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现将《建设银行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我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

附件:建设银行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人事部统一部署和人职发(1990)4号文件《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建议银行实际,现就建设银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银行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已经结束,从国家人事部下发4号文件起,各行要在逐步完成复查、清理指标、投岗、考核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二、要正确理解文件精神。4号文是贯彻治理整顿、深化职称改革的政策性、导向性文件,中心突出了设岗、考核、聘后管理,坚持了聘任制的基本原则,是健全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的配套措施,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建设银行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指明了方向。在贯彻执行前,各级行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统一认识。

三、认真搞好复查验收工作。根据人职发(1989)4号文件要求,各行对首次评聘工作要认真进行复核。通过复查,清理整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经常的评聘工作做好准备。总行将对复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是否合格,作为能否开展经常性评聘工作的前提条件。

四、要扎扎实实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前提和基础。各行要应用职位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工资总额和工作需要,按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因事设岗。从现在起,凡是没有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的要认真设置,岗位设置不合理的要进行调整。在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评聘工作五、进一步明确、落实岗位职责。在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明确、落实岗位职责的工作任务、职责权限、任期目标和所具备任职资格的条件,使受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并以此作为考核、评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六、严格聘后考核制度。为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总行拟定了《专业技术干部考核办法》(高级师)。各行可参照总行的考核办法,根据人职发(1990)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拟定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考核工作要坚持政治标准,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任期届满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低聘、解聘的主要依据。并建立健全考核档案。

七、改善宏观控制办法。转入经常化后,增补聘任各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额所需增资总额已列入国家增资计划将专项下达,并列入各主管部门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总行对各分行今后不再采取层层下达宏观控制指标的方式,而是在国家人事部每年批给建设银行的专项增资限额内依据各行的业务发展规模、人员构成、岗位设置并考虑自然减员、调动、解聘等因素,在全行范围统筹调剂使用。各行要认真清理首批下达的宏观控制指标,将指标转换为岗位,做为设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工作任务、人员变化提出增补、调整岗位的方案,报总行审批。总行在国家人事部下达的增补岗位数额及所需增资指标内,根据全行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在逐个单位审查复查、考核、清理指标1、设岗四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批复增补,调整岗位方案,下达增补岗位数额及所需增资指标。

八、加强聘任管理工作。总行进一步加强对评聘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称改革的政策规定,彻底清理首次评聘工作中制定的一系列不符合规定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办法。针对首次评聘工作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尽快完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聘后管理制度。

九、重新组建评委会,进一步改进评审方法。根据总行修定的《评委会组织法》的原则,重新组建评委会。总行组建高级评委会,负责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评审。中、初级评委会报上一级人事部门批准组建。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对评委会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改进评审方法,对不同系列,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实行考试(含答辩)、考核、评审相结合,客观公正地测定申报人的任职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水平,择优选拔人才。总行将组织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进行论文答辩和外语考试,组织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外语考试。各分行组织申报初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促进人才成长、创造平等竞争不环境的重要条件。

十、要坚持思想政治标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严格掌握思想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求参加评聘的专业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热爱建设银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讲求奉献。思想政治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十一、学历和资历。为了保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构成的合理性,转入经常化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严格坚持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所规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资历等基本任职条件。

对国家教委承认的全日制正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见习期满考核定职。即毕业分配工作专业对口,见习期满,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合格后,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评审。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员”级职务;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含见习期一年)可聘任“助师”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助师”级职务;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者,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可聘任中级职务;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聘任中级职务。

国家教委承认的“五大”毕业生,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经过相应任职条件的评审。

“专业证书”持有者可以证明他接受过本专业培训,学习过某个专业大专层次的理论知识,其专业技术水平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不能作为学历依据。

先参加工作后取得学历的专业人员,其申报评定任职资格的专业年限不能连续或折半计算,只能以毕业后从事本岗位专业工作的时间计算专业年限。

十二、不拘一格选拔人材。为广开才路,积极为优秀中、青年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而不具备规定学历条件的专业人员,经严格考核,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此总行制定了申报高、中级职务的《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破格办法》,经国家人事部审核同意后即可执行。

十三、调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由调入单位负责办理。系统外调入建设银行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1)若不改变职务系列仍从事本专业工作,经过现岗位工作一年时间考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调入单位考核、评审确认任职资格,按工作岗位需要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2)若变更工作专业,应在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按现岗位的管理办法和任职条件要求,重新考核,评审任职资格,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并按新聘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系统内调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聘任。调出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原聘任职务自行解除,只介绍其任职资格。

十四、行政领导(副处级以上)一般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兼任的,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占用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数额,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兼职手续。总行管理的干部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由所在单位写明兼职理由,报总行人事部批准;分行管理的干部兼任专业技术职务报所在分行人事部门批准,并按规定程序评聘。

十五、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转入经常化后,不搞“评后退”,即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人员,不应再评定任职资格后才办理离退休手续。

十六、有关统计员、计算机软件人员、经济员的资格考试,要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当地有统一要求参加考试的,各行应积极组织报名参加。考试合格者,不再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领取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制的资格证书,全国范围有效。

十七、要严格划分经济专业工作岗位和一般经济工作岗位的界线,从严控制经济专业工作岗位的设置。经济专业工作岗位系指在建设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需应用经济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行使计划、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和调控职能的工作岗位。凡从事一般经济工作与建设银行业务不是紧密=相关的, 不能列入建设银行的经济岗位,亦不能作为计算专业年限的依据。

十八、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规定程序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上未通过者,不得以任何理由通过复议办法去解决,必须按规定程序下一年度重新申报评审。

第2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高职审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高职审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基础,为了适应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岗位而开设的课程,岗位针对性强、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与审计思维方式有着较高的教学要求。就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从事审计工作岗位多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助理工作。该岗位要求学生具有审计基础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与在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来能够成为工作单位挑大梁的人才。基于此,高职审计课程在直接对应审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课程建设主体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究与改革,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聚合各类学生活动形式,借鉴我国核心能力培养方法,通过课程项目化、企业项目课程化的系统处理,构建特色鲜明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所谓“三阶”是将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在时间上划分三个阶段,包括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个阶段;在空间上搭建三个阶梯,即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三个层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助理基础工作能力、审计逻辑思维能力及审计工作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大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的能力,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任务驱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学做合一”企业项目课程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学(参考《建构主义理论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学生实施全程形成性考核,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在严谨有序的逐层习练、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情境中获得综合能力提高,使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工作岗位零距离上岗,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实现工作岗位上升迁移能力的递进。

    教学内容三大模块

    本课程三大模块内容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围绕能力培养从低到高、自单一趋向综合地逐级递进实施教学。

    1课程训练——懂技术

    这一模块教学内容组织指导思想是“理实一体”,即将审计理论嵌入到实际审计工作项目中,使学生为了完成审计工作项目而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从审计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化审计人员工作内容,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转换成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课程项目化系统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划分为六个工作项目,即职业岗位认知、接受业务委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编制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测试、完成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各个工作项目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项目与任务中,在学习中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具体审计技术。例如:职业岗位认知分为职业认知与岗位认知两个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认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审计职业的产生、发展、现代审计职业的演进,了解审计的性质与职能、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了解审计组织形式,重点掌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与法律责任。岗位认知,则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岗位为背景讲述审计岗位的职能要求与能力标准,即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职业岗位认识,就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要用到什么,学习过程中要学习什么,练习什么,达到什么标准,以及随着职业能力成长将来会用到什么来满足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需要。

    2课程实训——会操作

    这一模块是按照企业项目课程化设计教学内容,将会计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作为真实的审计案例进行适当修改,成为符合教学需要的实训项目。这样一个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实现教师进行实验设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掌握审计项目操作规范。

    3课程实践——能工作

    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由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CPA进行全程指导,让学生将课程实训的业务操作应用到真实的审计项目中,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共同完成某项审计工作,使学生获得有关工作经验,一毕业就能工作,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全程形成性考核方式

第3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能胜任各行业第一线从事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具有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会计学科教育的自身特点,注重实践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探索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核算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是,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财务会计教学的翻版,它主要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顺序,分章节阐述各要素中各会计账户所涉及的经济业务,最后介绍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虽然各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都强化了会计实践教学,但是这种先讲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禁锢在某个会计账户的运用上,而忽视了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中具体经济业务的工作情境相脱离,缺乏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按此模式培养的会计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因此,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突出实践能力,探索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

财务会计课程应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职业能力的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安排课程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重构课程架构体系。目前中小企业会计部门工作岗位一般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内部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与分析等,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是对以上会计岗位进行分解,确定归属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财务会计课程可按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要求,并在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本课程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二)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中应遵循高职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让学生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中主动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对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先介绍理论后实践,教学的顺序是“概念――要素的确认及计量方法――账户设置――账务处理――举例――小结”,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而创新教学模式是按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是“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凭证传递”。我们将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账证资料,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进入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嵌入各相关工作任务过程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实现课程与工作零接轨。

(三)根据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实践环节

财务会计课程应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构建,充分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阶段并设置相关课程:第一阶段为课程讲授前的会计岗位认知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第二阶段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会计分岗实训(校内实训室)和会计岗位实习(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第三阶段为课程学习后的综合模拟实训(校内实训室)与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

三、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创设“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按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可划分为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在课程组织过程中,以工作项目为导向,根据每个工作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列出应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把财务会计的每个知识点融入到课程中,同时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会计中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范围与任职条件,加深学生对各岗位的理解。

(二)创设仿真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为一体

财务会计课程对每个会计岗位设置了仿真的工作流程,即“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凭证传递”。我们首先给学生展示真实的企业原始资料,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进入教学内容,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判断该项业务的性质与内容,最终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及相关账簿资料等,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的账务处理流程一致,实现“教、学、做”相结合。

(三)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开设的同时,可配套开设会计分岗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可设置九个实验,前八个实验分别按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会计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会计岗位设置,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及提供的实验资料单独完成,第九个实验为某一小型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我们把全班同学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会计岗位的核算工作,由老师派发原始凭证,各小组完成各自岗位的业务核算,并能把已编制的凭证传递到其他相关岗位。在独立的实训课中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学生不仅能掌握工业企业里每个岗位的业务核算,还能处理好单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业务联系,真正把企业的财务部门搬到课堂上,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四)创设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行工学交替

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可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如校内体育馆和电子阅览室的收费项目可为学生提供出纳岗位和会计记账岗位,学生超市可提供收银、仓库管理员、会计记账等岗位。学生完成18学时的项岗实习时间,经任课老师考核及格,取得1学分。通过这真实的工作岗位训练,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收据的填写方法,真假币的辨别方法、存货盘点、日常的记账工作和月末结账等账务处理方法。同时,学院还可与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月派出会计专业学生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咨询公司进行记账,每三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套账。通过这真实的记账工作,学生可从实际工作中掌握从会计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真正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机构的工作流程,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实行工学交替。

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师是既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学院不仅要鼓励教师考取各类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还要求教师都要有企业兼职、顶岗的经验。财务会计教师通过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工作,缩短老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院要从企业一线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担任会计实践课程,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教材基本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不符合会计岗位项目教学的内容,因此,应结合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编写一套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重心,体现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教材。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财务会计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放在首位。在校内,可建设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审计实训室、ERP实训室、模拟财务咨询公司等,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由于会计部门对于企业来讲是相对保密的部门,这就为会计学生的顶岗实习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有些学者建议学院成立注册记账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项目,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理清学院与记账公司的产权关系,这是一大难题。学院不妨在成立记账公司前,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月派出学生到事务所进行记账,事务所的会计师也可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可操作方法之一。

总之,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按会计岗位设置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层次的实践环节,首先创设仿真的工作流程,其次创设仿真的工作岗位,最后创设真实的工作岗位,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实现培养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会计、出纳、审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上官健.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J].财会通讯,2009(5):122-124.

[2] 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

第4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校企深度合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29-03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除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而实操能力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培养。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会计这门学科、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但是有了大量的课堂模拟实训,毕业后刚到工作岗位的学生仍然觉得无从入手,需要老师傅手把手教,即不能零距离上岗。造成不能零距离上岗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课堂模拟实训过程没有在会计工作的环境中进行,会计工作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模拟和复制的。会计工作环境包括各项业务的发生原因、单据的传递流程、各经办人申报和负责人审批流程、会计各岗位在业务发生的不同时期应起到的核算监督作用等。如果没有在会计工作环境中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熟练掌握会计这门技术的。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不能提供和模拟会计工作环境,因而就未能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锻炼,难以培养出高技能会计人才。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很多学校已经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使企业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但企业的财务部门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和资料,许多是不能与他人共享的,很少能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接纳学生与之共同完成各种财务工作,而这些工作正是会计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掌握的技能。合作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训机会和岗位少之又少,无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相应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高职办学目标。

在现有学生实习中,校企双方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哪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只是要学生有这样一个实习的经历。往往是实习生在企业做一些零星的打杂工作,如整理资料、装订、复印、打扫卫生、烧开水等,学生很难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的实习并不是校企深度的合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的最大容忍度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是需要企业尽可能地、长期地提供会计资源与岗位,让学生置身于真实会计环境中实际操作,但由于会计资料与岗位具有的特殊性,企业对于提供会计资源与岗位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合作的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各类生产流通企业,二是中介企业,如会计、审计事务所。这两种类型合作的企业所能提供的实操岗位和对信息的保密要求是不同的。

(一)与各类生产流通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正常生产经营的流通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信息和资料,需要对外保密,特别是财务部门,所掌握的信息量大,并且涉及企业各个方面,如销售量及区域、成本及费用构成、原料的来源及价格、贷款和还贷情况、资金的利用情况、目前的投资方向等,这些信息企业并不希望与非本企业的人员共享。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有深度,就要共同研究企业能够容忍和接受的最大限度,确定在这个限度内可提供给学生的会计实操岗位。就上述提及的应保密的信息“成本费用的构成”一项来进行分析。在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及比例相对于同行业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来说是商业秘密。但是这些信息中,主要产品的汇总成本及单位成本,或关键生产步骤的信息,才是主要应加以保密的。企业重要的财务岗位,如公司总部会计、出纳岗位、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由于统领核算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平时的工作都会接触有关的汇总内部资料,这些岗位企业不便于提供给学生实操。而非主要生产流程所涉及的局部信息,未经统计和汇总之前,一般不能成为需要保密的信息。高职院校希望提供给学生的会计实操岗位,只要能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下,接触真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工作流程就足够了。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不那么重要,并且没有接触到企业核心信息的岗位,如企业无存放重要材料的小仓库收发核算岗位,无保密信息的非主要生成流程的车间的设备管理岗位,企业内部如食堂、澡堂、印刷厂、小卖部等部门的物料管理、资金核算等岗位。只要校企双方真诚合作,由合作企业方将相关会计核算岗位进行用心梳理和选择,就能提供符合双方要求的会计实操岗位。不同的合作企业需要校企双方深入探讨,才能确定可提供的会计实操岗位。

(二)与中介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各类企业的财务部门确实有保守信息不外露的责任,但是对于到企业进行各项审计的机构,如会计、审计事务所,其工作人员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可以接触企业各种财务资料。高职院校可以和事务所进行较为深入的合作。合作方式是:由事务所各审计业务小组赴各类企业进行审计业务时带领学生参加,并交由学生完成一定的审计工作。学生在参与审计的过程中,能接触企业会计资料和财务核算结果,同时实操会计和审计业务内容。在合作中事务所最大的容忍度是:学生实操所做的工作,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不能影响所在审计项目的整体工作进度及完成质量,不能影响事务所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正确判断,并且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对事务所的工作对象单位有保密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才能进一步确定让学生深入接触和操作实际业务的范围的深度。

三、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可提供的实操岗位及内容

在合作企业的最大容忍度内,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相应的会计实操岗位及实操内容,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企业会计环境下耳闻目染,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各种单据、货物、账页都是真实的,有别于校内的模拟实习。

(一)生产流通企业提供的不涉及企业主要保密信息的学生实操岗位及内容

1.仓管岗位。管理所在仓库的物资、登记实物账、入库验收、物资发出、出入库单的签字与传递、存货核算及发出计价方法的实践等。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管理所在部门固定资产、查看使用状态、固定资产增减的处理、折旧方法的使用、折旧计提的核算等。

3.非关键部门的资金管理。本部门备用金的管理、日记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审核、部门签批的备用金的借用、支付及报账手续等。

(二)会计事务所可提供的学生实操岗位及内容

分析会计事务所的工作流程,会计事务所主要业务有财务报表审计等,审计业务需要进驻到被审计的企业,收集相关的会计资料,并对会计数据进行验证核实。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操作简单、易于判断的业务,交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并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工作结果负责。一是监盘现金,查看现金日记账、查看原始单据、编制盘点表。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有关细节:原始单据上查看出纳盖有的“现金收讫”和“现金付讫”章,同时查看对应的日记账上有没有准确记录该笔收支。二是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必要时让学生自己编制余额调节表,编制完成后,与出纳原编制的余额调节表进行对照。三是盘点存货。盘点之前,先将让学生查看存货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要求学生了解该企业使用哪种发出计价方法、是否正确使用了该方法,并且学习盘点过程及盘点后的处理。四是根据企业的账簿,让学生编制当期报表,再与企业已完成的报表相核对。五是指导老师确定几个类型的业务,要求学生查看一定数量相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并记录下来,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和提高判断能力。大量接触和查看各种会计资料和核算结果,也是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一种方式。

四、校企深度合作下学生实操考核标准的制定和实训指导教师的选用

(一)学生实操考核标准的制定

不要放任型的实习,那就要明确实习中教师的责任,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的实操进行安排和考核。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类企业涉及的范围,与其共同协商人才培养计划,着重考虑学生需要的知识能力,企业可以提供的培训条件,进而制定相关的实习目标。要建立明确的、合适的实习目标,就要对实操岗位的工作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操作水平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比较可行的制定过程是,由高职院校教师先将企业提供的岗位和相关的业务亲自上岗操作熟悉,然后再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确定学生操作要点和实操考核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确定每批派出学生的人数、实习时间、考核方式等。

(二)实训指导教师的选用

企业提供的实操岗位的工作结果是由指导教师负责的,也就是实操岗位的工作过程形成的账簿等全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指导教师对企业负责,这些工作结果会直接形成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一部分。指导老师还要评定学生成绩并对学生工作结果负责。所以指导老师的选用是一个关键,影响到校企合作是否能正常进行。

指导老师的选用有四种方式:第一,由学校会计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由学校会计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可以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对学生提高很有帮助。这种方式,必须首先让学校老师到合作的岗位进行锻炼和训练,熟悉相关的业务操作,其工作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后,方可采用。在指导老师熟悉业务并能对学生工作结果负责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达成一致,将其全部业务中适合学生操作的部分一并由学校承担下来,这样可减少企业人员聘用和人工支出,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但教师的数量、时间安排、与其他工作的冲突等问题需要学校内部妥善解决。经过与事务所的合作实践,这种方式能减少事务所的人员聘用,并保证审计效果,是受事务所欢迎的合作方式。第二,由企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由企业原岗位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可以从实际工作要求的角度教导和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对学生掌握提高很有好处。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企业人员对学生都是用心教导、认真考核。第三,由企业在本校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择聘用在该企业就业,在本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中担任指导老师。这种方式是校企合作的成果体现,由于企业工作岗位有限,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指导老师数量不多。第四,由高年级成绩好的学生担任指导老师带领本校学生实习。根据学生操作情况,选出高年级的成绩好并且得到企业认可其工作能力的学生,任指导老师。这种方式要谨慎选择学生,保证其指导效果和工作结果的可用性。上述几种方式可以在合作过程中综合运用。

五、校企深度合作的组织工作

(一)与生产流通企业的合作

合作企业工作岗位是固定的,学校可以每个岗位安排2~3名学生,2~4周为一个实训期间,学生轮换到岗位实训,假期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产清查、年末盘点工作,根据(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30页)工作量的大小,增加所参加的学生人数。

(二)与会计事务所的合作

事务所每年审计时间相对固定,便于学校安排课程时间。可以与几个事务所长期稳定合作,使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实训时间必须迁就事务所的项目时间。首先,确定年度内可以安排学生的固定审计项目的数量、时间、项目类型、项目大小。其次,每个项目组根据工作量大小安排5~8名学生,大型工矿企业则可以安排10~20名学生,如果是大型企业的资产清点项目,可以安排更多的学生实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操,实行不同岗位的轮换,充分利用寒暑假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六、校企深度合作的实际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操能力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过程,就是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实际运用提高实操能力的过程。让学生能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锻炼,培养出的毕业生熟悉企业和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就业时减少了学校到工作单位的适应过程。有些接受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还可以在小企业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没有对首次接触会计工作的陌生感。因此,校企深度合作能够促进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操能力的融合与运用,培养出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二)有助于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校企深度合作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合作企业的实际业务,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可以成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与在校教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三)有助于为合作企业培养和选用后备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中,学生在企业、学校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培养成为具备足够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会计实操技能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合作企业在合作期间,可以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能力,有目的地培养,发现优秀的适用的毕业生,可以优先选用,减少企业招聘、培训、磨合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为企业的后备人才的选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文芳. 高职会计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9)

[2]龚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3(12)下

[3]赵汉伟.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探讨[J].学术探讨,2012(11)

第5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一、《会计学基础》开设实训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学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学基础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

二、《会计学基础》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从课程内容来看,应该按排实训内容的主要有: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开展实训前让学生仔细查看教材中的各种原始单据,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填写哪些项目。学生通过实训必须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力,一是填制原始凭证能力,二是审核原始凭证能力。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发给学生各种记账凭证,并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各种凭证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练。教学中,注意讲清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注重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写摘要,会计科目不正确等,对可能预见的错误进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生疏到熟练。

3.会计账簿登账实训

教学中,可课前发给学生各种账页,让学生先有一点感性认识,实训时让每一位学生随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让学生找出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收付款凭证,然后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练习,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动手能力。

4.会计报表的编制

实训前,教师首先详细讲解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各有关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并强调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结合例题说明效果更好,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计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从而掌握报表的编制方法。

三、“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探讨

1.设定情景模式,增强实训环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环节应在模拟实验室内完成。模拟实验室的环境及配备的各种财会操作用具,如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的用具应与实际工作中的一样,让学生做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起来更有兴趣。同时要建立一套简易、全面的模拟实训案例题,实训内容不宜片面追求高难度,而应把重点放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上,突出学生对专业技能操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而设定情景模式,增强实训环节的趣味性,是《会计学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能仅仅成为企业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还要通过对会计理论及会计管理方法的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甚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组合为若干小组,每组为一个模拟财会室,设定不同的会计岗位,如:

出纳员、记账员、制单员、会计主管等。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分配工作,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各岗位的工作,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渐明确不同的岗位职责。

3.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在会计学基础实训中的应用

(1)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的含义

所谓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就是根据实训学生总数按照所设定的会计岗位:制单员、出纳员、记账员和主管会计)进行随机分组,再由小组成员随机抽取会计模拟岗位,然后由各组代表随机抽取实训题,小组成员按照实训题的要求进行操作。涉及哪个岗位的业务就由哪个岗位的学生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各岗位处理的结果由实训教师进行评价。每个岗位完成规定的实训题后,小组成员之间按顺序进行岗位轮换,直到每名学生顺序更换全部岗位并完成全部实训业务。

(2)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的操作步骤

根据班级或参加实训的学生总数,按每5人(或几个人)一组确定实训小组组数和组员(每组人数按所设会计岗位数确定);各实训小组成员之间随机抽取会计实训岗位。从实训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若各组共同使用同一套实训题,各组直接领取实训题即可;每套实训题中至少有连续五个月份以上的经济业务,每个岗位至少涉及一个月份的主要或典型业务)。各组根据实训题库中的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由各会计模拟岗位的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完成一个月份实训任务。指导教师对本月份各模拟岗位的学生操作进行观察、记时、指导和考评,操作结束时应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实训成绩。

4.明确会计职能,强化岗位职责

以往实训环节中普遍存在着“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和监督职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审核与会计监督伴随会计工作的始终,会计初学者更应该加强对这一程序的体会。对此,笔者在实训环节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现、超额报销差旅费等,或设置一些要素不全、手续不合要求的资料,如内容不全、大小写金额不符等,以强化学生审核和监督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在实训资料上签字盖章明确责任,并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在体验会计核算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会计的监督与审核职能。

总之,会计学基础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的教学,针对性强,生动直观,互动活跃,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管理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为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本领过硬、素质全面、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吕金华.《基础会计》教学要理论实践相结合.蜻蜓素质教育网.2005.10.

第6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会计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在财政部1994年4月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它全面总结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实施以来的基本经验,结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有关内容,作出了比较系统的修改和规定。会计内控制度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事务,更牵涉到国家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必须由国家统一程序来保证,为规范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章第八十四条中又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措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内部会计管理

1完善各项制度 1.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和《规范》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会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如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协作,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考核。 1.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规定。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时,应主要明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岗位轮换计划、岗位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而设置的各个职能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上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由于各个单位所属行业的性质、自身的规模、业务内容和数量以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不同,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的分设、有的合并、有的不设,以满足会计业务需要为原则。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对会计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轮换是对会计工作的一个新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既可以使接替人员对前任的工作进行检验,防弊,防止违法乱纪,又可以激励会计人员积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按时完成份内工作,使每个会计人员熟悉本单位。 1.3会计账务的处理程序制度

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对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本单位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的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保管要求等;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结账、更正错误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本单位内部会计指标体系考核要求。 1.4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原始凭证要从凭证是否真实、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核实,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审核与监督,这是有关会计人员的责任。 1.5内部牵制制度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的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等。 1.6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指确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也就是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其他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超过规定限额应当报批的程序。第二,确定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包括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承担责任等。第三,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领导人的处理2.1.7财产清查制度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和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期限和程序、方法、要求;财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等。 1.8稽核制度

稽核人员要对有关的会计账、证进行复核;对各项收支计划及财务收支进行复核;对各项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的合法及合理性进行复核;对于大型开支要进行全过程。 1.9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主要是规定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项目。监督。对于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情况进行更正、补救重新取证。 2从职业道德方面约束会计行为

第7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

《基础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会计基本概念及理论,又有计算、核算和实际操作,还有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及原则。可以说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且教学课时有限。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与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特色相比,现存《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会计实务中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习结束后与会计岗位的对接有困难。二是教学从大量晦涩的理论开始,与学生心目中的会计职业相差甚远,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会计的兴趣,甚至怀疑自己选择会计作为职业的正确性。三是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大,课程有学科性倾向,会计技能知识不突出,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相称;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会计失去信心。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和内容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基础会计》教材改革,以适应学生特点、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优质高效的职校人才。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指出“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建设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改革,而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教材建设,显然,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材建设必须尽快开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建设

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的名称为《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应该说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全面而细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但是与实务的关联性差,知识结构与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完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不能尽快投入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的该教材的定位是以会计类岗位入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为重点内容,强调“理实一体”,为此,应将《基础会计》教材的名称改为《会计实务入门》,以体现这门课程的实务性,而不是学科性。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以“会计实务为重点、与会计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原则进行取舍的,以实现会计技能有用、够用、实用的目标,而会计理论以会计岗位入门阶段学生所能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其它较深奥的理论与方法仅限于列举,不展开来描述,只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个铺垫。根据这个原则,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将原有的教学内容重新分解、整合为九个教学项目: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项目框架下再设置若干教学任务,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后的九个项目与原有的内容基本相同,改革的地方主要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改变了学习内容的顺序,所以既能很好地保留原有教材的优点(即基础性的理论和技能都讲到),同时又克服了原有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即与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结构建设

教材内容取舍之后,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实践的过程,关键是教材中内容的组织要与会计工作过程相一致,即教材的结构建设问题。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结构中第一个项目安排“认知会计岗位”,是让学生先对会计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它与会计工作过程虽然没有直接关系,却是会计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的准备阶段。单位任何一个岗位人员只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才可能爱岗,才可能敬业,更何况会计工作是涉及单位资金性质的岗位。其他八个项目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涉及的全部主要内容,结构上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整体以“认识会计报表”为起点,“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点的顺序,中间是日常会计工作过程的5个步骤进行编排的。

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可以有课外任务和课堂任务,每个任务都是基于每个教学目标设置的,相当于一节的教学单元。任务的内容结构也改变现在常见的从“理论――技能”、“概论――概述――意义”的传统编排,而采用“技能(或任务)――理论”、“简单实践(或任务)――理论――综合实践”的编排方式。

例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可以安排三个教学任务:一是课外任务,“收集各种发票、车票、收据等票证”,从该课外任务(简单实践)中引申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点(理论);二是课堂任务,“填制原始凭证”,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填制几张原始凭证(简单实践),通过教师点评他们的填制情况,引出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和规范(理论);三是课堂任务,“审核和传递原始凭证”,发放一些有错误的原始凭证给学生初步审核并说出审核结果(简单实践),教师点评审核结果并讲解正确的审核方法和传递方法(理论),以及审核后发现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如何处理(理论)。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加强学生对它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填制和解读原始凭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安排一次课堂实训课来进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解读,这样“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就可以比较好地达到该项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第9篇:审核岗位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三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处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较好的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现就个人近三年工作总结如下: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在财务岗位上工作着,直到2012年伊犁州人事局和伊犁州劳动局两局机构合并后,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上的安排,我被安排到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业务工作,主要负责伊犁州直及州直属八县两市的工资统计报表工作以及行政机关单位工资审批工作。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修养及职业道德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理论素质,坚决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切实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力争做到结合实际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际工作来检验学习成效,使自己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我还注意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随着近几年来财政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为了满足业务更新的需要,能够及时加强学习以适应业务的发展。通过会计人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使自身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不仅增强了业务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还为规范账务处理奠定了基础。工作岗位调整之后,我能够迅速转换角色,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的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工资政策的深入学习及工作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处室工作程序和业务要求,提高了工作能力,让自己尽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在业务上的不断学习和精益求精,使我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确保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二)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财务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以勤勤恳恳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很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1、完成财务决算收尾工作,办好相关事宜,认真总结上年的财务工作,并为新的一年订下了财务工作设想。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

2、按照财务制度及预算收支科目要求建立了下一年度会计账簿,处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工资报送、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差旅费的核算。

3、每月及时报送财政月度报表、统计报表、及时向主管领导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以便正确决策。按时提交分月用款申请计划、并与财政国库核算非税收入入库数,以保障本局资金的正常周转,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4、完成当年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的调整及下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财政供养人人员数据库的报送工作。完成我局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登记证及收费许可证的年审。与财政预算执行数据的全面核对,为年终决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资福利方面:

作为一名工资福利处的新人,我从基本的业务入手,从各项有关工资政策法规学起,虚心向有经验的领导及同事们学习,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熟悉了处室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顺利的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做好伊犁州(含八县两市)工资年报统计布置审核汇总,及时将报表上报自治区人事厅。

2、根据新政发(2006)79号及新人社发(2012)20号文件精神,做好州本级机关单位公务人员(含参照管理)正常晋升、滚动升级和事业单位薪级工资晋升审核审批工作。共审批机关单位公务人员(含参照管理)滚动升级925人,考核合格正常晋升档次工资236人,审批事业单位晋升薪级工资7328人。

3、根据新人社发(2011)153号文件精神,完成了伊犁州“六项津贴”合并为“保留地区补贴”8731人的审批汇总上报工作。

4、做好工资业务日常工作。(1)对新增人人员工资进行审核审批,共办理484人。(2)晋升职务增资518人。(3)转正定级87人。(4)办理岗位津贴879人。(5)办理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42人,办理计划生育奖励金36人。(6)办理退休证27人。

5、根据伊州人办发【2010】67号文件精神,对自治州机关事业单位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工龄更改进行审批,共审批15人。

(三)勤勤恳恳做好其它工作

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同时能够自觉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完成好其他工作任务。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安排安保值班积极响应,从无怨言。为局机关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及效能考核取得好的成绩,我协助完成了本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文化建设以及工会建设的文字材料的撰写及档案整理工作,还能够积极参加局机关党委组织举办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