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小数点的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数点的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数点的移动

第1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学习新课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1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可以了.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把0.654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6.5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65.4;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654.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43.9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4.39;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439.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四)作业

练十二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和整数是一样的,也是按照十进制计数的,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数值的大小也不一样.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决定的,因此小数点移动,必然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会运用.

本课首先通过复习几个小数大小的比较,看出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到底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新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教学例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由于思维方向明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二层,同一个例题,逆向思考,观察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原数的变化规律,是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而后归纳出小数点左移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本节课是以归纳总结规律为重点,围绕巩固概念的重点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习,为下一节应用规律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67

3.567

356.7

3567

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6.5465.4654

第2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然而,现代汉语的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对“倍”的解释却是:“与原数相等的数”。因此,黄伯蓉、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以及张志公、胡裕树等汉语名家的专著都一致界定:“倍”只使用于数的增长、扩大,不能使用于数的减少、缩小。

以数学课本上的应用题为例:“一个农场刚建场时有耕地580亩,现在耕地的面积比原来扩大10倍。现在耕地的面积有多少亩?”(五年制数学课本练习四第12题)根据上面所引的表述,只需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便可得出答案:“现有耕地5800亩。”但是客观事实却应该是这样的:580亩扩大一倍是1160亩,580亩扩大二倍是1740亩,......580亩扩大10倍是6380亩。也就是说:"扩大"后面如果不加连词“到”,汉语里就应该按有表示完成时态的助词“了”来理解,即扩大后的总数应该是扩大数加上原有基数(5800+580)。这样就出现了两个答案,哪一个是错的呢?显然是前者。下面再以该题为例来看缩小的客观事实。根据“倍与原数相等的数”推论如下:580亩缩小一倍是0亩,缩小二倍是?亩,......缩小10倍是多少亩呢?如果依据本文开头所引的表述,那么只需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即可得到"580亩缩小10倍是58亩"这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经不住客观事实的检验:原数减去现有数得到实际缩小数(580-58=522)。也就是说,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之后,连原来的一倍(580亩)也没有缩够,只缩小了原数的9/10。事实上,任何数缩小一倍就成了零,根本不可能缩小两倍以上,更不要说缩小十倍百倍千倍了。只有这样理解,才不致于跟"倍:与原数相等的数"相悖谬。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小数教学是在整数学习之后系统进行的。但是从数学本身的理论系统来看,要真正弄清小数的实质,应该先教学分数后教学小数,要进一步认识小数也只有在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才行。因为小数就是把十进分数改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的数。

综上所述,建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者和广大教师,在对小数性质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行表述时,精心斟酌词句,力求表述得既准确科学又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笔者试表述如下作为引玉之砖:

第3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一、把小数点“拟人化”让小数点跳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把0.428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我制作课件,把“小数点”设计成卡通人物“芭比”。演示: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巴比”就从“4”的左下角跳动右下角;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巴比”先从“4”的左下角跳动右下角,再跳到“2”的右下角;扩大1000倍,“巴比”先从“4”的左下角跳动右下角,再跳到“2”的右下角,再跳到“8”的右下角。让小数点人格化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的移动过程。

二、学生动手操作移动“小数点”,让学生经历知识成行的过程

学生准备多个0—9的数字卡,每人一个小石子,同桌两人合作进行动手操作。如教学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先乙生说甲生操作,乙生说“43.7”,甲生在桌上一次摆出“4、3、7”,把“小数点”小石子放在“3”和“7”之间,乙生说“把43.7缩小10倍”,甲生把石子“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乙生说缩小100倍,甲生把“小数点”小石子向左移动两位……接着换位,甲生说乙生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三、让小数点留下“行走”的足迹,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学生摆后往往印象还不深,只有让“小数点”留下“行走”的足迹,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如:

把0.428扩大1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0.4.28”

向右,一位

把0.428扩大10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0.4.2.8”

向右,两位

把0.428扩大100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0.4.2.8.0”

向右,四位

把43.7缩小1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4.3.7”

向左,一位

把43.7缩小10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4.3.7”

向左,两位

把43.7缩小1000倍,学生移动后画出移动轨迹“0.0.4.3.7”

向左,三位

四、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进一步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既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操作标画知道小数扩大整十、整百、整千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向右、向左移动的方位和数位,但书写时往往还会出现许多错误,如0.428扩大100倍得042.8,0.428缩小10倍得00.428,注重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是至关重要的。如把0.428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042.8”,书写时去掉整数最前面的“0”,应写成“42.8”;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找准补“0”的位置,补几个“0”。扩大数位不够时,“0”补在小数的末尾,如“3.6×100=360”。缩小位数不够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整数部分有数的小数,“0”补在整数的后面,如“3.6÷100=0.036”;二是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0”补在小数点的后面,如“0.54÷100=0.0054”。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理解每个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这个知识点的抽象性,设计这四个教学环节,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提高了课堂实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持久地展开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要求广大教师要有新观念新思维,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深入了解,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组织教学的新思维,使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临川区一小以教学课例研究为切入点,推进学科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教学课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过去我们忽视了这方面的引导,过高地期望于教师带着先进的理念和理论走进课堂就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第4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一、智能终端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网络的访问量急剧增长,用户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80.9%)。据调研公司eMarketer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亿美元,而移动广告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美元,占数字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4,以阿里巴巴和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的移动广告市场份额占到11.3%。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发展迅猛,增长近6倍至64亿美元,超越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市场,未来的中国广告市场移动端支出将在所有数字广告版块起主导作用。智能终端将成为数字营销的主战场,广告主需要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合理分配营销预算,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布局移动营销领域。

二、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

依托大数据为驱动力将使得移动营销更加精准、投资回报率更高。大数据移动营销不仅仅是量上的,更多是数据背后对用户的感知。移动营销公司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受众的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甚至是生活方式等,帮助广告主找出目标受众,然后对广告信息、媒体和用户进行精准匹配,从而达到提升营销效果的目的。大数据的应用让移动营销更精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定制产品,通过对移动用户大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定制个性化产品;二是精准信息推送,避免向用户发送不相干的信息造成用户反感;三是精准推荐服务,通过对用户现有的浏览和搜索行为数据的分析,预测其当下及后续的需求,由此开展更精准和更实时的营销推广。

三、移动电商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生态

如果说电子商务对实体店生存构成巨大挑战,那么移动电子商务则正在改变整个市场营销的生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流量资费的降低,大量移动电商平台的创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购物选择。移动电商购物良好的消费体验,例如比实体店更低的价格,丰富的产品选择,简便的购物流程,安全的支付系统,快捷的物流配送等,都为移动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2014年11月11日,在天猫的571亿元成交额中,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占到总成交额的42.6%,为上一年度“双11”移动端交易额的4.5倍。这不仅令阿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也预示着移动电商时代的深刻变化已经来临。

四、新型城镇和农村成移动新蓝海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移动终端网络的不断普及,三四线城市、新兴城镇和农村市场成为移动电商的新蓝海。事实上,阿里,京东、1号店、苏宁云商等电商近年来已经大跨步进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2%,规模达1.78亿。农村网购市场蕴含巨大的开发潜力。另据阿里研究院对农村网购市场规模的预测,2014年,中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时市场总量突破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购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额在500-2000元人民币左右,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服装、家电等品类。随着新型城镇和农村智能手机及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移动电商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五、App营销是移动营销主要形式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流量主要由各种App产生,App产生的流量占70%以上,App的数量在IOS和Android都在百万个以上,无疑,App成为移动营销的主要形式。庞大的App数量和广告形成两个巨大长尾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让用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看到合适的广告信息。易观智库监测数据显示,移动App广告占比逐年加大,2013年占比22.4%,2014年移动App广告占比将达28.6%,2016年预计达30.8%,仅次于移动搜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pp分为两种,一是线下安装,二是主动下载。无论是线下安装还是用户主动下载的App,都需要增强用户体验,提供奖励优惠,激励用户参与,建立情景消费联想。

六、本地化移动营销市场空间广阔

本地化移动营销是人、位置、移动媒体三者的结合。由于广告主及数字广告商不断寻求一种既具有高度本地化有高度相关性的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本地化移动营销得以快速发展。本地化移动营销的核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增强现实,二是移动支付,三是游戏化。比方说百度地图和麦当劳联合推出的樱花甜筒跑酷活动。打开百度地图,或是使用“附近”、“搜索”功能,会看到一个漂浮在地图上的甜筒标识。这是百度地图结合LBS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送技术,对麦当劳甜品站周边三公里的用户进行匹配,挑选部分用户推送了“樱花甜筒跑酷0元抢”的优惠信息。用户在规定时间内跑到麦当劳甜品站,就可以免费领取樱花甜筒。这种两家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推广的活动,很快引起了“樱花风暴”,实现了共赢。

七、移动营销打造O2O营销新模式

移动O2O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将线上和线下有效整合,将线上的推广活动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例如,星巴克曾推出一款“早安闹钟”App与目标消费者深度沟通,用户下载星巴克“早安闹钟”App后,设定起床闹铃,闹铃响起后的1小时内,走进任意一家星巴克门店,可享受早餐新品半价的优惠。又比如,杜蕾斯和iPhone推出的“宝贝计划”。这是一款养小孩App,两部手机相互摩擦后就可以进入模拟养小孩的程序,如果消费者想终止该游戏,就必须买一包杜蕾斯并扫描其上的二维码。星巴克和杜蕾斯的O2O移动营销新模式,不仅调动了移动用户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销量。

八、RTB成移动广告投放主导模式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与大量购买投放频次不同,实时竞价规避了无效的受众到达,针对有意义的用户进行购买。据调研公司eMarketer预测,在美国,程序化广告投放将继续作为相关的显示广告投放中的最大份额,而RTB广告投放将占程序化投放的最大份额。2014年,美国RTB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34%,同时非RTB程序广告投放占29%的份额。但是到2017年,RTB将增长占到显示广告投放的52%,而非RTB程序化广告将占31%,非程序化广告投放较为平稳。中国移动广告市场RTB日益成为广告投放的主导模式,多盟、有米、芒果、木瓜移动等众多国内移动广告公司均已推出了实时竞价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和需求方平台(DSP)。

九、多屏整合成移动营销必然趋势

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屏媒体的频率要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多屏整合将成为移动营销的主导方向。这里的多屏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多屏整合的大数据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使用手机屏、iPad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等终端,数字广告平台需要知道用户在多屏上浏览的信息和行为模式,从而通过跨屏来修正和完善对消费者的认知,让移动广告投放更精准更有效。事实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在做跨屏的数据分析。二是多屏的整合营销。即将智能手机与PC电脑、电视、户外广告等进行较好的关联和互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推广。例如,1号店在地铁站做户外广告,根据地铁站的人流来判断大家喜欢买什么样的产品,你在上下地铁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完成购买,等你到家,东西可能已经送到家里了。

十、建立战略联盟是移动营销平台方向

第5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用图1所示“十进单位关系算盘”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通过传统教法(用自然数显示数量的读写算)与创新教法(用十进制数显示数量的读写算)相比较,确认:该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数学功能强大,数学效果特别。

1 结构简单

如图1所示,下部为数位顺序装置显示十进制;上部为每档九珠的算盘,显示十进教各不同数字;居中设置可左右移动的小数点,用它显示十进制数与主单位的名称组合,表示数量的多少。

2 操作方便

如学生要显示3元5角的读写,先旋转数位顺序装置,需要的金额数位顺序出现“…元角分…”;后在元、角两数位对应的算珠分别显示3、5,得到十进制数35。若确定用“分”为名称显示其金额,小数点移至分位,单名数是350(分)——三位整数的认识;若确定用“角”为名称显示其金额,小数点移至角位,单名数是35(角)——两位整数的认识;若确定用“元”为名称显示其金额,小数点移至元位,单名数是3.5(元)——一位小数的认识。由350(分)=35(角)=3.5(元),它显示单名数的写法与单名数的改写,直观、简单、快捷、有规律。

一个数量只用到一个单位,在相同数位显示它的有限个数,认识一位数1~9各数。一位数显示的数量是单名数,如3元。若用相邻两个不同单位,在各自的数位显示各自的有限个数,认识两位数10~99各数。同理认识三位数100~999各数。用两位或多位数显示的数量是复名数,如3元5角、3元5角8分……

3 功能强大

1)数位顺序装置能显示长度、金额、重量、面积、体积,自然物不同量,各不同单位的数位与数位顺序,涉及小学各年级教学内容。

2)用十进制显示数位顺序。

3)用数位顺序显示十进制数写法。

4)十进单位关系显示单名数的写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5)显示单名数的改写(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6)显示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小数点位置不动,其十进制数或左或右移动位置)。如图2所示,单位的名称不变,显示小数点的位置不动,小数的大小发生规律性变化,显示其十进制数的位置或左或右移动后,单位的大小发生变化,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规律性变化。

7)小数的基本性质显示,如3(元)=3.0(元)=3.00(元)…应用:①去零强调单位与单位的个数不变;②添零强调精确度变化。

8)计算:1+1=2,在同一数位,显示相同两单位的合并;1+1≠2,在不同数位,显示不同两单位的合并,如1(元)+1(分)=101(分)。

本仪器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具体化,把具体的问题数字化,为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的好仪器。

4 联想和反思

1)十进制数是自然数吗?

2)自然数都是整数吗?

3)教材中“十进位位置制”与“十进制”为同一概念吗?

4)自然数显示相同单位的个数,只用到一个单位,能产生数位顺序吗?

5)小数点的意义,在用自然数显示数量时为整数与小数分界的界号,在用十进制数显示数量时,小数点的意义没有变化吗?

6)能用不同单位展示一个数量,这是不争的事实,存不存在单位关系?若存在、如何显示单位关系?

第6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的年龄发展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而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要理解数学知识,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知识。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抽象、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课中我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整堂课的教学中,利用电脑课件优化教学结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授教学中,我就利用课件极丰富的表现力,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一)操作点右移68.32~683.2:扩大点右移68.32~6832:扩大点左移68.32~6.832:缩小点左移68.32~0.6832:缩小

(二)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如此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范围之内,揭示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使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二、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的思维过渡

电脑课件以其直观、动态的特点,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例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中通过动画展示小数点移动操作过程,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成果向抽象思维转化。

通过演示,学生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第7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关键词:小数乘法教学;算理;算法;必要练习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原本以为教学时会很轻松,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一知识,孰料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列竖式不会对位、把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错、计算过程出错、计算失误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点原因:一是对算理不理解;二是对计算法则掌握不牢固;三是缺乏必要的练习。下面就这三点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小数乘法算理的教学

学生计算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计算道理,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这样做了以后,学生可能还不理解,我们还可以先算72×5=360,然后把小数点点上去,还原为0.72×5=3.6。

通过正向反向推导,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知道小数点应该点到什么位置。

二、小数乘法算法的教学

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先学小数乘整数,再学小数乘小数。而小数乘整数又是先学带计量单位的,再学不带单位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由已知、熟知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探究,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小数末尾有零的,注意化简。这三点简单说就是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把它总结成口诀,就是“一算”“二点”“三化简”。除了要化简的这种情况,还有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在它的前面用零补足位数再点这种情况,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三、小数乘法练习的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过程出错、计算失误的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在教学前要复习相关知识

比如整数乘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为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因为对旧知识掌握不牢固。

2.突出口算和对比练习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要突出口算练习,由于口算题中的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快速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方法的思路。

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小数加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算理算法的理解,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巩固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时要求学生看清数字,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学会用观察的方法估算结果,根据第二个因数是否大于1,判断积是否大于第一个因数;看看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相吻合(能化简的除外)。当然要想知道积的准确结果还得用竖式细心计算。

第8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教材简析:“名数的改写”是“生活中的小数”的教学内容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算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现在选4名同学参加学校的体操队,要根据身高把他们排成一列(出示4人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队吗?

小红80厘米 小刚1米45厘米 小亮0.95米

小丽1.32米

师:请同学们试着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排的?有什么感受?

生1:老师,这些数据太乱了,不好排!

生2: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不相同,排不了!

师:同学们的感受和老师的一样,老师也觉得不好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名数的改写(上)。)

设计意图:根据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需求,激发求知欲,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的数据。

二、启发诱导,大胆尝试

师: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大胆尝试,并把你们的方法告诉老师。

生1: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身高都改写成单位相同的数再比。

师:哦,是个好办法。怎么改写呢?改写哪个数据要方便一些?

生1:先把80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师:80厘米等于多少米?

生2:因为1米=100厘米,1厘米=■米;80厘米中有80个■米,所以80厘米=■米=0.80米。(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复述一边思考,同时板书:80厘米=■米=0.80米。)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得到80厘米=0.80米。

师:这位同学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法把80厘米直接改写成0.80米,非常好!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生4: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0.80米简写成0.8米。

师:哟,还用到小数的基本性质,太厉害了!请同学们大声复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把80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0.80米,还利用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80米简写成0.8米。(教师边小结边板书“80厘米=0.8米”。)

设计意图: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素材,在交流中感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65厘米=( )米”,并把你喜欢的方法与同桌分享。(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当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并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地把小红的身高80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那小刚身高1米45厘米怎么办呢?

生:也把它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师:哦,把它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那就是求“1米45厘米是多少米”?(边复述边板书:1米45厘米= 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改写方法与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生1:1米不变,按照前面的方法,先把45厘米改写成0.45米,再把1米和0.45米加起来。

师:怎样加?(学生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让一名后进生板演。)

生板演:1米+0.45米=1.45米。

师:不错!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改写吗?

生2:1米=100厘米,1米45厘米=100厘米+45厘米=145厘米。用145÷100=1.45(米)。

师:哦,非常好!(教师复述生2内容。)

师:把80厘米和1米45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有什么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板书,启发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中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所探究的规律,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更有诱惑力。

三、分析结论,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把80厘米、1米45厘米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现在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把4位同学按高矮次序排成一列,并说说你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巡回指导,在排序时又重现了“小数大小的比较”。)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总结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把厘米数改写成米数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进率;如果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规律和方法,对规律进行很好的内化,通过分析、交流、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重练习,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23分米=( )米 7450米=( )千米

1350克=( )千克 9030千克=( )吨

(让学生思考后,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并让板演的学生具体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

教师点评后小结: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进率是1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进率是1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进率是10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为了记忆牢固,可以记作:进率中有几个“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几位。

板书:

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进率 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如:厘米 ÷100 米

分米 ÷10 米

米 ÷1000 千米

……

师:你还知道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把它们写出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如:质量、面积、体积、容积等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课堂练习。

13厘米=( )米 90克=( )千克

109分米=( )米 5350米=( )千米

56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解决问题。

⑴海豚的体重是1980千克,合多少吨?

⑵量一量课桌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分别是多少米?

⑶数学课本的宽是14厘米7毫米,合多少厘米?

⑷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约32500千克粮食,合多少吨?

⑸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合多少千米?

⑹小华家的晒衣绳长8米6分米5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

多重练习有利于深化新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第9篇: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2、点【T】输入文字,只重复1.18,字体华文中宋,27号,锐利,间距-105,加粗。

3、合并完成文字,接着可以自由改动小数点到最后一位。

4、关闭文字图层眼睛,选中图层0,选【框选】工具,框中18。

5、Ctrl+C复制,Ctrl+V粘贴一个新图层,Ctrl+T选中文字,进行移动操作。

6、将文字图层眼睛打开,Ctrl+T选中18文字图片,移动与黑色字体18重合。

7、接着继续复制小数点,移动到与黑色字体的小数点重合。

8、关闭所有的文字图层,使用图章工具,将中间的几位更改的数字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