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云数据中心方案精选(九篇)

云数据中心方案

第1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中兴通讯结合30多年的电信行业经验,阐述了对于运营商ICT融合的深刻理解,认为在云网融合时代,VDC将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未来网络架构的核心,是ICT业务的核心载体与容器。

展示三大场景

针对电信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机遇,中兴通讯展示了VDC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三个典型应用场景。

第一个场景展示了NFV云解决方案,云计算、大数据、SDN/NFV推动全球运营商开始新一轮的网络架构重构。

中兴通讯VDC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以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边际NFV云、区域NFV云以及中心NFV云三级化架构,业务及功能实现云化并集中部署至不同层面的数据中心。

通过中兴通讯VDC NFV云,运营商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部署速度,大幅缩短新业务的上线周期,更好地提升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VDC NFV云可实现分层的设施管理和网络维护,进行动态的资源调度和设备节能,大幅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

中兴通讯NFV云解决方案具有高性能、电信级可靠性、按需部署和易管理等优势,目前在全球市场已广泛应用。

第二个场景展示了中兴通讯VDC助力运营商构建IT云解决方案,重构运营商网络架构。

IT云带动运营商内部体制和运营模式的变革,支撑自身业务的云化,提升运营商云服务能力,全网资源实现池化、弹性。VDC IT云解决方案提供统一门户,统一管理,各级数据中心部署一套完整的资源池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级数据中心的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备份服务、容灾服务、云监控等服务,服务生命周期统一建模、部署、监控、回收。

VDC IT云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构建多活数据中心,各级数据中心高效资源协同、规避能力不平衡的问题,并保障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自动切换到其他数据中心,保障业务高可用性。中兴通讯VDC 云平台不仅提供了IAAS能力,还具有自动部署、负载均衡、弹性伸缩、主备双机、业务自愈、业务监控等PAAS功能,帮助运营商实现类似互联网灰度等创新的模式和架构,进行业务快速创新试点。

第三个场景展示了运营商在能力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VDC成为运营商拓展政企转售市场的核心载体和容器。

运营商具有丰富的网络能力、业务能力、云资源,但缺乏将能力整合并下沉到企业的平台载体。而同时政企客户则应用庞杂,IT资产建设成本高,运维成本高,安全风险高,难以获取到运营商能力的支撑。中兴通讯VDC结合uSmartPOD构建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正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桥梁。

运营商通过VDC云平台抽象出能力集,网络切片化、能力开放切片化、应用APP化,并利用模板快速构建云服务,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云会议、企业协同办公、大数据等应用。

uSmartPOD是软硬件一体的智能化云平台,加电即用,一键部署,并提供强大的功能组件和丰富的业务种类,帮助政企客户快速构建私有云,解决有线、无线网络接入,VoIP、网络接入安全等难题,并与运营商VDC资源池无缝融合,构建混合云架构,实现数据私有化,软件、硬件、数据剥离,企业资源控制自主化,企业轻资产运作。

VDC和uSmartPOD通过丰富的应用,帮助运营商积极拓展政企市场,助力运营商网络深入企业内部,控制网络入口,通过建设混合云将ICT能力延伸到企业内部,实现能力、应用、数据在公有云、私有云之间的合理部署,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创新、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环境。

支撑ICT融合

中兴通讯VDC解决方案基于OpenStack开放架构,在业务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弹性、资源高效率等方面进行企业级优化,支持简单易用的业务定义模板,可以提供业务模板发放,并可以在多个数据中心中快速自动部署,实现业务快速上线。

VDC解决方案支持多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提供一致性体验,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环境,支持异构虚拟化环境,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动态调度、自动伸缩、按需分配实现业务高弹性,VDC解决方案为运营商提供集中的、弹性伸缩的、高可靠性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服务,并通过自动实施DRS策略,自动替换失效的实例,实现业务自愈,助力运营商实现自动化运维,自动优化系统架构。

第2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云计算是IT演进的必然趋势,华为IT产品线从成立开始,就承担着用云计算的技术对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进行变革的使命。随着华为虚拟化技术和云管理技术趋于成熟,2013年2月,华为正式对外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相应的,DCaaS(DC as a Service,数据中心即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IT基础设施服务浮出水面,革新了传统的数据中心交付方式。作为一系列创新的见证人,华为IT产品线数据中心产品管理部部长邓兴接受《互联网周刊》的专访,谈起华为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平方”之路。

“华为IT产品的理念是融合(Fusion),华为拥有开发融合系统的独到优势。IT产品线成立伊始,华为公司拥有的云计算、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产品线,构筑起了华为在I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层面完整的能力。”邓说。正是这种全面的能力,让华为的视野更广阔、更长远。华为早期已经看到IT基础设施走向云和融合的趋势,从而提早布局和投入。

如何通过已有数据中心打造下一代分布式云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内的硬件设备被虚拟化后,可以进一步地逻辑池化,并且逻辑资源池可以跨多个数据中心,在逻辑资源池上提供虚拟的数据中心给用户使用,从而将离散、分层、异构的多个数据中心联结成新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这就是华为向全世界描绘的面向未来的云数据中心发展蓝图。

作为华为IT产品线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规划人,邓兴需要担负起提升整个解决方案竞争力的重任。如何牵引华为在IT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各个产品的竞争力方向,形成合力, 让华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成为业界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华为在全球不同行业的客户完成ICT业务往云数据中心整合演进,是邓兴和他所领导的数据中心产品管理部的使命。

IT基础设施演进之路

IT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从过去承担计算、存储任务的独立主机,到网络设备出现后的计算集群,再到虚拟化技术成熟后的云计算架构,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走进了随需而变的时代。

邓兴的职业经历紧随IT基础设施的变迁,从网络、存储到数据中心,实现跨领域发展。“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涉及的网络、存储这两个变化最大的领域,正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都经历过。”他说。2002年正值企业网络(尤其是以太网)兴起的时期,邓兴参与从事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开发。后来,随着存储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地位被逐渐提升,华为对存储产品开发进行投入,邓兴也随之加入了存储产品线,重点开展IP存储网络领域的研究。

谈起工作中经历的IT技术变迁,邓兴说:“数据中心在IT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充满了创新。在网络方面,当时需要用物理网络设备堆叠来满足数据中心大容量计算集群的要求,所以出现了跨多台物理交换机的堆叠技术。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存储产品出现了能够由一个个单独阵列的垂直扩展能力往水平扩展的创新技术,也是由于这种能力,华为新一代的存储系统既能够适应传统业务系统垂直的烟囱式的建设,也可以满足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大规模存储资源池的建设。”

从网络到存储最后走向数据中心,对华为和邓兴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华为在服务器领域的积累同样深厚,据邓兴介绍,华为的服务器已投入市场十余年,经受了全球顶级运营商的苛刻检验。华为在网络、存储以及服务器的积累,形成华为IT产品线今天在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方面的融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华为推出下一代面向云架构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

华为DC2:面向未来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

华为在业内率先提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的技术理念和架构,除了华为已有的优秀硬件产品,还有来自软件的创新技术:FusionSphere、CloudFabric和ManageOne。

FusionSphere是华为的云操作系统,包含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的引擎,把物理设备虚拟化后,构建一个跨物理数据中心的统一资源池;CloudFabric是以华为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为基础,结合SDN与Overlay,以及华为在传统广域网的优化,形成的一个整体端到端的数据中心网络;ManageOne是统一的云数据中心管理,在数据中心资源池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云服务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虚拟的数据中心。

“虚拟化逐渐成熟,数据中心各物理设备被逻辑成虚拟设备,实现一台设备到一个集群里资源的共享和调度。随着网络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软件定义从单独的服务器设备,发展到软件定义的网络,软件定义的存储。再结合云数据中心管理调度,就可以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邓兴说。

对最终客户来说,使用DC2中的虚拟数据中心比过去使用物理的数据中心更便捷。最终用户不用关心物理资源的位置,只需提出对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的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网络带宽、计算能力等。“根据要求通过统一的策略和算法得出资源分配调度的方案,然后把对应的逻辑资源池的资源分配给客户。客户在使用整个虚拟数据中心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资源能力进行调整,也可以自由地安装应用和软件。”

邓兴进一步说:“这个虚拟的数据中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些单元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网络连接关系、安全管控关系,还有管理维护的能力。”

“物理数据中心是一个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对于企业CIO,DC2最大的价值是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和效率。”邓兴提到,面对不断增长的IT需求,DC2能够帮助企业摆脱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管理周期的问题。“DC2不是把现有的物理资源推到重来,而是在现有物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云计算、SDN和数据中心软件管理的能力,和一小部分硬件,把分散的物理数据中心整合成逻辑的资源池来支持IT应用,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治理变革,提高了客户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用户的投资。”

开放合作是华为DC2的基因

IT变化之道,映射到技术上是融合,映射到产业上便是开放。DC2在最初的设计上就考虑到平台的开放性。邓兴介绍说,DC2在设备层、云操作系统、业务层都是解耦的,这样做同时也是为客户考虑。例如统一的云服务平台,除了支持华为的FusionSphere以外,还可以接入第三方的公有云,通过对接可以让用户在业务负载峰值期间使用公有云资源,帮助节省客户投资,提高客户自有资源的利用率。2013年11月,华为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这是中国厂商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华为也是Hadoop的领先贡献者,在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担任重要职位,比如DTMF、ONF等等。同时华为数据中心管理系统ManageOne可以兼容业界主流厂家的云操作系统和中间件。

邓兴说:“华为在云数据中心主要是聚焦在云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平台领域,如云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FusionSphere就是研发投入的重点,其他的应用软件和行业相关软件和设备,则是通过广泛的合作伙伴进行集成测试,构建起云数据中心上的生态链。”

华为在企业业务上坚持“被集成”战略,IT产品线专注IT基础架构这一层,对上层应用和行业专用系统,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解决方案。截至2013年底,华为数据中心产品线共有400多家合作伙伴,邓兴强调:“DC2是华为整体的云数据中心框架,只要是华为云平台上能够兼容或者合作的方案,在DC2都是可以支持。”

DC2聚焦政企和电信运营商客户,提供灵活的方案组合

谈到DC2的使命,邓兴首先概括了面向未来IT基础设施的三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针对中小型企业用户,它们依赖公有云,华为为这样的客户提供了能够接入云端的一体化MicroDC解决方案:一是客户的主要IT能力来自公有云;二是客户从安全和性能的考虑,需要将一部分IT系统放在本地。这种分布式微数据中心的方案可以是一个柜子甚至是一个盒子,如FusionCube这样的一体机产品形态。

第二种针对政府和大企业,它们会把非核心的IT基础设施以公有云或者托管的方式来实现。例如美国政府IT基础设施的新建基本上转向云托管,只保留核心业务系统在内部机房。华为针对这样的客户不仅能提供对内的运营服务,还能够接入公有云进行弹性调度构成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第三种针对运营商,即那些能够把IT基础设施作为云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的运营商,包括传统的电信和IDC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华为将会为电信和IDC运营商提供完整的公有云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支持分布式部署的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由上述三种场景不难看出,能够完整地发挥DC2能力和价值的领域,将是政府、企业和运营商大客户,华为DC2的发力点也正在这些客户身上。

第3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以广东省为例,省级国土资源档案馆和市县级国土资源档案保管部门,都是以单个档案部门为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数字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从机房设施(数据中心)建设、购置大量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网络安全等设备,到海量空间数据加工、数据资源整合、档案网站建设、开发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等,虽然极大地推动了本部门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进程,提升了信息化水平,但同时也看到,由于每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困难、共享程度低,档案信息知识管理与服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方昀、郭伟认为,在信息时代有大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并且要求能快速获得,导致了数据中心的大量增加。[1]如何使海量国土资源数据得到更好的应用,如何破解以上这些问题,云计算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1 云计算典型层级介绍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云计算技术的概念也深入人心。简而言之,所谓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信息资源的新型计算模式,使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按照用户的动态需要,以服务的方式提供。SUN 公司在《云计算架构介绍白皮书》中也提到:云计算把虚拟化、按需部署、网上服务提供和开放源软件融合在一起。[2]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档案信息化进程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运用云计算机技术,搭建省级和市级两级档案的沟通桥梁,加速现代档案理念与新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云计算可以按照用户对资源和计算能力的需求动态部署虚拟资源,不受物理资源的限制。用户基于云的计算和应用工作全部在虚拟化的资源上,不需要关心资源部署在哪些物理资源上,用户可以方便地变更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云计算统一管理大量的物理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虚拟化,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云,亦即表述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设施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构建一个完整的云平台,如图1:

第一层次(“IaaS”)搭建基础设施云:对分布在大量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包括本地或远程设备)上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包括内存、I/0设备、计算能力CPU、带宽、存储等)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设备资源,构建基础数据中心。

第二层次(“PaaS”)需要搭建一整套平台运行环境,包括开发环境、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数据库环境等,作为一个综合环境平台,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由后者在该环境中开发和部署自己的应用程序,再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

第三层次(“SaaS”)就是通过网络(Internet)提供应用软件的服务模式。其特点是:供应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通过Internet提供给用户。用户不用再购买或者重新开发应用软件,而通过一些协议,可直接在网络上使用这些应用软件。目前网络上多数是按租用的服务类型和时间付费使用软件。

2 构建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

本文以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为例进行研究。关于档案云平台方面的研究,祝庆轩等认为,“云档案馆”作为一新生事物,可以作如下定义: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虚拟档案馆。[3]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保管省级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对省内各地市的国土资源档案业务进行指导,省级与市级的档案保管职能属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以省馆为中心,辐射各市。

网络方面,广东省国土资源政务网络已开通,省馆与市馆的业务可以直接在政务网络上进行;硬件资源方面,省馆已建成网络机房,有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若干台,具有一定的规模;软件资源方面,网络安全软件、服务器运行环境软件、数据库管理平台、档案管理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都已具备;而市馆则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信息化水平差别较大,但总体来说都属于较低水平,有些地方由于人才缺乏、经费紧张,根本就没有信息化成果。在这些情况下,依托省馆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各类资源,构建区域性的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包括云存储平台),其他市馆可以利用省级云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实现对本单位的档案数据在云存储平台上管理,直接应用云平台的应用系统而无需重新开发,达到快速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的目的。

通过对云平台基本原理的理解,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应属于区域性的私有云,搭建该平台,可以从“三朵云”的部署着手,即基础架构云(Infrastructure Cloud)、平台云(Platform Cloud)和应用云(Application Cloud)。

2.1 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基础架构云。首先要摸清省馆与市馆(包括本地或远程设备)机房设备的硬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了解各类设备上的资源信息(包括内存、I/0设备、计算能力CPU、带宽、存储等),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对列入云平台的计算机或操作系统进行虚拟化,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构建硬件虚拟平台。如图2:

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的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基础架构云是以虚拟机的形式,安装在基于政务网络的虚拟机上。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虚拟化技术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4]构建国土资源档案基础架构云,主要形成以下四种虚拟效果:

虚拟内存:将不相邻的内存区,甚至硬盘空间虚拟成统一连续的内存地址。

存储虚拟化:将实体存储空间(如硬盘)分隔成不同的逻辑存储空间。

网络虚拟化:将不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结合成一个虚拟的整体。

存储器虚拟化:将网络系统中的随机存储器聚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虚拟内存池。

这样,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基础架构云通过网络就可以提供CPU、网络和存储等计算服务,市级馆的用户可以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基础架构云上。同时还可以实现基于IP的VPN广域网及通讯服务,所有虚拟客户端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接口来管理自己的虚拟资源。

2.2 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平台云。平台云也就是平台即服务(PaaS)。从网络化应用系统宿主环境的视角出发,平台云是支撑网络化应用/服务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的一系列中间件系统的合体平台。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平台云是在基础架构云的基础上进行搭建的,它提供了一个位于云架构上的硬件和软件集合,从而为档案管理的用户提供档案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环境,以及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所需的主机环境及档案管理系统基础架构。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档案应用开发环境和档案业务管理架构四种类型的平台云集合,如图3:

操作系统:共享的操作系统虚拟化允许多个不同应用在一份操作系统拷贝的控制下隔离运行。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建立的根操作系统,或称为宿主操作系统,通过划分其特定部分,成为一个个隔离的操作执行环境,供程序运行。将操作系统资源访问虚拟化,对省级馆而言,它是运行于自己的独立的操作系统实例中;对市级馆而言,又可以提供上层应用的命名空间、资源进程需求等,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存在于一个操作系统内核和硬件资源中。

数据库: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上创建云数据库平台,使各级用户可以快速使用和管理数据库,无需再对服务器安装数据库软件,在平台云上,市级馆的用户只需要选择自己想要的数据库软件,点击安装,就能把数据库安装到服务器中。

档案应用开发环境: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云平台上,统一配置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应用的环境,其他用户只需在平台上直接使用该环境,而无需自己构建开发环境。

档案业务管理架构:对于国土资源档案而言,省级和市级馆的业务基本上是一致的,只需在平台上定制开发好档案业务管理流程,不同用户就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再开发。

2.3 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应用云。在云计算的典型层级里面,应用云亦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也可称作应用即服务(“AaaS”)。在这个层级里所进行的事情,就是将整个应用集合虚拟化并提供给最终用户。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应用云要构建的,就是把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和利用系统整合集成并在云平台上虚拟化,最终直接提供给各级档案部门使用。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一张图”云服务平台,是最终要在省级国土资源档案应用云中体现的应用系统。平台框架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和PaaS(平台设施即服务)为基础,基于GIS技术管理空间数据库。平台将面向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和全省21个地市的国土资源档案部门提供三方面的服务:国土资源档案“一张图”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提供最基本的档案目录服务,以后可以进一步拓展至互联网,实现国土资源档案公有云的服务;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平台保障各级各档案部门对档案数据进行技术保管并提供给外界应用;国土资源档案数据中心可以对国土空间数据档案进行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包括矢量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位置匹配、拓扑检查、叠加分析等)、数据编辑和更新维护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务集成起来。平台系统架构以SOA规范为基础,以OSGI标准对各个服务进行统一封装,为服务提供者提供统一的服务功能,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提供统一的通信方式。

第4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2009年,NVC联盟刚成立时推出了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让客户把注意力转到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上。2010年3月9日,NVC联盟再次发力,创新性地推出了端到端的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Secure Multi-tenancy Design Architecture),朝着云计算的最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数据中心动态化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应用程序的提供和管理方式。通过在计算、网络和存储层面上实现虚拟化,企业数据中心正在向着高效率、高弹性、高可用的方向发展。2009年,NVC联盟的成立正好顺应了企业数据中心转型的浪潮。NVC联盟一成立就推出了联合的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VMware的虚拟化软件、Cisco的统一计算产品以及NetApp的统一存储产品构成了一个以虚拟化为核心的灵活、高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技术咨询事业部资深总监李晓东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数据中心设备的整合与标准化,通过实现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在内的数据中心IT架构的标准化,在逻辑上实现数据中心的动态化;第二阶段,迁移到虚拟化平台,在企业内部实现以应用程序为核心的计算;第三阶段,打造动态基础设施架构。

两年前,NetApp就向企业用户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使用NetApp具有虚拟化功能的统一存储解决方案,并配合VMware的虚拟化软件,整个系统的效率可以提高50%。“服务器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对服务器进行整合后,系统的部署时间可以从3天缩短到几分钟。”VMware 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举例说,“某客户对服务器进行大规模整合后,将70个应用集中到一台服务器上。全球每减少一台服务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少4吨。”思科中国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冼超舜表示,思科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开发基于统一体系结构的下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虚拟化的强大力量。

与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相比,NVC联盟最新推出的端到端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更强调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实现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的集成与优化,使得数据中心更高效、更安全和动态化。经过一年的磨合,三家厂商在动态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研发、销售和服务方面实现了步调一致。

NetApp 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文俊表示:“NVC联盟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整合的服务器架构、一个融合的数据中心网络和一个统一的存储架构,最终打造一个共享的动态数据中心,使得用户可以轻松管理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保证多租户的安全

数据中心用户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对于数据中心用户来说,何时与如何实现虚拟化及数据中心的转型是不能回避的问题。NVC联盟提供的虚拟基础架构软件和统一的存储、服务器、网络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用户特定的业务需求进行部署。实践证明,此方案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与互通性,并且在全球多个数据中心得到成功应用。

追根溯源,NetApp、VMware和Cisco早在2003年就为实现共享的虚拟化数据中心这一目标展开了合作。三方定义并测试了构建在灵活、经济高效、高性能以太网框架基础上的动态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陈文俊表示,该架构的四大IT支柱是高可用性、安全隔离、服务保证和简化管理。

李晓东表示:“云计算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云计算的服务属性决定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必须具有更高的弹性。”虚拟化的动态数据中心是云计算和实现IT即服务最有效的基础之一。NVC联盟推出的端到端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成了动态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架构之间的纽带。端到端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能够隔离那些共享一个通用IT基础架构的不同客户、业务单位和部门所使用的IT资源和应用,从而增强云环境的安全性。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还是公共云,都不是只为一个客户服务,而是为有不同需求的多个租户服务。一个云计算系统就像一家饭店,分住在不同房间的客人就像是云计算系统中的租户,在享受饭店提供的多种服务的同时,还要求饭店保证每个客人的安全和隐私。共享虚拟基础架构要求在交付承诺的服务级别时,能够隔离不同租户或部门的资源。NVC联盟提供的端到端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通过隔离服务器、网络和存储层,不仅能够确保每个租户的数据安全,而且能够达到租户认可的服务水平。

NVC联盟提供的动态数据中心方案的主要组件包括:NetApp统一存储架构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和主存储、二级存储、归档;VMware vSphere为基础架构虚拟化提供平台,VMware vCenter为集中管理所有的虚拟化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资源提供通用平台;Cisco统一计算系统(UCS)减少了网络交换机的数量,并围绕统一的I/O网络集成计算资源。采用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化和整合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通过统一基础架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例行任务,从而简化管理;通过快速部署新的应用程序和调整资源大小,以便对新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坚持开放性

第5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在各厂商纷纷热炒云概念时,HDS似乎显得十分谨慎。去年底,当HDS表示将于2011年初推出面向云计算的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时,有些业内人士就表示,HDS在云计算上的布局落后于其他竞争友商。记者在峰会现场采访日立数据系统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经理易启宏(Kevin Eggleston)时,再次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易启宏表示:“HDS关注的是市场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以前谈到云,问题多于答案。今天,HDS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来帮助用户解决云计算方面的一些问题。”

从“存好”到“管好”

“当前,各种规模的企业都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像电子邮件、视频、图像、科研数据等这类非结构化数据,不仅增长非常快,而且采用传统的手段去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显得十分困难。”日立数据系统首席执行官Jack Domme举例说,“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是2009年的42倍。在未来三年中,全球将产生10亿多个应用。所有数据都具有价值,关键是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工具去存储、管理和控制这些数据,让企业从中获取更多的价值。”

Jack Domme谈到的其实就是大数据带来的新挑战。从存储的角度看,整个业界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从单纯的数据存储转向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在过去的20年中,用户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从各种设备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快速地存储到相应的存储设备中。在这个时期,存储设备的性能、容量和安全性是企业用户最关注的。但是现在,当数据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用户除了继续做好数据存储的事情以外,还要考虑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管控,并深入挖掘其价值,为企业所用。此外,对于不断增加的非结构化数据,习惯了处理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的用户还要重新认识和研究,并采用新的管理工具。

HDS赞助IDC对亚太区的150位大型企业IT高管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地区的企业的存储管理成熟度各不相同,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确保数据的关联性和有效管理数据的增长是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IDC亚太区企业基础设施研究副总裁助理Simon Piff表示,只有少数企业为应对可预见的大数据趋势做好了充分准备。

企业用户应该如何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呢?易启宏认为,当前企业用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如何把将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转化成业务价值;第二,如何应用管理手段把数据变成企业的战略资产,进而获得竞争优势。HDS的云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盈利的手段,帮助用户从数据中获取更多的价值。

云的三个阶梯

初次听说HDS的“三朵云”时,记者忽然联想到华为赛门铁克于去年5月的“4+1朵云”战略。“4+1朵云”包括企业数据云、业务保护云、增值服务云、媒体共享云和模块化交付云。“4+1朵云”中的几朵云就像是一个魔方的几个模块,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HDS“三朵云”中的基础架构云、内容云和信息云则是递进关系,就像是三个相连的台阶,基础架构云是内容云和信息云的根基,而内容云和信息云是在基础架构云之上衍生出来的应用。易启宏分析说:“这三朵云之间并不互相排斥。比如,一个从事内容密集型业务的公司,它必须先建立一个基础架构云,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云的方式实现内容的搜索、归档等,也就是内容即服务。”

构建基础架构云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的基础设施。用户可以利用HDS的可按需扩展的存储虚拟化产品、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对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管理,从而为各种云服务提供一个统一的支持平台。对于HDS来说,构建基础架构云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HDS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很早以前就已用于构建动态的基础设施。

在峰会上,HDS了几个云服务软件包,主要包括Hitachi Cloud Service、Hitachi Cloud Solution Package以及云管理门户。中小企业不用采购新的硬件设备,只要通过HDS提供的主文件服务包、针对Windows SharePoint的云服务包等,就可以轻松享受到云服务带来的种种好处。日立数据系统亚太区解决方案与产品部高级总监 Phil Gann表示:“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集成,甚至是硬件与软件之间的集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HDS除了将其硬件与Microsoft的一些软件进行整合以外,还会与Oracle、SAP等合作,针对视频监控、医疗、高性能计算等应用推出整合的解决方案。”

构建内容云的目标是实现内容的流动。HDS通过单一平台和一系列智能工具,可以支持不同类型数据的索引、搜索和发现。Phil Gann表示,内容云可以被用于归档和内容即服务这类应用。如果基础架构即服务的核心是让服务独立于存储介质,那么内容云的核心就是让内容与创建它的应用脱钩。这样一来,数据就更容易被找到、共享和重新利用。

为了充实内容云,HDS收购了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面拥有独特技术的BlueArc公司。此举将使HDS在基于文件的虚拟化、内置智能分层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等方面拥有更多优势,并且可以使企业用户更容易地从基础架构云过渡到内容云。Phil Gann表示,HDS可以在单一平台上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并且提供对不同类型数据的无缝访问、搜索、保存、整合和归档的能力。

信息云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快速精确的数据分析。在HDS的信息云中,各种信息分析工具和流程能够与底层的基础设施实现整合。企业通过复制和重组各自独立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结合智能分析工具,就能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更高的价值。信息云完全可以满足大数据对数据存储,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需求。

HDS此前收购ParaScale公司就是为构建完整的信息云做准备的。ParaScale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大规模的横向扩展的文件系统,而且可以将文件系统与大规模存储相结合,一起处理结构化和非结化数据。易启宏表示,HDS信息云的相关解决方案正在研发之中。

链接

云就在你身边

HDS赞助ID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虚拟化和数据压缩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在亚太区各国家中是最高的。80%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70%的受访者将有效控制和管理数据增长视为存储应用中最主要的挑战。

第6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云数字档案馆风险分析安全管理中心防范策略

云数字档案馆是基于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模式而构建的数字档案馆,其主要功能是面向档案形成机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编目、管理、保存和利用服务,通常会在一个较广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其目的是能够实现跨多个实体档案馆、跨地域地开展档案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档案信息的综合。云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将充分体现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支撑下的统一管理、智能动态调度、信息分布式存储和自动化处理、规模化部署和多元化服务、使用的按需响应和服务的计量管理等特点,这将大大节省全国档案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增强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全国档案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这一IT集约化的建设模式必将改变当前我国档案层级集中的多级管理模式,将会通过网络将国家档案资源实现更加扁平化的管理。但这会将更多的安全风险转移到云数字档案馆服务端,即未来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数字档案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控制能力。

1 云数字档案馆基础架构和服务功能

按照云计算的IT服务模式,云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将会跨越三个层级,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在基于云计算建设数字档案馆时,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层级的服务模式,也可以组合使用任意两个或三个层级服务,这与数字档案馆建设承担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持续运维能力密切相关。

SaaS层提供用于支撑档案业务活动的应用系统服务,如档案数据采集、整理、分类、编目、管理、编研、统计、存储、利用等;以及档案管理基础性技术服务,如封装、校验、凭证、监控、溯源等。

PaaS层提供档案管理应用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支撑服务,如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运行服务平台等。

laaS层提供基础设施和虚拟资源供给服务,包括虚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以及分布式集群管理的调度、控制与同步等。

2 云数字档案馆服务层级的风险要素分析

对网络信息技术环境而言,安全风险来源于安全威胁或安全漏洞。安全威胁可分为自然和物理的(火灾、水灾、风暴、地震和停电等)、无意的或不知情、故意的(攻击者、、工业间谍、政府、恶意代码)三大类。安全漏洞是资源容易遭受攻击的位置,可分为物理的(未锁门窗)、自然的(地震)、硬件和软件(防病毒软件过期)、媒介(电干扰)、通信(未加密协议)、人为(不可靠的技术支持)等吲。只有及时地识别漏洞和威胁并采取预防措施,安全才有保障。

2.1 SaaS层风险要素分析

SaaS层的主要用户为档案馆、档案室、档案存放的个人及其他机构。一套软件系统同时支持多个租户,通过参数应用、自定义空间、集成器等技术手段,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透明地定制个性化软件应用服务,应用管理员负责本层档案用户的定制服务、管理、统计、分析、安全、服务级别协议等事务。如图1所示。

来自云终端用户即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主要有非授权操作、恶意攻击、病毒等,对云数字档案馆形成威胁,影响档案数据的安全性。

在SaaS层中,基于多租户架构和元数据开发模式的在线软件技术,安全风险存在下面几个方面:多用户隔离安全。虚拟机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达到隔离目的而产生的独占性资源。多用户的典型应用环境下,采用虚拟化方法,不同档案馆、档案室等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独享一台虚拟机,而一台物理机有无数的虚拟机,这种隔离是逻辑上的,透明的,非独占性特点会导致用户隔离出现漏洞,一个合法用户的数据可能被另一个合法用户非授权操作;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安全。对不同服务水平的档案用户、应用管理员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出现漏洞,或技术或管理原因导致非授权登录、发送、修改、盗用档案信息;档案用户权限树安全。用户权限树的设计和维护机制出现漏洞,用户权限在各SaaS应用程序中失去继承性,导致安全隐患;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云数字档案馆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系统遭受恶意攻击,无法正常运行;人员安全意识。来自应用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安全风险可能是无意的或有意的人为风险。

2.2 PaaS层风险因素分析

云数字档案馆PaaS层提供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及中间件开发、运行、测试、部署的完整支撑软件环境,可以离线或在线方式给用户专属性使用。包括档案管理软件上线测试应用服务平台、开发运行和运维的基础服务平台、管理平台。PaaS层的主要用户是档案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平台管理员、应用管理员。如图2所示。

平台管理员侧重对档案云平台中主要的软件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应用管理员侧重对应用的SLA管理,因此来自云终端的风险主要是恶意攻击、病毒、非授权操作。

对于云数字档案馆“平台即服务”层,安全风险存在下列几个方面:

分布式文件系统安全。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把云数字档案馆中的文件资源以统一的视点呈现给用户,但其中服务器组件失效、海量数据存储和快速读取响应,多档案用户同时访问文件系统引起的并发控制和访问效率、档案数据私有性和冲突时的数据恢复等都是潜在风险;分布式数据库安全。档案数字资源中结构化数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进行管理。档案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检索、多用户并发、数据操作的同步性,服务器动态扩展性等是潜在风险。

身份认证和访问安全。档案软件开发人员、平台管理员、应用管理员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控制出现漏洞,会引起安全隐患,应用间安全隔离和用户间安全隔离出现漏洞,将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网络安全。网络和开发运行环境遭受攻击,无法正常运行。安全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开发者、平台管理员和应用管理员是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人为风险。

2.3 laaS层风险因素分析

laaS是把计算、存储、网络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将某一区域内档案行业的IT资源整合起来,采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提供“资源部署、负载管理、计算服务、数据管理、资源监控、认证/定价、计费管理”基础服务和虚拟资源池的基础设施服务。如图3所示。

该层主要用户是硬件设施租用客户和IT管理人员。由于该层是物理机上运行无数虚拟机,提供给用户计算机、存储、网络资源等服务,安全隐患涉及物理机、虚拟机、管理等方面。

对于laaS层而言,影响安全的因素有物理设施(机房建筑、门镜系统、电磁、防火、防灾等),计算机病毒和权限控制,网络攻击,虚拟化技术下的资源分配、负载均衡、数据迁移、备份与恢复,虚拟机中用户隔离、数据位置、数据残留、数据多副本容错、灾难恢复,IT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安全审计等。

由此可以看到档案云安全可分为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虚拟化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六大部分。每个层次在运营服务的过程中都遇到不同的安全威胁,潜藏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风险,安全管理将跨越云数字档案馆从机房环境、硬件设施到网络虚拟化服务的各个层面。

3 云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中心

建设与风险防范对策

云安全联盟(CSA:CloudSecurityAIliance)在2009年了云计算安全实施指南,其中将云服务的安全措施划分为管制类和操作类,落实到云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方面,可搭建档案云安全架构,对云终端用户恶意代码保护,档案云整体监管(合规性、状态与事件监控),实现云中的数据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虚拟化安全的管理,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和监管,保证档案云的安全运行。主要风险防范策略包括:

(1)档案云整体监管。这是档案云安全架构最顶层的管理,主要完成基于档案行业特点的安全规划、安全策略、安全运营机制、风险管理框架、合规审计策略、监控告警策略等设计,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指南,对物理资源、网络资源、虚拟资源的动态监测、事件报警,档案用户虚拟机健康状态显示进行全面监控。

(2)档案云合规性控制。定义与合规性和审计相关的流程,确定档案云提供商与档案用户在满足合规和审计过程中的责任,通过合同、服务等级协议清晰表达双方责任的划分,确保整个档案云系统遵循必要的协议。引入具备很好公信力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整个档案云安全架构进行认证。

(3)档案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档案数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档案数字资源的访问控制、加密方式、验证档案数据在生命周期(采集、传输、管理、保存、销毁)各阶段的安全性,以及档案用户对自身数据安全管理的控制机制。

(4)档案用户身份和访问控制的管理。用于认证与授权档案云用户进入系统和访问数据的权限,保护档案数字资源或应用免受非授权访问。

(5)云数字档案馆安全制度规范制定。全员动员,建立云数字档案馆安全运营机制,从安全组织体系、人员分工与职责、工作流程、操作性手册、人员安全培训、安全跟踪审计、奖惩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6)虚拟化安全管理。档案云服务商在保证不同虚拟层次上的安全性具有更大的责任,需要划分不同的安全区域供档案用户选择,加强区域边界的安全措施,保证暴露在外的访问Web接口安全控制,提高虚拟机引擎的安全能力。

(7)档案云的安全核心技术合理选择。用户认证、授权技术、海量数据分布存储、多租户隔离技术、分布式锁服务以及负载均衡等技术,都是云数字档案馆实施安全监控的关键技术,需要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第7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云计算的大门已经打开。为强化云技术,落地云应用,彰显云价值,《中国计算机报》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Windows Server 2012 云创益大赛,历时5个多月,共吸引了9760名选手报名参加个人赛,103支队伍参加企业级比赛,官网访问量达到180万次,官方微博互动达12384条。大赛为IT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云、应用云、体验云的交流共享平台。你创想,云实现。通过大赛,更多云人才始露锋芒,更多云应用落地生根。本专栏将连载大赛最终获奖的10个企业级优秀方案,以期展示标杆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尽管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的IT资源已经虚拟化到桌面了,但是基本上很少企业能够真正做到让数据‘飞’出所在的办公大楼。”谈到虚拟化和公有云服务现状,云览信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云览信通)总经理李瑾这样说。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公有云服务在处理多设备数据同步的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正因为如此,由云览信通的李瑾、杜翔宇、孙铭远组成的云势未来团队,很好地利用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的虚拟化功能,为企业搭建具有专属数据中心的云览平台,实现了多设备、海量数据的协同,可在任何地点为每个人、每台设备提供不间断的数据同步服务。

当移动终端遇上企业应用

毫无疑问,云势未来的这一解决方案,是为了帮助企业用户应对不可逆转的BYOD(自带设备)这一IT应用趋势。

随着移动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移动设备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随时随地办公。这就使得企业员工要通过互联网频繁地上传、下载数据,特别是在多人协同作业的情况下。

然而,以往受技术局限,如何更好地支撑BYOD,实现多设备同步、协同,为员工提供无所不在的实时数据服务,却依旧困扰着很多企业的IT部门。

说到数据的同步,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免费的公有云解决方案,比如说微软的SkyDrive、百度的百度网盘,华为的DBank网盘等。

但是李瑾分析说,这些公用云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的是个人用户,而企业级应用具有数据量大、传输速度要求高、数据安全管控需求高等特性,这些解决方案难以应对。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公有云解决方案只提供容量较小的空间,难以满足企业用户对海量数据的传输需求;另一方面,公有云服务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是远端用户,因而很难保证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尽管有些公有云服务商,如亚马逊也提供大容量的付费空间服务,但是这如果用于日常办公,对企业来说租用成本过高,而且依旧难以解决传输速度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云览信通找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那就是充分利用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卓越的虚拟化功能,为企业构建专属的数据中心,用私有云解决方案来解决多设备、海量数据的同步问题。

选择靠谱的平台

李瑾告诉记者,事实上两年前云览信通就开始研究微软Windows Server。随着这一系列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Windows Server 2012的推出,云览信通的理念和方案变得更加成熟。李瑾分析说,云势未来(云览信通)之所以选择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Windows Server 2012具有强大的虚拟化功能,这样他们才能将数据中心的资源进行分区和优化配置,从而为用户提供专属的数据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微软System Center 2012提供了管理和自动化虚拟环境的工具,使得云势未来(云览信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高效、便捷地管理这些虚拟机。

第二,微软的产品是业界的主流产品,微软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其产品,云势未来(云览信通)选择微软有利于后续其解决方案的完善和发展。李瑾告诉记者,Windows Server 2012的性能已经比先前的版本有了很大的强化和完善,特别是强化了对虚拟化的支持。

第三,微软的产品是业界较为认可并普遍应用的产品,在实现跨平台、跨系统应用时用户不用过多地考虑兼容性问题。云览信通考虑到这一因素,是因为云览平台需要支持应用不同操作系统的各种设备。

根据企业对数据实时传送和业务协同的需求,云势未来(云览信通)基于Windows Server 2012进行了应用开发,最终形成云览平台。李瑾介绍,实现数据量较大的视频文件的传输、支持各种移动设备,以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云势未来(云览信通)开发云览平台的重点和难点。

从几分钟到几秒钟

云势未来(云览信通)的解决方案支持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用任何设备存取、演播、共享用户的数据;在完备的授权机制下在多个设备上共享、同步所有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从而使得协同工作变得简单,实现实时、无缝的数据同步。

该方案还能提供强大的监控功能与移动设备支持能力,有效保障应用环境的安全性,保证用户数据的控制权随时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云览平台建立了丰富的声音及影像文件库,授权用户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上传图片、视频及声音文件,授权用户可以通过虚拟机或各种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入、演播及下载存储在数据中心的文档。

记者在演示现场看到,即使是数据量很大的视频文件,也可以借助云势未来的云览平台在几秒钟时间内快速通过互联网从一个终端传到另一个终端。如果采用一般的公有云服务,这种大数据量的传输通常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

李瑾告诉记者,该解决方案适用于区域分布分散的企业,适合几十人到数百人的企业应用。比如说,在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变更时有发生。如果采用传统的协同作业模式,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大量会议讨论才能明确改动内容,最后生成成果文件。云势平台的同步功能可以大幅减少会议成本,设计人员只需在关键节点进行讨论即可。此外,云览平台的池化处理能力使得涵盖多专业的图纸汇总分析成为可能。

再比如说,云览平台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最便捷的文件传输、签署、同步更新及管理等操作,而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随身携带的设备就可完成,并可在多个授权设备上同时共享。

第8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目前,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恒盛”)是国内智慧电能领导者,始终定位高端,在25年高端电源创新研发应用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国内数据中心物理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领先品牌。

近日,科华恒盛成功牵手华东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为该项目提供科华恒盛Kelong品牌KR33系列IGBT整流高端大功率UPS产品,并以其为核心制定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配电解决方案。同时,科华恒盛中标了23台400KVA、两台300KVA和一台120KVA UPS及相关配电、电池系统,累计金额近千万元。

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一期数据中心项目使用了科华恒盛KELONG品牌KR33系列的高端大功率UPS产品26台,以及供高可靠高效率的IGBT整流机型。该整流机型输入谐波电流低于3%,输入功率因素大于0.99,输出功率因素达到0.9,整机效率高达94%以上,市电输入与UPS输出电气隔离。此外,相关配电系统完全根据用户现场优化设计与摆放,电池系统安装单体电池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节电池的状态。

据悉,科华恒盛近日又成功承建了四川雅安城市云计算IDC数据中心项目,项目金额千万元级。该项目为构筑雅安智慧城市,提供了包括发电机、配电系统、UPS系统、机柜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和冷通道技术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是继山东泰安云计算中心成功交付使用后科华恒盛承建的又一个政府城市云计算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端项目。

雅安是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之一,经历4.20地震灾害后,雅安智慧城市建设更显积极意义。此次雅安城市云计算中心IDC项目,是建设雅安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支撑,也是把雅安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云谷”的重要保障。该项目将为雅安各政府单位统一提供信息化服务。

在雅安城市云计算IDC数据中心项目中,科华恒盛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研究项目方的真实需求,完成对实际地形的勘察,深入分析,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和整合方案等方面 ,秉承高标准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该项目方案的执行过程中,科华恒盛集中贯彻“绿色”和整体思维,从供配电、制冷、智能管理三角度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和实施,为项目方打造科华恒盛极具特色的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也为雅安智慧城市成功试点提供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撑,并为雅安城市灾后重建更智慧、更美好的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3年,科华恒盛已陆续完成华北油田IDC、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IDC、上海移动IDC、上海电信IDC、广东电信IDC、泰安云计算IDC、国富瑞(福建)灾备IDC、洛阳景安IDC等多个大中型IDC数据中心的项目,为科华恒盛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云数据中心方案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档案管理;综述

自2006年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服务和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之后,我国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云技术热潮。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络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1]。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无疑会对档案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档案机构和档案学界正在积极开展云计算应用于档案管理的相关研究。

1 文献统计数据及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题名包括“云计算+档案”、 “云技术+档案”和“云档案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3-12),删除其中新闻报道性和重复性的论文后,共检索出78篇论文。

1.1 时间分布。这78篇相关论文的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我国档案学界对云计算的研究始于2009年,2009年后开始引起学者较多关注,到2013年掀起一个较小的研究高潮(2013年发表相关论文共33 篇),但是依据百度和Google的搜索结果,尚未出版云计算应用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著作。

1.2 主题分布。上述78篇论文,其研究的主题可以分为理论研究(介绍云计算的概念、特点、优势,应用的可行性、问题及对策等)、具体应用(研究云计算在档案业务环节的具体运用,如备份、整合与共享、利用与服务、云档案馆等)、系统和平台构建(研究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和服务平台架构、服务模式等)和应用的安全性。78篇论文的主题分布如表2: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目前档案界对云计算的理论和应用设想方面的研究占主导,分别占全部论文的43.6%和44.9%。但是,基于云计算的系统、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论文只有5篇,对于如何用技术手段来实现“云”并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1.3 作者机构分布。各研究主题的作者机构分布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78篇研究论文作者中有22篇来自高等院校的档案院系,占全部论文的28.2%。26篇论文作者来自其他机构,约占33.3%,其他机构包括高校除档案院系和档案馆室的其他院系和部门、事业单位、军队档案馆等。从表中数据看,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倾向于研究云计算在档案业务环节的具体应用,而其他机构的研究者更注重理论研究和云计算在人力资源档案、会计档案、健康档案等领域的应用与实现。

2 主题分析

2.1 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田雷提出:“云计算是一种网络服务方式,提供了IT服务的一种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租用或免费获取所需服务。”他还提出目前云计算的三个服务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2]。黄正鸿认为,云计算旨在通过网络(互联网和内部网)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硬件、平台、软件及服务等资源。其特点可以归纳为:资源池;按需、自助;快速弹性;广泛的网络访问;可度量的服务[3]。陈康明认为,云计算是基于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已有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服务信息共享模式。云计算的特点是:数据存储更加可靠、安全;资源的合理分配;先进技术理念带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4]。

2.2 云计算在档案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刘永提出,云存储在技术、管理和经济上已经具备了数字档案存储的基本条件。云存储技术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网格技术、集群应用等技术的集成,后三种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逐渐成熟。云存储将分散在各地的数字信息集中存储,各档案馆(室)可以根据需求来申请适当的存储空间,降低了资金投入[5]。朱悦华、何丽萍、丁建萍认为,云计算时代“云档案”的实现具有较为完备的云计算理论基础、较为成熟的云计算技术条件、较为低廉的云计算经济成本和较为完善的云计算实践环境[6]。

2.3 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文杰提出了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馆应用中的四大优势:确保档案服务器的可靠运行,降低服务器的出错概率;降低相关的维护费用;扩展了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丰富的终端设备[7]。彭小芹、程结晶结合云计算的特点提出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优势,即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云服务;强大的计算能力;诸多技术的集合体;经济效益;个性化;以用户服务为中心[8]。祝庆轩、桑毓域、方昀提出了云档案馆模式的优点:有利于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统一全国各地区档案工作标准;有利于节省软硬件投资;有利于减少对计算机人才的依赖[9]。

2.4 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黄正鸿提出云计算技术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标准问题、版权纠纷问题、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用户使用习惯问题等[10]。陈康明认为,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首先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其次是执行的国际标准问题。对策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安全监测环节和相关技术;制定监督和管理机制[11]。文杰认为,云计算应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资源的选择问题;协议和接口问题;数据安全问题。对策包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云计算标准;提供基础建设的统一监控、管理和控制;加强安全检测[12]。

2.5 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设想

2.5.1 云计算在档案存储、共享与服务中的应用设想。田雷提出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整合档案行业的服务器、存储器等设备,部署“云计算”环境,向各级档案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13]。陶水龙提出了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档案数字资源的云备份和多套多地的档案数字资源备份数据存放策略,建立了云备份系统架构及其运行机制[14]。吕元智提出了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将分散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云服务平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云”[15]。祝庆轩、桑毓域等提出档案馆馆际云服务,将档案馆电子文件信息置于云中心,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检索云档案馆“虚拟资源池”[16]。卞昭玲、李俐颍等提出通过云存储解决档案信息的存储、档案信息的收集问题,同时可以共享档案信息 [17]。

2.5.2 云计算在专门档案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廖玉玲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建设工程档案全过程监管模式的系统方案[18]。刘振鹏、卞昭玲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19]。邓岚提出运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国家综合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并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在灾害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和障碍[20]。

2.6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和平台构建。程春雨提出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应采用两级部署方式,分别部署在中央云中心和5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央云中心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平台管理系统、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门户网站;省节点应用系统开发主要包括省节点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和基础工具包软件[21]。程结晶提出要构建统一的云存储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开发基于“元数据”访问的分布式数字档案数据访问接口,构建完整的云服务平台来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访问服务、请求认证服务、安全数据传输服务和快速资源搜索和资源发现服务[22]。郑光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档案利用系统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云平台管理系统及开放数字档案利用门户设计方案[23]。蔡学美提出云计算数字档案馆系统主要是由云计算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管理节点、计算机专用网络、安全防火墙、公用和私有的硬件设施等构成[24]。朱悦华、何丽萍等提出构建“云档案”资源共享系统,其系统理论模型由资源层、管理中间件层和服务层等三层构成[25]。

2.7 云计算应用的安全性。徐华、薛四新等提出云数字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防御系统、监控系统、容灾备份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通过安全法规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人员培养和培训体系来保证[26]。崔海莉、张惠达提出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入云的基础设施上,服务中断、数据失真、敏感信息泄露是可能遭遇的技术风险,组织策略、准入退出机制是可能遭遇的管理风险[27]。

3 问题与展望

3.1 问题。首先,研究内容重理论轻技术。当前对于云计算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多,关于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其具体应用的研究较少。78篇论文中只有5篇从技术角度阐释了云计算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方式。应用设想相关论文仅仅止步于“设想”,对具体应用及如何实现其应用轻描淡写,缺乏技术因素。

其次,研究缺乏实践基础。相对于云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快速实现,传说中的云档案馆、档案云尚未付诸实施,对于云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没有实际调研,因此,大多数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

3.2 展望

3.2.1 研究内容。首先,对云计算的应用研究应更多关注档案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云计算的精神内核在于资源的共享。在全新的云计算模式下,研究者应站在整个国家档案资源共享和利用的角度谋划“云”,探寻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更加科学地整合和共享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并向公众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其次,适当扩展研究内容,构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例如,云计算环境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策略是否发生变化?云计算在档案部门有效应用应具备哪些条件?“云”之间如何交互协同?云计算的行业标准研究等。最后,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应更注重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实际应用与技术实现。

3.2.2 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云计算对档案领域而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手段,技术最关键的问题是应用与实现。因此,应当加强云技术应用的实证研究,以及以某一地区或某一项目为对象的案例研究。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数字档案资源云存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X-34)和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7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云计算喧嚣过后冷思考[EB/OL]. [2014-03-20].http:///286/12798786.shtml.

[2][13]田雷.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J].北京档案,2011(5):24~25.

[3][10]黄正鸿.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启示[J].中国档案,2011(5):61~63.

[4][11]陈康明.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云南档案,2012(5):27~29.

[5]刘永,刘坤锋.论数字档案云存储[J].档案管理,2013(5):14~18.

[6][25]朱悦华,何丽萍,丁建萍.“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浙江档案, 2012(6):52~53.

[7][12]文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1):46~49.

[8]彭小芹,程结晶.云计算环境中数字档案馆服务与管理初探[J].档案学研究 ,2010(6):71~75.

[9][16]祝庆轩,桑毓域,方昀.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1(7):8~9.

[14]陶水龙.档案数字资源云备份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12~16.

[15]吕元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4):61~64.

[17]卞昭玲,李俐颍,刘振鹏.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共享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1(7):16~17.

[18]廖玉玲.基于云计算的建设工程档案全过程监管模式可行性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6):74~78.

[19]刘振鹏,王坤瑞,卞昭玲等.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17~20.

[20]邓岚.云计算技术在灾害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减灾,2011(8):32~33.

[21]程春雨.云计算模式下的开放档案共享利用平台建设[J].中国档案,2013(12):64~67.

[22]程结晶.云技术中数字档案资源共享与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3(1):66~68.

[23]郑光辉.使用云计算技术创造开放数字档案利用新模式[J].档案学研究,2013(5):46~50.

[24]蔡学美.档案云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自动化,2012(6):14~17.

[26]徐华,薛四新,刘宗渊.云数字档案馆安全运营管理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