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学习与实践论文精选(九篇)

学习与实践论文

第1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平衡;综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已经成为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单位对大学生能力和学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们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迎合社会的需要。然而在高校中难免又存在重学习和重能力培养两种倾向,这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知识的深厚还是能力的强弱,大学生应该怎样协调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已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知识学习过于重视

如果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谁更重要这个问题摆在大学生面前,他们应该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走访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应该摆在首位,学生贵在“学”这个字上,作为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只有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观。73%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1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研继续进修,16%的大学生没有考虑。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当今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高学历就等于稳定的工作和较高收入,同时把高学历看成自身的社会名片。学历成了人们知识的学习受教育程度的直接证明,也是面向社会的通行证,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之前都有一定的学历限制,如本科以上。经济收入与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在走访中发现其中61%的大学生认为博士毕业生收入多,29%的大学生认为研究生收入多,10%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收入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能获得较高收入。学历与薪金待遇直接挂钩,从而也显现了高学历在社会上的明显优势。使得人们把高学历看成是一种荣耀,得到高回报的同时也赢得了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也使得自身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实现。调查过程中另有一部分大学生取得高学历为的是实现自己理想,用学历的高低作为自己这些年来刻苦学习的一个回报,也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个交代。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年,他们把高学历当作自己人生理想去实现,这也成为取得高学历的原因之一。

(二)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对轻视

在走访过程中,大学生对于能力培养的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相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问题却没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认为高学历就是面向社会的保证,一旦有了高学历,一生就“衣食无忧”了。对于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把它放在了学习之后,很明显这种思想严重的制约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形成“高学历低能力”的社会现象。高学历对于就业来说或许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自身能力的强弱在今后的工作中则显得更为重要。另有一小部分大学生认识到能力对于一个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学生在大四毕业之前基本上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单位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作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能力的欠缺,如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成为能否完成每件工作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职业能力的欠缺,如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正是由于这些能力的欠缺,使得用人单位无法认可只有知识而没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也造成了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高校中的教育偏失

对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合理的处理好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事实上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知识不是很深厚的人,怎么会有出色的能力呢?比如在文秘专业教学过程中,一名教师没有充足的掌握文秘的专业知识,就谈不上有教授文秘专业课程的能力,更谈不上采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可见知识是能力的前提,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引导,能力就成了空架子。所以知识在某些方面一直是做奠基的。[1](P.30-35)

对能力培养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困惑和误区。即使是即将面临社会的大四学生,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培养哪方面能力。我们所说的能力的内涵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还包括职业技术能力等。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来明确能力培养的方向。[2](P.19-20)只有通过能力的培养才能体现出知识在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实践能力的掌握需要我们去亲自体验生活,这就比从书本上直接获得要难的多。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历固然重要,而能力更重要。这就需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强调大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改革。一些学生反映大学生对于能力培养没有形成重视的原因之一,在于学校对知识和能力的教育的偏失,重知识而缺乏能力培养课程确实是一些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大院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应该不断加大投入,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并进的,如果二者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甚至是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的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哈佛的一位校长曾这样说过:一个学生如果不能按时毕业,那么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因为是学校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3](P.15-16)这句话或许有些片面,但也不无道理。在我国近些年,扩招规模不断加大,教育普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教育质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以至于一些单位不能在学历和能力之间选择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使得毕业生在招聘过程中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产生了大量的毕业生待业现象。作为高校,也应该不断加强对文凭发放的把关,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做到精耕细作,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加大投入,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起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 。

二、改善的策略

首先我们不能轻视大学生对于知识的传输,丰富的知识是培养自身能力的前提。较高的素质水平因素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通过对所学知识的不断应用,相互交流,组织开展不同的学术活动和时间活动来增强我们的自身能力这些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尤为重要,最终形成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其次,各高校应该采用合理的教育机制,加大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合理的教育机制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些高校的部分课程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轨,学生在完成这些课程之后,无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发展。面对这些,高校应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们的社会实践,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4](P.25-29)

再次,从学生本身来讲,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投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主观上认识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明确能力培养方向,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培养能力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良好的知识水平是发挥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新青年,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的优秀人才。

当代大学生不善于协调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已经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繁荣。从现实社会来看,只有知识与能力并进,才能适应社会以后更的发展,如果片面的倾向于哪一方,都将使职业发展的某一方面引起缺失而受到影响。由此看来,当代文秘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需要有出色的学业成绩,更要提高各方面能力水平以至以后走出校园适应社会。[5](P.54)

参考文献

[1]李斐斐.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 2009.

[2]唐意诚.推荐邓拓的对联杂文对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 事:上半月,2004,(7).

[3]润刚.修志与对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2007,(7).

第2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1.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呈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例如在教“有余数除法”时,今天正好是11月1日,星期四,思考50天以后是星期几呢?学生顿生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在对知识的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2.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

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

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强调评价的素质化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3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4

不同于普通高中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究,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及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旧有中职语文教学的革新,又是加强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需求的条件下,遵循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及活动,从而为他们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机会。笔者认为,考虑到中职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将实践活动分成演讲比赛型、对话讨论型、游戏表演型三种,锻炼和激发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或者是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纵向横向探究。

一、演讲比赛型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的语言传播性特征使得演讲比赛型实践活动成了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演讲比赛,从准备到演讲的整个过程中经历着对语文知识的提炼、演讲技巧的熟稔、临场表达的掌控等过程的学习历练,从中不断增长见识,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水平。

首先,中职学生们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演讲稿的撰写,为接下来的演讲提供丰富充实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中职演讲比赛的评选要求介于初高中和大学之间,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既要考虑到中职语文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又要同时兼顾到参赛者自身的学习体验或生活感悟。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从熟悉的专业知识和生活体验中寻找相应的演讲比赛主题,在表现丰富内容的同时,为听者呈现足够引人入胜的专业内容和生活事迹,从而加深演讲稿的感染力。语文教师在学生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不能代替学生撰写,只能起着启发、指导和修改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演讲实践能力。

其次,中职学生们在完成演讲稿创作之后,还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授下进行演讲练习,针对演讲比赛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专项训练和调整,从而为听众带来自然成熟的演讲姿态。例如,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在演讲过程中语气语句的变化、面容站姿的修正、时间和速度的临场把握等技巧。学生们只有把握好上述演讲的形式,才能进一步为演讲的内容增色,提升演讲比赛的整体水平,所以,针对中职生的语文演讲比赛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个人能力的展现,也是综合实力的交流与学习。

二、对话讨论型语文实践活动

对话讨论型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直接简单的实践活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在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往往又能够进一步激发中职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兴趣,从而为他们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中职学生们的对话讨论活动可以表现为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定一个相关的文学语言类专题要求学生们分组交流,根据每组不同的观点开展相应的辩论比赛。每个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充分做好各方辩论论点的收集,最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正反两方的交流辩论。语文教师在整个辩论比赛过程中既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辩论点评的作用,从而使得课堂辩论比赛表现出时效性、专业性的特征。

其次,中职学生们的对话讨论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种交流讨论往往呈现为课堂和课下两种形式,一方面课堂上语文教师向班上同学提出相关的语文问题,即是师生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对课堂提问做出独立地回答或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中肯的评论和解疑,从而在教学互动中完成语文对话讨论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交流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往往以学生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疑惑为主,教师根据与学生的深入谈话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避免失误,发挥优势,提高语文实践的学习效率。

三、游戏表演型语文实践活动

游戏表演类的语文实践活邮浅浞值鞫学生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的实践活动,不同于理性学科的逻辑实验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除了上述演讲比赛和对话讨论型的实践活动以外,还可以以游戏表演的形式锻炼和提升中职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和语言表演能力。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参与此类实践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也能够促使文学与艺术的直接融合。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完学科课程之后,以小组的形式选择课本章节的内容,在课堂阅读理解和课下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将课文情节以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话剧的剧本编写、演员的角色安排到最终的舞台表演,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们一方面需要充分理解课文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学习话剧表演的形式,在实践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4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社会实践 场域 惯习 资本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实践理论由场域(field)、惯习(habitus)、资本(capital) 三个核心概念构成。布迪厄指出,为了有效描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赋予所接纳知识以实践性,就不能以旁观姿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以逃离现实的做法去认识外部世界。既要避免从客观主义出发以局外人的眼光认识世界,也要避免从主观主义出发以局内人的眼光审视社会生活。因此,他提出了“参与性的对象化”概念,即“将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原则带入对象中”。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参与性的途径得以实现。正确做法是通过参与社会和生活实践活动来感知世界。以实践这一连接纽带将主观与客观主义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布迪厄在此理论中提出了生成性结构主义公式:惯习×资本+场域=实践。直观地揭示了实践的奥秘,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依据布迪厄实践理论,实践具有空间性与时间性。场域为实践提供场所,惯习为实践提供规则,资本则作为场域内斗争的武器。独立于时空之外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既不存在也难于理解。为了更透彻理解此实践观,就需了解其理论中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三个主要概念:场域、惯习与资本。

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他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场域”,高度分化的社会“大场域”是由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即“子场域”建构而成,如政治、科学、文化、教育场域等。布迪厄指出,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是一串串的关系,这些关系先于个人意识而存在。场域是由一系列客观关系构筑的社会关系;某一场域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各种力量为了争夺权力资本,不断展开彼此之间的博弈。不同场域存在不同逻辑规则,行动者一旦进入某个场域,就获得了这个场域所特有的规则、符号与代码。从结构主义观点出发,场域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从冲突论观点出发,可将社会理解成为一个各种力量冲突的场所。

依布迪厄之见,条件制约与特定的一类生存条件相结合,生成惯习,惯习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是持续、可转换的潜在性情倾向系统。这种性情倾向源自于实践,持续不断地发挥各种实践作用。惯习具有持久性与可转移性。只要惯习在人体内生成,短时期内就难以发生变化。但是,惯习又可以在不同领域间相互传递。此外,惯习具有历史性与生成性。惯习是由积累和沉积在行动者身上的一系列历史经验构成,是外在于行动者客观的共同社会规则、价值在行动者身上的内化形式,用以指导个人行为、个人评判事物并且认知外部世界。以惯习为指引,人们通过感知、理解、评价外部世界来进行实践,并依惯习来感知、评价实践,继而进一步调整个人行为。但是,惯习并不仅仅是单纯地被决定,它具有强大的生成能力。在惯习所处的历史与社会条件制约下,能生成感知、思想、行为等产物。凭借一系列的内化图示,人们来感知、理解并体验现实世界,不断从事新的实践,对历史进行创造性的重塑、改变。一方面,惯习将客观的外部社会结构内在化,形成易于被人们认知的结构;另一方面,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又促成新的外部社会结构。惯习体现出“外在的内化和内在的外化的辩证关系”。惯习还具有多样性,惯习虽是在现实中运用的历史,但受个人身份地位的影响,不同行动者的惯习差异迥然。一般来说,拥有相同地位的个人易于体现出相似的惯习。

对于资本的概念,布迪厄将其解释成一个在特定的场域里有效的资源。个体或群体因为进入某个场域并在此场域展开竞争,继而获得某些特殊利益。布迪厄认为资本包括四种形式:经济、文化、社会与符号资本。经济资本主要指财富与产权;文化资本指的是文凭与知识;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关系与信任;符号资本则指的是荣誉与声望。根据布迪厄理论,一种形式的资本可以转化、再生产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资本。如果个人掌握更多经济资本,就能接受较高层次的良好教育,获得更多文化资本。随着文化资本的积累,新的文化资本迅速增长,继而拥有更多、更好的社会与符号资本,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名誉,以此类推,这个人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大规模地运用他的社会与符号资本,来获得更多经济资本。以上四种形式的资本相互转换,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体系。

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创新体现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高职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毕业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运用学校中所积累的知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培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通过这次实习,希望学生能巩固、加深、扩大在校期间所学英语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补充课堂教学、书本知识欠缺之处,从而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养成注重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相结合的工作作风。

这次活动属于教学辅助、积累社会经验类社会实践,它以其他院校高职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⑴实践策划项目化;⑵实践流程专业化;⑶内容安排具体化;⑷规划组织体系化;⑸与就业结合紧密化。

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学校进行了统一规划与统筹,参与实习的专业教师根据实践的总体要求进行了项目设计,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探讨,拟定了以“高职及成人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为名的科研课题,并提议了七个论文主题方向。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实习生社会实践模式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参与者的一致努力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以及监控,把握当前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指导将来实践活动的开展。

除了带队教师之外,五名英语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这次实践活动,全程悉心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此次活动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专业指导教师在校内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辅导、批改实习生准备的教案,组织实习生课堂试讲,并填写试讲听课记录。第二阶段,专业指导教师随实习生下实习学校开展校外实习,深入实际课堂听实习生试讲,记录观察监督日志并对其表现进行反馈,每一阶段为期一个月。专业教师参与这次实践活动,结合英语专业特点,指导措施到位,指导效果明显,极大体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专业化。事实证明,专业教师的有力指导,不仅保障了整体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水平。

内容安排具体化指的是结合活动目的,高职学院对这次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前作了规划:了解熟悉英语专业的规律、特点,找准本专业与实习学校、实习内容的结合点或切入点;熟悉实习学校的环境与具体情况,初步认识各部门的运作机制与工作流程。在实际岗位上检查实习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知识盲点或盲区,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在实习中培养、锻炼实习生的多方位能力(交际、协作、组织、适应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等)。在实践中锻炼实习生吃苦耐劳、勇挑重任、踏实工作、虚心求教的品德与作风,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奠定稳固基础。

高职学院学生首次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非常重视。在实践开始前的几个月,负责教师提早进行了规划,联系愿意合作的学校,确定了五所中、小学作为实习地点,并将实习生按人数划分为五组,每组各配一名指导、带队教师。此外,还拟订了高职学院毕业生实习计划与安排、带队教师注意事项、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职责等材料,设计了学生实习教师听课记录表、教师指导实习日志表等表格。并且在新、老校区分别召开了带队、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安排及分工会议以及全体学生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对实习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以上这些准备工作一致说明了这次实践活动是有组织、有规划的统一行动。

参加实习的教师经过调查统计,发现百分之八九十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倾向于毕业后在教育领域择业,当一名中、小学或幼儿园英语教师。因此,联系实践单位时全部选择中、小学校,实习生认为此安排非常合适,与将来的就业直接挂钩,能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运作,亲身体验做一名教师的感受,查找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纰漏之处并加以弥补,为初踏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工作。

布迪厄理论对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

指导作用

根据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实践由场域、惯习、资本三方面构成。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反映了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精髓所在。这次实践中,实践空间即场域属于社会“大场域”下的“子场域”——教育场域,进一步细分,则为教育场域涵盖下的学校场域。为此次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的学校场域又包括两部分:校内与校外场域。校内场域指的是实践初期学生在本校内参与的实践,具体内容为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准备教案、校内试讲。校外场域则指实习生到联系好的中、小学校进行实习,深入到实际课堂听课、备课试讲,承担副班主任的角色,帮助批改作业,帮助管理学生。教育场域的性质与运作方式完全不同于政治、科学场域等其他“子场域”,这次实践活动中,校内与校外场域虽然都属于学校场域,但两者实践空间相异,因而不同的逻辑规则存在于不同的实践空间中。实习生身处校内与校外场域中,分别受到这些场域特有的规则影响。校内与校外场域的相互结合模式不同于以往社会实践模式,打破了实践场域单一的境况,体现出其创新之处。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的几个阶段(教案准备、校内试讲、校外听课、试讲等),来自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实习生表现出极大个体差异。有的实习生实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参与投入,效果明显;有的实习生则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完全将实习视为一种形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看出,以上差异存在的原因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的惯习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惯习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实践逻辑,体现了实习生的个体潜在性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对个体产生影响。以此次实践的校内试讲为例,整体来看,一些实习生较易于融入“小老师”角色,在授课过程中表现自如;而一部分实习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怯场,试讲效果不甚理想。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实习生个体的惯习密不可分。有的实习生课前准备充分,授课时胆大心细,态度认真投入,声音清晰洪亮,讲解条理逻辑性强,授课内容丰富有趣,板书规划整齐,这说明此实习生之前拥有良好惯习,并且良好惯习持续在其身上发挥作用,指导其顺利参与此次实践。而另一些实习生试讲时表现出的动作拘谨,声音小而低,板书潦草等也说明以往生成的惯习源源不断地起着负面效应。实习生因受到以前生长与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个体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异的惯习,这也显示了惯习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惯习引导着个人来感知、理解、评价外部世界。

资本是实践活动得以实施的实践工具,是个体拥有的有效资源。英语专业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在学校场域下对文化资本,即已掌握知识的再次应用过程。大学期间,实习生个体对所学专业投入时间、精力不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就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这次实践中的校内试讲为例来加以说明。有的实习生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试讲时单词发音标准,语言表达流畅,讲解规范;而有的实习生拥有较少文化资本,讲解时出现单词拼写、语法使用等基本功方面的错误,整体上影响了试讲效果。试讲过程真实反映出实习生英语专业学习水平,试讲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其基本功是否扎实。在随后的师生反馈中,试讲效果好的实习生受到了指导教师与旁听学员的肯定与认可,实习生感到很有面子,这也是文化资本向社会与符号资本转化的一种体现。这次实践反映出,掌握厚实文化资本的实习生在未来就业中将更具竞争力,享有更多、更好的社会与符号资本,也将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本。反之,四种资本的拥有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知识与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也需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而成,荀子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基地、深入实际,对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增长其才干、提高其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英语专业高职学生参与的这次社会实践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创新,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这种应用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显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场域、惯习、资本的概念贯穿于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实践实施者的思想、行为具有深远影响力与指导作用。可以说,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能正确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布迪厄,蒋梓骤译.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胡树祥,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甘溦,陈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园,2011(10).

[5]肖凤莲.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6]周冬霞.论布迪厄理论的三个概念工具——对实践、惯习、场域概念的解释[J].改革与开放,2010(1).

第5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第6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委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局领导对全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3月27日,召开了全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学习了尹成龙书记在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做了动员讲话。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长由局长(党委书记)担任。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并经党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报市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备案。实施方案对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2.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习培训。

我局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基本环节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在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论述》、《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hjt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并观看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泰岩作了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吉林经济科学发展”的专题辅导电教片。大家在认真参加党委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学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写出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流。

3.明确主题,做好专题调研。

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为题目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谈心等形式展开调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建议,同时在调研活动中发现了五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其它三个问题,经局党委研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处理办法,结合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应新时期全市文化事业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实实在在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现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讨论。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我局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了“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与实践。

全局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明确必须深入解放思想,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才能很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的重大举措,我局是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组的帮助指导下,结合我局实际,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的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和《xx市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三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现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委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局领导对全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3月27日,召开了全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学习了尹成龙书记在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做了动员讲话。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长由局长(党委书记)担任。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并经党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报市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备案。实施方案对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2.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习培训。

我局把理论学习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基本环节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深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在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论述》、《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hjt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并观看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泰岩作了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吉林经济科学发展”的专题辅导电教片。大家在认真参加党委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学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写出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流。

3.明确主题,做好专题调研。

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为题目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谈心等形式展开调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建议,同时在调研活动中发现了五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其它三个问题,经局党委研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处理办法,结合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应新时期全市文化事业与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实实在在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现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学习讨论。

第7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1)掌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3)熟悉WTO规则、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发展的动态。应具备的实践技能知识包括:(1)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实际工作需要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2)能通过计算机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3)能在外贸企业独立完成国际贸易中实际的业务。这就决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是适应国际贸易和我国经贸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知识并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企业外贸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要求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直接从事相关外贸业务,因此,实践能力对从事外贸的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和巩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加入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往往照搬重点或一类本科院校的模式,比如: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能应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具有全球眼光,能与时俱进,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应用性或实用型对外经贸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没有从高校自身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生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也没有考虑特定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定得过高、过泛,缺乏可操作性,最终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定位,高校无法实现培养目标。所以,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应因地制宜突出办学特色,可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要为地方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相关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模拟教学实验室相对匮乏

与重点院校相比教育论文,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经费所限,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不仅数量少且陈旧落后,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比如,从电脑数量看,实验室不能满足每人一台电脑的需要,甚至两人或三人一台都无法满足,以致实训上课难以开展,以实现对学生上机操作模拟教学。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多与校外的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学习外贸流程,完成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性本科院校面临着缺少外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问题,虽然也建有少数实训基地,但往往是在搞签约和挂牌议式的时候轰轰烈烈、兴高采烈,雷声大雨点小,过后企业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真正承担实训基地的培养责任,实训过程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

(四)见习和实习形式化

见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或校外实训基础建设少,或理论课安排太多,或教学培养方案根本就没有安排,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见习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也多停留在让学生到某企业参观参观的程度上,不能真正触及操作流程,学生真正能掌握实践知识的机会很少。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大多学生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对于实习,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性不高,以完成任务得到学分为目的,或由于被安排到同一单位实习的学生人数太多,实习单位难以管理便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学习,学校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也难学到相应的实践知识。另者,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实习时间,根本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实习,而是找单位盖章写评语以应付学校毕业材料的上交。

(五)毕业论文要求过低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情况的汇报和对大学综全素质的总结,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大学生毕业的要求条件之一。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全,缺乏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持敷衍态度。比如:由于专业教师资源匮乏,一名教师同时指导10多个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指导效果欠佳;学生本身重视不够,认为是否认真撰写都能够及格,能够毕业,缺乏认真撰写态度,这样就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完成论文,不能将实习见习阶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往往在网上复制、抄袭、拼凑应付完成;学生选题范围过大、不切实际、闭门造车,没有经过实地调研,论文提出的观点空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和能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地完成外经贸业务活动。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在明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外贸人才,需要构建集实验室模拟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室模拟教学

国际贸易实验室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实验室教育论文,在实验室内利用计算机和教学软件,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部流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模拟教学教师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拥有更大的主动性的模拟操作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充分练习和了解在国际贸易实际中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银行、保险公司等),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环境和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了解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的基本步骤,学会各种外贸单证的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模拟流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多与当地或周边的广大企业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种社会关系,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银行、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积极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 签订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为学生搭建见习、实习等实践平台。比如:以当地工业园区为实训基地,向其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立区域的实习片区,片区内每一企业都作为实习联系点。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调查是提高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实际效果,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分配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在放假期间让学生针对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可以针对某一项目,如地方的特色产品出口,特色产业发展,地方旅游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实践基地企业的某一职能部门展开调研,例如销售部、储运部、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的基本情况,针对某方面的问题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让社会实践活动贴近生活、服务大众、关注民生,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外贸企业或是有外贸业务的生产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外贸从业人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产品外贸形势,了解外贸企业发展历程及其业务,熟悉产品进出口的运作流程,了解正确使用各种外贸单证,了解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行业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实践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实践教学,专业见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大一到大三,每个学期至少应组织一次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见习。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的实习活动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必经阶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应学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解决外贸业务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毕业实习的效果要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实际的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从开始到完成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不能过短,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约的形式,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延长实习的时间,采取就业实习形式,既有利于增加学生收入,减少学生实习成本教育论文,提高学生工作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降低劳动成本。就业实习时间可以从大四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论文答辩前,大约从1月开始至第二年的6月结束,共个6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全面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行业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等。(2)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处理过程,制作各类单证。(3)参与实习单位的经营活动,分析其经营活动的特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六)毕业论文设计

大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论文写作历经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性训练。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要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一名教师指导的论文最多不应超过6篇,强化过程管理,把好论文关,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各个环节都要从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实际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选定论文题目,去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最后提交的论文,经审阅通过,方可获得参加答辩的资格。建立严格的评分标准,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必须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态度、实践能力、论文质量等要求全面衡量,客观评分,要克服和避免走过场及弄虚作假等问题,对不合要求者可按规定执行重新答辩或直接给予毕业论文不合格处理。

综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院校本身投入更多财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并强化执行力度,并利用好广大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忠全.CAFTA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7,10

[2]赵立华、陈海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煤碳高等教育,2008,3

[3]刘杨、李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的必要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9

[4]曾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2010,6.

第8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实践 实践机会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12-02

一、语言的实践性及其特点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人类为了实现相互交际,在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了语言,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着语言。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没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语言也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因此,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语言学习也同样离不开实践。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相统一的过程,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去实现更高层次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听和读,是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去解悟未掌握的语言。说和写,是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去锻炼自己的语言技巧,实现更高层次的掌握。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实践过程。无论是掌握语言还是运用语言都是在交际过程中实现的。如果长期不参与实践和交流,语言功能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消失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过程;读和写,是书面交际的过程。交际过程的本身,就是语言的实践过程。语言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语言的实践过程。交际的时空有多大,语言实践的时空就有多大。对于一个人来说,交际和思维的时空总是伴随着自身的轨迹,处于不断变化的开放状态。这种开放着的时空领域,都程度不同的为他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听、说、读、写、思,都是一个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实践的时间之持久,空间之广大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所不能比拟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语言实践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这个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果从量和质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是确定性的,学生学的语文知识是科学的、有序的,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态度是积极的。课外语言的实践特点在于:时间和内容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的,所学的知识是无序的,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知识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劣势是时间和内容的非广阔性。课外语言实践的优势在于时间和内容的广阔性;其劣势是知识的非系统性和欠科学性,有时甚至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

如果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来探讨,我们就会看到:无论教师是否有意,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总是指导着、支配着、净化着学生的课外语言实践,课外语言实践常常是补充着、丰富着、延伸着课堂语文教学活动。

三、强化实践环节是语文教学策略的核心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而轻课外。忽视实践活动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复杂的难以控制的,然而又是必须控制和加以利用的。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变课堂教学的孤军作战为课内课外积极参与共同奋战的集团冲锋,实现教与学在广阔时空领域里的大循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理论指导为推动力,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环节的教学机制。

众所周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形成能力的规律性,从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个别中抽取一般,然后才能跳出课堂教学的一般,走向课外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举一”,就不可能有“反三”。理论的指导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一环。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需要强调的是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理论的意义。如果忽视了实践环节,理论的指导意义就会落空。理论要联系实际,而实践活动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学中实践的环节始终强调的不充分,不确实。其表现是:教师只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构,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注意到了把知识讲透,而忽视了学生学实学会;只注意到了教师知识的外化,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其结果也只能是:学生会听是长处,能说会写是短处。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形成这些能力的中心环节就是就是给学生创造动口、动笔、动脑的实践机会。实践机会多了,学生才能养成动口、动笔、动脑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出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乐学”“会学”的程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广阔的社会交际实践中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没有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甚至厌学。没有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又怎么能够摸索出学习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到社会中去学习语言?因此,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是语文教学策略的核心。

四、千方百计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随着人的活动轨迹,可以说随时、随事、随处可见。但是,实践的结果却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目的不同,收效往往千差万别。在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是最有成效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必须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课前一分钟的说话训练尽管短暂,但实践的目的是明确的,因而收效也就不能低估。经常性地开展下去,也会把时间延长,把实践的机会增多。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更多,形式也会多种多样:听说结合,听后说出感受和评价;听记结合,在听的过程中练习了文字书写;读说结合,在阅读后说出结果;读写结合,使读的结果延伸,使写的能力得以提高。问题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和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第9篇:学习与实践论文范文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加大了实践环节学时,但实践教学效果甚微,还存在被动学习、实践方式单一、缺少实践教学管理、缺少探究性内容、缺少校外实践基地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创新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多功能、高水平的战略性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 :实践教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96-02

收稿日期:2014-10-23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KB2012-018)。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编号:JG2014011132)。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WA2013-18)。

作者简介:王海东:(1973-),女,汉族,黑龙江林口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玉红:(1982-),女,汉族,黑龙江勃利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调研。

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育人是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渠道。高校实践教学是围绕高等教育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教学活动,在于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实践技能的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相应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包括讨论、学生演讲、自由辩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各种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内容和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创作设计、专业综合训练、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能使学生参与各种科学文化的创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生产实践活动。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资源不完备

目前大多数经管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丰富、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实践教学资源落后,硬件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软件开发维护不到位,内容跟不上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课程设计内容落后,脱离实际,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建网店的环境氛围不够浓,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经营方法、营销策略没有得到实践应用,使得学生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二)缺少探究性内容,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探究是一种积极的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学习过程,涉及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济管理专业有些实践内容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使实践教学内容以认知性为主,缺乏深入的调研和交流。经管专业认知实习是通过对制造、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模式的认知,使学生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企业经济事务认知中,但实践中认知实习由于时间短,认知实习基地有限,表面形式严重,学生没有真正认知企业经营。课程设计由于模拟企业环境有局限性,内容陈旧,模型理想化,脱离实际。毕业实习本是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但由于毕业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没有全面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全面应用到实际管理活动中,实习效果不理想。目前经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每个实践环节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建立一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能覆盖经管专业课程和知识领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缺少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不健全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能获得有关职业道德素养的心理体验,包括遵守法规、恪守信用、科学理财、严格监督、团结协作等。目前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面临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不完善,实践基地功能效用低,运行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在企业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接收太多的学生,企业培训部门没有真正发挥效力,影响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实习中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很少,没有树立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没能运用所掌握专业知识结合服务对象的行业特征、业务流程特点对实际业务进行真正处理。另外,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活动的核心要素,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

二、优化创新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经管实践教学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实践课程更丰富、合理、系统。设立校内各种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让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理财、开网店等,提高与市场接轨力度,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结合,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也能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稳定平台。另外,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力度,围绕经管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设立大学生创新课题,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调研和设计,使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

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质量监管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完善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将教师实践教学效果作为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要完善实习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配合,使实习目标落到实处。制定实习考核大纲和实习计划,建立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定期联络制度。鼓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网上和一些组织举办的各类比赛、培训,拓宽知识面,毕业论文形式要多样化,传统论文与、调研报告相结合,学生获得创新项目、奖励成果按层次高低计入实践学分,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奖励,折合成工作量。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记录、实习报告给学生作出实习评定。实习单位评语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和实习领导小组共同评定,并经实习单位盖章加以确认。

(二)优化创新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根据经管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认知实习一般开设在一年后,使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上专业课之前,对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近年来erp沙盘模拟教学活动也由原来在高年级中实践,改在低年级中实践,效果反而更好,感性认识越早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三年级以探究性知识为主,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情景教学、实训教学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广泛开展模拟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环境的模拟以及岗位和业务流程的模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之中,进行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和完成模拟业务的素质与能力。四年级以强化能力为主,包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从事各类型、各层次工作提供支撑。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的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团队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即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及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种合作学习使每个组员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学生在自己的成果中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坚定其学习自尊心、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扩大信息量,在利用团队资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声像、图文等媒介进行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三)建立多功能、高水平的战略性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应当按照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通用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成为以学生技能训练为核心,融入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使之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平台服务。充分利用基地的有效资源学习企业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战略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举措,高校应发挥其在社会经济信息、业务实践、方法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或地方政府提供经营管理、规划开发、市场营销、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培训项目提供平台,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基地的综合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桥梁,搭建教学实践创新平台和交流互动,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促进社会就业提供服务,并可聘请企业或政府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实践导师,从而实现优秀商业精英和学校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强强联合培养。对校外实践基地列出发展规划、制定目标,定期研究、落实责任、动态考核。

三、结论

完善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掌握经管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经管专业发展整体环境。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不仅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分析问题。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能具有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作组织能力、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经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经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或者某产品供应链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设计等,让学生未来业务操作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学洪.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2,(6)

[2] 魏磊.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