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64-02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传递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由于它具有其他传动方式不可替代的许多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矿山机械 、建筑机械等各个工程技术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学科的发展,液压气压传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军用到民用,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到处都有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我院属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有关液压和气压传动的问题一般是关于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等项目,很少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校核计算工作。因此,根据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合理删减教材,做到重点突出。

首先,从课程内容总体看,本课程包括液压与气压两个方面,以液压传动内容为主,气压传动为辅,学生只要掌握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气压传动理解就很容易;其次,对于教材中过繁过深的理论推导过程、分析和计算内容进行删减,公式推导过程省略,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公式,学会如何正确应用即可。

2.增加典型液压系统实例

为使学生具有一定调试和维修液压设备的技能,必须加强学生对生产设备液压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更好地把零散的液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得以灵活应用。为此可以将教材中的3个实例增加到5个,即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外圆磨床液压系统、液压机液压系统、注塑机液压系统和起重机液压系统。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抽象而实践性又很强。因为液压传动的过程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的,要建立起直观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个专业贴近生产实际,应用性很强。一般的液压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所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加上随着教学的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已经缩减,故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了。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并加强实践环节,才能改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结构图、原理图特别多,有的还比较复杂。过去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老师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特别是加入平面动画以后,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都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例如在讲解换向阀的工作原理时,只靠挂图,学生对于什么是“通”、什么是“位”,以及阀芯动作以后,到底是哪些通道接通,哪些通道断开,这些基本原理总是不容易理解。而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阀芯动作后的位置,液流的流经路线,这些都一目了然,甚至比实验、实习还要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不同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极大地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使教学过程的辅助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较好地解决了学时减少而内容增加的矛盾。

2.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在进行液压元件教学时,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如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实物拆装演示,在学习齿轮泵、叶片泵时,教师利用课件一边讲解结构原理,一边进行实物的拆装;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拆装,教师巡回指导,提出一些关于结构特点,易发生的故障及排除的方法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最后由教师来分析总结,并对动手能力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让学生在接触理论的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拆装掌握一些实践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这比在课后安排拆装实验效果好得多。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通过液压传动实验,使学生初步具备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的组装和测试的综合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在工程实际中处理液压传动系统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改革了实验教学体系,在完成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典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综合实验属于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回路进行实验,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

本课程最终考核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理论教学包括理论考试成绩、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三部分,实践部分包括实践技能、实习报考、实习态度三部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总评成绩理论部分占50%,实践部分占5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一方面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学习,下课及时完成作业,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 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改革总是需要不断地探讨、摸索和总结,希望将来我们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改进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姜佩东.液压与气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赵学清.《液压传动》课程的教改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

第2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液压仿真;FluidSIM;教学改革;液压与液力传动

作者简介:吕刚(197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贺利乐(1963-),男,陕西户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陕西西安710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重点教改项目“新办工程机械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0111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48-02

液压传动与液力传动具有其他类型的传动所不具备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矿山机械、数控机床、汽车制造业、军事工业等诸多领域。因此,“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机械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一、目前“液压与液力传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时压缩

传统的“液压与液力传动”教学计划总课时在100学时(包括流体力学部分)以上,其中包括10个课时左右的实验学时。随着国家本科专业的调整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大规模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的总教学学时由原先的64学时调整为56学时,实验学时也减少到6个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达到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本科教学目标,是这门课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2.新知识和新内容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液压技术、控制技术、液力传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插装阀、比例阀、伺服阀、多功能复合阀等新型液压元件和电液比例控制、伺服控制等新型控制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是选择成熟的传统元件和传动系统,还是选择新型元件和新型液压控制系统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这是教改面临的重要问题。

3.实验设施的缺乏

从2000年开始,国家在高校中进行扩招,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上升,而各高校的实验室人员和设施的增长却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做实验时常出现十几个学生共用一台实验器材的现象。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物价的持续上涨,新型实验器材的价格也不断上涨,这制约着高校实验器材的购买和更新。

4.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液压与液力传动”是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讲授来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普遍感到知识抽象、不易掌握。上完课后不能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等到上实验课时,知识点又遗忘得差不多了。

5.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不足

随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推广,“液压与液力传动”纷纷改为多媒体授课,这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有利于增大教学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巩固所学内容,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现在很多高校的“液压与液力传动”多媒体教学是采用PPT和Flas相结合的形式。多媒体课件已经根据课本提前做好,无法在课堂上根据需要而改动,这削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创新性。而且课本上讲授的部分元件和回路是实验室所不具备的,这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面对以上问题,除了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外,还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用液压仿真技术来达到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经验和工程实际,笔者认为液压仿真软件FluidSIM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

二、FluidSIM软件介绍

现在应用的液压仿真软件有多种,如AMEsim、Matlab、Adams、FluidSIM等等。其中,FluidSIM软件由德国Festo公司和杜伊斯堡大学联合开发,专门用于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教学与培训。它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FluidSIM—H用于液压传动教学;FluidSIM—P用于气压传动教学。FluidSIM软件简单易学、入门快,不像其他几种软件一样要分析掌握数学模型,因此特别适合于本科生和初学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人员。

下面结合换向阀锁紧回路的设计来介绍FluidSIM软件。

1.液压回路的设计

如图1所示,软件主界面左边区域为元件库,内有数百种标准的液压、气压、电气元件。右边区域为绘图区。

设计回路时可用鼠标直接拖拽元件库中所需元件到绘图区,鼠标双击元件图标或使用右键菜单可打开该元件的属性,修改元件的各种参数,然后将各元件连线,即可生成所需液压原理图。同时,该软件还提供元件列表和各元件实时运动状态图。

2.液压回路的仿真

液压系统原理图经检查无误后,启动仿真命令进行回路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可用鼠标点击换向阀6两边的电磁铁来模拟换向阀的切换,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图2中,粗线条为高压油路,细线条为低压油路。如图所示,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处于中位时,回路不通,液压油缸7的输出力和速度皆为零,此时压力表5显示压力为5Mpa,溢流阀4 开启卸荷。

在仿真过程中,通过观察元件运动状态图还可实时观察各元件的物理量值,如液压油缸的运动速度、输出力、换向阀的开闭等。这样能通过模拟演示预先了解所设计液压回路的动态变化,从而正确地估计所设计回路实际运行时的状态。另外该软件在仿真时还可显示液压回路中一些关键元件的状态量,如液压油缸活塞杆的行程位置、换向阀的主阀芯位置、压力表的压力、流量计的流量等。这些参数对设计液压回路的电气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3.仿真查错功能

FluidSIM软件的一个优点就是它的仿真查错功能。在液压回路设计过程中,各元件连线时,软件将自动检查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可行,从而避免了设计时出现一些低级失误。在仿真时,还可通过实时参数的显示和元件状态图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最大限度地优化回路。

4.辅助教学功能

FluidSIM软件中内置有大量液压元件的说明、插图、图片、影像资料和液压传动的辅助教学资源。点击软件主界面的“教学”下拉菜单,内有元件图片,教学影片等内容,可供课堂辅助教学和课后学生自学所用,如图3所示。

通过FluidSIM软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设计液压回路并对其进行仿真,在仿真中显示和控制回路的动作。因此,可以及时发现理论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有助于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效率高的最优回路。

三、FluidSIM软件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由上例可知:FluidSIM简单易学,可按要求随时更换元件组成新回路并检查回路的连通是否可行,且元件库丰富,具有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料,便于本科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

现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经验,叙述FluidsSIM软件应用步骤:按教学大纲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课本内容;课本内容讲完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看书,使其理解、消化课本知识;使用FluidSIM软件演示课本所述元件和回路;当堂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举一反三,使用不同元件达到相同目的,并上讲台实际操作;对于要上实验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先用FluidSIM软件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思考,进行回路设计,在实验课中进行实验验证;结合本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重点发掘培养学有余力、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指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使用FluidSIM进行设计,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四、结束语

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FluidSIM软件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在较少的学时内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液压元件和传动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现场分析评价,启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掌握FluidSIM软件,可以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动手机会,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该软件设计液压或气压回路并进行仿真,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现场安装、调试,验证设计正确与否。

总之,将FluidSIM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解决目前“液压与液力传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利乐.液压与液力传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第3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20-03

一、前言

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外的教学中比较普遍,这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作为“演员”,其思维活动是在“导演”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启发下进行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状态。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揭示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教师就这些不同观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促成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协同性学习方法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储备程度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以强化。学生也能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作出对比和分析,博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点也颇为重要。

二、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首先是讨论课的典型案例选择,然后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其次是针对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点评,最后对讨论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一)案例选择

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在此仅针对案例教学中的问题讨论而言,做好课堂讨论关键之一是案例的选择,不是每个工程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工程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宽泛,或是案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所选案例仅仅适用于一个小范围的特殊行业等,这样都不适宜选为课堂讨论的案例。所选工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知识点太少或是系统过于复杂的案例都不适合讨论。对于典型案例,老师必须精心选择,有必要的话可以自己设计案例。

(二)问题设计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还在于“问题设计”上,教师应该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将与典型案例相关的教材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问题结构,这个转化过程是对教师综合知识能力的考验。针对典型案例设计的问题结论不应过于明显,否则可讨论的空间太少,讨论的问题也不能太深,否则学生容易摸不到头脑,难以调动学生讨论的兴趣,讨论的连环问题不能太繁复,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很累,导致其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设计问题最好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将所学过的跟典型案例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无形的线串起来,将知识有机融合到一起,提纲挈领,通过问题让学生明白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都有用。

(三)课堂讨论

课题讨论过程中,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既定方向,不要纠缠在细枝末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问题,当问题比较有难度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作为“导演”的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步入讨论问题的轨道,必要时还可以点名发言,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四)总结点评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针对讨论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首先就关键问题做好总结,指出问题的正确或是合理答案,然后对各种观点作出点评。对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及时指明,并且给出理由。对一些次要问题,例如,由讨论问题所带出的其他问题,教师也要作出点评。最后,对讨论中同学们的表现也要总结,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的一面,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比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口头表达技巧方面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以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为例介绍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具有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信心,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而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一)合理选择典型案例

液压机是利用液压传动技术进行压力加工的设备,可以用来完成各种锻压及加压成形加工。例如钢材的锻压,金属结构件的成型,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的压制等。液压机是最早应用液压传动的机械之一,应用非常普遍。目前,液压传动已成为压力加工机械的主要传动形式。在重型机械制造业、航空产业、塑料及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中,液压机已成为重要设备。因此,选择液压机液压系统作为讨论课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

压力机的液压传动系统是以压力变换为主,系统压力高、流量大、功率大。因此,应特别留意压力机的功率利用率以及防止泄压时产生冲击和振动,保证安全可靠。教师应针对其特点设计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要选择柱塞泵,这就需要学生对各类泵元件的结构、原理、特点及应用有很清楚的认识。因为压力机的压力很高,因此回程时要进行释压,所以问题要涉及相关知识点。另外还可以设计相关问题比较开式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的比较,冷却器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该问题还会涉及到冷却器的材料等相关知识点。蓄能器的相关知识点还会在该案例中得到强化。

针对压力机液压系统可设计如下问题:

1.为什么压力机液压系统一般要选择柱塞泵为动力源?选定量柱塞泵是否合适?

2.泵类元件的分类和特点?各个元件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故障有哪些?如何避免?

3.柱塞泵与其他泵类元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为什么柱塞泵能提供几十甚至几百兆帕的压力?

4.液压泵出口的单向阀的作用有哪些?

5.柱塞泵泄油口为什么不能与回油口相通?

6.液控单向阀的作用是什么?压力机的无杆腔相连的液控单向阀的结构有何特点?

7.为什么压力机液压缸要释压再回程?列举几种压力机液压缸无杆腔的释压方式?

8.为什么要用低压泵给高压泵供油?

9.闭式液压系统中的闭式泵为什么能实现高转速运转,而开式液压系统中的泵不行?闭式液压系统与开式液压系统相比有何优点和缺点?闭式液压系统与开式液压系统相比冷却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10.液压泵、液压缸泄漏故障诊断方式有哪些?泄漏引起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有哪些?

(1)如何避免液压系统污染?

(2)过滤器放置位置有哪些?对应不同的放置位置,如何选择相应的过滤器?

(3)溢流阀的作用有哪些?溢流阀故障现象及对应的原因有哪些?

(4)蓄能器的作用有哪些?蓄能器安装、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蓄能器的充气压力怎么确定?

(6)蓄能器能充氧气吗?为什么?

……

(三)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当学生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相关元件的结构图展示出来加以引导。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对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有了新的认识,对压力机液压系统回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当分析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时,故障的原因一旦确定,排除故障的办法即可迎刃而解。该典型案例以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为主线,利用设计的问题将各门课程知识点相互衔接,使学生感受到课程设置不是孤立的,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将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了要会用”的新观念,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热情得到很大提升。

(四)做好总结

总结除了课堂点评总结之外,还要将课堂讨论成果及时总结,对于发言积极、正确率高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及时总结,整理拓展,形成小论文。为了促进学生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做书面笔记,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可将曾经讨论的问题作为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四、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讨论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授课方式经常受到诟病,但是在本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程尤其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都还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课堂讨论的前提和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课堂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仅仅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不可能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没有基础知识为载体,讨论无从谈起。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工程现场教学法等,其中也不排除讨论,可以与讨论式教学法结合起来穿插融合。

(二)注意处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应用矛盾问题

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相矛盾的问题,例如,理论教学上强调液压锁应该跟H型或Y型中位机能的三位四通换向阀相配合,但是很多工程实际中不采用这种方法,当遇到这种问题时,一定不能断言哪种方法合理哪种方法不合理,而是要结合工程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两者的优点和不足,跟学生强调没有对错,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方式,不能过于教条,要灵活运用知识。

(三)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采取独断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师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采取独断的方式,讨论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表达的习惯,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老师既要指出学生明显的错误,又不能强制学生服从自己的观点。而是对有争议的问题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让学生课下查资料,待其对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后,可以课下找时间进行进一步的问题讨论,切不能独断专制。

五、结束语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选好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在案例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讨论式教学法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口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不仅对学生有很大好处,有时候会反过来会对老师产生启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祥华.讨论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法学专业本科宪法学讨论式教学为例[J].江南大学报,2014-03-12.

[2]赵喜敬,张伟杰,荀杰.基于CDIO的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王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液压设备故障诊断》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第4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TH1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液压传动因其响应快、功率大且体积小、质量轻又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今天它已成为重要的传动方式之一,也成为机电、数控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正确认识液压传动这门课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好液压知识很关键。所以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液压这门课,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搞清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具备对液压设备和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液压传动的教学方法总结以下几点。

1 兴趣第一

要想学好这门课,首先是学生要对这门课程感兴趣重视这门课程,只有学生感兴趣了,自己想学了,才会入门,才能学好。要想抓住学生的兴趣第一次课很关键。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先讲故事,讲液压传动的发展史,吸引学生。然后在介绍下液压传动的应用领域,在这可以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比如说:汽车的刹车系统,现在好多学生都对汽车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开车可以介绍下液压传动在汽车中的应用。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下在一战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当时的武器装备上都用到了液压技术,那么为什么都要用到它呢?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特点,从而引出液压传动的优点:响应快、功率大且体积小、质量轻又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学生这门课很重要,现在很多领域都要用液压技术,像火箭发射台架、航母、军舰、机械、冶金、加工机床等等,让学生高度重视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介绍液压技术应用领域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多些例子,讲些小故事等,比如我在讲课的时候就给同学们举个例子,假如同学们某天去坐飞机,全飞机就你一个人把液压传动学好了,也恰巧那天飞机出了点问题,只是某个阀打不开了,如果你能去简单地调一调修好了,那么全飞机的人都要感谢你。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说再讲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就可以先设置问题,问同学们如果你的汽车出故障了要维修,需要把汽车抬起来,这是怎么抬,大家用手抬起来么?通过设置这个问题引入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传动最好要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比较形象生动,有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比如说在讲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如果用动画演示的话,就非常形象生动了,对于它的容积变化,吸油和压油就非常明显,吸油和压油的液体颜色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动画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液压传动的时候就是实验过,两个班都讲液压,一个班用多媒体,另一个班用板书,效果很明显不一样,用多媒体的班级,学生反应快,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相比反应就慢多了,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不如用多媒体的班级学生好,而且不用多媒体的话,液压里边的好多图就得画在黑板上,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所以在讲液压传动这门课程的时候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 结合实例讲解

结合实例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说再讲液体的物理性质粘性的时候,给同学们准备两个玻璃容器,在这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倒入两种不同粘性的液体,当液体静止的时候让大家判断这两种液体的粘性,无法判断。在让同学们用两根筷子分别把这两种液体挑起来,观察这两种液体滴的快慢程度,滴的快的粘性小,滴的慢的粘性大。通过这个实例总结结论:液体只有在流动或有流动趋势时才会呈现出粘性,静止液体不呈现粘性。

4 善于抓重点,突出难点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果讲课的时候完全依托课本,像念书一样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不爱听,而且抓不住重要知识点,很难讲知识点捋清,更别说掌握了,所以一定要在讲课的时候突出重点难点。比如说在讲第三章动力元件的时候主要讲液压泵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讲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析泵的密闭工作腔的确定和泵的结构,这是第三章动力元件的难点。

5 加强动手实践环节

同学们在动手实践的时候是兴趣是非常高的,比如说我在讲液压泵的结构的时候,就让同学们动手拆装这些泵,亲眼看见这些液压泵的结构,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知识,理解的也深刻,一下子就明白了。比光讲的效果要好很多。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学校在上实训课程的时候,带领学生拆装磨床工作液压进给系统,通过动手拆装这个过程,让学生很好的认识组成磨床工作台液压进给系统这些元件,比如换向阀、溢流阀、节流阀等控制元件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这些元件组成其他的回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从事液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芝.液压传动[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白柳,于军.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丁树模,丁问司.液压传动[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苑文婧,曾红兵,田浩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方法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24).

第5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项目化教学;教学内容设计

1.前言

随着现代机电设备的飞速发展,液压传动系统在工业生产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无论其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安装等任何职业工种,都离不开液压传动专业知识的应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间内,应用先进教学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彻底掌握液压传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出“到企业就能用,一用就能成功”的高职毕业生是当前《液压传动》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传统教学过程是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课堂活动多是单方面的,虽有互动,学生也是被动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学习,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可能持久。而项目化教学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或完成新的任务,从而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课堂交流是双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我要学”的选择,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得以调动,学习兴趣会比较持久。在总结了几年在液压教学上的一些心得,再结合现在工学结合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教学新要求之后,我们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2.探讨

对于《液压传动》课程来说,主要包含液压基础知识、液压常用零部件介绍、基本回路介绍、典型复杂回路分析与液压系统设计几大组成部分。原来的章节式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是第一步先学习液压基础知识,第二步分类集中学习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等,第三步集中学习基本回路,第四步学习典型复杂液压系统分析,最后学习液压传动设计。这种模式很难将液压传动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应用到每种元件与回路的教学中去。考虑到我校的液压传动课程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而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是偏于数控方向,于是按照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我将液压传动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做了如下调整:

项目1主要是讲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千斤顶是一种既简单又典型的液压设备,因此在此设计由千斤顶的结构与原理分析引入液压传动的原理、系统结构、图形符号等知识。再由磨床液压油选用实力引入液压油相关知识学习。最后由液压元件的受力分析引入液压静力学、动力学与损失计算。

项目2由数控车床液压系统分析引入。数控车床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质量也比普通车床高很多,因此在生产中使用较为广泛。数控车床主要由液压系统实现卡盘的夹紧与松开、刀架的夹紧与松开、刀架的正转与反转和尾座套筒的伸出与缩回。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动作的实现主要依靠换向回路,因此在此项目中主要讲解换向元件与换向基本回路。而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回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分析回路,在这个项目里,也将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油箱、溢流阀等每个液压回路都会使用到的基本元件。

项目3主要是分析YT451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YT4543型液压动力滑台系统能够实现快进——一共进——二工进——原位停止——快退——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该回路的换向由电液换向阀实现,同时其中位机能具有卸荷功能。快速进给由液压缸的差动连接实现,用限压式变量泵和串联调速阀来实现二次进给速度的调节,用行程阀和电磁阀实现速度的换接。经分析可知此系统中有换向回路、调速回路、快速运动回路、速度换接回路、卸荷回路等基本回路,而最主要的是速度的控制,因此这个项目主要安排学习速度调节元件与速度基本回路。而因为节流阀在工作中会引起局部压力突降而引起空穴现象,所以在学习节流阀的过程中补充空穴现象与气蚀的相关知识,这样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空穴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项目4安排注塑机液压系统的分析。注塑机是模具行业中一种很常用的设备,因为合模必须有足够大的力,而且由于原料的品种、制品的形状不同等原因,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注塑机必须保证有足够大而且可调的压力与可调的速度。再加上注射动作完成后为了防止冲料不足而出现残次品,注塑机液压系统必须能够完成保压。进过分析可知注塑机液压系统主要就是要进行压力与速度的控制,但速度控制我们在项目3已经学习过,因此在此我们就以这个系统为例向学生讲解压力控制阀与压力控制基本回路。而在高压系统中很容易因为元件的换向与突然关闭导致压力冲击,因此在这个项目里添加液压冲击的相关知识。

项目5设计多缸动作回路的讲解。在这个项目里主要讲解同步回路、顺序动作回路、互不干扰回路和互锁回路。考虑到乐池的升降台主要是要求各个液压缸同步工作,才能使乐池水平上下,因此由乐池升降台液压系统引入同步回路的学习。而机床在加工时必须先夹紧工件刀才能进行进给,主要讲究液压缸的顺序动作,因此多缸顺序动作回路由机床夹紧、进给控制回路引入。垃圾车要求各执行元件的速度能分别单独调节,因此安排由垃圾车液压控制回路来讲解多缸动作互不干扰回路。第四个互锁回路由液压机液压系统分析引入,因为液压机的主缸与顶出缸必须实现互锁才能保证液压机准确安全的工作。

经过这样的内容调整后,将每一个液压元件与基本回路的教学都与工程实例结合起来,并且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复杂工程液压系统实例为切入点进行的,就能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同时教会学生复杂液压系统的阅读方法,也就不需要像过去的章节模式那样另外安排一章来学习复杂液压系统分析阅读了。

另外在每一个液压基本元件的学习中,都安排先拆装再讲解这样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进一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例如溢流阀的教学组织流程:第一步由教师讲解拆装工具的使用。第二部由教师边讲解拆装步骤边进行溢流阀的拆装,同时学生分组按照教师讲授的方法拆装认识溢流阀结构,并思考溢流阀工作原理。第三步教师回答学生问题并就问题讲解溢流阀工作原理与应用。第四步结合结构与工作原理讲解溢流阀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学生不但更有兴趣去参与学习,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第6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OBE;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3008705

0引言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一种面向市场需求的、重点强调学生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OBE带来的教育理念核心的变化是彻底摒弃以往“堆砌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需面向行业需求,实时动态设计培养目标,并及时调整毕业能力要求,围绕学生毕业知识、能力、素质需达到的指标全面构建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如图1所示)。OBE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唯一标准,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考核评价都要依据培养目标,并与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13]。从上面可以看出,OBE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应面向产出、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

本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调研、不断地沟通与和反馈,实现面向产出和持续改进,并基于大数据科学地构建专业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其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态度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支撑呢?这是OBE教学理念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4]。在具体教学时,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源于自动化生产实际的一个个具体项目中去,即 “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做”为主,培养学生能力[5]。然而,项目式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为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出了翻转课堂的项目驱动式教学,采用项目与课堂融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6]。

笔者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基于OBE教学理念,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毕业能力,然后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方法,以项目为主线,将课堂教学、实验、三级项目、考试、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高度融合起来,有效解决了课堂与项目脱节的问题,有效减少了作业抄袭现象,而且变验证性实验为实践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1课程教W目标

通过对机械类人才能力需求的大量企业调研,制定了机械类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然后,依据机械类毕业要求,细分了考核指标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围绕这些指标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 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掌握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的典型结构和图形符号、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等。

2) 掌握典型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阀、液压辅件的工作特性和适用场合,能够针对不同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

3) 初步掌握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了解典型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液压系统的分析。

4) 面向复杂工程进行液压原理的设计与计算,成本核算及系统性能分析。

5) 能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的调试及测试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6) 能够就液压元件及回路设计撰写分析报告与设计文件,并进行陈述发言,清晰地表达研究或设计的具体思想、思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本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相互对应与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2教学设计

基于OBE教学理念,在明确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后,围绕该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从教学方法、三级项目设计及教学环节等3个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具体见下文所示。

2.1“构建式”教学方法

“构建式”教学方法就像是师生共建的一栋高楼,教师只是传授本门课的关键知识点,即先把课程框架搭建好,然后引领学生完成墙体的填充和内部装饰。学生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所需要的知识,各显神通地完成这座高楼的建筑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主要发挥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构建式”教学方法成功实施的核心是教师如何去构建一门课的知识框架,如何从传统课的知识点中取其精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良方。通过在课程中设计项目,就可依据项目所需要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传授,进而构建出知识框架。

2.2项目设计

本课程基于教学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进行项目构思。《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液压元件原理及应用、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及分析方法,考虑工程实际要求、成本、选型等因素,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本门课程项目设计时,以“××元件及其典型应用系统设计”为题,从元件认知入手,通过对液压元件的拆装,加深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学实验台,进行液压元件的性能测试。在充分了解各个元件特性基础上,进行工程原理设计与计算,再通过仿真分析所设计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进行实验测试验证。围绕该项目,可梳理出两条主线,如图2所示。一条是教师根据项目进度,逐一讲授项目相关知识要点,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投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条是学生实施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学生讲解项目进展,教师及时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两条主线之间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项目相关知识。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项目设计,教师明确了自己传授的知识点,把许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项目需求去积极主动学习,而且项目贯穿于整个课堂,使教师的指点和学生的实施相得益彰,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根据项目工作内容,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要充分尊重学生,由项目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学生学习,分配学习任务,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项目,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既分工明确又保证了项目实施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地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3教学环节一体化设计

传统的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作业与考试等,而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除了以上几个环节外,还包括项目设计和实施,如果再按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课时不够分配。所以,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不仅要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内容还要使各个教学环节高度融合统一,能够在规定的学时数内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

1) 项目与课堂的融合。在项目设计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作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使课堂自始至终围绕项目、服务于项目。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项目汇报、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于学生,以学生汇报为主,组内推举一名主汇报人,按教学进度进行项目内容的汇报展示,组内成员进行补充。教师还安排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环节,并对学生的发言、讨论、成果展示进行积极、全面、细致、有深度的点评,培养了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形成了学生主导型的课堂。这种授课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以全新的课堂载体,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思维之间的碰撞和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形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作平台,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 项目与作业的融合。本课程的作业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习题,没有标准的参考答案,而是采用项目与作业融合的方式,更加偏重于工程应用。作业作为了项目的一部分,如实验室“寻宝”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室实验台上去寻找自己项目小组负责的液压元件,并记录型号、查阅资料,掌握其功用。通过这个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工程级液压系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开拓学生的工程视野。

3) 项目与实验的融合。传统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元件拆装、典型液压元件的性能实验、典型回路的性能实验,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很少且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贯彻OBE教学理念,将项目与实验融合,重新整理实验资源,把实验作为三级项目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主导去完成实验,教师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如图3所示。充分实践“学中做,做中学”的当代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兴趣和项目的引导下,实现自我的提高和升华。

4) 项目与考试的融合。课程考试不再只是一张试卷,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作业、项目等内容,其中项目成绩要占到总成绩的25%以上。由于本门课是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点都是围绕项目,因此试卷的内容以包含项目的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在考试内容中体现项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以项目为核心驱动考试,加强学生对项目的重视。

3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程以60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实施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改革。根据教学目标,通过项目、作业、实验和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对60名学生进行能力达成度分析。针对每个教学目标,分别统计项目、作业、实验和考等对应该教学目标的总分数,并统计每个学生在项目、作业、实验和考试中在每个教学目标下的总分数。计算出每个教学目标下,每个学生的分数所占总分数的百分比,并进行加和取平均值,最后得到每个教学目标学生的达成度,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如表2所示。

另外,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不少学生表示,这种项目与课堂、作业、实验和考试相融合的教学环节一体化教学模式,较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4结束语

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项目与其他教学环节的高度融合是教改的新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实践,是提高培养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基于OBE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开启“主动式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们表达与交流能力,还增加了课外实践,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边做边学边讲的教学设计,大大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郭鑫,丁小庆.基于OBE教学模式的本科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新校园旬刊, 2016(4):181181.

[2] 隋国研.加拿大CBE及OBE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 2016(31):209209.

[3] 巩建闽.实施基于成果教育OBE的原因及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4853.

[4] 陈宏敏,卢宇. 基于建构主义的IT新技术项目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5149.

[5] 刘福禄. 浅谈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164.

[6] 宋朝霞,俞启定.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第7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液压传动技术 教学 改革

一 引言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既有基础课的属性,又包含了专业课的内容。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有所成,对教师是很高的要求。课程组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舞台。因此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及课堂进展程序,是《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组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二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课程体系

粘性流体力学作为液压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讲授时以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帕斯卡原理、连续性方程、实际液体柏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等五个基本定律为一条线,把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对公式不是简单的推导,讲清其来源、变化、物理意义、实用范围及局限性,使学生觉得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起来也不枯燥。针对液压元件的特点,以各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为重点,由各元件组成基本液压回路,再由各基本回路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概念。在液压元件的讲授中,以电液换向阀为主,介绍换向阀的位、通和机能;以先导式溢流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压力的控制与调节方法以及系统压力由外负载决定的基本概念;以调速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速度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无级调速的概念;以活塞液压缸为主,介绍执行机构的力、速度和功率的计算;由滤油器的使用讲到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与油液的清洁度是同名词等,由此讲解方向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和速度控制回路,最终达到读懂、分析、设计液压系统的目的。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液压传动的重点、难点、基本概念逐一教给学生,使他们循着教师讲授的来龙去脉消化课程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生产实例融入教学内容中

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外,课堂教学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液压系统,如机床液压系统有针对性的讲解,特别增加各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并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和收集的一些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碰上类似情况时能正确处理。

3.注重向学生介绍新技术和前沿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及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如液压技术的发展动向、国内外液压元件的研制情况、国内液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液压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一些著名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等。

4.依托行业整合课程内容,重视教材建设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组应依托南通地区行业特点,结合在国内企业液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典型液压回路实际情况,作为范例,阐述其原理与应用,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和了解到企业的先进技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本教材编写时,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简化流体力学中的一些烦琐的公式推导、论证以及液压元件和基本回路中的部分内容,充实液压系统的安装、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贴近实际应用。课程组正在探索把校本教材打造成实用化、活页化、实践内容项目化。

三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明确课程目标,讲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第一节课要讲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先行后续的关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给出本课程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关学术争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介绍辅助学习资料,如网络课程资源、参考书目等。

作为任课教师,还要立足未来,面对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坚持采用启发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地组织教学内容,督促和帮助学生驶向知识的彼岸。

常言道:“无病不用求医服药,不饿不去觅食充饥。”要想学生学到东西,首先要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实际上,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但强弱不同,原因也很复杂,不仅因人而异,还会随时变化。

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尽可能密切联系行业实际,还要注意未讲正文预先交代整体位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液压缸结构十分简单,学生觉得听不听无所谓,可以列举起重汽车、常见升降装置及立式组合机床变速工作循环等,说明液压缸技术大有用场,很有学问。如果教师讲课生动活泼,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避免单调和枯燥无味。比如,把元辅件比作词语,把后来要讲的基本回路比作造句,而把系统设计比作写文章,说明各类元件各有各的作用,强调“今天不清楚,明天肯定要吃苦”。这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元辅件和基本回路的作用不同,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也就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差异也有共性,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过程。比如电磁换向阀和液控换向阀作用都是换向,其差异在于控制方式不同。使用电磁换向阀,控制方便,应用广泛,但在工作流量较大的场合,引起的工作机构的换向冲击也较大。这样,液控换向阀便应运而生。采用液控换向阀能解决电磁换向阀不能解决的大流量油路的换向缓冲问题(换向时间可调)。同样,调速阀用减压阀实现等差减压,对节流阀进行压力补偿,作用仍是节流调速,但能克服节流前后压力差波动对通流流量的影响,解决了负载多变油路的速度稳定问题,如此等等。教师讲课时抓住共性,讲清差异和来龙去脉,依照人们的认识过程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加深讲解,效果就会更好。

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内容的要领,把核心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读书方法。注意不是一般地抽象地讲,而是经常地具体地讲。要一边讲教材内容,一边分析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原理分析时,告诉学生,先看系统组成,后看工作要求,再看油路走向,三者清楚了,系统原理就出来了。例如,讲C7620型卡盘多刀半自动车床液压传动系统图时,要求学生首先读懂图中每一图形符号,正确地说出图中主要元件及其作用;其次,弄清系统的两个工作要求,一是卡盘的夹紧与松开,二是刀架(包括前、后刀架)的纵横运动(包括快进、工进、工退和快退)。再围绕工作要求,联系相关元件,逐一分析油路走向(包括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最后,把实现所有工作要求的油路走向依次拼凑起来,穿插说明相关元件的作用,描述系统图工作原理便水到渠成,一清二楚。为了便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掌握读书方法,应要求学生按教师板书作好课堂笔记。有的学生开始不大习惯,需要讲清道理,多做引导,多做比较,严格要求,潜移默化。不用多久,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将终生受益。

平时讲课,教师既要持续提供知识,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既要紧扣规划教材,又要比规划教材更接近行业实际,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例如,提出自动循环往复动作问题、连续供油增压装置问题、立式组合机床和多刀自动车床整机液压原理问题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掌握液压气动技术奠定基础。

当一个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人们处理起来往往无从下手。而液压系统的故障大多数是由液压元件的密封损坏、堵塞或磨损引起的。一般只要将元件拆下清洗,更换密封圈或个别零件就可解决,但人们因为对液压元件的结构不熟悉而不愿去拆装元件。因此,我们建立了液压元件的拆装开放实验室、液压系统组装开放实验室。通过对泵类、阀类、液压缸及一些辅助元件亲手拆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系统并组装。

2.开发网络辅助课程,优化教学手段

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液压传动技术》网络辅助课程,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有机结合,将书上的文字描述转换成立体的结构和生动的动画,使元件和回路的结构、运动形式和工作原理等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可视和可听的生动内容。目前课程组正在研究将《液压传动技术》课程学习、多媒体课件、要点提示、师生交流、模拟实验、电子教案等组成网络辅助课程,使开发的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仿真性、针对性等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四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程组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收集了大量的科技信息,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领域,建立了学术联系,积累了新经验,充实了新知识,具备了再现各种知识的才能。在《液压传动技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确定新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液压传动技术》的教学特色。同时尝试将研究与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编入教材或固化为教学内容,比如将课题作为实验内容,把课题的案例编入教材。使学生再不孤立地学习液压系统,知道工厂的实际设备,为学生就业上岗做好准备。同时,把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尽早进入液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五 结语

我们在对《液压传动技术》的教学改革中,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核心,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平台,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为基础,进行了集内容、方法、实验、师资、特色等为一体的整体建设。课程组紧紧围绕“一个特色的教学大纲,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一套有工程背景的教材,一套实践技能培训体系,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这六项标准进行建设,使应用型高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第8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体系;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73-02

随着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纲要出台,提高教学质量等重要措施的落实;以及我校机械工程通过教育部特色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落实单位。质量建设与工程专业认证在我校全面展开。尽管如此,我校的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发展的极为缓慢,与其作为机械类基础课的拓扑地位极不相符。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现阶段的课程体系缺乏实验教学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本文正是在对这一些核心问题深入研究,在分析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流体传动与控制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理论基础、数字实验、工程应用”相互融合的创新型课程体系。为本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坚实基础,完善我校机械工程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

传统教育教学要求,综合基础性院校培养、培育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通过课堂教授和知识的传递;而工程应用型院校则强调学生是实际工程能力即将实验实践能力。这样高等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体系存在着相互背离的现象。因此,新时代的本科院校如何依据培养目标建立一套与之相符的教育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现行我国对于教育的中长期总体规划和发展纲要要求,培养一批创造能力强能够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工程人才。为此,要求学校的教育要面向工程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工业界深入到学校培养环节中,同时需要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二、国内各学校流体传动与控制学科建设特点

从课程设置角度讲,国内各高校的机械学院侧重点均不相同包括液压与气动、流体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等,内容涵盖了流体基础理论、液压传动技术、气压传动技术、伺服控制系统等。

从教学内容上看,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均围绕的流体传动与控制基本理论,重点解决流体传动与控制中的数学问题,如液压桥路、小孔节流、层流紊流等。而在实验环节上,由于成套液压设备价格过于高昂,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开展实践环节。

从考核结果上看,往往是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这一形式。尽管相对公平,但由于学科重视工程实际的性质而言,学生仅仅依靠多做题、多背书不能够深刻的掌握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实际工程能力。

因此,需要重新理顺教学内容、实验环节和教学总体目标,建立一套创新的能够符合新世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节下的课程体系,满足学校以及本学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和学校标准。

三、创新型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体系

通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在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设建立方面和学生培养。同时走访了相关兄弟院校,收集相关负责和一线的任课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的选择意见和建议。总结得到目前我校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及时吸收学科前沿内容;课堂教学以基础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性不强;教学以板书和PPT为主,缺乏时下流行的多媒体与互动软件;考核方式采用期末闭卷,手段单一且不能反映学生全面能力。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研究,本文结合我校机械大类本科教学拓扑图网,建立起一套“理论研究、数字实验、工程应用”创新型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体系,如下图所示。

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辅以清晰完整液压元件动画模型,结合工程实际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流体传动与控制。不定期的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介绍前沿理论,使得学生在掌握经典的流体传动与控制知识基础上,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将整个课程拆分为一小段知识单元,碎片化知识结构。每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考察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通过若干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流体传动与控制知识,按照基本、提高、突破三个层次设置考察目标,设置创新实验。实验按照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自拟方案“三自”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授课教师的指导又规划整个实验的研究进度。

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参与授课教师实际课题或者参与到企业界组织的创新大赛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了解到流体传动与控制工业项目的立项、方案制定、评审、实施、结题、维护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更快融入到企业中。

通过基础理论的支持、数字实验的关联保障和工程应用的核心凝聚使得本专业学生获得专业所需知识体系、工程能力、创新意识。

四、研究结论

本文在我校深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调研、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在对比国外和国内相关高校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出我校流体传动与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建立起一套“理论研究、数字实验、工程应用”创新型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建设体系,为本学科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5).

[2]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4):5.

[5]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9-52.

[6]孙承辉.更新先进设备 加快液压教学改革[J].中国培训,2006,(6):031.

[7]刘学斌,刘苹,马苏常,等.面向工程应用的液压教学[J].科技资讯,2010,(10):163-163.

第9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这一视角出发,大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寻找一条适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新路子。

液压传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类、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机械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机械类各专业课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对该专业学生而言,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真正去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液压传动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从学生心理、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目前液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学时少

使学生能够阅读、设计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这些内容前后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需通盘考虑,缺一不可。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课时在100学时以上,现在随着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学学时已缩减至50学时左右。如何处理好教学学时与教学目标这一矛盾,是该课程教改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学习困难

液压传动以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概念、原理较抽象,各类元件及传动的原理非常不直观,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同时,该门课程实践性也较强,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四个实验项目,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上很多学生是“看”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即便动手做,也只是动手不动脑,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困难、应用基本不会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液压传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理论授课、集中实验、期终考试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进行以下教学改革。

(一)依据必需、够用原则安排教学内容

液压传动课程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流体动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回路。这三部分内容既有自身的特点和知识体系,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产生一种“内容繁杂、知识散乱”的迷茫感觉,课程的知识要领很难把握。如何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对此,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坚决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在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突出其技术的应用和实用,大量删减理论偏深、偏多的推导及证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是应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流体力学和液压元件基本原理、液压元件原理和液压回路分析等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二是应重点介绍液压元件作用、基本回路的特性、整机系统的分析等。三是应简要介绍目前新型液压技术。

(二)依据学生主体原则采取教学措施

目前,大学液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导,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这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及社会实际需求,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始终贯穿着学生主体原则,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应先给学生提出些问题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去自学,培养大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其次,应进行多种方式的理论讲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对课程中每一章节,都应开展重点、难点部分的理论讲授。教师可根据每一章节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如液压元件部分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照实物,学习元件工作原理,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教师可减少繁琐的简单说教,学生也可得到必要的锻炼。回路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用动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回路的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执行元件的运动等,控制过程一目了然,加上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学生自拟实验。液压传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能否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有关。因此,应结合实验室条件,删除部分验证性实验,同时增加动手型、设计性实验。教师在此类实验中只对学生提出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提供实验设备,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液压基本理论知识,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选配相应液压元件,连接液压回路,并独立操作,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