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石油经济论文精选(九篇)

石油经济论文

第1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1、在管理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当前,诸多石油企业的构成人员在创新的意识上明显存在着滞后,往往在新鲜事物出现后才慢慢的去了解,这样,在管理中会存在与时代脱轨的风险,使得与现实契合的技术知识及管理经验需要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下才能获取,为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当前的时代瞬息万变,科技的变化决定了管理中设备的更新升级,只有掌握专利权,在企业成本中才能省去部分开支,故需加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的号召,实现企业在科技方面掌握主动权。

2、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参与主体相对狭窄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经营中往往依赖管理层的决策,但是专职人员存在不足,真正能够了解科技前沿的人才却不参与管理,这样的结果是人才反馈的信息与管理者制定的决策存在隔阂,容易降低科技的及时使用及更新,更不利于整体创新意识的形成。

3、经营创新手段存在简单化、单一化倾向,不能针对具体时势进行实时调整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管理中注重管理制度及方式上,或者在创新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样的后果是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普遍较国外慢,并且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的长久和国际化发展。同时,企业在革新中往往是模仿相关企业的技术,不能针对自己的切实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磨合成本大大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费用,进而在市场中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经营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的需要。但是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都存在经营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企业的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经营管理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基本被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所忽视,更不可能去创新、改革经营管理方式,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从而导致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只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另外,石油企业的内部职工对经营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许多企业职工大部分都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石油企业的管理层领导的工作,他们只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有问题

大部分石油企业实行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石油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由于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多,在经营管理中的制度规章很繁多,所以具体工作的责、权、利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导致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能很好实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另外,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不够灵活,只重视对人的约束管理,缺乏一定的激励因素,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正面激励少,负面激励多;职工主动管理少,被动管理多;管理落实的少,要求的多;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质量。

3、企业管理制度机构不健全,制约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为基础,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是一样。要想保证经营管理水平的完善提高,必须与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但是现阶段,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执行机构,使经营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地与石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建立和有力执行,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石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与途径

1、改善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加强经营管理的意识

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都存在于一定的管理环境之下,企业的管理环境主要从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员对经营管理的态度、认识以及行动三方面来反映。石油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执行水平的高低。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加强经营管理,首先要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石油企业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经营管理都缺乏一定的认识理解,经营管理的思想比较薄弱,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所以,石油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内部职员对经营管理的理解与认识,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调动起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职员都能遵守经营管理的原则,从企业成员态度的转变带动整个企业环境的变化,更好的促进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

2、完善石油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公司破产现象也不断屡见不鲜。在完善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同时,石油企业对于经营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部门,完善石油企业的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责任机制,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从而保证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证石油企业资金的安全。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石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逐渐普及,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逐渐改革、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则管理方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成为决策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的特点,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将企业的各种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与财务、物资管理软件有机的融合起来,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统一、高效和开放的石油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工作效率,为石油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最大效益。

4、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执行人员,如果执行人员缺乏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如何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完善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改进人力资源政策。首先,要切除石油企业在人力招聘中的弊端,在招聘时要坚持以应聘人员的学历、经验、道德为选拔标准,拒绝任何形式的走后门、靠关系行为。然后,要对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审查监督,杜绝员工的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要严厉处置,彻底整改石油企业内部员工低素质行为产生的不良风气。另外,对于企业的内部员工要定期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熟练的掌握经营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方法,保证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推行。

四、结语

第2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 安全链;石油安全;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4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81-03

[作者简介] 张立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

李 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5]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May, 1990:79-90

第3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经济安全;石油金融互换;多元风险采购

引言

石油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用油需求,所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数次石油危机,甚至是国家之间由于争夺石油而发起战争。在石油危机下,国家之间的经济存在不平衡现象,继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速度缓慢,或者是经济萧条,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稳速增长。我国是石油消耗量比较大的国家,从1993年至今,都在从国外进口石油。我国进口石油量占总量的40%以上,所以国际的石油安全态势已经对我国的石油工业造成了严重影响[1]。当前,中东局势的瞬息万变,油价起伏不定,导致石油经济安全降低,由于石油能源不足,导致国家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结合石油经济理论提出完善的措施,从而提升我国石油经济的安全性。

一、 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的核心及表现

(一)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的核心及其局限性

传统石油经经济安全观作为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传统石油安全观即平衡安全观,该理论认为只有保证供需平衡才能确保储采平衡,所以通过储采平衡确保供需平衡是传统安全理论的核心。当然,传统安全经济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我国资源有有限,尤其是石油资源,其存储量不足,这些先天性的不足导致人为能力不能改变现状[2]。另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储能量比较少,该因素也是导致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储能不足一直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国际社会的形势对我国石油价格降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我国的石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所以我国为了顺应石油金融化的趋势,必须将储量作为切入点,提出提升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策略,从而解决传统石油经济安全存在的问题。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中的储采和供需平衡并不绝对,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适度的供需差距正是确保石油市场活力的必然条件,在绝对平衡条件下,市场经济遭受损失。

(二)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的表现

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主要是解决供需平衡的问题,该理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加大油气的开发力度,从而确保国内的石油经济安全。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充分体现国际石油市场伴有风险,然而运用国外资源并不能弥补国内资源损失的状况,只是起到一时供给的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石油资源却局限在国内,所以我国错失了充分运用其他国家石油资源的优势[3]。此外,我国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短期开采和使用石油是可以的,然后长期下来,将会导致后备资源减少,从而为石油经济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石油经济,不仅保证其安全性,而且将效益作为重点内容,如果单纯的考虑到石油经济安全问题,过度开采国内的石油资源,而不愿意将资金用于购买国际市场的廉价石油,这样的做法与经济规律不相符,并不符合常理。第二,主张压缩石油的需求,尽最大努力开采我国储存的煤炭资源,所以这也是传统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的表现。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为了降低对石油的过渡开采,必须充分运用煤炭资源,从而促进资源金融化的良好发展[4]。当前,为了实现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合理开发资源的原则,并把节约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构建健全的节油节约型经济体系,然后开发其他资源,继而降低国民经济的与石油之间的依存度。因此,压缩石油需求,将节油节能作为重点内容,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一味的以节约资源为主,而忽略了机械、石化、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将难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能够全面增长,甚至是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时,也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形成,并违背了市场经济下的消费决定生产原则。

二、 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一)石油金融化

石油期货是一种重要金融衍生工具,能够促进石油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控制石油价格,从而摆脱商品石油和供需关系的束缚,并体现石油价格运动规律。我国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表明,美国那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与国际油价的暴涨呈反向关系,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股市撤出的资金被投入商品期货交易场所,进而使得国际石油向金融化形式转变。如果国际市场石油的需求量是7500万桶/日,而实际供应为7800万桶,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油价将有所上调,可见供需关系并不能控制油价。同时,国际基金也将石油作为炒作的对象,使得石油的产量和价格弹性降低,并促进了石油金融化趋势的发展[5]。

(二) 产权化竞争

在越发健全的经济体系下,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家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石油产权的争夺。目前,比较大型的石油垄断集团包含德士古、道达尔等,这些国际资本集团正向石油领域转移,最终占领了石油市场。当我国的石油公司上市后,将面临着国际石油垄断的威胁,一旦经营方法存在问题,将导致失去对公司的有效控制。阿莫科公司用10亿元收购了我国的石油公司的20%国际配股股份,表明石油产权的竞争日益激烈。

三、我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分析

(一)加强石油金融互换

石油经济安全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石油供需的矛盾,并提升石油市场价格对经济带来的各种风险,必须从国际石油经济角度出发,提升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石油金融互换是提高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截止到2014年为止,外汇储备值已经超过3.8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充分证明通过石油金融交换可以解决我国石油经济安全性问题,而且外汇储备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信用证,只有这个条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因此,我国需要增加外汇储备量,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从而确保石油市场的良好发展,然后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6]。同时,为了保证石油金融交换顺利进行,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促进供需平衡,并运用金融操作手段提升国际石油市场投机性的运作能力,而且加大石油期货和外汇资产之间的互换力度,继而为企业石油增加收益的机会,并在合理的价格下保证石油供需关系平衡。

(二) 采用多元风险采购方式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提升石油储备,必须采用多元化风险采购方式,并建立健全的多元石油风险采购机制,从而充分运用各种手段降低石油价格的波动。当前,石油采购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期货交易、现货交易、产权分成,期货交易使得市场套期保值,在市场环境下,容易锁定价格,但该市场被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所控制风险性大;现金交易获取资源便利,可是价格波动容易加剧风险的产生;产权分成能够保证国家石油资源的储量,节省了外汇。然而,产权分成却需要在国外建设石油基地,但受到我国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投资风险较大。所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采购方式,尤其是运用多元风险采购方式去实施国际化运作,从而提升我国石油经济安全性。在期货市场以外,风险采购企业应该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例如,收购国外石油企业,从而扩充石油技术人才和市场,并通过降低石油成本,继而促进风险采购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在国外占有较高的额外石油份额,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最终提升我国石油经济安全。

结语:

在国际石油经济形式变化的环境下,我国的石油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升石油经济安全,必须加强对传统石油经济平衡理论的分析,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国际石油经济新形势,然后通过采用多元风险采购、加强石油金融互换等方式提升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从而促进石油行业的良好发展。(作者单位:北京奥伯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蓓.石油金融化与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0(23):41-42.

[2]刘浚.基于能源安全的我国石油金融化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11.

[3]李红星.我国石油企业境外经营规模发展期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朱超.从石油金融属性角度对我国石油安全的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2:53-55.

第4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一、石油价格冲击影响经济的理论分析

关于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开始地比较早,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影响,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经济衰退幅度与石油价格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同(Finn,2000)。石油作为一种原料投入,油价的外部冲击(主要指油价上涨的情况)会导致能源投入减少,从而使得产出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下降并可能带来投资减少、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Finn,2000;KeithSill,2007)。油价冲击还增加了高能耗行业(如化工业)的投入成本而使得这类行业减少了投入,并在配置渠道方面降低了对低能耗行业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经济衰退(LeeandNi,2002)。石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均衡失业率,从而导致经济衰退(Carruth等,1998;Davis等,2001)。

以上理论多以美国经济为研究基础,部分理论也得到了中国经验数据的佐证。首先,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油价上升会滞后地阻碍经济增长,而油价下降仅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正面的刺激作用(于伟、尹敬东,2005)。其次,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恶化和产业结构变动(史丹,2000;何念如、朱闰龙,2006)。最后,石油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是正向递增的(郭凯,2008)。

然而,现存文献缺乏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综合分析,并且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油价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寻找理论突破口。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除国际石油价格(OilPrice)外,其余变量是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均衡的情况的指标,本文选取了GDP增长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4个宏观经济指标。本文并未考虑消费这一指标,原因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美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约2/3,而中国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在数据处理上,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等影响并且不改变原始数据的性质,对OIL、GDP、CPI、EX、IM分别取自然对数得时间序列lnOIL、lnGDP、lnCPI、lnEX和lnIM。

数据考察范围为1990—2010年,主要是考虑到1994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1991年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界点(数据回归时滞后一期)。利用的宏观数据的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GDP增长指数是用实际GDP求得,与消费价格指数都以1989年为基准年。国际石油价格采用的是WTI原油现货价格的年平均值,来自美国能源部(EIA)网站。

2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

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惯性,以及石油合同的分批性和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借鉴KeithSill(2007)的做法,把变量都滞后一期,回归方程如下:

lnYi,t=αi+β1,ilnYi,t-1+β2,ilnOILt+β3,ilnOILt-1+μi

其中i=GDP,CPI,EX,IM;对应lnY分别为lnGDP,lnCPI,lnEX,lnIM。α为常数项,μ为回归残差。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说,回归结果较好,部分结论与现存研究结果一致。首先,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26%的GDP增长率损失。其次,油价对进出口的负面冲击滞后性较大,但是影响程度最深,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3%的进出口增长损失。最后,石油价格冲击对CPI影响较大,油价每上升1%,CPI将上升0.06%。

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的特点

通过观察2006年至今的季度或月度数据,不难得知:①金融危机前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未对GDP的增长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且危机爆发前夕GDP增长率先于油价下降;2009年1季度二者同时出现向上的拐点,可见中国需求对油价有一定的影响。②金融危机前油价的持续高升对CPI的影响不断累积,在投机最狂热的时候达到顶点,随后随着油价一路下滑;然而油价翻转后,CPI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下滑并处于负值,说明油价影响的滞后性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的持久性。③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并未随着油价的下降而上升,反而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务危机和恐慌性预期造成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油价又随着进出口的复苏而攀升,需求的上升带动着油价。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期石油价格冲击对进出口的正向影响。

三、小结

第5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绿色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码]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26-1

0引言

绿色文化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如何寻求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可持续发展倡导的是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即保证当前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提出的。石油企业关系到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在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和生态孤立起来,不重视对生态的保护,企业文化中也很少关注企业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的绿色化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因此加强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石油企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但同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绿色意识不强,只考虑当前利益,不顾及长远的发展,给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油田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除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文化建设符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文化倡导的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理念,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加强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实施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石油企业勘探、开发、炼化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减少三废的排放,实现清洁生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绿色文化建设,实施绿色管理有利于石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施绿色文化建设,实现安全清洁生产,可以实现石油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三废的排放过量而造成的罚款、治理费用等。在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石油企业的投资效益,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成为石油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绿色文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3)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石油企业加强绿色文化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1国外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问题的关注,以美、欧等发达国家为先导,亚、太等广大发展国家紧跟,各国政府已经把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作投资的热点,技术进步的新领域,效益的增长点,竞争力的新要素。在这种形势下,各大石油公司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长远发展战略中,重视绿色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1)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

国外典型的石油公司均重视生产全过程(从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运输等方面)的清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有害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的零排放,保护环境,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2)具备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国外典型的石油公司都采用国际化环保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HSE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采用国际化的环保管理标准为国外主要是公司的绿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和制度保证。

(3)重视技术研发

油价下跌虽然使得多数跨国石油公司的利润下滑,但是跨国石油公司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反而在困难时期,更加注重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工作,做好技术储备以增强竞争优势。

2油田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1油田企业内部加强绿色文化建设

(1)精神层面,强化绿色意识。绿色意识是绿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绿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强化绿色意识要建立绿色价值观、培养绿色精神、确定绿色目标。目前胜利油田的绿色意识还不是很强,因此,必须强化绿色意识,为绿色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

(2)制度层面,构建绿色文化体系。建立绿色文化的目的就是用绿色文化的思想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行为层面,实施绿色管理。实施绿色管理是绿色文化建设行为化的途径,是促进绿色文化建设转化为行动实施所必要的。

(4)形象层面,树立绿色形象。绿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绿色形象的树立,绿色形象是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宝贵资产。

2.2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绿色文化建设

(1)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监管力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而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

(2)强化公众舆论的作用绿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典型的公众事业。

参考文献

[1]沈庆梅,王春晖.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绿色石油企业[J].江苏环境科技,2006,2:115-117.

第6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46-02

1 引 言

近年来,石油价格如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先是从2002年的26.18美元/桶开始发力攀升至2006年的66.05美元/桶;随后至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上涨势头更为猛烈,一直飙升到2008年年中133.88美元/桶的高位;随后,伴随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油价同世界个各国股市一样急转直下,一直到2009年年初才有所起色,进入了上涨通道,至2011年1月已经翻了一番,达到89.17美元/桶。

石油有“工业的血液”之美誉,多数国家把石油储备作为战略能源。石油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派生许多的金融衍生品,在世界金融市场占一席之地,油价的剧烈波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推波助澜。震荡的油价不仅对各国的经济产生冲击,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也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油价的长期高升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进入了萧条阶段,即使中国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难以摆脱二者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攀升,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94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2010年达51.29%,国际能源机构(IEA)曾预测,中国2020年的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7%。石油供给的短缺无疑已成为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余震及相互影响的石油价格与国际政治,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显得相当必要。

2 石油价格冲击影响经济的理论分析

关于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开始地比较早,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影响,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经济衰退幅度与石油价格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同(Finn,2000)。石油作为一种原料投入,油价的外部冲击(主要指油价上涨的情况)会导致能源投入减少,从而使得产出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下降并可能带来投资减少、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Finn,2000;Keith Sill,2007)。油价冲击还增加了高能耗行业(如化工业)的投入成本而使得这类行业减少了投入,并在配置渠道方面降低了对低能耗行业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经济衰退(Lee and Ni,2002)。石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均衡失业率,从而导致经济衰退(Carruth等,1998;Davis等,2001)。

以上理论多以美国经济为研究基础,部分理论也得到了中国经验数据的佐证。首先,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油价上升会滞后地阻碍经济增长,而油价下降仅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正面的刺激作用(于伟、尹敬东,2005)。其次,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恶化和产业结构变动(史丹,2000;何念如、朱闰龙,2006)。最后,石油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是正向递增的(郭凯,2008)。

然而,现存文献缺乏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综合分析,并且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油价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寻找理论突破口。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除国际石油价格(Oil Price)外,其余变量是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均衡的情况的指标,本文选取了GDP增长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4个宏观经济指标。本文并未考虑消费这一指标,原因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美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约2/3,而中国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在数据处理上,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等影响并且不改变原始数据的性质,对OIL、GDP、CPI、EX、IM分别取自然对数得时间序列lnOIL、lnGDP、lnCPI、lnEX和lnIM。

数据考察范围为1990―2010年,主要是考虑到1994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1991年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界点(数据回归时滞后一期)。利用的宏观数据的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GDP增长指数是用实际GDP求得,与消费价格指数都以1989年为基准年。国际石油价格采用的是WTI原油现货价格的年平均值,来自美国能源部(EIA)网站。

3.2 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

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惯性,以及石油合同的分批性和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借鉴Keith Sill(2007)的做法,把变量都滞后一期,回归方程如下:

lnYi,t=αi+β1,ilnYi,t-1+β2,ilnOILt+β3,ilnOILt-1+μi

其中i=GDP,CPI,EX,IM;对应lnY分别为lnGDP,lnCPI,lnEX,lnIM。α为常数项,μ为回归残差。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说,回归结果较好,部分结论与现存研究结果一致。首先,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26%的GDP增长率损失。其次,油价对进出口的负面冲击滞后性较大,但是影响程度最深,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3%的进出口增长损失。最后,石油价格冲击对CPI影响较大,油价每上升1%,CPI将上升0.06%。

3.3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的特点

通过观察2006年至今的季度或月度数据,不难得知:①金融危机前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未对GDP的增长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且危机爆发前夕GDP增长率先于油价下降;2009年1季度二者同时出现向上的拐点,可见中国需求对油价有一定的影响。②金融危机前油价的持续高升对CPI的影响不断累积,在投机最狂热的时候达到顶点,随后随着油价一路下滑;然而油价翻转后,CPI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下滑并处于负值,说明油价影响的滞后性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的持久性。③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并未随着油价的下降而上升,反而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务危机和恐慌性预期造成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油价又随着进出口的复苏而攀升,需求的上升带动着油价。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期石油价格冲击对进出口的正向影响。

4 小 结

通过上述分析易知: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对进出口负面影响最大,但滞后性较强,且进出口的增长会带动油价的上涨;CPI受油价的冲击是不断累积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其一,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受影响较小,实质上是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而粗放型、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不改变,中国经济将难以摆脱油价冲击的后续影响,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另外,目前持续上升的进出口的部分得益于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不断的下降,而近期不断上涨的油价将对未来进出口贸易造成滞后性的冲击。其二,中国市场的巨大和石油的进口高度依存度,对油价上涨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将反过来削弱经济的平稳性,因此,要积极寻求长期稳定的石油来源,以减轻这种影响。其三,油价冲击对近期的CPI不断超出预期影响很大,而油价随着中东北非的恶化局势不断拉高,这将成为我国抗通胀工作的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史丹.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12):48-53.

[2]于伟,尹敬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11-19.

[3]郭凯.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6):82-83.

[4]Finn.Perfect competi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nergy price increase on economic activity[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0,32(3):400-416.

第7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1 引 言

近年来,石油价格如过山车一样剧烈起伏,先是从2002年的26.18美元/桶开始发力攀升至2006年的66.05美元/桶;随后至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上涨势头更为猛烈,一直飙升到2008年年中133.88美元/桶的高位;随后,伴随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油价同世界个各国股市一样急转直下,一直到2009年年初才有所起色,进入了上涨通道,至2011年1月已经翻了一番,达到89.17美元/桶。

石油有“工业的血液”之美誉,多数国家把石油储备作为战略能源。石油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派生许多的金融衍生品,在世界金融市场占一席之地,油价的剧烈波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推波助澜。震荡的油价不仅对各国的经济产生冲击,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也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油价的长期高升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进入了萧条阶段,即使中国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难以摆脱二者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攀升,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94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2010年达51.29%,国际能源机构(iea)曾预测,中国2020年的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7%。石油供给的短缺无疑已成为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余震及相互影响的石油价格与国际政治,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分析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显得相当必要。

2 石油价格冲击影响经济的理论分析

关于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开始地比较早,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而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影响,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经济衰退幅度与石油价格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幅度不同(finn,2000)。石油作为一种原料投入,油价的外部冲击(主要指油价上涨的情况)会导致能源投入减少,从而使得产出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下降并可能带来投资减少、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finn,2000;keith sill,2007)。油价冲击还增加了高能耗行业(如化工业)的投入成本而使得这类行业减少了投入,并在配置渠道方面降低了对低能耗行业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导致经济衰退(lee and ni,2002)。石油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均衡失业率,从而导致经济衰退(carruth等,1998;davis等,2001)。

以上理论多以美国经济为研究基础,部分理论也得到了中国经验数据的佐证。首先,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油价上升会滞后地阻碍经济增长,而油价下降仅在短期内对经济有正面的刺激作用(于伟、尹敬东,2005)。其次,油价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恶化和产业结构变动(史丹,2000;何念如、朱闰龙,2006)。最后,石油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是正向递增的(郭凯,2008)。

然而,现存文献缺乏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均衡的综合分析,并且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油价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寻找理论突破口。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除国际石油价格(oil price)外,其余变量是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均衡的情况的指标,本文选取了gdp增长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4个宏观经济指标。本文并未考虑消费这一指标,原因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主,美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约2/3,而中国的情况与之大相径庭。在数据处理上,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等影响并且不改变原始数据的性质,对oil、gdp、cpi、ex、im分别取自然对数得时间序列lnoil、lngdp、lncpi、lnex和lnim。

数据考察范围为1990—2010年,主要是考虑到1994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1991年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界点(数据回归时滞后一期)。利用的宏观数据的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gdp增长指数是用实际gdp求得,与消费价格指数都以1989年为基准年。国际石油价格采用的是wti原油现货价格的年平均值,来自美国能源部(eia)网站。

3.2 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

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惯性,以及石油合同的分批性和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借鉴keith sill(2007)的做法,把变量都滞后一期,回归方程如下:

lnyi,t=αi+β1,ilnyi,t-1+β2,ilnoilt+β3,ilnoilt-1+μi

其中i=gdp,cpi,ex,im;对应lny分别为lngdp,lncpi,lnex,lnim。α为常数项,μ为回归残差。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说,回归结果较好,部分结论与现存研究结果一致。首先,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26%的gdp增长率损失。其次,油价对进出口的负面冲击滞后性较大,但是影响程度最深,每上升1%的油价,将造成0.3%的进出口增长损失。最后,石油价格冲击对cpi影响较大,油价每上升1%,cpi将上升0.06%。

3.3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的特点

通过观察2006年至今的季度或月度数据,不难得知:①金融危机前的油价大幅上涨,并未对gdp的增长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且危机爆发前夕gdp增长率先于油价下降;2009年1季度二者同时出现向上的拐点,可见中国需求对油价有一定的影响。②金融危机前油价的持续高升对cpi的影响不断累积,在投机最狂热的时候达到顶点,随后随着油价一路下滑;然而油价翻转后,cpi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下滑并处于负值,说明油价影响的滞后性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的持久性。③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并未随着油价的下降而上升,反而不断下降,这主要是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务危机和恐慌性预期造成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油价又随着进出口的复苏而攀升,需求的上升带动着油价。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期石油价格冲击对进出口的正向影响。

4 小 结

通过上述分析易知:石油价格冲击对gdp有负面影响;对进出口负面影响最大,但滞后性较强,且进出口的增长会带动油价的上涨;cpi受油价的冲击是不断累积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其一,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受影响较小,实质上是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的,而粗放型、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不改变,中国经济将难以摆脱油价冲击的后续影响,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另外,目前持续上升的进出口的部分得益于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不断的下降,而近期不断上涨的油价将对未来进出口贸易造成滞后性的冲击。其二,中国市场的巨大和石油的进口高度依存度,对油价上涨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将反过来削弱经济的平稳性,因此,要积极寻求长期稳定的石油来源,以减轻这种影响。其三,油价冲击对近期的cpi不断超出预期影响很大,而油价随着中东北非的恶化局势不断拉高,这将成为我国抗通胀工作的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史丹.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12):48-53.

[2]于伟,尹敬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11-19.

[3]郭凯.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j].时代经贸,2008(6):82-83.

第8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洲石油 经济发展 自主性 主流影响

由于资源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都将眼光对准了资源丰富的非洲。国际资本在非洲大陆的汇集,极大的增进了非洲石油资源开发速度与质量,并有效的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非洲本土石油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非洲石油产业也正在逐渐破除着人们预言的“石油诅咒”,逐渐摆脱着对各国的依赖,向着自主的方面上发展,并且获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就,已经一跃成为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影响因素。而本文将主要对非洲石油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及其主流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非洲石油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趋势越来越明显

1.非洲的本土石油公司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

在经历了各国资本蜂拥涌入非洲石油企业的过程后,非洲石油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摆脱国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非洲本国的石油企业不仅重视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利用其对本国的石油资源进行开发,而且更重视对本国石油企业的扶植。非洲政府为了鼓励本土石油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以期能够通过石油企业的发展推动非洲经济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支持,使得非洲各国本土的石油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涌现,如在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埃及和利比亚等国家,各种新发展的石油企业已经超过了数百家,并且非洲本土石油企业也开始在世界石油企业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出现了许多具有雄厚实力的非洲本土石油企业[1]。在国际经济局势的发展刺激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洲本土石油企业发展壮大,并称为非洲石油产业中的支柱。

2.非洲产油国之间的合作日益深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非洲石油产业的发展,非洲各国也开始了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的合作,例如安哥拉就与阿尔及利亚之间签署了加强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的计划书,并一起致力于对两国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再如非洲的圣多美与普林西两国之间共同建立了海上石油联合开发区,并将所开发出的石油按照六、四分成,不仅对于石油资源的开发育两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两国之间友谊的加深也起着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而非洲各大产油国之间石油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化,更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的发展,增强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的自主性[2]。

3.非洲政府对于石油经济发展的重视

完整的石油产业链应该主要被分为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与下游产业链这三大部分。完整石油产业链条的形成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石油企业的获益空间,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石油企业的风险,促进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前,非洲由于在石油开采技术与资金上的匮乏,因此石油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主要都是依靠国外的投资,因此石油企业的发展权也由外国掌控。然而国外只重视对石油资源的开发以为其本国提供能源供给,因此,非洲石油企业通常只是注重对石油资源的开采,而不注重石油资源的炼化,使得石油产业链处于中断的状态,随着非洲石油企业的发展,石油产业的产业链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十分快速的发展。而随着非洲石油产业链的不断完善,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会获得显著的提升。

4.非洲石油主产国正不断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随着非洲石油产业的发展,非洲经济社会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非洲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国的发展,减少石油企业的利益受损率,正在努力的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权。而非洲各国对于这一做法都十分认同,并且各国同心协力。目前,非洲政府已经初步的获得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掌控权。

二、石油经济正在逐渐成为拉动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

1.正确看待非洲产油国在发展石油经济时出现的问题

非洲石油资源的开发有效的推动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成功背后却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在石油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使得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非洲原住民因为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变得十分贫困和可怜,再者,由于石油财富分配不均使得非洲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加剧,并且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动荡、不安稳[3]。因此非洲本土石油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努力改正,推动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的快速、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2.因为石油资源的开采,许多非洲产油国正走向富裕之路

随着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的快速壮大与发展,非洲各国的经济也因此被拉动,非洲各国也正在逐渐摆脱贫困,向着富裕发展,其中做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利比亚。作为非洲典型的因为石油发展而富裕起来的国家,石油已经成为了利比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利比亚的人均GDP也因此在逐年递增,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非洲石油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及其主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非洲石油本土企业,促进非洲本土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晨.21世纪非洲政局变化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年.

第9篇:石油经济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产业;影响力;区域经济;新疆

作者简介:古力先・司马义(1971-), 女,新疆维吾尔族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刘新平(1959-),男,重庆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09-04

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近20年来,新疆原油产量年均增长近10%,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7.28%。随着国家石油供需矛盾的加剧,国家和中石油、中石化加大了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投资力度。2006年,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9.80亿元,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87%,占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4.66%。作为新世纪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新疆已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专业化”规划的石油化工产业,对新疆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一、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状况

1、石油开采业发展状况

通过资产、总产值、产出比、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率、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利税率、利润率等11个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来考察新疆石油开采业的经济运行现状。除产出比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产合计居全国第2位,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居全国第3位。

2、石油加工业发展状况

新疆石油加工业是建立在原油勘探开采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加工能力。通过原油生产及经营与全国的对比分析可知,2002年,新疆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800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6.67%;2005年,新疆原油加工量仅为151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79%。原油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与原油的资源量和产量极不匹配。同时,新疆原油生产的装置开工率仅为58.38%,低于中国石油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新疆原油加工的利润和利润率均为负数,原油加工业的盈利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状况

新疆石油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大油田和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塔里木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形成了以乌石化、独山子、克拉玛依、吐哈、库车、库尔勒、泽普等各具特色的石化产品生产区,产品主要集中在乙烯、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和化肥四类。相对于上游的油气开采业和中游的石油炼制加工业来讲,新疆石油化工业在新疆石油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对较弱,以2006年石油产业的工业产值为例,油气开采业实现工业产值1014.53亿元,占全区石油产业比重的60.6%,石油炼制加工业占了36.2%,而石油化学工业仅占3.2%。

二、 新疆石油产业影响力分析

1、石油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投入和产出效应分析

2000~2006年间,新疆石油工业的投资在第二产业,乃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为22%~24%和44%~53%;石油工业对第二产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7%~82%和10%~40%,拉动全社会投资的增加作用明显。但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考察,由于目前我国特殊的矿权体制和政策,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企业主要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对新疆石油产业的投资也主要是两大公司所为。这种投资主体的不同,使得新疆地区石油产业的投资收益也主要归两大公司所有,新疆地方政府在此投资中的直接收益是十分有限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是有限的。随着新疆作为我国油气资源接替区地位的日益凸现,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会掀起石油产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新高潮,总体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其结果必然增加石油产业在未来时间内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力度。

石油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产出效应主要是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加工等对区域GDP和工业总产值的直接拉动作用。从2000年以来的7年间,新疆石油工业增加值在新疆工业增加值中占的比重连年提高,至2006年底已占到2/3以上,就平均水平来看,石油行业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就可推动全区工业增加值增加0.5个百分点以上,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新疆工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产业,工业增长结构单一。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新疆的石油产业又主要依赖于中央企业在原油、天然气资源的投资和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计划安排,石油工业的经济效益受区外因素的影响较大,从而使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外因素的影响。

2、基于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新疆石油产业经济影响力分析

通过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可计算出产业间的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从而可以估算出新疆地区石油产业对其他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从表1中的影响力系数分析结果可知,新疆经济发展“一黑一白”战略中的石油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是非常弱的,特别是新疆比较发达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力列在各行业最后,其影响力系数不到金属矿采业的1/2。这说明新疆石油产业的发展依托地方不足,对地方工业的影响力较小,辐射作用和拉动作用十分弱,石油开采业对石油化学工业的带动性特别弱,石油加工业的发展严重不足。从感应度系数角度来看,41个行业中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有12个,排在前5位的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3.2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12)、化学工业(2.0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1.89)、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77)。这说明了新疆石油产业对其他行业的需求影响较大。

总的说来,新疆石油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较小。这说明,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比较大地受到石油产业的影响,石油产业的感应力作用直接制约其他行业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同时石油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不能迅速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生产,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与新疆地区石油产业链条比较短,下游行业规模小,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石油产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和拉动效应不强等有关。

3、新疆石油产业影响的关联度分析

石油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构造了一个以石油产业部门和非石油产业部门为基础的两部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阐述石油产业自身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贡献,同时石油产业通过外溢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贡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选择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法定数据进行计算整理。

为了保证数据之间的可靠性、可比性与连续性,本文中石油产业的产品(D)由石油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它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与化学工业的产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就业人数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农业人口。

投资(I)在本文中使用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理念的固定资产投资之和。

根据上表的数据,应用大型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

R2=0.836,说明本模型对流通产业溢出效应的拟合度在83.6%,本模型可以在83.6%的程度上解释石油产业的影响力。

F(4,5)=10.1912,p=0.0094,小于0.5,所有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因变量。

回归方程式: =0.1736()+0.0876()+

0.1414()()+0.0272()

其中:θ=0.0272

因此,σ=0.2028

σ值为正,意味着石油产业的相对边际生产力高于非石油产业。

方程中θ是外溢作用的参数,θ=0.0272表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石油产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D),总产品(Y) 则增加0.0272个单位,它是石油产业的直接贡献系数。

系数估计值(γ)是石油产业的全部作用,其中既包括外溢利益也包括要素生产力在不同部门间的差异使用。由于代表石油产业产出的是石油产业GDP,γ也可以解释为:石油产业产出每增加1元钱,假定其它条件不变,GDP将增加0.1414元。γ值看起来比较低,说明新疆石油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及其通过外溢作用而产生的间接贡献并不大。就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表现为石油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较差。

三、结论

本文通过采用贡献率、拉动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菲德两部门模型对新疆石油产业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新疆石油工业的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力度较大,石油产业发展的投入效应显著。

(2)石油产业对区域GDP和工业总产值的直接拉动作用也比较明显,石油产业对新疆区域经济的产出效应较好。

(3)从感应度系数角度来看,新疆石油产业对其他行业的需求影响较大。但是,从影响力系数来看,石油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弱,特别是新疆比较发达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力列在各行业最后。

(4)由菲德两部门模型计算发现,新疆石油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及其通过外溢作用而产生的间接贡献并不大。就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表现为石油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5)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优化石油产业自身结构,促进石油产业迅猛发展;以石油产业拉动特色产业,推动资源地群众脱贫致富;改进资源税制,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快油地体制健全完善步伐,创新融合经济发展体系;加强石油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油地双方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2] 苟新会.新疆与周边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合作途径与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