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

第1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 药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154-04

Personnel management with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XIAO Jing YIN Yue LI Jingyun MAO Xin XIANG Xinhua ZHANG Hezha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Among the features that may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esting result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such as the facility & environment, the testing methods, the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the handling of the sample, etc. Personnel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of the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new concepts of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nto the old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meaning, key points, general procedure and working methods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The moder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should at least include the control factors of position determination, personnel allocation, task authorization, staff training, supervising, evaluation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review.

[Key words] Drug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nel management

随着现代质量管理概念的引入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药检实验室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需要。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更为主动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概念阐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总体组织目标。概念中包涵了对“量”的管理和对“质”的管理两层含义。吸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一个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的人员管理系统,是我国药检实验室的必行之策[1-3]。本文在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以下简称“药检实验室”)遵循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资质认定评审准则”)、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CNAS-CL01:2006)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WHO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以下简称“WHO GPPQCL”)等各项实验室外部认证、认可准则和实验室管理规范对于人员管理具体要求的基础上[4-8],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对药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人员管理系统中的岗位确定、人员配置、业务授权、人员培训、监督与考核、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以及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等各项控制要点及其基本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阐述[9]。

1 岗位确定和人员配置

在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人员岗位是依托机构的整体组织结构而存在的。因此,在规划实验室岗位时,首先要合理设计组织架构,明确与管理和业务相关的各项职责,准确分配责任,而后根据组织结构设定工作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岗位间的相互关系。另外,在设置岗位时还要充分考虑工作量的需求。药检实验室内的主要岗位包括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高级技术人员(如检验科室负责人、报告审核人等)、一般检验人员、监督员、内审员、文件管理员、仪器设备管理员、试剂管理员、实验室安全员等。对应不同的岗位职责需求,要分析确定该岗位对人员资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下一步的人员配置提供指导[10-11]。岗位职责和人员资质要求明确后,就要对应需求配备具有与指定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相应岗位责任的需要,不仅在招聘时,在人员岗位调动时也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为保证岗位职责清晰,任务分配准确,对于每一个具体岗位上的人员,实验室都应该建立并保持一份对其岗位的描述说明,说明中应含有人员姓名、岗位名称、所属部门、上级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描述等必要信息。在《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8、CNAS-CL01:2006 5.2.4注以及WHO GPPQCL 6.6中,均有对岗位工作描述比较具体的要求,可供参考[12]。

2 业务授权

CNAS-CL01:2006中要求:对于关键的工作项目,管理层应授权专门人员进行实施,如检验检测报告的签发、提出意见和解释、特定类型的抽样和检测、特定设备的操作等[6]。为确保从事关键工作项目人员的能力始终能够满足相应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应建立业务授权的机制,实现人与事的动态控制。人员获得授权前,要对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考核、确认和审批并建立记录;当发现人员能力不足时,应及时取消或暂停授权,采取相应措施(如安排适当培训后重新考核等)重新确认人员能力。业务授权情况可以建立台账式的记录以便于全面监控管理[12],人员实验项目授权登记示例见表1,人员仪器操作授权登记示例见表2。

3 人员培训

为保证人员素质能够持续满足管理体系及检验检测工作运作、改进与发展的需要,应适时对专业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更新并提高他们的能力。培训的开展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制订培训计划、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总结和培训效果的追踪。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培训效果评估、总结和效果追踪是必要的环节,一方面可以确认培训取得的效果;另一方面,培训总结和效果评估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培训需求调查的重要信息来源[13-15]。

3.1 培训分类

在药检实验室,培训按其不同目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岗前培训新招聘入职的员工在正式上岗前应经过集中的入职培训,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业务职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等方面内容。入职培训之后,各接收部门应在实习期内针对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检验方法、仪器操作及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对人员进行具体的上岗培训。②转岗培训转换岗位或脱岗时间较长的员工在进入新的岗位或重新上岗时也应接受必备的转岗培训。③在岗培训为保证员工能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验室应根据业务需要组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活动。④特种作业培训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特种作业岗位必备技能的培训,取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方后能上岗(如压力容器操作、实验动物作业、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置等)。⑤其他培训为实现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与开发而组织的培训,包括综合管理、公文写作、人际沟通等。

3.2 培训形式

为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药检实验室的培训可以采取如下几种主要方式:①部门内部培训由部门内部知识掌握好、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实行带教,负责初级人员的全面业务指导。②培训班根据工作需要,派送人员参加各项内部、外部组织的培训活动。③药品生产企业实训药品生产企业实训有助于熟悉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控制要点,提高在检验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品生产企业的实训要特别注意相关利益冲突的问题,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利益冲突进行预防和风险控制。④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安排人员赴国外进修培训、参加国际研讨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到本单位举办专题培训、交流座谈。⑤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加强理论基础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3 培训计划的制订

培训计划的制订应综合分析岗位需求、员工个人提出的培训需求、实验室业务发展和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需要、上一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效果、各部门工作完成进度以及机构财务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制订,经适当的审批后实施。培训计划中应包含培训时间、地点、参加培训人员、经费来源、学时数、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培训内容等必要信息。

3.4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追踪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CNAS-CL01:2006都明确要求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培训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可采用多种方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上岗培训效果的考核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正式获得上岗资质;其他培训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培训总结报告或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为不断提高组织培训的水平,对于本单位举办的培训班也应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估。除培训效果的评估之外,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可以采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获取培训效果对于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相关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3.5 培训记录

人员培训及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均应建立记录,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可以分别设计制订培训及其效果评估的记录单。对于实验室组织开展的培训班,一份比较完整的培训记录中至少应包括培训通知、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表、培训的教材等相关资料以及培训班效果评价和追踪的相关记录。对于实验室各部门内部开展的培训,可以制订部门内部培训记录单,记录中应至少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培训教师和受训人签字等必要信息;涉及实验或设备操作的技术培训,如果采用实际操作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的相关记录也应作为考核材料保存。员工新入职或转岗之前的岗前培训,可以设计岗前教育反馈表,将员工接受的各项岗前培训、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以及各级的审批意见等登记在一张表单中,连同培训获得的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等一起作为员工个人岗前教育档案归入个人技术档案中保存。员工上岗后参加的各项内部、外部培训,也都应形成适当的记录,可以制订员工在岗培训登记表,记录人员姓名与所在部门、培训主办方和培训时间、培训名称及学时数、培训类型和内容、个人培训总结等必要信息,员工在岗培训登记表连同培训获得的相关证书等材料可以纳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人员能力与资质持续满足要求的证明。

4 人员的监督与考核

为确保人员始终能够胜任并按要求开展工作,实验室应建立监督机制,对人员的日常工作(特别是方法使用、实验操作、结果评定等)予以充分监督,特别是对于新上岗人员、非长期雇佣的签约人员和合同技术支持人员等[6],要保证其采用正确的检验检测方法和工作程序并依照执行,随时纠正其工作中的失误或偏离。在日常监督之外,为了判断人员能力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胜任程度并识别可能的培训需求,实验室应根据岗位职责内的工作计划目标,定期考核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目标完成效果并建立考核记录。人员监督和定期考核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因素。

除对人员完成工作的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外,实验室还应该有保证管理者和全体人员不受商业、政策、财政等方面压力及利益冲突等因素干扰的政策和措施。例如,要求员工签署廉政承诺书,建立员工对个人潜在的干扰风险进行报告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5 人员技术档案

在CNAS-CL01:2006和WHO GPPQCL中都明确要求:“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5-7]。因此,为实现全面、系统化的管理,实验室应该为每一个工作人员建立一份技术档案,与传统的人事档案不同,个人技术档案中要包括人员的岗位说明、上岗资质审批记录、资质证明材料(证书等)、参加培训的相关记录、监督考核记录以及工作经历的相关记录等。人员技术档案是“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一项关键证明材料。

6 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

先进的人员管理应该是动态的管理,要及时收集人员岗位变化、资质变化、监督与考核结果、培训实施效果等方面的信息,经分析后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计划安排,形成“人”与“事”的有机联动。所以,要结合管理体系运行及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对人员数量和质量是否配比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评审,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满足整个机构良好运行和不断发展的需要。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可以放在实验室年度管理评审中进行。

7 问题与思考

为做好质量管理框架下的人员管理,药检实验室应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中引入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理清管理流程和管控要点,建立并完善人员管理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人员管理体系[16]。而药检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变动较为频繁且产生的记录信息量大,信息间关联性相对较小。要将人员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联动起来形成系统化的人员管理体系,在实验室人员管理相关制度、工作程序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化人员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电子化的实验室人员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优越性:①可以实现变动监控有助于工作间的衔接,便于动态的、综合化的管理;②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操作运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可控性和准确性;③可以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档案调阅,便于信息汇总及统计分析,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④可以实现人员之间工作指令、说明的直接准确传递;⑤可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管理成本的投入。因此,药检实验室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机构(如制药企业、医院等)已经建立实施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样本,开发建立适合于自身业务需要和运行特点的电子化人员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管理工作水平[17-20]。

[参考文献]

[1] 王兰云.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6):45-46.

[2] 李文琴.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7):20.

[3] 毛汀.浅议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7):49.

[4] 李波,张河战.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3.

[5]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国认实[2015]49号,2015.

[6]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2006.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WHO Guideline on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No. 957,2010.

[8] 张河战,毛歆,张才煜.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控实验室管理规范简介[J].中国药事,2011,25(3):301-312.

[9] 葛雁,陈霞.检测实验室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关键环节[J].认证技术,2013,(11):34-35.

[10]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基础知识培训教程(试行版)[S].2010.

[11] 项新华,张河战,于欣.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88.

[12] 吴朝阳,杨化新,李波.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所人员岗位培训和资质授权的管理实践[J].中国药事,2012,26(9):970-971.

[13] 王志民,崔杰石.实验室人员管理的探讨[J].吉林水利,2013,6(373):54-55.

[14] 李佳学,吴德林.卫生检测质量管理中的人员管理[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4):311-314.

[15] 张华.浅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人员管理[J].医学信息,2012,25(3):75-76.

[16] 余昶,周仲华.加强药检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3):131-132.

[17] 李昕,吴俐萍.新时代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24(5):74-76.

[18] 戴雅琴.浅析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2,(12):92.

第2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制订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3.建立原材料、在制品、外协品和成品检验记录及质量统计报表,每月进行质量总结分析,提

出改进意见。

4.及时收集产品和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异常反应信息,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设计、制造、审核

结果、质量记录、服务报告和顾客投诉进行分析,以查明并消除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并提出解决

办法。

5.负责检验仪器的配置、使用、校正和维护保养,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6.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团队精神共谋产品质量的改善, 组织公司内各部门和生产骨干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质检部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以下岗位:

质检部经理、质检员

一、质检部经理

(一)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

2.负责公司的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以及成品检验三个环节的检验工作。

3.负责质检部门的仪器、设备以及公司的计量器具的校正、维护计划并实施。

4.负责公司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即时与公司领导、其它部门的沟通。

5.参加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协调和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负责供货方审核验证工作。

6.完成公司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二)任职要求

1.爱岗敬业,工作态度端正热情高;

2.具有相应的大专学历,有多年从事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经验。

二、质检人员

(一)岗位职责

1.公司检验人员归属质量检验部门;

2.公司质量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标准、产品技术图纸、工艺文件、检验卡片,客观地记录

检验测量情况;

3.质量检验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开启实验设备、实验仪器;

4.质量检验人员在试验和测量中应详细记录检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环境情况;

5.质量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即时纠正、处

理异常情况;

6.完成公司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二)任职要求

第3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一、招聘数量、岗位、专业及资格条件

全省质监系统2008年共拟招聘博士研究生23名,其中: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名、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6名、省标准化研究院2名、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5名、省纤维检验局2名、胶东质检中心(烟台市计量所)2名、鲁南质检中心(济宁)4名。具体岗位、专业及资格条件见附件《2008年度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博士研究生岗位统计表》。

以上单位招聘的23名博士研究生,主要安排到质检中心(实验室)工作。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自简章公布之日起至5月8日。应聘人员请于报名期间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到各用人单位报名,并如实填写报名表。报名时携带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有关研究成果材料和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3张,已婚人员还须提供家庭情况。

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省质监局组织人事处会同各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各岗位按实有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确定面试人数。

三、考试

按照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经招聘主管机关同意,考试简化程序,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面试工作由相关用人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省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参加。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面试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考官当场评判。评判采取每个测评要素去掉一个分、一个最低分后综合计算的办法,确定面试成绩。面试成绩在本场考试结束后当场向考生公布。

面试、考核和体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有关情况请及时登陆“山东金质”网站查询。

四、考核体检

考核、体检由招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根据面试考试成绩,按招聘岗位,由高分到低分以不低于招聘人数1.2的比例,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考核采取查阅档案、核对身份、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拟聘用人员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资格进行复查。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考核、体检人员不合格的,从其他进入同一岗位考核范围的人员中依次等额递补。

五、聘用审核

经考核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经7日公示无异议的,由用人单位提出聘用意见,填写《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汇总表》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登记表》,经省质监局审核后,统一报省人事厅备案。符合聘用条件的,凭省人事厅发放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通知书》,双方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并办理调动、派遣等有关手续。

六、组织领导及对外联络方式

成立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公室,由省质监局组织人事处和各招聘单位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招聘方案制定、招聘信息、考试考核组织等工作。省纪委、监察厅驻省质监局纪检组、监察室选派人员全程监督。

省质监局组织人事处

联系人:孙胜敏(0531)89012052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毕续进(0531)82964458

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联系人:李军(0531)88118768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联系人:来永钧(0531)82679306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联系人:赵树(0531)81903660

山东省纤维检验局

联系人:高峰(0531)87911540

山东省质监局胶东质检中心(烟台计量所)

联系人:王士民(0535)6920105

山东省质监局鲁南质检中心(济宁)

第4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劳动组织;推行;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一是公司大型化发展的形势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着环境、资源、利润等多重压力,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二是人员总量递减,职工老龄化趋势明显。如果按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劳动力资源将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政策要求更严。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精干主体的要求,近几年新增工作量所需人员原则上要靠本单位内部挖潜解决。因此,根据劳动力资源现状,从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入手,走挖潜释能之路,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践证明,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所谓“操检合一、多能工”多能工是指操作岗位人员以本工种为主,掌握多种操作技能,这种技能以兼岗作业的方式体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技术工种实行一专多能;二是在熟练工种实行操检合一或兼做岗位。所谓“区域化作业”,就是在一定的生产作业区域内 ,打破岗位界限,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多个岗位的生产操作任务,继而为企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扩大了原来的职责范围,在一定的作业区域内,虽然仍有必要临时分工,但人人都能承担作业区域内的各项工作。

三、抓好制度建设,确保劳动组织新模式扎实推进

一是针对新的组织模式,实施流程重组。根据基层机构变化情况,各单位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审核,由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审核小组,按照重组后的机构模式,对有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重新讨论审核,确定新的工作流程,为稳定新的组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以自控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操检合一和区域化工作,在中控和巡检、生产工序实行高水平的自动监视控制,减少岗位人员劳动强度。整合后自控设备点检操作由人员素质较高的中控工、巡检人员负责,其它人员为岗位替休、倒班和岗位、现场管理、生产环境的清扫人员,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班组之间的工艺流程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在生产需要时能做到人员的相互流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让职工认识到:靠自己的工作质量,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是引入激励机制。“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要求“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两个人的工资一个人挣”的局面,由于工资档序里没有新的工种,应按照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把其岗位工资提高到相关操作工的高档,并给予每月100-200元的上岗补贴,调动一岗多能工积极性,并引导其他岗位职工充实到操检合一队伍。在企业增加效益、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能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抓职工队伍建设,为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做强硬支撑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各级领导深入各车间、班组,与职工零距离交谈,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向职工说明推行新劳动组织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发现并解决在班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职工明白厂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坚定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综合素质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做好试点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它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务必要做细、做实。因此,应先行试点,先易后难,积累经验,稳步推行。配强两级班子。选派既懂专业、又了解生产情况的双专业人员到试点车间担任第一把手,实施一岗双责;选拔业务能力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业副主任,强化专业管理;形成专业互补。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当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车间的管理人员要敢于负责,过度时期不仅是对管理者胆略进行考验,更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大好时机。按照“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作业工作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持证上岗”制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按“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岗位标准的要求选配岗位人员。

四是推进人才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激励职工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尽快熟悉、掌握新的操作技能,确保“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顺利实施,并显示其良好的效果。

五、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本着为满足公司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按照“精干、高效”和先进科学的理念配置岗位定员。针对我公司的不同特点,优化改善现有的劳动组织形式,挖掘、开发和激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来适应公司新规模、新装备、新技术、新管理的需要。

第5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质检员岗位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20xx年即将告别,回忆在这一年当中既忙碌着也有收获着,使我感到有喜有忧。本人一直在注塑车间做了3年多的质检工作,所在的岗位确实有一定工作压力,但是对我来说没有压力就等于没有动力。作为一名质检员的我,为使自己成长的更快,工作中得到更大提高,做了如下的工作总结:

一、对工作中的品质把关

作为质检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检测知识,还需要认真仔细,才能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这一年的现场的质量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在检验之前,要学会看懂产品图纸,与产品试装。根据品质流程要求,做好事中监督工作,发现及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配合操作员对产品质量作全面的检查,对产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对特殊产品要加工工艺的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确保每道工序合格。对进仓的产品严格把质量关,对事后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工作的持续改进。每天下班之前,对检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好对班交接工作。记载检验过程中往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取之处,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检验水平;将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须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认真反映出来。

二、工作中不足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1、对产品品质方面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少批量的退货现象。一方面,由于个人检查方面不够细致、专业知识不够充足,一方面就是工作量多、和时间比较长时,工作效率不高。

2、在发现质量问题中不敢明确确定是否,果断性不强,在处理有些事情时还需要领导的帮助。

3、由于目前质检工作人员有所欠缺,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增加,如有一人请假无人替代。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与改进

1、我将进一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学习进取、敢于拼搏精神。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办事效率。

2、在检验之前,我首先要了解需要检验的产品,并且在检查前应该做好事前准备,检查时认真监督。

最后,我公司为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技能的培养,和团队的精神,以及积极上班的热情,我相信,我一定会在贵派这个大家庭的发展中,共成长,我们一定会壮大起来!

质检员岗位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很快半年的工作结束了,这是个忙碌有充实的半年,可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这半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工作中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在同事的指导下,通过逐步实践,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经验。

20xx年工作

下面是我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总结

一、在工作态度上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证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工期紧,人员少,任务繁多,能够做到跟班作业,保证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工程施工畅通,表现出我们施工人员责任心强,发扬了我们施工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精神。

二、在具体工作中

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土建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砖等)及成品进行施工和检查

1.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准任意修改而危害工程质量。

2.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

3.实行专业化施工,对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均实行专业队伍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并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4.加强对测量放线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工作技术交底,搞好控制点的保护监控,定位放线及验收并做好记录。

5.严格包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严禁运进施工现场:进场材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

6.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项检验。首先由个班组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部质检人员检查,然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签字。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做到“五不施工,三不交接”。

7.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质量检查人员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使用不合格材料,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是可以下暂停施工令,并开具“质量问题通知单和罚款单”嫌弃整改。

通过这一年的施工工作,我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自身素质,为以后的施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质检员岗位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过去的20xx年,我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以下我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首先,工作时必须做到四个字:

认真细心。因为我们所做的保质保量,关系到全公司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转。如果所做的质量在某个地方出了差错,公司利益会受到影响,那么必将造成不小的危害。生产车间也会因为质量问题而停止生产;这样到了发货日期不能按时发货,必将引起客户抱怨,降低公司信誉,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每天工作时都尽量保持清醒地头脑,确保每一份计划都能准确无误,把工作效率提高到最高点。

其次,工作时必须要有坚定不移、不厌其烦的精神。

有人说:看看差不多就行了,其实不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质检员,必须要有耐心、坚持的态度。但要经常到各个岗位查看这些产品是否合格。倘若已经出现质量问题,而其他操作人员没有发现或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就一定要督促他们认真负责,并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保证生产计划能顺利进行。所以质检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工作时必须要与各部门这间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工作过程中,同事之间磕磕碰碰有时也在所难免,但我始终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些问题,并找出问题关键所在,解除误会,化解矛盾,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只有心情好,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同心协力,只有做到这一点,公司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回顾过去,虽然有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有的时候开拓、创新意识不够,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但自己却总是求稳怕乱,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瞻前顾后,不够果断。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时,有时却未能及时向领导汇报。针对自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生活每一天都在继续,公司在发展,我也会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为公司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愿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看了“质检员岗位个人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优秀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

2.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3.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2015

第6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具体监督措施如下:

1、试验监督:每个试验项目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监督,并形成监督记录,每月要求定期上报实验的监督记录给质量负责人。

2、常规检验监督:发往北京的XXXXX产品必须由中心领导带队实施现场监督检验,发往其他地区的烟花爆竹产品由两人实施常规检验,中心领导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督,常规检验实际检验情况和联合办公室办理手续情况,每月要求报表,常规检验单每月归档一次,检验员将常规检验单交业务室汇总后上报。

3、设备监督:设备管理员每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每月上报监督记录。

4、资料和文件监督:资料员每月对照文件受控清单检查受控文件的发放和技术标准的确认以及更新,

5、设立监督电话,接受企业和职能部门对检验工作质量和检验工作水平的监督。

6、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全面检查实验室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

第7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问题;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面反映记载工程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全面客观反映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文件,与完成的工程实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整理、归档,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和报送等工作,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应的法规和规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建筑工程的各种规范、规程也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的方方面面应该说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寻的,为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工程施工资料而言,由于有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约束,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与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差距也不大,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实质性的问题,甚至严重偏离了建筑工程资料所应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复杂性”的特征。笔者曾作为施工单位的资料员、项目经理、房地产项目的总工、建设单位的业主代表,对目前建筑工程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是笔者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提出的看法和建议。

1存在问题

1.1对资料管理的认识存在问题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首先根据.建设部令90号关于修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工程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而实际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监督,工程验收基本上都是在未取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预验收许可文件的情况下实施了验收程序。其次,国家一再强调各种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然而在建筑企业各种岗位证书中却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证,由此看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并不够重视,由此产生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2)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在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二、三级施工企业中,企业根据招投标的有关规定,通过各种渠道,也取得了各种岗位-五大员岗位资格的人员证书及有与此相关“挂名”的人员,然而唯独没有资料员资格的岗位证书和缺乏从事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现场的资料通常都是由施工现场的施工员等临时充当,常常是工程开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资料欠缺严重,这才不得不到社会上找一些所以所谓的“资料专业户”来整理。而这些资料专业户常常是承包多个工程,并不是常住工地,资料与现场往往是两张皮,资料也往往滞后,所制作或编制的资料大多也都有违建设工程档案所要求的“真实性”原则。(3)监理单位不够重视。在实施对工程的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或由于监理人员不足,或由于监理人员自身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业务不熟悉,或由于对监理职责的认识不清等种种原因,对施工单位提交审核的资料大多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任由施工单位“编制”甚至是“造假”也都照单签收,例如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见证取样及送检、试块的制作和送检”,等程序上都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就拿检验批来说吧,不客气的说工程中所有的检验批的检查数据几乎都由电脑自动生成而非现场的实际情况,监理人员重现场,轻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

1.2项目管理本身问题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根据工程需要应配备的管理人员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出于企业资质认证的需要及从企业成本利益出发,聘任的许多技术岗位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投标中标之后根本无法到岗履职,有些工程甚至项目经理长期不在岗,只是偶尔开会或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才露一下脸。现场管理实际上由工程承包人自聘的一些人员在行使职权。使得相关的一些职责无人承担,为了应付检查验收,资料造假、代签也就不足为怪了。

1.3资料员素质与能力问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尤其是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检验批的验收、分项工程的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最后到单位工程的验收,环环相扣,而且,每一份资料都是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的具体体现,既便是最小的验收单位检验批的验收,也与其之前的如原材料的进场检查验收、原材料的送检、隐蔽工程的验收、施工试验、工序质量的检测等都有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对检验批的验收不仅只是某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还要检查与其相关的原材料质量、半成品及实体质量、施工质量等,还要在时间和空间、容量与样本上符合规范的要求。包括资料的填写内容和要求的标谁化,用词用语尺度的把握等等,要使资料的填写符合规范要求,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资料的填写中。因此,资料员往往要懂得更多的规范、规程。不夸张的说,资料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是一个不可的或缺角色,施工现场的管理如果缺一个施工员、或缺一个质检员甚至或缺一个技术负责人,让一个素质好一点的资料员可顶上毫无问题,可是如果缺一个资料员,让一个施工员甚至让一个技术负责人来顶恐怕都未必能胜任,这就要求资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然而由于在工程管理的需持证上岗的“五大员”岗位中,有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也因此资料员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地位较低,在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往往要做许多根据相关法规、规范或规程规定本应该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甚至是材料员应该做的事,包括诸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种专项施工方案及各种整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之类凡是与文字有关的事务都成了资料员的任务,也因此资料员工作是最没有人愿意干的。所以许多工程场现上的资料管理工作,一般都只好招一些刚从学校来的对施工还不太熟悉的大中专毕业生来担任,而指导他们的恰恰大多是那些刚从资料员岗位上下来,基本上对资料管理还一知半解的通过“跳槽”走马上任的一些施工员。也因此许多二、三级的企业里真正熟悉和掌握施工资料的人员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资料人员。

1.4对规范与规程的执行与理解问题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我们进行工序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资料编制和整理的依据,但由于人们对规范的理解的差异,使得资料人员在进行资料的编制、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无所适从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同一省份的某地一个工程,时任项目经理,根据设计要求,为增强粉刷层与加气砼砌块墙面的粘结强度,在砌块与粉刷层这间要刷一道界面剂。则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理应对界面剂的粘结强度;及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当地的检测单位当时还无法做这两种材料性能的检测,质检部门就曾到工地强调,必须要做,当地不能做就送到省会城市相关单位进行检测。可是同样的问题,我在之后在同一省的另一城市某一工程,当时作为业主现场代表,笔者要求施工单位要将界面剂及增强网送到检测单位去检测,却被施工单位婉拒,理由是只要有出厂合格证各证就行了,并坦言是质检部门说的,后来笔者电话落实得到同样答复。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工程管理及资料管理中还有许多,例如内外墙涂料,外墙面砖等是否需做进场复验,各地也都有所不同的要求,也因此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建议

2.1强化对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是竣工使用的必备文件。政府有关部门应重新审视建筑工程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的重要性,加强依法依规对工程进行监督,强化工程验收的法定程序,包括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资料的预验收程序,严格审查施工技术管理资料,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要为资料员岗位造势,要使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包括施工企业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了解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要强化资料员持证上岗制度。甚至可以将对施工管理的“五大员”改为“六大员”纳入工程招标的资格审查内容,并纳入项目备案人员名单,杜绝“人证分离”。制定资料员的相关职责和权限,对违法违规,制假造假等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唯如此,才能引起上自政府有关部门,下至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各级责任人对资料人员岗位的重视,才能真正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地位。

2.2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对策,做好依法监督、长效管理,除了要继续加强施工资料的管理,还要从源头做起,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加大对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等履职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个人执业管理,规范从业行为,严肃查处“人证分离”等行为。开展注册执业人员个人信用评价,扩大信息采集覆盖面,有效实现建设注册执业人员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与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等信息互联互通,研究信用评价成果运用,建立和完善注册执业人员执业档案信息。及时公布项目负责人责任追究情况,将其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及处罚结果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给予信用惩戒。通过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使项目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项目管理工作系统。

2.3加强对资料员的培训和培养

加强对资料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从下面几点出发:第一,以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为主,通过以办培训班的形式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发给岗位证书,让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工程资料的重要作用,及愿意加入到资料员队伍中来。第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资料员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来强化队伍建设,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必须通过办学习班重新取得岗位证书后才能重新上岗。第三,加强资料员继续教育,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继续教育,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等及相关政策及时的传达到资料人员,使得资料员素质和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

2.4进一步完善规范与规程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各项规范和规程,是我们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及进行资料的制作收集和整理的规范性文件,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各种相关法规,规范更新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是,随着我国建设工程体量和规模的快速发展、新结构和新样式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旧有的规范出台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域差别较大,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加快规范与规程的更新步伐,仍然十分必要。其次,应大力开展进行新规范与新规程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讲等活动,使所有相关执业、从业及监督人员都能统一认识,统一行为。最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统一的规范与规程的权威解释通道,使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上查询获得答案。

第8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员工;素质提升;八学模式

作者简介:卢刚(1958-),男,浙江嘉兴人,浙江嘉兴电力局,高级工程师;姚建华(1981-),男,湖北宜昌人,浙江嘉兴电力局,工程师。(浙江 嘉兴 314033)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22-02

电网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应用需要电力系统员工突破传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国内电网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知名电网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可以通过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嘉兴电力局于2007年5月试点变电“运检合一”,即一个员工既从事变电运行工作又从事变电检修工作,打破传统员工只具备单一技能、仅从事单一工种的界限。创新实践新的生产方式,客观上需要生产力与之相适应。嘉兴电力局在试点单位开创了一套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包含了素质提升方法、基础平台建设以及配套激励措施,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一、提升素质的实践方法

通过实践总结,提炼固化了“八学模式”,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素质;开展“安全活动十八法”和“每月一习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

1.八学模式

“八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领导灌学、因地自学、互帮互学、结对带学、换岗轮学、外派专学、取证定学、比武竞学这八个学习方法。“八学模式”通过灌输理念使员工步调一致,而后利用内、外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最后通过取证、比武的方式检验学习的效果,促进员工提升综合素质,其具体内涵如下:

(1)领导灌学:灌输理念,解决方向和目标问题。实施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需要员工认识领悟改革的方向和前景,并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企业或部门领导是“掌舵人”,各级领导通过各种渠道向职工层层灌输、层层宣传“运检合一”,使员工统一思想,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

(2)因地自学:就地取材,解决师资和学材问题。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工程;电力系统员工需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很多时候要在工作中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就地取材,挖掘潜力,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自学。

(3)互帮互学:相互学习,解决取长补短问题。学习应该是广义的,除了学理论和技能外,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也是学习的重要方面。互帮互学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仅能使后进的员工得到激励、快速成长,而且能促使先进员工更加努力,使部门的学习力得到加强,团队素质得到提高。

(4)结对带学:把手教学,解决师徒和异岗问题。电力系统员工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将新进员工与业务技能尖兵结对学习,使新进员工快速成长。在“运检合一”模式下,员工需要学习第二岗位知识和技能,不同岗位员工结对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结对员工学习第二岗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本职岗位业务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5)换岗轮学:体验异岗,解决锻炼和发展问题。岗位业务的差异性制约了部分员工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同时“运检合一”也要求员工具备第二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员工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有效发掘内部人才,使部门和个人共同发展。

(6)外派专学:吸纳新知,解决知识和创新问题。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部门才能生存和发展;创新是部门的生命,需要知识支撑;在挖掘内部知识潜力的同时,需要不断选派优秀人员出去学习,特别是学习新知识、新业务,不断充实企业的知识体系,拓宽思路。

(7)取证定学:持证上岗,解决上岗问题和规范问题。电力系统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专业岗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合法合规;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考取国家、行业的上岗证书,规范地、系统地学习岗位业务,通过取证过程的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的理论技能水平。

(8)比武竞学:验证效果,解决检验问题和水平问题。在部门中开展技术比武或者组织员工参加上级比武均能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

2.安全活动十八法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第一要素,需要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并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活动,通过开展以回顾总结、目标鞭策、收心聚力、承诺落实、学习宣贯、学习剖析、情境检验、团队讲学、岗位练兵、结对互保、隐患排查、案例警示、交流互进、亲情激励、反思求解、标杆引导、快报传达、系统思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活动十八法”,规定每一法开展的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预期效果。“安全活动十八法”规范了安全活动内容,保证了安全活动质量,使安全活动更贴近生产实际,形成安全活动的常态机制。同时也提炼出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管理从制度“他律”到文化“自律”的转变,实现员工的安全教育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参与转变。通过广泛开展“安全活动十八法”,增强员工的遵章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员工辩识违章的能力。

3.每月一习惯

开展“每月一习惯”的活动,目的是要让每位员工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改掉松懈和随意办事的陋习,积极倡导“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

结合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每月一习惯”的实施计划,下发到各班组执行。各班组将开展的工作以小结方式上报反馈,注重实效。通过实施“每月一习惯”,员工已逐步养成了按制度、按规定、按标准化办事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展现精神风貌,更能促进安全生产。

二、平台与激励制度的建设

1.平台建设

“八学模式”的全面开展需要搭建一个利于员工交流合作的基础平台。将操作班与检修班合并,成立“运检站”。“运检站”的成立在班组功能上实现了“运检合一”,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运检合一”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员工的结对工作,将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有针对性地结对培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设立“运检工作室”。工作室依托“五个一”方式(即一支业务教练队、一个网络平台、一座实训基地、一张技能等级表、一个试题库),开展“八学模式”;聘任业务教练员,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行“检修工作典操化”,增强员工第二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丰富第二岗位的工作经验,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激励机制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探索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相应的制度也需要及时制订实施。为激励员工努力提升素质,在班组中推行“三量五比”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开展“七色九星”的评比。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量化,在员工之间进行比业绩、比道德、比能力、比态度、比勤奋;用数据和实效说话,并设定绩效—薪酬考核制,提升员工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综合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结合金字塔模型,对员工进行色标划分,从低到高分别为棕色、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紫色、白色等七色员工;细分员工的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肯定员工取得的进步,让员工能力的提升在色标员工上得到体现。开展安全星、学习星、技能星、业绩星、友爱星、诚信星、责任星、奉献星、创新星等九星的评比,让员工的特长在九星评比中得到发扬。

建立各种激励制度的目的是要正向引导员工加强学习,帮助员工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板,清楚如何提高技能和素质,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员工素质提升的内容

1.理论与技能水平

通过实践“八学模式”系列培训方法,相比2007年,“运检合一”模式下员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理论水平上,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和初级职称人员由占人数的24.6%、29.8%提高到43%、56.9%;高级职称人数实现0的突破。技能水平上,高级技师占总人数百分比增加了近2倍,技师占总人数百分比由5.3%提高到49.4%;双证人员及“运检工”成为“运检合一”模式下的一大特色。如表1所示。其中,双证人员是具有两个岗位资格证书的员工;“运检工”是“运检合一”模式下的产物,是具备两种或多种岗位工作能力的员工。对于“运检工”,目前没有相应的认定机构,通过开展应知应会的考试和综合素质的测试认定“运检工”。

2.创新能力

“八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员工的理论知识与老职工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后创新氛围得到增强,创新成果频出。截至2012年5月,员工以QC为平台开展的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有多项创新成果获得浙江省电力公司成果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如表2所示。

四、结语

在变电“运检合一”模式下,“八学模式”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员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新形势下实践人才培养方式中,“八学模式”系列培训方式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工作学习实际,是从实践中提炼并固化出来的,并通过实践证明其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量五比”、“七色九星”等绩效激励措施为“八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适应“运检合一”生产关系变革,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三量五比”、“七色九星”激励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学模式”不仅适应于“运检合一”模式探索,对于其他改革创新而需要提高员工素质的企业或部门同样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八学模式”能有效缓解员工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提升学习力,同时也能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新技术、新形势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50-53.

[2]王继生,张煦.浅谈适应电网发展的运检管理模式[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8,26(1):54-55.

[3]霍峰,傲蕾明珠,刘冉.500kV变电站“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3):58-60.

第9篇:质检员岗位工作经验范文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

纤检机构不仅是国家对棉花行使管理和检验的部门,更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部门。因此,奎屯纤检所在每年新棉上市之前,都要组织辖区各棉花加工企业的检验员、取样员进行棉花标准取样规范要求及相关法规的宣贯和岗前培训工作。召集企业厂长、经理举办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座谈会,针对当年棉花质量形势、质量要求、仪器化公检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交流。同时邀请中棉公司技术人员对企业信息管理员和条码仪操作人员免费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全力以赴地为棉花加工企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新棉花年度仪器化公证检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棉花收加企业在检验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奎屯纤检所提前为辖区34个棉花加工企业订购了新的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和轧工质量实物标准,并帮助企业建立了标准棉样发放登记本。

收购环节是棉花质量控制的起点,把好籽棉收购关,对规范棉花流通中的质量行为起重要作用。奎屯纤检所稽查室对34家棉花企业在收购期间马不停蹄地进行巡回技术指导,要求企业对收购的籽棉按颜色级分垛堆放,分级加工。督促企业做好“三丝”的清理工作,提高对加工过程的质量管控意识;指导客户收购籽棉时进行“一试五定”,从源头上把好籽棉收购质量关。与此同时,还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防火隐患的重要性,切实强化生产期间的安全意识。

规范企业质量经营行为,建立长效机制

奎屯纤检所在对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复查中,将企业的技术改造情况和送检情况、取样培训等,列入考核内容。对不符合条件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积极帮助企业整改。为了规范企业的质量经营行为,还不定期地对各棉花收加企业的取样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所取棉花样品的真实性进行随机抽查,将该样品与相应条码大包棉花质量现场进行比对。而实验室则对接收的样品在形态和重量上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送检棉样的真实性。同时对加工企业使用的马克隆值仪、水分测定仪、条码打印机等常用的棉花检验仪器进行监管。

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对企业质量经营状况和监督检查情况、仪器化公证检验情况及时录入到质量信息库,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在对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监管中,以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对质保能力合格、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产品质量好的棉花收加企业列入“诚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而对于个别受利益驱动,出现伪造条码、调换样品、人为降低回潮率等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则列入“黑名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落实棉花质量监督及执法打假责任。采取扶优治劣来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自律意识,引导棉花收加企业走质量强企之路。

严把仪器化公证质量关,提高社会影响力

严把仪器化公证质量关是巩固棉花公证检验制度、促进纤维检验机构发展的根基。而公证检验的生命线则体现在工作质量和检验证书的有效性上。试想:如果纤检机构出具的公证检验书不被社会认可,没有作用了,那么国家推行的棉花检验体制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检验工作中,作为代表国家办事的权威机构――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一定要把狠抓工作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公证检验程序和检验规程正确执行标准,认真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例如,在样品交接流转与管理环节上,制定和完善样品管理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在感官检验环节上,设立棉检师带班制度;在HVI实验室管理环节上,要求所有HVI操作人员均由纤检局统一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在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和维护上,做到每个班至少配备两名维护人员;在数据审核上传环节上,由持证上岗的信息系统管理员核对;在样品抽验核查环节上,按班次对每天的抽验样品进行审核、登记,确保抽验样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这一系列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使检验工作质量从细节上得到了控制,从职责上得到了落实,确保了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