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华中师范大学专科精选(九篇)

华中师范大学专科

第1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1.据报道,教育部于近日公布了2012年的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的落实、异地高考和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教育部还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按法定增长,并要求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2.2012年2月23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贯彻实施《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新闻会。该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洪流向媒体记者通报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了江苏省教育厅贯彻实施《条例》的主要举措。《条例》的颁布施行,对建立政府主导的办园体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高考脚步一天天走近,考生们在精神与身体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刻,是谁站在讲台上为你传道授业解惑?又是谁在你迷茫无助时,默默点亮那一盏盏心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回答曰:老师。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本期的栏目中,我们将向您重点介绍教育学――这一与教书育人息息相关的专业大类。

教育学作为人文类专业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教育学类和体育学类等两个学科大类。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学本科专业有14个,而我们在此则重点介绍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这四大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

教育学类

教育学专业

教育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教育活动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其研究对象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非学校教育。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面很广,除中小学教师之外,还可以到各类企业培训机构也需要教育学类人才。很多高校也会招聘教育系的学生从事学生管理或行政工作,薪资从1 500~3 000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学”并不等于“师范类”。很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弄不清楚教育学和师范类这两个概念。事实上,师范类是一个大概念,泛指所有为教育系统输送人才的专业,例如师范类有中文、历史、数学等专业;而教育学只是师范类里的一个专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教育领域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院校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而在这几所老牌院校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单位,在“教育学原理”、“教育史”和“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原理”研究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知名度,在教育学界享有盛誉。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学科,它对学龄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帮助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该专业主要培养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从事学前教育类产品商品开发等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学前教育近年来成了就业的热点,幼儿园、早教机构、玩具公司、出版社、儿童康复中心都能够成为他们理想的工作单位。薪资从1 000~2 000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并非是女性职业。很多人都认为学前教育特别适合女性性别特征,所以男性不适于学习。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细致、耐心、关爱的女性特征确实符合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一些特殊要求,但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众多,并不只有幼儿教师这一个就业领域,它有着广泛的职业选择,男性在学前教育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我国近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就都是男性。另外,该专业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院校推荐】: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系由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一手创办,其中儿童审美――艺术教育、儿童道德和社会性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是其学科强项。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方案是以一级学科“教育学”的名义统一招生,学生完成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自主决定专业与方向。该校学前教育学科的强项包括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幼儿园课程。另外,华东师范大学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在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和建设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建树颇丰。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则注重特色的创建,开设了学前教育管理方向和学前教育艺术类方向,突出了“管理”特色和“艺术”特色,着重培养新型学前教育管理人才和艺术类幼教师资。

特殊教育专业

特殊教育学专业一般以学前和学龄儿童的教育为研究重点,它主要探索智力落后、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行为异常、学习困难、超常等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这些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包括鉴定、安置形式、评估等问题,并进行盲文、手语等特殊教育方法的训练。这一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薪资从1 000~3 000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别,该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有纯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特别有爱心、耐心,以及一定的奉献精神。

【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等。

【院校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鉴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大陆第一个高校特殊教育学系创建于1997年,即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该系虽历史很短,但发展迅速,师资队伍已初具规模,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居领先地位,并于2001年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特殊教育学博士点,并拥有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教研室等下属教学科研机构。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交叉学科,融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于一体。它主要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需要掌握不只是知识理论,更多的是实践能力,比如教学设计能力,构造和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教学媒体的开发、应用、科研、管理的能力等。在高校中设置的学科名为教育技术,且在本科阶段有师范和非师范划分。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技术专业前身名唤“电化教育”,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文科学生要选择这个专业需要做好从理的准备。由于专业的偏理科性,电视台的影视编辑、各类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维护人员,甚至软件公司的程序人员等等这些工作他们都可以胜任,且薪资从1 000~3 000元不等。

【主要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等。

【院校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应用,具有较强的实力;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注于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和中小学师资培训;华东师范大学在信息化教育(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体育学类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学类专业包括5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它和以上4个专业同属于教育学门类之下,毕业后都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体育学不单纯以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理兼备,涵盖了体育基础理论、生理生化等各种知识。体育学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育、管理、咨询等工作的体育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相关的知识,毕业后能从事相关职业。

体育教育:培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事体育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及科研、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为中等以上学校和体育部门。

社会体育:培养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为各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 体育企业和体育场馆。

运动人体科学: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的师资,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为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各级医院康复科、福利院、疗养院、教学单位、宾馆康乐部。

运动训练:培养从事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教练员。要求掌握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毕业后能够从事运动训练队的教练工作。就业去向为各类体校、各级运动队。

民族传统体育:培养从事武术(套路和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为武术院(馆),各级体育局及武术运动队、公安、部队、武术研究机构等。

需要注意的是,体育学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会从事体育领域里的各种职业而不仅仅是运动员,因此体育学类专业的人才除必须具备各种体育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田径与户外运动、球类与游戏、体操与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体育统计学等。

第2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适应与发展,学习与创新”为主题,共收到论文600多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从事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研究生等共8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据悉,这是两个专业委员会第一次联合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学术盛会。

会议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作了题为“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走向,理清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作了题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强调要重视脑科学研究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华裔学者严文蕃教授作了题为“HLM在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HLM方法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华东师范大学李其维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某些宏观思考”的专题报告,深刻剖析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提出心理学家与神经科学家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而应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会议共分20余个场次举办了140余场特邀专题报告和分组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教育创新、教师心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介绍了由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构建中国儿童人格发展与促进的基本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桑标教授系统论述了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相关概念,强调要多角度、多变量研究儿童心理弹性;北京师范大学姚梅林教授提议从更广泛的视角重新审视学习中的迁移现象,采用更整合的研究范式研究迁移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重新定位迁移理论。

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庆麟教授分别代表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了大会总结,介绍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繁荣盛况。

本次会议还颁发了“朱智贤心理学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数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本刊记者)

第3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与会专家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外科医师的学科归属感以及学科专科化亦成为热议话题。

你属于哪支“部队”?在谈及建立腹膜后疾病外科医师委员会的初衷时,姜可伟首先谈及了我国外科队伍对自身专业的认识。

根据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报告,我国卫生人员总数达到9 115 7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 616 064人,而外科医师总数为337 472,占到医师群体的近13%。

在这支外科队伍中,医师群体的分布状况如何?姜可伟以北京市 2012年医师定期考核(以下简称“定考”)为例,向参会者描述了临床专业的分科情况。

据悉,2012年,北京市800余家医疗机构、73 383名临床医师参加了定考,其中9940名外科(助理)医师参加了本次考核,占到总考核人数的13.68%。考核中,虽然普通外科、骨科、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烧伤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医师均定位明确,但是依然有3513名外科医师搞不清楚自己所在的科室,约占到本次考核外科医师人数的35.35%。

为了明确专业、找到相应组织、促进学科发展,迄今成立于2006年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陆续成立了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等29个专业组织。在本届外科医师年会上,兵团外科医师委员会等4个组织相继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让外科医师在得到专业化培训的同时,也促进了同行业间的交流与互助。

在这29个专业队伍中,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是最年轻的一个。

“成立腹膜后疾病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重要目标在于规范行业行为、维权自律并重。”罗成华谈到了他对成立专业化团队的认识。

在罗成华看来,腹膜后疾病领域目前依然缺少全国性的规范与指南,而腹膜后疾病外科医师在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时主要凭借经验。“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全国性的专业组织,来为行业制定行为准则。通过医师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提升医师的专业化技能。”

越来越多的成果证明,提高外科医师专业化程度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曾对679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专业组医师具备更加规范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治疗效果较非专业组出色且稳定。

第4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一、个人简介。邓宏乾,1964年出生,湖北松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

二、主要社会兼职。国家住房与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政府特邀土地监察专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房地产估价师学会专家组成员,武汉市土地招标委员会成员,湖北省工程本文由收集整理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房地产与建筑经济组组长,深圳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

三、研究领域。城市经济、房地产经济。

四、主要学术成果。承担了《中国财政主体财源问题研究》等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住房保障问题与改革创新研究》;承担省部科研项目9项,横向合作项目10多项。先后在《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江海学刊》、《开放时代》、《中国房地产》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主要有:

1、《中国城市房地产收益分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2、《中国房地产税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房地产金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房地产金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5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尤其是四川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开幕式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主持。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佘正松教授致欢迎辞,并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华师范大学改革开放30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理事长叶上雄致开幕辞,他回顾了四川省教育事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对此次论坛的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以西华师范大学30年的变化为视点,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以四川为基点,从教育体制、学生培养与就业、教育方针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4日上午,大会主题发言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学元教授主持。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石室中学原校长王绍华以“对30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感受”为题目,用具体数字详细介绍了四川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并对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作了“四川省高等教育30年发展”的主题报告,以详实的资料阐释了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黄育云教授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阐述了人们在职教理念等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以及存在的不足。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王希尧教授就“用科学发展观看教育观念的更新”问题提出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观念的更新。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钟家强副局长就“举终生教育之旗,走学习型社会之路”问题对成都市青羊区的社区教育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举措。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研究员以“四川基础教育科研30年回顾与展望”为题,总结了30年来四川基础教育科研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四川基础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思路。

14日下午,大会主题发言由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研究员主持。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乐山市教育局原局长赵家骥就“四川农村教育30年”做了大会交流,他回顾了30年来四川农村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了当前及今后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出路。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文全教授就“德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谈到现实中的德育应如何以人为本。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邓达博士从目标、内容、知识维度认为德育逐渐从“旧三化”走向“新三化”。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化树研究员对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对四川基础教育教师建设的目标、工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四川文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华生教授就“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院长傅之屏教授就“创造教育全面融入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必要性及所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交流。四川师范大学张建琼副教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论述了四川教育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所长鲁健生副教授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为农村一线培养创新人才”为题,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进行了探讨。顺庆区教师进修校欧阳明校长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题,对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杨瑞、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侯小兵就德育和高职教师建设问题作了发言。

第6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如果您有孕产或育儿方面等问题,请将您的感受及困惑发送到:.cn,我们会第一时间帮您找寻答案。

儿科

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陈大坤 首都儿科研究所肾内科主任医师

陈军林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范钦颖 中日友好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

郭秀芝 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

甘晓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医师

孔亚楠 北京崇文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李 璞 新世纪妇儿医院资深健康管理顾问

李建阳 首都儿科研究所口腔科主任医师

刘晓红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刘晓雁 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主任医师

刘春阳 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柳国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齐宇洁 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任仪荪 北京和美妇儿医院特聘儿科专家

佘继林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盛 晖 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宋燕燕 广州市妇婴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

陶 海 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汪 云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王立文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许鹏飞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夏 蓉 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医师

谢祥鳌 广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薛 梅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儿科保健主治医生

于 刚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 峰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张思莱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邹丽萍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 辉 中国人民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周 红 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

张亚梅 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小儿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教授

郑 军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周忠蜀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妇产

曹冬焱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翟桂荣 北京和美妇儿医院产科专家

范 玲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刘 颖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李双霞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罗立华 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王山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叶蓉华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于 松 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翟建军 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赵燕玲 北京和睦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周 莉 北京美华妇儿服务业务副院长

张 华 北京佑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

张 北医三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张东涛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产科资深医师

心理

本・富尔曼 芬兰赫尔辛基简快治疗中心创办人

陈 鲁 纽约大学认知与发展心理学博士

洪 兰 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

金韵蓉 台湾省卫生部心理治疗师

李洪伟 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文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麦丰华 美国儿童和成人心理学专家

茅于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崧丞 上海和睦家心理医生美国洛杉矶

临床心理学博士

许添盛 台湾省赛斯身心灵诊所院长

徐震雷 北大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教授

尹文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营养

陈 伟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学博士

梁立筠 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美国注册营养师

刘遂谦 资深儿童营养学专家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营养师、指导营养师

于 康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

教育

陈资璧 思维导图高级讲师

冯夏婷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教授

龚晨琛 麻省理工大学教授

何秋光 幼儿数学教育专家

李子勋 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

李跃儿 幼儿教育专家

林 巨 花径美德工程创办人

林 怡 林怡育儿网站创办人

茅为蕙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

孟 迁 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

佩妮拉・斯达菲尔特 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

史燕来 红黄蓝教育机构创始人、总裁

Susan Darrow 美吉姆资深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专家

吴 蓓 北京华德福教育顾问

小 巫 美国教育学硕士

全科

陈焕章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国际急救中心(SOS)Family Doctor

Richard Saint Cyr 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

王惠民 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

夏凯莉 广州和睦家医院医疗总监

阅读

方素珍 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前理事长

第7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330 46 46 69 69

b类考生﹡ 320 43 43 65 65

c类考生﹡ 310 40 40 60 60

行政管理专业国家线(2011年)

类别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a类考生﹡ 350 55 55 83 83

b类考生﹡ 340 53 53 80 80

c类考生﹡ 330 50 50 75 75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前在三区工作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1省(市);

二区: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10省(市);

三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a+、a类院校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排名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1 中山大学(a+) 340 60 60 90 90 330 50 50 90 90 14 厦门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50 55 55 90 90

2 北京师范大学(a+) 335 50 50 90 90 320 50 50 90 90 15 四川大学(a) 360 56 56 84 84 350 54 54 81 81

3 中国人民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45 55 55 90 90 16 南京大学(a) 355 55 55 90 90 340 50 50 90 90

4 北京大学(a+) 350 50 50 90 90 350 50 50 90 90 17 重庆大学(a) 350 50 50 90 90 330 50 50 80 80

5 华中师范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18 浙江大学(a) 355 55 55 95 95 340 60 55 90 90

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19 清华大学(a) 360 50 50 90 90 350 50 50 90 90

7 武汉大学(a) 360 60 55 90 90 345 55 50 95 95 20 南京师范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8 *吉林大学(a) 355 55 55 90 90(83) 330 50 50 90(75) 90 21 郑州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20 43 43 65 65

9 湘潭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22 山东大学(a) 360 50 50 90 90 330 55 55 85 85

10 华中科技大学(a) 360 60 60 90 90 345 53 53 90 90 23 西南交通大学(a) 340 53 53 80 80 320 43 43 65 65

11 暨南大学(a) 350 55 55 83 83 330 46 46 69 69 24 兰州大学(a) 335 50 50 80 80 310 40 40 60 60

12 电子科技大学(a) 330 50 50 90 90 315 50 44 70 70 25 南昌大学(a) 340 53 53 80 80 320 43 43 65 65

13 东北大学(a) 355 50 50 90 90 330 48 48 72 72 26 复旦大学(a) 350 55 55 90 90 360 50 50 90 90

*吉林大学括号内分数为统考科目复试线。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中央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汕头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深圳大学 内蒙古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贵州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燕山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辽宁大学 西藏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b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西南民族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湖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河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侨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安徽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2010年、2011年行政管理专业排名c类院校分数线(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武汉科技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云南财贸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贵州财经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 河北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注:以下15所高校为自主招生划线(排名不分先后)

招生单位 2011年分数线 2010年分数线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1 专2

*哈尔滨工业大学(b+) 355 50 50 90 90 345 50 50 85 85

同济大学(b+) 365 60 60 100 100 330 60 55 90 95

上海交通大学(b+) 350 50 55 90 90 350 55 55 85 85

南开大学(b+) 370 60 60 90 90 350 55 50 90 90

湖南大学(b+) 360 58 58 100 100 330 50 50 85 85

天津大学(b+) 360 55 55 90 90 340 50 50 90 90

东南大学(b+) 360 50 50 90 90 345 50 50 90 90

西安交通大学(b+) 370 60 60 90 90 360 45 45 75 7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 340 55 55 90 90 330 50 50 85 85

大连理工大学(b+) 340 45 45 90 90 340 42 42 80 80

中南大学(b) 350 55 55 90 90 330 51 51 80 8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 320 50 50 90 90 320 50 50 90 90

华南理工大学(b) 345 50 50 90 90 340 50 50 90 90

北京理工大学(b) 345 55 55 83 83 335 50 50 75 75

第8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07-02

师范教育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为不同的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因此对教育和培养怎样的教师就有了不同的要求。[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加速了师范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建立更为开放化的师范教育体系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师范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正处在急剧地变革中,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根基和传统的师范专业植根于其中,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本文从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整体发展和师范专业当前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入手,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未来发展问题。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整体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院校的基本框架是上世纪50年代初按照前苏联的模式构建起来的,由于前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对专业的划分过于具体,因此成立了许多专业极其集中的高等院校。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完全照搬了前苏联的办学理念,以至于出现了影响深远的1952年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成立了许多专业院校。大量的高等师范院校也在这时成立,这些院校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极大的封闭性。

但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后,以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许多专业院校又纷纷地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而这其中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其独特的专业背景和现实压力,其变革更为迅猛。首先,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较,师范院校学科设置相对全面,先天具备向综合性院校发展的优势。其次,在当前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下,教师的来源也出现了多样化。以前的后备教师几乎完全依靠师范院校培养,现在任意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认证后,均可从事教师职业。

尤其是近20多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对高等师范院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这些法规和政策促进了中国高校的巨大变革,典型的有90年代后期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合并热潮,植根于其中的师范院校体系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2]因此,近年来各高等师范院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的转型。高等师范院校里的非师范专业纷纷成立,招生规模逐渐逼近或超越师范专业。目前一些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平均比例已低于50%,其办学目标已远远超出了其传统定位。[3]

二、师范专业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地位

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因此,近年来,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比如在物理系的基础上发展出电子、光电子专业;在外语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出对外商贸专业;在中文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出对外汉语专业;在地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出旅游专业。这些专业的成立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办学条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由于非师范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在师范专业之下,[4]因此师范专业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从学生的生源到学校领导的决策都在发生改变。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范专业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重要性。师范院校虽在综合化,但社会对其的认知仍是承担师资培养与培训任务的单位。而这个认知对高等师范院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方面说明,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相比,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还不太被社会所认可,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师范专业的认可度仍然很高。

同时,在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的进程中,面对强大的传统综合性院校,不论是科研实力还是社会认可度,两者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其中加强师范专业的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因为这是高等师范院校面对传统综合性院校的唯一的优势,而这优势随着综合性院校在教育学领域的投入而会逐步地削弱。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在发展非师范专业的同时,继续加强对师范专业的投入,以保证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稳步发展。

三、当前师范专业的压力和挑战

当前师范专业的最大压力是就业的压力,即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原因除了新教师的需求量已经大不如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多年来持续扩招外,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涌向教师岗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5]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和教师引入制度的变化,教师来源实现了多元化,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突出地表现为提高质量的要求与提高质量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教师培养形式业已出现。大量综合性大学和其他大学的毕业生通过相关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获取了从事教育职业的资格。这些毕业生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具有更为深厚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专业领域与学科背景,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个人素质和潜质。这些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将对国家的整个教育事业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则是强烈的冲击。[6]

四、当前师范专业发展的局限性

当前师范专业的发展,由于过于进行职业引导,导致其极度缺乏本学科的专业性,又由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又实际性地导致了其职业性的缺乏。

其中师范专业学科专业性不足是最大的缺陷,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远远落后于综合性院校和其他专门院校。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不必具备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有的师范院校的物理师范专业取消了传统的“四大力学(含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代之以一门理论物理导论,这种荒唐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专业水平的低下,以至于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成了专业水平不够的一个代名词。

职业性的不足是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的。虽然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教学法等课程,但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这些对师范专业极具实际意义的课程现在已经沦落为学生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之一。在大部分师生心目中,对教育教学技能,还停留在只要掌握上课的基本程序,诸如导入、新授、小结、重点、难点、布置作业、板书之类的基本功上,认为掌握了这些就可以满足教师职业的需求。[7]

五、当前师范专业发展方向

1.强调学科专业性。加强师范专业师资力量的引入,让一批具有更高学术水平的老师充实到师范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来,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弥补其与综合性大学的不足,扩展就业渠道。当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冲击教师职业时,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进军其他领域。让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保持在其职业性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其在其他领域的竞争性,改变社会对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薄弱的认知。保证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优势上,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

2.增强职业性。师范专业的职业性是师范专业目前与其他高校、或其他专业竞争的最大优势,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学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并壮大其所属教育学院的实力。所有的师范专业学生均应实行“4+1”的培养模式,即用4年的时间在各专业院系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到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学的职业学习。目前教育学院在各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地位仍未突出,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支持力度,很多教育学院搭着很大的架子,却缺乏相应的实力,学校应该在这方面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同时,教育学院应该缩小其本身培养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规模,[8]其最主要的功能应该转变成培养非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

3.授予双学位。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积极争取到授予教育学双学位的资格,对所有实行“4+1”培养模式的学生授予本学科和教育学学科的双学士学位。只有达到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职业知识并举的效果,才能从学位上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六、小结

在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急剧转型和教师来源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曾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师范专业正逐步走向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只有通过增强师范专业的学科专业性和职业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提升师范生的社会认可度,这样才能让师范专业迈上新的历史台阶。目前,师范专业的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仍然决定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前途,因此需要各高等师范院校提高认识,把更大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师范专业中来。本文提出的“4+1”培养模式和双学位授予方式希望能对当前的师范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揭光华.关于高校师范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7):179-180.

[2]张斌贤.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7,(5):17-24

[3]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2):6-15.

[4]刘蕙.谈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策略[J].高校论坛,2013,(1):23-24.

[5]陈淑芳.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9):71-73.

[6]钟启泉,王艳玲.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9):10-14.

第9篇:华中师范大学专科范文

1、新疆师范大学是一本。

2、新疆师范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之一,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内地高校共同承担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

3、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12月28日。其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乌鲁木齐市第一师范学校和1972年成立的新疆教师培训部。1993年,教育部授权该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授权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

4、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三个校区:昆仑校区、文光校区和温泉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3181亩,其中温泉校区为2519亩;有23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2114人,各级各类学生26877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585人、硕士研究生2708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