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建国大业的观后感精选(九篇)

第1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建国大业》;轰动效应;理性思考

《建国大业》这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献礼大片,投资3000万元,聚集了国内外172位片酬市价总和达4亿元的明星大腕,被誉为“史上最牛献礼片”。白影片全球公映以来,引起巨大轰动。我也在期盼中有幸观看了本地公映的首日首场,其轰动效应也让我对这部国产大片做了一次深入理性的思考:《建国大业》究竟带给国人什么?

一、带给国人震撼。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实力

这种震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一是“大”,阵容强大。《建国大业》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它拥有中国影史上最强的导演和明星阵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实力明星。在影片172位明星大腕中,有83位曾经作过电影主角,平均每43秒出现一个大明星。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是难以复制的。总导演韩三平表示,用大腕明星除了考虑到其对观众的号召力,主要还考虑到这部电影中众多波澜壮阔的人物所带有的历史感。最重要的是韩三平导演有个心愿,就是通过这部“史无前例”全明星阵容的《建国大业》歌颂历史胜利者的同时,希望“建立超强的华语电影阵容,以利于和好莱坞对话。”他谈到:“对话是需要实力的”,而且“对话需要的实力,比对抗需要的实力还要强大。如果我们不采用这种方式,华语电影如何在强大的国际电影市场竞争中,既肩负着把我们电影产业做强做大,又同时让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用电影这种方式走出去的重大使命?”于是,

《建国大业》这部原以为可能会像同样由中影出品的主旋律影片《天安门》那样弱弱地放映一阵的主旋律电影,渐渐被打造成了一部声势超过《赤壁》的重磅华语大片,慢慢炼成了一个气场盖过央视春晚的重大“明星开会”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建国大业》调动了中影集团的一切最优秀的资源。

从导演阵容看,《建国大业》的总导演韩三平,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中影集团的董事长,以其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做出的功不可没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影业的“龙头”,成为电影界第一位当选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电影人。执行导演黄建新也是国内电影业的重量级导演;影片还有几位客串导演,如陈凯歌、冯小刚、吴字森、陈可辛、张国立、姜文等,个个也都是大腕级人物。

从演员阵容看,如果仅以名气论,绝对是空前的。影片云集了章子怡、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一批国际影星,刘德华、黎明、梁朝伟等港台偶像明星,唐国强、刘劲、王健、王伍福等伟人“专业户”明星,张国立、陈道明、陈宝国、葛优、李幼斌、孙红雷等内地一线实力明星,刘烨、冯远征、候勇、张涵予等少壮派明星,陈坤、赵薇、黄晓明、黄圣依、王国强等一批深受国内年轻观众喜爱的内地青春偶像明星。

从幕后制作团队看,编剧王兴东、总策划张和平、摄影赵晓时、化妆王希钟、美术赵京、录音戎、作曲舒楠等,也都是业内清一色的精英人选。

二是“强”,反响强烈。《建国大业》拍摄制作完成之后,便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在国内,《建国大业》公映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热捧,全国首映日尽管是普通工作日,但仍然引来观影人潮。特别是国庆黄金周各大影院上座率均达到80%以上。看过影片的观众一致反映好,值得观看。而且观众在这部影片公映前的关注程度也是历来少见的,据百度搜索数据显示,《建国大业》的检索量也是无片能敌,仅9月13日一天就高达7万多次。在国外,国内还没有公映,就已经有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签下海外版权,并且价格是韩三平主持中影集团以来电影中最高的。

三是“高”,票房冲高。《建国大业》自9月17日公映以来,票房捷报频传,无论从观众层面,还是观众年龄层都突破预计,可谓盛况空前。截至lO月4日,《建国大业》票房已达到3,27亿元。此前,受观众追捧的影响,一直对票房保持低调的总导演韩三平也放出豪言,“《建国大业》内地票房有望超过4.5亿元。”这也意味着《建国大业》决意冲击前不久刚刚创下内地4.3亿元票房新纪录的《变形金纲2》的冠军宝座。另外,《建国大业》的轰动效应也使其成为票价最贵的国产片。据报道,《建国大业》在上海首映时,多家影院定出了100元的票价,与同期上映的进口大片同等票价,创下了国产片票价的新高,无疑表达了对这部国产大片的信心。

四是“快”,超越常规。按照以往规律,像《建国大业》这样的献礼大片,至少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其中调整修改剧本半年,筹备半年,拍摄半年,后期制作半年。而实际上,《建国大业》从接到任务到公映,前后仅用10个月的时间,这是史无前例的。

二、带给国人力量。再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

据报道,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各地公映时,激动的观众们在场内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带动全场观众一起融入影片的激昂场面,十分感人。一些观众被影片感动得多次流下热泪;有的老人行动不便,由家人搀扶,甚至坐着轮椅,也到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所以说,在庆祝建国六十年之际,《建国大业》让人们通过影片重温了历史,获得了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影片内容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全景展示了1945年重庆谈判至1949年开国大典这段风云岁月。这5年是中国历史上跌宕起伏、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峥嵘5年,出现了众多风云人物。在建国60周年之际,以韩三平为首的中国电影人推出这样一部影片。就是要通过再现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筹备过程的惊心动魄,让今天的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了解这些事件,认识这些人物。影片涉及并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伟大人物及其魅力人格,极具历史厚重感。引用总导演韩三平的描述:“《建国大业》是一部纪实性加史诗性的电影”。

二是来自演职人员的无私参与。在筹拍《建国大业》的过程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是导演请演员,这次是演员争着找导演无偿参演,甚至不计较角色的主次、大小或有无台词。许多明星大腕把参演这部祖国母亲60岁生日献礼片,看做是一种殊荣。导演黄建新称:“这部电影是电影人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电影,祖国母亲过60大寿,大家都是抱着一种给母亲过生日的心态来拍这部片子的,所以大家都是主动来找我们,无论角色大小,哪怕出镜一秒钟,没台词都愿意。”每位参演的演员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诠释自己的角色,且精益求精。总导演韩三平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谈道:“很多人只有几分钟的戏,却都非常认真,甚至对服装道具研究得比我都透彻。”说到片酬,黄建新导演复述转达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心声:“片酬,如果没有就不给;如果有,就捐给慈善基金。”由于这些明星大 腕们的零片酬参演,影片只有3000万元的成本,导演黄建新也感叹:“这些明星如果按市场价出演。打了一半折扣也要4亿多”。如果真是按照这批明星的片酬算,3000万元的投资连李连杰的片酬都不够。所以,从这些大腕明星的零片酬参演,也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力量,激发着国人的爱国之情。

三是来自影片的主题曲。影片中的主题曲《追寻》表现出众多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物为建国大业追寻真理、追寻解放、追寻人类伟大事业的力量。其中主题曲高潮部分的“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沿用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音乐旋律。使这首歌初次听就感觉既耳熟又亲切,更让人拥有力量。“大爱无疆。大道无垠”,就是影片从革命前辈追寻大道大爱带给我们的无限力量。

三、带给国人思考。增强了对中国电影的信心

应该说,《建国大业》的成功与轰动,让更多的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并关注了我们中国自己的电影,并通过几个前所未有的突破。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气息,从而增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自信。

一是对传统主旋律影片的突破。资深网络策划人称《建国大业》深刻反映了中国商业电影的特征,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的突破,使其更具商业气息。《建国大业》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部新式的主旋律电影,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主旋律电影的抗拒抵触态度和心理,在观影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了影片所倡导的境界。是一部适合50、60、70后,甚至80后、90后年轻观众一起观看,并在影片中各取所需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对于50、60、70后的观众群,影片是一种思旧和对过去的缅怀;对于80后和90后的观众群,也体验了与看其他主旋律影片不一样的感受。应该说。一部主旋律影片适合观影对象的年龄跨度如此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二是对人物塑造方法的突破。特别是在塑造伟人方面,一改过去影视片中伟人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的表现手法,通过伟人非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使其更加人性化、生活化,从神还原为普通人。比如,片中在得知冯玉祥将军在赴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行程中被暗杀之后,同志抑制不住地发火。又比如领袖醉酒戏,淮海战役取胜后。共产党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等中共领袖们则饮酒庆祝,醉倒在柱子边,面红耳赤的则揽着等人高唱《国际歌》,唱得泪如泉涌。这样“奔放”的领袖,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这场戏虽然是艺术创作,但很符合当时领袖们的心境,因为他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也是一群浪漫的人。这样表现伟人更生活化,观众在感情上也更容易接受。

三是对历史场景表现手法的突破。《建国大业》更加注重历史真实感。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演职人员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道具和服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当时的情景,再现历史真实性。比如,同志在政协会上的讲话语调和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喊口号时“有气无力”的声音,就是在查阅研究了以往录音的基础上,真实再现了当年历史本来的样子。又比如,电影在还原西柏坡会议时,从每个人的人场顺序,谁跟谁一起人场,每个人的表情,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也是整部影片中最讲究的戏。再比如,有观众反映首届政协会议召开时,主席台上挂有孙中山和画像,但画得不像。这段也是参考了很多历史资料的,当时就是那样。还有就是影片对抽烟这个细节动作的处理,在一次抽完烟后,抬起脚,把烟屁股按到鞋底上擦两下;还有他抽完一支烟,为了不浪费火柴,直接把另一支烟接上去点火的样子,就是尽可能地还原了史料中记载的形象。

第2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电影;《建党伟业》;审美思想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作为在政府指导下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在体现历史和贴近百姓生活中,弘扬正气、讴歌善良、宣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主旋律电影让人们在观看和欣赏中,使心灵得到一次洗涤。主旋律电影具有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主旋律电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反映历史题材的《开国大典》是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当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声音响起,每个观看的人在心中会升起一种自豪的感觉:“中国人站起来了!”《建党伟业》《的故事》《大决战》等反映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懂得肩负使命所在。而当人们含着泪看完《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反映现实题材的主旋律影片的时候,在心里涌动的是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奉献精神,有感动也有感悟,在泪水的流淌中,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主旋律电影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时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触及,触动的是人们的灵魂。

主旋律电影在反映历史和展示现实中,宣传的是正能量,给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激发爱党爱国精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描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历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解救中国而不断探索,以自己的方式作出了探索中国出路的努力和牺牲的故事。这部历史影片所弘扬的建党爱国精神给了观众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让人们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首了那段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真正领会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倾心付诸的不懈努力。该影片的主题具有很好的审美思想意义,从分析电影《建党伟业》所取得的成绩到现代社会审美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电影的魅力和它的积极影响所在。

一、《建党伟业》的审美思想表现

《建党伟业》依托历史,用朴实的表现形式,把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众多理念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众多明星洗去铅华的表演,将思想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通过审美观的辨别,思想上得到升华。

《建党伟业》利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情节,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这一阶段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包括“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等诸多历史事件。①然而影片对这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做了或简要或强调性的突出,让人们面对历史的同时,发自内心产生向正方向发展的震撼。一方面,历史风云是客观事实,作为历史题材的讲述绝对不可缺乏,另一方面,有重点地突出革命历史发展方向、增强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是此部电影应该强调的问题。

(一)内容时间上的有效把握

对于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观众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建党伟业》电影讲述的历史事件又是现在执政党的近代创立发展史,这种观看电影之前的一种对电影内容的了解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意向。电影内容的讲述和观众对内容的期许之间的吻合度,必然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这段历史时间被称为“乱象纷纭”,错综的事件和各路人士围绕救国的方略上下求索如何清晰地在影片中展现出来成了重要问题,本部影片做了有效处理使之得到框架性的展示,同时为1917年“十月革命”到1919年“”的重要讲述做了成功铺垫。此后各个爱国志士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开始了逐渐清晰的实践。从上海到浙江南湖中国共产党成立,在线性的历史表现中,艺术的丰满内涵和形象的细节呈现使《建党伟业》有详有略。从时间上来看,该片的上映正值党的九十华诞,举国上下举办了各种文艺演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团体都在以独有的方式来回顾党的诞生和成长的艰难历程。在这样环境氛围下,提倡爱党爱国的各种文艺活动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建党伟业》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的献礼片,吻合了观众的接受心理,成为一种影响人们情感的有效渠道,让人们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在心灵上得到一次洗涤。

(二)审美情感上的有效吻合

一部成功的影片必然会使观众有一种情感共鸣的身心体会,这是一个真正电影人的追求。该部影片在讲述内容上从不同的情节上唤起了观众的审美情感。《建党伟业》没有利用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表现来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而是在近乎平淡中通过群星的“理性”平静地把历史展示给广大观众。对于英雄影片中细节化的处理,让他们走下神坛,把和现实紧密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人显示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英雄志士,让人们在置身其中的感觉中不知不觉地重温历史、珍视现在,在贴近大众审美心理的引导下,从思想到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涤。当人们为与之间纯真的爱情和蔡锷与小凤仙荡气回肠的爱情感到发自心灵深处震撼时,每一个人又都会被青年追求真理的执著革命道路中碰壁,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蔡锷将军在百险千辛面前,在富贵与信仰之间的坚持所感动……这些艺术表现在一种质朴中娓娓展现充满了审美新鲜感,在“去概念、说教、标榜”的书写中从容地完成了对意识形态的全新表述。

(三)审美因素的创新

一般涉及关于“建党建国”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落入说教嫌疑,影片的内容和形式都显得过于模式化。它的审美思想意义也因其过于浓烈的政治性而逐渐削减,容易引发观众的一些抵触的情绪。而《建党伟业》题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大众的审美兴趣,表面上减少政治说教意味,实际上是将深刻、具有思想意义的意蕴寓在影片的每一个故事中,融汇贯穿整部影片,从而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建党伟业》中关于大篇幅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多,不用那么多的硝烟战火,而是通过更多的文戏,理性而平静地把历史展示给观众,在体味历史中细品其中千般滋味,寓于平淡之中深谙深刻道理。对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作了细节化的处理。、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与辜鸿铭等顽固势力的面对面的斗争,用鲜活的形象表现给人们直观的感受。《建党伟业》对袁世凯的形象塑造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袁世凯维新的一面,又有妥协于帝国主义的两面性,表面上心向革命,骨子里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昭示他的命运,当然相当悲惨的,在众叛亲离中穿着龙袍绝望离开人世从多个视角将形象加以还原。《建党伟业》中,当宋教仁遇刺后拜托同仁照顾老母的遗言,不是以往电影中很多仁人志士就义时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在平凡和真实中让人们感到人的真情所在,发自心底的情感蓬勃而来,在平平淡淡中显现人性的光辉。

二、《建党伟业》的审美思想意义

影视审美通过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着人们的心灵,提高着人们的道德情操。影视创作者和教育者们有意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时,就要重视影视审美思想的意义。影视审美思想对于开阔人们的生活视野,健全人们的文化心理、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作用。②电影是表现审美思想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把娱乐和认知、审美和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因此,通过电影加强人们的审美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建党伟业》是这方面探索的成功范例,它从时代特征和受众的心理入手,在各个方面寻找突破点,完美达到了受众的认可和发挥了审美功能。大众的审美兴趣决定着其对电影题材的选择,而审美兴趣又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建党伟业》以切合时代特征,贴近受众审美心理的情感吻合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为广大观众所接纳。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此类电影的艺术魅力,使之为中国的审美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建党伟业》从一开始创作者利用黑自影像所展开的铺叙,不仅重现了往昔的历史记忆,而且唤起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感知。当以其极相似的外形和独特的言语呈现在影片中时,陈独秀在不同场合或细声断语或高声疾呼的以“书生”的方式力挽狂澜时,都给予人物具体展现的可能。影片《建党伟业》为当下的电影树立了典范,对电影的审美教育作用进行了有力运用。电影《建党伟业》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在红色经典与时尚流行之间穿行往复,看似不经意的有心塑造让我们意识到,这是突破了长期以来的禁锢,加入新元素后的改变,得到彻底改观。《建党伟业》能够发展和完善人的思维品质,能够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总之,它所反映出来的电影文化对人的这种审美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意识作出贡献。从审美思想的角度对电影进行探索,并且将这一成果在日后的电影发展中加以运用,是一种很重要的实践。从《建党伟业》审美思想意义谈开,新的时期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电影人作为银屏的诠释者,重任在肩。结合目前实际,了解观众心理,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宣传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在欣赏影片中每一个精心雕饰的故事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让心灵深处积蓄已久正能量释放出来,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付诸努力!

三、结 语

梁启超认为:“天下最神圣的东西莫过于情感。”③《建党伟业》在重大历史的艺术表现、审美思想的吻合、审美方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做了明显的努力,其艺术实现的方式对于今后的电影表现具有鉴戒意义。“不仅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享受,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代偿和宣泄功能,可使观众的某种愿望得以满足和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④创作者对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与电影的艺术性、思想性等紧密相连的关系出发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审美教育形式,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那些仁人志士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在现在社会环境下,作为祖国一分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的积极思考。

注释:

① 鞠海彦:《2011年献礼片综论》,《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年第1期。

② 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③ 高雪雁:《审美教育的历史探源和现实意义》,《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第3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120__年,今年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周年的纪念年,70年的砥砺奋进,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将会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在今年这样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年份,我在我们的思政老师的号召下通过网络渠道在线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经典影视作品,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慨万千。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是以抗战胜利为背景,主要讲述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正式成立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达成共识后不久国民党就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并对民主党派人士进行大肆迫害,内战全面爆发。该影片也着重从正面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提出到正式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也贯穿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辽沈、淮海、渡江、定都北平等战役,及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众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

在影片那段混乱的历史中,我们的中国刚经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国内情况一片狼藉,百废待兴,再加上存在着两个不同阶级的政党,由谁来当政,由谁来掌控国家等问题非常敏感,局面十分复杂。虽然国共两党在经过和平谈判后达成协议,共产党还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但国民党却仍然野心勃勃,依旧想着要一党独大,想要独占中国,丝毫没有想要建立联合民主政府的意思。对此,中国共产党也放弃了和谈,制定了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战略,1947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开始走武装反击的道路,拉开了武装解放全中国的序幕。对此战略转变,许多爱国人士,民主党派人士也都纷纷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做法,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行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共产党革命家,和宋庆龄、张澜等众多民主党派人士与爱国人士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的巨大努力与贡献。

1949年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建国大业》虽呈现的是历史,可我们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总结历史,备战未来。在当今时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可现代化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今社会,世界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正在变化和调整,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外交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外交又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对此中国更应提升自身能力,化危机为动力,实现自身净化升华。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是2019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的日子,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们的中国又将踏上追梦奋斗的新政策,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都是追梦人。

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2今天,我观看了一场红色电影《建国大业》。

这部电影向我们介绍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为实现建国大业,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来谈判,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1946年6月,国民党返南京一个月后,撕毁了《双十协定》,向中国原解放区发动总攻,内战全面爆发。许多进步人士遭到了国民党走狗的迫害,4天后闻一多向群众述说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结果在当天晚上,闻一多被杀害,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件,直到1947年7月,才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1948年5月中共中央迁往河北,而在这一个月的南京,蒋介石成了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影片讲述了通过无数中国共产党员的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永不分裂的团队。

面对困难,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回想起来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英勇的战士和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感珍惜。相比起来,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万众欢腾、全国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建国大业》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影片,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故事片。看完整部电影,不禁让人为之感慨,为之动容。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起到关键性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怀着激动的心一起喝酒,喝醉了酒的他们一起拥抱,一起欢呼的情景让人感动万分。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一次次突破围剿,一次次突破封锁线,一次次穿过茫茫雪山,一次次穿过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红军由防御转向进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起尽情的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在国军飞机轰炸共军大本营时,毛主席刚刚吃了颗安眠药。周恩来好几个人冒着危险冲进毛主席的卧室硬是把毛主席给抬到了防空洞里。而毛主席的厨师却为了为毛主席端走饭菜,被国军那不眨眼的炸弹,炸死在厨房。毛主席还亲自在安葬的那天和他告别。看到这里任何人都会流泪。共产党胜利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团结的中国人终于打败了小日本,推翻了残忍的蒋政权,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台湾那边,是落寞的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电影看完了,我受益匪浅。共产党才几万条破枪就把拥有飞机坦克的日军、国军打败了,这靠的是什么?就像吉鸿昌所说的:“日本有飞机大炮,我们有热血,有四十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怒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是啊,中国人民不就是这样才成功的吗?让我们团结起来吧!!

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4小城的影院设施破旧,这让我非常不满。作为一个地级市,没有一家象样的影院、没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显然是很成问题的。不过,影院虽然糟糕,好歹也是能放点什么,就在这个破影院里,看了那部在网上热议的《建国大业》。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片子,导演的立意当然已经不劳多说,拍摄水平也算得上差强人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蒋介石等的特型演员也是身经百战,受到广泛认可。就连国母宋庆龄的演员许晴,化了妆以后也颇有些神似,虽然感觉起来雍容的气度还少了点。

总体说,这是一部不算失败的影片,当然,如果没有那些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明星,也许还更好些。看着冯巩、赵薇、章子怡在政协大会上讨论建国方略,很让人有些晕眼。刘德华跑前跑后没干成什么事,成龙、陈红当记者,梁家辉、黄圣依忽然撞出来弄点动静,感觉起来很有些挠头。

不过,象这样严肃的电影,往年的拍摄以严肃为主,小孩子们还真看不进去。现在,换了这一大批明星,帅的帅呆,美的美烂,满场子里也就乐得都是白牙,换个位子想想,这也是算得上是会抓耗子的猫猫吧,猫的颜色只好不去分辨了。

那么,就算明星多点,就当是他们露把脸,表达爱国感情,为国庆献礼吧。娱乐时代,爱国教育的方式,只要不出原则错误,我看也没什么不行。何况,这些星们,在拍戏的时候看起来还是很认真的,比如演蒋经国的陈坤,个人认为还是演出了末路皇太子的气质来了。

至于还有很多的脸熟的演员,据说都是放下明星身段,在这部大片里跑一把龙套。可惜我老人家太老,没能记得清名字,真不好意思,呵呵。

最新看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5抗日战争结束后,到新中国正式建立前,中国在从日寇手中抢回的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陷入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怪圈——国共内战。《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这四五年间的故事,它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借光影带我们重温历史这段尘封的岁月。

电影在一个宴会中开始,觥筹交错间,尽是抗战胜利的喜悦。可这份喜悦,掩盖不了那个现实的问题——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支持建立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表面赞同,实则野心勃勃。果然,很快,国民政府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开始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内战爆发了。靠着“几十杆破枪”,靠着士兵的艰苦奋斗,靠着领导人的运筹帷幄,闯过重重困境,中共反守为攻,步步紧逼,最终扭转战局,以少胜多,解放了华夏大地。

电影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场景。

其一是淮海一役胜利后,村民们齐聚一堂,张灯结彩,欢欣起舞,而中共几位领导人,却躲在小屋里喝酒。烈酒入口,火辣辣的,烫软了他们的心,烫热了他们的情。几个人高唱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抱头痛哭。那指点河山的领袖,那铁骨铮铮的汉子,竟也会流泪。我深受震动,几乎也要随他们一同落泪。英雄也是人啊,他们有血有肉,有七情有六欲,眼看多年的艰难困苦将有结果,他们抑不住自己的泪啊!这些泪,是光荣,是骄傲,落进我心里,让我知道,一手拉起一个危亡的国家,是何等的不易,那些敢站出来,扶起跌倒的中国的人,是何等的无畏与勇敢。他们的汗水,和着血水、泪水,一齐洒在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上,浇灌出了今天这个强盛的国家。

其二,是部队进京时,一个老红军站在路中间,站在毛主席的车驾前,喊道:“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向毛委员长,敬礼。”老红军声嘶力竭,声音悲恸,令人动容。毛主席面色沉痛,回了他一个军礼,庄重,有力。这个军礼,是对活着人的感激,是对牺牲者的祭奠与哀悼,更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蒋公一直叹息,是天意,才落得亡国亡党的下场,殊不知滥用权力、失去民心,才是推倒大厦的黑手。国家的稳定,要的是由官至民共同维护,当大多数人已经对政府失去信心,领导者再英明也只能苟延残喘。今天的社会,这条规律同样适用,约束权力,执法为民,才能成为民心所向,才能“得道者多助”,才能建设有权威的政府。

“为自由,为和平,为了梦中的安宁……”在纯净明亮的童声中,影片落下帷幕,留下我们,活在这片千千万万革命战士梦中的安宁里。今日的安宁来之不易,这部影片让我们铭记为五星红旗的升起而倾尽一生心血的人,更警醒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只有爱国爱党,为政者心怀苍生,执政为民,老百姓拥护统一,安居乐业,各司其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一直繁荣富强,让英特纳雄耐尔实现在我们的家园。

第4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商业电影、政治电影和艺术电影,很难有哪部电影可以把其中的两个类型完美融合在一起,尤其在当下的中国。但《建国大业》做到了,正热映的《建党伟业》也做到了。

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化操作,最重要的两大特点是制片人中心制和明星制。上述两部影片的总导演韩三平先生深谙此道,将这两大元素运用得行云流水,特别是对明星的运用:诸多明星参演的《建党伟业》可以视为《建国大业》的青春版。以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为例,《建国大业》中由唐国强扮演的中年,在《建党伟业》中改由当红影星刘烨出演。

与《建国大业》一样,导演韩三平和黄建新在《建党伟业》中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尽量让历史伟人的银幕形象更为生活化,平易近人。饰演毛润之的刘烨和扮演的李沁之间有多场表现男女感情的戏份,特别是在某年的除夕夜,毛润之婉拒了先生的饭局邀请,回来跟一起守岁。听到外面有烟花声,二人出去,因为放烟火的位置距离很远,看不到,于是毛润之一下子把开慧抱起,放到肩上。这样的戏份,在之前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难得一见。

尽管由于影片题材的特殊性,可供主创们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但《建党伟业》还是以诸多商业化手段,做到了让普通观众有亲近感。影片中类似刘烨的这种表现比比皆是。但在笔者看来,影片中这些明星的表现,并非为了戏中角色,而是为了这些明星――让观众看到,偶像明星饰演伟人,也可以做到如此亲民,从而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由此可推知戏中其他170多位明星与饰演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5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国有煤矿 价值观

1.企业文化对国有煤矿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等,它被企业大多数

成员所认可,成为教育新成员融入企业的一种精神理念。企业文化能够不断改进企业成员的不良行为,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矿企业人数不断增多,员工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如果还依靠以前强硬的管理制度,是无法使员工心悦诚服地为企业尽责。小企业可以依靠人情来管理,中型企业通过制度可以管理好企业,然而大型企业的人员众多,人情与制度已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文化来管理企业。国有煤矿企业是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员工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不用为未来而担忧,在管理中用制度无法更好地约束与管理员工,而只能用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想行为,使员工认可企业的发展准则与方向,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如家,愿意为企业尽职尽责。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对国有煤矿来说,建设企业的文化也同样重要,也是提升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的需要。

2.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国有煤矿在长期的发展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认识不够,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2.1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落后

我国很多国有煤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煤矿的产量与质量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无法更好地凝聚企业的员工。一些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根据企业的特点建设适合企业的文化,而是生搬书本知识,建立员工不认可的所谓的企业文化制度。一些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很有效果。有的国有企业即使有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也是非常地不系统,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1]。

2.2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不当,把握不住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企业与员工等方面辩证统一关系,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征。企业文化可以无形地影响每个员工的意识与行为,把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但是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口头上总说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感受,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使员工感受不到应有的待遇。

3.国有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矿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好国有煤矿的企业文化,更好地约束与影响员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转变观念,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说“思想决定高度”,国有煤矿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了解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通过领导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所有员工;其次,中层管理者也要知道怎样科学地建立企业文化,并不是建立企业制度那样简单;最后企业人力资源与各部门管理者要加强培训员工,让员工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与意识,为建设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有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坚持学习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管理者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领导者,更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3.2加强企业文化价值观建设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评判事件的标准,是企业的员工认为的对企业来说最具价值的精神因素。国有煤矿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注重从价值观方面进行建设。

3.2.1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煤矿企业的员工众多,每一个员工都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力量,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国有煤矿企业也要努力建设和谐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解企业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重要性,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企业不断培养有用的人才。[2]国有煤矿企业要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到企业的所有制度中,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使“以人为本”融入企业的发展精神,不断形成一个尊重员工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3.2.2创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知识是对企业对个人的发展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国有煤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每个员工不仅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还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企业要经常外聘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来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对企业的认可度,从而使员工与企业不断进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创新是实现组织价值的手段,只有当企业的员工坚持学习,他们才有能力更好地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员工的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

3.2.3增强员工幸福感

员工在企业里工作与生活,企业其实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园,企业的员工之间要建设相互的信任与理解,员工之间要相互尊重,真诚处事,这样才能给员工安全感。国有煤矿企业不仅要建立员工之间的信任,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为员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园。随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快乐地从事工作,在工作中能感受到幸福。国此,国有煤矿企业在以后的管理中要多关心员工,要关注员工的心里所想,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当员工感觉在企业幸福了,他才会愿意长久地为企业工作,企业也会减少人才培养的成本,因此企业要注重管“心”,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归属感,建设科学绩效与薪酬管理,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4.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联系企业员工的内在精神力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引导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因此,我国国有煤矿企业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这样就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17日早7点30分,参观团乘车由欧美同学会会所出发。在车上,于隶群首先介绍此行的目的。他说,应河北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的邀请,应留日博士、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召堂的邀请,留日分会组织大家赴沧州参观、学习、调研,希望大家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沧州的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这一番话使新老学长既心潮澎湃又身感重任在身。

下午1点,学长们不畏酷暑顾不上休息即参加了由沧州临港化工园管委会举办的研讨交流会。会上,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沧州临港化工园管委会主任田俊祥首先代表沧州市人民政府和沧州临港化工园向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的学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临港化工园区的建设、发展优势、优惠政策以及投资重点等情况。田俊祥介绍说,沧州临港化工园是河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以沿海临港和化工产业为优势,以建成环渤海地区大型化学工业基地为目标,是沧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田俊祥衷心希望能以这次参观、研讨为契机,与来沧调研的各位学长以及欧美同学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不断增进和加深彼此感情。同时,恳请大家对化工园区今后的开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于隶群在会上代表欧美同学会对沧州临港化工园管委会的邀请和给予留日学长们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他说,看到我们的老朋友、临港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召堂在沧州的创业和作出的贡献,感到很高兴。他既是留日学长中的一个好典型也是一个好榜样,说明留学回国创业是大有作为的。于隶群表示,欧美同学会今后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仍会对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给予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为沧州化工园区的建设,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会后,在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召堂等人的陪同下,留日学长们参观了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和我国跨世纪重点工程——黄骅港。

第7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职业化价值观基点

军人职业化是国家根据军队的特殊需要,着眼于军人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法定军队员额和建立相应的选拔、培养、激励和退役等机制,为军队建设保留的人才提供长期服役以及退休的政策制度保证,并使军人在服役期间享受各种优惠和社会保障,使军人退役后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一、军人职业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军人职业化的内涵

军人职业化包括军人个体角色职业化和职业军人制度化。王湘穗、乔良在《纵横古今谈名将―军官素质论》一书中提出职业化的三维结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并指出军人就是军人,不是常人,好的职业军人的情感、意识、行为必须充分地军事职业化。

2.推进军人职业化的重要意义

军事职业化是培养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军人核心价值观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军人职业化的过程就是军人取得职业角色、明确职业责任的过程,而职业认同是军人产生职业价值观的基础;第二,军人职业化使职业稳定性提高,吸引力增强,军人后顾之忧减小,而职业稳定则人心思定,这是形成军人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军人职业化是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一大趋势,美英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军进行军事职业化建设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有所作为,推进我国军事职业化建设,提高军人职业认同感,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前提条件。

二、大力推进军官职业化

军官职业化已成为各国实施军队质量建设的重点,也是走精兵之路的本质要求。政府通过向退役军官提供比较优厚的生活保障,减缓市场经济对军官再就业的冲击和压力,可有效地消除因职业不稳定造成的军官临时心理压力,确保军官安心服役。同时,能够从法规制度上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有效地保留部队建设需要的骨干人才。这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官队伍、迎接新时期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军队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实行军官职业化,笔者以为,针对目前我国、我军建设实际情况,应突出重点,循序推进,争取有所作为。

1.建立军官个人情感素质信息档案,激发现有岗位军官职业激情

情感素质是军人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人的情感取向影响军人的岗位取向,换句话说,不同情感取向的个体有适合于其不同的工作岗位。把不同情感取向的人放在适合其的工作岗位,不是被动应付,而是对人的个性的尊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该前提,军队干部部门应协同卫生部门,建立完备的个人心理档案,用科学的测试方式,根据个人的考核情况及平时的个人各方面的表现或他人的评价,获取基本的个人情感意愿资料,建立比较规范的岗位人才选拔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测量情感意愿的标准,引导人们自觉地按照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岗位、调整岗位,最大程度地保证现有岗位干部的工作效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2.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军人职业化的激励机制

按照贡献积累的原则,对军人实行多元综合报偿制度,建立以军衔为基准的工资薪金体系,建立以职务、军龄、任职时间多要素合一的福利待遇体系,建立职务、任职、实绩、学位等单要素独立的津贴奖励体系。这种多元的综合报偿办法,能客观、有效地调节不同军人的不同利益关系,对于稳定军人职务,鼓励军人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淡化单纯追求职位观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都很有利。它是与职业化制度相配套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

3.完善军官长期服役制度和退役安置制度

军官的任期,既要严格执行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关于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保证军官在各级岗位上得到必要的实践锻炼,又要抑制军官频繁流动、大进大出的现象,同时还要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军官的最高任期作出规定。笔者认为,可将现行军官退休制度扩大到正团职,争取废止现行军官转业安置办法,代之以实行军官退休金和军官退役金制度,确保干部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完善军官住房分配制度,使干部有能力在地方自主购房;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干部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退役军官基金和机构,为退役军官就业提供咨询、信贷、职业中介、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保证退休军官与现役军官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

三、重视推进士官职业化

士官不仅是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更是先进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维护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有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美国士官的总数达到了军队总额60%,其他发达国家也达到了40%~50%,最高服役年龄可达60岁。随着我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士官的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目前,士官所占军人总额比例已达到了30%多。士官作为军人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推进其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士官职业化建设

当前重点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士官队伍。新的《兵役法》实施以后,建立了以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士官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应积极调整士官岗位,建立、健全士官成才机制,完善提升与培养相协调的用人育人制度,分层次分级别,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定期轮训、专业培训方式,大力进行士官技术培训教育,实施职业技术等级证制。通过送学、自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多造就一批技术工人、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等“专家”型士官人才。

2.完善士官优待政策制度

笔者认为,应逐步提高其工资级别和生活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李春秋.军人伦理学[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空军政治部宣传部[M].军人职业道德.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3]王联斌,朱少华.军人价值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张明仓.军事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第8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 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 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7]早先的主旋律电影只注重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同权力之间的较量, 影片中的历史伟人常凌驾于现实之上, 忽略其实际的生活境遇与经验感受, 因此形成落差明显的类型化人物, 使这些历史伟人的形象被道德定位, 呈扁平化特征。这一系列新主流大片通过伦理化的政治形象的塑造, 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 使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他行动的环境、他所得到的社会评价、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感情为中心而被感情化, 为英雄形象与民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流思想做了有效证明, 成功调动了观影者的伦理感情, 打开了一条主旋律电影一直希望的面向大众的传播渠道。

如《湄公河行动》整体上在讲述解救中国公民、展现国家力量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完成这个宏大叙事。例如方新武这个角色, 作为长年潜伏在金三角的中国缉毒情报员, 为人沉稳老练, 处变不惊。然而其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 使其对毒品和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深恶痛绝, 也因此在与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直接较量中, 复仇意志战胜了理智直接违反纪律将毒贩击毙。他的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警察一贯伟光正的气质, 甚至已经严重背离了这种气质, 但却更加人性化、人情化, 更易激发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其他如建国三部曲《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的人物塑造莫不如是。

(二) 电影工业美学的表意机制

詹庆生认为, 主旋律电影应该尊重电影类型规律, 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 探索如何将艺术表达与思想传达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合理地建构故事、人物、情感, 引导观众产生对于角色、故事、人物及其所传达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在此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观影的愉悦和快感, 同时得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升华[8]。中国新主流大片秉承好莱坞类型电影创作法则, 在创作思想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同时追求商业娱乐效果的一整套制片路线和方法 (如明星制、制片人中心制等) ;在电影生产环境、生产过程 (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产品形态 (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电影工业管理 (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后产品开发) 等方面都遵循了电影工业美学的法则;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 构建了一套电影工业美学, 创作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的中国主旋律电影, 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统筹协调起来以达到美学的统一。

中国新主流大片从建国三部曲, 到《智取威虎山》《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空天猎》, 多是沿袭好莱坞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而制作出来的成熟的商业大片。如《战狼2》作为一部纯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的新主流商业大片, 作为一部试图获取最大范围目标观众认同的商业类型片, 在艺术上采用了经典的三幕剧叙事模式, 借鉴了美国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人物塑造方式, 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 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奇观的呈现, 使影片做到好看。而在后期宣发上, 更是大量借鉴使用了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 促成了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影片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视角, 都大量学习并借鉴了好莱坞剧作法, 影片除个别情节外, 每一个段落都基本与节拍表对应。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看到了一部如此接近好莱坞的战争大片。[9]而尹鸿也认为《战狼2》从三个方面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标杆。首先就是精益求精的制作, 《战狼2》的成功首先是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 这也恰恰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10]。

(三) 鲜肉美学

演员作为电影银幕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形象与演技都承载着电影的成败, 凝聚着影片主创的心血和重托。纵观中国新主流大片, 在演员使用上, 几乎无一例外遵循一个模式, 即小鲜肉和小花演员的大量使用。建国三部曲即套用同一个方程式。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使用总计187位明星参演, 平均每43秒就有一个大流量的明星闪过, 而且制作成本仅3000万。2011年《建党伟业》使用108位明星, 从而正式派生出数星星的全新观影模式。《建军大业》的明星数量虽然无法与前两部作品相提并论, 但也多达四十余个,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同样是小鲜肉当道, 连影片中两个女特种兵, 也都是以中性形象出现。一众小鲜肉为其制造了足够的话题量和高关注度。

眼下, 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 其中年轻人作为主流观影群体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导向决定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粉丝经济时代, 《建军大业》利用小鲜肉们强大的明星效应和票房号召力, 借助强有力的宣传, 提高了作品的关注度, 也更容易实现中国精神的传播与渗透, 通过粉丝对所喜爱的鲜肉明星的移情, 为中国精神的传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能量, 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中国精神的传递, 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认同感。

第9篇:建国大业的观后感范文

论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培养途径

90后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知识分子群体,被国家、社会寄予厚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历史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笔者希望通过对90后大学生所处环境特点出发,探讨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现状,并且从主流价值观、学校、90后个性、社会教育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现状

(一)历史责任感概念简析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就历史责任感来讲,“历史”与“责任感”有各自的不同层次的定义,似乎找不到权威的关于“历史责任感”的定义。笔者认为,针对90后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超越了个人意识,包括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及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而产生的一种使命感。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提高了国际生产力和世界科技创新力,这一时机使得各国都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国内来看,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面对新形势下的国内外新情况、新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继往开来的一代,因此,时代赋予了青年人更多的重任。

(三)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缺失的现状

我国的青年历来具有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传统。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和影响,我国一部分青年却弱化了理想,缺失社会责任。

从自身因素来看,从90后的成长环境来看,他们成长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生活在物质比较富足的当代,此外,90后虽然有一定的自主的意识,但是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在面对众多诱惑时,对诱惑的抵制能力还有欠缺,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所以难免会淡薄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从社会因素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调个人利益,以个人利益为主体展开竞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从而影响了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在道德观上,一些90后的道德观念处在非常薄弱的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拜金主义、钱权交易、徇私舞弊等不良作风使得一些90后难免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

在行为方面,一些90后青年不愿意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只有在外界和他人的推动下才勉强被动行动;缺少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对流行时尚盲目追逐,崇拜虚无缥缈,工作无新意,学习无勇气,弱化了艰苦奋斗精神。

二、新形势下培养90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紧迫性

(一)国际发展的大环境要求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从国际形势来看,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趋势的主题,各个国家都在利用目前良好的国际环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格局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强。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90后大学生最为中国年轻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有义务、有责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尤其是强烈的责任意识,以承担起国家发展对青年人提出的要求。 转贴于

(二)国内发展新任务要求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90后大学生们即将踏上社会,去肩负时代赋予他们的重大使命。时代赋予的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的青年,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使命。

三、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一)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认同感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渐渐深入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并悄悄影响了好几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形态不断寻求宣传的主要工具,血腥争斗、霸权、强权的生存规的思想宣传使青少年丧失了原本优良的品性,如此非暴力方法从思想上层建筑渐渐影响到政治上层建筑。90后青年人面对更多的诱惑,虽然有一定的主见,但是在当前利益多元化导致的价值多元化状况下,思想多元而无主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异常危险,一旦缺乏主流文化,那么凝聚力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力,加强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二)加强学校对于90后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育

大学校园是树立90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的重要基地,为此,学校在对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到以下几点:

1、在课程方面,要通过教学让90后的大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了解最新国情,以此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政府和国家的认同感;同时,分析我国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们的忧患意识。90后大学生要多了解社会的发展,全面地看待社会现象,学会独立地分析、判断、辨别各种社会现象,体会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承担的责任,需要履行的义务,在社会发展的现实中自觉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大学生的基层实践方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将有能力的大学生人才挖掘出来,去担任学生干部,充分起到干部的带头作用。同时要建立学生干部的监督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价值。

(三)结合当代特点激发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

首先,加大基础教育力度。我们的适龄青年入学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部门要给予更多的补助,让学校拓宽办学领域,提高办学条件,尽可能多地吸纳90后青年学习深造。同时给予那些经济条件不够的学生们一个机会,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大学梦。

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以及良好的就业创业条件,为90后大学生的就业、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发挥社会力量,增强90后大学生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