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使用频率在众多的教学方式当中也是最高的,所以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提问”能够让教学过程增色不少.一些通过巧妙设计的提问,比如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能够提升课堂的活力,增进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首先教师拿出长方形的模型,分别捏住模型的对角,然后向反方向拉伸,让学生注意在此过程当中模型的两组对边有些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形状?什么又没有变?通过这样眼见为实的教学方式,结合合理的提问,能够让学生非常明确地了解到老师所想要教授的内容.学生能够理会到在老师对模型的作用过程当中,四边形的边长一直没有变化,形状从正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模型的四个内角分别由直角变成了钝角和锐角.
有趣的教学情境创建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入“情境”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教、学的共鸣.关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应用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作为“开场白”,用这样的方法来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重心能够迅速而较为激烈地转移到教学情境之中,让他们把学习当做是一种游戏的过程,从而不自觉地深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例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头:夏日炎炎,小杜和小辉走到了一片西瓜地,西瓜地的老爷爷看两个小孩大汗淋淋,于是就给了他们两人一个西瓜让他们解渴.但是老爷爷却出了一道题:“这是一个完整的西瓜,你是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呢?还是六分之二呢?”小辉想了一下认为6比2要大很多,于是就说:“我要吃大的,我要六分之二!”这时候,老爷爷开心地笑了.这时学生一定很茫然,老师应该立即通过合理地提问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预先准备好的纸片西瓜模型拿出来,分别把西瓜分成两份、六份,然后分别取出其中的一份、两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用平常的数值大小概念来评定分数的大小是错误的,然后再次结合情境教授正确的分数理念.
突出数学的实际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合理地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让教学更具有社会交际性.数学的本质就源于生活实际,它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经验基础,把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基础结构同课本上的知识点无缝的结合.这样可以使数学成为他们生活中能够看见、能够触摸、能够用得上的知识,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和社交中的重要性,而并不是乏味、复杂的理论文字.同时,学生在学习当中也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和亲切感,能够提高他们用科学的视觉来审视生活当中事物的态度和兴趣.这对于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认识数学,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完善其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策略
在新课程实施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必须要在宏观的层面上考虑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理念的问题。教师在正确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运用一些教学设计的总体策略与方法,往往能更好地执行课程新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化
内容设计科学化,至少有下面两方面的内涵:
1.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教学内容更不能有科学性错误。笔者到学校听课时,就听到有老师说出了诸如“所有素数都是奇数”“圆台是斜圆柱”等错误结论,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内容本身的准确无误。
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
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哪些教学内容是主要的,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要花多长时间,这都要设计得科学。例如,有些教师设计站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这是可行的,特别是教师再通过学生对这1分钟的时间长度的认识,提出“我们可以用1分钟干什么?1分钟有什么用?关键时刻1分钟又有什么用?多个1分钟又能干什么?”等等问题,让学生知道时间的重要,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
例如,讲解1公顷的概念,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先计算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得出面积是10000平方米,然后规定把10000平方米叫做1公顷,我们认为这种教学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学生最后也不能形成1公顷到底有多大这样的概念表象。我们认为,为了给学生一种体验,给学生形成概念表象,教师可以用标准运动场来讲解。标准运动场是400米的跑道,一边400米,跑道的转弯部分不够100米,如果把运动场的跑道都计算在内,那就恰好差不多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这样一个标准运动场的总体面积与1公顷就非常接近了。
二、形式设计趣味化
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使用的载体形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绝对不同。同样是做一个减法15-9=?有的教师就使用“破译密码”的方式,将答案6事前装在一个密码信封中,请学生破译这个密码;有的教师采用“送鸡毛信”的方式,要求学生将得到的答案送到印有标签“15-9=?”的信箱中。
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应该是我们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时使用的载体。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我们都可以借用过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形式设计。比如,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的孙悟空、猪八戒、超人迪加、史努比、凯蒂猫、柯南、叮当等等故事人物,作为教学载体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学生喜欢的活动或运动形式,也可以是我们用作载体的教学形式。比如,下面的形式不妨请我们教师借鉴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
1.猜数字游戏;2.小狗翻卡片游戏;3.点爆笑游戏;4.摘苹果游戏;5.数学投篮赛;6.障碍跑比赛;7.动物运动会;8.过三关;9.数学游园会;10数学谜语等等。小学生喜欢的东西,喜欢的形式,都可以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作为载体。关键是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小学生同喜同乐,同喜同乐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喜欢的东西,发现学生喜欢的形式。
三、结构设计生动化
要将一节课的内容整体考虑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这里用一种形式,那里又用一种形式,这样整节课的连贯性就不强。只有通盘设计一节课,对整节课进行设计,一节课的结构与主线才能富有逻辑性。只有设计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整节课,再配合前面所谈的对内容与形式进行巧妙设计,才能为那些善于语言表达的教师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设计“认数”这一课时,内容是有关基数与序数的知识,有个老师就是这样来设计的。将教学例题和习题,串联成“逛动物园”的户外活动情境。
第一环节,是设计成进动物园前的排队买票,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谁站在第1,谁站在第8,站在第6的人是谁?小明是站在第几?小明与站在小明前面的人共有几个?这里老师与全班学生一起经历基数与序数概念的建立。
第二环节,进入动物园,创设一种动物园挂满了灯笼,可是有几个灯笼还没有涂好颜色,不漂亮,我们来帮帮小动物们,好吗?然后开始从左起涂色,涂4个,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基数4要涂4个灯笼,而序数4只要涂1个,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差别。这其中还适当设计一些非数学的提问,比如,为什么动物园里挂满了灯笼?小动物们过得怎么样?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展开只要求集体回答或是一两个学生做代表回答就够了。
当然,这一步骤中,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可能会有学生不能理解基数4与序数4的差别,对出现的错误尽量要估计到,甚至还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 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紧接着,又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比前后三个课程目标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
2、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⑴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⑵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兴趣”大多先是来源于“好奇”,继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必修应用类课程。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7-01
课堂是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能力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强化基础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1 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1.2 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1.3 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整合内容,综合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众多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将相关的内容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时就将"时、分、秒"与"年、月、日"这两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全面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年、月、日之间的等量关系时,我便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日与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将大的时间单位进行细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也让学生对时间有整体宏观的感知。如1年=12个月=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31536000秒。当然,这些复杂的乘法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得出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其中简单的等量关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使得小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3.合作学习,实践操作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的内容时,在教学了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组内的成员要互相出题,在画图与测量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有些学生为了增加测量的难度,故意画了一个与水平面不是平行的射线,并在此引出了相应的一条射线,这样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总结反思,及时答疑
总结反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使其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另外,教师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了"运算定律"后,我就根据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总结,并反思了我的教学设计过程。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弄混,虽然对于一些算式的计算结果并没有影响,但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改正学生这种错误的方式,我便着重对学生进行了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这些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典型题的总结来体会这两种运算定律之间的不同点,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的误区。最后,我再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并争取做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其次要巧妙地整合教学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要进行课堂的总结与反思,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惑。进而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构建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职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1课堂导入灵活多样
课堂导入环节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教师在较短的3到5分钟内能不能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这个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化方面入手,且最好每次上课形式都不一样,引导痕迹不能明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愉快和思考中进入课堂。导入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引发思考的图片,简单的思维导图,快速的手工制作,作业评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该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导入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带入课堂情景中。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尽量让每节课的导入形式都不一样,如这节课是视频导入,那么下节课可以是图片,也可以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等,通过每次课不同的导入形式,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保持专注力。
2及时肯定、认同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同,其实也就是采用激励手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学中,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1]“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实质上就是要使刺激引起机体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2]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有强烈的被尊重需要,因此对于学生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所做的努力、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教师务必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认同的反馈,让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喜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或在家里也许一直属于那个默默的角色,在曾经的班级默默无闻,在家庭里家人可能也不那么认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行为、回答问题和优秀的作业提交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也就是给予激励,会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内心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感,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笔者批改作业有盖章作标记的习惯,如批改过的作业盖一个阅的章,优秀盖一个优的章作为奖励。有一天,一个学生找到笔者,说:“老师,我的作业您今天没盖章,我想要您帮我盖一个。”这个小小的事情极大地震撼了笔者,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章在学生的心里是一种被认同的渴望。从那之后,笔者夸奖学生毫不吝啬,作品形式整洁给予夸奖,作业认真给予夸奖,作业有创意给予夸奖,课堂纪律好给予夸奖逐渐发现这个高职班级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乖巧,越来越自信,每天给他们上课,他们都积极、认真,配合度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肯定的形式可以用眼神、口头表扬,也可用盖奖励章等形式,作为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肯定、奖励和赞同,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拓展课堂知识
上一节短短的45分钟的课,教师在课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备课。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拓展课堂知识。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节课的内容可能就只有一个概念、两个知识点、几张图片,如果照搬教材内容,可能让课堂内容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在每一堂课上必须学会巧妙地拓展课堂知识。拓展的形式多样:一是在导入环节拓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二是用历史或故事形式拓展,在讲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与该概念相关的历史或者故事提出来给学生讲解,很少人可以拒绝听故事,通过故事强化该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同时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的来源,拓宽课堂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三是通过画思维导图来拓展。例如,讲到放射式版式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放射这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与放射相关的图形、物品都手绘出来,然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图例进行总结、归纳和课程讲解。拓展课堂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4课堂案例实用、贴近生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有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实训课程,phtoshop、deamweaver、illustrator就属于这类课程,这类软件课如果不结合案例讲工具用法的话,学生不仅不容易记住该工具的用法,而且会让课程变得乏味枯燥。实用软件课程讲解,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来讲工具的用法,在学习案例的过程顺便把工具用法讲了,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软件Deamweaver时,教师可以把淘宝、链家等比较有名的网站页面下载下来,作为案例,教学生如何一步步把一个淘宝界面做出来,顺便把工具的用法融入案例中,这样做,一是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该工具用法;二是课堂因为案例的实用、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三是学生也能充分了解学习该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因而上课会保持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该课程的效率。正因为课程例子非常实用,贴近生活,所以能够激起学生的热情,专心跟着教师一步步完成课堂案例的操作,教师无须用过多的上课技巧,学生就能保持一个很好的上课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课堂作业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
课堂作业的布置需要很多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业内容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如果是苏州的学生,在布置编排设计课程作业的时候,可以找当地老字号,如苏州的黄天源糕点,雷允上的药品的包装、海报等,让学生结合该老字号的包装海报版面和苏州地区的人文特色重新进行图文编排,这是作业追本土化;当今流行的热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编排知识对该电影海报进行图文编排;赶上春节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春节回家类的公益海报等等。课堂作业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看似普通,实则在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在用实例告诉学生该课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付出和学习的回报,能看到该课程知识的远景和作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下次课堂仍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学与教的原理转化到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方案中的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教条化、模式化等倾向,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教学设计的桥梁化作用,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的一个系统的过程[1]。通过教学设计建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方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来说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行为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而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概括来说不同职位类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教学设计者与培训管理者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言,应该包括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管理规划技能。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维”目标[2],这就要求小数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学实际行为及内容决定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通常被要求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小结进行一个详细的教学规划[3]。从这个层面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三个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及缺陷、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一个过程。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通常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个综合概括[4]。首先,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数学观、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同时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计知识。其次,在技能方面。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从小学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分析技能、概括技能、设计技能、评价技能、调整及研究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有可能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保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学设计方案和策略。最后,在态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对数学学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要具备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另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管理意识、共享交流意识以及设计研究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有可能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 结语
论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继而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教材的地位,以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鲍同梅.中小学教学设计问题透视[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93-95.
关键词:展示设计;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如何更好地美化生活环境、营造舒适的生存和消费空间正在成为现代人共同关注的热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流行趋势。这促使社会对艺术设计需求持续增长,直接导致了展示设计教育的超速发展。社会的需求就是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新形式下尽快调整教学结构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的需要也就成为各高校面对的严峻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析
展示设计从课程性质上来说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恰好处于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而与其相关的辅助课程的选择与安排是否合理就直接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内涵的课题。依据展示设计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建构良好的、符合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将展示的发展、演变及构成体系等全面而有重点地概括、归纳、提炼。作为一种综合性强的设计,展示设计在知识点上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它涵盖了展示陈列、形象策划、视觉传达、空间规划等范畴;涉及了设计方法论、广告学、视觉心理学、人体工学、建筑学、材料学、技术学、环境学、营销学等课程的知识,在具体设计中强调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体现。任何相关课程知识点上的缺失都将会影响学生对展示设计课程的正确理解与掌握。试想:如果学生不懂得平面广告的设计技巧、不了解人体工学的特点、不明白装饰材料的用途与施工的工艺;或者没有接触过电路、不掌握专业绘图与表现技法……学生的展示设计能从何而来呢?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课程体系科学性的破坏,当然教学也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觉得有困难。
二、在教学组织上要有侧重点
1.教学应该有专业特色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的展示活动都有“广而告之”的意义,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会用视觉传达设计和营造这样的环境空间。如:颜色、灯光、材质等。展场里根据主题和时间来确定展场空间的色调基础,是高调还是低调?是暖调还是冷调?体现出产品、品牌、特色,与周围的展位形成对比而不被“淹没”;要学会利用光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掌握好亮度对人心理的影响。对于材质,环艺的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认识,通过材质肌理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心理联想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哪些道具便于携带?哪些便于安装?哪些经济又实惠?这些知识点都要活学活用。
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展示设计中,不仅是策划者还是整体组织、安装者,所业在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运用课程中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展示设计,使展览更有设计的味道,运用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构建出来。在讲解展示设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其建立科学的设计思维、整体的设计观念,为学生进行真实设计奠定坚固的理论基础。
二、授课内容要新颖
在展示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很多的,现代的展示设计中,对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的技术对现代展示设计最具有影响的成就之一。除了新技术外,交互式设计在展厅运用得非常多,可以使一些观众参与和体验的项目获得远程回应的效果。这些新的知识点都是科技的发展而带来的。对于教学来说,要顺应新形式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教学互动的形式,从而扩展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渠道。教师在这个方面就要多加的引导,放一些实况的录像,让学生们能动态地了解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展览馆进行参观,扩大眼界,身临其境去感受新技术的运用。
三、应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1.市场调查必要性
展示设计的社会性特征又要求其应当具有相应的实践性。因此展示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要在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训练学生利用真实材料表现设计想法的能力。
展示设计课的教学在理论授课之后可以安排一个市场调研过程的。这个过程包括展示设计所用道具的市场调查和展示设计作品欣赏两方面内容。主要涉及各种空间的构成的元素的运用、原材料的性能比较、施工效果比较和市场价位比较。通过这种调研可以为学生们将来进行真实设计打下现实基础。具有直观又强烈的说服力,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觉经验,有效扩展他们的创作思路,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明确的展示设计概念,尽快进入设计氛围。在调查阶段还可以加入一个对展示效果实地考察的环节,具体做法是:利用统计和问卷的方式,对不同商业场所相同客观条件下的展示区域进行观察,统计单位时间内的客流量,掌握其展示设计亲和性好坏与否的第一手信息。同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顾客对该场所展示设计满意程度的调查,了解顾客对该设计的认同情况。这科调研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展示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必须注重务实性与亲和性的设计观念,并使其在实地调查中切实体会到人的需求对展示设计的巨大影响力。
2.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而整体的设计观念时,教学的重心就应当转变为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以后,要求做一个实际的方案,最后的呈现形式就是沙盘的制作,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先充分调动自己积累的技术和实践经验给以指导。同时也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所谓“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就是把一个实际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依托,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相关的展览馆的布展,结合“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同学们以小组分工负责的方法进行工作。从布展初期的金属展台、展具的安装,展品的对号入座,展示布帘的对齐与修饰,到布展高峰协助展品上墙和模型摆放,以及展览开幕后的现场管理与维护,在能力上都能得到锻炼,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参与本次展览,扩大了学院与企业、设计艺术家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我院及展示专业的知名度,学生们的设计意识通过与大量展品的接触获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展示设计》课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注重科学性,在教学组织上应有侧重该专业的特点,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接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发展,我们要转变以前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去体验和探索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一、以原有认知为基点,找准教学切入口
备课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以往的设计中,教师把教材、教参、教案等当成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限于这些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演变为有效的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是零起点,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二、以不确定性为出发点,设计弹性方案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过程过于程式化。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尽的,特别是细节化的准备。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弹性方案,考虑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即教师在备课时应预想教学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设计多个预想方案。当教师不能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某个环节进行教学时,要立即运用预备方案,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三、以学习过程为突破口,撰写教案
在撰写教案时,我们一般都按照这样的内容进行撰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详尽地描述教学过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约了“师问生答式”的“教案剧”,这样的教案不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因此,在撰写教案时必须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并重,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再不断的实践,在反复中积累经验、提升经验,从而促使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条件,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预先策划,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走向“多方互动、动态生成”。
四、善于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基础课程 教学团队 质量工程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12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Mathematics Basic Course Team
ZHANG Cuimei, FANG Huan
(College of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Abstract University mathematics basic curriculum is the basic course of college education, it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students master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s. Combined with my school running practice, the division of labor from the team structure, teamwork, quality construction,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etc., described some experiences in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eaching team building achieved, and on the type of team building, improve team teaching level and other issues to be think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basic course;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excellent courses
0 引言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部质量工程提出了“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很多高校不但有完备的数学系,还纷纷以系为单位组建了一支或多支教学团队,打破单兵作战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相互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
1 教学团队的构成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提出的“五个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高校中数学教师数量和教学水平,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适当组成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 以老带新型
以资历丰富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的“以老带新”型教学团队,实现传承与创新。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方面带动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以新鲜的活力和新事物、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影响老教师,从而实现团队的进步。此种类型团队一般都是“纯教学型”的团队,由1~2名普遍认可的老教师和3~5名年轻教师组成。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团队中起到灵魂的作用,提纲契领,传授教学方式方法。年轻教师从团队中汲取养分,同时,年轻教师利用新媒体、新方法在团队中彼此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2 以强带弱型
以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与相对偏低学历、职称的教师组合成教学团队,实现“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如用教授带动讲师,用博士推动硕士,用教学名师带动普通教师等,凸显中心,以“教练”的模式指导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总结,逐步优化,实现团队教学水平的PDCA螺旋式上升。这种组合属于“教学科研型”团队,建议由1名教授、1~2名副教授、3~5名讲师或助教组成,或者由1~2名博士、3~5名硕士组成。团队中以最高学历或职称的老师为核心,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既提高学术水平也提高教学水平。
1.3 水平均衡型
水平均衡型的教学团队,更强调协调配合和教学研究。这种组合一般体现在“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基础上,如A教师、B教师……H教师均教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分方程,那么这些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教学相对有优势的学科教师形成多点核心,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建议由5~8名教师组成。团队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教案比赛活动等,相互学习、相互竞赛,从而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2 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提高的思考
2.1 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实现逐步提高
教学团队首先要做到教案、试题库、实验内容、电子教材、教授进度安排等资源共享,团队成员从这个平台汲取资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实和改进,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始终保持这一平台资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有团队特色,形成一套针对本校学生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团队成员也自然会利用这些资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2.2 打造一门或多门精品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无疑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建设内容。教学团队的组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逐步锻造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要分析自身实际,研究课程建设目标,研讨教学方法,逐步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如果已有某一门课的精品课程,就要不断锤炼,时刻保持先进,并围绕这门精品课程,拓展外延,构建其他相关课程的精品。比如,团队可以建设教学资源网站,实现多用户登录功能,在教学资源网站中,实现用户的资源上传与下载功能。以高等数学为例,团队成员可以把自己的教案上传至教学资源网站,待所有成员都彼此观摩后,大家可以以会议的形式,研讨制定最优化的教案,供大家使用。使用过程中不断参考其他团队、高校数学老师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本团队的教学资源进行完善,久而久之,始终让团队的资源与方法保持更新和跟上潮流,甚至引领潮流。
2.3 培养教学名师
团队成员在竞争与协作的双重机制下,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孵化“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名师”。“以面促点,以点促面”,做到团队成员与团队整体的提高。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先是院级初选,然后是校级选拔,最后送到省里比赛。这是一个很好的竞赛机制,教学团队应对这样的活动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教坛新秀”或“教学名师”,所以,团队中就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培养,对教学姿态得体、教学风格引人入胜、课题效果好的老师重点培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团队成员要舍得把自己的优点拿出来分享,供大家学习。重点培养对象更要多付出,多实践,以快速提高自己。
2.4 编写教材
教学团队根据自身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等,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摒弃陈旧内容,注入富于时代特色的内容,编进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相应教材,甚至“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 这是对团队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团队建设成果的一种输出。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编写教材对教学团队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非常有效。一本教材的成功编纂,是对教学成果最好的总结,同时也能强迫自己阅读大量的资料。团队接取教材编写任务,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协作,既能促进团队的和谐,又能提高团队和成员的知识水平。
2.5 加强学术交流
鼓励团队或个人的形式参与校级交流和学术会议交流,并将交流成果及时在团队中进行研讨,切实改进教学思路。参加学术交流,涉略广泛知识,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对于团队或成员参加学术交流,一方面学院要积极鼓励,比如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就出台了关于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给予补贴的规定;一方面团队也要积极鼓励,比如可以考虑从科研经费中对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交流予以支持;再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教师个人要养成经常参加学术交流的习惯。
2.6 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团队不但要求有很高的自觉性,同时也要制订相应的规矩和制度,确保团队的有效运行。建议建立以下制度:
听课制度(助课制度):团队成员相互听课,比如要求团队成员每周至少听1堂课。听课要有笔记,最好还要有心得体会,听课后还要与被听课教师交流,指出优点与不足。
试卷批阅(编制)制度:由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是针对全校的,一般都是统一编制试卷和统一批改试卷,建立合理化的试卷批阅(编制)规范,有助于团队的教学水平提高。
讲课比赛制度:以制度鼓励和督促团队成员进步,实施讲课比赛制度,指定比赛时间,讲授范围,评分机制等。
2.7 有效结合科研
一般情况下,教学团队有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个人也有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应及时在教学团队中进行公布和研讨,便于将新的方法、新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践。使教学和科研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3 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建设
教学团队的管理一直处于高校学院管理的相对空白档,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果长期处于松散状态的教学团队,势必缺乏凝聚力,无法有效提升整体水平。因此,适当的激励与管理十分必要。一方面来自团队外部的,比如学校或学院,积极鼓励支持团队建设,可以将经费、科研项目向团队进行倾斜,也可以鼓励团队建立研究所,并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来自团队内部的,团队内要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严把团队成员的“入口关”,不能使团队成员出入随便,不把团队当回事。团队内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1 定期研讨活动
教学团队要制定定期研讨活动,如每周周五下午进行教学研讨,团队成员及时汇报教学进度,提出个体的教学方法见解与改进意见等。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举行,比如比赛、观摩、调研等。
3.2 激励制度
教学团队要制订一定的激励制度,如进行教学现场观摩比赛,给予优秀教师一定的奖励。以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为例,每学期数学系都举行教学效果比赛,根据教师所带班级学生成绩进行综合排序,评价教师教学效果,颁发一二三等奖,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教学团队中,也可以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价,对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者可以予以奖励,或者优先享有资源使用权等。
3.3 相互指导
教学团队可制订相互指导的制度,相互分组听课,指出对方不足,学习对方优点,这样促进了团队中个体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
4 结语
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观念。团队的建设要从人员结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多方面逐步做起,团队既要从自身的结构做起,也要面向社会,提出自己的质量工程、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建设目标。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 082),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sxzx012),国家级特色专业(TS1214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