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电厂入职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电厂入职培训总结

第1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实施背景

专业人才资源短缺

随着近几年企业新分学生减少、各类专业人才的不断输出,一线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的年轻骨干职工流失现象严重。邹县发电厂处偏远的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受地域因素影响,对人才的吸引力逐年降低;核心人才的流失导致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各层次、各专业后备人才均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专业人才的缺乏、复合型人才的不足,使企业的发展难以适应企业专业化、精细化、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向经营生产型转变的需求。

人才队伍结构失衡

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职工平均年龄接近42岁,大部分生产、管理技术骨干年龄都在40岁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将会成为制约企业今后发展的一大难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在行业内也是较高的,但三高人才的比例不足用工总量的10%,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按照华电集团公司的定员标准,越是老企业超员的比例越高,人员包袱沉重,对按定员组织生产工作造成较大压力。从人力资源现状看,存在用工总量的超员和专业人才的缺员这一突出矛盾,现有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已不能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如何科学盘活存量,合理培养输送人才,消化超员压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成为邹县发电厂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邹县发电厂逐步意识到人才是企业增强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根本保证,而以职工身份管理为核心的传统人事管理缺乏活力,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系统性、长远性、科学性还不够,严重制约着人才管理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企业没有构建一个职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平台,无法保证每一位职工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培训调研、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培训管理无法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和职工的职业发展;各部门之间绩效管理不平衡,绩效考核的效能没有得到全部发挥;传统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没有将职工的晋升与业绩完全挂钩,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不高涨,最终会导致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所下降。

邹县发电厂针对人才逐步匮乏、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机制不能与时俱进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创新管理,以“职业规划、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动态管理、薪酬分配”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为统领,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全面对标查找问题,深入推进专项提升,突出把理念更新、思路创新的成果转变为具体措施、具体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内涵及做法

以职业规划为引领,促进员工企业协调发展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邹县发电厂提出,要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火电机组运营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的核心管理人才队伍,以及一大批职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

(1)拓宽非行政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近年来,邹县发电厂基于“人才强企”战略,以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人员为重点拓宽职工成才之路,让不同潜质的职工实现差异化发展,为开展一线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有序培养和储备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同时,通过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形成各专业合理有序的人才梯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潜能。

邹县发电厂研究制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评选工作,颁发聘书,提高待遇。建立完善了管理、技术、技能3条职业发展通道,“技术员、专业工程师、副主任级、主任级、首席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个职业发展层级,改变了以往“独木桥”式的行政管理职务系列和晋升方式,逐步实现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管理专业化、技术专家化、技能职业化。多平台、多层级的岗位序列和职业发展路径,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良好平台。2012年,16名一线职工通过集团公司技术专家初审,2名职工被选拔为济宁市首届有突出贡献技师,1名职工被授予201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并荣获华电集团公司首届五四青年奖章殊荣。

(2)创新开展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制定下发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施方案》,利用专业测评工具(人才素质测评、360度测评等),为职工量身定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发使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从专业角度、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层部门职工进行潜能挖掘,先后组织完成了运行、检修系统1500余名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企业与个人的协调发展,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导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系统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按照“自我评估、综合评价、岗位对标、目标确立、规划实施、动态管理”的实施步骤,根据企业战略导向和人才结构特征,进行符合企业实际和职工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对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岗位设置、培训开发、考评激励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形成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最终达到个人与企业价值双赢的目的。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网站,根据业务流程设置不同用户和相应的执行模块,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上报、汇总、分析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职工均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电子档案。

依据为职工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实时监督各部门人才培养、激励方案的执行情况,给予相应的教育培训支持。同时各部门对职工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编写评估报告报人力资源部,并对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教育培训为前提,打造华电人才成长基地

秉承“培训是职工最大福利”的培训理念,切实发挥集团公司培训基地和华北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开发培训体系,打造适应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

(1)坚持培训制度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技能培训站、多媒体培训教室和仿真机培训中心,配置了多名专兼职培训教师和先进的培训设施,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标准》,坚持月度检查和季度培训抽查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突出“细检查、真落实、勤指导”的培训原则,保证了常规培训工作的效果。先后出台了《技术比武管理办法》、《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多项人才开发培训激励措施,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成才。建厂以来共有76人次在省级以上的技能大赛中获奖,有4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有14人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2)坚持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

根据按定员组织生产和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预测培训需求,每年制订详尽的知识和能力开发计划,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订单式”培训。以厂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为对象,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价值思维、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规章制度、执行力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五种能力”,着力培养适应管理现代化大机组、大电厂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导人才。以专业技术和一般管理岗位人员为对象,重点进行岗位职责、管理能力、专业素质、专业技术领域最新成果等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检修、运行一线职工为对象,重点进行先进生产工艺、岗位技能、实践经验、仿真机等知识的培训和各类技术比武,着力培养高技能操作人才。2012年,共举办6期班组长脱产培训班,全厂281名班组长参加了拓展训练和理论学习,切实提升了班组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夯实了基础管理。全年共举办各类厂级培训班及技术比武16期,参加人员共1332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81.28%。

(3)坚持培训方法与职工发展相协调。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联合办学等形式,通过专题讲课、运行仿真机培训、检修现场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拓展训练、网络视频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把培训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岗位实践的全天候,实现了培训过程的动态控制和实时反馈。

认真做实生产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定《持证上岗实际操作指导方案》等系列工作细则,共完成40个专业、156个题库建设,题目总数量达到9万个。采取技术问答、考问讲解、事故演习、设备拆装演练、模拟操作等形式,组织生产岗位人员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目前全厂生产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构建人才评判标准体系

职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正确评价职工绩效,是人力资源“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基础。邹县发电厂提出了“人人能成材、绩效论英才”的企业人才观,就是要建立把工作业绩和效果作为判断人才标准的管理制度,引导职工走岗位成才之路。

(1)“三横四纵”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所谓“三横”就是制定了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把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要素,制定了科学翔实的考核细则;“四纵”就是分运行、检修、管理、多经后勤四个系统,以职工业绩为依据,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比较科学的“三横四纵”职工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绩效管理呈现出精细化、数据化、标准化的特点。

(2)职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与完善。

围绕创造可持续价值,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将绩效考评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行月度评分、季度评级、及时公开、刚性执行,做到考核指标逐级分解,责任压力层层传递。各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绩效考评使职工的薪酬奖金收入与其绩效挂钩,使职工看到自己工作努力的结果总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有效调动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职工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评结合进行,遵守考核标准、结果公开和“一级考评一级”的原则,每月绩效考评结果通过绩效管理网站进行和上报。对考评成绩差的职工,由考核小组通过口头或书面向职工本人反馈,督促职工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进行改进。对中层干部的评议管理,通过述职述廉、职工代表评议、中层干部互评、部门民主测评等全面考核,对评议较低的中层干部进行诫勉或降职。绩效考评采用行为对照表法和关键事件法进行考评结合进行。行为对照表设计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基础工作。行为对照表对于每一个反映职工工作行为的陈述都给出一系列相关的程度判断,每一判断被赋予不同的分数。考评者定期根据职工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后打分。行为对照表法根据不同的考评目的设置不同权重,从而使得同一部门职工之间的考评结果具有可比性。关键事件法是指保存最有利和最不利的工作行为的书面记录。

绩效考评结果与企业年终评比、职业规划挂钩,当年度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评比各类先进的重要依据,将先进评选融入到全年点滴的工作业绩情况中,减少了人为因素,切实将那些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业绩表现突出的,在职工中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的职工评选出来,在职工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影响。

以动态管理为手段,高效激活企业核心资源

通过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使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实现优胜劣汰,提升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岗位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制定了《邹县发电厂岗位动态管理办法》《岗位竞争招聘及优化劳动组合管理办法》,牢固树立价值思维理念,遵循“只要能创造可续持续价值的职工都是企业人才”的价值观念,变“相马”为“赛马”,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全员竞聘上岗机制,逐步形成了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广纳群贤的科学选拔机制。确立了岗位竞争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和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动态管理机制。目前企业内部所有空缺管理岗位均实现了竞争性选拔。

实行班组、部门和厂三级岗位动态管理,分持证上岗、班组内部降岗、部门内部降岗、部门内部下岗和厂内下岗五个层次。以每个月度绩效考评结果为依据,将职工每季度的绩效考评结果分为不同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考虑岗位的变动,通过晋升岗位激励职工,通过降岗和下岗来约束职工,从而为有能力、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职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考评不合格的则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

(2)岗位动态管理的实施与完善。

通过岗位动态管理系统,各部门、班组的绩效考评结果得以实现公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每月绩效考评结果按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普通职工三个层次在网上公布,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实现。

为促进岗位动态管理工作开展,在岗位序列中出现空岗时,采取竞争招聘和劳动组合两种方式补充,厂监督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岗位竞争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实施岗位动态和竞聘上岗,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动,保持了22%左右人员依据绩效成绩进行升、降岗的合理流动,企业空缺管理岗位竞聘上岗达到100%,真正为有能力、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职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薪酬分配为杠杆,提高企业整体人员效率

将绩效考评结果与职工的薪酬分配挂钩,不断改善和提高职工在获得报酬上的公正感和满意度,以此来激励和约束职工积极主动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人才的竞争力。

(1)薪酬分配机制的建立。建立完善了以绩效考核和一岗多薪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分配制度。职工收入分配实现绩效联酬,实现了个人工作业绩和业务技术水平与薪酬分配相对应。此外,还建立了以综合奖励为主、单项奖励为辅、特殊人才专门奖励的激励机制。在热控、继电保护等技术密集型班组设置系统工程师,职位晋升、岗位待遇与行政管理人员享受同样待遇,实现技能和管理“双线”成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采用人才津贴的奖励方式按月随工资发放,有效激励了技术技能人才立岗成才的热情。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职工每年提报合理化建议2000多条、QC成果80余项。

(2)薪酬分配机制的实施与完善。一是根据四项责任制目标任务,采取厂对二级部门分配和部门内部分配的两次薪酬分配形式,体现了与工作绩效的有机结合。每年集中修订《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每月召开经济责任制考评会,厂经济责任考评委员会按各部门责任制完成情况每月兑现一次,各部门在兑现数额内按照内部分配办法和职工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再分配。在奖金分配上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进行分配,使所完成的工作任务与得到的奖励效益工资基本对应,让业绩突出的职工实现“名利双收”。二是开展经济责任制考核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二级部门管理情况,从奖金分配方式、考核通报分解兑现情况、管理亮点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各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落实情况,并提出审计意见,规范了制度执行,促进了管理提升。对有经营任务的部门经营状况及已完工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情况进行绩效审计,查找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投资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帮助其挖掘节约成本费用的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投资效益。

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流动的有效手段,使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形成闭环体系,优化了人才成长的动力机制,改变了传统的用工机制,有效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效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促进职工思想观念转变

人力资源“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在管理手段上由对职工孤立的静态管理转变为整体的动态开发,企业上下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全体干部职工主动适应形势要求,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切实增强危机感压力感。通过保护、调动和发挥好企业与职工双方积极性,做到互利、双赢,逐步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目标。企业凝聚力有效提高,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得到提升,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及核心人才的流失率逐年降低。

促进职工整体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系统考虑了人才管理和开发的各种要素,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有效整合,构筑了企业与人才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完善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支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指标有效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企业三高人才比例逐年攀升;人才结构得到逐步改善,企业大中专以上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提高到90%。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第2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厂中校;建设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徐艾(1983-),女,陕西汉中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苏伯贤(1973-),男,江苏武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类课题“企业共建‘厂中校’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18-02

一、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机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厂中校”正是校企合作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合作模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中关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明确提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1]随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断深入。

供用电技术是供电与用电技术的合称,包括: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安装调试;高、低压输电线路维护;变电站、所的电力运行监控;用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等相关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普遍存在建设成本高、投入大的特点,近年来电力企业朝着大电网、大机组、远距离、超高压、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更加凸显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近年来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对校企共建“厂中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建设思路

1.明确功能定位,实现互利共赢

厂中校,现在一般定义为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厂中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对企业而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追求的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单方面要求企业为职业教育作贡献,不能激发企业参与建设“厂中校”的热情,往往容易导致学校一头热,无法展开长期深入合作。因此,学校必须主动为企业服务,寻找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才能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建设“厂中校”的根本目的。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学校、企业双方共赢为目标,结合学院与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厂中校”进行如下的功能定位:

(1)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作为顶岗实习基地是“厂中校”建设的首要功能。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驻厂实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体验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学生就业。在“厂中校”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准员工,合作企业可优先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师资培养。“厂中校”可以为学校兼职教师的聘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企业培训讲师的培养提供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4)各类培训。利用“厂中校”的资源开展企业的员工培训、客户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优化企业客户服务。

2.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首先,企业必须与专业对口,能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等整个过程,工艺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次,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能提供实习场所,能够选聘有经验、负责任的技术骨干开展实习教学指导工作。再次,企业应具有发展活力,有相应的用人需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生产任务充足、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2011年与常州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厂中校”建设合作,目前有多名同学被聘为公司正式员工,两名同学被评为公司年度学习标兵。2012年,专业与常州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进行的“厂中校”合作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

三、建设办法

1.合作建设

(1)设施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要在企业车间直接进行生产性实习,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训和理论学习,要进行各类培训也需要相应的培训场地和硬件设施。要实现“厂中校”的功能定位,如果仅仅直接采用企业原有的生产车间作为全部实习场所,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实习和培训效果。因此,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扶持,共同规划实习场所的建设布置与实习设备的配置,在原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学用生产性设施由企业提供,理论教学用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由学校提供为主。

(2)师资建设。企业选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厂中校”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选派进“厂中校”担任校方指导教师的专任教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习实习,开展各类培训。企业指导教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由学校按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签发聘书,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待遇;进企业的校方指导老师按照《专职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和《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进行管理和考核,对考核合格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给予优先,并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

2.共同管理

(1)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后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长时间驻厂实习,是高职院校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讨制订,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向双方选派的指导教师发放《顶岗实习教学任务通知单》,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方指导教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执行计划书》,具体制定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进度和实习目标和成果。学生的实习岗位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设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按照企业生产活动实际安排,实习目标和成果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设置。

(2)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在“厂中校”进行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围绕具体生产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既具有专业技能学习者的学生身份,同时具有实际产品生产者的员工身份,既要学习,也要生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厂中校”的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实行企业与校方指导教师的共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由“双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岗位职责教育和实际生产操作指导,校方指导教师负责相关理论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按规范完成实习任务,并完成实习日志、周记、月志,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批阅,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3)考核与评价。学生实习阶段的考核是学习性和生产性考核的结合,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根据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每个工作日的实习完成后双方指导教师对学生一天的实习工作态度、工作实效进行过程性鉴定,每周汇总,月底双方指导教师分别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表》,企业方的考核重点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五个方面;校方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组织纪律性以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实结、实习内容完成情况等。实习结束后,根据月评价表,结合企业和校方双方意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表》,给出等级制的总评成绩。考核合格者获得顶岗实习的相应学分,考核优秀者被推荐到企业优先录用。

3.共享成果

(1)学校方面。“厂中校”为学生提供了集中开展顶岗实习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资源有限的问题,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欢迎,特别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给予了较高评价。

向“厂中校”选派的学校专任指导教师,开展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教学,并参与生产一线组织和管理、开展技术服务等,使学校的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获得本专业领域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以“厂中校”为依托有效吸纳了一批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等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行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动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安排,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为学生现场授课、指导毕业设计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2)企业方面。对在“厂中校”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与在人才市场直接招聘相比,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适合本企业需求的新员工,对优秀的学生还具有优先选择权,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厂中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硬件资源和校企共建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客户培训提供了培训平台,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职业素质、提升学历水平,建设学习型企业也有利于企业优化客户服务、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同时,学校选派技术服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科技项目开发,企业获得在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支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通过两轮“厂中校”实践运行,成效显著。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及素养提高明显,深受企业欢迎,校企通过“厂中校”合作实现了互惠共赢。

第3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建电厂 ;人才队伍;人才引进

作者简介:周业荣(1972-),男,四川广安人,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厂长,党委副书记,高级工程师。(四川 汉源 625304)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9-03

电力生产是高新技术密集、操作规范严格、安全责任重大的基础行业,随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水电开发竞争日趋升温,电力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尤其是对于新建电厂,如何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平稳起步、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新建电厂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新建电厂人才队伍需求面临的新形势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水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水电项目开发进度加快,水电机组朝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现代新建水电厂,新建电厂逐步朝着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出现新的形势。

1.综合素质要求高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随着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技术在发电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增加,电力生产管理模式逐步由传统的运行、维护分离向运维合一转变,由传统的机械、电气分离向机电合一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导致对人才的要求发生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对一线生产人员,要求从传统的单一的运行专业或维护专业人才,向既要懂运行又要懂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加之现代电厂按照创建一流企业标准,定员明显减少,企业职工数量需求不多,需要职工多专多能,对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2.学习能力要求强

人才队伍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要。水电厂一般地处深山峡谷,厂房、坝型千差万别,机电设备样式、性能各不相同,需要新进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由于新建电厂大多推行“机电合一”、“运维合一”新型生产管理模式,要求生产人员全面懂得电厂机械、电气专业知识,懂得运行、维护知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工作意图,完成复杂任务,胜任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设备健康运行,确保新企业平稳起步、持续稳定发展。

3.社会需求量增大

企业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队伍的竞争,依靠人才强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能力,才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的领先。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水电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一大批电站陆续开工建设,对基建人才需求旺盛。再过3-5年,国内一大批电站将相继投产,对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将迎来高峰期。特别是对综合性、复合型的电力生产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传统的电力生产人才成长实践来看,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需要经历3-5年的培养,而今推崇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其成长时间需要更长。因而未来几年对电力生产人才的争夺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二、新建电厂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新建电厂应该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按照“引进急需的,提高现有的,培养永久的”人才培养思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为全面实现“顺利接机、安全发电”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要。

1.统筹规划,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引进

人才引进和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建电厂一切从零开始。加之现代大型水电厂定员少,要求人人能用,人尽其才。要高度重视外部人才引进,尤其是重点引进急需的成熟电力人才,以承担繁重的接机发电任务。更要注重引进有潜力的学生,充实新鲜血液。近年来,很多新建电厂通过组织调配和市场化的引才机制,直接从内部兄弟单位和社会上招聘各类人才,增强人力资源活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是编制人才引进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推进速度,按照人员配置进程既要满足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要求,又要确保顺利接机、安全发电的原则,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人才引进计划。二是把握人才引进进度。按照引进计划,结合生产筹备进程,前期招聘引进人员主要是管理和技术骨干,并陆续引进各专业成熟人才,介入设备安装和生产准备,全面参与电站机电设备选型、工程方案确定、设计联络、标书审查、安装调试、质量控制、工程验收、出厂验收等工作,为接机发电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同时从国内外高校引进学生,不仅充实了新鲜血液,而且为后续流域电站生产储备了人才。

2.细化措施,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培养是长期积累与发展的过程,作为新建电厂,面对新设备、新人员,切实建立好内部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覆盖全面、具有层次、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满足企业内部日常管理、生产工作需要,推进企业平稳起步的重要环节。企业应立足实际,着力推进大培训、大练兵,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政治坚定、技能过硬、作风顽强的电力生产队伍。

(1)突出专业性,确立人才队伍培养目标。要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全面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不仅着眼于当前员工所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要着眼于水电开发电力生产、管理人员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将技能知识培训与管理知识培训并举。要认真分析新建电厂岗位设置,以及每一个岗位知识需求、能力需求,从而确立了管理岗位、生产岗位培训重点,出台人才培训滚动计划。结合水电厂生产特点细化专业,按照组织确立和自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电厂涉及的每一个管理专业、生产技术专业有人钻研,有一批人才队伍。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注重从个人、队伍绩效反馈上查找差距,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持续改进。

第4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工厂供电》 项目教学 教学改革

1.引言

《工厂供电》就是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与分配,《工厂供电》这门课程就是研究如何向工厂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保证其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一门科学,该课程的特点是:先修课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要求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今后从事供配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为实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工厂供电》课程进行改革,由传统教学改革为项目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达到教学为生产服务的目的。

2.高职高专《工厂供电》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工厂供电》是高职高专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与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对知识的需求有差距,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为了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对《工厂供电》课程进行改革。

3.高职高专《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3.1对《工厂供电》课程理念、思路进行重新设计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等五个对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配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按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针对工矿企业变电所电气运行、维护、检修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群,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重构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提炼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过程考核与任务抽查考核有机结合,且在过程考核中增加理论环节考查,加强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总结提高,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达标的一体化的教学效果。

3.2对《工厂供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本课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概述、高压电气设备、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及接地装置、二次回路等五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子项目。

3.3对《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3.3.1仿真教学法

工矿企业变电所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极高。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工矿企业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工矿企业变电所安全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能进行过程评价。

3.3.2四阶段技能训练法

技能训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讲解任务要求,讲授必需的专业知识。

(2)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边示范操作过程边讲解工作要求与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练习,通过理解操作过程。

(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得到反馈信息,纠正错误。

(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完成项目报告,师生共同对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并归纳总结。

3.3.3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过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在仿真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应用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3.3.4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有五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设计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的学习子任务,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布置任务、问题,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深入到课程中,针对任务通过学习、实施、实践体验等环节,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习得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5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10KV/0.4KV变电所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模拟工矿企业的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学生3-5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实际岗位,按照工矿企业变电所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站长、班长、普通电工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任务。“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工矿企业变电所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4.结语

《工厂供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其特点是内容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供电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达到高职高专课程标准要求,几年来,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生产的联系,加强了课程教学环节的工程实际训练,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扩大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摘要: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培训考核创新培养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改善人才运行机制,才能跟进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激发人力资源的效能和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达到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目的。

1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第一对技术工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人员精简、岗位调整、和生产任务的不断加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必然。因此,应引导技术工人向一专多能发展。培训部门想方设法为职工一专多能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为提高关键岗位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效果,炼钢厂聘请职教中心专职教师与厂技术专家组成师资队伍,对生产关键岗位骨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采取AB班重复教学方式,职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解决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的工学矛盾。

第二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强化生产操作岗位培训。2009年炼钢厂开展了7个工种400多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为达到公司提出的以鉴定促进培训工作的目的,厂培训部门利用职教中心和厂内的教育资源开展鉴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为依据,实行培训合格证制度,只有培训学员按规定课时完成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级别的培训合格证后。才能参加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第三对新上项目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在新上炼钢工程项目时,炼钢厂组织了70人的培训队伍赴包钢、太钢学习,参加培训人员全部是生产线上的骨干和技术精英,临行前先在厂内进行基础理论、安全、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培训,让他们对新上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经过讨论,制定详细的培训大纲,分段培训计划、学习要求及考核标准,把外出培训与厂内部培训融为一体。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岗位培训,培训结束每个职工都通过了考试考核。因此,回来后马上能在本厂的生产线上上岗操作,保证了新项目的顺利投产。

第四“借用外脑”增强企业培训实力。为了尽快提高职工技能水平,适应生产需要,确保新设备正常运行。炼钢厂认真抓好职工的学习培训,邀请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到厂,对车间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选送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无论在厂内或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车间组织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它职工。依靠这些骨干先学后传,使更多的职工在较短时间,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复合型工人。

第五“一问一答学习提纲下载法”,培训组织者不再需要把受训者集中起来,而是把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一问一答学习材料,定期通过微机局域网或下发书面学习材料的形式直接介绍到培训对象的桌面,由学员自学,辅以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检验和评估手段,以实现培训目标。

2以理论、实践考核相结合为形式,促进考核创新

职工培训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培训考核是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学习后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职工是否掌握培训要求。只有强化培训考核,才能提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2.1强化培训考核与评价,加大奖惩力度

为搞好培训考核与评价,炼钢厂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人考核领导小组。针对各车间对培训认识高度的不同,制定措施,严格管理,加大对职工培训的考核力度。考核以实效、有作为和工作业绩为第一尺度,杜绝一切形式化,车间将技能考核当作职工业绩考核的重点来抓,与外出培训、职工转岗、岗效工资的分配严格挂钩,使技能考核成为衡量职工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加快了职工“学、帮、赶”的步伐。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培训考核方案和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将考试结果与利益挂钩,扣罚一定比例的奖金,还要进行强化培训,加大培训的奖惩激励力度。

2.2实施培训考核,提高职工素质

一直走在高科技前沿的炼钢厂计控车间实施的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已在全厂普遍推广。该车间负责全厂自控、电气、网络设备等的维护保养工作,是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车间,现已发展成一支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职工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4人,占车间职工总数的70%。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师6人。

随着炼钢厂自动化设备日益增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对技术职工的考核问题,由于不好量化,一直以来没能体现出对职工技术含量的考核。为加快PC维护工和电工的技术融合,调动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计控车间率先推行技术考核,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操作便捷、方法科学、内容详细的技术考核制度,每半年对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考核,将职工的技术考核成绩作为计发奖金的依据。考核实行理论、实践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故障的判断能力、检修能力、检修质量、检修速度、检修记录、检修汇报以及安全现场涉及问题等,考核采用百分制,理论占总成绩的35%,实际操作占35%,职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及班组综合评议占30%。每次考试,由车间统一出题,集中考试,严格监考,统一判卷,为了将职工培养成三电一体的多面手,每次考试都将计算机、仪表、电气知识按比例加在每个工种的考题当中,使职工能够掌握全面的技能知识。

第6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发展;素质培养;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实现“三个变化”,锻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实现“被动”变“主动”,职工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该厂以“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机制”为抓手,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的培养技能人才。通过专业技师现场带头示范、举办技术专题讲座、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为人才搭建技术交流、技改创新的环境平台,充分发挥展示个人才能。2014年以来,该厂不断拓宽“相马”渠道,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的激励、培养和开发。在生产、经营管理岗位,让那些年轻有为的职工走进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制定了“青年干部培养方案”,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修订管理岗位任职标准,提高学历和职称要求,调动职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制定“主管技师、助理技师”技能职务任职方案,激励职工技能成才、岗位成才;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先后对9个管理岗位公开竞聘。

实现“一主”变“多元”,培训形式不断丰富。开展了导师带徒,结对子、跨越式、分享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实现“一专多能、全能值班”的技能人才目标打下了基础。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立热机、运行、管理等六大专业教研室,抽调各专业专职培训人员,并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做指导,形成了完善的培训管理新机制,开创了“素质工程+竞争上岗”的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紧缺型人才和岗位招聘设立培训课程,实现了培训、储备、选拔的一体化模式。以技能比武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平台。2014年以来,为全力助力企业“二次腾飞”,该厂全面策划了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培训的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并通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全方位、全覆盖”开展职工培训,深入推进高层次、高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发展实力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近两年来,该厂转型发展工作的日益推进,厂600兆瓦级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技术精湛的老师傅走上技能传、帮、带的舞台,带领近几年新入厂的员工尽快精通业务,担当重任。为提升“导师带徒”培训活动的成效,该厂出台了一系列“导师带徒”活动激励制度,提升老师傅传授技艺的荣誉感,全面打消老师傅“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在“导师带徒”活动开展中,该厂组织每个新进厂的大学生与有经验的师傅结成对子,并制定每对结对师徒的特色年度、季度和月培训套餐,由车间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计划执行情况。作为徒弟,每月都要写出学习体会,张贴在他与师傅的合影照片旁,以供交流和车间人员督导、评价,形成了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的有效闭环。

实现“数量”变“质量”,培训工作初见成效。教育培训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开发、输出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培训,有效解决了企业近年来出现的人才断层现象,实现了人员数量上的优势,向人才质量上的转变。同时,注重培训质量,服务企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十里泉发电厂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先后实施了“秸秆煤粉混燃”、“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等多项全国首创的技术革新项目。通过及时、全面的培训,职工迅速掌握了新技术,保证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10年以来,该厂共向安徽芜湖发电厂、滕州新源发电厂等兄弟单位输送了220名高技能操作人才,同时高质量完成了广西贵港电厂等多家单位的检修维护工作。职工队伍的现有素质已能够担负起开拓市场、创造效益和发展企业的重任,实现了“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的培训目标。目前,全厂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已达到107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操作人员达到575人,形成以中、高级工为主体,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群体。2014年,该厂职工高宪宾在华电集团公司第16届技能大赛(火电热控)比赛中勇夺个人和团体双第一。

二、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几点体会

1.加强队伍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多管齐下。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营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格局变化莫测,企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第7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服务融合化 聚焦中心促发展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企业中心任务,助推企业科学发展,服务融合化是与企业发展契合的自然延伸。

一是组织活动融入日常工作。企业根据工作实际,设计了“领导干部进班组、干部联系点、党员1+X结对帮扶”等活动载体。企业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加强对各联系点班组的指导,并实行干部签到制度。领导干部通过参加班组生产会,帮助班组研究解决遇到的重要问题,实现服务活动与日常工作同频共振。

二是党员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企业牢固树立“大培训”理念,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培训教育,通过岗位自学、交流互学、外聘专家、外出培训、中层干部轮训等方式,培养和建设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人才队伍。为缓解企业人员紧缺现状,乌溪江电厂创新形式开展“运维合一”培训,对运行人员进行设备检修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运行人员专业技能综合水平达到初级工水平,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水平。2014年,该厂全年培训达130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

三是党员带头融入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佩党徽、亮身份”、“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上奋力攻坚的积极性,使党员作用更加具体化。

服务网格化 精益管理提效率

乌溪江电厂党委在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项目分解,通过网格化管理,重点建立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普通党员三级网络服务团队,从服务企业、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等不同方面开展服务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团队成员,根据不同职能对网格内的对应服务对象进行服务,使企业开展的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例如,该厂每位中层干部都要对网格内的班组开展定期走访,然后将本次走访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填写到党员干部手册中。对于手册中描述的要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如果无法解决,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与其他部门领导相互配合并进行处理。

此外,服务团队还通过群众信箱、群众来访、上门调研等方式收集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由各网格的负责人和相关党员进行处理。该厂党委下设的办公室会通过检查手册和听取职工意见等方式,了解事件办理的进度、结果和反馈评价,以此考核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将其纳入年底干部业绩考核中,与干部的奖惩提拔挂钩。

服务品牌化 发挥效应注内涵

乌溪江电厂根据各党支部特点,创新设计特色活动载体,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彰显价值理念。

一是服务工作品牌化。企业结合各支部特点和工作基础,培养和建设每个支部的服务品牌,形成支部特色。例如,机关一支部树立的“金牌顾问护交通”品牌,通过为职工解决车辆保险理赔问题,让职工在私家车保险服务中享受到最大便利;同时邀请交警为驾驶员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现场演练车辆常见故障修理等,让职工学到更多车辆维护保养的知识,方便职工出行;机关二支部的“我用心、你点赞”品牌,在办公楼门卫室安装“职工原始报销单据”投放箱,工作人员定时开箱为职工进行后续报销工作,同时推出网上假期审批流程,让职工请假变得更加方便、高效。

二是培育群众公认品牌。企业根据支部工作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树和培育;发现并培育在服务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群众公认的支部,将其作为支部标杆,形成叫得响的品牌。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为此,该厂物业支部充分利用厂区闲置地块进行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为职工食堂提供多种自产食物,让大家吃上环保、放心菜肴。此外,支部在食堂张贴健康饮食的展板,通过目视化管理,让职工了解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的基本知识,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健康生活。该支部的“绿色食品健康餐”活动品牌也因此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

三是因势注入品牌内涵。企业结合形势发展,对选树的支部品牌不断注入新内涵,使品牌具有时代特色。运行支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小指标竞赛、技术比武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树立“节能降耗”品牌,并运用网站、专栏、文化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发挥支部品牌效应,在全厂形成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服务现代化 顺应形势重创新

为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乌溪江电厂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借助和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开发“数字党建”系统。企业在网络党建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并逐步完善依托信息网络的“数字党建”系统,系统依托现有OA系统,有效整合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宣传教育、党务管理、协同办公、远程学习、调查研究、考核检查等功能一体化。它涵盖了党务政工日常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党员管理、党组织管理、“五好”支部创建考核、综合查询等功能模块,让企业党建和思政工作实现科学、高效、规范的网络化管理服务。同时方便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现党员实时动态精准管理。

二是完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充分利用一体化平台和“党旗红”网站,将其作为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知识、办理党内有关事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反映职工民意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各党支部可以实时在网页上最新活动、工作信息,并直接向党委汇报党务工作、会议记录,方便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计划、部署、考核、推进”闭环管理,有力提升了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服务长效化 完善机制保推进

服务机制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乌溪江电厂注重建设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六有”目标在3―5年内基本完成。

第8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系统化培训方法;核电岗位;培训大纲

作者简介:王晓娇(1981-),女,辽宁沈阳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山东 海阳 26511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36-03

为了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地运行和检修,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具备一定资格、能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核电厂人员的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的培训质量和工作绩效,加强培训的有效性,国际和国内的核电厂在培训管理活动中,均采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普遍应用的系统化培训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简称“SAT”),对核电厂的培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文结合山东核电有限公司采用SAT 培训方法进行岗位培训大纲开发中应用的经验,提出核电厂在岗位培训大纲开发中有效利用SAT方法建立岗位培训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其在核电厂培训中的推广。

一、SAT方法概述

SAT 是一个程序性的培训方法。它针对某个工作岗位,从提出人员的全面能力要求,到编制和实施培训大纲,从而全面达到这些能力的要求,最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个逻辑性过程。图1给出了SAT过程的概况。

根据SAT方法的定义,可将培训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岗位任务分析和能力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培训需求和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培训大纲设计:这个阶段将全面工作能力要求转化成培训目标,再将培训目标组织成为培训大纲,设计培训课程项目;培训教材编制:这个阶段将根据培训课程项目确定教学活动,编写所有培训教材;培训活动实施:应用已开发的培训教材进行培训;培训效果评价:根据培训效果评价,对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培训教材等反馈的地方进行改进。

二、SAT方法在山东核电岗位培训大纲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山东核电的工程进展,2014 年将进入试运行期,电站人员特别是生产运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按照SAT方法开展培训以满足运行期对电站人员资格的要求,为此需要按照SAT方法尽快开展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培训大纲开发工作,提出全面的工作能力要求和培训目标。基于SAT的培训体系建设的基础,山东核电于2012年7月采用了“以我为主,外部支援为辅”的方式,成立跨部门项目组的形式作为工作载体,引进国内有SAT开发经验的研究所加入项目组作为技术支持,全面实施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工作。

本文着重介绍基于SAT方法在开发岗位培训大纲中的有效应用,并以山东核电维修部管阀工程师为例,详细描述该岗位培训大纲的编制内容。

1.分析阶段: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过程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完成该岗位任务清单开发的过程。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各岗位直接相关的生产管理文件、运行规程、维修规程等文件的要求,列出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综合考虑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难度、重要度、频度等因素,最终确定需要培训的任务。岗位分析步骤如下:

(1)收集和审核与岗位相关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岗位相关的生产管理程序、技术文件等,确定所分析岗位的职责、工作范围和管理要求。收集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国际组织的导则要求、国家核安全法规、导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山东核电的岗位规范;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程序;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规程、设计手册和技术文件;最终安全分析报告;工作授权文件;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内部事件报告。

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直接访谈,又可以称为“现场访谈”。通过与岗位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分析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确认岗位实际的工作内容,对岗位的工作任务有更直观的认识。

(2)确定任务领域和任务分类。任务清单的编写过程一般如下:将岗位工作分解为任务领域,即工作职责的组成部分;编写初步任务清单;编写任务说明,描述各项任务。

(3)开发岗位任务清单。开发岗位任务清单是对每个任务领域中的任务分类,开发初始的任务清单并对每个任务进行描述。分析人员将岗位所有的任务按照“任务领域与任务分类表”中的分类编制任务清单。

(4)确认岗位任务清单。确认并使岗位任务清单生效,一般采用技术专家、岗位合格人员和处长进行桌面讨论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保证岗位实施所有的任务包含在该任务清单中,任务描述清晰、准确,任务划分准确。

(5)选择需要开展培训的任务。就任务本身而言,由于其难度、重要性和执行频率不同,培训要求也不同,如一些日常频繁执行、难度也不是很大的任务,一般通过初始培训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要求。培训种类分为无需培训、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

(6)编制岗位任务与课程关系表。培训课程设计:在编制任务与课程关系表时,可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对任务进行组合,确定对应的培训课程,可以是一个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多个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也可以一个任务对应多门课程。培训方式设计:对于新的培训课程,需要对每种培训方式进行评估,并选出最符合当前任务的培训方式,同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可用性和培训设施的限制。筛选需要培训的任务:可采用经验反馈法或DIF法(任务难度、重要度和执行频度)来进行培训任务的筛选。无论用何种方法,结果都应准确反映岗位工作要求,并和岗位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达成共识。

2.设计阶段:课程设计和培训大纲设计

课程设计和培训大纲设计阶段的工作均需要以分析阶段的输出成果——“岗位任务清单”、“任务与课程关系表”为基础。课程设计的过程主要是完成相应岗位的“培训课程清单”的过程,其输出结果是各个岗位的“岗位培训课程清单”。输出的培训课程清单将岗位的“任务与课程关系表”中列出的需要接受培训的各个具体课程的名称以及课程对应的培训种类、培训方式、学时和考核方式等内容,按照若干模块一一列出,同时文件中也包括了岗位人员的培训途径、入门条件等信息。课程设计和培训大纲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分析阶段产生的岗位任务分析单,确定出该岗位人员需要接受培训的任务所需达到的最终培训目标、课程名称及内容。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确定每门课程的考核目标。

(2)选择培训方式。为了有效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大纲设计人员要选择适合培训内容的最佳培训方式。在选择培训方式时,还要考虑现有的培训设施,使各种设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要考虑学员的水平和能力等问题。现阶段,山东核电的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培训、自学、外出岗位技能培训、烟台培训中心实验室培训、模拟机培训和自学等。

(3)确定考核标准。学员在完成培训任务后必须接受检验或者考试,以判断学员是否完全领会和掌握了培训内容并达到培训目标要求。对于课堂培训,可以采用笔试或面试的方式;对于自学,可以采用撰写学结报告的形式;对于外出岗位技能培训,可以采取让培训方对学员进行岗位表现评价的方式。以上三种方式的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及不合格。对于实验室、模拟体培训,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考核结果可以分为熟悉、掌握、了解及不了解。

(4)课程设置。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可以将不同的任务设计成一门培训课程,例如:维修岗位都应具备的编写工作申请、编写工作票、编写质量计划、准备工作包、编写完工报告等任务,可以通过《维修工作过程》这一门课程将以上任务全部涵盖;稳压器安全阀、稳压器喷淋阀、大气释放阀、主蒸汽安全阀的解体检修任务,可以通过《重要核级阀门检修》这一门课程涵盖以上任务,其他课程的设置也按照该原则进行。

(5)填写《岗位培训课程清单》。在完成上述课程设计的步骤之后,需要将结果编成各岗位的“岗位培训课程清单”。下文将以山东核电维修部管阀工程师为例,举例说明该岗位培训大纲的内容。

3.编写岗位培训大纲

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描述的正文部分由总则、初始培训目标、继续培训目标、培训途径、入门条件、培训内容、培训等效、学员评价、培训大纲有效性评价和记录等要素组成,在课程设计阶段输出的管阀工程师的“岗位培训课程清单”作为“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描述”文件的附录形式存在。

(1)总则。总则是对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的总体要求,主要描述:明确管阀工程师培训资格和授权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其对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的有效性负责;通过管阀工程师岗位任务分析,确定每个岗位的培训内容;明确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由《管阀工程师岗位培训大纲描述》和《岗位培训课程清单》组成。

(2)初始培训目标。初始培训是为管阀工程师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安全、可靠和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初始培训至少包括单独执行任务所需的基础理论,学员在独立执行工作任务前应具备熟练执行任务的能力,并在指定的、有资质的教员指导下展示这些能力。初始培训应能提高各专业领域人员的工作业绩和专业水平,满足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3)继续培训目标。继续培训是为了使所有具备资格的管阀工程师保持较高的业绩水平。为达到此目的,继续培训的内容包括:系统地审查核电厂安全运行相关领域知识、系统地评估个人和团队的工作业绩以识别出待改进领域、近期的内外部运行经验、已发现的运行业绩问题、电厂改造和程序变更等。

(4)培训途径。管阀工程师岗位培训途径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划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岗位详细分工和岗位人员的职业生涯成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设计。

初级工:具有执行管阀类设备检修工作的辅助任务资格。这些缺乏检修工作经验的员工,可给其他较高资格等级的维修人员提供支持,并可从事检修工岗位上准备工器具、零配件和工作文件,操作工具和测试设备等工作。所以,学员经入岗资格考评后,可等效一部分已掌握的课程要求,再进行培训清单中其他初始培训课程的培训。经考评合格后,就能独立执行管阀类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辅助任务,并可协助和观察高级别资格人员执行检修任务。

中级工:具有执行管阀类设备检修工作的一般任务资格。这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在入岗资格考评后,可等效一部分已掌握的课程要求,再进行“管阀检修工岗位培训清单”中其他初始培训课程的培训,经考评合格后,即可从事检修岗位中对管阀类设备进行的维护、保养、修理和更换等工作。

高级工:具有执行管阀类设备检修工作的所有任务资格。这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在入岗资格考评后,可等效一部分已掌握的课程要求,再进行培训清单中其他初始培训课程的培训。经考评合格后,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执行检修岗位对管阀类设备进行的修理、更换、校准、故障维修和失效分析等工作。

(5)入门条件。根据岗位工作的特点,将管阀工程师的任职资格进行描述性的说明。包括:学历要求、专业要求、专业技术资格、从业资格、执业资格以及之前的工作经验等内容。

(6)培训内容。管阀工程师的培训应以关注本岗位工作要求的方法为基础,并强调工作要求中潜在的原则和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新员工入职培训:对于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包括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两类人员),需要根据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的要求接受相应的培训。培训的主要课程包括:公司概况及发展史;组织机构及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财务管理;保密管理;公司信息化管理;电厂保卫知识;核电工程管理知识;企业文化及职工素养。

基本安全授权培训:是对直接进入核电厂现场工作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的认可,也是员工对承担相应岗位职责及安全责任的一种承诺。基本安全授权分为四类:核安全NS、工业安全IS、辐射防护授权RP和特殊活动授权SA。

基础理论培训:是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帮助他们理解与电厂运行相关的专业概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采用真实的电厂运行状态使学员理解电厂是怎样运行的,使他们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岗位工作中。培训的主要课程包括:核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反应堆材料、核电厂通用机械设备、核电厂核安全等。

专业理论培训:是除基础理论外管阀工程师专业技能所需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主要课程有:AP1000关键阀门、实用阀门使用手册等。

电厂系统培训:是培训管阀工程师工作中所涉及的系统,使其了解各专业领域工作的范围和要求。对电厂系统培训,可帮助各专业领域学员了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各专业领域工作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技能培训:是让管阀工程师在一个受控环境下(如实验室)按照电厂程序要求在设备或设备模拟体上执行工作任务。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提高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在各专业领域实践和程序的运用。

管理培训:是为了贯彻公司相关管理要求,提高电厂运行安全业绩而开展的相关管理规定的培训。管理培训一般可分为“通用管理”和“特有管理”培训。通用管理是一般管理要求的培训,可针对各专业领域的所有人员,也可按照各专业领域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级别分别进行培训;特有管理主要是与各专业领域工作直接相关的管理要求的培训,以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7)培训等效。培训等效是指将先前的教育、经历、考核结果等作为等效的依据,通过评定确认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从而免除部分课程的培训。属于以下条件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培训课程等效:在拟等效的培训课程有效期内,接受过与拟等效培训课程相同或相近的核电专门培训课程,或取得与拟等效培训课程密切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担任培训课程现任教员或现负责本课程教材编制的;现在正从事于培训课程内容相近的工作,且其上级认为其技能水平已超过了该培训课程要求而无须进行相应培训的。

(8)学员评价。学员的工作表现可在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定期评价。评价方法包括笔试和测验、口试和操作评价等,评价手段是基于培训目标,测评学员是否掌握和理解。学员评价为学员本身、部门负责人和培训负责人员提供了反馈信息,它将有助于确定学员的表现和有关培训大纲的改进。

(9)培训大纲评价。培训大纲的有效性评价是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培训要求、培训教材、培训教员和授课形式等方面,以及对员工绩效表现的评价,确定培训大纲的效能、作用和影响,提出是否需要对培训大纲进行修订或改进的方面,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10)培训记录。管阀工程师的培训记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岗位任务清单:保存岗位相关的任务清单,并保证清单的内容与电厂管理要求一致。

培训等效核查表:保存人员的培训等效核查表及相关可被验证的记录,必要时,各部门负责人有权查阅资格考核记录,有助于分派任务给具有资格的人员。

培训程序有效性评价:保存培训程序有效性评价的相关记录,如将培训记录和评价有效性的相关文件、培训自我评估报告以及建议和解决方案等一起打包存档。

培训记录:保存各专业领域人员的培训记录,如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出勤状况、培训评价结果和员工独立执行任务的资格等,以方便查阅和审查。

培训定期报告:定期将培训活动的状态、合适性和有效性、重大培训相关事件或问题的定期报告提供给电厂管理者和独立的监管人员;在每个培训计划完成之后,把培训结果和员工在电厂的表现通知给部门负责人,并描述改善培训所需的调整;对于长期的培训计划,在每个主要节点完成后,也要提供这些信息;当出现重大问题时也要通知电厂管理者,尤其是要求变更培训计划或员工工作时;向电厂和公司管理者定期报告培训的自我评估结果、培训资源的使用、确定目标的完成,以及未来培训计划的目标和规划。

三、结论

岗位培训大纲是培训活动实施的保证,如何保证岗位培训大纲的质量是SAT方法应用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国内核电行业标准培训课程来规范岗位培训大纲,但是目前国内各核电站人员培训应用SAT方法的方式和程度均不相同。编制岗位培训大纲的时候可以参照WANO已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岗位培训大纲开发成符合山东核电特点的人员培训指导文件。

山东核电在人员的培训中,在岗位培训大纲开发完成后,将严格按照SAT方法的应用流程,完善山东核电人员的培训体系,逐步实现SAT应用的规范化、模块化和流程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从而保证山东核电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业绩。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厂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求职者在编写个人简历之前需要注意招聘信息中的潜在要求,因为个人简历需要针对招聘信息来写。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写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求职能不能成功通过,要编写优秀的个人简历需要对求职信息了解、对求职目标了解,还需要对自己有所了解。

名: 韦先生 性

别: 男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籍: 江西-南昌 年

龄: 29

现所在地: 广东-深圳 身

高: 172cm

希望地区: 广东

希望岗位: 工业/工厂类-工程经理/主管

经营/管理类-部门主管

工业/工厂类-IE/工业工程师

寻求职位: IE高级工程师、IE部门主管、PM(项目管理)

待遇要求: 6500元/月 可面议 要求提供住宿

教育经历

2003-09 ~ 2007-07 南昌大学 工业工程 本科

培训经历

2009-04 ~ 2009-04 先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ISO/TS16949:2002内审员 ISO/TS16949:2002内审员合格证

2009-03 ~ 2009-03 先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TS五大手册培训 TS五大手册培训合格证

2007-10 ~ 2007-11 仁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sigma绿带培训 绿带培训证书

**公司 (2012-03 ~ 2012-10)

公司性质: 外资企业 行业类别: 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 IE工程师 岗位类别: IE/工业工程师

工作描述: 1.OLE&OEE系统建立、推行及运行中的监督管理;

2.工时数据库的建立及维护;

jianli-moban.com/

3.新老产品制程优化主导(涉及工艺、流程、物流,作业手法、工装的引入与改进、设备利用率及材料利用率等);

4.产线及办公场地规划;

5.部门及公司IE知识培训。

离职原因: 公司业务不佳,加之个人职业规划需求

**公司 (2009-12 ~ 2012-02)

公司性质: 跨国公司(集团) 行业类别: 通讯、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位: IE工程师 岗位类别: IE/工业工程师

工作描述: 1.NPI新产品导入专案管理;

2.新产品流程规划及成本评估;

3.产能计划与人力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其相应解决方案的制订与推行;

4.产线layout规划及产线架设专案主导;

5.线平衡及制程改善主导;

6.效率、设备嫁动率及厂房利用率等KPI分析及管理;

7.物料上线标准制定及包规改善;

8.下属招募、日常工作安排、监督、考核及技能培训;

9.改善提案审核评定

离职原因: 个人职业发展意向

**公司 (2007-08 ~ 2009-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计算机硬件

担任职位: IE工程师 岗位类别: IE/工业工程师

工作描述: 1.NPI导入(新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规划及成本评估);

2.生产流程规划及SOP的制定;

3.设备与空间需求评估及layout布置;

4.生产效率与设备嫁动率分析及改善推动;

5.产能计划与人力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其相应解决方案的制订与推行;

6.产线平衡及制程改善;

7.生产成本管控(生产成本及各种项目效益的评估及审核);

8.下属工作安排、监督、考核及技能培训。

离职原因: 个人发展意向,希望在新的环境寻找新的挑战

项目经验

工厂OLE&OEE推行 (2012-03 ~ 2012-06)

担任职位: 专案总负责人

项目描述: OLE&OEE即总体人员效率与总体设备效率,实施这个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工厂各部门直接了解到本部门的整体运行效率并准确地快速地找到效率异常根本的根本原因,进而明了的对症下药以解决效率问题。同时,有助于工厂各管理层对各个团队乃至全厂进行更好的监督管理,进而提升工厂的整体效益。再者,为工厂导入精益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及明确的指引。

责任描述: 1.组立专案团队,安排并协调各成员的工作;

2.建立并完善OLE&OEE系统;

3.对相关部门进行OLE&OEE系统介绍及使用培训;

4.导入OLE&OEE系统,并在导入初期主导实施;

5.系统正常运行后的相关技术指导及新功能开发,并利用该系统评价及监督各部门绩效。

Ampere系列新产品导入(MP2阶段) (2010-12 ~ 2011-01)

担任职位: 助理OPM兼IE负责人

项目描述: Ampere是该事业处未来1-2年的主导产品,MP2阶段主要是与客户合作一起验证产品机能、结构及初步制程能力

责任描述: 1.试产前每周召集L5、L6及L10等制程的相关部门开会检讨各子项目的进度;

2.试产期间主导每天BOD及EOD会议,生产主导及与客户沟通;

3.试产结束后完成相关总结报告并与客户及各部门检讨;

4.完成IE相关工作(产线规划与架设、制程改善、品质与产能数据收集及评估等)

pyramid系列产品产能扩充 (2010-05 ~ 2010-08)

担任职位: PM

项目描述: 响应高层指示,在不增加总场地面积前提下扩充35%产能,以满足客户产能需求。

责任描述: 1.收集并重新规划各栋厂房各机种产能;

2.制作产能转移及厂房(含产线)改造计划;

3.厂房及产线改造layout制作;

4.产能转移及厂房(含产线)改造计划实施中的各项目(人机料法环)的进度监督及跟催。

仁宝集团TS16949认证 (2007-09 ~ 2009-06)

担任职位: 项目成员(IE负责人)及内审员

项目描述: 通过不断对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与试制造,持续提升公司的设计能力、制程品质管控能力及产线产能,以达成TS16949标准要求并通过认证。

责任描述: 1.所有汽车电子产品的报价评估、厂房及产线layout规划与架设、产品流程及SOP制定;

2.TS五大手册(SPC

APQP FMEA MSA PPAP)的执行推动及相关程序文件的完善。

3.TS16949公司内部评审。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计算机水平: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技能专长: 1.勤劳诚恳,责任心强,积极上进,有团队精神

2.自信乐观,善于沟通与协调,敢于应对挑战

3.熟悉大型制造企业的运做系统以及流程

4.擅长主导新产品导入专案,厂房改造及产线架设专案,产能提升以及现场改善专案等工作

5.具备丰富的设施与物流规划,包规改善经验

6.熟练运用各种生产改善与管理工具(IE手法,5S,目视管理,TPM,精益生产等)

7.熟练操作Word/Excel/PPT/Project等Office软件及CAD绘图软件

8.通过6sigma绿带培训,获得TS16949内部审核员资格

语言能力

普通话: 一般 粤语: 一般

英语水平: 一般 口语一般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发挥专业技长,成为IE职业经理人

其他要求: 在开展工作时得到高层主管的重视与支持!

自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