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精选(九篇)

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

第1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1 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三大族群,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众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或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或者手机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下面我们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1网络广电煤体发展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网络广电煤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谷歌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受到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功上线,四大门户网站紧接着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频道,使优酷网和土豆网等网络视频网站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但是,网络视频行业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良视频泛滥、传输延迟与画质模糊、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的盗版现象普遍等问题。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日趋成熟。世界上主要广播电台都都很看好廉价的网上空间,在国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实现了网上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厚爱。虽然网络广播兼有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的优点,但在我国的受众群体还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缺陷,发展前景不明。

1.2手机广电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电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手机广电媒体的主要现状是手机电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的发展势头不够。虽然手机电视发展较快,但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发展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内容比较匮乏和同质化、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淮同时存在,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订制费用以及数据流量等接收使用费用。我国的手机广播业务在2003年开始出现,由于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我国手机广播的发展步履维艰。

1.3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我国数字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数量达6千多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接近40%,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存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用户规模庞大、盈利空间充裕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分散、内容匾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急需创新市场推广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但从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总体上看,仍然面临着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利益博弈、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成熟。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到电视产业。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具有内容多样,可随时随意点播,同时,网络视频画质更优,内容更全面,即时性更强,以上这些优点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传统电视产业;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到电视频道的生存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广电新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广电信号的压缩传输,原来一个频道的带宽可以承载四个以上频道,因此,广电行业需要重新整理频道,重新审视立台特色;三是新媒体功能的增加带来电视节目形态急需进行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信息和娱乐功能为主,而新媒体的功能更加强大,除娱乐和信息功能以外,还有资讯和通讯的功能,因此,迫使电视节目依据这些功能,不断改变自身角色;四是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决定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盈利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通过抽选部分用户进行测定的,所统计到收视率直接影响到盈利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受到挑战,公众的收视行为更为自由、多样,移动收视和公共场所收视等方式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需求,数字化以后广电频道的主要收入分别来自内容销售、节目收视费、应用服务费、政府补贴、广告费等多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广告。

3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媒体节目内容资源的共享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广电媒体是以丰富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媒体通过交流、合作,使大量的资源得到共享。二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渠道和接收终端融合。从当前广电媒体的现状看,广播电视业务多种多样,有无线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多媒体业务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交互电视等。这些业务不是传播模式的不同,而是运营模式的不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势必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用户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融合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自开展多网融合业务。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让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终端都成为新一代的信息、通讯、广电媒体。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形态新媒体都存在着政策限制造成新媒体运营的自主性不强;内容匾乏、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包括视频网站在内的不少新媒体都未能实现盈利;可应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媒体今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广电业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第2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就业现状

一、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

中职机电专业又称作为机电一体化,它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一)全国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临近年关,许多企业为追求经济利润而扩大生产,直接导致了技术人才的紧缺。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机电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以江、浙为例:今年对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需求率较之去年增长了5%,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用人率提高了8.23%,而个别企业在今年加大对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部分以机电类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三)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人员需求增长12.8%;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需求增长6.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人员需求增长5.2%;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人员需求增长9.3%;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人员需求增长5%;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人员需求增长11.3%;模具工艺设计,人员需求增长15.4%;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三、中职机电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我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目前,我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分布在安徽本省以及江浙一代以及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深受公司领导的好评。截止目前,我专业2007届毕业生意向就业率已经达到75%以上,个别专业如汽车专业的就业率已经超过87%。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我专业把学生的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适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在以电类为主的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在选择就业岗位的面积上要更加的广阔,加上某些岗位人才的奇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需求是巨大的,因此在培养这个专业学生的时候我专业的侧重点就放在了如何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这一优势上,使这些学生的能力也从单纯的电类知识扩展到了与机械知识的共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汽车维修为主的专业,在社会当中的就业前景更是一片晴空,加上岗位上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我们专业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中,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

总之,我专业各专业的就业形势都比较乐观。人才需求量很大,学校的培养也比较到位。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心态,从一线脚踏实地的做起,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 马洪喜.试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资讯,2012(02).

[2] 王全喜.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3] 周俊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4] 芦景英.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5] 宋利强.谈谈机电一体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6] 张锐.刍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7] 张宇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第3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采矿 矿山机电业 发展 现状 未来趋势

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实力和工业科技能力。因为一些内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矿山机电业经历了高峰,也有在低谷长时间的匍匐。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具体原因,更需要知道怎样走出泥潭。

一、矿山机电业备忘录

我国的矿山机电业上从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到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通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先进机电技术,对行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增强人才引进力度等措施,矿山机电业的发展不断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矿山机电业的现状

“十年一觉扬州梦”。矿山机电业虽有过伟大成就和辉煌历史,但仅靠过去的优势显然是跟不上时展需求的。

(一)行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不容乐观

1.科研开发能力弱。这更多的是行业决策意识和方向问题。

2.行业竞争市场低端化。国内矿业机电业普遍存在经营机制、技术储备、装备、技术创新等严重不足的情况。

3.行业发展必要的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因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利润化的持续降低以及一些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矿山机电业的发展资金存在严重短缺。

4.行业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众所周知,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矿业机电业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直接导致我国矿业机电业至今尚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脚步。

(二)行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1.行业安全意识不足。这个问题的关键同样在于矿业机电业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这儿就不加以细说。

2.行业安全技术不足

(1)矿山机电业机械设备装备的水平差。老矿井,改扩建矿井,以及几乎全由个人承包经营的乡镇中小型矿井,基本都存在所采用的生产设备老旧,生产条件简陋等问题。即使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但相比普遍引进了国外综采设备和使用国内高端先进机械设备的的现代化矿井,其安全设计几乎是零。(2)矿山机电业安全检测技术不够完善。矿业开发利用行业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如果再加上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运行能力不过关,那后果将难以想象。(3)矿山机电业设备安全设计方法不够成熟。矿业机电业已有很多相关安全设计方面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但仍需不断完善。(4)矿山机电业机械安全标准不够完善和执行能力欠缺。现如今矿业机电业,许多相关人员对安全标准的松懈思想和厌倦情绪,导致执行能力大打折扣,埋下安全事故隐患。(5)矿山机电业人员素质偏低化。部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低下,设备运用理解不透彻,责任心不强等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通过专业人员必要的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强化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引进专业人才,减少事故的发生。

小结:通过以上资料和分析可以看出,矿山机电行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形势是严峻的。故依照科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应用当中的各式问题,早日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行业发展规划迫切、必要。

三、矿山机电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世界矿山机电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1.无轨采矿的推广。无轨化、液压化、自动化、微机控制化、通用化、多功能化是世界矿山机电业设备发展的未来趋势。

2.连续采矿技术的发明。提高采矿效率的最佳途径是连续采矿设备及其工艺的运用,实现采矿从间断到连续的工艺变革,将大大提升现有采矿效率。

3.遥控采矿设备的全面应用。全面运用遥控、无线电通讯、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等先进技术控制采矿设备和系统,是矿山机电业的发展方向。

4.智能矿山机电业设备的出现。矿山机电业机电设备需要不断增强结构安全,减轻重量,降低耗能,多功能化。

5.矿山机器人的使用。机器人所能够承受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工作指标是人类所达不到的。矿山机器人的使用,将会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和大限度的提升矿山机电业工作效率。

(二)世界矿山机电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对我国矿山机电业的启示

1.提高企业经济规模。通过加大企业投入,改革力度等方法,让我国矿山机电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增加产量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给了矿山机电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只要我们国内的矿山机电业产品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有足够大空间让他们大展拳脚。

3.提高产品可靠指标。性能、质量以及可靠性是产品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只有画的更深刻,产品才有存在下去的机会和前途。

4.加强科技能力。科技就是生产力,没有强大的科技作为保证,一切伟大蓝图都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样。

5.推行行业必要变革:①产品设计方法的变革。淘汰传统产品设计方法,合理高效的运用更多高科技创新手段,比如数字化技术,、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网络化设计等。②产品开发模式的变革。实现产品开发模式的数字化,可重构系统的制造,以及快速响应制造。

四、结束语

我国矿山机电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同样都是巨大的,立足本国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大改革力度,投入力度,宏观调控力度,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连斌.矿山机电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2):17-17.

第4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机电一体化又被普遍的称之为机械电子学,是把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有机结合,并综合运用到现实的项目机械当中。随着快速发展的机械一体化技术,一体化概念被普遍的接受与广泛的运用,是现代化机械区域中最受欢迎的技术问题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的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渐渐产生了以机械与微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现在的机电一体化的关键内容我们能够划分为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机械运行阶段、电子处理阶段与计算机辅助阶段。这3个阶段在机电一体化体系运作经过中,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并且在不一样的施工环境中,有着不一样的运用。尽管,这3个阶段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点,但是这3个阶段有着非常严密的连续,假如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有一个步骤发生了问题,那么将会对别的阶段带来严重的影响,这就足够的表现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延展性。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与“产品”2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根据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别的新技术的单一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加电气所产生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基本不同。机械项目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依然属陈旧机械,其关键作用仍然是取代与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当中的微电子装置除能替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作用外,还可以赋予很多新的作用,像自动检验、自动解决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和控制自动诊断和保护等。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但是人的手和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和头脑的眼神,具备智能化的特点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电气化在作用上的本质不同。

2机电一体化和工程机械的不同

机电一体化与工程机械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机电一体化:机电控制是侧重点,详细到行业关键指:数控机床、PLC技术、接口技术、ECU控制单元、单片机运用等,在这个专业里需求对电的控制高于机械本身。其优点在于机电控制将是将来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它只是为机械行业服务,重点工作装置还一定要由机械完成,就业面比较来说相对宽泛。工程机械:侧重于内燃机、液压和液力传动、底盘与关键工程机械构造和设计,像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等。详细到行业关键包含柴油机、变矩器、油泵、液压件等的设计和制造。它是机械行业的详细运用。其优点在于工程机械行业是国家核心发展的行业,行业内大型企业很多。

3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3.1节能功能

机电一体化节能功能在项目机械中的运用,也在必然程度上优化了机械现实运行状态。就是在陈旧的项目机械现实运行中因为其机械运转需要耗费很多的能源,从而造成在工程机械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渐渐凸显出来社会能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能源浪费的情况也变得愈发严重。而导致这情况的因素关键归咎于陈旧工程机械现实运行中经常处于功率不能达到相应规范的运行状态,最后在这运行状态下,能源浪费情况一定会常常出现。在这背景下,如果将机电一体化节能功能运用于工程机械运行中,就能有效改善陈旧机械运行中存在的能源浪费情况,而且也能完成对功率的适当调节,达到最好的节能结果,同时也能有效处理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能源短缺问题。

3.2提升精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运用,经过精密的电子控制体系,让工程机械作业的精度大大增加了,大大提升了整个生产经过的良品率。陈旧的机床加工的产品的精度许多时候是凭借操作人员的经验与操作的熟练程度,产品相对低的良品。而运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数控加工机床或者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明显提升,其能够依据控制体系的命令自动实施作业,并依据反馈体系的信号及时调整作业,大大提升了产品良品率。例如最优秀的数控金切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经能够达到0.001mm左右,超精密数控机床的微细切削与磨削加工精度能达到0.05μm左右。

3.3自动报警、电子监控和故障自检作用

在项目机械中,电子监控就是对其传动体系、工作配件、制动体系、发动机和液压体系等的工作状态实施监控,一旦在监控经过中发觉了异常情况,自动报警体系就会对产生故障的位置实施正确地定位,之后就可以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快速提升机械设备的效率,还能够让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减少停机维修的时间,让维修应用的费用降低,机械设备的应用寿命尽量延长。

3.4实现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项目机械完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能够让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轻,提升生产率,并减少由于操作者不足的经验对作业精度的影响,比如,某公司的挖掘机设有挖掘轨迹控制体系,铲斗运动轨迹的形状操作者在控制板上设定好后,微机控制体系可以依据各类的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动臂、斗杆与铲刀的运动,完成各类特定开口与断面沟槽、斜面的精确挖掘,让挖掘作业完成了自动化。

4结语

第5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状态检修;目标;注意问题;设备状态;展望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与发展现状

1. 继电保护技术状态检修

1.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就是利用微机保护等自动装置的自检信息,建立一整套确定继电保护及二次设备实际情况的监控系统,从而控制监控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以诊断保护的动作行为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

1.2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目的,第一是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准确掌握设备状态,按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确保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第二是科学地进行检修需求决策,合理安排检验项目、停电间隔和检修工期,从而有效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性。第三是形成符合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要求的管理体制,提高二次设备和二次回路检修、运行的基础管理水平,在电网中营造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的氛围,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2.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

2.1 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

2.3 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具体目标:

1. 供电可靠性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是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在特殊状态下的检修,保证了用户的正常用电,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系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好地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 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及综合自动化的应用日益普及,保护装置逐步具备了可进行数据远传的相应的数据接口,为改变目前保护装置计划检修模式,将预防性试验改为预知性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可以克服定期检验中的盲目性,同时降低凭经验进行定期检验得不可靠性和设备的故障率。

3.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后,通过科学分析,简化检修工作,避免定期检查的盲目性,促使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减少了检修管理中的混乱。

4. 注重继电保护运行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

要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必须要有能描述设备状态的准确数据。对继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将有助于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故障情况、历次检修试验记录等实现有效的管理和信息共享,并为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准确的数据将有助于合理地制定设备的检修策略,提高保护装置的可用率,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5. 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

开展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然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得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只有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相结合,进行多因素地综合分析评价,才有可能得到更准确、可信的结论。可以通过建立故障监测系统,实现故障状态的实时监测效果很好。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故障信息系统等,对设备进行测试来分析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三、开展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注意的问题

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必须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是对现行检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实行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既要有长远目标、总体构想,又要扎实稳妥、分步实施,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1. 基础资料与信息收集是状态检修的前提

状态检修工作前期的资料与信息收集工作很繁琐,如果没有准确的基础资料与信息收集工作,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无从谈起。

2. 现场标准化作业是状态检修的基础

现场标准化作业是通过对作业过程的管理、危险点及关键流程和关键环节的控制,真正达到控制作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现场作业水平的目的。只有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才能使继电保护状态评估工作更加标准、规范。

3. 二次设备的定期巡视是状态检修的保障

只有实现定期进行保护专业巡视与运行人员对设备的“动态监视”,才能体现出状态检修的优点,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科学的评估,切实保障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持续开展。

4.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基本流程包括:

图1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流程图

四、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1. 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 5 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 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 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

第6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电力财务;内部稽核;构建分析

一、引言

电力财务的内部稽核就是在拟定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规则化地对电力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适当的监管和审查,以确保财务状况的良好以及正常运作,协助相关的企业以及审查部门进行督查工作。电力财务内部稽查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内部运转以及外部审核,它是所有的项目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一切的审查工作都是以其为基础和依据的,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电力财务内部的稽核,在原有的稽核制度上不断创新,鼓励相关人员的工作,只有将稽核制度有效的进行、实施和开展,财务安全才得到保障。

二、财务稽核的概念

目前,关于“稽核”二字的概念,其参考以及理论依据大都出现在我国的文献以及资料文库中,早在1958年著名的会计学家F.A.Lamperti就已经提出了关于财务集合的概念,他认为财务稽核是指财务部门内部主体实施的一种监督、监管、控制活动,与处于财务系统外部的内部审计等等相关监管控制机制或者相关审计系统相比,财务稽核在大型的企业电网控制公司有着一种比较特殊的优势。其优势在于,财务稽核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对内部的财务状况非常直接的进行一个监管,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繁琐的步骤。财务稽核的工作范围以及定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企业进行内部加强和外部巩固、市场拓宽,财务、价格、税务等的日益频繁检查的过程中,它是企业内部最直接最紧密以及最有效的一种自我审核判断控制和检验的方法。它也是公司内部整个管理系统以及控制机构的第一道防线,起到一个保护以及屏障的作用;第二,财务稽核是会计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开展此项环节的本身就是对整个公司财务部门具体工作内容的实施过程,是保障公司财务安全的重要措施;第三,稽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财务工作进行负责,站在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上来规避财务在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危险以及一些事后问题,确保财务工作本身能够经得起检验以及检查,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不出纰漏。而电力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则是配合相关的监管机构进行检查以及汇报工作,它是相关部门检验财务状况的一个基础材料来源,该项工作作为一项辅助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部以及各个分部的单位工作开展的前提,是电力公司财务稽核的工作环节。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的加强,电网企业财务稽核工作的定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阶段,它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检查财务内部的相关工作来确定企业的运转是否正常,确定电力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三、财务内部稽核在江西省电力公司中的有效机制构建分析

就江西省电力财务内部稽查的现状来看,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必须了解当地的电力供电状况,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相应的办法,在实际遇到的问题中进行改良,不断更新以及提高稽查制度的全面性系统性。另外,控制活动的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电力内部财务稽核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活动。内部活动具体包括会计系统控制、财务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行分析控制等等,在进行这些一系列的控制基础上之后还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任何财务部门都需要做的一件应对可能风险时的相应措施,在进行内部稽查时,需要对风险评估方面尤其注意,要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归纳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稽查工作的准确无误、顺利的开展。再者,倘若公司内部没有确定完整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先将公司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其职责状况了解清楚,进行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则制定,统一格式、统一流程,制定出清晰的可实施的稽查制度。当然,各部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管理运行上的差异,有些部门制定或者出台了内部的控制手册以及风险管理手册等等,如果出现此类具有差异性的现象,需要解决的就是将所有的内部管理部门的控制制度进行统一化的编改过程,将尚未确定清楚的或者是存在差异的财务稽查制度进行全面校对,强制性地进行统一。

以往江西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稽查制度不能进行很好实施的原因就在于未能够将各项稽核工作进行很好的定位,工作分工是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些内部财务稽核工作之所以存在一定的缺漏或者是实施不到位等现象,就是由于人员的非专业性以及制度的不严谨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度以及办事效率,对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对于稽核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上岗上线的专业培训,确保其高效的工作质量。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下的趋势以及现状,让他们了解江西省内财务电力状况,将财务管理的具体的经验以及过去的参考案例作为工作依据,让其了解到具体地区的一些审查制度以及风俗习惯。受我国经济不平衡的影响,以及各地区文化的差异,南北地区的项目以及经营状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面对这些差异,必须注意地区化的经济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这需要适当更改稽查制度,将电力财务内部的稽核更好的实施以及投入到实践工作中。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髓,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与躯体。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的精髓以及精神所在,所以在进行内部财物稽查制度的确定时,需要考虑到企业文化对稽查制度的影响,制定具有特色的能够高效率实施的稽查制度,这是表现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也是能否体现一个企业的先进性以及卓越性的重要环节,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到稽核制度中。具体实施时,考虑成本以及现实因素还有相关变量等。以上就是我们将电力财务内部稽查制度有效进行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参考文献

[1]姜晓宇.国有电力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第7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作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它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数种不同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是保证现代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在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上而研发构建而成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在机电一体化原理的指导下,将不同的机械和电子设备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电子控制机械,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的电子机械系统。而且,这种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的机械中,实现了煤矿企业采煤、转载以及运输作业工作效率的综合提高,为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推动煤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1、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煤矿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煤矿机械的运行效率,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首先,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煤矿机械运行状态监控的智能化。比如,在机械运行过程中,系统可以对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等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控,一旦发生运行故障,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确定故障发生位置,发出警示提示工作人员。其次,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运行自动化,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比如,应用机电一体化对采煤机进行控制,就可以实现采煤机的自动运行,提升采煤机的采煤速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2、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此一来,煤矿企业就可以大大缩减机械运行管理工作人员,降低煤矿企业机械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机械运行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必再亲力亲为,每样工作都需要亲自进行管理方能够解决问题,保证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控制程序实现机械管理的远程控制,甚至是无人智能化控制。并且,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出现,在传统的机械管理工作中,一旦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是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在管理工作中就经常会出现工作失误甚至是工作错误问题,保证不了煤矿企业机械的正常运行,影响煤矿企业生产效率。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三、煤矿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分析

1、提高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矿企业生产工作体系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王淑文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4300环节。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能否稳定、高效运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生效效率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包括企业机械运行安全以及工人施工安全等在内的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我国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机电一体化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主要应用表现在与X190系统的运用,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智能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2、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煤矿企业的生产主要靠采煤机来实现,因此,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对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的理论被提出来之后,首先研究的对象就是在采煤机中应用,所以相对于其他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而言,采煤机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发展的是最为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应用的最大体现就在于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相对于传统采煤机而言,电牵引采煤机不仅能够实现采煤机的自动化和半智能化,还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牵引力,保证采煤机能够在各种复杂煤层中进行采煤工作。并且,电牵引采煤机运行的稳定性也比传统采煤机稳定性强,耐磨损度高,还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可以通过定期自动检测对采煤机的状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故障,可以发出警报并准确指出故障位置,提示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3、提高煤矿企业煤炭装载运输工作效率想要综合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除了要提升煤矿企业采煤作业的工作效率,还需要提升煤矿企业采煤工作完成后,煤矿装载运输作业的工作效率,可以说,生产、装载运输作业,就是整个煤矿企业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装载工作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装载运输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解放人类劳动力,提升科学发展力,进而提高装载运输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第8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才能够更好的取得成效,本文针对机电设备点检制度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机电设备点捡制度是现代化企业的客观需求

    机电设备点检制,主要是对机电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的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它通过点检人员借用一定的手段,按照制定的标准,定期、定点地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进而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掌握机电设备的运行趋势,并对点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进行及时处理,最终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因此,可以说,机电设备点检制度的存在与应用,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效率,延长机电设备工作寿命的重要保障,对矿业企业生产连续,稳定,安全和经济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机电设备管理点检制更准确及更经济

    机电设备点检制的特征之一是推行全员机电设备管理。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尽管也要求全员参与,而且制度很多,但实际操作中职责不清、难以操作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直接影响了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而新时期的机电设备点检制把与机电设备管理相关的各方分成操作、点检和维修三方,通过明确的分工,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清晰化,更利于机电管理效率的提升。

    比如,同样是巡视检查,传统的巡视检查工作主要由维修工人承担,操作工和技术人员很难做系统检查和技术分析。而点检的巡视检查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量化和标准化的作业制度,在这种制度的规定与制约之下,不管检查人员的实际情况如何,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必须完成规定的检查作业,这就保证了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之内,不会出现因为忽视而造成损害的情形。在此基础上,点检人员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分析、处理、报告检查中发现的设备异常情况,做好点检记录,这是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机电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保证了机电设备持续良性的运行状态。

    再如,同样是机电维修,传统的维修大多采取事后维修,这就直接加大了维修成本,为企业增加了负担。传统模式下,先进一些的机电维修模式为计划维修,或事后维修与计划维修相结合,这种维修体制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计划性,但由于计划制定的失误也可能为机电设备带来不良的结果。而机电设备点检制度提出的是预知维修,它用一种制度来保证我们取得比较准确的异常信息,为维修提供依据,从而避免机电设备维修不足和过剩维修,减少抢修,在这样的情况下,机电设备就会更好地保持良性运行的状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降低运行成本。

    三、点检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实践的生产以及生活当中,机电设备在运作的时候出现故障或者事故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客观存在现象。只要企业在正常的生产以及机电设备都是处于一种正常的生产状态,受到机电系统本身和操作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生产环境的影响,机电设备都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免提,这样一些问题的出现也是符合机电运行规律的。但是,除出现意外及严重的动力干扰和不可抗力引起的突发机电设备事故外,企业机电设备的劣化趋势在其总体而言还是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依旧是有规律可循的,专业的点检人员和点检工作就是通过这一点,进行有效的长期跟踪,针对机电设备运行过的特征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绘制成为趋势图形,从而捕捉机电设备出现异常变化和故障的信息,将机电故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四、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度,需要保证点检工作的核心地位

    机电设备点检制度是一种以点检为核心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同其他任何管理制度一样,要想顺利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必须有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点检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中,很多矿企等工业企业的做法是建立与之匹配的劳动组织形式,将机电设备管理的三方分开,集中管理,各自承担相应的工作,这样一来,保证点检处于机电设备管理的核心地位,也使点检工作不受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影响,保证了点检工作的独立性。

    五、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要循序渐进

    机电设备点检制的形成,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但需要注意的是,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大量采用现代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管理手段,这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机电点检制度的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否则可能出现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因主观原因导致的失误而否定机电设备点检制度的情况。而且,机电设备点检制对机电设备技术状况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一些特殊设备因结构受力和工况复杂,因其故障特征参数的变化迅速和数据采集困难,可能造成点检数据的失误。因此,我们在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的过程中,应该把各种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真实的机电管理效果。

    机电设备点检制度在社会企业基础管理当中是一项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而且也是当今社会现阶段最为有效以及经济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为企业后期的不断壮大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以及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开刚,赵伟.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7(02).

    [2]赵华,胡燕玲. 像照顾老人一样照顾旧设备——孤东采油厂四矿实施设备“健康管理”新模式[J]. 现代职业全.2009(01).

    [3]黄亚洲.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5).

第9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范文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机电一体化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简单相加,机电一体化区与机械电气化是从本质上不一样的,机械电气化只是将电气的观念引入了机械领域,并没有给传统的机械领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而机电一体化在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后赋予了传统机械许多新的功能,给传统机械带来了新的发展,在未来机与电的结合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1、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并且第一届机电一体化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日本召开,从此以后各国政府开始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就目前形势来看,日本和美国无论是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还是相关产品的开发方面都发展迅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微细加工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等,在这些领域都有大量的资源投入。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起步相对较晚,要晚于日、美等国,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差距,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投入,国务院也为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还专门成立了机电一体化研究小组。许多大专院校为适应时展的需要,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来满足社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需求,由此也可反映出机电一体化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也对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相关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机电一体化普遍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在我国,国产数控机床的自主生产能力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套以上的能力;在精度方面,我国已经可以生产出精工精度性当高的数控加工机床。并在工业机器人的软件设计和编程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如今,完全国产的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占有率中超过三成。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和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多地建立了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开展,并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投入。另外,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光电一体化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作为未来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必然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社会将会向环保、智能、轻型、网络等方向发展,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可避免的将会向着这些方向发展。

2.1绿色化

工业革命以后,机械领域的技术革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但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于是,人们对环保型的设计、制造有着很高的呼声,符合绿色化的产品应当在适用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对资源的利用提到最高,同时在报废后还能都回收利用。机电一体化的绿色产品要充分考虑到环保的特性,在设计之初就要将环保理念考虑进去,使设计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对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危害。

2.2智能化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取得了实际应用,并且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区别于传统机床的数控机床就是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应用的一个显著例子。

机电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是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运筹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思想,可以模拟人的思维,对机械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监控、维护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机械系统。

2.3网络化

计算机技术普及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网络化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普及无形之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如今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和监控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无线传输设备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可以预想,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机电一体化的网络化产品将会走进大众生活,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将家里常用电器连接成一个网络,利用一台计算机(甚至是一部手机)作为控制中心,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控制系统,然后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一切电气设备,从而使寻常百姓真正体验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

2.4微型化

微机电系统(MEMS)是机电一体化科技含量极高的一个重要分支,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产品。机电一体化的微型化不仅仅是尺寸的缩小,同时会在结构设计、加工方法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微机电一体化具有体积小、动作灵活等优势,因此在许多对结构尺寸有特殊要求的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航空、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

21世纪以来,机电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机械领域发展的方向,促进了机械领域的各方面发展,为传统的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分支高度发展以后,各分支间的相互交融是必不可少的,以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是应运而生,可以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是机械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波.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J].科技传播,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