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提问技巧论文精选(九篇)

提问技巧论文

第1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63-01

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并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1 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下列时机: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诚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遵循顺序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我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2.1 由点及面。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决那些重点、难点、特点,能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点设问,然后从这一点扩散开去,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提问系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进行深层的思索,由一点而及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

2.2 由表及里。语文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即字、词、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要求学生品读洪教头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注明自己的心得,然后参加讨论:洪教头怎么戴帽子?怎么入席?怎么嘲讽?怎么挑战?怎么出招?怎么失败?问题层层拓展,性格步步凸现,由外表到内心,展现出一个粗鲁傲慢,狂妄浮躁的乡下拳师的可笑形象,同时反衬出林冲虎落平阳、步步退让的无奈处境。

2.3 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给颜黎民的信》中有句比较隐晦的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次提问:①鲁迅喜爱桃花吗?②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③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上文找出有关词句,明确鲁迅是喜欢桃花的。第二个问题抓住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不去龙华看桃花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水到渠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含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2.4 由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提问设计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打斗场面时,可设问:㈠找出描写双方打斗动作的词语;㈡模仿双方的动作打斗;㈢猜摩品评双方动作的优劣;㈣体会林冲的沉稳勇猛。如此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的思维完成一次飞跃。

2.5 由理解到创造。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教师设计提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设计想象性问题为: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请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如此提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

3 注重变化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

3.1 变直为曲。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曲问,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

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

3.2 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

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草船借箭》,不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是逆问:“假如借箭不成功,可能产生哪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

3.3 化实为虚。就是通过假设一定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各种关系发生转换的基础上提问,使学生入境悟理。

第2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根据对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现象:

一、提问缺乏层次性,偏向于记忆性的知识。

数学教师在授新课前进行的知识回顾主要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提升,缺乏深度。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时太难有时简单,没有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提问直接单一,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提问过于简单直接,达不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b、c为常数,a≠0)概念的讲解中,教师直接问二次项系数a能不能等于0,学生回答不能,这个问题不能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不能明白为什么二次项系数a不能等于0。

三、提问时机把握不准,提问后未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由于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缺乏深度,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失去了提问意义。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特点的原因,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被人嘲笑,尤其是回答错误后被老师批评。而往往教师就批评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技巧还需要大大提高。为此,我们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如果课堂的提问能够体现以下几点,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层次和方向。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根本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其次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班级的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方式多样化,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转变一问一答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三、把握关键问题和提问时机。

首先,提问要能体现教材的重难点,有利于攻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把握知识模糊点,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所指,对知识进行定位。其次,提问的时机要准,可在学习新概念后,分析问题时,知识应用时提问。

第3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原文中的具体信息,用who,when,where, what, which, why,how many和how much等进行发问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中学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文章,提供参考学习,欢迎大家阅读。

 

 

解题技巧一

1.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原文中的具体信息,用who,when,where, what, which, why,how many和how much等进行发问,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一特定细节的理解能力。

解题原则:

忠实于原文原句及全篇逻辑关系,不能主观臆断。

解题方法:

Step1:题干中选定关键词(定位词)

Step2:通过略读、查读锁定文中定位区域

Step3:结合信息区域上下文理解、比对

Step4:排除干扰项,筛选得出答案

技巧1:

若针对举例子、人物言论出题,需要查找例子以及人物所说的句子前后的内容,然后与各选项逐一核对。

技巧2:

在出现一些关键词,如however,but,moreover, therefore,thus时,要特别注意句子前后意义的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技巧3:

细节理解题的答案一般是同义替换项或者同义转换。

技巧4:

选项中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答案。如: must,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completely,none, 等。但不是绝对,也有例外。

技巧5:

注意选项中的副词、形容词和介词短语等与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 may, often,should, usually,might, 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 never, few等存在程度不同,经常被偷换,往往被忽视。

技巧6:

注意干扰项特点:与原文内容相反;与原文内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叙述过于绝对化;原文没有提及。

解题技巧二

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写作意图题、观点态度题

2.推理判断题

高考英语推理判断题的考查方向主要包括:推断隐含意义;推断文章出处或读者对象;推断人物性格;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推断写作手法或篇章结构。

技巧7:推断隐含意义

题干中常出现know about, learn from,infer(推断),indicate(暗示),imply(暗示),suggest(表明,暗示),conclude(得出结论),assume(假定,认为)等短语或词。

技巧8:正确选项的特点

不是原文直接叙述的信息。一般没有表示绝对概念的字眼,通常含有usually,may,most likely,some,might,can,possibly等词或短语。

技巧9: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出处

介绍某产品性能的文章可能来自广告;介绍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可能来自传记;介绍浅显的科学知识的文章可能选自学生用的教材或杂志;介绍新型交通工具的文章可能来自报纸上的科技版面;介绍某处名胜或景点的文章可能出自旅游杂志、休闲杂志等。

技巧10:根据文中关键信息判断文章出处

含有网址或click等字眼的文章可能出自网站;含有experiment,research等词的文章可能来自科学报告或研究论文;含有admission,routes等词的文章可能来自旅行指南;含有food,health等词的文章可能来自健康杂志或报纸的健康版块。

技巧11: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做这类题目时,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文章可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也可能按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来叙述)。作者往往先提出几个要解决或说明的问题,或提出几种观点,然后再一一解释说明。因此,考生可以先找出作者已经阐明的问题或观点,接下来文章将会如何发展便一目了然。

技巧12:推断写作手法或篇章结构

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能够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弄清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可能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组织文章,如通过举例、类比等手法来阐明主题。

解题技巧三

3.词义猜测题

技巧13:

利用构词法、语法关系、逻辑关系、上下文语境、生活常识、文化背景等来猜出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

4.主旨大意题

技巧14:

通过略读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把握篇章结构,然后根据文章的框架分析作者行文过程中的详略安排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文章的主体脉络,从而弄清楚作者的思路和意图,最终归纳出主旨大意。

5.写作意图题

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具备对作者所阐述的问题及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技巧15:主旨推断法

写作目的通常是阐述作者为何要表达某个中心主题,因此可根据文章或段落的主旨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技巧16:文体推断法

根据文体的特点来推断。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目的,比如广告类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推销产品或服务,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阐述论点,科普类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科学知识,使大家紧跟时代步伐。

6.观点态度题

技巧17:

判断题目考查的是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还是文中人物的观点或态度。

技巧18:

切勿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或文中人物的观点。

技巧19:

注意文中描写环境以及表达感情色彩、观点或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利用它们来推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技巧20:

第4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族器乐;西洋;演奏;技巧;融合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30-01

一、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重要意义

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互动意义。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分属中西不同的文化范畴,在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中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实质上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互动、交融,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共利双赢的目的。

其二,具有重要的美学互补意义。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分属中西不同的美学范畴,二者在美学精神上有显著的差别。“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偷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中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攻玉”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民族器乐的整体美学品位得到全面的丰富与提升。

其三,具有重要的音乐意义。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虽然分属中西不同的音乐范畴,但是音乐无国界,其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和相同的。中国人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会大为震撼。同样,日本著名指挥小泽征尔在听到中国民族器乐曲《二泉映月》时,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且虔诚地说:“这样的音乐应当跪下来听!”因此,民族器乐演奏西洋器乐的演奏技巧,就是自然而然、顺得成章之事了。这样,会使中国民族器乐更容易走向世界。因为文艺的“民族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兼容的。“文艺作品要达到民族化,作者必须熟悉本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爱好,继承本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和创造性地吸取其他民族文艺创造的优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国许多民族器乐新曲目,在创作手法上都吸收、借鉴了西洋作曲法的精华,例如二胡曲《长城随想曲》、《红梅随想曲》等,就运用了西洋器乐曲中的“随想曲”体裁,即以模仿对位手法写成的“富有幻想性的即兴器乐曲,作曲的中西合璧,自然要求在演奏技巧中必须吸收、融合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

二、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主要内容

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中融合西洋器乐的演奏技巧,要以具体内容为凭借和依托。如果说,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重要意义是“软件系统”的话,那么其主要内容便是“硬件系统”。

具体而言,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有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一)弓弦乐器的指法

民族器乐二胡、板胡等弓弦乐器,在演奏技巧中融合西洋器乐弓弦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指法,主要有“换把”、“揉弦”、“滑弦”等演奏技巧。

(二)弓弦乐器的弓法

民族器乐中弓弦乐器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弓弦乐器中的“分弓”、“连弓”、“断弓”等演奏技巧。

(三)管乐器的演奏技巧

民族管弦乐器(例如箫、笙、管、笛、唢呐等)演奏技巧,融合西洋乐器中的“连音奏法”、“断音奏法”(又分“单吐法”、“双吐法”、“三吐法”)等演奏技巧。

三、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必要形式

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必要形式,是一个保证系统。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转过来又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相辅成,相得益彰。

具体而言,民族器乐演奏技巧融合西洋器乐演奏技巧的必要形式,就是继承与吸收相结合,做到水融、天衣无缝,取得1+1>2的艺术效果。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中融合西洋乐器演奏技巧的应用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2512101

第5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升,企业要求新招收的钳工工人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完成工作任务。学校要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单靠专业课中抽象的理论讲授,实习课中简单的装配练习或单纯地增加錾削实习时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有独立操作能力,又要看到理论基础知识带来无限创造力与想象力。我们的教学只有面向未来,与时展同步,才能培养出懂理论、精操作的新型技术工人。

钳工工艺学是一门机械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它与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机械传动、各机构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为了学好本专业课程,并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基础,笔者采用了一体化模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体化模式教学就是将原来的钳工工艺课与生产实习整合为几个模块,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完成教学任务。

一体化教学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将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激活大脑的思维,酝酿头脑风暴,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诱发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一体化教学使理论与生产实习结合为一体,使理论与实践更融合,实践证明这一尝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一体化教学原则

第一,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和巩固性的原则。

第二,实行个别工序和复合作业交替进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的原则。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理论工艺知识来指导生产实习的原则。

第四,实习结合生产的原则。

为了便于教学,笔者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以下一体化教学模块:平面划线、錾削、錾子的刃磨和热处理模块;锉削、攻螺纹、刮削模块;矫正、钳工常用设备、装配的基础知识模块;传动机构的装配、卧式车床的总装配工艺模块;测量技术模块;安全文明生产模块;机床一级保养等模块。学完后可以达到中、高级钳工应具有的技能技巧水平。

三、钳工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1.营造生产气氛,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个别操作技巧是指学生单动作操作的能力。根据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的要求,操作练习应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达到动作自如、接近自动化的程度。在此阶段进行模拟生产性实习,就是给学生下达生产任务,发正式生产图样,编制工艺流程,以形成生产气氛,使学生真刀真枪地实战,人为地制造压力,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正确地完成加工生产的任务。此时,教师应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纠正误差,使学生由“自觉”阶段进入“自动化”阶段,从而掌握个别操作技巧。

操作技巧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关键,是技能的记忆阶段。操作技巧可分为个别操作技巧、工序技巧、综合作业技巧。这些技巧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通过个别操作技巧的学习,可以达到举一反三、更快掌握其他技巧的目的。

2.选好产品,掌握综合作业技巧

综合作业技巧是指学生操作应变能力。前两个技巧的训练和提高属于初级阶段,是后一技巧训练提高的基础。综合作业技巧是高级阶段的训练内容,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而综合作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工件练习。要开发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生产实习需要的产品,仅仅依靠学校自身力量难度很大,必须加强对外联系,拓宽渠道,实现厂校挂钩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如为提高操作技能,零件图里有錾削、刮削矫正、装配等,只有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符合加工效率的要求,保证产品加工质量,提高学生掌握综合作业技巧的能力。

3.巧妙设计一体化任务书

所设一体化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完成本工种中、高技术等级工件的加工。要想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熟练调整本工种的主要设备,独立进行一级保养,正确使用工、夹、量具、刃具,养成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就要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智能,并要求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为了便于教与学,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高级钳工应具有的技术操作技能,应巧妙设计一体化任务书。

4.一体化教学举例

(1)工作任务:錾子的刃磨;

(2)工作内容:阔錾、狭錾的刃磨;

(3)三维目标。

①知识技能:根据用途及加工材料的性质确定錾子的几何形状及合理的角度值,并刃磨。

②过程方法:分组手动刃磨。

③采用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助协作。

④难点重点:錾子楔角β的大小,要根据被加工材料的软硬来决定。

(4)关键技能:錾削较软的金属,楔角可取30°~50°;錾削较硬的金属,楔角可取60°~70°;一般硬度的钢件或铸铁,楔角可取50°~60°。狭錾的切削刃长度应与槽宽相对应,两侧面间的宽度应从切削刃起向柄部逐渐变狭,使在錾槽时能形成1°~3°的副偏角,以避免錾子在錾槽时被卡住,同时保证槽的侧面能錾削平整(见下图)。

①刃磨要求:切削刃要与錾子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且应在錾子的中间平面上。阔錾的切削刃可略带弧形,其作用是在平面上錾去微小的凸起部分时,切削刃两边的尖角不易损伤平面的其他部分。前、后面要光洁、平整。

②实操闯关:分组进行,互助协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自我评价:包括我组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本组的收获、组际互评(每组学生在实操训练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最后的组际互评中可以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点评:解决问题的妙法。

通过上述的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使学生一理通,而百理明,不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并且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直接就业的技术工人。“一体化”教学改变了过去理论与实习分开进行的做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增加了知识的连续性,有利于学生系统灵活地掌握知识,又使理论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引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人们“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操作技巧与技能。

第6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巧;情感

声乐是最具感染力的音乐艺术门类之一,在社会文化高度繁荣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它的最终目的是用近乎完美的歌唱技巧,优美的声音,准确生动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和打动观众,引起人们的共鸣。然而现在一部分歌者在歌唱中只重视歌唱的技巧,如呼吸、共鸣等等,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表达;还有一部分人却过分地重视作品的表现,而忽视了技巧的恰当运用。

英国声乐家卢齐厄・马南在他的声乐论著里曾说过:“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艺术性的表达人类感情”。一个好的歌者应该有能力来表达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要求的风格和特点。在中国的古代就曾有这样的论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就说明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声乐艺术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特定魅力。因此声乐艺术中的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加强技巧训练,以技服人

声乐艺术中,美妙的声音,完美的技巧是塑造音乐形象必要的前提条件。声乐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的、科学的、有规律的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与完美歌唱的能力。它包括气息、发声,共鸣、吐字、咬字等多个方面。我们强调情感是声乐之本的道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情感是不能代替声乐技巧的,绝不能说情真意切的歌唱就必然产生优美动人的声音。如果没有掌握精湛的声乐技巧,歌唱的感情是无法传递给听众的;歌唱者在演唱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气息控制,准确的咬字、吐字,优美的行腔,那么,歌唱的艺术表现是不完美的。扎实的歌唱技巧能给情感表现提供良好的声音条件,如果没有声乐技巧的正确运用,歌唱的情感就会缺乏表现力,没有表现力,歌唱将失去生命。

声情并茂是我们在声乐表演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所以在演唱上声音技巧的运用,一定要与作品情感表达的要求及声乐的审美要求相符合。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演唱某个作品时,一定要用相符合的声音去塑造。而这种声音必须要符合作品情感表达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声乐的审美要求。譬如我们在演唱莫扎特与普契尼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时,在声音的塑造上就应该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就要求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对音色的运用、共鸣腔的调节等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需要高超的声乐技巧。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歌唱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教授学生做一些基本的发声练习。如针对花腔技巧的一些跳音练习、锻炼气息的一些长音练习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学生一些具体的“技巧性难题”而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为更好地歌唱服务。

二、注重情感培养,以情感人

没有一定的声乐技巧是很难表达声乐艺术的美,但好的声乐技巧未必能够做到。好的歌唱家在歌唱时能把作品中的情感充表现的恰到好处。著名的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曾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仅仅掌握歌唱技巧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感情所需要的音调”。他的话深刻地阐释了“声”与“情”结合的重要性。

1.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有声音技巧的准确运用都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的。情感在声乐演唱中贯穿始终。而歌唱者情感的表现主要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唤起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使情感表现的精神特征被激发出来,渗透到声音中去,这就是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的重要原则。

2.正确把握和运用作品中的情感

声乐艺术中的“情感”主要是通过歌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表现和歌唱技巧的运用两个方面来体现的。声乐作品的艺术情感就是词曲作者在歌曲中所反映的一种特定的思想感情。歌词所具有的文学性使它表现的内容具体明确,而这个具体的内容往往就是情感的基础。歌唱者要充分地把歌词中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除了领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外,还要进入作品中的角色,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样才能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观众,达到与观众情感沟通,产生共鸣。

三、“技巧”与“情感”的融合训练

出色的表演与精湛的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表现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融合训练。

1.认真分析、研究作品

认真分析、研究作品,包括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创作手法、作品的风格以及歌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等。在分析作品时,我们应该了解作品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演唱的基调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去演唱。因此,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掌握的越透彻,在演唱时表达则越准确,越完美;在演唱中绝不能只停留在歌词的表面,一定要深入挖掘它的潜在内涵,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把自己真正融入作品,做到恰如其分的演唱。

2.加强文化修养,深刻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情感

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根基。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音乐的审美情趣,全面提升音乐素质,引领我们从音乐的必然王国走进音乐的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文化修养对于声乐演唱者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提高歌唱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融汇和体现在他的声乐演唱表演当中。因此在提高声乐技巧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对本专业相关文化的学习。如声乐史的了解、近现代声乐理论的论著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与声乐理论水平,还能通过对中外声乐作品与声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其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也可以涉猎与艺术相关的一些知识,如:文学、美术、建筑等等,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结语

在声乐的教学中,“技巧”与“情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以偏废任何一方。只有让两者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声乐演唱中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静.论声乐演唱者的修养 [J].《平原大学学报》.2002 (3).

[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8.

第7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活动与日俱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也逐渐宽广,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如何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素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本文主要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以期对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翻译教学不受重视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因此许多学生从未系统地学习过翻译理论和技巧方面的知识,结果导致他们在翻译实践中问题频出,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语言障碍。从指导思想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更为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从课程设置上看,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也只是一门选修课。

2、教学质量差,教学设备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提及翻译理论和技巧问题,只是在精读教材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一些对单句的翻译。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系统的翻译教材,没有正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指导,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就会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语言甚至面目全非。再加上许多院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很多院校师资短缺,从而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很多的课程都变成了大堂课,人数严重超标,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师翻译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未经过系统的翻译课程的学习和大量翻译实践的磨练,不能系统地开展翻译教学。要提升学生英汉互译能力,首先要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在阅读教学中简单地融合一些翻译讲解,或者只是对课后练习的短语、难句进行简要分析,即使针对翻译进行专门的讲授,但教学方法也十分单一,只注重翻译技巧的讲授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互相转换意识的培养和不同语言、不同思维特征的揭示及把握,致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语篇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文体和语篇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经常在翻译时将英语的语篇结构用成了汉语的结构,从而使整篇译文变成了英语的文字,汉语的结构。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语篇和文体,认为语篇和文体应是写作课中学习的内容。学生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翻译练习中就出现了一些对译文来说不适合的文体和一些不正确的语篇结构。翻译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啼笑皆非。

5、学生缺乏对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积淀

在做翻译练习时,学生经常会碰到生活常识、英语习语、社会习俗、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问题。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传授语言知识,忽视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完成翻译练习时,由于缺乏对说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闹出不少笑话。

二、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方法

1、重视翻译教学,切实转变翻译教学在师生中的地位

目前翻译在师生中的地位不高是制约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这五方面的综合技能。教学时,要深刻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把翻译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强化翻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的乐趣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

2、增加教学投入,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

学校要精选教材,增加必要的设备设施为翻译教学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语言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因此外语教学应该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外语。这就决定了学生应该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只能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训练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练习的机会。

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并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翻译能力及水平的提高是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当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自身翻译理论的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在翻译实践中茫然无措;还有很多教师在翻译中只从词汇及语法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忽略了文化背景的植入,错误的译文给学生留下了错误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研究并掌握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并将之融入到日常的翻译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4、适当将翻译教学及交际法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一些长句、难句时,可以将翻译理论技巧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在讲授这些长句、难句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如词的褒贬、词类转换、增词译法、省词译法、重复译法等,将这些翻译理论与技巧融人长句、难句的讲解中,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翻译技巧。

5、 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是跨文化的传播活动,翻译离不开文化。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

总之,翻译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翻译水平大大提高,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调查报告[J].上海科技翻译,2000(3)48.

[2] 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1999(4).

[3] 王晓蕾.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4).

[4] 吴玲兰.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5).

[5] 黄雁.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高校经纬,2009(10).

第8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理论 技巧 渗透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95-02

一、前言

翻译不仅是学生实际处理两种语言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翻译的过程则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另一种语言的输出,让两种语言融合一体的过程,做到两种语言自由地进行双向交流,可见翻译是多么重要。但是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和考核中都没给翻译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不足,翻译教学位置一直处在实际英语教学的最低端,翻译教学效果不佳。一旦教师要求翻译课文,大多数学生就不知所措,而部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往往也只能读懂原文,翻译成汉语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现阶段大学英语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在听力和写作上,翻译教学还是没有被重视起来,虽然有部分研究越来越重视翻译教学的重要位置,也提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但是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还有待研究。本文针对大学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翻译理论和技巧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二、翻译教学实际情况分析

翻译教学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位置相对尴尬,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总体来说影响翻译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学生英语基础以及教师理论水平等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直重点强调听力和写作的教学,对翻译能力虽然做出说明但是重视程度还是不够。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的分数只占了整张试卷总分数的1 / 20,致使翻译项的重要性明显降低,直接导致翻译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英语课本上也只是在课后练习部分出现很少的英汉互译的题型,在课本的内容安排上并没有提到翻译理论及技巧的文章。而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薄弱,对汉语语法也没有很好的掌握,不具备翻译的一些技巧。一些大学英语教师是学习语言学或英美文学的,对翻译的理论和技巧缺少一定的了解,这也导致了翻译教学的不被重视。另外,课时的多少也会影响到翻译教学的效果,课时时间短而课本内容多,教师不能分配给翻译教学更多的时间,偶尔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也是一带而过。由于翻译教授零散,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几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翻译教学同样的重视。然而教学大纲在制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再做出修改,而实际的课时数是根据英语教学大纲来分配的,因为教学大纲中没有把翻译划分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所以就不能给翻译教学分配过多的课时。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教育部门重视这一问题。学生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汉语文学修养,而翻译技巧和理论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不断渗透,使之得以改善。虽然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文学素养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增加辅助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理论渗透

根据大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没有具备一定的规范性,所以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另一个方面是没有一套理论给翻译教学提供支撑。对此,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整个学生群体,而不是单指某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而不是重点培养翻译类型的人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翻译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要结合专家学者的理论,然后进行总结,翻译文章时要尽量能表达出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译文与原文间字与字的对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中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这两对策略始终在研究的重要位置上,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开始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二者的关系。

(一)直译与意译

直译以原文的风格和信息为实际标准,要求译文的形式、内容都要和原文的保持一致;而意译则要求译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与原文的相似,表达形式像但译文与原文不完全相同。不难看出,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求译文内容和原文内容保持一致。至于译文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就要看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规则,采用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但是直译的译文在通顺程度上就要比意译的译文差很多,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借助意译,改变原文的部分形式,保证译文的流畅程度。

由于学生缺少系统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始终处于不知从何下手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只是将译文和原文中词、句子、短语之间进行转换,最后的译文就是很多词的堆积,这就是俗称的“死译”,造成译文语句不通畅,读起来生涩拗口,让阅读者不知所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对文章的意思理解不透的情况下,凭着主观猜想译文的意思,然后任由自己的发挥,结果译文就变成了“乱译”。这两种情况与学生翻译理论知识不够、没有具备翻译思想有直接关联。这种问题属于认知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没有太大的联系。要想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就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使学生在思想上对翻译有一个好的认知,使“死译”和“乱译”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在翻译课文时,学生可以使用直译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尽量保证原文的信息和风格,在翻译过程中以“求真实、求可信度”作为大方向的指导方针,尽量避免增加、删减、修改原文的现象出现。由于大学翻译材料所具有的文学性不是很强,给学生翻译时保留原文的风格及信息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翻译实践中应优先考虑直译,当直译出来的译文语句不通、难以理解时可以尝试做出适当的改变,有需要时,可以适当地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二)异化与归化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最终目标,实际要翻译人员向原作者靠近,要采取原作者所写文章的表达方式,传达文章内容;归化则是要保留源语中存在的异国情调,产生流畅的译文。因此我们认为直译与意译主要翻译的是语言,而异化与归化则是对译文中的语言、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进行融合与整理。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异化与归化没有概念,一直使用自己满意的方式进行翻译活动。总体而言,学生一直受到汉语的影响,并在潜意识思想的推动下,不自觉地就把译文朝着汉语的语言文化方向发展,所以适合使用归化翻译手法进行翻译。学生的这种译文规划法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一定要注重归化做法的尺度。学生不要刻意使用异化手法,以避免译文生涩难懂,导致文章的可阅读性降低。作为翻译中的两种策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两种策略,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异化策略,那么在汉译英中就尽量使用归化策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留英语的语言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因子。

四、技巧渗透

长时间以来学生存在一种误区:把翻译理论等同于翻译技巧,而在实际中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是不相同的,理论是宏观指导,技巧则是实际的经验总结。理论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研究,二者不能进行比较。许多学生在不知道翻译理论的情况下就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利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如分译法、合译法、省译法等。使用这些译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译文阅读流畅。分译法和合译法是相互对应的两种翻译手法,分译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长句分成几个短句,一般情况下会用在英译汉里;而在汉译英里通常使用合译法,把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汉语中注重意合,结构相对松散,英语中则注重形合。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连词、介词、不定式等把汉语短句连在一起,而英译汉时在原句里的关系代词、主谓连接处、并列、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把长句切断,翻译成汉语的短句。

五、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来说,教师自身应该拥有丰富的翻译理论作为翻译教学的支撑,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翻译理论与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应该不断总结交流,运用更加有针对性的策略,进一步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思考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 陈卓婷.归化与异化:汉英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有效手段[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第9篇:提问技巧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体育院校;非技巧性

技巧性即体育舞蹈教学中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学生舞蹈的能力等,而非技巧性顾名思义,就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与技巧无关的学生其他素质,品德道德、气质审美、修养等内容的培养,通过分析体育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提出课程存在的问题,可以解决问题,明确非技巧性培养措施,提升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院校学生非技巧性培养水平。

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需要从教学任务与教学安排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学目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技巧,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的舞蹈种类多且系统,理论教学较好,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非技巧性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忽视了学生气质修养、审美情趣、道德品质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教学安排,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的体育舞蹈课时安排较小,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的计划,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制与学时的差异,各大体育院校针对体育舞蹈课程安排的学时与学制不同,大部分学制是四年制,但是也有部分院校是三年制,大部分学校从大一就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也有的学校会从大二开始讲解课程,可见,学制与学时存在较大差异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问题。第二,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将社交舞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社交舞,社交舞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舞蹈,与国际标准交谊舞并未较好的结合,致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第三,课程任务、生源以及课程目标存在的差异,各高校将体育舞蹈作为主修课程,主要是由于对舞蹈的热爱以及对舞蹈浅表的认识,因此,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任务设定,生源情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院校学生非技巧性培养措施

(一)确定教学目的

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非技巧性培养措施就是确定教学目的,一般情况下,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内容集中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巧,忽视了非技巧培养的重要性,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基础,未注重学生道德、审美、气质的培养,因此,培养非技巧性素质尤为重要,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势在必行[2]。确定教学目的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体育舞蹈的核心就是身体素质与技术基础,在进行非技巧培养时也不能忽视对身体素质与技术的训练,需要提升训练水平,为学生审美、气质修养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舞蹈的表演与技术技巧存在较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舞者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通过实战,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降低舞者表演时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使学生在不小心出现失误时能够合理的应变,实现学生非技巧性素质培养。例如,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会有许多人观看,表演者很难不紧张不焦虑,但是,经过多次的实战练习,表演者能够,慢慢克服这种紧张焦虑,从而发挥出更佳的水平。

(二)人才培养目标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可以体现学校认为素质要求与目标,培养高素质,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非技巧性素质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有效进行人才培养。加大培养力度,可以重视学生非技巧性素质培养,增加课时,安排专门的课程讲解舞者应具备的气质与修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二,转变观念,使学生意识到非技巧性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免学生过分注重技术与身体素质,只是进行基本功及技巧性练习,过分重视高难度动作,忽视了自身的修养与气质,影响了学生整体气质的提升。

(三)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完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体育舞蹈教学也是如此,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气质的提升在于艺术的熏陶,因此,需要体育舞蹈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进行体育舞蹈鉴赏,通过鉴赏舞蹈,感悟舞蹈者需要具备的非技巧素质,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的舞蹈素养。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天分、努力、气质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达到提升学生气质的目的。

(四)合理的教学安排

体育舞蹈教学难度大,内容较多,难以掌握,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理论课程的安排,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小,需要注重理论课程的比重,不能安排过多理论课程,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非技巧素质,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体育舞蹈人才。

四、总结

体育舞蹈教学逐渐成为体育院校的重要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非技巧性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体育舞蹈能力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作者:赵斯文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