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电力化市场交易精选(九篇)

电力化市场交易

第1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关键词]电力市场;发电权交易;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157-03

电力系统具有发输配用瞬间完成、存在输电约束、输电损耗、合同电量与潮流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需要统一调度等特点,因此不可能完全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电力竞争,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特殊要求。况且,建立电力市场并不是电力改革的目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才是目的。由于电网结构、电源分布的差异,全电网、全方位的电力市场交易未能真正实施,同时我国设计的电力市场是以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为主,主要是一些大容量机组参与,大量的小火电机组并没有参与到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中,这部分高能耗、低效率机组的市场份额也不小,利益牵涉面广,利益平衡很困难。各发电企业资源禀赋、装备水平及经济技术指标各有不同,其发电成本差异较大,按机组容量平均分配发电量计划和按平均成本定价的原有电力管理模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不能完全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污的目标。如何找到一条既能平衡各发电企业利益关系又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道路成为摆在面前的问题。

1 发电权交易产生的背景

在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模式中,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能耗机组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小容量、低参数、低效率、高能耗机组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产物,在一定时期为国家的电力供应作出了贡献,背负着巨大的人员包袱,能否妥善处理这部分资产和职工去留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众多家庭的切身生活,强制小机组退出市场而得不到适当的经济补偿和自谋出路的缓冲期将激化矛盾。通过对发电电力市场的研究,依据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入期权交易的概念并演化为发电权交易,通过置换合同电量,主动采取市场营销策略,降低生产成本,谋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整体优化问题,不仅可以使参与者回避不利情况的利益损失风险,而且保留了有利情况下的获利机会。

在这种形势下,改变按机组容量平均分配发电量计划的调度方式,通过发电权交易,将高耗能机组的电量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转让给高效率机组替电,同时不改变小机组的营业收入,可以迅速达到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显然这是一个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对电力市场的有益补充。发电权交易必然对发电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发电企业积极思考如何应对发电权交易、如何在发电权交易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为了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建设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相比较而言,节能发电调度在节能减排力度上更严格、更坚决一些,但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掣肘,因此需要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过渡模式,而实施发电权交易就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发电权交易是切实可行的资源优化行为,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不错的实践经验,是处理电力行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渡方式,也为节能发电调度走出了一条新路。但从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两方面来看,这种交易方式又是朝着建设全面电力市场不得不采取的方式。

2 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属性分析

发电权交易是指产权独立的发电企业在拥有发电权份额的基础上,由于一次能源供应不足,或机组计划外检修,或由于发电成本过高,或环保要求等原因,在同一发电公司内部或不同发电公司之间转让部分或全部合同电量的交易。通过不同类型和运行状态的机组优化组合,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动态调整发电状态,提高发电企业之间发电相互补偿效益,实现发电企业合作的“双赢”。由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倾斜,一般情况下风电、水电等绿色电力,发电量是全额收购上网的,因此,主要涉及火电之间的发电权交易。

与传统电力市场不同,发电权交易是基于合同电量(基础电量)的一种市场交易机制,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符合市场属性的特质,是特殊的市场存在形式,发电权交易市场主体均为发电企业(或发电机组),市场客体是电量与电价。发电权交易实质是以高效机组和低效机组的能耗差作为交易的效益由二者分享,阻力较小,而且不会造成电网公司购电成本的增加。发电权交易的标的物不是普通的实物或服务,而是能给发电企业带来一定利益的权利,是对合同电量的再分配,以市场手段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也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发电权交易可以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一系列的机制改革逐步走向更加开放、高效的电力市场,这也为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3 实施发电权交易的必备条件

发电权交易对于实现国务院5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设定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电力工业的特殊性要求,发电权交易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才可以实施,已具备这些条件的省级电力市场,发电权交易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

(1)电力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快,电力电量平衡富余,设备利用小时长期徘徊甚至低于5000小时,发电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这是开展发电权交易的先决条件。当电力供不应求时,发电权交易将受到影响甚至停止,不管哪类机组都将投入运行,此时,发电权交易的前提将不复存在,也无法继续实施。

(2)电力市场成员中各类机组生产成本、批复电价差异较大,为发电权交易奠定了基础和操作的空间。从机组的容量、效率、技术水平以及煤炭价格、排污政策等方面考虑,区域内机组之间发电成本差距很大,使得低能耗、低成本的机组替代高能耗、高成本机组发电成为可能。

(3)电力市场各机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差异使得发电权交易势在必行。由于大参数、高效率机组效率高,消耗资源较少,除尘脱硫效果较好,而一些老、小机组,往往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进行发电权交易已不仅仅是发电企业的要求,更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强制性工作目标的形势下,发电权交易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4)发电权份额是发电权交易的基础。目前各发电企业主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按发电容量平均分配获得发电权份额,均可通过履行发电权获得企业效益,发电权份额的多寡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这为发电企业进行发电权交易奠定了基础。即使在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了发电权,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履行发电合约,也可以通过发电权交易降低企业损失,因此发电权交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输电网络的健全和交易平台的建设为发电权交易提供技术支撑。

4 发电权交易的目标

4.1 节约有限资源

以火电机组为主的电力市场区域内,各火电机组类型、运行状态各不相同,600MW机组与中小火电机组煤耗率差异很大甚至相差100g/kWh,如果各类机组都按相同发电利用小时进行发电,必然造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对发电企业来说,采取办法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电权交易正是有效解决高耗能机组转让发电权、高效率机组受让发电权,双方共同受益的市场机制,且这种机制必然会取得节约有限资源的良好效果。

4.2 减少环境污染

在市场成员中存在大量的小火电,不仅能耗较高,而且往往设备老化,装备水平较低,没有脱除污染物的设备,或者脱除效率不高,而大机组,特别是近几年投产的大容量、低能耗机组,都装备了高效率的脱除污染物设备。发电权交易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即将高能耗、高污染机组的发电权通过市场交易转让给低污染、低能耗机组而大大减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粉尘和灰渣等污染物,对环境保护起到重大作用。

4.3 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低能耗、低污染的火电机组通过发电权交易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大企业利益,必然给资本市场发出明显信号,有利于资金向高效低耗环保的电力企业转移,而转让发电权的小火电,也可以在不发电或少发电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收益,有利于企业升级转型,平稳过渡。

4.4 平衡各方利益

电力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行业,投资多元化,如果强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关停小火电,必然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利益,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发电权交易可以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电力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4.5 降低企业风险

发电企业面临煤炭价格不断攀升的压力,上网电价不能按照市场供需状况进行市场调节,而电力行业事关国计民生,不可能自由选择生产方式,政府实施的煤电价格联动往往滞后于市场,使发电企业效益受到严重损失。同时,发电企业也可能因为自然、市场、机组本身等原因无法履行发电计划,必然蒙受无法履约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发电权交易,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降低企业风险。

4.6 缓解电网阻塞

由于电源布局和用电负荷中心的不均衡,电网依然存在一些输电阻塞情况,通过发电权交易可以将非负荷中心发电企业的电量转移到负荷中心的发电企业替电,可以有效缓解电网阻塞,而不影响非负荷中心的发电企业利益。

4.7 促进电力改革

发电权交易能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效率,非常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且交易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发电权的有偿转让,有效地维护了企业自身利益,对促进电力改革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5 发电权交易双方的竞争策略

本文讨论的转让方主要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火电,其变动成本也较高,小火电参与发电权交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政府所倡导的。通过发电权交易可以提高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自,提高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在发电权交易中,发电公司都是基于得益最大化,不断优化竞争策略,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自己的变动成本,购买方希望购买发电权,但转让方会惜售发电权;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自己的变动成本,转让方希望转让自己的发电权,但购买方不愿意购买发电权;如果转让价格远远低于购买价格,转让方将存在不能将电量转让出去的风险,发电权交易失败;如果转让方和购买方的变动成本相等,发电权交易将无法实施。因此,实践过程中确定转让价格务必综合分析本供电区域内各时段负荷特点、燃料供应价格波动周期及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发电权购买方自身的生产能力、经营策略、市场变化等情况。

转让方竞价行为研究。在发电权交易中,由于转让方的数量较多,很难形成一个合作性组织,每个交易主体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为使自己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转让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非合作博弈,所以都会选择高价出售,而这个结果也有利于提高购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发电权交易的实施。假设有A、B两个公司在转让发电权,C公司购买发电权,转让方中报高价者优先与购买方成交,成交电量也较多,报价低者成交量很小甚至没有交易电量。如果考虑到市场上购买力足够全部购买A、B公司转让的所有发电权,此时,转让方会考虑使用低价策略,但是存在它的低价与购买方高价进行撮合的危险,其交易价格不一定比采用高价策略和购买方的低价进行撮合的平均价低,所以在报价中,转让方依然会采用高价策略,才不至于出现发电权交易失败的风险。

购买方竞价行为研究。发电权购买方通常都是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低排放的大火电,大容量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偏低,对于发电权交易有着强烈的愿望,通过发电权交易,可提高机组负荷率,降低供电煤耗率,单位变动成本下降,增加企业收益。如果购买方较多,每个购买方都试图降低其报价以实现发电权交易的成功并多购买发电权以便获利更多,购买方之间也很难形成合作性博弈。

发电权交易双方博弈行为研究。在平均分配发电权的情况下,大火电的变动成本远远低于小火电的变动成本,合适的交易价格,对交易双方都可获利,因此,发电权交易对双方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发电权交易实践证明,在近似相同的发电环境下,博弈双方比较清楚各自发电成本情况,交易双方更愿意通过协商决定转让价格,只要转让电量确定,交易双方各自的收益都基本上确定,这是一个合作性博弈。

6 发电权交易的节能效益实例分析

对于河北电力市场而言,火电企业比重占总装机的95%以上,小火电与大火电之间的发电权交易是主要方式,各火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机组能耗、检修计划、燃料供应主动参与市场交易,不再只接受调度命令被动发电,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外,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交易中心组织的中标火电的调度,优化配置网内各类型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最终达到全社会整体优化的效果。

以大唐集团马头电厂为例,一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机组概况为2×110MW、2×200MW的老小机组,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主动关停机组容量620MW,每年发电权份额为39.55亿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为395g/kWh,厂用电率9.6%,标煤单价800元/吨,低位发热量18500 kJ/kg,无脱硫设备;替代方机组容量为600MW机组(煤电一体化企业),厂用电率4.7%,供电煤耗为310 g/kWh,原煤含硫量1%,脱硫效率96%,低位发热量21000kJ/kg,标煤单价640元/吨。仅从节能和减排SO2两方面来粗略考察2010年发电权交易的效果。

第2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关键词:电力市场;双边交易;节能减排;效益

在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下,我国电力结构需要做出调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节能减排方案。在电力市场双边交易过程中,节能减排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以市场经济为依托,合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双边交易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电力企业效益的提高。

一、协商式双边交易模式应用可行性分析

我国电力市场双边交易模式主要表现为集中竞价式和双边协商式两种。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与集中竞价相比,协商式双边交易模式采用更简单的操作方式,为客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些都促使了协商双边交易模式的兴起和应用。尤其是对于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运行状态来说,双边交易模式的应用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协商式双边交易模式适用于不完善的发电市场交易平台,有利于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交易经验的积累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正确体现了电力市场的差异性,从而帮助客户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2)协商式的双边交易模式促进了市场的稳定,为市场主体之间的长久合作提供了机会。这主要是因为这种交易模式更加自由,符合现阶段经济市场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减少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3)双边交易模式目前具有较大但有序的工作量,这使得调度人员的工作更具合理性。同时,该交易模式可对安全性较低的交易进行直接否决,降低了交易风险。基于协商交易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我们将针对电力市场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实现节能减排的效益。

二、电力市场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

电力市场建设与节能减排之间相互依托。这主要表现为: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使电力资源得以应用,实现电力资源的跨区域和跨流量交易。只有在 电力市场机制完善的前提下,电力企业基于成本的竞价交易才具有可行性和高效率性。同时,通过基于资源税和排污税等成本考虑的电力市场建设,具有价格优势,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电力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现阶段我国节能降耗的潜力与基数年利用小时数的年度合同电量相对应。在电力设施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差异的电量供给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我国电力市场在节能减排的总方针下制定电力市场运行方案。其中主要为兼顾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市场建设,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不能放弃电力市场结构调整和电力市场发展。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合同电量的调整并且采用市场竞价方式上网。这是对现阶段电力市场不完善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我国电力部分应及时进行电力结构的优化和改革,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和政府调控两种手段。

三、双边交易模式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发电权是由当地政府制定并下发的当地年度发电量指标计划。其中包括电厂在公平竞争中获得的发电许可。发电权交易通过电量转让获得中长期发展效益,成为电厂中长期合约的一种补充。符合现阶段的电力市场发展现状要求,也是双边交易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当然电能双边交易模式还包括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和跨区跨省电能交易。文章仅针对这几种交易表现形式对双边交易模式下的节能减排效益进行分析如下:

(一)有效降低了发电能耗

通过发电权的制定标准, 可对电源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高效化的发电模式,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而不断的提高火电机组的技术参数与容量等级, 实现发电能耗的降低。

(二)降低了环境污染

传统的小火电发电模式每发1kW・h的电就要排放4~7g的二氧化硫,而大机组则将这一数据降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我国人口众多,正处于发展期,因此用电量大且存在均衡性差。因此发电权的转让意味着大量的降低了煤炭开采以及燃烧等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有利于促进小火电的关停

通过发电权转移,实现了我国发电机组从小火电向大火电转变,小水电向大水电转变的过程,充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小火电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其必须退出电力市场。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发电机组应逐渐实现大容量、高参数模式。而通过协商双边交易可制定有效的发电计划和有偿转让,使小火电机组安全平稳的退出电力市场,实现人员分流、转产以及转型。同时,小火电的关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发电权交易则成为这一过程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交易模式相比,双边协商模式尊重了买卖双方的自主性,对企业自主经营权不造成影响。并且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小火电关停,可避免相关的社会问题。

四、总结

与集中竞价交易模式相比,协商式的双边交易模式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并且这种模式应用于目前状况下的电力市场。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实现节能减排十分必要。它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目前,发电权交易、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和跨区跨省电能交易这三种表现形式均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电力企业发电能耗,降低非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森林,陈皓勇,屈少青,等.电力市场中双边交易及其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华东电力,2010(3).

[2]郭丽岩.竞争性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的选择及发展趋势[J].中国物价,2010(5).

第3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商品交易市场的“e”化过程不可逆转。目前我国商业正处于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的时期,传统的以单纯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现已被“三流协调”的全新战略所取代,现代商品流通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三者缺一不可。企业可通过商情信息,让具有全球性、针对性、广泛而多样性的商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网络用户。对商品交易市场而言,通过商务网络可以自己的产品信息,宣传与企业有关的形象资料,并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状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还可以利用公共通讯网络发展新的网员单位,寻找新的商务合作伙伴和新的商业机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与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不够,金融体系支撑不足,开展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尽完善。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是很快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WWW站点已达293213个,专业性电子商务网站数目超过了1100多个,每天还在以增加2到3个网站的速度发展。其中,在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BtoC占90%,BtoB接近10%。近两年中,BtoB在电子商务中的比例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近年来,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应用电子商务的步伐大大加快。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绍兴中国轻纺城、常熟招商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河北白沟小商品批发市场、天津北洋钢材批发市场、武汉汉正街商品市场等龙头商品交易市场,均已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北京的一些市场联合组建了“北京小商品批发网”等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0年10月开始营运的中英文双语电子商务网站“中华商埠”集信息、搜索引擎、在线交易服务于一体,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机构的信用卡实行联网,为进场经营的市场经营户提供了宽带高速上网的最优化服务,初步实现了“义乌小商品一网通天下”的目的,被广大商户称为“网上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览会”。“中华商埠”开通不到半年就实现了800多万元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并同时为2万多个经商摊位、36条专业小商品街上网了4万条来自市场一线的商品条自信息,为近百家企业注册了国内国际域名,为90多家企业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网页,不少抢先上网注册域名、制作网页信息的商品交易市场的企业主和经营户已尝到了甜头。袜业巨头——**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通过电子商务达成的交易已占总销售额的30%左右。义乌浪莎袜业有限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与美、日、韩、马来西亚等国的外商签订多笔订单。

作为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典型代表之一的天津北洋钢材批发市场,也在探索电子商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它们从成立之初便突破了通常“建场设市”的固有模式,并探索建立了以北洋钢材市场为中心、以地区市场为纽带、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手段,集信息网、交易网、交割配送网“三网一体”的全国钢材市场网络体系。这一综合网络体系包括中心市场、区域市场、交易会员、信息网员及中转交割仓库等各种组织形式,以信息传递、异地交易、跨地结算、实物配送等一系列运行规则,为钢材流通朝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1月份,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次发起开展了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论坛,有关老总在一起探讨电子商务技术如何运用到商品交易市场中去。尽管这个峰会组织得略显仓促,但这毕竟是商品交易市场向电子商务化迈出的关键的一步。今后由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联络会和互联网的一些专业协会以及一些大型网络公司,联手组织更大范围的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峰会,可以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内推进电子商务与商品交易市场的有机结合。

随着信息和交通条件的进步,商品交易市场将从以商品为中心的批发机构转变为以信息为中心的批发网络。建设大宗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网上交易系统,这是二者结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交易市场愈是提高层次,愈是适合于开展电子商务。从理论上讲,商品交易市场有四大效应。一是集约效应——积聚形成的商品流、物资流、技术流、信息流以及供货和购物的人流;二是联动效应——带动成千上万家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关联着客户的商务活动和消费;三是专业化效应——促进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贸易创造效应——市场集散功能的增强,可吸引市场外的贸易活动向市场内转移,从而不断扩大成交额。商品交易市场中有成千上万个摊位,每个摊位上联无数个供货的厂家,下联无数个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这本身也是一张网,是一张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厂家、商家织起的网络。这张商业网实现了供求信息网、信用网、运输网的有机统一。只不过从前的“信息网”是靠电话、传真、信函织起来的“死网”,而现在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手段,可以用活这个“信息网”,运用电子商务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商品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的。可以说,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实施电子商务就是对商品交易市场上述四种效应的一种放大,是对商品供需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市场细分化、系统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管理。这不仅可以聚集好多个商品交易市场的资源使之成为整体资源,而且还是对全国同类商品交易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对全国小商品资源的一种战略性整理。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商品交易市场老总曾说过一句话:哪个市场要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哪个市场就没有未来。这句话是很有见地的。

二、大力促进电子商务与商品交易市场的有机结合

1.电子商务对批发业务特别是对传统批发企业形成挑战

电子商务浪潮将主要在BtoB领域发挥优势,使得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产品直接销往全国甚至全世界成为现实。批发企业作为贸易中间商的地位将受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表现在:

(1)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打破中间商对生产者信息及最终消费者信息的控制,使买卖双方直接交流信息成为可能。企业相互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将通过电子网络实现信息直接交换,过去批发企业在信息交流中的沟通枢纽作用将大大下降。

(2)商品交易市场可以直接通过电子网络进行促销活动,英特网上有大量介绍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市场内主营者及其经营产品的网页,用以展示商品交易市场的垒营特色和经营者的实力,便于扩大商品交易市场的知毛度,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江去主要依靠中间商促销商品的做法明显过时,传统批去商的作用从而大大下降。

(3)在资金流中,一些网上电子银行系统可以使企业在网上实现电子付款。企业将资金存入电子银行或信用证公司的电脑中,交易达成后,在网络终端输入信用证的号码,在网络上实现资金的结算、转账等金融服务。传统批发商在资金流中的优势地位也将下降。

2.电子商务在业务功能上不能完全取代批发商

尽管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批发业务带来冲击,但在有形商品交易中,电子商务很难完全取代批发企业在物流及所有权流程中的作用。即使在电子商务最拿手的信息传递上,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中间批发商。其原因是:

(1)互联网信息的识别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市场企业的虚拟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以一定身份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很难鉴别。因为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负责对网上信息的真伪进行监督和控制,而实实在在的中间商则可以利用其商誉保证交易双方所获信息的可靠性。美国市场营销专家曾说过,中国人更为喜欢购买他们所能触摸到的东西。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认识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有形商品交易市场仍然发展得红红火火。

(2)电子交易传递的是信息,最终成交双方要进行实物交割,其中必然离不开中间商的服务。有的专家提出生产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配销网络将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中,中间商似乎可以被撇开。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导。如果生产者都自设配销渠道,在客户较为分散,距离较遥远的情况下,将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也不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

(3)在资金的传递上中间商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保障,并且提供资金融通。这一点也是电子商务在近期难以做到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我国传统的商业交易方式之一,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水平、消费需求水平提高的产物,它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流通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它的出现与发展几乎是各市场经济国家实现经济起飞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集中有形的消费品市场86454个,每年成交额为24949亿元。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批发业将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从目前的格局来看,除非大型工商业资本渗透到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并从根本上改造我国的农业及小型加工工业,否则商品交易市场还仍将具有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不单在销售方面,从其它方面,商品交易市场也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

一是商品交易市场为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小生产者进入大市场提供了市场机会;促进了生产基地建设和专业化生产的深化;为城乡中小资本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机遇;初步规范了交易惯例、交易规则,建立了市场秩序基础;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

二是商品交易市场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是要适应的。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商品交易市场的这种功能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吻合的,因此,就其生命力来说,在经济发展中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继续发挥作用,但是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实践过程看,商品交易市场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要随时代的前进不断发生演变。

三是即使在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商品交易市场也是大量存在的。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有大量的用电子商务装备起来的超市、百货公司,但这些国家中也同样存在着集中交易的商品交易市场。这说明商品交易市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世界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商品交易市场仍主要从事的是批发业务,它在发展过程中不但不排斥新型市场营销工具和新型商业经营业态,反而不断借鉴新型市场营销工具和商业经营业态的优点,借此壮大自己。

三、商品交易市场在推进电子商务中应采取的措施

1.继续提高对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化工作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过泡沫,就否认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怀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不能由于商品交易市场运用电子商务取得一定成效就沾沾自喜或裹脚不前。目前,对商品交易市场中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大都存在二种错误态度。一是网络蔑视。他们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搞不搞电子商务没有什么用,对电子商务不屑一顾。二是网络崇拜。他们认为商品交易市场建立了网站,就会订单不断、财源滚滚。电子商务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无所不能。这两种错误倾向都必须克服。

2.适应电子商务工作的需要,积极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网络基础建设,逐步形成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朝着适应现代化流通的方向发展。利用现有交易场地和设施大力提高商品市场的现代物流技术水平,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商品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推进已建成的全国性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使之成为交易功能强、辐射面广的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传递中心、价格发现中心,逐步形成与国际市场衔接的现代化市场交易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义乌市“中华商埠”电子商务网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义乌市电子信息工程配套设施全口义乌市的信息化发展走在全国中小城市的前列,ATM宽带多媒体骨干网和银行CA认证体系业已建成。在此基础上,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投入巨资,开展了“让宽带互联网接进每个商户”的工程,为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4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商品交易市场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4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的弊端日益凸显,加之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纷纷陷入不景气的境地。电商冲击、市场外迁、行业转型升级等问题给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市场、改进服务、拓展空间、打造市场发展的新平台,这是当前市场转型升级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互联网+为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指明了方向:融合电商是市场转型的必由之路,铸造品牌是市场维系活力的源泉,弘扬诚信是市场生存发展的根本。

一、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日趋广泛,电商经济风起云涌,给传统商品交易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业户外流,空房率日渐增加;二是市场客流明显减少,据粗略统计,地市级商品交易市场日均客流量降低1―2万人;三是市场辐射半径减小,物流配载量同比下降超过40%;四是交易额普遍呈现锐减的趋势。从一铺难求到出现空房,从人流涌动到顾客锐减,从停车难到车位闲置,都反映出市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从国家宏观层面讲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整体趋紧,商贸流通业进入了快速变革的重要时期。当前,“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行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直接影响实体市场的生存与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传统意义的中间商将逐步失去生存空间。而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就是一个销地型市场,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和物流不发达的产物,既需要租赁费用,又需要水电、人员等其他费用,直接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并且商品品类、便捷程度与价格优势远远低于互联网采购,市场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二)从市场自身层面讲

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发展定位为中低档、大众化,更多地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平抑物价、增加就业、引导生产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特色不突出,竞争力低下的弊端日趋明显,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因此在差异化竞争中优势已逐步丧失。市场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体验性较差的劣势更加突出,仅靠物美价廉已形不成竞争力,市场萎缩成为必然。

(三)从发展理念层面讲

部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理念明显滞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存在守摊子、吃老本的思想,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市场宁愿把钱花在设施改造和店面装修上,也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互联网上。有的参办单位调整转型怕担风险,满足于眼前利益,思想跟不上时展步伐。二是思想不统一,缺乏发展合力。目前,专业市场各自为政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参办单位上项目、做决策,缺乏调研论证,存在盲目问题,造成了业户流失、效益下降的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二、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定位

今后一段时间,是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重大机遇,迎难而上,提振信心,实现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华丽蝶变。

(一)转型升级要体现“专业化”

要加强规划引领,围绕当地优势行业、特色产品等优势,加快研究制定市场中远期发展规划,为市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绘好“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成立由发改、商务、规划、财政、税收等部门和第三方服务企业组成的市场转型升级指导服务中心,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二)转型升级要突出“差异化”

鉴于各专业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市场触电升级应实现差异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发展,形成互为协作、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借鉴周边市场的成功经验,整合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个体电商三者力量,创新建立“自主品牌+生产外包+网上分销”的发展模式。

(三)转型升级要注重“集约化”

各地要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提高电商企业的集聚度,依靠其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为各类电商企业给予场地、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着力打造若干个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要进一步聚集物流资源,鼓励仓储企业多元化方向发展,为电商企业提供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咨询、物流融资等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实现电商、物流、仓储、服务一体发展。

(四)转型升级要讲究“实用化”

借鉴外地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电商人才培训模式。借助政府的力量,将培训的方式实用化、实践化,通过引进一批素质优、层次高、激情足,并且具有网络营销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切实做好电商与市场的结合文章。

(五)转型升级要面向“国际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有关国家陆续签定自贸协议,跨境电商成为一种新趋势。传统商品交易市场集散功能尤为突出,要借助跨境电商带来的有利条件,加快将本地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地产品优势转化为交易优势;同时,充分利用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平台,积极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外贸等部门对接,力争加快建成具备海关特殊监管、检验检疫和物流仓储功能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切实推进跨境电商的全面开花。

三、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全面转型升级。总的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个创新,坚持五个拉动。

(一)围绕一个目标

利用“互联网+”,整合信息、物流、商贸、展会各大功能,建起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齐发展、线上线下结合、内外贸双驱的新模式,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城市形象新亮点、旅游购物新节点。

(二)实施两大战略

一是大力实施电商战略。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应积极打造电商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与外地跨境电商创业园对接。在各专业市场要迅速设立电商经营服务区,吸引业户开展线上交易,实现触电升级,使线上线下两种业态互促发展,形成线下繁荣、线上爆棚的新格局,实现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集群发展。同时要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当地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引进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和业务实训,培养一批跨境电商、外语外贸、市场运营等方面的跨境电商人才。二是大力实施内外贸并举战略。外贸方面,充分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鼓励各企业与外国的企业、贸易商进行洽谈合作,采取工贸联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国际商品联营直销;内贸方面,采取货物、采购、销售等模式,直接对接消费商,建立大企业、大财团采购中心,建立政府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采购中心,充分放大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已有的资源优势。

(三)推进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首先要拓宽市场经营领域,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由生活型消费资料市场向生产型消费资料市场转变,由销地型市场向产地型市场转变。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力争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打造成专业性的采购市场平台,切实增强地产品的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其次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创客空间、文化创意、广告策划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实现市场由单一产品交换功能向信息、招商招展和价格形成等功能转变,将会展业培育成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新兴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积极拓展产品展示、休闲娱乐、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报关报检以及商业文化传播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新亮点。二是创新流通方式,构建新型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规划,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开展点对点、门到门式服务,全面提升陆海空铁联运水平,全面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网络。延伸拓展仓储、包装、供应链融资等物流功能,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与周边港口、机场等的无缝对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三是创新产销互动体系,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积极引导市场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与大商家大品牌的联合协作,推行新的营销模式和利润分配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价格统一,降低商品成本,极大限度地让利消费者,提升商品竞争力。在大力发展电商平台的同时,结合市场建设改造,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消防、安保、物流、物业、金融、企业信用等纳入信息化改造,全面打造三站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提升市场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企业、境内外客商共同参与的贸易摩擦处理机制,探索建立贸易伙伴长期互信机制和市场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合同诈骗等违约违规行为,真正做到境外客商引得进,境内商家走得出,维护好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坚持五个拉动

一是坚持以旅游经济拉动贸易。充分依靠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作为旅游采购定点市场,切实增强市场商品的辐射力。二是坚持以商会交流拉动贸易。积极开展与国外商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的名优商品,把本地商品推向国际。三是坚持以跨境电商拉动贸易。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功能,为线上交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四是坚持以国外展会拉动贸易。积极帮企业搭建海外交易平台,组织企业走出国门,拓宽交易渠道。五是坚持以友好市场拉动贸易。与国内大市场形成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方优势的嫁接。

【参考文献】

[1]李炜.互联网应用背景下传统专业市场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

第5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一、张家港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张家港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交易品种多样化、专业市场规模化的特征,在巩固传统优势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①化工品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市场成交量和交易额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散化行业之首,2010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品交易市场”第一名,它的报价已成为南京关区的审价依据和我国华东地区化工市场的“价格晴雨表”。②纺织原料市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PTA、棉花、羊毛、亚麻的集散、配送、分拨中心,其中,通过我区入境的棉花约占全国的10%,进境原羊毛约占全国的40%,出口羊毛条约占我国羊毛条出口总量的40%。③张家港口岸直接进口木材325万立方米,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海运进口木材第一港。金港名贵木材交易市场已有近100家客户入驻,年交易额12.5亿元。④海港钢材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完善各项服务,目标打造成国内企业用板、压力容器、高档工业用板材专业市场。⑤粮油市场也在积极的筹建中,预计年内试营业。

2.楼宇经济不断凸显。化工品市场年成交额连续6年超过200亿元,入库税收连续5年超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成交额累计194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2010年纺织品市场完成成交额188亿元,实现税收总收入13300万元,今年1-9月份,完成成交额169亿元,实现税收总收入1.73亿元。

3.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化工品市场依托庞大的现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无形市场”,中国石油和化工交易网乘势而起,目前保税区集聚了宁波都普特液体化工电子交易中心、保税区华东电子交易市场、金银岛网交所、上海石油交易所等5家专业经营石化品种的电子交易市场,已形成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的国内最大的大宗石化电子交易市场集群,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效结合。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与管理手段,市场、仓储和金融服务实现了互通互联,初步构建了一个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市场体系。

4.市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2010年,张家港保税区与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公司合作设立了江苏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全面为张家港保税区进出口企业提供从报关报检到物流仓储、外汇接管、国税退税、银行融资等全程“一站式”的外贸流程服务和无抵押、无担保、零门槛的贸易融资服务。今年,化工品市场和一达通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全国首家在线个人外贸服务市场有限公司实现运作,网上“虚拟出口小商品城”正式提供在线服务。此外,区内先后成立了纺织品市场供应链融资服务公司和扬子江金融服务公司等,着力为区内贸易企业在采购和分销环节提供快速便捷的融资渠道。

二、张家港保税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发展离不开便利的集疏运体系、优惠的政策、雄厚的产业基础等条件,张家港保税区在自然环境、政策条件、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具备特有的优势。

1.区位优势。张家港保税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沿海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扼江海联运的要冲,也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经济带的“T”型交汇区的物流结合部,又紧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内外贸区位优势明显。

2.功能优势。我区从自身实际出发,用足用好并不断拓展相关政策功能,抢抓先机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由仓储、货物运输为主的传统物流模式到以市场贸易、分拨配送、展销展示为主的现代物流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保税仓储为基础、以分拨配送为中心的国际物流运作体系;以展示、展销为平台,以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市场交易体系”。

3.产业优势。①化工产业以扬子江化学工业园为主要载体,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化工50强企业的入驻,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进入,形成了有机硅、烯烃、丙烯酸、环氧丙烷等几条优势产业链。②纺织和氨纶是金港镇的重要产业,2010年,金港镇纺织、氨纶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5.01亿元、工业入库税收2.87亿元,在地区支柱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③目前,园区储罐仓储容量已达120万立方米,年可存放、转拨化工品400多万吨,特别是化工储罐,3年内将会达到近200万立方的存储规模,形成长江流域最大的精细化工储罐集群。

4.电子口岸建设卓有成效。张家港保税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电子口岸,在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和张家港各口岸单位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构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张家港电子口岸结合一期建设成果,现已向市政府申请着手二期建设。目前,电子口岸上线及在建项目已达十余个,已有会员单位415家,港口所有的码头、企业以及区内所有的生产、仓储企业全部入网,会员操作员达1283个,申报数据已达100万余条,门户日访问量突破4000余次,为企业直接节约物流成本200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数字保税港、智能新口岸”的雏形,在全省电子口岸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张家港保税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区在发展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具备多项优势,但是,随着周边地区市场竞争程度的逐渐升温,也需要我们不断审视自身的短板,深入分析有可能会限制我区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因素。

1.严峻的竞争态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沿海地区共同面临的任务,通过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业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举措,如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试图加速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平台建设,浙江以部省共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宁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其中,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和华西化工品交易市场在近期正式成立,舟山群岛新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石化、煤炭、矿砂、粮油、船舶及木材六大交易平台,这就迫使张家港保税区面临竞争加剧的局势。

2.交易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化工品市场中主要运用电子交易和“仓单”交易,而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仍采用现货交易方式,中远期电子交易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成交量,而且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化工品市场中随着期货市场的介入,电子交易平台的总量逐渐缩小,保证金高、成交量小的电子交易平台已不能满足客户的投机心理。

3.信息化技术利用相对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仍需健全。由于电子软件应用落后,大宗商品交易所需的公共信息平台、口岸大通关平台、贸易和服务企业信息平台以及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备、功能单一,尚未形成国内外共享的互通互联网络,智能化低,不便捷,效率不高。港口的集疏运体系与发达的国内外港口城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还难以达到“无缝隙”连接。

4.交易品种有待创新。目前,区内专业市场中以生产资料为主,生活资料较少,如化工品市场、纺织原料市场、钢材市场、木材市场均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而且有的市场档次不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资料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显著增长,构建生活资料专业市场势在必行,如钻石、红酒、进口消费品市场等。

四、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的原则

要实现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势,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的打造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化工品交易市场是张家港保税区最具品牌效应的专业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集聚效应,并且在化工品指数后还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影响力,尽管面临的竞争较为严峻,但是我区的区位、产业、政策等各项优势都有助于化工品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且市场服务的专业性和配套设施的独特性将为化工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依托市场,创新发展。张家港保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不仅面临庞大的生产资料需求市场,同时还面临广阔的生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型的大宗商品市场是我区的传统优势,在进一步开拓生产型产品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活资料产品,如红酒、钻石等奢侈品市场,构建此类产品的采购分拨平台也将助推我区由“中转仓储港”向“物流贸易港”的转型升级。

3.完善配套,有序推进。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逐步推进,在引入贸易商的同时,也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为交易活动提供多方便利,如贸易融资平台的健全、仓储设施的改进,以及相关人才的引进等,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出完善的交易平台,对贸易商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并达到以商招商的效果。

4.培育税源,注重实效。构建楼宇经济、税源经济,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的重要目标,我区专业市场的成交量与交易额逐年增长,这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异地开票、交易结算的现象,使得我区仅仅成为提供仓储设施和交易平台的角色,存在税源流失的问题,因此,在未来市场建设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将我区同时打造为“结算中心”和“开票中心”。

五、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的对策措施

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区镇上下的通力协作,还需要向先进市场学习借鉴;不仅需要进一步健全电子设备等硬环境,还需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等软环境。只有通过强化自身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为贸易商创造出优惠、便捷的交易环境,才能真正打造出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

创新运作模式,提升运作效率。专业市场的顺利运行需要多方面的不断创新,包括结算方式的改进和交易新技术的运用。一是设立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由国资出资建立一个结算中心有限公司,由结算中心统一完成全程交易结算、票证流转、资金结算、优惠返还等。结算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能使客户企业享受物流仓储、通关通检等绿色通道服务,能使客户减少使用劳动力,降低财务成本,还能使客户享受到优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开证、信托、担保等服务。二是开展电子交易模式。利用张家港保税区现有的、成熟的电子交易网和金融供应链系统,结合国际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构建功能强大的网上交易系统,把有形的市场和无形的市场结合起来。采用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模式,通过挂牌交易、现货交易、中远期的合同订货交易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一个更新、更便捷的交易平台,将专业市场打造成为“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市场管理。完备的运作章程和成熟的管理体系是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有必要为专业市场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一是构建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既要用好国家的保税和扶持政策,也要结合张家港保税区实际,研究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降低税费,进一步完善投资审批、口岸进出等发展软环境,吸引国内外著名大宗商品交易商和重点项目入驻,或设立分部,促进本地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二是完善大宗商品交易规则,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公平交易法制环境,需要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规范,供进场交易者遵守。因此,有必要完善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相配套的具体管理规定,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平、有序交易,做大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三是组织编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规划。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是构建港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促进张家港保税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增强张家港保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迫切需要,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组织编制《张家港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规划》,作为保税区下一步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细化、深化相关重大政策研究和重大项目谋划。

第6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电力市场基本模式

当前世界各国的市场交易模式大致分为: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和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电力联营体模式也称为总量市场化模型。在这种模式下,一切电力交易必须在联营体内运行。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电网看作电能交易的中心,所有发电商以及所有用户与电网运营中心发生经济关系。所以发电商必须向联营体卖电,而用户必须从联营体买电。电力交易中心的操作员每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从发电商接受各发电机的发电报价与可用容量。按照报价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直到此时间段内系统负荷均被满足为止。独立操作系统操作员控制全系统发电机组的调度运行,维护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联营体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用中心控制的手段使得市场成员都能享用同等机会参与市场竞争。美国PJM电力市场、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的Victoria电力市场都属于这一类市场模式。其中美国最大的东部PJM&127电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纵向整合电力改革模式,获得了成功。具体做法是:1)将各电力公司发电、输电、配电、供电进行功能性分离,财务分开核算。将输电分离交给系统独立运行者管理,不要求强制出售发电厂,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供电,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2)PJM&127;负责输电系统经营,进行职能管理,提出输电计划对发电厂进行调度,不拥有输电资产,公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输电服务和电力交易市场。3)电力公司及供电商分别对用户供电负责,供电负荷要有发电容量保证并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不足将受处罚。4)发电容量来源由三部分组成:(1)本公司电厂;(2)双边交易合同;(3)现货市场和一天期货市场。电力市场交易容量约占15%左右。5)为反映电网内部能力限制和拥堵,电力市场实行分区边际定价机制。双边交易模型双边模式下,发电商与用户之间不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而是直接签订合同进行彼此电量及价格的交易。独立系统操作员收到合同所规定的电量信息后,确保全网存在足够的输电使该合同得以实施。如果发现合同中的电能交易不能满足网络安全,则独立系统操作员将信息反馈给合同双方,要求修改合同内容。如果满足网络安全约束条件,独立系统操作员进行调度运行。该交易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按照交易双方的意愿,满易双方对于价格以及电量稳定性的要求。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双边交易模式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与联营体模式共存,组成存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这种模式被认为能有效地运用前述两种模式地优点,避免存在的问题,是各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趋势。在双边合同的联营体模式下,用户与发电商可自由选择是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进行电能交易,或直接签订双边合同进行交易。实际市场的运行调度分两个步骤完成;首先,系统在不考虑双边合同影响,特别是双边合同对于阻塞和网损的影响下,得到全网的运行调度计划;而后考虑双边合同的影响,由独立系统操作员判断安全可靠性是否得到满足,若不被满足,独立系统管理员要求电力交易中心或合同双方对交易进行修改。参与双边合同的发电机组或用户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进行结算,而参与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的机组或用户则按照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是英国实行的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主导的市场,合约双方包括发电、供电及交易商和用户;供电商和发电商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电力的买卖出价,以平衡1.5小时以内合同交割中出现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求,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的价格支付费用,并且支付系统运营商使系统平衡的成本。.供电公司购买发电商,实现发电和售电的自我平衡,目前英国五个最大的供电公司,发电和售电是基本平衡的。.供电公司之间将出现相互兼并,平均每个供电公司的用户规模将由300万户提高到500万户,实现规模效益。

电力市场化成功的条件

电力市场化必须将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本文作者:张宏源工作单位: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局

第7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关键词:电力市场;售电公司;竞价策略

引言

2015年两会过后,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意见提出要有序的开放电力市场的售电侧,实行开放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使电力用户拥有用电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在售电侧形成多个买方多个卖方的市场环境,电力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有效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由过去的以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值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转变成按照政府机关制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用为主要收入这一新的盈利模式。按照上报的方案,未来发电计划、电价要放开,配电侧和售电侧的增量部分也要放开,允许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六个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配套文件,给出了今后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市场准入标准。售电侧放开,意味着未来卖电不是电网公司一家。未来发电企业甚至电商企业都有可能成立售电公司,卖电给用户。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均可投资成立售电公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均可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个人也可以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只要符合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即可。

当前人们基本是对发电公司的竞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有关研究售电公司竞价策略的文章还不多,基本上是将发电竞价的有关思想和方法延伸到购电竞价中,涉及了不同报价规则下的售电公司报价策略与购电分配策略。但有些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售电公司的电价预测方法,报价函数的构成这些问题均需要深入的研究加以解决。

1 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决策模型

在新的售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电力交易中心制定的交易规则是采用暗标拍卖和统一市场出清电价方式进行电力市场交易。售电公司的报价策略必须是按照电力交易中心的规则制定的。电力交易的各方要分析理解电力交易中心的竞价策略,设计符合电力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的竞价策略。

各发电公司向电力交易中心提交的上网电价是单调递增的线性报价函数,同时申报的还有最大、最小上网发电功率。售电公司向交易中心提交单调递减的线性报价函数以及最大售电量。如果一个发电公司报价低于其他发电公司,那么该公司具有优先调度上网权,同时如果一个售电公司报价高于其他售电公司,那么具有优先安排下网售电功率。根据这样的顺序调度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直至市场供给函数曲线和需求函数曲线有交点,则撮合成功。若没有交点,则该次交易搓合失败,电力交易中心的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需要重新提交报价函数,直至交易搓合成功,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出清电价。

2 基于市场出清电价预测的售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

假设在采用暗标拍卖的售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中,有m家发电公司和n家售电公司参与现货日前市场交易,各交易方采用线性报价。在电力交易中心收到发电公司与售电公司的报价后,就可以确定各发电公司与售电公司的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交易双方实行统一的市场出清价格。

3 算例分析

假设售电公司i的运营成本函数Ci(Mi)的一次项系数ai为0.65,二次项系数bi为0.23,购买上线Mi,max为50MW。电力市场出清电价数据及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接着采用文章提出的售电公司报价策略模型对该报价问题进行仿真计算,实际运营收益是采用预测的市场出清电价数据和自身的与报价函数相关的参数取得的,而理想的运营收益是假设准确无误的预测到市场出清电价时取得的,各情况的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售电公司在这三种情况的运营实际总收益值为164.29美元,而理想总收益值为169.76美元,实际值与理想值的相对偏差为3.32%,这表明了文章所建立的报价策略模型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文章采用的是基于电力市场出清电价预测的方法,解决开放售电侧之后的电力市场中售电公司的购电竞价策略问题,建立了一种售电公司竞价购电模型。算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而且指出出清电价的预测精度对报价策略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8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一、利益主体诉求推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虚火上升

近几年,各地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经过清理整顿之后依然虚火上升,出现如此火爆现象的原因主要和利益主体的诉求密切相关,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各主体带来的利益让他们不惜打球,并铤而走险。

1.市场投资主体:门槛低获利高,市场复制简单快速

企业进入门槛低,复制简单,同类市场发展快速。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立并没有最低注册资金额的限制,企业进入门槛低,只需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有提供交易服务、物流配套服务及信息服务的能力。市场建设的初期投资额大概在200万元~400万元,包括购买搭建平台的软硬件设施、办公及交易场地租赁费、市场人员工资、市场宣传费用等。再者,市场是营利性质企业,获利是其目的。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并非像期货交易所那样是非营利性质机构,而是营利性质企业,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通过收取交易商手续费获利,交易市场成交量越大,交易手续费收入越高。为了收取高额手续费,交易市场放松了对会员的监督管理,甚至鼓励投机,并不惜通过推出敏感农产品的投资项目来激发炒作热情。

2.地方政府利益诉求:地方行政力量植入,市场建设冲动

在区域振兴规划推动下,各地政府试图在这一轮机遇中为自己找到“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地方政府推动交易市场上马,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争夺战硝烟弥漫全国。地方大宗商品市场建设冲动的背后,则是大宗商品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利益:一是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不仅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还能惠及当地的仓储、物流等行业。二是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例如,浙江省某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就是希望将其发展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商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华东地区某交易所将自己定位于亚太地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热衷于发展本地交易市场,忽视市场建设本身的规律性和政府监管责任,打着“立足地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旗号,巧立名目、打球,甚至通过行政性力量植入地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地方和部委在博弈,这是交易市场经过清理整顿后依然火爆,情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交易者:转移投资,市场交易火爆

近年来国内投资渠道缩窄。股市随着经济基本面走,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股市失去走牛基础;楼市受中央调控政策影响,也无走红态势;金融危机以后,做实业也不容易。流动性过剩与市场内在需求催生了交易市场的升温,很多投资者加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再者,电子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界限模糊,市场管理者还在经营过程中有意误导,交易者容易将二者混淆,导致交易者不能完全了解交易规则和正确评估风险,盲目入市,交易市场虚假火爆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尴尬促使问题频发

定位模糊、法律缺位、监管困惑是交易市场存在的三大尴尬,这三大尴尬促使交易市场问题频发。

1.定位模糊给市场埋下隐患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属于现货市场,以服务大宗商品的流通为经营目的,是建立在现货基础上。造成大宗电子商品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界限模糊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交易市场采用的交易机制与期货交易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都采用了保证金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也被很多人称为“类期货”、“准期货”。二是有些经营者故意将电子交易市场与期货交易市场混淆,大力发展投机交易以增加交易量,从而挣取更多的佣金。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割率甚至比期货市场交割率还低的时候,其已经脱离现货了。全国有不少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甚至是零交割,经营多年的电子交易市场根本就没有现货交割仓库。

2.法律缺位给违规者提供可乘之机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法制建设相对其发展速度而言是明显滞后的,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颁布一部有关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基本都是按照2003 年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设立的,但它只是一个行业性的参考标准,本身不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交易市场各类纠纷频繁出现,却缺乏法律依据对此进行惩罚,这样就给蓄意违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困惑使相关部门陷于两难境地

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监管部门无权监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2007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9条定义:“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采用以下交易机制或者具备以下交易机制特征之一的,为变相期货交易:一是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二是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 20%的。”也就是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只要避开上述禁止性特征即不为变相期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90条规定:“不属于期货交易的商品或者金融产品的其他交易活动,由国家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这就明确了只要电子交易市场不触及上述禁止性规定,均不属于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范畴,这就使得期货监管部门处于两难境地。

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走偏后,从强制执行手段方面来考量,归商务部管又颇有不适。中国的期货市场归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电子交易市场本质是传统商品批发市场的高度电子化,其运作与传统商品批发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也被称为“现货电子盘”,设立它的初衷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现货生产商、贸易商提供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应由商务部监管。但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变相期货的概念有相通之处,其交易机制大量借鉴了期货市场,设立电子交易市场的良好初衷被偏离,大部分电子交易市场缺乏现货交易基础,通过单纯的仓单中远期交易进行炒作,投机过度,明显违反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从强制执行手段方面来考量,应当归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

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历清理整顿之后依然模糊

1998年,提出要用电子商务的方法来推进中国流通业的现代化,国务院十五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要稳步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并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国家发改委、信息办推出《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商务部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进入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相结合的崭新阶段。2010年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中远期交易市场整顿规范工作指导意见》,包括“禁止新设市场和新上品种”、“保障资金安全”、“禁止自然人和无行业背景的企业入市交易”、“禁止业务”、“规范保证金交纳形式”、“限定每个品种和每个交易商的最大订货量”等6条内容,被业内称为“国六条”,拉开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所整顿序幕。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确保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有序回归现货市场”。2012年2月24日商务部签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有序转型的通知》(商建发〔2012〕59号),提出“大宗商品市场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培育典型,着力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有序转型”,“通过典型示范、分类引导、整合资源、政策促进等方式,搭建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货购销平台”。各交易市场面对清理整顿,部分市场进行了转型发展。2012年8月7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提出了“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向现货转型,增加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的主要任务。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商品电子交易提出进一步整顿意见,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2012〕37号),这是继2011年年底38号文的一次承接响应,也是商品交易市场整顿从布局调研到展开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诸多的规范意见出台了,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所谓“管好一个市场不容易,管死一个市场很容易”,“一刀切”式整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那些经营规范、服务市场经济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死”。如果转型过于彻底,最后会回到传统的批发市场模式,也就违背了当年组建电子交易市场的初衷。如何转型,转到什么程度,如何寻求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是当前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给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一个健康广阔的未来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初衷是良好的,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在发展的初期遇到了些问题,这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定位、政策支持、防患未然、逐步规范、转型提升,引导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从“中远期”起步,广阔的现货市场是它的发展空间。

1.明确定位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新型的现货交易模式,它既是期货的补充,又是现货的延伸。电子交易市场的运行手段是使用电子商务技术及借鉴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本目的是要用这些手段来服务现货商,服务现货交易。如果单纯利用这些手段发展投机交易,就混淆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了。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相比,在“中远期交易”这点上具有粘连性,但二者之间有根本区别。期货市场是趋于虚拟化的市场,主要的市场功能是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交易的商品只是一种价格符号,所以交易的品种越单一越纯粹越好,与现货的实际流通联系非常少,国内期货交易所的现货交割量往往不到成交量的1%。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则是以现货交易为主,为交易者提供自由竞价空间,达到高效率、低成本、防止结算风险的目的。交易的品种尽可能种类繁多,能够覆盖现货的实际需求。同时交易者可以广泛地享受到后续服务,包括结算服务、物流服务、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等等(如表1所示)。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和传统的现货批发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改造和提升了传统的贸易流通经营模式。一是以先进的交易方式提供第三方服务,连接产销,降低成本。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商品的买家和卖家汇集到电子交易平台上自由贸易,为交易商提供交易、结算、清算、交收、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从而跨越时间和空间,有效降低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因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所耗费的机会成本和经营成本。二是整合流通服务资源,提高效率。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把散布于各部门、各类组织的流通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将生产企业、经销商、银行、物流企业和其他服务事业用非常自然的方式连接到一个平台上,采用共同的游戏规则运行,各种服务就此展开,从而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中控制、统一配置、高效运行、集约经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得到有效实惠的服务。

2.规范引导

市场审批。为防止有些市场粗制滥造,简单复制,扰乱正常的行业秩序,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准入门槛必须提高。一是要提高投资规模,即最低注册资金要求,一方面以保证电子交易市场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过滤掉那些只想以少量资金投入、通过违规操作挣取佣金的企业。二是要严格审查投资方资质。股东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深谙行业规矩,具备相关的电子交易市场或期货市场的管理经验,避免盲目发展市场。三是交易品种上市要因地制宜。要鼓励设立当地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品种,与当地产业毫无关系的交易品种要进行严格审核,明确设立目的与目标,防止单纯炒作和过度投机行为。四是要严格审批市场交易规则,限制市场主办方制定交易规则的权力。市场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交易服务的提供者和市场运行的监督者,权力集中容易滋生黑幕。因此,交易市场在成立初期应向监管部门提交完善的交易规则,并请求核准;在市场运行之后若需要更新交易规则,仍需提前申请监管部门核准,在获批准后予以公示,让投资者充分接受新的交易规则,减少市场纠纷的发生。

资金监管。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防止被挪用和侵占。一是保证交易账户资金安全。每个交易所必须委托银行进行资金监管和资金划拨,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对每个交易账户的资金头寸实行结算银行的第三方监管,由结算银行(甲方)、交易所(乙方)和交易会员(丙方)三方共同签订《结算业务三方协议书》,规定交易账户的出金入金业务,必须由交易会员直接办理;交易账户内的结算业务,必须由交易会员对银行给出授权,银行根据授权同意交易所依据结算结果进行资金账户的调整;未经授权,交易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动用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二是对保证金账户进行不定期核查。各市场主体需定期向主管机构上报保证金账户变动情况。

交割监管。一是交割库监管。商品交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交收仓库开出虚假仓单、交收商品的数量缺失或品质差异、交收仓库因库容不足而无法满收等等。为防范这类风险,要制订交收仓库资质审核制度、仓单与原始单据随行制度、交收过程验货查货及回单制度、交收中质量纠纷的处理办法和交收库容公示制度等等,对交收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制定操作流程,规定确认程序和责任承担,有效地防范风险。二是交割率限定。交割率维持低水平引发了大量盘面价格与现货价格背离的情况,而一旦价格长期、大幅度背离,则电子市场就失去了现货市场的延伸作用。监管部门应该限定电子交易市场的最低交割率,对电子市场制定的交割率进行审核,对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以便于交割工作顺利进行。

3.转型提升

放弃对交易量的片面追求,开发服务增值业务。以有形产业基础为依托,发展场外交易,整合社会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各种服务资源,建立物流配送体系,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商品检验、交易结算、信息咨询、物流配送、融资保险等服务。

第9篇:电力化市场交易范文

关键词:电商换市;专业市场;机遇

1 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现状及“电商换市”的提出

从1995年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进入了成熟与转型阶段,但其发展也出现了相对的坎坷,以致一些传统市场退出了该领域,专业市场新增数量减少,交易增长额放缓。

1.1 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特点 浙江传统专业市场是浙江经济能够集聚的表现形式之一,亦是浙江经济增长源泉。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和当地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相互结合依托,通过对专业市场的企业集聚,形成浙江独有的小企业大集聚的区域经济格局。从浙江经济的发展路径观察,主要以为数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基础,其经济发展支柱则是以浙江特有的产业链为基础的,实现了浙江区域特色产业相互支撑的经济大省。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域特征鲜明、产业基础扎实和辐射广的三大优势。虽然浙江传统专业市场有这些优势,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颈。以信息技术及网络为依托的电商等现代营销方式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也日益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时也给浙江传统专业市场一个提升的空间。

1.2 “电商换市”的概念及意义 “电商换市”不能从表层意思去理解,而是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主要包括货物销售的网络化、居民消费的互联化以及各类综合服务虚拟化。在浙江传统专业市场暴露出其短板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商换市”作为一种新的机制深入,使买卖双方均受益,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就使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时机成了当今研究的方向。

“电商换市”的出现,使原本拘泥的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突破了种种“包围”,更直接的好处就是节约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当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功能逐渐减弱,而“电商换市”带来的优势如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交易方式更加多样等逐渐显现时,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2 “电商换市”对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影响

随着浙江迎来“电商换市”的革命,传统市场也随之带来一些变化,因电商换市而遇到新的挑战,但也会获得比之前单一营销方式更多的机遇。所以“电商换市”会给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带来双重的影响。

2.1 “电商换市”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面临的挑战

2.1.1 电商换市对市场交易功能的挑战 “电商换市”的出现给浙江传统贸易带来了更便捷、通畅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互联网这个无形的载体能实现24 小时在线交易,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滞,能够使交易变得更加快捷。同时,又依托互联网+,终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流通层级进一步缩短,交易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因此 “电商换市”的出现,把一切源自于传统市场的限制都成功地打破了,如买卖双方的时空安排,贸易中所产生的高费用。而互联网这一平台的出现,使得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原本的功能有所削弱,具有相当大的挑战。

2.1.2 电商换市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 随着“电商换市”的开展,新的国际贸易市场形态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革新,依托互联网+,传统市场形成了新的贸易链――B2B2C,由原本传统专业市场准入的高门槛转变为现代互联网市场下的低门槛,这一过程的转变,使得买卖双方仅需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相对应的交易,时空限制被再度打破,远程交易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现场交易。同时,原有的传统的现金交易转变为网络平台上的虚拟交易,将一切繁杂的程序简单化,市场形态逐步网络化、虚拟化。

2.2 “电商换市”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机遇

2.2.1 “电商换市”使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展 随着“电商换市”的进一步深化,进行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突破了原本传统市场存在时空的限制,使得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经营范围日益增大,逐步地把经营的触角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扩散、辐射,由国内市场的深耕进一步向全球市场延伸,从而可以增加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营业额。通过“电商换市”的深入,浙江传统专业市场依托这一现代化手段,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方式、营销途径,将经营的业务扩大化,进一步拓展市场辐射的时空范围。

2.2.2“电商换市”使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物流功能进一步升级 “电商换市”的推出,浙江传统专业市场抓住机遇,实现进一步的物流配送的转型,以现代科技为基准,加大物联网的使用,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基地,整合周边所有的仓储资源,把这些物流资源归属于该中心基地,进一步地缩小运营成本上的时间,使得电商换市下的物流方式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一些著名的物流公司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3 “电商换市”下对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的建议

3.1 线上线下融合 “电商换市”于2013年提出,当年浙江年网上商品交易额破1.95万亿元,远超实体市场。在这样的差额下,大力推动浙江专业市场与一些相对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如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进一步实现专业市场信息流处理、物流处理等方面的便捷、快速。大力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从而进一步地实现浙江专业市场的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缩短市场与终端的距离,进一步拓展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盈利水平。

3.2 完善传统专业市场“互联网+”的支撑 在“电商换市”背景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想要更好的发展,电子商务要想在全国市场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互联网+的辅助。但仅靠散漫的互联网秩序运作,不可能将互联网+效用发挥尽致。所以需要政府投入与扶持,以相关的法律、行政手段来进行强制性的维护。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健全互联网相关的法律,争取一个公平的互联网环境,为进一步发展的电子商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统筹规划,把一切对于互联网的有利的技术和装备整合起来,为大力发展互联网事业开辟道路,完善相应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且政府宜因地制宜地,利用互联网+,充分结合浙江传统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挖掘传统市场的营销能力,繁荣浙江传统专业市场经济。

“电商换市”的提出,使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在互联网+的依托下,适应新形势,顺应时代,更具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白小虎.浙江专业市场: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J].国际商贸,2014).

[2]张思平.“电商换市”下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思考[J].产业经济,2015.

[3]冯洁.全面实施电商换市,建设电商产业高地[J].浙江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