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数据库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数据库教学论文

第1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创建管理数据库及数据表、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查操作,创建管理数据库对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量的知识点导致学生难以记忆、难以掌握,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运用。为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案例拆分为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小案例,并从中分解出完成该案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最后再以完整案例贯穿所学内容,最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数据库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1学习目的明确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技能素质。在所有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管理,讲解数据库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数据库中的案例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东软等公司真实项目员工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网上购物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等。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生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1.3较强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项目需求相结合,所学案例要具有准确性及代表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所选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一定难度的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对案例进行完善和扩展,符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案例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通过交流,产生思维共振和学术共鸣。学生的思维如果都活跃起来,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往往会超越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已有的能力解决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论

第2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三个能力目标,提出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三段论,总结了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技能的三要素,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课程群概念,从师资、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三个角度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引言 

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思想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课程(名称或有差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合理[1]教学方法陈旧[2]教学资料单一等问题[3],从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试图找出一个适用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团队丰富的教学和项目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中的职位要求和企业实地调研,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三种能力,梯序为一、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如索引、缓冲池、数据库容灾等;二、实际业务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如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数据库安全等;三、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与各种开发语言相结合的mis等,这三种能力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一个比一个要多、要深入,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使得数据库课程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备讲解数据库课程本身的知识点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纳和综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吸纳课程外的专业知识。 

三、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 

通过对03级~05级这三界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包括论文和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做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如:e-r图不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的随意性、数据库没优化、数据库安全性考虑不充分,甚至个别学生数据库物理设计、逻辑设计等步骤混淆的糟糕情况,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在大二学的数据库,等到大四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之前学的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甚至,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一些当时数据库课程学习时比较好的一些同学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跨度中能巩固和强化数据库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段论,并在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做了相应的设置:第一阶段:数据库理论、设计和维护等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阶段,也就是课程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践技能安排在实验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能根据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数据库专项训练,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以项目小组形式,在这一阶段,将数据库设计与学生所掌握的某一编程语言进行综合以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结合。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项目小组形式,根据实际题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程,使得学生参与到能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去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拓展。通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基本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上述的三段论提供了保持据库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数据库技能是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的,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1.案例是基础。案例是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的一个基础,案例最好简单、易学,但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数据库课程的案例要贯穿第一阶段的课程教学,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同时案例也要体现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案例最好就有行业典型性。 

2.指导教师是关键。虽然案例很重要,但指导老师是关键,同样一个案例,如果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就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以及难点,并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予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关于课本外、甚至课程外的补充知识的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技能,我们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全部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教师担任。 

3.第三课堂为必修。要想很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光靠课程本身的教学和前述的3段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知识的补充,如常用的辅助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win)、高级网络编程言语、最新的web技术如ajax、以及流行的一些成熟的框架(如java ssh),工作流(如:jbpm)等,而这些在软件公司最常用,但课程教学又几乎不可能全部教授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在第三课堂也就是自学时间自己去参考学习,第三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4],但重要的是第三课程的学习更需要指导老师指明学习方向和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自学更具目的、少走弯路,这进一步凸显指导老师的重要性。 

五、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模块设置 

要想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建设一个相关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在知识点上或承前启后,或相互补充,总之它们成为一个系统,课程群的授课形式分为两种:必修课如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选修课如javaee应用开发、asp.net应该开发。必修课为主干课,重点偏向单向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选修课偏向综合应用类型,让学生依据其兴趣和爱好进行选取,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数据库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潮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0,(6). 

[2]叶霞,李俊山,韦素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第3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64-02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开发都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大量信息数据都是利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库技术成为系统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是学习软件工程、WEB程序开发以及人工智能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相关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尤其是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构建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关系到软件开发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软件开发质量。所以,不断地探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数据库技术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变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也实施了很多改革措施,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理论案例与实践案例衔接不紧密,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虽然数据库理论的课时和实践应用的课时都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但由于其中的案例在每一门课中都是独立的,而不是将一个完整的案例贯穿始终,学生对于数据库设计的理解就割裂开来,没有形成系统合一的结果。最终理论还是理论,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延续理论分析的结果,没有透彻地理解数据库设计原理,那么在实际设计数据库时会出现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2.在数据库应用中过度重视应用软件的作用,忽视理论的结合。加大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学时后,教师教学重心偏向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应用方法,虽然以案例为驱动进行讲授,但忽视了相关理论应用的讲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的应用在SQL语言的应用上,而忽视了数据库关系模式建立的正确性,实践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导致设计内容的理论依据不完整,出现失误和偏差,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了隐患。

3.考核方式不合理,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有单独的理论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分成两门课后,还只是试卷考核,没有上机考核。虽然实践课上学生也动手实际操作了,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只是停留在浅尝则止的状态,更多的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

4.教学手段始终不变。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课程的授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授课时没有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调整授课手段,始终如一依赖课件,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在涉及关系数库和关系数据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较长间理解这些知识点,而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加快了演示的节奏,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真正学好数据库技术,我们提出了数据库相关课程的一些改革方案。

二、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调整或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调研2006―2011版的教学计划,包括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软件专业分为三本和二本方向,了解数据库相关课程的设置,包括学时数、学分、理论课学时数和实验课学时数、考核方式和开课学期。调整并确定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数据库课程体系内容主要有: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语言(C#或Java)和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软件应用开发设计规范化理论指导,程序设计语言是编程工具,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现后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是结合这几门课程综合设计一个小型应用系统。软件工程和程序设计语言尽量安排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之前或同一学期,这样,在课程设计中对数据库体系结构和应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理解。

第4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12-02

数据库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根据高职的指导思想,以理论够用,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原则,数据库强调实践教学,以培养数据库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能够完成对数据库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应用,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高职数据库教学形式多样,但存在问题也不少。数据库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把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案例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好数据库,提高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完成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

1 高职数据库教学容易产生的几个问题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数据库软件产品多样,数据库技术专业性强,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问题: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松散

数据库理论比较抽象,如:数据库概念模型、关系运算和关系模型的规范化等,很多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时,没能贯穿到具体的实践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松散,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从而影响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

1.2 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数据库教学更多的使用多媒体,一方面授课内容多,内容形象生动,又能减少老师写字时间;另一方面学生长时间观看多媒体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多媒体教学往往速度较快,学生跟不上,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1.3 对数据库考核评价不科学

对学生的考核一般安排在其中和期末,而这些成绩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不重视平时的实操能力训练。

2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2.1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数据库教学容易产生的问题,提出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把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重点在于案例的设计与任务的分配,每个任务的知识点有哪些。以启发式提问、讨论、实操等环节完成互动教学,将知识点贯穿在案例中,使每节课通俗易懂。如表1所示,以图书管理数据库为案例,分解成不同任务,每个任务设置不同问题。通过引入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老师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学生从实际案例中理解知识,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改进考核方式

数据库理论比较抽象、实践性又很强。把期中和期末集中考试分成阶段检查和测验,提高实验实践成绩比例,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阶段测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老师根据测验结果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

2.3 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源

开展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教法。收集、整理网上教学资源,开展数据库在线学习网站建设,完善教学资源,构建多维的教学环境。

3 结束语

数据库是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广阔,培养数据库应用型人才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重要任务,提高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通过数据库教学改革研究,逐步提高数据库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高职数据库应用人才提供有用尝试。

参考文献:

第5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373-0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1)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数据库发展、构成、专业术语等)与数据库设计理论。2) 具体应用部分,包括:数据库与表的创建;数据查询、增、删、改;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及数据库安全与维护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数据库及其对象的应用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Transact-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库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教学过程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极易产生数据库理论与具体应用脱节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数据库理论过多的反感情绪,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1 传统数据库教学局限性

传统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的局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 过度重视理论,忽略实践教学;2) 强调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忽视数据库基本理论体系的讲授。

具体说明如下:

1) 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课程大纲设置方面,理论课程占学时数远高于实验学时数,且不设置单独的课程设计,学生上机具体操作练习学时严重不足。实验课程往往只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实验内容不具有连贯性,学生不清楚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具体编程实践,学习过程无成就感,最终导致学习缺乏成就感,兴趣缺失,学习效果较差。

2) 过度强调数据库软件的作用

为了解决传统数据库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一些数据库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依托某一款数据库软件平台进行,以案例为驱动进行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矫枉过正,过度强调应用(过度强调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方法)而忽视数据库整体理论系统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完整、系统的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相关理论。学生掌握的数据库知识仅限于平台应用,理论基础不足,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与发展埋下隐患。

3) 教学与实践脱节

高等院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脱节。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数据库系统基本理论与数据库设计阶段,在具体应用方面仅涉及各数据库对象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等,对数据库技术在具体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知识缺乏系统、详细的讲解,造成数据库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导致学生在完成数据库课程学习后无法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4) 教学实践不符合软件工程的原则

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从课后作业到上机实践再到课程设计,几乎全部为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未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原则进行完成。现代各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基本都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照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在课程后续的各种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中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团队合作去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开发,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完成质量,最终影响学生的数据库技术应用水平。

2 改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目前本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使用的教学实验平台为SQL SERVER2005。课程共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SQL SERVER2005数据库具体应用中,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包括系统界面(利用其它高级语言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由于SQLServer平台与其它开发平台的相对独立性,在现行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SQLServer2005平台进行项目开发。

主要原因有两个:

1) SQL SERVER2005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涉及后台数据库本身的操作,知识较为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完整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别是对界面开发过程概念较为模糊。

2) 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课程前未接触过其它高级语言(C语言除外),尝试将数据库结合某种高级语言(C#、C++、Java等)进行讲解困难较大(主要是内容太多,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获得较好效果)。

针对上述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数据库的教学实际,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最终提出了改进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方法具有两套具体实施方案。

两套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描述如下:

1) 制定适合数据库教学的教学大纲

(1) 通过制定新教学大纲,在数据库课程开课前,开设一门高级语言课程做为基础,以解决学生学习数据库系统组成过程中不清楚应用程序及其接口含义的问题。(可选C#或Java);

(2) 在讲解完毕数据库基础理论(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后,以具体实例(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为基础,讲解后续内容,具体包括:数据库与表的创建;数据查询、增、删、改;视图;索引;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及数据库安全与维护,将理论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深化,促进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深度掌握;

(3) 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程时间安排,实践性较强章节(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宜采取“讲一学时练一学时”的方式进行授课,其它章节采取“讲一次内容,上一次机”的方式进行授课,灵活制定上机实验计划,最大程度上做到讲练结合,重视理论而不忽视实践。

2) 制定新教学大纲在高校教学中不易实现,在保持相关课程开课顺序不变,数据库课程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课程改革设想如下:

(1) 课堂教学:利用少量课堂时间(一小节课50分钟或一大节课100分钟),结合实例介绍数据库系统的一般结构、开发流程、开发平台(不涉及具体语言的编程)。要求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6人),自选项目(教师掌控选题难度,并提供建议项目若干)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实施,使学生初步建立软件工程的思想及开发团队的概念。

(2) 实践方式:适当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学生独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具体语言、开发平台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分模块完成具体项目实现,各模块任务需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到人,并制定详细任务书,促进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防止学习惰性的产生。

(3)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师生的交流互动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具体措施描述如下:

①保证课程必要的现场答疑时间,每周两小时,集中解答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②充分利用现代学生熟悉的现代通讯工具(如:QQ、微信、微博、YY等),提升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建立专门YY频道,供学生以在线多人语音的形式讨论项目进展、疑难问题,随时了解学生实践进度,解答疑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促进实践活动进行。

(4) 项目提交、评讲及分数评判:课程结束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打包提交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界面)。由三至四位教师按照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整、代码是否规整给出评判成绩。分别评出UI结构设计最佳系统与功能实现最佳系统,鼓励学生讲解开发心得,供大家学习参考。

3 结束语

在明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缺陷,结合本校数据库课程的实际提出了两套数据库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方案二进行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在较好掌握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较好的完成了相关实践任务。该教学方案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方案实施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峰.实用数据库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钟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第6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5-10035-02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作为培养数据库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院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而应用性课程的教学又多以低端数据库系统平台为基础,如SQL Server, Access等,对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的管理和应用涉及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分析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与实际脱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1)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2)教师重点偏向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具体开发工的操作能力突出,但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既理解原理、具有扎实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

1.2 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

1.3 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践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日趋流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同时好的课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当学生长时间注视投影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由于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加快了演示的节奏,缺乏教与学的友好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合理的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完备知识体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当前的研究发展状况,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在实施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时,应从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到应用开发,涵盖如下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2)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3)应用开发包括 IBM DB2数据库系统、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C/S(B/S)构架的应用。

2.2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知识的加深和迁移。

2.2.1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下练习,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案例。从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方面,对案例逐步展开,加快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该方法主要用在实验教学当中。

2.2.2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并注意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

2.3 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鼓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并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中的上机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要合理。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2)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4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进行。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任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随机抽查个人的方法来考核小组成绩,促进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5 强化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教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在开课的前一个学期期末,任课老师集中讨论、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开课前两周内,大家对备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任课老师要互相听课,以取长补短,并不定期的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教学方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讨论,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并已付诸实施。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在数据库的教学改革上开展新的工作,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作新的探索,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吴达胜,刘丽娟,孙圣力.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5(11):31-32.

[4] 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3-114.

第7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27-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高校计算机知识起点不断提高的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本教学的意见中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列为1+X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培养具有一定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成为高校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的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有雷同现象,甚至完全照搬了母体高校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体系,这样导致独立学院的数据库教学势必存在一些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欠合理 在一些独立学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理论课为主,教师主要侧重讲解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数据库原理的实际应用关注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数据库实践能力不强,学到的理论往往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应用。而且有些独立学院一味的追求实践教学,根本就没有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理论讲授部分,直接开设的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例如SQL Server和Oracle,这些仅仅是工具的使用,但是学生在以后的实际项目中,对于要设计的数据库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设计出的数据库结构非常混乱,甚至把所有相关以及不相关的字段信息都设计在一个表中,导致一个表非常的庞大,由此看出确实是缺少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基础。虽然想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抛弃了理论,这样一个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工程的可用性、可行性可想而知。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尽管在现行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使得教师往往太依赖于课件,甚至很少和板书相结合。多媒体授课的速度相对较快,使得学生对原理性的知识点往往是在课上没有充分的理解时间,课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一知半解。

2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2.1 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关于数据库基本理论的教材非常多,有些书籍很难避免相互参考引用,因此最好选择比较权威的教材,例如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由王珊、萨师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这本教材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反映了学科的新成果和应用的新方向,保持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这本书是“十五”部级规划教材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并由其对应的精品课程网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课时分配与内容的讲解,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课后预习与复习的载体。

2.2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一定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结合社会上对数据库各种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的优化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减少对基本理论的推导与验证,增加数据库设计开发案例的讲解[1]。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完数据库基本的概念及原理后,将某一系统贯穿到原理的应用中,并结合具体的一种DBMS,例如SQL Server,精心设计上机实验教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理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在数据库的设计开发篇中,结合具体的案例,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合理地应用理论设计该系统的数据库部分,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3 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来讲,仅仅用讲授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用其他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数据库设计中,使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或者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实验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2]。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不先讲理论,而是将知识点融合到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中,从实际案例出发,最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3]。

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师针对所讲内容的性质不同,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要有效地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除了包括平时的上机实验外,还包括课程设计。在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的上机实验中,要能体现某一DBMS对原理的验证与使用,并尽可能的在上机过程中,有实验教师进行耐心讲解,从而使得学生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培养中的最高层次。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能综合运用多门课程,例如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网络等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能选择典型的案例贯穿其中,让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开发流程方法上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带着问题去学,教师再辅以启发与引导。

3 结语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学生掌握了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将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分析社会数据库岗位的人才需求,从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巍.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7,11.

第8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KM教学法;数据库原理;关系数据库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存储数据、管理信息、共享资源的最先进最常用的技术,是企业、机构乃至整个信息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数据库原理》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

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KM教学法引入《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和探索将知识逻辑结构图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不仅涉及与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还涉及SQL操作,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又要能基于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系统,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由于知识点抽象、概念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枯燥、似懂非懂、难以掌握。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本课程没什么实用价值,而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多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之后,仍然不会“用”数据库——不会设计数据库,不会管理数据库,不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

将KM教学法应用于《数据库原理》课程旨在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KM教学法

3.1 KM教学法的机制

KM教学法是由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经过近20年教学实践的探究提出的一种基于创新性教学思想的教学论。KM教学法是指经深层逻辑思维加工,通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嵌入等步骤,分别在宏观架构与微观演绎层面上,形成知识逻辑结构图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其中,K是指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知识逻辑结构),M则是指Mind Mapping(思维导图)。

知识逻辑结构是通过知识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给出所论知识系统的总体框架,表示了其中各知识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是从宏观层面而论的,而思维导图则是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知识子系统中思维过程的一种自然导向的表达。KM教学法将“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既注重传授具体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核心思想是引导学生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体,贯穿、融入“思维导图”方法,构造综合集成、逐层递阶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先讲框架或结构,把课本知识变“薄”,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全貌一目了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且很容易理清知识总体条理;然后在框架中填充知识,也就是把课本知识变“厚”;而在介绍微观知识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向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最后再把填充知识概括起来,即把知识变“薄”回到主框架中,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进入下一部分知识。从而形成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体贯穿、将思维导图融入进去的一种综合集成、多层次递阶的知识认知体系,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事物的科学规律。

3.2 KM教学法的实现

KM教学法归纳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抽点——连线——成网——扩展”的知识逻辑加工过程。

抽点:主要是对理论体系实施逐节——逐单元——逐章——逐篇的、由个别到一般的剖析。通过剖析,将每一部分的概念、定理、法则、理论的知识要点抽出,暂时舍弃那些次要的、枝节性的东西。

连线:在程序上,先分析局部再分析扩大片,最后分析总体。在内容上,要寻求两种要素:一是各概念、定理、法则、理论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贯穿于各部分概念、定理、法则、理论间称之为“知识链”的主线。

成网: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丰富和理论逐步发展的基础上,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沿多层次结构不断深化,一环套一环地发展着。同时,要注重知识在横纵方向上的联系,以形成“知识网络”。

扩展:在先前形成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沿着各个“脉络”去发展和延伸,将各相应部分加入全部细节,从而扩充与上升到知识的总体框架中去。这样掌握的知识是成串、成套的,是具有“空间”结构的,而不是“平面”结构的简单展现。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此阶段的认知是螺旋式上升。

4.KM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1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KM教学方法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主要讲述支持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包括与数据库相关的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开发高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KM教学法,采用“薄——厚——薄”的教学思路,逻辑衔接地、有侧重点地讲授知识。具体而言,首先给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总体架构,然后按照思维导图实施启发式教学,逻辑衔接地把知识铺展开来,重点讲解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恢复与并发控制,最后给出相应思考题目供学生练习,并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

4.2 逻辑结构图

在KM教学法的指导下,《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整体知识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以及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来对数据进行科学地组织和存储、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库建立在DBMS的基础上,应用系统提供了数据库操作的环境,用来对数据库进行操纵,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请求都是由DBMS来完成。

数据库设计是与数据库相关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决定了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式,而关系数据理论是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必然离不开数据库编程;此外,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对整个数据库系统提供安全保护。

学生学习该课程时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觉得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非常零散。通过该图就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将知识“由厚变薄”。

4.3 数据库系统组成的思维导图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核心,其组成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原理》课程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关系数据库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来组织的,即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约束。其中,关系操作包括三种语言: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和SQL,这三种语言在表达能力上是等价的,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为抽象的操作语言,SQL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与一体,这些功能都是通过DBMS来实现的。

DBMS主要负责数据库的数据定义、组织与存取、数据操作,此外,DBMS还提供了对数据库的统一控制、统一管理与维护功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应用系统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用来对数据库进行操纵,这就涉及到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嵌入式SQL等数据库编程的相关知识。

当然,KM教学法不是独立的,它要配合其他教学手段、练习题目、作业及设计性题目等,通过多方面的支持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论

数据库已经成为无处不在、几乎涉及任何活动的技术,今天每个IT应用都以某种形式使用数据库。数据库已经对几乎所有的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使教育、娱乐、工业以及银行等领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以开发出高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本文将KM教学法应用到《数据库原理》课程中。KM教学法按照知识延伸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性,确立以讲授知识的逻辑结构、理论框架和内在联系为主,对思维活动加以诱导,坚持“先搭架,后填充,再诱导”和少而精的原则,进行知识的组织和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其他的专业、进行跨学科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杨炳儒,张桃红.理工科课堂KM教学法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4):83-85.

[2]张桃红,彭珍,杨炳儒,谢永红.“C程序设计”课程的KM教学论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113-115.

[3]杨炳儒.KM教学论研究与实践[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9-92.

[4]杨炳儒,马楠,谢永红.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57-59.

第9篇:数据库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接着按照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论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探讨,并将改革措施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实践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235-0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as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HE Li, LIU Gao-ju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 paper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 lems of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Key words:database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assess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更为重要。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5]。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我校为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等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本课程,对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3]。

1《数据库技术》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认为当前《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有偏差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为计算机专业开设了数据库技术或数据库原理等方面的课程。有些老牌的知名高校更是形成了较完备的数据库课程体系。按照数据库课程的整个知识体系,数据库课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篇章:关系数据库基础理论篇、数据库设计篇、应用开发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的理论教学考核以及授课学时制约等种种因素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以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为主,而很少讲授某个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际开发技术,即使是在上机实验时候用到了某个RDBMS,但也仅仅是限于基本操作,更深入的高级编程技术几乎没有涉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导致学生学习数据库的积极性不高,学完数据库基础理论之后不能达到融会贯通,不明白为什么学这些基础理论。学生的数据库使用及应用开发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做大量的市场调查表明,当今社会对数据库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求具备对数据库使用和应用开发能力为主。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学校为课程安排的实践环节只有2-3次,无法达到通过实验来消化、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的效果。

2)大多数学生对上机实验的积极性不高。仅仅是为了应付实验而被动的去完成实验内容。

3)实验内容设置与课堂教学偏离,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及实验要求不明确。

4)综合设计型实验太少。不能培养学生工程化应用开发的思想。

5)实验辅导力度不够。在上机实验时,由于选课学生较多,仅靠授课教师和实验老师两个人辅导上百名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1.3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包括基础理论、设计技术、应用开发三大部分。因此对本课程的考核也应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大部分。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最终考核还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教师在考前会给出一些复习题供学生参考。这样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对复习题上所涉及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等考试过后该课程的很多知识点也就几乎全忘掉了。这与该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改变该课程的考核方式。

2《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针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2.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确立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理解,能够以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为指导,借助于某个数据库设计软件,灵活的进行数据库的设计。通过上机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同时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对教学内容作如下的涵盖:

1)基础理论部分应包括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代数及关系模型、数据库查询语言SQL、查询优化、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这些内容是数据库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条有理的详细讲解,并做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对数据库的设计及应用开发有更深刻的理解。

2)系统设计部分应包括内容:数据库设计步骤、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事务处理机制等。3)应用开发部分包括内容: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过程、数据库应用C/S、B/S结构编程。

2.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注重实验过程的辅导

实践教学环节是《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课程学习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

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上注意以下几点:

1)上机实验学时安排要合理,改变原来实践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的情况。

2)教师应该在做实验之前,在课堂上明确实验题目及内容,最好有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人手一册,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3)除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外,还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综合设计型实验,所设计的题目最好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课题摘出部分功能作为实验内容,这样,学生通过参与实际课题,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加强上机实验的辅导,选课人数较多时,教师可带领研究生一起参与辅导实验。做到学生有问题能及时解决,对于上机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

2.3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在授课方式上,任课教师可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知识性较强的章节,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对于需要进行推导、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最好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而对于易于理解的章节,教师可只给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或讨论。

2)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自始至终贯彻案例教学的思想,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理论和应用各自解决的问题。案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每章节的讲授时逐步展开。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快了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除此之外,在实验实践环节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应该在安排学生上机实验之前,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指引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性的去学习。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课程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本校的多模式教学网,在课下实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教师可以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等资料上传到多模式教学网上供学生课下查阅。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发一个针对本课程的在线教学平台,包括本课程的内容教学、习题、重难点详细讲解,典型MIS案例等,可以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实时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也间接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4以考察学生能力为核心,完善传统的考核方式

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角度,对于该课程的考核不仅仅看重学生的不及格率低于多少,学生给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分是多少。必须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应该以最终学生的知识与应用能力是否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为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传统的纸质试卷、上机实验、大作业等考核相结合方式,每一部分占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比如可采用平时课堂出勤和作业占10%,上机实验占40%,纸质期末考试试卷占50%这样的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也可有效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应用的学习观念,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完成一个实验作业的成就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本文在分析《计算机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目前该方法和措施已经在本校2010级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教学中得到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崔巍.数据库系统及应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郑良仁.《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7) .

[4]徐立臻,王伟.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2) .

[5]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6]伍俊良,刘飞.数据库原理与基础实践环节在信息专业类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要求解析[J].计算机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