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夸人的词语范文

夸人的词语精选(九篇)

夸人的词语

第1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关于词语夸张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夸张的反义词,供大家参考。

一、夸张解析超越范围,过分。 《朱子语类》卷三四:“奢非止谓僭礼犯上之事,只是有夸张侈大之意。” 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但帝王之事,易於夸张;而士庶之家,莫为标榜。” 夸大;过甚其词。《列子·天瑞》:“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脩各誉、夸张於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

二、夸张反义词真实 [ zhēn shí ]

写实 [ xiě shí ]

缩小 [ suō xiǎo ]

三、夸张造句1、夏天如同一个夸张的青年,永远迈着大步流星地步伐!

2、恰当的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启发读者的想象。

3、漫画多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

4、说的尼玛这么夸张跟我无恶不作似的。

5、适当的夸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你要是消失,至少我会发现。

7、他不是目空一切又偶尔带点夸张的自由主义者。

8、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夸张的表扬,却不可以接受夸张的批评。

9、虽然一部分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很快,但不平等仍然夸张的广泛甚至冠冕堂皇。

10、这种说法未免太夸张了。

11、当一个人有心事的时候,无论是笑容还是舞蹈,都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夸张。

12、老人们都说这药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我觉得他们的话有点太夸张了!

13、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不排斥艺术上的夸张。

14、文学写作上常用夸张的手法。

15、这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

16、用不着任何形容和夸张,叙述事实本身就足以使人欣喜若狂。

17、前作刘德华的神通广大已经够夸张,此片郑伊健的行动更是神奇。

18、从事实证明调查的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张。

19、不过是分手,别夸张了寂寞。

20、那时候还觉得夸张,现在想想,还真要这么干才行。

21、肥仔教练同瘦瘦教练的衣服湿得好夸张呀。

22、当酒价变得夸张时,显示脑波图样的指数会达到最高点。

23、上海希望这一夸张的说法将使上海世博会载入史册。

24、蟹行。

一种横向的步态,通常是由于过分夸张的后驱角度导致的。

25、如若可以展示出个人独一无二的品格,些许的夸张也并无不可。

26、说肥鹅肝是贵族食品也不为夸张。

27、跟朋友谈笑风生时,总夸张乱侃一个人自由,独立。

28、但我也确信,唱片业在极度夸张着这些损失并以此误导大众。

29、动作夸张而华美,有唱段也有宣叙部。

30、在很多国家,政治家对开放市场的忠诚度已经被极大的夸张了。

31、但其内容和演出者的夸张表演值得商榷。

32、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正是构建在距离上的亭台池榭。

33、同一时间,关于云阳的夸张报告到达了万县。

34、而事实上,招聘常常是没边儿的夸张。

35、毫不夸张地说,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坐在驾驶席上。

36、但是他的夸张献技没有被接受因而他在开幕当晚被立刻解聘了。

37、我笑了,给她那夸张的声音惹笑了。

38、造型非常罕见的彩绘舞俑,动作夸张,体态优美,栩栩如生。

39、那家伙夸张的一声概叹,立即引来全车人的注目,一时纷纷窃语。

第2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一、意想不到,加深印象

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颖神奇的东西。如果在课上用夸张的表演吸引他们,教学效果会大大地提高。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摒弃平铺直叙的说教,大胆地运用多变、滑稽的夸张表演来刺激学生们的脑神经,让他们处于亢奋状态。电视中的小品,总是有个别桥段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如果我们的英语课堂,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得特别好。

例如:在教“big, small, pen, pencil”时,我带了一支超大的铅笔,在教单词时,我变魔术式地拿出了大铅笔,孩子们看到,立刻惊呼。我对孩子们说:“谁能把‘pencil’正确地拼出来,谁就可以拿走我这支大铅笔。”他们为了得到铅笔,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个单词。此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我又给出了“big”,并形象地描述大铅笔,与此同时,呈现“small”,让他们在比较中学会“small”和“big”。在孩子们拼读时,我让他们跟着我一起做夸张的手势,在夸张的动作中加深对这几个单词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因此,我们可以在课上多运用此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既有趣又实用。

二、资源辅助,强化记忆

夸张手法的运用也不能单一,如果每次都一样,就缺乏吸引力了。在课上,不要总是教师一个人表演,可以让孩子们也参与其中。他们的表演或许更能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像、视频,等等。丰富的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彩多姿,让孩子们兴致更浓。教师在课堂组织时,可以借助道具,运用课本材料让孩子们表演,这样可以促进孩子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强化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食物类单词“bread, rice, hamburger, food, noodles”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食品,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把这些食物都做成了卡通式的形象。当大屏幕闪现这些食品时,他们看着惊叹不已。没想到食品也可以如此“卡哇伊”。当他们对单词的读音很熟悉之后,我限定时间让他们记忆单词,只要能记住两个,就可以来品尝老师带来的食物。孩子们听了,立刻兴奋起来。有些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专挑难度大的“汉堡hamburger和面条noodles”。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手段,孩子们特别喜欢。最后,我让他们给自己写出的单词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片,并用“I like…”来讲述自己喜欢的食物。如此的活动,让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单词,并学会了句型。可见,这样的教学是紧扣孩子们需求的,是他们愿意参与的,所以,教学效果才会如此显著。

三、适度夸张,保持新鲜

夸张手法的运用不能太滥,要合理适度。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内容去设计夸张表演的环节。不管是用语言、道具,还是教师亲自示范表演,我们都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低年级孩子可能难以理解教师某些夸张的方式,如果使用那就毫无效率可言了;还有高年级的学生懂得较多了,如果教师使用幼稚的夸张手法,就显得不合时宜,也让学生觉得老师水平低下。所以,在使用夸张手法时,要先了解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契合点,恰到好处地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并且,夸张就是要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因此,我们要尽量多样化、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增强英语课堂的魅力指数,让学生们爱上英语学习。

例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因为是低年级的内容,我就做了许多头饰带进教室。有“老虎tiger,小狗dog,小猫cat,狮子lion,猴子monkey”,等等,孩子们看到头饰就兴奋,他们都争着抢着要戴头饰,他们希望站到台前做模特,想展示自己。因此,当任何一个孩子到台前做夸张动作时,我就让其他学生大声说出动物的名称,并用所学的句型去描述动物,如:Look at the dog, it has small ears, big eyes and a short tail. 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复习动物类单词,我们就可以直接带他们参观动物园,或者设置动物园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单词、句型、对话训练。

第3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

上述两部分分开评奖,参赛者可任选其一进行翻译。译文请在2014年6月10日前在网上提交,网址为;或者用稿纸誊写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东三街2号新东方南楼19层《新东方英语》编辑部“翻译擂台”收,邮编为100080,截止日期为6月1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隔期刊登有关译文的详细评点,并评出若干名最佳译手(奖品:《一瞥一惊鸿――一生必看的58部电影(下)》)和潜力译手(奖品:《漂亮的英文句子――英文这样写就对了》)。快来一试身手吧!

2014年4月号英译中获奖名单

杨龙 崔秀忠

葛娇娇 潘荪亿 黄媛

2014年4月号中译英获奖名单

陈晓燕 方逍逍

赵莉莉 肖月 吕鹏

在上一期的翻译擂台评点中我们提到,在翻译夸张修辞格时,译者在理解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因为夸张修辞格的字面含义违背常规,很容易引起译者的警觉,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但如何在译文中表达有时却不好办。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如果照搬原文的表达方式来翻译,译文读者可能不理解夸张修辞格的含义,或是虽然可以理解其含义,但会觉得生硬;如果在译文中进行灵活处理,又可能曲解原文的意思,或是削弱原文夸张的力度,影响原文的修辞效果。也就是说,即便理解不成问题,译者要翻译好夸张修辞格也要过两关:一是决定原有表达方式的去留,二是在决定舍去原文表达方式后考虑如何变通。在翻译实践中,这两关都不好过。本次翻译擂台的参赛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在下文中具体分析。

2014年4月号翻译擂台英译中评点

英译中题目

At that time Bogota was a remote, lugubrious city where an insomniac rain had been fall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6th century.

翻译要点

英文原文是最近刚刚去世的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的一部作品中的名言,已成为英语修辞学教科书中一句经典的夸张例句。其中rain had been fall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6th century明显使用了夸张修辞格。无论什么地方也不可能从16世纪初开始就一直下雨,这么说的目的是极力渲染波哥大的阴郁,与lugubrious和insomniac两个词相呼应。这一处夸张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许多参赛译文在夸张的表达上出了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问题一 参赛者对原文的夸张进行增译,导致夸张的程度减弱,修辞效果受到影响。

例:那时的波哥大是一座偏远的、充斥着阴郁气息的城市,自16世纪初以来,它就经常阴雨不断,令人难眠。

评析:译文中添加了“经常”一词,把原文中过去完成进行时所表示的不间断的现象改译成了间歇性的现象,夸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看不出是夸张,因为有些地方确实会经常阴雨不断。原文夸张所营造的心理上的压抑感在译文中消失了。之所以有这样的增译,估计是因为译者担心直译原文中的夸张表达法会让读者难以接受,但这种担心没有道理。既然是夸张,就是要突破常规,让人在出乎意料、不合常理之处看到内在的逻辑,增强表现力。有前面的lugubrious和insomniac两个词,读者应该可以理解夸张的用意。

问题二 参赛者套用汉语习惯用语,译文意思不准确,削弱了原文的修辞效果,或是赋予了额外的含义。

例1:在16世纪初期,那个时候波哥大还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城镇,常常阴雨绵绵,一片凄然的景象。

例2:那时,波哥大是一个偏远、阴郁的城市,霏霏淫雨从16世纪飘落至今。

评析:第一个译文使用了常用的四字词“阴雨绵绵”,并在前面增译了“常常”,来译原文中的“… rain had been falling …”。译文读上去非常流畅自然,表达的意思也和原文接近。但仔细分析,译文和原文的意思还是有差异的。前者强调的不仅是“雨”,还有“阴”,即天一直是阴着的,但雨未必一直在下,这和原文中所说的不间断的雨有所不同。况且,“阴雨绵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会“常常阴雨绵绵”,这样翻译使原文中的夸张消失了,译文的修辞效果因此也远不如原文。第二个译文用“霏霏淫雨……飘荡至今”来译原文的夸张,意思与原文接近,但也有细微差别。“霏霏淫雨”显然是借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的说法,描述的就是一直不停的雨,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淫雨”指的是“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霏霏”是雨雪纷飞的样子,二者合在一起,所表达的含义比英语原文要丰富得多,不仅多出了对雨的形状的描述,还多出了对雨的态度,即“过量”。这和原文貌似客观中立的描述有所不同,因此严格来说,这种译法也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一半的译文都用了类似的译法,这说明参赛者对原文夸张修辞格所表达的意思都理解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套用习惯用语的弊端。虽然有些翻译教材里主张多用“地道”的汉语表达,但在翻译实践中却要谨慎使用套用现成习惯用语的译法,除非迫不得已,不应削足适履,用不准确的惯用法去翻译外语原文。

问题三 参赛者误译时间状语,削弱了夸张的程度。

例1:波哥大曾是一个地方偏远,阴郁弥漫的城市,从16世纪开始,这里的雨就下个不停,从不歇息。

例2:16世纪初,在波哥大,这个偏远而阴郁的小城,雨一直下着,令人难以入睡。

评析:第一个译文把原文中的beginning漏掉了,第二个译文把原文中的since漏掉了。 “16世纪”和“16世纪初”、“16世纪初”和“自16世纪初开始”在时间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的。这样一来,译文的夸张程度就不如原文了,表达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再者,像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用词造句都很讲究,原文把时间描述得这么具体必然有其用意,译者不应轻易改动。况且把原文直译过来并不影响译文的可读性。两个译文还都把原文中的at that time省略了,这说明译者对时间状语很不敏感,忽视了其重要性。

除了在夸张修辞格的表达方面存在问题外,参赛译文还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无故增译,译文增加了原文所没有的成分,意思与原文有出入。

例:那时,波哥大是一个幽远,阴郁的城市,从16世纪初开始整个城市笼罩在失眠的细雨中。

评析:译文中的“细”是原文所没有的,原文只是说波哥大的雨让人失眠,雨量如何并没有说,“细雨”把原文模糊的内容具体化了。汉语中的确习惯用“细雨”这样的表达法来描述人悲伤、哀怨的心理,但就本句来说,按照原文忠实翻译,读者同样可以看出原文所要描述的心理,因此这种增译是没有必要的。

问题二 参赛者对原文中的移就修辞格处理不当。原文中有两处移就。一是lugubrious,《新牛津英语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looking or sounding sad and dismal”,也就是“悲伤,忧郁”的意思,其逻辑上的修饰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意思是人到了波哥大后会感到忧郁。另一处移就修辞格是insomniac,即“患失眠症的”,其逻辑上的修饰对象也应该是人,意思是波哥大的雨让人失眠。正如以前我们在翻译擂台的评点中指出的那样,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在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都有不少陷阱,译者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参赛者在翻译这两处移就修辞格时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出现的问题。

就理解方面来说,参赛者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对移就修辞格进行解释,但意思不准确。

例:那时的波哥大既偏僻又阴沉,自16世纪初一直下着令人心烦意乱的雨。

评析:原文中的insomniac被翻译成了“令人心烦意乱的”。一个地方如果一直下雨,确实会让人心烦意乱,但心烦意乱是指心情烦躁,与忧伤或忧郁有所不同,与前面的lugubrious无法形成呼应。也就是说,这种译法是译者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的推断,忽视了句子内部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此处译者没有必要把原文所暗含的意义明确地表达出来,按照原文进行直译,读者也能够理解其含义。这种以明示代替暗示的译法是翻译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误以为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却没有想到任何明示都只是译者的一种解释,与原文的暗示并不完全相等。如果译者功力不够或是对上下文的理解不充分,这种解释甚至有可能是错的。因此,除非直接翻译过来确实难以理解,否则译者没有必要加以解释。

参赛者在移就修辞格的表达方面的错误要多一些,主要有三类:一是漏译移就;二是机械翻译移就,译文表达不自然;三是用词不当,移就修辞格消失,削弱了表达效果。下面来举例说明。

例1:自16世纪初以来,连绵不休的雨水落在波哥大,那时的一座遥远、阴郁的城市。

例2:那时的波哥大是个偏僻而可怜的城市,从16世纪初起,那儿的雨就日夜不寐地下个不停。

例3:在那时,波哥大是一个遥远、悲惨的城市,自从16世纪开始就一直下着失眠的雨。

评析:第一个译文漏译了原文中的insomniac一词,虽然译文读起来很流畅,但以省略原文关键信息为代价的流畅无论如何是不值得提倡的。在翻译实践中,有两种省略比较常见,学术界通常也予以接受:一是原文意思有重复,比如说近义词叠用,其含义在译文中没有必要完全体现出来;二是原文的含义在译文中难以表达出来,强行表达的话译文会太生硬。原文中的移就不属于这两种情况,因此这里的省略只能看做漏译。

第二个译文忠实地把原文insomniac的意思翻译了出来,译文意思没有错,但“日夜不寐”的主语是“雨”,译文读起来比较生硬。在汉语中,“不寐”一词明确指人,很少用来指物。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把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看做汉语和英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原因就在于汉语倾向于用人作主语,英语倾向于用物作主语。对于明确指向人的动词,汉语更倾向于用人来作主语,用物作主语读起来会很不自然。

第三个译文用“悲惨”来译lugubrious,虽然和“悲伤”只有一字之差,但修辞效果有很大差别。“悲惨”的逻辑主语未必是人,可以是波哥大这个城市本身,比如受到了灾害的破坏。也就是说,如果用“悲惨”,原文的移就修辞格就消失了,表达效果比原文要差很多。

获奖译文:在那个时候,波哥大是一个偏远而阴郁的城市,在那里从16世纪初开始一种令人失眠的雨就一直在下。(陈晓燕)

评析:译文对夸张修辞格的翻译没有问题,对移就修辞格的理解也全都正确,但“令人失眠的雨”这种表达略显生硬。对其略作修改,就有了下面的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那时波哥大是个偏远而忧郁的城市,从16世纪初开始那里就一直在下雨,令人失眠。(韩子满)

2014年4月号翻译擂台中译英评点

中译英题目

山歌手对歌对到狂热时会忘掉一切,谁也不服谁,把空气都能唱燃。

翻译要点

中译英原文中的“把空气都能唱燃”运用了夸张修辞格,形容对歌时的狂热气氛。这个夸张理解起来容易,在目标语言中表达起来却不容易。许多参赛译文都在夸张的表达上出现了问题,下面来具体分析。

问题一 参赛者保留原文的夸张,但英语表达有错误或是不自然。

例:The folk singers can forget everything in the heat of antiphonal singing. No one will ever admit defeat and even the air around them can be sung afire.

评析:译文的整体质量不错,语义上没有遗漏,用词和句子结构也体现了一定的水平,但译文中sung afire的说法很生硬。在英语中,动词sing和afire一般不会这么搭配,sing这个词后面很少接afire这类表示状态的副词。Afire的用法和fire的用法相似,通常与set搭配,比如说set a car afire (点燃一辆汽车)。

问题二 参赛者对原文的夸张进行解释,但解释有误。

例1:People, living in the mountain, are quite fanatic about singing folk songs. Immersed in the joyfulness of singing, they almost forget everything around them. Neither of them could be satisfied with the others. Passion and enthusiasm of the competition of singing folk songs makes the whole sky of mountain full of delight and noises.

例2:When mountain singers sang in antiphonary feverishly, they would forget everything, never yield to each other and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by singing.

评析:第一个译文用makes the whole sky of mountain full of delight and noises来译“把空气都能唱燃”,没有直译“燃”这个字,而是采用了解释的译法,但译文意思和原文出入较大。把译文回译成汉语,意思是“使得山的整个上空都充满了喜悦和噪音”,似乎说话人很讨厌山歌手的歌声,这种态度是原文所没有的。另外,原文的夸张表现的是山歌手唱歌时的情绪,“整个上空都充满了喜悦和噪音”表达不出这种情绪。第二个译文也避开了“燃”字,将“把空气都能唱燃”译为liven up the atmosphere,即“活跃气氛”,意思也不对。山歌手对唱或许有活跃气氛的目的,但到了“谁也不服谁”的地步,就不仅仅是活跃气氛那么简单了。这种解释性的译法将原文丰富的意思简单化了,因此不可取。

除了在翻译夸张修辞格时出现的问题外,参赛译文在用词和句子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 参赛者对原文中一些词的理解有误。

例1:The ethnic singers will indulge wholeheartedly in their singing, regardless of all the other world and unwilling to give in; the great passion exploding between them seems to sparkle the air.

例2:Folk song singers immersed themselves in feverish antiphonal singing so much that they eventually forgot about everything. They were convinced of no one and could even burn the air by their songs.

评析:第一个译文用ethnic singers (少数民族歌手)来译“山歌手”,意思显然不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山歌是“形式短小、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的民间歌曲,流行于南方农村或山区,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虽然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山歌,但山歌并非少数民族独有,汉族也有山歌,因此用ethnic singers不准确。第二个译文用were convinced来翻译“服”,把这个字理解成了“说服”的意思,但这里的“服”显然是“服输,服气”的意思,翻译为admit defeat或give in to都可以。

问题二 参赛者的译文存在句子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句缺主语,或是两个独立的句子直接用逗号连接。

例1:When the mountain singers singing in antiphonal style get so crazy that forget everything, neither will give in, which almost can ignite the air.

例2:Singers sing antiphonal songs on the hill, being avid and intoxicated, they were so enthusiastic that they cannot convince each other, even the air was to be burning.

评析:在第一个译文中,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中有一个“so … that …”结构,其中that引导的是一个结果状语从句,应该有主语和谓语,但译文中that后面直接是谓语forget,没有主语,句子结构不完整。第二个译文中的前一个分句“singers sing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一个分句“they were …”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两个句子直接用逗号连接,不符合语法规范,应改为分号,或写成两个单独的句子。

获奖译文:When folk singers are singing to compete with one another, sometimes their enthusiasm is such that they would put everything else behind and even kindle the air without the slightest intention of giving in. (杨龙)

第4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1. 儿化 儿化不仅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作用,还有表示感彩的作用。在【叨叨令】一曲中,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书儿、信儿等儿化词语频繁出现,词语儿化后就带有一定的感彩,具体地表达了主人公一种亲切爱恋或喜爱的感情。

2. 叠词 【叨叨令】一曲中“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使表意丰富细腻,再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把莺莺那种呜咽的声气,如泣如诉的神态,哀哀切切的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王实甫是善用叠字写离情别绪、缠绵幽怨的高手,在【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中前曲句句用叠字:“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意境中寓情,情又因优美的语言而生。

3. 化用 化用古代诗词语句,以特有的语义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碧云天,黄花地”是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取秋景凄凉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是化用柳永《诉衷情近》中“未饮心如醉”,“如”改为“先”,更能表现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4. 口语作品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俗语,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如:“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这些句子融入了大量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又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第5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A着呢 持续义 程度义 区分标记

1.目前对“A着呢”结构的几种观点

形容词与助词“着呢”连用的研究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动词/形容词+着+呢”。另一种则认为“着呢”在形容词后就视为一个词。表面上“A着呢”和“V着呢”是一种结构,都出现在句末,都可充当句中的谓语成分.但经考察发现,这两个结构并不完全相同,试比较下面两组:

甲组:等着呢;等着;等着他呢;张罗着呢;张罗着这事呢

乙组:好着呢;好着(错);好看着呢(错);复杂着呢;复杂着这事呢(错)

可以看出,甲组“V着呢”结构中“着”和“呢”之间没有紧密的粘关系,在使用中可以说“V着”,而且通常可以在“着呢”中间插入NP。“A着呢”结构中,“着呢”不能加NP,所以“A着呢”中的“着呢”可作一个词,构成的是“A+着呢”结构。

2.“A着呢”结构的句法结构分析

2.1“A着呢"结构对A的选择

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进人“A着呢”,结构体,比如:

甲类:雪白着呢(错);酷热着呢(错);大大着呢(错)/乙类,真着呢(错);假着呢(错);温着呢(错)

“A着呢”结构一般表示夸张程度,所搭配的形容词要有一定量幅变化。典型的性质形容词,其没有界限衡量其性状程度;而典型的状态形容词,均表示固定量,性状在程度“有界”。绝大多数单音的性质形容词都是非定量的,它们能进入“A着呢”结构体,双音形容词中表性质的能够进入该结构体,表状态的则不能。而单音节形容词的叠词,双音节形容词的叠词,及带后缀的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作为定量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个结构体。

从形式上看,能够进入“A着呢”结构体入的形容词通常能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

在上例中,甲类中的形容词皆属于状态形容词,它们在量的表述上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量值,跟说话人的主观估价作用相联系,它们不能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所以不能进入“A+着呢”结构,而要说成“白着呢、热着呢、大着呢、绿着呢、老实着呢、结实着呢”等。

而乙类中的形容词“真、假、错、温、紫、真正”等都属于绝对性质形容词,它们所表述的事物的性质没有量或程度的差别,也是定量形容词,它们也不能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因此不能进入“A着呢”结构体。

2.2“A着呢”结构中的形容词的句法成分分析

性质形容词很少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除非是在对举的情况下,如“我累,她舒服”、“他坏,我好”。而出现在“A着呢”结构中的非定量的典型性质形容词,在加了“着呢”之后在量上作了限定,从程度上的“无界”变成“有界”,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又由于“A着呢”结构中有一个语气成分“呢"所以它在句法位置的分布上是非常不自由的,它只能出现在句子(包括分句)的未尾。

事情多(错);事情多着呢/名头大(错);名头大着呢

“A着呢”结构除了充当句中的谓语成分以外,还可以充当述补结构中的补语成分。如:

(1)外边传得凶着呢。/(2)外头都传遍了,说得邪乎着呢。

2.3“A着呢”结构前的修饰成分

“A着呢”结构只在句末出现,所以下文只研究其前置成分。

形容词修饰“着呢”后,该结构不能再与绝对程度副词“非常、很、有点”连用。比如:

很远着呢(错)/ 有点远着呢(错)

此外,“A着呢”结构前不与否定副词连用,如:

不远着呢(错)/ 不累着呢(错)

3.“A着呢”结构在句法语义上的作用

“A着呢”结构语法意义一般认为表达一种夸张的语气。

但我们在实际的语料中发现有这样一些例句:

(3)为出国她已盼了好长时间,现在正高兴着呢。

(4)去一边玩去,他这儿正烦着呢。

(5)他家刚生了小二,现正忙着呢。

如果说“A着呢”都表示程度夸张语气的话,那上句中的“A着呢”就都可以替换成“很A”。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出国她已盼了好长时间,现在正很高兴。(错)/去一边玩去,他这儿正很烦。(错)/他家刚生了小二,现正很忙着呢。(错)

我们注意到例(4)、例(5)、例(6)中的“A+着呢”,能与“正”共现,且不能替换成“非常A”,这里的“着呢”要表达的是“高兴”“烦”、“忙”等状态的持续。而表程度夸张的“A着呢”前面不能加副词“正”。如:

(6)来,吃吃本地瓜,甜着呢! 来,吃吃本地瓜,正甜着呢!(错)/(7)你别不信,灵着呢! 你别不信,正灵着呢!(错)

状态持续和程度夸张都是“A着呢”结构具有的语法功能。我们发现能出现在表达状态持续的“A着呢”,结构中的形容词除了“忙”、“热”等形动兼类词之外,还有一些表达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一般可以单独加上动态助词“着”出现在句中。如:

(8)并不是在忙着一件建设性开拓性的事/(9)因为这个人一开始就烦着我!

而在疑问句中表持续的“A着呢”结构中的“呢”,可以被别的语气词替代,构成“A着吗”或“A着吧"结构。

(10)没见我现正忙着吗?

可见,“A着呢”结构中,如果表达状态持续义“着”、“呢”联系并不紧密,靠时态助词它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时态助词“着”上,表状态在一阶段时间维持不变。所以,表达状态持续的“A着呢”结构中的“着呢”即是时态助词“着”加上语气词“呢”,即“A+着+呢”。

而在表示程度夸张的“A着呢”结构“着”已失去了其作为动态助词表示状态的持续的功能。如:

(11)告诉你,我手段多着呢。/ 告诉你,我手段多着。(错)

(12)我奶奶当年也有名着呢。/ 我奶奶当年也有名着。(错)

该结构的形容词不能合构成“A着”结构。该结构中的语法功能转到了表说话人的感情和态度的“呢”上面来了。“着"字已经虚化成了语气词中的一个音节。“着”和“呢”构成了一个语气助词“着呢”,即“A+着呢”。

那么表示状态持续的“A着呢”结构和表示程度夸张的“A着呢”结构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历时角度来考察。

“着”最早用于持续状态,到南宋时不仅可以表动作进行,而且已经发展展出“着”与形容词共现的用法。如:

(13)须是软着心,贴就它就它去做。《朱子语类》卷四五)

在元代,有“A+着哩”结构(清代北京口语)

(14)这厮倒聪明着哩。(《元曲选》)

不过,“A着哩”和“V着哩”相比在表上稍有差异。“V着哩”表示持续的动作状态。而“A着哩”,是表示事物存在。例如:

(15)我们盘缠还多着哩(《歧路灯》72回)

本句既加强程度,又表语气的夸张。

可见,由于形容词相对于动词来说有其自身表量的特点,一种状态的持续也会带来量上的积聚,从而加深程度上的表达。

4“A着呢1”和“A着呢2”的区分

可以借助两个结构所出现的句类区分,“A+着呢2”一般会出现在感叹句中,如:

(16)别看他个子矮,喜欢他的女孩多着呢!

其次,可以借助表示动作状态持续的副词“正”,表示情况持续的副词“还”以及表赞叹、惊呀或夸张的口气的“可”作为区分的标记。一般来说,受“正”和“还”修饰,是典型的“A+着呢”结构,只能表达状态持续义,不能表达程度夸张义。如果既能表达状态持续义,又能表达程度夸张义,就属于歧义结构。如果能受“可”修饰,又能受“还”修饰,是从状态持续义向程度夸张义过渡的中间状态。另外一类只能受“可”修饰,是典型的“A着呢2”结构,它只能表达程度夸张义,不能表达状态持续义。

像“热着呢”、“僵着呢”这样的歧义结构,再进一步分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它们充当的句法成分来区分。一般说来,能放在述补结构中充当程度补语的“A着呢”均表程度义的。

试比较下面几例:

(17)最近,他丢了工作,心里难受着呢。(状态持续)

(18)他在家闲得难受着呢。(程度夸张)

对于像“热着呢”这样的由形动兼类词构成的结构,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在“着呢”之间插入NP,分化为“V+着+0+呢”结构如:

炉子上热着汤呢。(动作进行)

通过插入副词来区分出持续义和程度义。如 :

(19)都十一月了,天气还热着呢。(状态持续)

(20)上海的夏天可热着呢(程度夸张)

5.结语

由于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有许多相同之处,动词所具备的形式特征也会影响到形容词,所以“A着呢”结构并不全都表示的夸张,还存在着一种表示状态持续的“A+动态助词着+呢”结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从“V着呢”向“A着呢”过渡的中间状态。

参考文献:

[1]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齐沪杨.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版社2002.

[4]李科第.汉语虚词辞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第6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下面以柳永的两首代表作――《望海潮》和《雨霖铃》为例来分析柳永词作的“俗”与“雅”。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柳永路经钱塘,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于是就写了这首词进献。从写作意图来看,词作有干谒求进之意;从词作内容看,有明显的吹捧倾向。这些不能不说其“俗”。但从意象营造、意境创设、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词又十分清新,读来赏心悦目。这又不能不说其“雅”。

解读这首词可从一“夸”字着手,上阕先夸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虽语言直白,但罗列极有章法,从“东南”到“三吴”最后点出“钱塘”,范围层层缩减,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突出了杭州风景优美、地理位置重要、自古繁华的特点,引出下文。再夸城市风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色如烟,一片葱茏;小桥如虹,精巧如画;帘幕像翠鸟的羽毛般绚丽,在风中摇摇摆摆,起起落落,煞是动人;高低错落的房屋显示出人烟之稠密。作者选取的意象以静景为主,注重色彩的调配,使诗中描绘的画面显得和谐。再夸风光壮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堤岸;钱塘江的江潮汹涌澎湃,层浪堆叠,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卷起万丈浪花;江海相连,无边无际。这一句是全词写得最有气势的一句,足可与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相媲美,而在用语方面则更具独创性。最后夸生活富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商店陈列着五光十色的珠宝,市民都穿着绫罗绸缎,光鲜亮丽,竞相追逐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侧面反映了宋朝鼎盛时期繁盛的景象。

上阕以城市为中心,以表现繁华为重点;下阕则以西湖为中心,以表现百姓和乐度日为重点。先夸西湖风光――“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被白堤分割,而内外相通,周围又有山峦重叠,深秋时节,桂子落地,十里荷花开放,更是分外娇艳!为取得押韵效果,词作将“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对调。这里选取最典型的意象,充分表现了杭州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特征。据说,当时的金主完颜亮读到此处,便对杭州起了觊觎之心。再夸生活和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牧童的羌笛声多么婉转悠扬;月夜,采菱女的歌声又是多么甜美圆润!那钓鱼的老者,那采莲的少女,都那么自在快乐。这里的“弄”“泛”“嬉嬉”用得最是生动传神!再夸长官的风雅――“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长官出行,随从众多,举办酒宴,观赏歌舞,吟诗撰文,多么风雅。这里的“高牙”“烟霞”均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增强形象性,又增强音乐美。最后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结束全词,赞誉孙何长官的治绩和锦绣前程。

总之,这首词以“夸”字总揽全文,赞美了杭州的风景绝佳,百姓康乐,地方官治理有方。虽内容较俗,但文辞清丽,语势畅达,意象优美,意境阔大,极具美感。可谓俗不掩雅。

柳永的《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在道学家的眼里,自然俗不可耐。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柳永以填词为职业,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女产生比较真挚深厚的情感,这种平等意识和平民情怀又是难能可贵的。

第7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1.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运用生活经验,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聚焦北京

1.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北京对于中国来说,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好吗?

二、回顾课文,自主积累

1.导语回顾。

(1)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回顾《识字三》,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句子竞赛:跟着图片,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比比谁的记性好。(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自主选择星级,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 ),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填序号)

①绿树成阴②鲜花盛开③风景优美④来来往往⑤高楼大厦⑥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的城市,这里( )、( ),立交桥上车辆( )、川流不息,还新建了许多(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谁愿意挑战一下?

台湾岛 陆地 隔壁 雪毯 锣鼓 挥舞 海峡 拼图 飘扬

银装 山川 神州 申请 指点 时候 四周

似乎 演奏 民族 复杂

省市 争气 庆祝 洁净 惊奇 击掌 庄严 拥抱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初识动宾

1.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堆 雪景 飘着 银装

打 雪人 披着 雪毯

看 雪仗 铺着 雪花

3.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玩搭配游戏(师生)。

(1)师生示范:(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抬桌子。(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做衣服。(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练搭配(生生)。

(1)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同桌合作玩一玩。

(2)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主动评价

1.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选择星级,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______啊!我多么想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_______啊!我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用1~2句话夸夸北京。(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转换角色,尝试讲解。

(1)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同桌扮演角色,尝试练习。

(3)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为什么?

5.互评课堂表现。

(1)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真________!

________多好啊!

________非常________。

(2)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该怎么做?

(3)互相夸一夸。

6.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介入游戏。“学中玩,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名词,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背):《欢庆》全文。(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比较熟练( )不够熟练( )

二、我会读。(略)

我读给( )听了,他(她)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四、我会选(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论文摘要] 幽默言语在社会功能上能够引人发笑,使人们在平日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休闲。从语言特征上看,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带来强烈的幽默效果,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对幽默言语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情景喜剧“六人行”中典型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幽默效果。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它将深层寓意包含在轻松、风趣、机智戏谑中,使人们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接受对方的观点。对于幽默的理论研究从柏拉图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比如从心理学、修辞学、精神分析以及哲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对幽默产生原因认识的不同导致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幽默理论:优越论、松弛论和乖讹论。就语言学看,语言学家们则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不同角度来分析言语幽默。

“幽默”一词是从英语“humor”音译而来的,它相当于汉语中的“诙谐”。英文《百科全书》中幽默的定义是:“ a joke’a remark or a story that concludes with a comical surprise twist,or punch time.”《辞海》则认为“幽默”属于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不通情理之处。”由此可见,幽默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而修辞技巧是幽默言语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法。本文主要是讨论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中修辞手法在幽默言语中的应用,从而揭示修辞在幽默中的独特作用。

一、隐喻(Metaphor)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的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者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由于它的比喻是隐藏着的,那么它的主体与喻体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的紧密。关于隐喻,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说:“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隐喻(metaphor)是相对于明喻(simile)而言的,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人,一般在句中不明确告诉读者A像B或B像A,而是简捷的说A是B或B是A。我们以情景喜剧“六人行”中的为例:

Janice: By the way, Chandler. I cut you out of all my pictures. So if you want, I have a bag with just your heads.

Chandler: That's OK.

Janice: Oh, are you sure? Really? Because you know, you could make little puppets out of them, and you could use them in you theater of cruelty.

在这个场景中,Janice对Chandler和她分手一事感到很生气,由此她说了一些愤恨的话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在说Chandler的残酷的时候用了隐喻的手法,她并没有直接说出“You are cruel”这样的话语,但是却说Chandler自己拥有一个“theater of cruelty”,这样的不止把她的情绪表达出来而且还更进一层。事实上,Janice是想表达极其愤恨的心情但在字面上由于用了隐喻而具有了仅仅说出“You are cruel”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观众在听到这样的话语的时候忍不住的为Janice的幽默表达发出会心一笑。

二、夸张(Hyperbole)

夸张辞格的最大特点当然是“言过其实”。事实上,夸张辞格不管夸张到什么程度,夸张都要在本质上符合事实,或者说它需要具备这样的品质与本领:本质上符合事实,表述上言过其实。这两点,是二而一,一而二,真正涵盖了夸张这一修辞格的真正涵义。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下的定义是:“hyperbole: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gently exaggerates the truth.”这则定义虽然简短,但意思也涵盖了夸张的两个特点,一是夸大,二是“夸大其实”,反过来说,也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的夸大。我们看在“六人行”中出现的夸张辞格的运用:

Rach: Uh, look Ross, this really isn't easy.

Ross: Oh, it's all over everything. Why? Why me? (looks up)

Rach: Because you took three hundred bottles of shampoo?

Ross: Oh, not another one! Oh my G...And this is moisturiser. Why? Why do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在这个场景中,Rach想要和Ross说关于她的事情,但是Ross不断的对他的洗发液和摩丝事件反应过激,而导致最终Rach都没有说出她想要说的事情。在这个场景中,Ross第一次发现洗发液破裂时,很生气喊道“Why?Why me?”而且还抬头望天,让人感觉他很快绝望的样子,然后Rach说了他是不是拿了(旅店)300瓶洗发液。这两处夸张让人忍不住发笑。接下去当Rach又要开始说事情的时候,Ross发现他的摩丝又破了,这次他的反应更为夸张,他首先激动地连“Oh,my God”都没有办法说完整,然后说为什么坏事都落到好人头上,让人感觉他遇上了多么不幸的事情,事实上却只是洗发水和摩丝事件而已。这样的夸张辞格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情景喜剧中独特的幽默效果。

三、突降(Anticlimax)

突降辞格是采用突然下降的手法使句意从严肃、深刻、重要等等的概念中急转到滑稽、平庸、琐细等等的概念上从而造成一种语义上的大的反差而获得一种鲜明、幽默的交际效果的辞格。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在释义时说的很简明扼要:“a sudden drop from the dignified or important in though or expression to the commonplace or trivial, sometimes for humorous effect.”从语言结构上来说,突降所追求的是语义从严肃突然转为滑稽的效果,所以只需要两项结构就可构成(并不是说只许有两项结构),因为它只要求在语义上能直转而下就行。在情景喜剧“六人行”中,有很多这样突降的手法,这里选取一例,试做说明:

Phoe: Oh my god, Frank, are you thinking of leaving?

Frank Jr: Oh, no! I would never do that. No, I just was thinking that, you know, maybe you could take one.

Phoe: What?! You can't separate them! That's terrible. Which one?

在这个场景中,Frank他的三胞胎孩子调皮难以管教而向他的姐姐Phoe诉苦,然后说出想要摆脱一个孩子的想法,他想让她的姐姐领养三胞胎中的一个。Phoe表现的非常震惊地说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说他不能拆散他们,这太可怕了。观众听到这一定是产生同感,的确是不能拆散三胞胎,那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阴影。但是还没等观众的这种心理反应过来,Phoe最后一句“Which one?”却来了个语义突降,前面是严肃认真地说她弟弟不可以这样做,最后一个问句却突然表现出她事实上想要一个的想法。这样的突降给观众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而且产生了突然的滑稽幽默的效果,使观众忍不住地发笑。

由上述不难看出,各种修辞手法在情景喜剧中产生了很好的幽默效果。事实上,情景喜剧“六人行”中的修辞手法远不止上述几种,本文只是截取其中一些典型的手法来初步分析修辞手法在对幽默效果产生的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幽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人们从各角度在这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Feng Cuihua. English Rhetorical Option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1995.

[2]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New Edition, London:Longman House, 1987.

[3]Ross, Alison. The language of Humor. USA and Canada: Routledge,1998.

[4]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Second College Edition, New York and Cleveland: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72.

[5]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6]付云.幽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郑州大学学报,2005,4.

[7]龚维才.幽默的语言艺术.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第9篇:夸人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夸张手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01-01

夸张是修辞方式的一种, 是把事物的某些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者缩小的一种表现手法。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 用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夸张手法的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夸张手法的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 能把握英语教学的特性

英语教学的特性表明,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效果,都会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 PEP 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A 部分 Let's talk 教学中,有"It's so big."的教学。教师拿出一条巨大的长裤,让几个学生穿一穿,由于裤子太大,学生被淹没在长裤中,全班学生会由于处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声连连。"It's so big."教师抓住时机,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说该句子。此例,教师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张手法,学生与裤子,本身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两种物体,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所产生出的情趣,带给小学生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一种情景,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类似“大”与“小”悬殊的情景出现,学生就会脱口而出:It's so big / small!

夸张手法在此表现出来的诙谐、幽默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感和身心上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在心理上的许多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在感官上出现了好奇和兴奋,学习的兴趣也由此产生。

2.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说英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交际、交流'的工具,都需要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要素.缺乏任何一种形式都会造成语言应用的困难,英语也不例外。而在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又以听、说能力的训练最为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听、说教学为主.坚持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教授单词时,应当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物刺激.在直观的条件下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讲授"shoes"时.应当准备一双漂亮的新鞋,展示给学生,自问自答:"What are they?""They areshoes.They are new shoes.They are black shoes.They are myshoes".生词shoes有实物在眼前不断出现.又在教师反复说、学生多次听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悟到了单词的含义、拼写及其复数性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帮助学生调动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

小学生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模仿力强,通过夸张手法能够使小学生的特点转变成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片、录音、录象等),运用夸张手法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如身体姿势、表情、动作等)方式,或将两种形式相结合(如童话、故事、小品、游戏等)的方式,能够更有效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景,并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学生,也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非常有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模仿学习夸张手法表达过的那些有趣的情景和内容,在这种模仿学习中,学生的肢体及各种感官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足,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

4.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在课堂上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任何一种有趣的活动,如果反复出现,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