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

第1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为提高我县新生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在线”强大的继续教育网络化学习功能和资源优势,扎实地推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特下发《关于依托“学习在线”,面向2014年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就业职业素质、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请各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县各初中校、高中校2014届毕业生

二、培训内容

1.面向全体2014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就业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对于其中部分未升学的毕业生,组织其参加县内两所中专校开展的免费的国家职业技能初级培训。

2.面向全体2014届高中毕业生开展就业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对于其中部分未升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毕业生,组织其参加县内两所中专校开展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培训。

三、培训形式

1.面向全体2014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就业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将由毕业生在所毕业学校的指导下,由毕业生登陆“学习在线”网站实名注册后,参加相应视频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具体登陆注册学习办法见附件)。每位毕业生在线获得20学分及以上,视为培训合格,由县教育局统一颁发“两后”培训合格证书。

2.对于2014届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由学校组织报名,自主选择参加我县两所中专校面向2014届“两后”毕业生专项举办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工种含:维修电工、电子设备装接工、服装缝纫工、商品营业员、保育员、育婴师、计算机设备维修工等十余个职业工种,培训级别含初、中级。具体培训事宜,另行通知。凡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参培毕业生,在毕业生自愿的基础上,由中专校100%负责推荐就业。

四、培训时间

1.面向全体2014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就业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毕业生网络注册学习时间从2014年6月20日至8月20日。

2.县内两所中专校面向2014届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开展的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时间集中于2014年7月10日——8月10日,每个工种总培训学习时间30天。

五、培训任务

1.各毕业学校面向全体2014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就业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要求网络化学习参学率要达90%以上,学习合格率达80%以上。

2.各毕业学校面向2014届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开展的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参培率要达100%。确保全县每一位初、高中毕业生均能持证就业。

3.县教育局将对各校“两后”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实施“双证”并发制度。此项工作将作为2014年年终业务考核内容之一。

六、工作要求

1.各初、高中校要指定专人负责,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把工作落到实处,并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了解学习培训的意义。

2.各校要在校内醒目位置张贴由县教育局制定的培训通知并认真指导培训毕业生掌握在“学习在线”注册学习操作要点。

第2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展翅计划 应届生 激励机制 存在问题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中唯一具有创造力的资源。开展培训项目,正是企业在激烈的人力资源争夺战中通过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培训项目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因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也不尽相同。而应届生培养项目,是一种将应届高校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培养成为企业中管理人才的域训项目。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也决定着该项目成败的关键。管理培训生项目不同于企业中通常进行的普通的培训项目,从培养对象到培训目标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深入透彻地理解培训项目的基础理论是研究该问题的必要的前提。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由理论到实践”的客观规律,从培训项目的基本概念着手,步步深入。

项目背景:

2008年年底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提出:要在5年内实现联想band7(主管级别)以下员工50%来源于应届生,未来中层干部希望能够越来越多都是由应届届生晋升,应届生要成为联想的中流砥柱,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启动了应届生培养项目并赋予了一个很积极的名字一展翅计划。09年1月展翅计划正式启动。

展翅计划不同于其它培训项目,培养对象甄选,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让合适的人进想,使其人岗匹配非常关键。从08年下半年开始,联想集团开始在全国各高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宣讲会。宣讲会将应届生希望了解到的公司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对于联想投放出的近200个应届生岗位也做了详细介绍,各BU各显神通,在宣传材料,BU介绍上下了功夫以吸引更多的应届生的目光。通过全国近30场校园宣讲后,通过近半年的招聘流程,最终中国区在09年招聘了52名应届生进入到展翅项目中,这52名应届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不同的业务模块。

09年7月随着52名应届生的陆续入职展翅计划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一个为期两年的培训项目,其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阶段:建立应届毕业生数据库并匹配指导人

为了对这52名应届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人力资源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建立了应届生的数据库,同时针对这些应届生在各自部门为其匹配指导人,指导人的主要职责是为应届生进想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协助完成工作;生活上给予帮助更快融想。数据库建立和指导人的匹配使得我们有了最详细的项目信息,同时解决了应届生进想后无人看管的担忧。

第二阶段:指导人沟通和培训

联想的指导人制度由来已久,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优秀人的指导人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对于公司非常重视的应届生的指导人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人物。为此为了帮助指导人更加明确其在展翅计划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在应届生成长的各环节中参与指导,帮助应届生更好的成长,展翅项目做了大量的与指导人的沟通和培训工作,使得指导人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去帮助应届生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应届毕业生培养项目推广宣传

展翅计划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要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可,内外部的宣传和推广非常重要。在项目启动后,人力资源部运用各种手段展开宣传攻势,从上之下的宣传,SVP,VP作为项目的sponsor的大力支持,公司内部的宣传,使得项目在公司内部受到的广泛的关注,为后续应届生项目获得更多协同部门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阶段:应届生一年在在岗锻炼和专业培训

第一个时期:NEO到岗及入职培训

应届生加想后NEO(new employee orientation)培训,是应届生接触的第一个培训,这个培训将带领应届生更好的了解联想开启联想职业之旅。为此人力资源打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NEO培训,针对应届生希望了解的,作为职场人应知应会的信息在NEO中集中为员工进行统一讲授。同时通过这个培训,也希望中国区的52名全国各地的应届生能够建立起联系,成为联想职场里面互帮互助的一个团体,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入职形成安排表如下:

第二个时期:应届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中应届生将经历:试用期转正、自己所在岗位的在岗锻炼、指导人对其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各部门高层管理者与应届生的圆桌会议、接受各岗位的专业培训。

在这半年的时间中应届生要快速适应职场,通过试用期三个月,指导人和管理者需要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估,同时高管对于应届生的关注,与应届生的交流启发应届生的工作,点燃应届生的斗志;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如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针对营销人员的营销培训以及项目管理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提升应届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目前的岗位。通过关键的两个时期之后进入展翅计划。

第五阶段:年度答辩及评优

经过一年的时间,52名应届生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业绩,指导人和管理者对其表现都比较了解,此时会进行一轮针对应届生晋升的年度答辩,此次答辩主要考量应届生这一年里在联想承接的工作极其工作业绩,作为panel的高层管理者会根据他们的表现评定是否予以晋升到下一个级别,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应届生会给予评优奖励,对于优秀应届生的指导会获得金牌指导人称号。高管作为晋升评委提升应届生在高管面前的曝光率,让高管对于应届生群体的潜力有了认识,从而成为项目的支持者。通过一年的工作,优秀应届生得以快速从band5 trainee晋升到了band6专员,同时这一年里应届生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高管的认可。

第六阶段:轮岗、项目承接、优秀经验分享会

为帮助应届生更好的成长,在第二年的培养计划中公司为员工提供轮岗的机会,让员工了解其它部门的工作,同时让其承接一些项目,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定期的优秀经验分享会让应届生在分享中共同成长。通过第二年的在岗锻炼,对于优秀应届生会向高层推荐,给予外派机会,成为组织中的高潜人员重点培养。

通过以上六个阶段完成了展翅计划2年的培养,展翅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公司培养优秀的中层干部的继任者,所以光是有各个阶段的培养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机制和资源作为保障。

展翅计划项目陪配套保障机制:

1:应届毕业生指导人考核及激励政策:

①指导人的指导业绩和能力,作为评定其领导力的重要依据之一,运用于OHRP年度review以及职级晋升。

②指导人可优先参加一些公司/中国区组织的管理培训项目;

③对于优秀的指导人,进行年度评选,申报公司奖项:

指导人作为展翅项目中的关键人物,其对应届生的指导好坏,将对应届生的业绩有重大影响。对于指导人的考核和激励成为考核展翅计划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

2:优秀应届毕业生激励机制

①对于成长迅速,取得突出成绩的应届生会通过所在部门,区域季度评优、非经济性激励等方式给予即时鼓励;

②对于特别优秀的应届生,公司将在第二年以后给予额外的一些资源,比如分配导师,给予更多职业发展机会等,并将其纳入公司外派和高潜人员库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应届生本身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的激发应届生的潜能,使得应届生能不断接受挑战,突破自我从而得到提升,优秀应届生的激励能够树立同届应届生的role model,使其成为学习的对象,利于优秀经验的分享。

3:应届毕业生岗位序列晋升特殊资源保障机制

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序列晋升比例不受公司总体岗位序列晋升比例限制,一年后符合岗位要求应届生即可从Band5晋升到Band6。晋升资源的保障,是对应届生入职一年表现的肯定,同时加速应届生的职业发展,这将使得应届生对于联想的职业更加有信心,从而增强其对公司的认同感。

4:应届毕业生培养项目定期review机制

①每年6月份,中国区人力资源组织应届生培养情况进行回顾,以总结经验,为制定下一年度的招聘计划及完善培养方式提供依据:

②每个季度,项目组会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review,并通过对应届生,应届生指导人,应届生上级的访谈,在线survey来评估项目的效果。

通过定期review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同时对于应届生及指导人的survey能够更好的掌握其状态,适时的调整项目计划,从而使项目更加有效的帮助到应届生的发展。

应届生项目的资源保障:

在展翅计划2年的项目过程中,联想集团为应届生提供多多种资源,使其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应届生的发展。

1:应届生指导人资源

经过甄选的指导人,无论从其从工作的专业性上以及人生阅历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加之公司为指导人提供的各项工具及知道资源这些将很好的支持指导人对于应届生的指导工作。善用指导人资源将会促进应届生快速发展。

2:培训资源

对于展翅计划培训项目公司匹配了丰富的培训资源。一方面:对于展翅计划特有的的NEO培训、指导人培训、通用技能培训、应届生转换成职场人的培训等定制化培训,将有效帮助应届生快速融想,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专业技能培训如销售绩效、营销能力、项目管理、六西格玛培训等提升应届生的专业能力。培训资源的善用会加速应届生的发展。

3:EAP资源

EAP员工帮助计划,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52名应届生提供了一对一的呼出,跟进应届生在入职3个月、半年、一年期间的状态,通过电话咨询了解应届生的困惑,协助解决应届生的问题,对于应届生普遍共性问题反馈给项目组制定提升计划,帮助应届生解决。同时定期的心理咨询培训解决应届生在适应职场环境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境,提升逆商,从而以更加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

4:应届生Network

展翅项目的应届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岗位。彼此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共同成长的好伙伴。公司为这些应届生提供专属网站、论坛等为其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让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发展和成长。

5:HR资源及其它资源

展翅计划项目组为应届生发展提供支持和帮组的HR资源,不仅关注应届生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项目的相关设计,使应届生发展更加顺畅。

高管团队作为展翅计划的sponsor,他们渴望应届生能够发展,快速发展。在整个项目过程成给予极大的支持。这些资源也将很好的帮助到应届生。

展翅计划人才培养的理念:

秉承联想人才发展的721理念:人才的发展70%来自:在历练中成长,关键岗位的工作经验;20%来自向他人学习,人际关系网络;10%来自自我学习

展翅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则是:自己才是自己发展的主人

个人发展不仅仅是职位晋升,薪酬增加,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锻炼,个人能力获得增长则是最大的发展!我的发展我做主!只有主动承担起自我发展职责的人,才能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把握潜在的机会,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成功!

经过2年的时间,展翅计划项目成员52名应届生中:95%在第一年成功晋升ban6,成为部门的高潜员工;30%的人在第二年成功晋升band7,并承当重要项目,负责关键岗位。到展翅项目第三年52人中有近10人成为小团队的leader或者某项目在全国的牵头人。短短三年的时间应届生实现了飞跃的发展,成功从学生转变成职场人,并在职场中崭露头角。

从展翅项目2年的培训计划中可以看出公司整合各方面资源,上至高管团队,下至应届生的指导人对应届生的发展都倾注了心血;公司的重视使得这项目得以成功实施,但是综合分析着2年的数据不难看出2年。第一:北京和区域应届生发展轨迹看,区域应届生普遍发展更好;第二:优秀指导人所辅导的应届生各方面表现不俗,成为高潜人员;第三:第一年应届生相对稳定,离职人员仅4人(其中被动离职2人)第二年离职率上升:离职人员达到10人,到第三年52名应届生仅留下30人。

纵观整个联想展翅计划几年来的进展,亮点很多但是同时也存在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1)用人部门对于应届生培养态度不一致,导致应届生的发展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大部分用人部门的领导认为,应届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却在刚进入部门时就作为管理岗位的领导人来培养,这无疑对用人部门领导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届生作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业绩能够证明他的实力,却有着比同级员工更高的薪资和更多的机会,这对部门其他员工来说不够公平。这样的认识使得少数部门和管理者不重视应届生培养,对其实行放任式管理,对应届生在适应期的各种表现诸多挑剔,打击应届生自信心,从而使其表现不尽如人意。最终应届生因为不能得到部门的认可而面临走人的风险。这一现象尤其在北京比较凸显,北京人才济济,优秀人才的招聘相关难度较低,使得北京的用人部门不重视应届生的培养而更倾向于社会招聘人员;相反区域人才招聘难度较大,对于应届生各区域都花大力气培养,招聘来的应届生在较为积极的环境中自信心提升,促发潜能,表现不俗得到用人部门的一致认可。

(2)销售类应届生岗位,对于应届生考核严厉,在业绩压力下应届生难以平稳度过考核期。

应届生进想后销售岗位在第二季度开始一般就会给应届生分配任务,由于对于销售的敏感度,以及进入角色的时间长短不一,企业给到应届生转变的时间过短,使得部分应届生在第一年业绩压力非常大,难以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从而难以度过考核期,销售业绩不能达标。

(3)应届生跳槽现象严重,如何保留企业必须更多考虑。应届生在一两年之后即便存

活下来,取得一定的职位以后,身份的优越感促使其期望能取得更高职位或者更高薪水,一旦企业满足不了其期望,就会通过跳槽取得职位的晋升。企业如何在应届生跳槽季采取各宗保留措施使应届生留下来,提升应届生的归属感是改变跳槽现象的关键所在。

第3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巨大的市场意味着教育培训行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量。根据前程无忧在《2014年第二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中的统计,这个行业中93.3%的雇主将在第二季度扩大招聘。

在应聘者中,应届毕业生占了不小的比例。一种明显的趋势是,由于人才需求量大且普遍薪资水平高,去教辅机构当两年老师成为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的一个次级选择―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放弃教辅工作。“我想去学校做老师,但当时本科毕业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所以就先去培训机构锻炼一下。”曾在华尔街英语工作过的吴悦说。新东方上海学校人力资源部总监杭国栋也表示,新入职员工中应届生的比例占到了7成。教辅机构的薪水自然是吸引力。在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春季校园招聘会上,西安学而思分校校长李晋介绍了学而思的薪资福利安排:五险一金由集团承担,薪资据保守推算,入职半年最低每月4000元,新教师月薪在7520元左右,1至2年后教师月薪为1.12万元左右,而在一线城市,工资相对还会更高一些。

即便薪资较高,行业的人才流动性依然很高,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应届生对是否愿意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预期不够清晰。

中智薪酬绩效与人力资本咨询中心研究部总监王嘉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和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同,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要承担更多的业绩压力,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收入和未来发展。“如果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对教育行业本身也没有太大热情的话,是非常容易离职的。”王嘉说。

《第一财经周刊》向人力资源专家及培训机构负责人了解了更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场信息,作为毕业生们的第一份工作,它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A

培训行业的薪酬水平

李梦一本科毕业后曾在新东方杭州学校工作过两年,2011年时,她教授新概念英语小班的薪资是100元/小时,只在周六日上课。她当时每月平均工资是6000元左右,寒暑假时可以过万。

学而思对应届毕业生开出的工资基本在月薪1万元左右,当然它的要求也不低,除了985、211的硬性学历背景之外,还要经过层层筛选。

“教育培训行业的高薪当然也是相对的,你要说它比投行、咨询还要高,这不可能,但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薪资还是有竞争力的。”王嘉说,“而且对应届生来说,在教育培训行业工作,未来得到高薪的可能性才是最吸引人的。”

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中国区总教务长Aisling Gormley介绍,英孚每年会为老师涨工资,每晋升到一个新的级别,收入可以增加30%至50%,同时它们还会给出绩效奖金和资格津贴。

“教育培训行业的收入像金字塔,企业聘请的领导力讲师往往一小时收费就要几千元;中小学辅导班大明星讲师每次课程收费也在几千元,而且因为是明星教师,每月可以保证10至20次的讲课频次;在新东方工作多年的教师年收入也可以达到上百万元。”冯丽娟说。

为什么培训机构能开出这么诱人的薪水?因为教育培训机构和传统学校不同,它是高度市场化的,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它的薪资也是市场化的。另外,教育培训机构是利润导向的企业,薪酬水平往往带有一定的激励性,“一般来说,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名牌和金牌等等,和学校老师评职称不太一样,这种级别划分非常直接地和薪酬挂钩,中级教师可以分到课程收入的2.5个点,可能高级教师就能分到3.5个点;另外,教辅机构主要是绩效导向,如果你的课程水平不高,续班率一直比较差,级别会不升反降。”王嘉说。

B

这份工作的现实状态

虽然薪资较高,但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强度也相应较大,“这是一个体力与智力高度结合的工作,虽然有高薪前景,但人很容易厌倦。”冯丽娟说。

李梦一当时在新东方工作时的状态是这样的:周末上课,周一至周五有一天单休―永远无法和朋友们在同一天休息;到了寒暑假,几乎天天有课,有时课程会从早上8点排到晚上8点,而且一天内需要在整个杭州的每个分校奔波上课。最后她辞掉了这份工作,进入一家事业单位。

“应届生进入教育培训行业会有一个比较痛苦的适应过程,员工流失率一般在30%至40%,很多人坚持不到1年就走了。”冯丽娟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除了工作强度高,培训行业的工作压力也不小。杭国栋介绍说,新东方虽然对应聘者的学历背景没有要求,但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我们青睐那些托福、GRE的高分选手,同时要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很快上手。”课程的重复性与学生的挑剔都会给培训老师带来隐形的压力,“比如在上海地区,老师有口音问题都不行。”

另外,培训行业终归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与学校的平稳相比,这里员工的薪酬更灵活,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与课时挂钩,因此培训行业几乎很难有放松的时候。做的越多,赚的就越多,一旦你无法保证课时,就容易被淘汰。

C

将培训行业作为过渡性工作的利与弊

造成教育培训行业高离职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现实状况下,不少毕业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备选Offer,或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工作。毕竟,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算是一份高薪工作,还能适当接触社会,并获得一些职业成就感。

但这份过渡性工作也带来了很多毕业生们未能察觉的问题。王嘉认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工作本身,而是一次从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对于那些只是想把教育培训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毕业生们来说,草率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未必能对之后进入其他公司有实质性的帮助。“教育培训行业给他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但是,在这些机构工作的群体整体都趋于年轻化,和学校有高度的相似性,并不一定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其他公司的真实的职场。”

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是,许多公司都很看重面试者的第一份工作,在它们看来,你是否慎重地对待自己的第一个选择也反映了你对于工作的认知和态度。王嘉觉得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教育培训行业,选择其他任何一个高离职率的行业作为过渡行业的毕业生们都值得注意,任职时间短不仅无法帮助他们完成身份的过渡,且容易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可能对以后的求职产生影响。

相比那些对职业规划不够清晰的人,王嘉认为有自己职场打算的毕业生反倒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作为跳板,比如一些学习人力资源专业或是想要去企业从事培训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可以先从教育培训机构入手,其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能帮助锻炼自己的培训技能,“PPT、培训演讲、课程开发、教师管理等工作都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而那些天生喜欢与人打交道或授教的毕业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也可以先在培训机构锻炼。刚毕业就进入华尔街英语工作的吴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直想做教师的她因为没有时间准备资质考试,因此先进入华尔街英语过渡,两年后,她跳槽到上海一家国际学校。

D

在培训行业能收获什么?

从初试到最后站上讲台,不仅需要经过复杂的面试,还要接受各类培训。

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的赵宏龙不想和同学一样去研究院工作,他希望去学而思教育做老师,但这不是简单的事,需要经过初试、复试指导、复试、专业培训、试用五道程序,最终录取率不到5%。赵宏龙在复试环节被淘汰了,此前他已经经过复杂的初试(考试加试讲)和一周的培训(复试指导,中间还有三次试讲)。

进入新东方后的李梦一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培训。新东方的培训主要是老带新的模式,骨干教师会辅导新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怎样准备教案、怎么讲解课程内容、怎么把握课堂节奏、怎么调动课堂气氛以及听说读写相关教学法,这些东西都会有相关培训。”杭国栋说。

Aisling Gormley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中方教师在英孚的入职培训为6周,渗透在试用期里,试用期结束后,留下的老师们还需要参加定期定点定题的CPD系统培训(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内容包括语言学、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以及沟通技巧、文化意识等软性技能等。另外在每一次晋升前后都会有相应的培训和辅导,比如教学主管、教学总监等的分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更高的国际教学资格培训等。

可以预知的是,在培训机构工作,不仅可以了解当前的教学热点和提高授课能力,也能迅速地培养起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而这些对于以后从事相关行业都是有帮助的。王嘉也建议,从教育培训机构离职后,一般可以选择的方向是进入传统学校、跳槽到其他的培训机构或者转做企业的内训人员。

E

在行业内长期发展,要注意什么?

另一种更好的情况是,毕业生们能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找到价值,并打算长期发展,那么可以先了解下这个行业的晋升路径,以及需要注意的工作重点。

一般来说,应届生入职教育培训机构会经历这样的成长过程:助教-教师-资深教师-走教师路线或者转管理岗位。以新东方为例,教师路线从初级、中级、高级教师到集团初中高级培训师,而管理岗位上是从骨干教师发展到学科组长、项目主管、部门总监,最后升至校长―目前新东方的校长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王嘉把教育培训类行业的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类,不同类别的工作所需注意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前端

包括授课教师、销售、市场和客服。对于授课教师而言,王嘉认为要长期发展就必须注意学生的目的性,“教育培训不是传统学校教育,它的功利性更强,是结果导向,做这样的授课教师必须明白这一点,一方面要有提升分数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紧跟外部市场的变化。”对销售人员来说,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很重要,另外,对于自己产品和教辅市场的理解也很关键。

中端

包括教育管理和支持部门。教育管理类的工作偏向教学安排和学生管理,根据各个机构的不同,这个岗位的人员可以选择做教师,也可以选择继续做管理。

而支持部门主要指传统的行政、财务和人事,王嘉表示,因为扩张迅速,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部门也会承受较大压力。多数培训教育公司对行政类、财务类等岗位资历要求不高,薪酬水平与其他行业相差不大。

后端

主要指教学研究部门,一般只有大型的教育培训机构才会有这个部门,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一些教学开发工作,比如课程设计、调整课务方向,或是在合作办学中引进一些国外项目等等。因为这是一个比较高阶的工作,一般得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才可以胜任。

第4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据平台 指标 逻辑关系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使用,至今已经8个年头。现在,数据采集平台正在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常态管理、动态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

天津市每年填报两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填报了15次,其中天津市教委每年都组织天津市的各个高职院校参加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相互切磋,对数据采集平台上几百个指标参数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各指标的内涵逐步明晰起来,对各数据表中的一些指标的逻辑关系也逐步理清。笔者就天津市高职院校对数据平台重要指标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一总结,以期对未来数据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填报有所裨益。

1在校生数数据关系

数据平台中有两处分别采集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1)1.5 中“2015年9月1日前在校生”数,采集的是学校所有的在校生数,其中包括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数,这是个总数。(2)7.1 专业设置中的在校生数,这是从专业角度,分专业分年级采集各自的在校生数,这里总人数的合计值应与1.5中的“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相一致。

2社会培训数据关系

(1)1.5中“在校生”的培训不论是社会的还是在校生的培训,包括专业组织的与专业有关的培训和学校组织的与专业无关的培训,数据量是最大的。(2)“7.3.2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中“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人天)”这一培训包括为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的,也包括为其他企业培训的,一般地,数据量在A1-5和A7-5之间。(3)“7.5产学合作”中“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填报专业为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的员工数,一般地,数据量是最小的。

3社会捐赠数据关系

采集社会捐赠的数据共有4处:(1)“4.1校内实践基地”反映社会捐赠和准捐赠的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情况,即安装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的设备。若不是设备,在该项内就不采集。(2)“5.1经费收入”反映社会捐赠的经费情况,但不包括准捐赠 。凡属于社会捐赠的所有项目,如现金,设备和材料 (折算数)等,都统计在内。(3)“7.5 产学合作”反映与学校合作企业中的5个主要企业的捐赠和准捐赠情况,而不考虑这些捐赠是否用于实践基地。(4)“9.3 社会(准)捐赠情况”全面反映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包括准捐赠)的总体情况。因此,这里出现的数据应是最大值。填写数据平台时,注意一下逻辑关系。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数据关系

设备值平台中有2处分别采集设备值。在“4.1校内实践基地”中对设备值作了注释:“设备值主要是指学校实践基地固定资产中的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价值。”也就是说,该项设备值仅仅采集校内实践基地中的设备数据,而校内实践基地外的设备并未采集。因此,平台3.5 固定资产中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应≥4.1校内实践基地中的设备总值。

5职业资格证书

(1)“7.3.1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专业的角度去采集,凡在本学年度内 ,高职学生不分年级,只要获得了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都要采集(2)7.3.2 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这是采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了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数据。这两类数据的关系是 7.3.1 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获取人数≥7.3.2 应届毕业生获证及社会技术培训情况获得证书的应届毕业生数。

实训项目:数据平台中采集实训项目的数据共有3 处 :(1)7.2开设课程中的“主要开设实践项目名称”(下设“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字段)。(2)4.1 校内实践基地中的“实训项目”,反映的是校内各基地的教学功能。(3)4.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实训项目”,反映的是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项目。这两种基地所开设的实习实训项目应与7.2开设课程中的“主要开设实践项目名称”相统一,换言之,在7.2开设课程中所采集的数据 (主要开设实践项目,不是全部开设的项目),在4.1校内实践基地或在 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有的实习实训项目应该都能找到。

6专业带头人填写说明

“7.1.1开设专业” 一条记录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带头人,此处须分别填写三年制专业、分方向的三年制专业、三二分段专业,人员可以重复。

“7.1.2专业带头人”: (1)考虑专业方向、专业年制和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一个专业可填报多条专业带头人信息。(2)“本岗位工作年限”是指担任专业带头人的年限。(3)若专业带头人在A6等其他表格中出现,其相关资料应一致。(4)工作单位是指该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单位,可以有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5)若有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人,但该专业带头人在统计时段内未任课。

7接收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人数数据关系

“接待学生量”单位是“人次”,包括统计时段内三个年级的数据。基地接待半年顶岗实习则基地使用时间不少于180天。半年顶岗和就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只针对时段内的应届毕业生。

8产学合作企业数数据关系

参考文献:

[1]何锡涛.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5月

第25卷第3期.

第5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对策

随着大学扩招,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缺屡见不鲜。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6年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4%,超四成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转行。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跳槽不仅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1 新入职大学生离职主要原因分析

1、对就业观念的错误认知

迫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自然衍伸出“先就业再择业”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会暂时选择一份工作积累经验,等自我价值得到提升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寻找另一份理性的工作(2)。同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薪酬因素,认为高工资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忽略了工作岗位与自身资源的匹配程度,等入职之后,才发现所找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促使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离职。

2、职业生涯规划不充分

目前,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再加上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求职渠道比较单一、职业意识淡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个别应届毕业生能具体到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但只是初步的求职目标,并非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没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很难将有限的实践与职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性,起不到指导作用。

3、校园宣讲与现实不匹配

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为了吸引优秀的名牌大学生,在进行校园宣讲时往往过于美化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夸大企业的优势,而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当应届毕业生入职之后,心中的理想愿景与现实之间难免会产生落差,会使他们对企业开始怀疑,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挫伤工作积极性,开始寻找更适合的职业目标。

4、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新入职大学生频繁跳槽,与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人事政策关系较大(3)。当前,不少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的培训,并且存在“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现象,导致很多新入职大学生很难晋升。得不到职业生涯发展上的满足,进而挫伤新入职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新入职大学生的频繁离职。

5、缺乏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刚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熟悉认知企业概况,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并通过培训了解公司提供给自己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企业中。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系统,或者培训实施不到位,从而使应届大学生入职之后,无法掌握全面的公司信息,学习不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无法快速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导致离职。

2 提高新入职大学生稳定性的对策

1、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留用优秀大学生

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利用大学生暑假时间或者业余时间,选拨大学生来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来确定是否为合适的招聘对象。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提前做好企业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

2、严格重视招聘质量,把好人才进口关

目前大多数公司招聘新入职大学生主要采取校园招聘的形式,由于受校园招聘时间短、招聘人员精力有限、招聘费用有限等局限性,很难对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察,造成部分学生入职之后不能适应企业环境,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人员流动。所以,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时,不仅要做好个人能力的考察,还应该做好对应聘大学生求职原因、工作参与度、抗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组织忠诚度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企业不仅可以采用面试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谈话、家庭背景调查、社会实践背景调查以及学校综合表现调查来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求职动机和综合素质,为企业招聘合适的人才。

3、做好入职培训,并为应届毕业生匹配指导老师

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之后,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磨合期,在企业对新入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察的同时,新入职大学生也在非常用心的观察企业。新入职培训就是要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员工更快的融入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企业应该选择业务能力强,参加工作时间三到五年,并且与应届毕业生有相似经历的优秀员工作为新入职学生的指导老师,有计划的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融入企业环境(4)。

4、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根据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所有的离职原因中,“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是2015届大学毕业生主动离职的首要原因。所以,重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满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是企业解决大学生离职问题的重要对策。企业可以建立纵向与横向双向发展通道,即重视有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者的纵向发展通道,也重视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二次选择的横向发展机会。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用人部门负责人的专题会议,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成长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应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企业定期组织新入职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入职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及时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成长。

总之,校园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在追求招聘效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为新入职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增强新入职大学生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隋广胜;耿少华.应届大学生的离职原因与对策浅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2]陈梅.浅谈9 0 后大学生离职现象分析c应对对策 .现代商业. 2016(15)

[3]曾倩倩 .新人职大学生员工主动离职的成因与对策.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99)

[4]储建东,南钢新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南钢科技与管理,2014(4)

第6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培训、贷款、服务三位一体,帮你实现创业梦想

二、活动时间

年5月10日到6月15日

三、服务对象

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

四、活动内容

(一)送创业培训。由市人社局协调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选派优秀教师,对三所高校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培训应届毕业生800名。在三所高校各培育认定一处创业实践训练基地,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或演练,帮助创业者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二)送小额贷款。由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负责,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积极探索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办法。对创业培训后成功开业的优秀学员(培训人数5%以内),按每人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并免除反担保。

(三)送扶持政策。由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公室负责,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协调有关单位,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协调工商部门,对毕业年度大学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四)送创业服务。由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市人才中心、市高级技工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三所高校,共同加强项目信息服务,筛选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和推介引导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共同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将创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实训)紧密结合,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路线图。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利用现有创业专家志愿团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信息、个性化辅导等服务。开展创业帮扶活动,组织创业成功人士与创业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等资源,建设完善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

(五)送创业文化。由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创业培训师及大学生创业典型进校园举办创业大讲堂活动,让创业文化根植校园,惠及学生。树立鼓励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倡导追求贡献、崇尚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营造善待他人、和衷共济、发展共赢的和谐环境,把先进的创业文化转化为创业富民的持久动力,努力培育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配合。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职责分工,指派专人负责,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好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

第7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34-01

1 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1.1高职高专院校自身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1)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有些模糊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来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据调查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科教育为主,忽视高职高专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把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办成了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型,过分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没有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针对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来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开发,大多数是跟着感觉走,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2)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现在我国有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设置上有同质化的趋向,失去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目的和特色,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迷惑和误区,分不清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要求上得不到满足。

1.2物流相关企业对物流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过高

“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真正懂物流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所以,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在大学学习的几年中掌握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而实践性的工作经历缺乏。这样,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旦遇到的种种问题,就业后就显得无所适从。

1.3学生就业选择与自身定位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对自我的认识非常模糊,如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很多大学毕业生以为读完大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开始自己的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但是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现今的企业更看中就业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这往往是当今大学生缺失的重要一项。

其次,就业不只是看大学的程度,更重要是个人素质。许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上过大学,就应该做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不愿意去从事一些基层工作,而且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这就使得学生在就业选择和定位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2 解决方法

2.1学校层面

(1)建立科学的物流学科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进行社会调研、论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不应有求大求全的思想作祟,否则样样不精,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什么都略知,什么都不熟知。为适应市场要求,高校专业设置应包括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其次,课程体系设置应充分体现各校学生就业时不同的环境区域定位。譬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地方性城市主办的高等院校,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应该有着很明确的“服务于当地、就业在当地”的市场定向,避免都涌入某一个领域。最后,是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原有的大纲中没有实践技能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而且教学方法还是沿用旧有的课堂讲授。这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尤其是高职高专类物流专业的学生,就更难以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

(2)强调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一是多方调研其他同类院校软件配套情况,可以购置一系列实习模拟软件进行各门相关课程的实训,如物流中心模拟经营实训、配送优化计算管理实训、报关模拟专业实训、物流大赛模拟实训、国际货运实训专业实训、第三方物流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二是依托周边地区或省级实践示范基地。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为地区培养培训紧缺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作用也是十分可观的。

第8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剧增。目前,各教育层次相继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来满足市场对该行业人才的需求,包括许多独立学院。然而研究发现,用人单位对于高校输送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不满意。许多企业认为这些本科生在职业素养、实践与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广西共有19所本科院校面临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局面(包括8所独立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创立于2002年4月,现正积极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向“学校整体转型方式”转变,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在此背景下,论文以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2014届旅游管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就业竞争力状况的研究调查工作,拟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建构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在2016年11月-12月期间,总共向我院343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了343份调查问卷,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51.9%。其中2010届毕业生占10.67%、2011届毕业生占19.66%、2012届毕业生占19.1%、2013届毕业生占24.72%、2014届毕业生占25.84%;旅游管理方向占71.91%,酒店管理占28.09%,其中还有同学同时选择3+1二外(a.泰语、b.印尼语、c.越南语、d.老挝语、e.其他)学习的毕业生占79.21%。男女比例分别为20.79%,79.21%。问卷调查主要从“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情况调查、专业设置意见”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就业调查主要包括工作单位、岗位、选择该行业原因、薪酬等方面。此外,178位毕业生中,有7名选择读研深造,所以该7人不记入就业调查范围。

三、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旅游管理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1.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根据调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2-6年内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比率以此为2010届占75.34%、2011届占52.63%、2012届占40%、2013屆占37.5%、2014届占21.95%,这说明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在基层经过一段时间磨练之后,有能力胜任相应的管理岗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学习能力较强,岗位适应度高

首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导游证、人力资源证、会计证、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计算机一级/二级证书、驾驶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学生获得证书能力强,能够从事除了旅游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比如人力资源、会计、金融、教师类等。学生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相对其他三本院校而言较高;学生毕业后积极报考公务员考试,目前在政府机构工作的毕业生14.62%;此外,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考研的人数为总专业人数的5%左右,在本次调查中读研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

3.“3+1”小语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优势明显

我院3+1小语种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旅游管理相关的知识,还增加了一项外语技能,相对全国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学生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能够将小语种与旅游业结合,填补旅游行业小语种紧缺的空白;此外,还能从事与非旅游企业的小语种相关工作。从调查来看,目前12%的毕业生从事与小语种相关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翻译、外教等岗位。

4.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在被调查毕业生中,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有2.34%的毕业生正在进行自主创业。这些毕业生能够积极努力的在自主创业路上探索,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竞争优势。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竞争劣势

1.动手能力不够,实践能力不强

由于我院建校历史较短,旅游实训室的建设较为滞后,在2011年以前,我系旅游实训室使用效率很低,主要原因就是专业教师只专注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对于酒店摆台、铺床等实践操作能力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而在校友调查中,84.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理论太多,实践太少;47.37%表示实习过程监督力度不够,实习走过场;45.61%实训设施基础差,利用率低。这一调查结果正证实了这一点,不过,目前我院也已经开逐步改进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2.与旅游相关岗位的适应环境能力较差

许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较为优越,缺乏吃苦精神,不愿从基层干起。旅游企业在安排毕业生岗位时一般都是将本科生与高职、甚至中职生一起安排在企业一线基层,如餐饮服务员、前台接待员、礼宾员、宴会服务员等,一线岗位的艰辛让许多毕业生难以适应;在调查中24.56%的毕业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未选择与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此外,旅游行业的岗位晋升需要更多的实践积累,许多本科生表示,在就业时其上司的年龄包括学历都比他们低,内心有些难以平衡,上司的一些作法自己很难认同,导致在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时很被动;于是纷纷跳槽改行。

3.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旅游职业认同感

在前面的调查中,68.42%的毕业生未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足以说明部分的学生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内心不喜欢从事旅游相关的工作。而40%左右的学生一开始选择了专业对口的旅游工作,但是人数却逐年流失,除了缺乏旅游职业认同感之外,学生自身定位不明确也是一个原因之一。虽然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但如上文所述,旅游行业实践性强,要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在实践中培养相关的综合素质。但许多学生无法忍受在基层的几年锻炼,看不到自己未来的一个职业发展空间,进而放弃了在本行业继续奋斗的毅力。

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突出基础课程教学

目前,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学七门课是国外旅游院校普及开设的基础理论性课程。但我院目前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专业课程只有“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在基础课程上开设得较少,导致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的把握上并不扎实。因此,在后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应该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

2.不可忽视综合素质的拓展

在毕业校友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胜任了许多与旅游行业联系不大的工作,这得益于我们学院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了较多依托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比如管理学、会计学、应用文写作等,而毕业的校友有77.19%的人认为我们在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拓展。此外,应结合互联网+背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

3.坚持“3+1”培养模式,重视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所在企业对于员工知识要求的重要四项中,语言或写作知识占49.71%,计算机知识占46.78%,英语或第二外语占32.16%、企业管理知识占35.67%;可见我院坚持“3+1”培养模式是学院有别的同类院校的特色所在(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1门外语进行系统化学习,3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语言对象国学习),而加强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也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英语口语交流以及一些基础的计算机软件操作,如office、PPT、Photoshop、CorelDraw等都应该进行基本的掌握。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操作技能

在毕业生调查中,60.8%的学生认为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还应充分依托学院的资源,在我院形体房、旅游实训室、调酒实训室等实习基地进行教学课程的技能训练;第二,主动与旅游企业合作,积极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三,鼓励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各类“导游比赛”“饭店技能操作大赛”等比赛。第四,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饭店岗位技能证书等相关职业证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在毕业生调查中38.01%认为应该提高师资力量水平,36.84%认为本专业在办学中存在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这表明本专业教师在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上还有待加强。目前,我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也积极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等方法来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突出職业教育,做好就业指导

首先,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忠诚度,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形式让同学尽早进入职业角色的体验中,使其毕业后对从事的行业有一定了解,能够对其职业长远发展的规划。

第9篇:应届毕业生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师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就业流向

作者简介:阮春峰(1983-),男,浙江海盐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助教。(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类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体验式就业实践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FDYZX2012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92-02

目前高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实际就业流向如何,成为优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依据。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今高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以浙江J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对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初次就业流向进行了专项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1.J校基本情况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分别有225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61人)、2228人(其中本科生1697人,专科生531人)、2288人(其中本科生1812人,专科生476人),本科师范生数量逐年增加,幼师专科生数量逐年减少。此三年师范类专业总体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以当年8月31日上报省教育厅数据为准,下同),基本情况是幼师专科略高,本科略低,且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2008年师范生总体就业率、幼师专科就业率、师范本科就业率基本一致,均为95.08%,2009年三者分别为96.17%、96.68%、98.31%,2010年三者分别为94.59%、95.15%、97.27%。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2008届1614名毕业生(除幼儿师范学院外,下同)中的1396人接受了有效的调研,占86.49%;2009届1642名毕业生中的1342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1.73%;2010届1662名毕业生中的1416人接受了有效调研,比例为85.20%。从参与调研的有效毕业生人数来看,此次调研的相对准确性较高。

二、初次就业流向统计及分析

1.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J校2008~2010届师范专业毕业生生源情况与各地就业人数(除读研和出国的学生外)对照情况见表1。

根据表1可知,杭州和宁波一般都是就业人数大于生源数,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但同样是省内三大城市之一的温州,则每年都是就业人数小于生源数,其原因需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同时,作为学校所在地的金华,每年吸纳的J校师范生就业人数只略高于生源人数,说明其对于J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远远弱于杭、宁、温等城市。但与省内其他地(市)就业人数都少于生源人数的情况相比,在金华就业人数比生源数多的原因在于学生在金华求学且对金华比较熟悉或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金华地区物价、房价不高等因素适宜居住。

2.就业行业流向统计

2008~2010届J校师范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行业流向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尤其是整体的格局没有改变,仍是以教育系统为主,其次为各类企业。2008~2010年在教育系统就业的人数占师范生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8.25%、78.27%、75.98%,说明J校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目标职业仍以教师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师范生因考不上教育局编制而选择放弃教师职业,这个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

3.教育行业内部流向统计

本文所提“教育行业”是广义概念,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整理数据分析得知,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有效调查对象中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92%、76.38%、70.13%。在流向上,省一级重点普高分别为8.24%、8.39%、10.07%,其他普高分别为31.20%、25.85%、28.90%,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分别为12.50%、14.83%、8.86%,初中分别为30.04%、29.46%、25.68%,小学分别为13.57%、16.88%、18.13%,幼儿园分别为0.39%、0.39%、0.91%,教育培训机构分别为3.49%、4.10%、7.05%。总体明显呈现出以下两大趋势:

(1)师范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就业层次日趋多样化。前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就业渐趋多元化,重点普高、其他普高,公办高中、民办高中,普高、职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都成为了J校师范生就业的去向。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师范平台课程建设等都应该紧跟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调整,否则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会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弱。

(2)个别层次学校就业比例有较大起伏。三年间师范生在非一级重点普高就业的比例先跌后扬,特别是2009年之后高中段就业比例(无论省一级重点高中还是其他普高)都出现了上扬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经济逐渐回暖且高中学校数量和规模扩张(扩班)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时,学生在三校(职校、技校、中专)就业的比例急剧下滑。三校除招聘少量文化课教师外,主要招聘专业课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当年三校教师需求较少,另一方面可能J校职教师资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市场影响力尚待提升。但J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应该更加重视和大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

在本次调研中,专门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问题设计为:“您认为J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并提供了选项供毕业生选择。2008~2010届师范毕业生对学校师范生培养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的分别有864人、898人、1077人,经统计分布情况见图1、图2、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届师范毕业生最希望学校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见习、说课,比较关注应对教育局招考应试能力的训练;2009届师范毕业生则最关注见习、专业知识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看重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希望学校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教授学生真才实学;2010届师范毕业生则更加关注专业知识教学,关注自己四年(或二年)的“套餐”课程体系设计,关注新课程改革学习解读和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说,这些都是师范技能培养必不可少的,而且彼此相关,当务之急还是改进教育教学。

毕业生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意见建议主要归纳如下:一是建议学校更加重视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与锻炼。重视教育实习等教学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派指导教师帮助实习生“摸着门道”;增加实践与实训的机会,让师范生多上讲台,强化微格教学,常抓教师基本功,由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其悉心指导,多开展教学诊断与分析。二是在大学期间应多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应多鼓励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同时也应尽早地让师范生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发展路径。三是存在有些课程知识相对陈旧、培养方案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就业需要等问题,因此专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小结

经过此次专项调研和后期分析,发现J校师范生总体专业知识扎实,就业竞争力较强,但近年来在教育行业就业层次出现下移的情况较为明显。除在高中就业之外,J校师范毕业生在初中、小学就业,甚至在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就业已经越来越常见。因此,如何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扎实有序推进师范生培养环节的教育教学改革,辅之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已经成为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常俊红.大学生就业流向研究——基于ERG视角[J].学理论,20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