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协作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协作教学论文

第1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将协作学习模式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有效的分组是其开展的第一步。小组成员的构成要具有合理性,分组质量会关系着协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协作学习的小组的建立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协作学习小组的人数进行确定,一般以四到六个人为主。教师最好组织学生以U型安排座次,方便学生的协作学习交流。其次,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水平以及智力开发水平、物理学习现有能力,甚至性别等元素进行考虑,将协作小组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提高。教师要保证小组内异质,保证小组同质,让协作合作小组更加合理,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可以针对上一阶段的物理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需要从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水平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之后,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保证每一个小组内男女生比例适当,保证小组的整体实力适当。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功建立,是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提高的基础。

二、加强小组分工职责的有效分配,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协作学习模式应用,是要调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来。如果协作学习小组内没有一个领导者,学生的交流学习会过于随意。在没有组织性的协作学习小组内,爱探讨的学生一直在探讨,不喜欢探讨的学生一直处于沉默的状态。在小组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自己的协作学习任务,找到协作学习的个人责任。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明确,会大大提高课堂的组织纪律水平,使每一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进步。教师也需要关注小组内分工的定期轮换,使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锻炼。比如在讲解《物质的三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物质有哪三态,并举出适当的例子。在小组内,一人负责组织小组协作学习,担当小组长。一人记录,编辑小组的学习成果,其它人讨论。在下一次协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转换学习角色,都成为协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

三、加强小组竞争力度的合理提高,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竞争对于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刺激作用,在好胜心的引导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小组间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在小组间的整体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学生们通过自我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与其它小组进行竞争时,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发现,从而改正不良学习行为与习惯。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方案并将其实施。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是不是能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一下呢?”让学生以问题为学习任务主题进行协作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竞争游戏的规则,针对这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以探究方案的合理度与可行性为主导因素,再从学生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为学生打分评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规划的研究方案进行展示,并进行部分实施,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不仅关系着自己的能力提高问题,还关系着小组荣誉问题。在竞争中,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加强小组评价方法的有效转换,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协作学习模式作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需要对小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改革。科学的评价策略,会使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也会使学生找到小组内外的竞争感,将自己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价值发挥出来,自主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利用试卷的分数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衡量,从分数出发为学生划分等级。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端正协作学习态度,找到正确的协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多交流,多倾听。在讲解有关于天秤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学习。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学习当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小组学习进度。要多发现学生的亮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力。

第2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语文协同教学;专题学习网站;互动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任何信息开展学习成为现实。学校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育形式,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老师的传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互动,实现协同教学。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即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协同教育理论认为,协同教学是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中某一系统的要素或信息进入另一个系统,并与另一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了该系统的教育功能的现象,并非简单地联系互动和叠加。南国农教授给“阳光通协同教育网站”的题词是:“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

一、协同教学的基本概念

“协同”一词来自协同学,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a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它专门从系统演化角度来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各子系统在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作用下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与规律,我们在研究教育系统中应用这一理论,故称协同教育。

运用协同理论开展协同教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到60年代、90年代各兴起一波协同教学的热潮,使其成为广受中小学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国内研究中,对“协同教学”的概念具体阐述的并不多。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及教学助理人员以一种专业的关系,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在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中,先由小组共同拟订教学计划,再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依教师专长,应用不同的教学媒体、设备与器材,经由各种不同的协同方式,进行大规模教学活动,最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实施教师间的交互评价的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协同教学是指以小组、团队的组织形式,合作开展学习的一种教学形态。如今,协同教学已演变为充分发挥教师专长,有效整合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广义概念,不仅强调多个教师之间专业性的合作,而且将教师之间的合作作为推动课程整合、发展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协同教学的特性

协同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学有别于传统协同教学,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互动式协作教学。从建设与应用两方面看,协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合作共建性和教学互动性。

(一)合作共建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的协调,也需要数位教师共同合作计划、教学和评估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协同教学的实现需要一个协同工作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个平台是关系到协同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平台需要有专题学习网站、QQ、E-mail、移动电话等多种现代学习交流工具。专题学习网站要展示与学习项目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提供与学习专题相关的资源库,这些资源的建设都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合作共建。

(二)教学互动性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对文本的对话与沟通,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动态发展、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过程。协同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方法对另一种方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协同教学的实施需要依托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实时、非实时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支撑平台互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调节其相互作用,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协同教学的新探索

下面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为例,探索学校、家长、社会协同参与协同教学的新方法。

(一)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共建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要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景性。小学语文习作专题学习网站应具有教师备课、习作资源、习作学习、习作答疑、习作管理、习作辅导、师生交流、教师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等功能模块。

1.教师合作构建网站

开展小学语文习作写作教学活动所需的习作教学专题网站是小学四、五、六共三个年级学生共同使用的,网站的设计和资源的开发要由这几个班的任课教师共同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教师共同体来完成网站建设任务。参与研究的教师合作制订教学目标和设计方案,讨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沟通交流,分享资源,收集教学信息,共同开发习作教学专题网站。从个人思维转向集体智慧,从单兵作战转为团队合作,合力同心协同教学,发挥教育团队的效能。

2.师生共同构建网站

习作教学专题网站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没有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五六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学生在网上下载了合适的学习资源后,通过QQ、E-mail等将资料发给老师,并通过QQ和教师交流网站构建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上传到网上,作为新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既是网站的受益者,又是创建者,既分享成果,又创造价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做事能力。

第3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 基础模块 协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38-02

基础模块教育在整个中职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在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对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协作教学可以能够结合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列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使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问题得到解决,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 协作教学的内涵

协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实验、教辅以及研究人员之间针对某个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成搭档或合作团队的协作教学模式。协作教学需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通过补充教师各自的知识,从而共同协作完成教学目标。目前,协作教学已经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校根据英语专业的方向,选择各专业的教师来共同教学。具体而言,像旅游英语专业,可以结合英语、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把他们聚在一起共同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教全面而又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们可以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协作教学不仅仅是一次合作性质的教学,而是一系列具体化的协作教学过程。

二 在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结合各专业特点,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数学教育与普通学校数学教育不同,中职数学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结合职业性特色,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在中职数学教育内容上,主要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占有最根本的地位。而中职学生只有打下坚实的知识根基,才能在职业性上发挥特色。因此,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打下具有职业特色的知识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财经管理专业,在数学基础模块教学中,会涉及到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教学。通过协作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专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缺乏把数学与学生专业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开展协作教育,可以让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样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中职数学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因此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使数学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得到补充,从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合作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成讨论小组,在备课过程中各教师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交流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专业倾向分别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二)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数学教师之间组成一个讨论小组,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与交换各自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数学教师们的年龄不同,教学经验不同,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优势。像年轻的数学教师对新的教学设备应用更加灵活、熟练,年长的数学教师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他们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提高年长教师的更新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基础教育中实现协作教学,对提高我国中职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教学制度的改革,不断实现协作教学,才能提高我国中职教学的教育水平,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职人才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国平.关于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第4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英语专业师范生;职前培养;职后应用;协作探究式

21世纪初,深受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影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的教学如何在教法上回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的教法革新,即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一职后需要与职前培养——有机衔接,笔者的“七步骤七中心”的“协作探究式”教法可以“让学生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并参与探求新的行为方式,由此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作为主体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协调沟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然而,基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要克服语言与知识双重障碍的事实,“协作探究式”与启发式、讲授式教法的综合运用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英语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前培养——“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起点

一个国家的教育与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最关键因素。一些致力于教师教育与学生发展研究的国际组织与机构,如国际教育局(IBE)、国际教育规划院(IIEP)和发展研究院(IDS)用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教育素质、个人经历、受教育程度、语言知识与表达能力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教育模式研究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命题。在广泛深入的探讨中,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契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一种影响最大的新模式。“教师教育一体化”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应用和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前在校培养作为一个奠基阶段,无可争议地成为“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一体化”的起点和基石,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否则会舍本逐末。在探索“一体化”的途径和模式时,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及“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培训)”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等宏观探讨方面,而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教学中,教法的改革在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应用一体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英语专业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中小学传统的“注入式”被“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问题式、情景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所取代,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问题讨论为中心”。

与此相悖,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普遍使用的却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讲授法”。这种教法也有自身的优势。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大多理论知识性较强、难度较大,如语言学类、文学类、中西文化类、翻译类、教师教育类等,“讲授法”在教学中容易突出重点、难点,解决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需要面对的语言与知识的双重难题。然而,“讲授法”在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师范生身份。对于师范生来讲,与英语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是由“认知结构、专业精神、教育能力三维一体”构成的“教育素质”。这种职前培养方式的偏离会导致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协调沟通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差、教学管理能力差、教学监控能力差、教育研究能力差。这些不足降低了教师专业活动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的质量。

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讲授法”显示出其弊端,以互动为核心的一些教学法便应运而生了。然而,这些教法也无法通过教学活动全面提升高年级师范生的各项教育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分析问题、自主创新、批判式思维的能力。面对这些教法的不足,探究式与协作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协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在职前培养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一课堂教学人手,以“协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协作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课堂教学环节由学生研究成果演示汇报和教师讲授、组织讨论构成,启发式、讲授式与“协作探究式”的综合运用在高年级专业课教学中显示出较大优势,也符合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语言与知识双重障碍的事实。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也可以提高其教育素质,并且在职后的教育工作中,通过对职前学习方法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协作探究式”教法的实施策略

“协作探究式”教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之一,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相互协作学习为前提,以教学材料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来获取新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探究式”教学与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探究是完成任务的主要形式。协作探究教学活动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协作的、反思的学习。“协作探究式”教学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为宗旨,力图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师范生“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了包括“七步骤七中心”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七个步骤,围绕七个中心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英语文学专业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其师范技能。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步骤一 编制“学习小组”——以明确任务和角色为中心

教师学期初向全班公布教学计划,把整个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列表,每个时期或文学流派都提供三至五个代表作家和作品供学生“学习小组”选择,即制定师生双方都认同的学习“契约”(contract)。

我们处在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以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科学研究。“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当面对“资源海量”时,学生会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分工协作,教师因此首先要在班级内分组。英语专业的班级规模一般都较少,以30—32人居多,每个小组的人数可控制在4—5人,然后再把问题分为相应数量的子问题,小组每个成员在分工搜集信息时承担相应的子任务。这一环节要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明确的任务,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任务和角色分工由小组集体推出的主持人负责。具体的角色包括记录员、PPT制作人(1—2人)、成果展示汇报人,分别在课外小组讨论中担任记录、整理任务,材料整理、PPT制作任务和课堂成果展示汇报任务。这样的分组可以保证每个成员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能力。分好的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等方式决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及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向全班课堂汇报的时间。全班的学习小组结束一轮的协作之后,再开始第二轮重新分组。学习小组成员在完成不同的任务和分工时,锻炼了自己英语专业和师范专业两方面的能力。 。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分组的基本原则:按优势互补的方式混合编制课题小组,比如一个小组中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与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搭配,网络技术较好的与较差的学生搭配,研究能力较强的与较弱的学生搭配等,这样的搭配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步骤二 提出问题——以激发探究兴趣为中心

“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第二个实施环节是提出问题,即让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如何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以英美文学课为例,在学习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睡与诗》、《恩底米昂》、《秋颂》这三首诗的意境,引导、启发学生产生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三首诗展示的生态世界为何如此不同?并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睡与诗》如何描述“欢欣的自然”?《恩底米昂》如何描述“没有生机的恐怖世界”?《秋颂》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秋收图”?这样的疑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这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歌所反映的济慈生态观的转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步骤三 分工搜集信息——以筛选、分析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分工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文献资料、浏览网络资源、咨询专家教师、与伙伴协商交流等。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面或者不翔实,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组织整理,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还以阐释济慈的《睡与诗》、《恩底米昂》、《秋颂》中的不同生态世界为例,在作为学习主体探析相关信息,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结合各自的以往经验,会对济慈的生态观产生初步的认识。

步骤四 协作整合信息——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分工收集完资料之后,主持人在课前组织课题小组研讨交流,可以是陈述、表演,也可以是参照发言材料进行的PPT汇报等,阐释形式不限。每人汇报后,组内互评、打分。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演示发言,整理好之后,连同组内的互评成绩上交教师。这种协作学习使得“伙伴们乐于协助,相互支持”,并在讨论中提出种种可解的假设。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假设可以是自己提出,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在作为学习主体探析相关信息,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的了解,但不同的以往经验会让学生“形成各种各样的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还以济慈的那三首诗歌为例,学生学习小组经过汇总材料、讨论分析,会发现济慈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人类在绿色世界的环抱中欢享自然”、“人类生存于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的恐怖世界”和“人类神往果实圆熟、温暖洋溢的和谐生态之秋”。讨论中,学生可能会认识到,诗人无论是描摹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的缩影,还是展示天人合一的画卷,都在暗示我们,生态系统处于人类力量的影响之下。学生进而可能形成这样的假设:人类中心论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假如没有形成这样的假设,教师可以在以讨论交流为中心的第六个步骤“师生评价”,即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从这个视角深入探讨。

步骤五 解决问题——以选择研究方法策略为中心

学生“学习小组”形成假设后,就开始了探究式学习最关键的一步:讨论选择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还以济慈的三首诗为例,在“人类中心论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学生很可能会利用新兴的生态批评理论,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济慈的诗歌加以整合,前后贯通,分析其诗歌的现实性和社会性。进而使济慈诗歌的生态研究在这个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习小组”的研讨结果经过整合,由PPT制作人形成PPT汇报材料。交给汇报人在课堂进行十分钟的演示汇报。

步骤六 师生评价——以讨论交流为中心

以讨论交流为中心的“师生评价”步骤即课堂教学,这是由“七步骤七中心”构成的“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学习小组”整合研讨结果形成的PPT演示文稿由汇报人先在课堂用英语进行十分钟的演示汇报,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然后是学习小组进行十分钟的“集体答辩”:回答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同质小组”的合作和“异质小组”的对抗中,学生学会了合作,适应了对抗与竞争,这对职后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沟通能力很重要。学习小组汇报之后是教师组织的知识讲授和讨论,在学生课外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把探讨进一步深入。

步骤七 反省评价——以自主分析探索过程为中心

第5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用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以使艺教之花开得更艳。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策略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而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让艺教之花开得更艳?

本文试图用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仅是抛砖引玉。

一、协同理论的概念

协同学是西德学者哈肯创立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主要是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研究协同效应的形成,提示系统进化的动力。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就是指在协同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使其与素质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协调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以形成协同效应,优化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策略探索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协同

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的协同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联作用来形成协同效应,使外在的“他律”(理想、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律”(自身内心的要求),使人的主体目的符合最高的善,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完善品德、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与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协同

在普通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来实现。研究音乐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协同,实际上是研究如何使音乐教育与这些横向课程协同教学。

音乐是一门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本身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在教学中相互协调、合作、互补。例如:教唱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民族文化以及居住地的地理环境等。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民族学、宗教学等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巩固和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得到完善。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到:“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比物理教师给我的多得多。”他认为音乐是他进行创造的催化剂,他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时,就停下来从在钢琴旁一遍又一遍地弹奏钢琴曲,用音乐启迪灵感。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与这些文化课程隐性协同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协同

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达到陶冶人、教育人的目的。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协同策略主要是利用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同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使他们的个性心理协调发展,使他们学会处世、做人。

例如: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众所周知,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学生将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集体主义思想。

(四)音乐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协同

身体素质虽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是通过锻炼、情绪调整、休息、营养等几个方面。在这里我们郑重研究音乐教育怎样与人的锻炼、心理调整、休息三个方面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

1.以“动”产生协同

在广播操和艺术体操等体育运动中,常常伴有节奏明快的音乐,这实际上是两种运动的协同形式,在体育运动(身体的运动)中,音乐运动(旋律与乐思的流动)为其增强韵律感,激发运动者的情绪,促进身体的协调动作,以提高锻炼的效率。例如:歌唱需要气息和全身各部分的配合,这就是一种全身运动,也是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一种锻炼;演奏乐器不仅是两手的运动,也是一种全身运动,而且需要气息的配合;体态律动由于是以身体作为乐器来表达、体验音乐,所以它的全身动作更多、运动幅度更大,它对于锻炼身体和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很有好处。

2.以“情绪调整”产生协同

旋律优美、节奏平衡的音乐,通过调整人的情绪,能激发人体内的激素、酶、乙酸胆碱等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对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何使音乐教育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与身体素质教育协同是值得研究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比如说,选择什么音乐给学生听,采取什么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以达到使他们恢复疲劳、精神饱满、身心健康的目的?又比方说,可不可以在课间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在课外活动时放一些兴奋、明快、活泼的音乐,使人充满活力;在晚自习之后听一些轻柔、宁静的音乐,使人顺利地入眠,等等。笔者提出这些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以使艺教之花开得更艳。

【参考文献】

第6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广东 佛山 528225)

摘要:将Moodle平台与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相结合,构建了适用于中职计算机课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就构建互动式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技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 :Moodle平台;中职;计算机基础;网络协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63-05

计算机基础课是中职教育核心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强调人人交互的重要性,还强调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当前,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当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其弊端,一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互动环节;二是课堂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片面强调成绩。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更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的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网络协作学习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交互平台,满足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欲望,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交流协作能力。但目前大多数网络协作学习的研究都集中在中小学,对中职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探讨网络协作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中的应用,对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积极意义,符合切实的需要。近几年,国内外网络协作学习的通用型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应用模式的研究上。但所提平台多为通用性的,很少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Moodle 因其开发理念与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不谋而合, 具有强大的共同支持机制, 是一个免费、开源的共享软件, 所以将其作为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笔者考虑了中职计算机课的特点,探讨了构建适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教学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

计算机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构建

由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可知,网络协作学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共享共创,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建构知识。

(一)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以Moodle平台为支撑的网络协作学习注重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实现教育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讨论和相互帮助,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而知识的建构则是学生通过协作、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的知识技能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转变,把教育资源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排除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Johson等人研究指出,协作学习应该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和小组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加工五个基本要素。赵建华认为,构成协作学习主要有“学生个体、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内容、协作学习目标、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等六个因素,并对六个因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综合既有研究,笔者以为,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而言,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应该包含学生个体、教师、协作小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等五个因素。

(二)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教学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怎样把各要素联系起来,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协作学习是网络协作教学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根据中职以技能为重及个体发展与群体进步相结合的原则,笔者把教育资源、教师、学生个体和学生之间联系起来,并通过教学辅导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在这个方式下,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和学生交流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实现学生小组内部分工。在课堂教学中,各个协作小组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通过理论验证,在辩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操作,掌握知识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网络监控学生的讨论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让学生围绕学习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在学生协作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协作,同时通过组内评价和个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在个人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作为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交流,进而通过讨论和经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基础

协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在实验班(实验组)与普通班(控制组)之间比较基于Moodle平台的协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比较基于Moodle平台的协作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准备

1.资源库的建立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协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前,笔者所在的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已经完成了Moodle平台的架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已经完全进入课程之中,网络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教学资源部分包括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料两大类。

视频资源主要是教学视频和模拟操作部分,这一部分资源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操作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文本资料包括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学习经验分享,计算机基础疑难问题分析等各类资料,这些文本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和加深知识学习。此外,教学设计和课程学习以及实践教学这几个板块中也有丰富的资源,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想要的学习材料。

2.被试的选取

选取我校2009计应1班(共53人),2009计软1班(共49人),通过随机抽样确定计软1班为实验组,计应1班为控制组。以两个班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作为前测成绩,分别从两个班中选出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这30名学生中,优生、中等成绩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各占10名,并严格按成绩高低进行配对。

用Excel软件对两个班的整体、优、中、低组的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平均成绩。由表1可知,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基本一致。进行差异性t检验,发现两班整体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双尾相伴概率P值均大于0.05,优、中、低组双尾相伴概率也大于0.05。因此,实验组和控制组整体以及高、中、低三个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被试的培训

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Moodle平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介绍,保证被试能够正确操作Moodle平台,能够在网络学习中有效地进行协作,实现学生之间交流。

4.实验材料

根据赵静超提出的“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系统结构”模型,笔者设计了计算机基础“第三章 Word 2003文字处理应用”和“第四章 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两部分教学内容,并设计了相关的操作内容。实验组和控制组教学内容相同,并且设计的练习题目也相同,但控制组仍然按照讲授、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而实验组采用“Moodle平台协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获得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再进行操作练习,在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师答疑。

(三)实验设计方案

(1)自变量的操作:本实验以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变量,实验的目的是要检验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积极的作用。(2)因变量的考察指标及考察方式:本实验把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作为因变量 ,运用同一套理论题、实操题分别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3)无关变量的控制:选取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班级,以两个班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作为前测成绩,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4)实验类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

(四)实验实施过程

试验周期为一个学期,实验组和控制组由同一名计算机教师任教,教学内容和练习作业都相同,但两个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实验的过程中使两个组的教学进度、练习、作业及教师辅导保持一致。在实验第8周和第12周结束时,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理论测验和实作考试,并对这两次测试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论

(一)Word 2003后测成绩统计分析

1.两个组成绩整体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无论是学生理论成绩还是实作成绩在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表现上都略好于传统教学模式。

在进行t检验之前笔者首先采用K-S检验分别检验两个组的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实验组、控制组的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K-S检验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820和0.711,0.742和0.601,由于两组的两个相伴概率P值均大于预先规定的值(0.05),因此,实验组、控制组的两组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本研究可以采用t检验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差异性检验,笔者运用Excel 2003数据分析法对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进行了分析,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从两个组的理论成绩t检验来看,双尾相伴概率P=0.0866>0.05,不能拒绝零假设,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理论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实作成绩,实验组和控制组整体成绩t检验双尾相伴概率P=0.0449<0.05,因此,两个组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并且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联系非常紧密,能够让学生迅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此外,网络学习能够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通过Moodle平台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交流尽快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在理论成绩上的差异性检验则表明,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论水平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记忆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在理论教学中具有很强的优势,而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会产生差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平均分还是最高分,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都略高于控制组,可见,协作教学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2.两个组成绩分层统计分析

对两个组学生的成绩进行分层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优、中、低”三个组的理论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都比控制组的分数略高。

对高、中、低三组的理论成绩进行K-S检验结果分别为0.921、0.847、0.755,实作成绩K-S检验结果分别为0.910、0.743、0.690,六个相伴概率的P值均大于预先规定的值(0.05),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数据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三个层次t检验的双尾相伴概率P值均小于0.05,拒绝零假设,因此,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地,对于“中”组的学生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以及“低”组的实作成绩t检验的P值都小于0.01,即在统计上呈现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可见Moodle平台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更有利于中等生的学习。其可能的解释是,在分组的时候,每个小组中都有理论和实作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协作中担任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角色,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好,因此,该模式对他们的影响较小。而中等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在学习中承担重要的任务,在小组辩论中能够积极发言,他们获取知识更多是通过交流获得,再进行自主建构,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分析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的P值可以发现,实作成绩的P值始终小于理论成绩的P值,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整体成绩P值(见表3)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但从前测成绩中却不能得到这一结论。因此,在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PowerPoint后测成绩整体统计分析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整体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显示了两个组理论和实作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可以看出,控制组的成绩都低于实验组。与第一次测试相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成绩都有了提高,而实作成绩比理论成绩提升幅度略高。这主要来源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PPT的学习难度略低于Word 2003,并且学生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学习结果较好。同时,网络协作学习需要各个组员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第一轮的学习,各个小组内部基本形成了良好协作关系,能够很好地进行分工协作,因此,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用K-S检验分别检验两个组四项成绩的分布情况,实验组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K-S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553、0.621,控制组相应成绩的K-S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421、0.487,相伴概率P值均大于0.05,因此两个组整体成绩都符合正态分布,符合t检验的基本条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组的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两组第二次测试理论成绩t检验双尾相伴概率P=0.0806>0.05,不能拒绝零假设,因此,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理论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作成绩P=0.0198<0.05,拒绝零假设,即实验组和控制组实作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发现,这一统计结果与第一次测试成绩的结论是相符合的。可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更容易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结论

在教学内容和测试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作成绩是不同的,并且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具体结论如下:(1)描述性统计结论。两次后测整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采用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分层次分析,实验组的学生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都明显高于控制组相对应的成绩;第一次测试分层分析发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中等生的教学效果更好。(2)差异性检验结论。通过两次后测整体差异性检验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理论整体成绩t检验P值都大于0.05,两个组的理论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作用是相当的;而实作成绩t检验P值都小于0.05,统计决断显示,两组实作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实作教学方面,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学生基础分层次差异性分析可以发现,中等生t检验P值小于0.01,这显示出两种教学模式对中等生的学习影响有极明显的差异,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中等生的理论学习和实作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分析高、低组学生成绩的t检验P值也可以发现P<0.05,因此,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这两个层次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提升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可得出研究结论:(1)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协作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对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2)采用Moodle平台网络协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操学习和知识建构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等生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极为显著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屈洁.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

[3]韩骏,刘菁.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

[4]张慈珍,苏宝华.基于Moodle的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汪基德,张莉.Moodle国内新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09(5).

[7]潘娟,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开放学习,2008(9).

[8]王洪福,张家年,等.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基于Moodle平台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0, 20(7).

[9]Johnson D W,Johnson R, Smith K.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等,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

第7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协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101-04

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解又要示范;直观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体育运动技术技巧性强,且结构复杂,有时教师示范讲解感到力不从心;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加之,体育教学场地宽且比较开放、学生活动范围大、教学场地器材各不相同,导致教学未能突破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学生模仿,课后自练”的教学模式[1]。

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协作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目前体育教学中协作学习的相关研究仅局限在课堂应用,如:卢金占老师的“‘协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等,仅仅从体育课堂上如何运用协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没有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实现开放式的协作学习模式与理论。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建立基于Web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系统,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将成为发展趋势。因此,课题组深入研究了协作学习理论,并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了基于网络的体育多媒体学习系统(PhysicalEducation ElectronicLearning简称P.EE-learning),探讨P.E E-learning学习系统和网络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构建基于P.EE-learning的体育协作学习模式框架。该系统的建立将解决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及体育在线协作学习的需要,改变体育场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状。

1基于网络的体育在线协作学习理论基础

1.1协作学习理论

协作学习(Co11aborativeLearning,CL)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来文(Slavin,R.E.)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2]。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把协作学习定义为,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3]。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ohnson兄弟(1999)认为[4],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流、个体与小组职责、人际与小组技能和小组加工。目前体育教学中协作学习的相关研究很少,如:卢金占老师的“‘协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等,仅仅从体育课堂上如何运用协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没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开放式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协作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此外,协作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自由学习,学习者自身具有学习能力,学习符合自身目的的时候才会有意义;当学习者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理智与情感)的自发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同伴教学和小组学习均可促进学习[5]。由此可见,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自主和环境对学习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由自己建构起来的。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2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由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协作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协作学习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很快成了协作学习的主导形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互联网络,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借助Internet、Intranet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借助一定的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协同效应,共同完成学习任务[6]。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一种灵活的模式,可以采用个体或小组形式,由于在时间上是非同时的,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媒体,主要为学生提供即时交互信息和虚拟课堂,学习者之间非真实地处于面对面的班级中,他们注册在网络虚拟课程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作业、师生交流、测试等都可以虚拟而方便地进行。CSCL已成为终身教育、函授教育、学习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的主要组织形式。

国外对于CSCL的研究起步较早,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屡有创新,还展开了大批的实验研究项目并有商业软件出版发行。其中应用较广、较为典型的支持协作学习的教学/学习管理平台有WebCT[7]、Blackboard、KnowledgeForum、CoMentor、Synergeia等。相对于国外,我国的CSCL研究起步较晚,在平台建设方面,较为典型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WebCL)。以上学习平台是针对通用课程的,没有考虑到体育课程直观教学和身体练习的特点,目前没有成型的计算机支持的体育协作学习系统。因此,课题组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案。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P.EE-learning学习系统是基于网络的体育在线协作学习(PhysicalEducation ElectronicLearning简称P.EE-learning)是指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在共同的体育学习目标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网络之间的互助协作,掌握所学运动技、战术及相关知识而进行协作互助的一切相关学习行为。也就是说,在体育协作学习中,教师构建适合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在认知上、情感上和身心体验上得以改变。

2P.EE-learning学习系统的设计

2.1P.EE-learning学习系统的结构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践,课题组初步建成了基于网络的体育在线协作学习系统,该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其主体结构如图1。课程内容由七大模块构成:网络课程、时尚运动、在线测试、下载中心、图片中心、交流中心、新闻中心。页面左上部是网站名称及用户登录、注册栏目,课程网站使用者与课程网站管理者共用一个界面,用户须经注册后方可登录并使用相应功能。首页还设置了几个区域用于显示点击率高的内容。

2.2P.EE-learning学习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网络的体育在线协作学习系统由三大模块构成,它们是交互模块、资源模块与辅助模块。交互模块为网站使用者提供便利的、丰富的交互手段。资源模块包括“网络课程”、“时尚运动”、“下载中心”、“图片中心”等。交互模块与资源模块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辅助模块完成网站的用户管理与后台管理功能。下面分栏目介绍其功能(见图2)。

2.2.1网络课程栏目该栏目除具有主页基本功能外,还增添了网络课程逐级文字导航,在左上角设置了隐藏导航栏,可以方便于学习者轻松学习网络课程内容。

2.2.2时尚运动栏目时尚运动制作各体育运动项目的网络课件供学习者使用,课件内容结合大学生特点以我校编写的大学体育实践教材为主,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丰富网页内容。

2.2.3在线测试栏目此栏目包含四方面功能:学生练习、题库管理、用户管理、使用帮助。学生可以在登录后,随意选择题号进行测试,并可得到答案。在题库管理页面,有管理员指定教师进行题库的更新和后期维护。使用帮助主要是为用户进行操作的指导说明。

2.2.4下载中心栏目本栏目为学生及教师提供资源下载,下载功能齐全、快捷,内容包含体育网络课程知识章节的文字、体育课的电子教案、体育项目的视频文件以及下载播放等相关软件。

2.2.5图片中心栏目图片中心栏目包含三个子栏目:运动健身、体育搏采、校园竞技。其中又划分了相关的子栏目。各栏目均收集上传大量图片,图片内容丰富,可供观看及下载。

2.2.6新闻中心栏目新闻中心栏目将最新的课程新闻和体育新闻及时上传到网上,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及时的信息。

2.2.7留言版栏目留言版栏目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异步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师生互动功能。

2.3P.EE-learning学习系统的开发技术

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WindowsNTServer Web服务器并配备IIS,基于Access数据库的ASP技术实现在线学习系统的动态页面。系统采用ASP技术,ASP是位于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通过这种环境,用户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如交互式的动态网页,包括使用HTML表单收集和处理信息,上传与下载等等。ASP可利用ADO(ActiveDataObject)方便快捷地访问数据库,从而开发基于WWW的应用系统。

ASP建立的动态网站包括前台网页和后台管理平台。前台是相对稳定的模块,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输入;后台管理程序可以让用户远程管理前台显示的内容,后台管理是网站内容的支撑,其关键性技术在于能够处理上传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能分类管理。后台管理往往采用框架结构,分为菜单按钮区和管理区。管理程序内核是关于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删除、增加、修改等编辑操作,只要数据库设计合理,管理程序一般比较容易设计,而管理的框架可以将众多的管理页面综合在一个界面上。此在线学习系统采用整站建站技术的动易网站管理系统。其安装使用方法见。另外,还运用动画制作技术、音视频制作技术等实现系统教学资源开发。

3结语

文章介绍了基于网络的体育在线协作学习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该系统有服务器1台、触摸屏电脑5台、投影仪2套。系统基于B/S与Client混合结构,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选择Windows2000Sever为操作系统并配备IIS。基于网络的体育协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小组之间产生多重多向的协作互动,对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经验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协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与此同时,研究中还存在较多难题尚未解决。一是,由于视频文件较大,在网络上传输较慢;二是,希望该教学系统能够成为具有智能型的教学与学习系统。具有更强的交互功能、即时反馈功能、信息过滤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专家或教师的某些智能特征。三是,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网络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体育术科“手把手”教学相结合,如果只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也要尽量安排教师在线即时指导的教学[8]。

参考文献:

[1]苏 和,赵培禹.多媒体课件在速度轮滑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47-49.

[2]Slavin,R.E.Cooperativelearning: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secondedition)[M].Allyn&Bacon,1995.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5.

[4]Johnson.W.,Johnson,R.T.LearningTogetherand Along: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Individualistic Learning(5thed)[M].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

[5]王月,沈泽刚.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7(6):105-106.

[6]何克抗.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Z].北京:现代教育技术论坛,2010.

第8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协同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128-02

1协同学理论的一般概念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和学,协同概念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提出的。协同学是一门在普遍规律支配下的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的科学。协同学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旧结构变为新结构,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该理论的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从旧结构到新结构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

2协同学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协同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在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横断科学,它横跨自然、社会科学,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许多学科。协同学为科学界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武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当协同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时,能更好的发挥教育系统的功能,使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各层次要素和结构、结构与功能等,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而达到优化整体的目的。

素质教育系统符合自组织原理,因此,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系统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旧结构到新结构的自组织结构,前提是:第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第二,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第三,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

首先,素质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素质教育从开始到现在,素质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功过得失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会影响到素质教育本身。而从另一角度来讲,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客观生活在社会中的群体,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教育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要受外界的影响。其次,素质教育系统的各子系统间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是指事物之间多方位、多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联运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教育过程中对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教育等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而这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音乐教育的特点也不一样等。因为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又相互渗透。这说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全方位、相互渗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再次,素质教育系统中,存在着非平衡。如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在同地区,不同的老师,在同样的学生群体中教同一门课程时,教学效果也会存在差异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系统属于自组织系统,因此,音乐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协同与合作。而且,要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素质教育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加强各子系统间的协同与合作。

3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协同策略

3.1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从创作到表演、欣赏的过程,它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协同契合的基本诉求。

(1)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利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注意学生的基础,由浅入深。音乐作品中,无论是声乐或器乐作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联想。特别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通过MTV画面的引导,学生一般都能把握音乐的意境与主题。由于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有差异。其次,结合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产生相关想象,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欣赏作品时,绝不会简单地接受,而必须细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人生命运、作品所具有的典型风格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握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学生音乐欣赏经验的积累,视野的扩展,便能培养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端性和灵活性。最后,结合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而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仔细的倾听,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表达出来。因为,就音乐而言,欣赏者的经历不同,分析作品的角度不同,对作品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应让学生自己慢慢的领悟,学会辨别。同学间、师生间经常的讨论和交流,能开拓学生思维,避免定式效应的消极影响。

(2)在音乐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音乐实践的演唱、演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本身就是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不同演唱、演奏者在表现相同的作品时,由于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角度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表现、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提倡学生对艺术大胆的幻想,积极探索,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对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思想,唱、奏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充分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多多鼓励,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其次,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文娱节目的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走艺术创新之路。再次,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会演,既是音乐课外活动,又是音乐教育的辐射与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做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体现、发挥。

3.2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精神

进取心、自信心同样是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其次,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锲而不舍追求进步的精神。

(1)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自信心与进取精神。首先,要保护好部分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保持和发展部分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和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做到两者兼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再将这种自信心扩展到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中去。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自信心与进取精神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音乐实践活动是表现性很强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不断鼓励,细心开导,使学生在音乐中找回自信,继而自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3.3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

(1)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通过欣赏作品,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欣赏作品心得。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的聆听与观察。首先,对于学生对作品了解中存在的,属于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其次,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利于同学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言辞或举止,更要适当的加以提醒。让学生学会在尊重对方观点的同时,有理有节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在我们的社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人生观与世界观。要逐步学会在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要对别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给予理解与宽容。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无论是合唱或合奏,都是以集体的面貌出现的,即使是独奏或独唱,演唱者、演奏者与伴奏者存在合作关系,与观众之间也存在着上下呼应的关系。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多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协作过程中促进感情的交流和友谊的发展,增强集体凝聚力。

3.4在音乐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运用音乐作品的情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它们或旋律激昂,催人奋进,或哀转幽咽,引人深思。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作品的精神意蕴,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达到心意相通、潜移默化的移情效果。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歌唱训练或器乐练习,都是在掌握演唱与演奏的技能、技巧。而技能技巧的掌握不是懂得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学会的,必须通过自身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对学生来讲,是对他们意志的一种磨炼。让他们在日常的音乐实践中,在理解、欣赏、感悟和创造美妙音乐的过程中,走向心灵的成熟,体味生命的含义。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影响人、教化人是多元化、多侧面、多层次和多反复的。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协同起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协作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戏剧;国际剧坛;人类文化;中国戏剧院校;国际化协会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从19世纪以来,西方戏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方乃至中国的戏剧;那么,在21世纪,随着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东方的戏剧包括中国的民族戏剧在内,理所当然会与西方戏剧在文化交流轨道上并驾齐驱,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方戏剧的发展。

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戏剧大国,由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台北艺术大学等高校作为主体构成的中国戏剧界,已经在国际剧坛上持续奏响了来自古老中华泱泱大国的悠扬声部。

如何在国际戏剧界掌握理应具备的话语权,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示出中国民族戏剧、戏剧评论与戏剧教育的整体风采,共同将世界戏剧朝着有益于人类文明与升华的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中国戏剧界和中国戏剧艺术类的学院任重道远。

一、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IATC),中国队再奏凯歌

尽管北京已经到了桃红柳绿的春三月,但在3月30日的波兰华沙却还是春寒料峭,冰雹袭人的季节。

在此召开的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第26届全会,进入了最为紧张的阶段。来自各国的戏剧界人士,不少人的额头鼻尖,都沁出了晶莹的汗珠。大家都仰首看着墙上的投影大屏幕,因为此间正在举行差额投票之后的唱票与计票程序。

在中国代表团中,中央戏剧学院的张先教授稳坐其间,代表团秘书朱凝老师则略显着急;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我,索性站起身来,看着大屏幕上的票数变化。因为只有根据投票,才能选出下一个二年工作流程中的常任理事国。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简称IATC)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全球化非政府组织。该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独立性的国际性机构。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的前身,是1926年5月3日在法国巴黎由法国专业戏剧评论家联合会主办的首次国际戏剧评论家集会,当时参加该集会的共有来自26个不同国家的戏剧评论家。1956年6月7日,来自34个国家的120名评论家参加了巴黎国际戏剧节的各项戏剧交流活动,标志着IATC的正式成立。自1970年开始,IATC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之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目前IATC旗下已经聚集了两万多名戏剧评论家,并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会及独立会员。该组织的宗旨是聚集戏剧评论人才,促进国际交流。其首要目标则是培养戏剧评论学科,并对其方法论基础的拓展做出贡献;捍卫戏剧评论的职业伦理和专业热情,保护协会成员的普遍权利;鼓励在戏剧领域中开展的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以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和理解。

由于中国成立分会的时间较短,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对于中国戏剧界的形象还认识不够,所以在两年前在亚美尼亚召开的全会上,中国只是以一票之多的微弱优势超过了罗马利亚,首次当选为常任理事国。那么今日今时,在列强竞争、各显其能的环境当中,中国人能够再奏凯歌吗?

结果终于出来了,中国以绝对的高票,再次当选为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的下一任常任理事国。我们自己额手相庆,其他国家的代表也纷纷表示祝贺。来自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资深戏剧教授唐如宾教授,特意过来表示敬意,因为中国的票数比起加拿大来更是遥遥领先。

从一票之多到绝对的高票当选,无非是因为中国人不尚空谈,脚踏实地,言必信、行必果地做事情。中央戏剧学院从来不拖欠应该交的会费,中国代表团非常准时且尽责地参加各项活动。

中国代表团在投票前,向大会汇报的情形大体有:

――2011年,中国戏曲学院承办召开了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中国分会的年会,选出了由张先教授任理事长、谢柏、沈林二位教授担任副理事长的新的学会机构。

――2012年9月,中国戏曲学院将会承办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旗下的第三届亚洲戏剧论坛。

――2013年和2014年,中央戏剧学院将会分别承办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的青年论坛和全体会议。

正因为此,“出道”较晚的中国戏剧界,才能赢得那么多的赞成票,大家都对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态度,对中国戏剧界友好的态度和做事的效率表示认可,也都对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大国形象表示感佩。大家更加希望能够有机会来中国参加会议,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戏剧以及欣欣向荣的文明古国的新的发展。

只要中国的戏剧院校继续勇于担当,只要中国戏剧界人士持续努力,只要中国文化繁荣兴旺的态势越来越好,那么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和诸多国际性文化盛会中,未来的主席和副主席人选,迟早一定会出自于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像香港的资深戏剧家荣念曾先生等人一样,在国际戏剧与艺术的天地中,充当领军型的人物。

二、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IATC)第三届亚洲戏剧论坛

言必信,信必果。信守暮春时节在华沙的承诺,到了丹桂飘香的金秋九月,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校园内,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戏剧名家云集在此,切磋亚洲戏剧的发展之路。

9月21日至23日,由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IATC)中国分会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承办的“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第三届亚洲戏剧论坛”在我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传统戏剧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共收到国内外论文66篇,来自海内外的55名专家学者莅临论坛并发表了高见。

论坛开幕式在学院小剧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教授主持。中国戏曲学院周龙副院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会长Yun-Cheol Kim、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日本分会负责人濑户宏、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阿塞拜疆分会负责人Maryam Alizadeh、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泰国分会代表Nuttaputch Wrongreanthong、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台湾分会负责人李立亨,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团国际顾问、世界文化论坛亚太地区联盟董事局主席荣念曾等先后发表讲话,印度代表和阿塞拜疆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与论文。

我国戏曲研究专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张凡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会长Yun-Cheol Kim教授,在开幕式中详尽介绍了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组织构架。同时,他对中国分会和会员们的表现予以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国际戏剧节评论协会的相应活动中,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应该在国际戏剧与学术的舞台上,发挥更多的支撑性作用。

在21号的研讨会上,龚应恬、王安奎、濑户宏(日本)、野田学(日本)、王绍军、曹林、龚和德、刘彦君、周传家、刘祯、荣念曾(中国香港)、张尧、邹元江、颜全毅、邹德旺等专家,重点针对“传统戏剧的继承与创新”这一议题各抒己见,不时在现场进行深度交流和互动碰撞,会议气氛十分热烈。

作为国戏戏文系毕业的高材生,龚应恬展示了他最近执导、并且刚刚在法国巴黎展颜的昆曲电影《红楼梦》片花。该电影的文学顾问与编剧之一是国戏戏文系系主任谢柏教授。龚导演的播放与阐述,引起了各国代表的重视。

野田学教授通过现场的演示与分析,认为日本古典戏剧中的能乐与歌舞伎,其美学原则与中国戏曲有着诸多的共同点,这些古典剧目本身都体现出东方民族的许多审美情调。

当晚7点,由京剧系、表演系在小剧场举行了折子戏专场演出。与会专家和我院学生一起观摩了《牡丹亭・游园惊梦》、《孽海记・下山》、《女起解》、《三岔口》等四出经典京昆折子戏。同学们精湛的演出,赢得了外国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们边看边思考,感觉兴味无穷。这是因为,中国精妙绝伦飞京昆经典剧目及其表演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亚洲古典戏剧和世界传统戏剧的精华层面。其假定性、虚拟性和诗化的表演原则,将会更多地影响到世界戏剧的多元形态。

次日上午,研讨会在北京东方饭店会议室召开,徐晓钟、李立亨、胡薇、Maryam Alizadeh(阿塞拜疆)、田志平、王永恩、Nuttaputch Wrongreanthong(泰国)、荣念曾、钟鸣、刘小梅、陈建平和吴新苗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作为中国杰出的话剧导演艺术家和中央戏剧学院的老院长,徐晓钟教授表示自己对戏曲艺术的情有独钟,而且这份情缘是自小就结下的。他在小时候酷爱京剧艺术,并想向京剧老生方面进行专业学习。尽管后来他还是转向了话剧艺术,可是他认为戏曲艺术的文化底蕴,给了他在话剧方面拓展的许多启示。谓予不信,他还当场展示了他小时候学过的京剧唱腔片段,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经过五场会议的精彩研讨,与会成员们对亚洲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共识。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张先教授做了归纳发言。

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会长Yun-Cheol Kim教授代表旗下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万会员,对中国戏曲学院表示深切感谢。在宣布论坛圆满结束之际,Kim会长与中国戏曲学院和各国各地区的学者们相约,在第四届亚洲戏剧论坛和西方戏剧论坛上再见,希望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戏剧界、亚洲戏剧界的学者和艺术家们,更多地参加并且更多地承办国际戏剧家评论协会举办的一系列国际学术论坛。

作为国际戏剧家培伦协会的首任亚洲籍会长,Kim会长代表大会郑重提出了关于戏剧发展的北京宣言,他认为到了21世纪,随着亚洲在全球版块当中的整体崛起,亚洲戏剧也理所应该在全球戏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方戏剧也应该加强与亚洲戏剧的沟通,并从亚洲戏剧中获得更多的营养。也只有这样,世界戏剧才能彼此融汇,取长补短,得到更加全面和多元的发展。

三、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董事会(APAB)的中国担当

当然,由中国人起着支撑作用并担任副主席与秘书长单位的国际戏剧组织,也同样与京沪三所戏剧院校息息相关。

2008年 3月底,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校长会议在上海召开。经与会成员投票选举,会议产生了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董事会(APAB)名单。其中,董事会主席单位为印度国立戏剧学院,主席为该院院长 Anuradha Kapur;第一副主席单位为中国戏曲学院,杜长胜院长为第一副主席。其余四个副主席单位分别是: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印度尼西亚国立艺术学院、日本桐朋学园艺术大学、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戏剧学院等。

董事会的秘书长单位为上海戏剧学院,由上海戏剧学院韩生院长担任秘书长,负责学会的日常一般事务的运行。

会议签署并了“上海宣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16个国家的20多家戏剧院校的院长、校长在“上海宣言”中一致同意,决定通过校际网站链接、教师交流、本科生互相选课、研究生互访、教育科研合作及艺术资源共享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戏剧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戏剧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2009年5月,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校长会议在上戏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文化教育部代表PARINATI、APB董事会主席、印度国立戏剧学院院长Anuradha Kapur、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APB秘书长、上海戏剧学院韩生与多国戏剧院校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吸收了新西兰国立戏剧学院、台北艺术大学、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泰国朱拉蓬功大学和伊朗艺术德黑兰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作为新会员,亚太局不断体现出新的生机和蓬勃兴旺的活力。

2011年1月,由印度国立戏剧学院(新德里)做东,主办为期8天的亚太戏剧节和第二届戏剧院校博览会。

作为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董事会的第一副主席单位和“亚太戏剧院校戏剧节”的发起者之一,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带领戏曲小分队,一是参加盛会,与来自新西兰、伊朗、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地的戏剧院校成员一同交流与讨论;二是通过工作坊的方式,首先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及其创作传承方式向与会的各国戏剧家和学生做了介绍,然后采用现场互动的方式让亚太地区戏剧院校的师生们亲自体验和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无穷魅力。国戏演出的京剧《天女散花》、晋剧《小宴》和豫剧《抬花轿》,文武兼备,动静得当,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激起了各国艺术院校的浓厚兴趣。

2012年8月31到9月6日,由台北艺术大学举办的国际剧协戏剧院校第三届高峰论坛及戏剧节,主要由工作坊、学生展演、高峰论坛三个板块组成。

在台北艺术大学的戏剧系馆、戏剧厅、舞蹈厅等场地内,来自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戏剧院校,带来了12出短剧,先后缤纷上演。所有院校都自行选择任一剧本,在主题上可表现出各国各地区的教育文化特色,演出长度都控制在在60分钟以内。这些剧目大致有:

泰国布拉帕大学《转生》、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十头罗婆那》;

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萤火虫》、菲律宾综合表演艺术协会《跨越诗界》;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的《日落实笼岗》;

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结网的手》;

来自中国大陆的上海戏剧学院的新剧目《爱与恨》该剧的前后两段分别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在演出中加入了以京昆为代表的民族戏曲元素,同时还充分运用了提线木偶和面具,使得西方古典题材打上了浓厚的中国艺术的烙印;

台北艺术大学作为东道主,分别上演了《孝义图》和《怒沉百宝箱》等有所改编的传统剧目。

各院校的剧目表演,呈现出古典、现代的多元舞台语汇,也彰显各院校不同的文化风格。在演出结束后半小时的讨论时间内,观众们与表演者之间开展了热烈的探讨。

除了演出之外,每所院校都被邀请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一次工作坊,最长3个小时,通过现场演示,充分体现了各院校的训练体系和戏剧教育的过程。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亚洲地区各戏剧院校的交流与互动。大家对于亚洲戏剧教育的过去与未来、对于21世纪跨领域创作等相关议题,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与安排。

相信在2013年越南表演专业训练与实践中心(胡志明市)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剧协戏剧院校亚太局成员上校博览会,中国代表团的戏曲表演与其它戏剧样式的展示,都将会充分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优美、精致和高尚的艺术品位。

四、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的盟主担当

在亚洲戏剧学院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中,目前真正由中国戏剧院校担任盟主,敢于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善于担当,甘于奉献,并且逐年展开了一系列声誉卓著的艺术活动的国际性戏剧组织,还得要数设在中戏的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SIA THEATRE EDUCATION CENTRE)。

2005年10月,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成立仪式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除了中戏、国戏和上戏之外,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演剧学科、韩国中央大学校艺术大学、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这七所加盟院校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把成立仪式的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中央戏剧学院在教育部和中国剧协等上级单位的支持下,成为这一国际组织的真正盟主,院长徐翔教授成为中心当之无愧的领导人。

2007年5月,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届国际论坛在中央戏剧学院隆重召开。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徐翔教授和到场嘉宾――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予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先生、中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主席杜米丘先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先生分别致词。到场的参会人员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名专家和学者。近300名在校学生的出席,使得论坛更加具备青春的曙光。

2008年,第三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数天的研讨会后闭下了帷幕。对于国际舞美组织主席迈克・拉姆索先生的发言,日本大学户田宗宏教授、中央戏剧学院章抗美教授以及韩国中央大学的朴东佑教授的论文,代表们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给予较高评价。会议的学术品格令人神往。

2009年,第四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有所转型,论坛正式升格为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承办。各方代表先后致辞,对本次论坛顺利举行表示祝贺,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有助于推动亚洲戏剧教育界的互动与发展。全体嘉宾和专家对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表导演基础教学展示”尤感兴趣,因为戏剧教学实践,是整个戏剧教育与艺术实践最为重要的基础活动。

2010年,第五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与会者围绕“戏剧管理的教学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同时拉开帷幕。中央戏剧学院《潜在的支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艺术学院《吸血鬼》、韩国中央大学《费德尔》、越南河内国立电影戏剧大学《伊索》等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戏剧作品鱼贯登场,这就将前面四届论坛较为纯粹的坐而论道,变成了演出与研讨相结合的新的模式。

2011年,第六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研讨会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戏剧学院副教授比尔・沃特斯主持了与马克・威尔曼的对话。马克・威尔曼是由诗歌领域进入戏剧领域的美国实验戏剧剧作家,他提到美国现在的戏剧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大爆炸时期,众多剧作喧哗上演,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让观众在一瞬间体会到剧作者的意图,通过“共鸣”达到“领悟”。云南艺术学院蹇河沿老师的发言是《论戏剧文学创作的自我独立性》,他谈到在现代的戏剧作品中,剧本已经渐渐成为了舞台的附庸,这一现象将直接导致今天戏剧艺术创作人文厚度的削弱甚至缺失。韩国中央大学校公演影像创作学部李相范老师发言的题目是《戏剧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他认为戏剧课堂的内容应该是将动机跟戏剧艺术形式相连,把特殊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大众的、共同的戏剧表演。韩国中央大学崔正逸教授和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鳞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指出戏剧文学是戏剧的重要前提,戏剧文学应该引导戏剧的未来。在当今急遽发展的时代中,我们要认识戏剧宝贵的价值,继承和发展亚洲戏剧文化。通过戏剧论坛及研究,认可各个国家的艺术差异,使我们在世界和亚洲戏剧中得到共同发展。

2012年5月20日,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继续在中戏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承办,中国教育电视台协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戏剧与戏剧的民族化,戏剧节的主题内容之一,是契诃夫戏剧演绎。

显而易见,经过7年的苦心经营,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已经成为中国戏剧院校所主办并且承担的最有影响的国际化盛会,成为最有影响的中国戏剧的国际品牌,也成为亚洲戏剧界举办时间最长、举办过程最具备连续性的第一品牌。

所以中国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宣布本届论坛开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充分肯定了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成立7年来,通过成功举办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和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等活动,是中国扩大戏剧教育开放、促进戏剧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戏剧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亚洲戏剧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搭建了高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也希望本届论坛能进一步探讨在戏剧教育跨国、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实现协同创新以提高戏剧教育培养质量。

中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博士也在会议致辞中表示,论坛与戏剧节已成为亚洲各国戏剧院校开展深层次理论探究和展示戏剧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并深刻影响着亚洲戏剧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在致辞中对论坛暨戏剧节表达了期待之情,希望论坛能进一步促进戏剧教育发展,进而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年轻戏剧人,创造戏剧艺术更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主席杜米丘在致辞中表示,对话推进了全球化进程,也促使各国专业人士不断完善和创新。他认为,本次论坛以世界戏剧与戏剧的民族化为主题十分重要,各国戏剧人应满怀自豪地保护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并积极采取富有创意的观念和方式。

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翔代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央戏剧学院师生,对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徐翔说:21世纪,不同地区的戏剧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世界性与民族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地区与本土的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必须发展有差异的戏剧文化,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戏剧。ATEC确立的本届论坛主题为研讨戏剧艺术的民族化问题,对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亚洲戏剧发展的方位应该怎样选择,以及如何保持各民族戏剧的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ATEC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推动亚太戏剧院校在关注亚洲戏剧教育的同时,更好地与世界进行对话。

本次参加论坛与戏剧节的的多所戏剧院校中,有11所院校分别进行了演出。他们所演出的剧目是:韩国青云大学的《海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艺术学院的《暮光港口》,蒙古国立艺术文化大学的《海鸥》,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契诃夫短篇》,印度国立戏剧学院的《萨姆帕达思想传承》,韩国西京大学的《万尼亚舅舅》,越南河内戏剧电影大学的《求婚》,韩国中央大学的《万尼亚舅舅》,日本桐朋学园艺术短期大学的《后台》,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的《情人牧歌》。

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先后演出了音乐剧《为你疯狂》和《契诃夫趣剧》。

除了以上演出单位之外,日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越南河内戏剧电影大学、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国立电影戏剧大学、蒙古国立艺术文化大学、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印度尼西亚日惹艺术学院等外艺术院校,以及国内的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院校,也都先后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相信在明年的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将会在北京呈现出更加美丽动人的景观。

五、中国戏剧院校的国际话语权

现在看来,真正具备完全意义上国际话语权的中国戏剧院校中,目前为止只有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一枝独秀。

理由很简单,不管有多少国内外戏剧院校参与,不管活动所波及的范围有多广,最为主要的发起者、组织者和主持者,一定是中央戏剧学院;这一论坛与戏剧节的理事长,一定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徐翔教授。

正是从这一层面来看,中戏已经成为中国戏剧国家化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中戏的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部级文化品牌。

当然,中戏与国家的这一文化品牌,迄今为止还只是局限于亚洲地区和亚太地区,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全球化的国际品牌。中戏要把这一项目做大,还必须将亚洲地区或者亚太地区,作为其组织活动的一个部分,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戏剧院校与戏剧文化活动,一定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纳入其中,中戏的这一项目,才真正具备了了中国部级文化名牌的深远意义。

有鉴于此,中戏在4年前又开始小心翼翼地参加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的核心活动。该联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戏剧教育中心于2007年提议创建,并在2008年9月的巴塞罗那第五届世界戏剧院校校长大会和马德里第32届国际剧协世界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联盟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在世界范围内搭建一个共同研究戏剧教育,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的平台;保持学术合作,促进国际间戏剧教育的高层次对话,共同发展世界戏剧教育事业。

中央戏剧学院承办了世界戏剧院校联盟两年一届的次国际大学生戏剧节(简称GATS FESTIVAL)。每次演出邀请参会院校展示一台莎士比亚主题的演出,一台民族特色的演出,国外参会院校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学生,可以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一个学期。2011年9月18日至27日之间,多所国外戏剧院校的大学生,在中戏的舞台上上演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实验剧目。

中戏在世界戏剧教育舞台上的勇于担当和积极作为,得到了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和国际戏剧节的高度评价。这也彰显出大国之风采,体现出中戏作为一所世界戏剧名校的学术品格和宽广胸怀。当然,最大的遗憾还在于由中戏主办的演出盛会,中国题材和中国剧作家例如关汉卿、汤显祖和老舍、曹禺等人,目前还没有能够进入主题演出的范畴之内。

无独有偶,2012年9月15日,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当中的舞台美术展暨研讨会在上戏开幕。来自保加利亚国立戏剧电影学院、德国恩斯特・布什戏剧学院、印度国立戏剧学院、韩国中央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等院校出席,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作为本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轮值主席,倡导联盟的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教师共享等合作事宜,使世界戏剧院校联盟成为戏剧教育专业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倡议提出之后,有望在下一届作为世界戏剧院校联盟轮值主席、德国恩斯特・布什戏剧学院的Viola Schmidt教授的领导下,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实施。

戏剧是沟通人类情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民族互信最为便捷的艺术样式之一。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如果中国戏剧与中国文化不能相应同步地全球化,那中国的形象总还是容易被人称之为单纯的经济内国家。只有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强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和世界大国。文化大国的民族和人民,才是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理解、所敬重、所拥护的民族和人民。因此,戏剧界与文化界在国际化的方面不仅仅是任重道远的问题,还必须要在时不我待的背景下,痛下决心、迎头赶上,具备当今世界舍我其谁也的主人翁感觉,具备艺术赛场上的紧迫感、竞争感、冲刺感和时代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框架下,在人类通往世界和平和身心健康的彩虹桥上,各种各样的国际性组织如同银河星汉,难以胜数。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中国参与兴办的国际性组织还是有限,总部设在中国、由中国人牵头的国际性组织,从各行各业的情况来看,更是屈指可数。但是一个大国的崛起,绝对不仅仅是经济指数的叠加,也要从参半、主办各种有益、有趣、有人文价值,但却基本上是“赔钱赚吆喝”的国际性组织方面,正面地体现出这一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现代精神的积极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