形成“O”型环网的运行方式,通过该环网,将电网内的克电厂、枢纽变、克石化公司热电厂(炼一变)三个电源点联系在一起,其中克电厂、枢纽变两个主要电源点分布于环网的两端,炼一变、炼二处于其中一路环上,环内的任意一条110kV线路故障,均不会影响电网供电。

b)主环之外设置备用环(红色粗线的“克电厂~炼一变~炼二变~枢纽变~北郊变~电厂”为主环,红色细线“克电厂~炼一变~炼二变~枢纽变~八零一变~电厂”以及“克电厂~北郊变~枢纽变~八零一变~电厂”的为备用环),保证本电网主力电厂克拉玛依电厂与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电网采用两条环路并网运行方式,避免了环内任一线路故障克拉玛依电网与新疆电网解列的风险,保证了并网运行系统联络的可靠性。

缺点:保护配合关系复杂,对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可靠性、快速性要求高。

3.1.3 以双电源并列方式,保重要装置不间断供电

虽然石化公司目前总负荷约42MW,但克拉玛依电网将其分为炼一、炼二两座完全独立的110kV变电所供电,共4台主变压器采用两两并列的运行方式,任一变压器故障,其主保护差动或瓦斯快速动作,切除故障,不会造成用户停电。重要装置采用由炼一、炼二变电所分别供电,保证即便是有一座110kV变电所失电,重要装置仍可由另一座变电所供电,不会完全失电,可靠性较一座变电所供电高。

3.1.4 合理配合继电保护装置,快速切除电网故障

由于石化公司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而且装置对电压波动也比较敏感,曾多次发生主电网故障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石化公司部分装置失电。目前克拉玛依电网除个别沙漠地区远距离110kV辐射线路外(由于光纤未到位),西北缘地区几乎全部110kV线路配置了全线速动的光纤差动保护,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光纤差动保护立即动作开关跳闸(一般在80ms以内),迅速将故障隔离,降低了电网故障电压波动对石化公司等用户的影响。

例如:2012年7月1日承担克乌高速公路施工的车辆在线路下方违章施工,翻斗车碰挂导线,造成110kV电炼线单相接地故障,光纤差动保护2ms启动、20ms出口,开关经过59.6ms跳闸将故障切除。炼一、炼二变电所由枢炼二线、炼一二线继续供电,石化公司及其他电网用户用电均未受影响。

同时,上述环内的变电所均配置了110kV母线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发生故障时,由母线差动保护迅速将故障隔离,若线路故障保护或者开关拒动时,避免了须由上级远后备保护动作来切除故障,造成的扩大停电范围和故障持续时间长而对电网的冲击和用户的影响。

因此,合理的配置和整定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故障点从电网切除,大大减少了故障对电网的冲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网非故障区域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3.1.5 对变电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一次设备可靠性

2009年利用隐患治理机会与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共同筹集资金对炼一变电所进行了一次、二次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主变压器由2×16MVA增容到2×31.5MVA,室外7台LW3-110型开关更新为LW3-126W型断路器,6kV 48面开关柜全部更新为ZN28型开关柜,主断路器选用VD4型断路器。全部常规电磁式二次设备更新为综合自动化设备。提高了一次、二次设备可靠性。

3.2 管理措施

在管理方面,供电公司从上到下统一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为电网一级负荷的思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将将其生产运行维护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3.2.1 电网的负荷预测、主力机组及设备检修计划、电力电量平衡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等常规管理工作,均结合考虑石化公司的发展规划、新装置投产计划、三年一次的大检修等因素,做到提前计划、准备充分。

3.2.2 在电网的专业管理中,始终将石化公司所属的自备电厂―热电厂纳入其中,统一按照电网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执行。对其各级保护配置、定值配合、二次设备管理、供电方式设计等各方面给与专业化的意见和指导,提高其自身的安全运行水平。

3.2.3 加强运行检修管理,加强日常运行管理。针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一变室外变电所,容易受天气影响,开展每年一次的春季清扫小修工作。

3.2.4 强化项目工程管理,提高投运变电所本质安全水平供电公司针对新投运变电所强化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建设过程以及入网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入网设备的合格率。

3.2.5 开展状态测试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日常对运行设备进行状态评估,高峰负荷期,开展设备温度红外测试等工作,结合相关工程项目开展状态检修,避免和减少了电网检修期间的非正常运行状态,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结束语

第8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一、线损管理目标

1.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线损管理中应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多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在线损管理方面牢固树立“技术线损最优化,管理线损最小化”的理念,严格遵循“综合体系、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以“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保证体系”为支撑的科学、规范、高效线损管理方式,开展以线损率指标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做好指标的分析与评价,落实各项管理降损措施和技术降损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2.管理目标

线损率指标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江苏在充分总结挖掘线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创新,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规范、高效的线损管理方式,推进线损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提高企业降损节能成效。

3.管理成效

江苏省电力公司下辖13个地级市供电公司,63个县级供电公司,全部为直管单位,公司系统各单位售电量及线损率全部实行抄表到户统计。

2007年度,全省农网共计完成供电量同比增加17.79%;售电量完成同比增加18.15%;综合线损率同比降低了0.28个百分点。其中,高压线损率同比降低0.14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同比降低0.46个百分点。

二、主要降损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线损管理

为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电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县级组织机构。鉴于线损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责任考核”的原则,完善一套科学、完善的农电线损管理网络,分级成立了线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体系健全、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管理机构。结合各单位部门职责的调整和划分,建立并完善了《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售电量和线损率指标考核办法》等,细化了县级供电企业指标统计与异动分析例会制度、电网经济运行管理制度、无功电压专业管理制度、电能计量管理制度、营销管理控制制度和电费抄、核、收监督制约机制等,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深化了国网公司*年“农电线损管理年”活动的成效,大部分县公司达到了“机制创新、管理规范、考核科学、成效明显”的工作目标。

2.优化同业对标方案,提高线损率指标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线损率统计口径一致的前提下,应成为同业对标中的重要对标指标之一。同业对标有利于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江苏省电力公司把开展线损同业对标分析作为“十一五”期间加强江苏农电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建立科学的对标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线损率对标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对于线损率指标对标而言,就必须考虑各个地区电网的实际状况,建立线损率指标的科学评价方法。为了提高线损同业对标的科学性和线损率指标计划的合理性,江苏省电力公司开展了线损同类县划分研究。即根据公司系统各单位前一年度供电量将所辖各县公司分为五类电量同类县,再根据各县自然状况、网络结构、用电结构等综合因素,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把电量同类县细分为线损同类县。若A、B、C三县经评估其线损同类评价值相同,则三县的线损实际完成值也应该基本相同,假如其中某县的线损实际完成值明显偏高,则意味该县的管理线损所占比重较大,从而督促其分析影响线损率实绩的各种因素,查找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线损指标的真实性和指标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该成果还解决了如何评估哪个区域最有降损空间这一难题,于*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应用,使用情况良好。*年江苏农电线损率同比下降了0.31个百分点;2007年,江苏农电线损率同比下降了0.28个百分点。

3.扎实开展“三新”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网结构

江苏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两年来,省公司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按照公司出台的《农村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推进江苏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实施计划,逐步完善配电网络结构。按照统一规范、可靠适用、节能环保、维护方便的要求,提高农配网改造的质量,积极采用适合国情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把推广应用节能型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10千伏单相变节能型供电方式作为配电网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从*年起开始大力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和单相变,其中*年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1万台,总容量2570兆伏安;单相变2万台,总容量1150兆伏安;2007年又推广使用了非晶合金变压器1.7万台,总容量4210兆伏安;单相变0.43万台,总容量250兆伏安。评估结果显示,*年至今该专项工程每年可降低电能损耗14371.1万千瓦时。通过实实在在的新农村配网建设,使农村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开展农网无功优化方案研究,提高农村电网的无功优化与控制能力

结合新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10kV及以下农网无功优化系统完善化改造与无功配置方案研究。*年,各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和营销部全力配合,认真开展农网无功补偿装置的调研工作,逐步摸清了中低压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现状和每条线路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比例等,包括专线和专变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比例。2007年,各县供电公司按照《关于开展农村电网无功配置指导意见》,逐步落实了无功补偿项目,对于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而言,公司充分考虑变电所负荷特性和负荷发展趋势,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对于功率因数小于0.9的10千伏农网线路,适当考虑了在10千伏主干线路或大分支线路上加装中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重点加大配电网低压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力度,切实降低中低压配电网络损耗。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公司系统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配置容性无功补偿容量15955.8兆乏,同比去年增加2538.3兆乏,增幅达15.91%。

加强对大客户的无功管理,也是公司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客户无功管理,提高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补偿效果,帮助督促客户按照《供用电规则》、部颁《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规定,采用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值。用户安装无功集中补偿设备,应同时安装随电压、功率因数或时间变化能自动投切的装置。严格执行客户无功管理方面的标准,指导督促客户依据无功就地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做好无功管理工作,保证电压和电能质量。

5.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促进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电网运行是否经济对技术降损有很大的影响。江苏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电网的经济运行。一是积极要求各级调度部门根据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和实际负载情况绘制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曲线,并在实际运行中合理投停主变或改变变压器分列运行和并列运行方式,从而保证变压器的损耗在技术范围内控制在最小。二是合理安排机组开机方式和电网运行方式,减少停电线路,缩短检修工期,尽可能使潮流分布合理,减少迂回供电和长距离送电,减少重载线路,避免过载线路。三是充分利用省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与电容器组的投切,实现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功能、全网电压优化调节功能、无功电压综合优化功能,减少无功流动造成的电能损耗,达到降损增效和提高电压水平的目的。

6.加强营销稽查管理,降低管理线损。

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管理降损工作。围绕管理降损,不断强化电能计量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电能计量装置上网特别是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消除不合理的计量误差,提高“秤秆子”的精度;加大营销稽查工作力度,营销稽查工作始终以效益与服务为主线,以规范和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现代稽查手段和方法,有重点地开展高线损率的县级供电公司专项稽查、用户基础档案专项普查、营业普查、反窃电等活动,增收堵漏,减少由于内部管理不当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损失。*年以来江苏省营销稽查工作具有频度高、力度大、常态化、重成效的特点,稽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9篇:供电公司低保工作总结范文

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研究背景

电网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不同层次劳动用工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积聚核心人才、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随着国家主导的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电网企业在用工需求、用工策略、用工制度与模式、计划管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公司电网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公司资产总额从291亿元增长到536亿元,增长84%;服务各类客户数量从1714万户增长至2108万户,增加22.9%;省内售电量从460.5亿千瓦时增长到846.5亿千瓦时,增长84%;完成电网建设投资476.2亿元,为“十五”期间3.3倍;累计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2座,220千伏变电站61座,110千伏变电站115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06万公里、容量4218万千伏安,分别增长70%和125%;建成东、中、西三条500千伏通道,骨干网架实现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历史跨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充裕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按照“十一五”期间净增电网设备和用户数量测算,需要新增劳动定员约12000人,“十一五”期间实际用工数量由2005年的76630人减至2010年底的70261人,实际减少6369人。

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近年来,公司深入落实“四化”管理要求,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拓展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现已初步建成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公司核心资源的调控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司经营管理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强依法治企和风险管控,推进主多分开、加强集体企业管理,公司一些深层次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管理体制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状态检修、远程集中抄表等新的业务运转模式迅速推进,电网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使电网企业生产营销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并给电网企业用工数量、质量、层次结构带来新的需求;深入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统一规范市县公司机构设置、颁布《供电企业岗位名录》,开展职位分层,健全了岗位价值链,并结合国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不断优化、实施劳动定员常态化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基础逐步健全,具备了细化、细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条件。

人力资源结构呈现新的特点

由于长期历史原因,公司所属供电企业整体用工结构呈现总量超员、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的状况。2010年底供电企业用工总量超员比例为26.4%,但同时又有17家市公司和65家县公司存在结构性缺员问题,结构性缺员数量为4081人。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所实施的技术替代措施需要一定更新改造周期,在电网高速发展、劳动效率提升以及用工出口不畅等多重压力下,难以根本性解决结构性缺员,需要有重大突破才能破解这一难题。此外,员工队伍素质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大提升,给业务外包模式下核心员工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创造了条件。在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强化劳动计划和定编定员入口管理的背景下,推进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快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积极推进企业组织架构变革的重要探索和创新。

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用工模式的挑战

公司目前用工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这些用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这些用工结构和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虽然在促进劳动者灵活就业、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解决国有企业由于人员编制、工资总额限制带来的用工缺口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广泛使用及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国家宏观制度层面,形成了直接用工与派遣用工的“双轨制”,使得1995年劳动法实施前带有明显身份差别的“正式工”与“临时工”制度,又以“直接用工”和“派遣用工”的方式出现,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忧虑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0年以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制定了《劳务派遣规定》(二稿),试图限制和规范劳务派遣制度。虽然目前对草案存在许多争论,还没有形成共识,但草案中诸多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的规定,必然在企业界引发用工策略的重新定位和用工模式的再次调整。在国家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趋于严格规制的背景下,探讨在现有法律制度环境下相对优化的用工策略和可行的用工方式,如业务外包模式,对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满足劳动用工规范化的法律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业务外包模式下劳动用工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

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的内涵是:寻求供电企业低端和辅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的基本思路,确立电网发展新时期人力资源社会化配置的理念、策略和管理体系,探索供电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用工效率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全口径、广覆盖的电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计划及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对电网业务进行分类界定,将之区分为绝对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协作业务和可外包业务,通过分析人力资源供给环境,建立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计划以及岗位、定员、人工成本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革新电网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模式,加快解决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旨在以当前困扰供电企业的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对业务外包用工机制调研归纳,进而针对当前用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创新的思路,制定和实施变革方案。

(3)充分利用多经(集体)资产处置后的集体资产资源,建立可靠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和规范的商务运作体系。旨在通过抓住电网企业规范主多关系、加强集体企业监管等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集体企业经营特点、主营业务范围和发展潜力与趋势,通过规范的业务外包管理流程,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

(4)切实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提升电网企业的社会形象。旨在通过实施业务外包,有效利用外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专业资源,培育围绕电网企业专业服务的产业集群,促进社会就业,缓解社会矛盾,改变社会公众对电网企业垄断的认识,促进电网企业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和谐发展、协作共赢。

主要特点

(1)紧紧围绕国网公司管理热点,契合公司发展改革要求。2011年初,为了系统研究整体用工策略的优化,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确定了业务外包用工、劳务派遣用工、集体工管理等四项重点研究课题,并布置安徽、江苏、浙江、重庆等4家单位进行研究。由于安徽公司在实施农电业务外委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再加上业务外包是公司下一步优化用工策略的改革重点,因此承担了业务外包用工课题研究。2011年底,公司专文请示国家电网公司,申请列入农电业务委托试点单位,并已获批准。供电企业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研究,对解决国网公司管理热点问题、优化公司资源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管理创新课题研究服务于公司改革发展需要的鲜明特点。

(2)决策模型理论基础扎实,建模过程科学严谨。考虑到公司实际情况,参照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战略决策模型来构建业务外包决策模型。采取定性分析方法,通过三维坐标图对企业的各种业务进行区分,从而进行业务外包决策。该模型较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分析维度,对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进行甄别。在建模过程中,选取合肥、滁州、宣城、池州等4家市公司进行试点验证,按照输电、变电、营销等9大专业、26项子专业、142项具体业务,细分10个维度进行评价,最终取样制定了包含2104项数据的评价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业务外包决策模型,兼具理论扎实、方法科学、过程严谨、切合实际的特点。

(3)研究成果体系完备,易于推广应用。除了“业务外包决策模型”这一核心研究成果外,还制定了业务外包管理办法以及业务外包用工招聘、劳动合同、培训、持证上岗、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劳动纪律等一系列管理模板,覆盖了从外包业务范围界定到业务外包管理流程,直至业务外包用工的进入与退出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业务外包管理体制,整个研究成果系统性较强。此外,由于研究成果以模板形式体现,因此同时具备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便于基层供电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转化应用。

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的主要做法

确定业务评价原则

所谓业务评价的原则,是指贯穿于业务分析评价活动,指导企业有效进行业务评价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原则是企业开展业务评价活动的重要准绳,反映了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以及对哪些业务能够实施外包的战略性导向。

电网企业性质特殊、安全责任重大,科学、合理地对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用工策略,对成功实施业务外包至关重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电网企业实施业务评价的原则,构建切实可行的业务外包决策模型,并据此对生产及相关营销、农电业务进行准确评价和划分,以界定各项业务的具体用工策略,这是电网企业对生产技能岗位进行细化分类,修订供电企业岗位名录并支持业务外包模式下劳动用工管理的基础。具体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核心业务原则。实施业务评价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定员核定原则,以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公司核心能力为前提确定生产业务外包范围与形式,对于与电网安全运行直接相关的运行维护、试验、检修等生产核心业务,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外包。

(2)保障安全原则。实施业务评价必须优先考虑安全性问题,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同时,还要加强注意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资金安全、财务安全等问题,切实防范生产业务外包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保证质量原则。实施业务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业务外包后的服务质量问题,确保承包方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服务质量不因外包而下降。同时,要特别防范因服务质量对企业社会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

(4)注重效益原则。实施业务评价要注意考虑外包后的效益问题,通过业务外包合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运行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比传统用工模式更高的效益。

(5)易于操作原则。实施业务评价必须坚持切合实际可操作,充分考虑影响业务外包的各种因素,保证评价结果切实可行,避免出现业务评价环节与业务外包实施环节之间相互矛盾、不一致。

选取决策模型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参照业务外包决策研究领域一个比较成熟的决策模型——战略决策模型,提炼出业务外包决策模型的思考维度,构建符合公司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外包决策模型。

战略决策模型,是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业务外包决策模型。核心能力又称为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长期或持续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理论,外包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决策之前,企业必须对其内部各种业务加以识别,对于那些能帮助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业务,原则是不可外包,而其他不重要的业务则可以外包出去,以使企业把精力集中于核心能力的培育与保护上。

战略决策模型,是采取定性分析方法,通过三维坐标轴对企业的各种业务进行区分,从而进行外包决策的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分析维度,对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进行识别。通常,战略决策模型从业务的复杂性、供应市场的竞争性以及资产的专用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某项业务的复杂程度、资产专用性与该业务的可外包程度成反比,而其供应市场的竞争性与该业务的可外包程度成正比。图1中位于A区域的业务的可外包程度最高,而位于B区域的业务的可外包程度最低。

构建业务决策模型

参照战略决策模型的理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模型的可操作性,可以从“业务”与“供应市场”两个维度构建电网企业的战略决策模型。其中,“业务”维度,是把战略决策模型中的业务复杂性与资产专用性合并、整合而成的一个维度,原因是业务复杂性与资产专用性都与外包业务本身密切相关。“供应市场”维度,是影响业务外包的外部市场因素。从这两个维度对某项业务进行赋分、评价,并依据量化比较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外包,使电网企业生产业务评价与用工策略更为科学、客观。具体来说,业务外包决策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5个具体步骤:

(1)确定业务的细分程度。首先,必须明确评价的对象,确定业务的细分程度,即需要对生产业务细分到何种程度来进行评价。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对生产技能类业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然而,即便是划分最具体的小类,仍然是由多项业务共同组成的。因此,在进行业务评价时,可以在《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所确定的业务小类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细分,细分的结果便是一个具体岗位所承担的各项业务,细分到这个程度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业务细分程度。表1是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岗位下的业务细分。

(2)分别确定“业务”和“供应市场”的二级维度。综合考虑业务外包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其生产业务外包决策模型共由2个一级维度和10个二级维度构成。在业务评价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评价维度,最终确定某项业务的可外包程度。

①业务。业务自身的特点、复杂性、技术要求、人员设备需求等因素是决定一项业务能否进行外包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业务”这一维度又可以细分为安全性、技术稳定性、可分解程度、季节性、业务通用性,如图2所示。安全性:是电网企业实行生产业务外包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二级维度。业务的安全性越高,则可外包程度越低,二者成负向相关关系。技术稳定性:技术稳定性越高,业务的可外包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可分解程度:业务的可分解程度越高,可外包程度越高。技术要求:业务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越高,则业务复杂程度越高,对于承包方的要求相应也越高,因而可外包程度越低。季节性:业务的季节性越强,可外包程度越高。业务通用性:业务的技术通用性越高,越容易实施外包;人员通用性高,容易实施外包;设备通用性高的业务可以很容易地在供应市场上找到承包方,且外包成本较低。综上,如果某项业务所涉及的技术、人员、设备需求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我们称该业务通用性很高。业务通用性高有利于外包业务实现规模化,降低人员招聘与培训、设备投资、风险管理等费用,因此通用性强的业务适合于外包。

②供应市场。供应市场是决定业务外包程度的另一维度,主要包括外包供应市场的成熟度、承包方的资质与服务质量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供应市场的二级维度,如图3。国内同行业外包成熟度:国内同行业外包成熟度越高,对企业生产业务外包越有利。市场成熟度:某项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市场成熟度越高,外包可行性越大。承包商资质:承包商的资质越高,其所能提供的外包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质量也更有保证。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也是业务评价中的重要评价维度。特别是对需要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业务而言,需要着重考虑服务质量这一维度。

(3)确定各维度的权重及评分标准。结公司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每个评价维度对电网企业生产业务外包的影响程度,确定2个一级维度和10个二级维度的权重。为计算方便,把每项业务的可外包得分总分设定为100分,具体各维度权重见表2。

表2 业务评价权重表

(一)业务评价 (二)供应市场

安全性(由低到高得分为15-0分) 技术稳定性(由低到高得分为0-10分) 可分解程度(由低到高得分为0-10分) 技术要求(由低到高得分为10-0分) 季节性要求(由弱到强得分为0-5分) 业务通用性(由低到高得分为0-10分) 外包成熟度(由低到高得分为0-5分) 市场成熟度(由低到高得分为0-10分) 承包费资质(由低到高得分为0-15分) 服务质量(由低到高得分为0-10分)

(4)确定可外包得分计算公式。根据各评价维度所占的权重以及评分标准,可以分别确定一项业务在业务与供应市场两个维度的可外包得分,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假设某项业务在业务这一维度下的可外包得分为Y1,其二级维度分别为安全性(α1)、技术稳定性(α2),可分解程度(α3)、技术要求(α4)、季节性(α5)、业务通用性(α6),则Y1=f(α1,α2,α3,α4,α5,α6)=Σα

同理,假设某项业务在供应市场这一维度下的可外包得分为Y2,其二级维度分别为国内同行业外包成熟度(β1)、市场成熟度(β2),承包方资质(β3)、服务质量(β4),则Y2=g(β1,β2,β3,β4)=Σβ

(5)确定业务的用工策略。如果单纯采取业务与供应市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维相加求和的办法,则无法准确体现两个维度各自对于一项具体业务可外包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采取二维坐标轴的方法,通过二维矩阵来区分业务类型,具体如图4所示。

最终得分位于A区间的业务,其在业务维度的可外包得分很低,因而该业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很高,属于绝对核心业务,无论供应市场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外包服务,都必须采取自制的方式。

最终得分位于B区间的业务,其在业务与供应市场两个维度的可外包得分都较低,一般情况下,该业务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原则上应该采取自制的方式。

最终得分位于C1区间的业务,其在业务维度的可外包得分较低,在供应市场上得分较高,即业务的重要性较高,但供应市场也能提供合格的外包服务,属于可协作业务,当供应市场能够提供优质的外包服务时,可以采取外包的方式。

最终得分位于C2区间的业务,其在业务维度的可外包得分较高,在供应市场上得分较低,同样属于可协作业务,原则上应该采取自制的方式,但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供应市场来创造外包的条件,从而实现外包。

最终得分位于D区间的业务,其在业务与供应市场的可外包得分很高,属于可外包业务,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外包的方式。

综上,根据某项业务在两个维度的得分,结合图4确定该业务的类别以及相应的用工策略,具体如表3所示。

对生产技能岗位进行分类

根据业务界定结果,结合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及安徽省电力公司的《供电企业岗位名录》,对岗位进行分类。岗位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在理想情况下,可以把几项类型相同、用工策略相同的业务进行组合,共同组成一个符合《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与《供电企业岗位名录》的岗位。经过组合,能够形成一套类似于业务分类的生产技能岗位分类方法:绝对核心岗位、核心岗位、可协作岗位、可外包岗位。②当无法通过若干项业务组合构成一个符合《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与《供电企业岗位名录》的岗位时,则可以把这些无法组合的业务作为一个具体的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进行分层,从而确定各岗位的类别。

建立业务外包用工管理机制

与其他企业业务外包不同,电网企业性质特殊、业务繁杂,承担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责任,同时还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加之供电企业生产业务外包市场发育不成熟,具备资质的承包方异常缺乏,导致在实施生产业务外包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必须在实施业务外包以后仍然要承担起部分管理责任,其中包括一些传统的业务外包中发包方不需承担的责任,如劳动用工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业务外包模式下不能直接对承包方的劳动用工进行管理,否则存在被认定为劳务派遣甚至是直接用工的法律风险。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模式下的用工管理,应当采取间接管理方式,即采取制定标准、制度、流程等方式支持、协助承包方;将用工标准和要求告知承包方,由承包方按照标准和要求管理外包员工,发包方予以监督。

计划配置

(1)确定业务外包用工总量。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测算出某项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定员标准,作为市、县公司确定该项业务外包用工总量的科学依据。业务外包实施中,市公司负责编制本地区具体业务外包用工计划,并要求承包方按照该用工计划确定实际用工总量。市公司编制的业务外包用工计划,需上报省公司相应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备案。

(2)核算业务外包用工成本。市、县两级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外包业务用工总量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等因素,核定业务外包用工成本,并上报省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准。

用工标准及规范管理

(1)制定岗位标准和准入条件,制定外包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上岗条件。

(2)制定外包用工岗位合同示范文本。制定统一的岗位合同示范文本,并提供给承包方,承包方根据合同文本与外包员工签订岗位合同。

(3)监督承包方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保情况。人力资源部监督承包方依法管理员工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监督承包方缴纳社会保险。

(4)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监督承包方根据岗位职责及准入条件,对上岗人员的能力及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在岗人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与取证

(1)明确业务外包用工入职培训标准。规定同类业务外包用工入职培训的总体标准要求,并按照该标准要求承包方必须向新入职外包员工提供培训。

(2)明确外包用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统一业务与职位的外包用工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承包方须根据该要求招聘录用劳动力,并确保外包员工在上岗前具备必须的职业资格证书。

(3)明确外包用工培训与技能鉴定要求。制定同类业务外包用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总体标准要求,并按照该标准要求承包方开展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

(4)协助承包方开展外包用工培训工作。在承包方无法向外包员工提供必要培训,或者在承包方委托供电公司协助开展培训时,供电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助承包方开展外包用工培训工作。

绩效与薪酬

(1)绩效考核。监督承包方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方法、指标与标准等。承包方须依据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绩效管理。

(2)薪酬分配及支付。监督承包方建立薪酬分配制度,确定薪酬分配的原则、方法与标准。承包方须依据薪酬分配制度开展工作,确保按照劳动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克扣工资,工资支付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等。

约束机制与合同解除

(1)制定外包用工违纪行为处理标准。监督承包方制定业务外包用工违纪行为的具体标准及分类,作为处理外包员工违纪行为的依据。承包方根据外包员工违纪行为的性质、类别和危害程度处理。

(2)细化岗位合同解除标准。监督承包方细化业务外包岗位合同解除标准,明确规定承包方解除岗位合同的条件、程序及实施办法。

劳动用工统计分析

(1)制定业务外包用工统计表。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承包方劳动用工统计表,收集需要统计的信息,包括外包用工人数、工时、年龄结构、技能、劳动合同签订状况、薪酬等,要求承包方严格按照该统计表对业务外包用工进行统计。

(2)建立承包方统计结果上报制度。建立承包方统计结果上报制度,规定承包方业务外包用工统计结果上报的时间、频率、方式等。

业务外包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研究成果的实施效果

业务外包模式下的劳动用工管理研究成果在公司部分业务领域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效益

(1)增加了组织灵活性。建立柔性化的组织,增加组织灵活性以适应越来越快的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国内外一流企业追求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即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建设。公司生产业务外包符合国家电网的发展要求,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扩大组织,减轻企业在非主营业务上的负担,创新生产业务的用工模式,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

(2)业务外包能够使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将非核心生产业务转移出去,借助外部资源优势弥补和改善自身弱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使电网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业务外包因能促进电网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

(3)业务外包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专业的外部承包方往往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经济地完成某项业务的技术和知识。业务外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有限资源的作用,加速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强化了组织的柔性和敏捷性,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水平。

(4)业务外包能够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生产业务中的非核心竞争业务同样面临着很大风险,而收益却相对较低。如果将相关业务外包给有能力的承包方,就等于将风险同时转移给承包方,起到分散企业整体经营风险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