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精选(九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第1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此刻坐在这里,心理非常的清楚,这是我第三次出现在普通话的考场上。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从没有放弃,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心理觉得很欣慰,学习普通话真的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

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在方言里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乡言。直到进入初中之后,才慢慢的接触到了普通话,那时,对于普通话的要求并不严格,也只有上语文课和政治课时,才是全程的普通话。当时别提有多羡慕语文老师那口流利的普通话了,有时觉得能听到他的声音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进入高中后,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进入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当中,尤其是有一个考证的要求。大一时一听说可以报名,我就积极的报名练习了。每天早早的起床晨读作品,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在普通话课上朗读时,老师无奈的笑了,说我还存在许多缺陷。那时,我很不服输,又努力的攻读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听到老师夸我有很大的进步了。

通过前面两次进入普通话考场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习普通话,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说好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读读就能进步的,而要讲究学习方法。首先在读作品或字词的时候,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好最先跟读;再者在平时说话的时候要多注意,避免方言与普通话相混合发音;最后要注重说与写的结合,在写的文字要能用嘴复述出来。

现在越来越觉得,学习普通话让我变得越来越细心了,修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为我日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了基础。我想日后再来回想每一次进入普通话考场的情景,以及平时刻苦训练的经历,那会是我大学乃至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也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第2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对于普通话,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应大力推动普通话,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沟通。应用普通话可以减少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克服个民族间的语言障碍,加强各民族的交往。在推广普通话中,学校语文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语言能力等均有促进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文教学与普通话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能力的培养有重大作用,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鲜明,追求时尚,尤其是当前网络语言在学生群体中盛行的状态下,学生的语言使用产生严重的倾向[1]。学生语言的使用越来越不规范,语言交流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学校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普通话是汉族人们的共同语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将北方话作为基础语言,以现代白话文相关的著作为语法规范。推广普通话是中国发展中的一项任务和工程,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普通话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其推广应用,可以消除各民族语言间的沟通障碍,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中,均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为了提高中国全民的文化素质,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大力的推行普通话,是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关系着中国全民的利益,也是中国发展中各项举措推行的基础,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普通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对学生的素质、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推行普通话教学。

三、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影响

作为一名学生其基本素质和能力,就是讲好普通话,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普通话已经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2]。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不仅对学生有要求,对老师也有一定的要求,普通话是教师教学的职业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职业语言,满足教育教学中对专业用语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不同,语文学科的教师,其普通话水平要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需要在二级甲等以上,二级甲等只是语文教学普通话水平的最低标准,属于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作为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该在二级甲等的基础在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大力的推行普通话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有影响,还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学校的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共同语言的规范教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学到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方言是语文教学中的最大语言障碍,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方言,就会产生不通、不规范、不顺、不流利、不准确等问题。因为经常使用方言,对标准音的掌握不够,必然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会出现结巴、不通畅等问题。普通话本身具有较强的美质,而且标准的普通话,其语音、发声等有许多的优点,例如普通话中的元音,分别较广,音节又非常的响亮,四声分明,具有非常强的音乐美感。自然流畅的普通话表达,其语言具有精妙典雅的特点,加上语法较为规范,进而给人一种美感。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推广普通话,可以帮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使用优美、准确的语言,将文章中的情感、意境、思想等表达出来。普通话的四声分明,抑扬顿挫,音节均匀等,词汇丰富、句式灵活等等,有多种优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各种美,可以将学生的语言规范,促进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形成[3]。

四、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种共同语言,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推广教学,成为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共同需求。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自从中国实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普通话作为全民通用语言,促进了经济建设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当前普通话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世界人们在看中国,中国人们在看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活动频繁,其他国家对中国普通话的学习热情高涨。普通话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和载体,在中国各方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第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活动和措施,语文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知识,还促进学生语言素质、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需要加强,而普通话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素养,规范学生的语言文字等,因此需要加强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广。第三,考试需求。当前中国学校教育中,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为考试,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进行检验,尤其是高考。在语文考试中,有语音考察、形近字考察、多音字考察等,加强学生普通话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音、规范用语、规范语法等,普通话在考试中语言表达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规范使用普通话,可以体现出准确、生动等语言形象和特点,所以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教学[4]。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社会发展中,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的体现,例如环境适应需求、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等等。普通话在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得到加强和推广。

五、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我们已经知道普通话在学习、工作、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加强普通话的推广。语文是语言学习、语言素质形成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进行示范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为了加强语文教学中普通话的推广,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加强示范教学。为学生示范标准的普通话,对普通话阅读技能等进行传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普通话示范教学,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作为新闻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在一级乙等以上,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新闻媒体,为学生播放新闻主持人的新闻播报视频、语音等,为学生示范标准普通话,引导学生学习普通话、规范普通话等。

2.学生普通话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普通话,需要对学生的普通话沟通交流能力进行培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普通话沟通交流的反应。掌握学生的心理,对普通话的学习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语言学习的四步骤为听说读写,四者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所以在普通话学习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普通话沟通交流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增加朗诵、表演、演讲、辩论、对话等环节,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普通话学习成果展示的机会,在学生展示普通话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者是点拨。

3.应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教学

语文学习的好坏,并不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决定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好普通话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沟通、表达,通过使用普通话沟通表达,可以增强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则是一门语言艺术,运用普通话朗读,可以生动地展示文字中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朗读中普通话的应用和培养。在朗读中规范学生的读音,其次培养学生的音韵、音节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质。

4.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在当前这个社会中,网络媒体普遍存在,而且也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网络媒体已经普及,所以在普通话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普通话教学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外,其他时间的教学很少,而改变学生的语言习惯也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网络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将普通话教学的课件上传到网络媒体的服务器上,使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普通话学习。

5.增加学生普通话的学习、应用机会

普通话的学习,重点在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当前普通话教学的时间较少,而且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机会除了课堂之外也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增加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机会和应用机会[5]。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等,让学生相互监督和检验普通话学习成效。为了给学生提供普通话的应用机会,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在学生普通话应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正音等。

六、小结

第3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三天的潍坊市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潍坊市第一期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短短的几天,但我却觉得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学员,我最深的感受是既辛苦又快乐,同时还被深深地感动着。辛苦在时间短、学习任务多又重;快乐在结识了朋友,能和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感动在给我们上课的专家老师们那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学好和用好普通话至关重要。而就目前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看,不达标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语文教师普通话达标率太低。因此,举办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很有必要,不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宣传氛围上,就像一场及时雨,对提高我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活动,整个组织管理自始至终有条有理,既严格又民-主,不论从上课和活动形式上看,还是从考勤和生活管理上看,都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培训活动。

  从培训教材上看,培训内容丰富、实用,密切结合普通话测试,同时它还立足山东方言,突出潍坊方言的对应性,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精简,方法突出,非常适合我们潍坊市的教师使用。

  最让我感动的是,上课的专家教授们无私奉献,不怕辛苦,对我们容易出现的错误能够进行认真耐心地指导。他们的讲解详略得当,一丝不苟,一讲就一两个小时,但没有一位老师敷衍了事。这种认真负责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比如在生活中不能坚持大胆地说普通话,认为单单在课堂上和学生用普通话讲话就可以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导致自己普通话水平下降的原因吧。另外在发音上自己存在着许多缺陷,象z、c、s和j、q、x的发音不是很准确。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经过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了纠正。另外,在学习中,我还知道了练习和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和途径,懂得怎样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结识了很多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从现在起,我要坚持大胆地说普通话,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积极推广和宣传普通话知识,为提高全民的普通话水平进上我的微薄之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到受益颇多。真的很希望多搞一些这样的培训,大面积提高我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坚信,有了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普通话事业将会与时俱进,开花结果。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优选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5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4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普通话;制约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要提高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就得从小抓起,从农村抓起。作为一名刚参加农村教育教学的语文老师,第一次真正接触农村学生说话,还是从学生的问好开始。这里学生的习惯养成很好,见老师都会问一声:“老师好!”听到学生的问候,相信每位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动,但是学生的发音“老师好”(老斯号),又会让人忍俊不禁。两年很快过去了,这里学生的方言我已基本能理解,但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讲普通话的现象,确在我心底引起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不高呢?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以下我就结合我区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在经过认真调查、讨论的基础上,就以上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成因分析

(一)缺少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农村小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家庭,而普遍的农村家庭都以地方方言为交流的主要语,从小在方言环境里成长,与普通话大相径庭的方言习惯、发音方法深入“童心”,导致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方言习惯、发音方法难以更正,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或家庭成员对普通话的态度严重挫伤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广大村民对普通话另眼相待,听见同村人或相识的人说普通话,视之为异类,认为是“南腔北调”,是“猪鼻子插大葱”,遂“敬而远之”……认为家乡人应说家乡话,摆家乡“龙门阵”才亲热。殊不知,此举为学生的语言发展下了套,无形中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以“乡音”为主的语言学习思维模式,对普通话学习拒之门外,更不要说在家乡父老面前“卖弄”普通话了。在一个不说普通话、也不许别人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要让学生学习普通话,学生又怎能学好普通话呢?

(二)缺少学习普通话的学习时间

农村学生接触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而在实际中,学生学习普通话和运用普通话,也只有学校这唯一的堡垒,学习的时间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的几节课。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学习的场所和学习的时间,如果你在课下细心观察会不难发现,下课时间学生的交流都会自然“回归”方言,(干啥哩? 耍走!)。所以,仅靠每节课的几十分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训练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学习普通话也只能放在附属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话学习方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怎么能提高呢?

(三)部分农村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上级各部门都在强调,所有上岗教师都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并运用普通话教学,如此规定虽然使广大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基本上杜绝了方言教学的现象,但在全县教师中,普通话水平低劣者至今也还占较大的比例,课堂教学中,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与检测等级有较大出入,部分教师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不分.另外,许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之外却随“大流”,用方言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普通话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有学生所属的具体语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学校的原因,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从改变学生的语言环境入手,从改变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入手,从改变学生所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推广方式入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和家长谈对普通话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认识是一切行为动机的开端。”学生要学好普通话,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环境,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因普通话不过硬或不会,在外地与他人交流时不方便、闹笑话者不乏其人(雨下着下(哈)大了;买一双新鞋垫,一双新鞋(孩)垫)。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充分使用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普通话的开发,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或编辑教材印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触;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普通话在交际中的实用性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营造适合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良好环境。

(二)改革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方式,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对普通话重视程度高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具体语境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普通话效率的高低。为改变现状,学校应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搭建平台:首先,在校园内倡导一律使用普通话,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的空间;其次,加强校园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建设,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语言角、学校广播室的宣传使用,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再次,开展丰富的语言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三)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习普通话的渠道,如广播、新闻联播、电视台的各种节目等,只要我们去学习一定会受益匪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养成经常翻字典的习惯,不认识的字,平常容易读错的词就写在笔记本上,在课余时,甚至放学回家后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不费时,不费力,既开阔了视眼,又积累了词语,又学习了普通话,“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四)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效的普通话教育队伍

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普通话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更正学生的方言习惯都需要过硬的普通话知识,学校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对学生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急于求成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希望本人的一点肤浅认识,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陕西普通话水平测试》 陕西人民出版社

第5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关键词:西双版纳 普通话 调查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处云南的最南端,北面与思茅地区接壤,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相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沿边民族地区。该地区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辖区有一市二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总人口约为114万。版纳地区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2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州人口的75%,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其他民族占41%。各民族均使用自己的传统语言,除傣族外,其他少数民族没有传统文字。

为了解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本次调查地点选取了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访谈、观察为辅的调查方式,对该地区居民普通话相关学习、使用情况,接受、认识程度及汉字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做出有效的文字记录与数据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其中景洪市80份,勐腊县80份,勐海县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95%。问卷调查范围包括景洪市的勐罕镇、嘎洒镇,勐腊县的勐满镇、关累镇,勐海县的勐海镇。问卷调查涉及人员有村民、学生、乡镇从业人员、教师、个体经营者等,并对部分人员进行了访谈。此调查涉及到的民族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彝族、回族、汉族。

一、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调查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苏金智教授认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信息;2.母语问题;3.能力问题;4.使用问题;5.语言态度。”①本课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查,考察版纳地区不同背景人群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分析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情况统计

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男性105人,占52%;女性95人,占48%。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35岁以下100人,占50%;36~45岁64人,占32%;46岁~60岁27人,占14%;61岁以上9人,占4%。调查对象年龄以35岁以下的人群为主体,其次是36~45岁的人群,61岁以上最少。

3.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初中或初中以下有104人,占52%;高中或中专68人,占34%;大专18人,占9%;本科及以上者仅有10人,占5%。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涵盖了从初中以下到本科及以上的各个学历层次。

4.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村民69人,占34%;学生42人,占21%;乡镇从业人员25人,占12%;教师4人,占2%;个体经营者14人,占7%;其它46人,占24%。调查对象的职业既包括教师、学生、乡镇从业人员,也包括了村民、个体经营者,以及从事其他工作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根据苏金智教授对“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概念的界定,本次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3.普通话能力情况;4.普通话学习情况;5.对普通话的态度;6.汉字使用情况;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

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语言,也称第一语言。父母或抚养人的语言对小孩母语的习得非常关键。针对母语问题,我们选取了“上小学前您最先学会的是哪种话?”这一提问。版纳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多数人的母语并非普通话。具体情况如下:

表1:调查对象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24 12.0

本民族语言 111 55.5

汉语方言 65 32.5

数据显示,55.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本民族语言,32.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汉语方言,12%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普通话。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也有部分被调查者最先学会的是方言或普通话。这是由该地区的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相互交往或通婚,以及教育的普及和国家推行普通话所致。

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调查结果如下:

表2:调查对象在家中、本地集贸市场等非正式场合习惯使用的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27 13.5

本民族语言 63 31.5

汉语方言 105 52.5

表3:调查对象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办事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81 40.5

本民族语言 17 8.5

汉语方言 102 51.0

从以上数据看,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有27人,只占13.5%;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最高,有105人,占52.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63人,达31.5%。在医院、政府部门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达到81人,占40.5%。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随着使用场合的非正式程度而递减,随着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而递增。

3.普通话能力情况

普通话能力情况,就是指人们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已达到的程度。具体情况如下:

表4: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 人数 百分比

能流利准确地使用 60 30.0

能熟练使用但口音较重 58 29.0

基本能交谈但不太熟练 54 27.0

能听懂一些但不会说 25 12.5

听不懂也不会说 3 1.5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人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占被调查人数的1.5%;86%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59%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但其中29%的人觉得口音较重,认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只有30%;基本能用普通话交流,但不太熟练的占27%;12.5%的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不会说。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人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普通话都不太标准,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

4.普通话学习情况

普通话学习情况包括:您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您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您希望学习普通话后达到的程度,您最为熟练的语言以及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感受。具体如下:

表5: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

学说普通话的主要途径 人数 百分比

学校学习 98 49.0

培训班学习 9 4.5

看电视听广播 25 12.5

家里人的影响 4 2.0

社会交往 63 31.5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49%的人通过学校;4.5%的人通过培训班;12.5%的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还有31.5%的人通过社会交住;只有2%的人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可以看出,学校仍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社会交往也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

表6: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学说普通话遇到的主要问题 人数 百分比

周围的人都不说 83 41.5

受汉语方言影响,难改口音 51 25.5

受本民族语言影响,难改口音 62 31.0

怕别人笑话 4 2.0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周围的人都不说,约占41.5%;31%的人认为是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25.5%的人是受汉语方言的影响;还有2%的人怕被别人笑话。可以看出,受口音影响是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环境,则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障碍。

表7: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人数 百分比

为了更多地与人交往 95 47.5

工作、业务上的需要 50 25.0

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12 6.0

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30 15.0

个人兴趣 12 6.0

数据显示,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目的,约47.5%的人是为了更多地与他人交往;25%的人是工作或业务上的需要;15%的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为了找个好工作或个人兴趣的均只占6%。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对普通话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学习普通话的意识和主动性也有所增强。

表8:调查对象希望学习普通话以后达到的水平

希望自己达到的程度 人数 百分比

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 76 38.0

能熟练地使用 45 22.5

能满足与人交往 62 31.0

没什么要求 17 8.5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希望达到的程度,约38%的人希望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22.5%的人希望能熟练使用;约31%的人希望只是能满足与人交往的需要;只有8.5%的人没什么要求。这说明大部分人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期望值在逐步增强。但通过访谈,人们的期望值和实际讲普通话的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表9:调查对象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您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14 7.0

本民族语言 96 48.0

汉语方言 90 45.0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是本民族语言,占48%;其次是汉语方言,占45%;只有7%的人选择了普通话。可见,本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仍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语言,这与他们在民族地区长期生活密切相关。

表10:调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适应程度

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您会觉得 人数 百分比

很自然 46 23.0

不太自然 92 46.0

不自然 62 31.0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在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时,很自然的占23%;不太自然的占46%;不自然的占31%。这说明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认同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

5.对普通话的态度

对普通话的态度包括:您认为所在地区有无必要推广普通话,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您认为当地媒体语言的选择,您希望当地中小学的主要教学语言,以及您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等5个方面。

表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地区推广普通话所持的态度

所在的居住地区是否有必要推广普通话 人数 百分比

有必要 149 74.5

没有必要 51 25.5

调查人群中,74.5%的人认为在所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25.5%的人则认为没必要推广普通话。可见,有少部分人对推广普通话持否定态度,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表12: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人数 百分比

很大 73 36.5

一般 91 45.5

很小 30 15.0

没用 6 3.0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的比例占36.5%;认为普通话所起作用一般的占45.5%;15%的人认为很小;还有3%的人认为普通话没用。这可能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有些人由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与人打交道时用普通话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表13:调查对象对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态度

对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态度 人数 百分比

赞成使用普通话 145 72.5

赞成使用汉语方言 22 11.0

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 33 16.5

调查数据显示,72.5%的人赞成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普通话;11%的人赞成使用汉语方言;16.5%的人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这说明大部分人支持大众媒体上使用普通话,媒体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作用。

表14:调查对象希望当地中小学主要使用的教学语言

希望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语言选择 人数 百分比

普通话 151 75.5

汉语方言 7 3.5

本民族语言 12 6.0

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语言 29 14.5

数据显示,希望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语言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75.5%;使用汉语方言的占3.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占6%;赞成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占14.5%。这说明人们普遍认同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普通话在教学领域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表15: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的情况

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 人数 百分比

会 36 18.0

不会 125 62.5

不确定 39 19.5

数据显示,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62.5%的人认为普通话不会取代本民族语言;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不难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本民族语言非常重要,坚信不会被普通话取代。从访谈了解到,有一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

6.规范汉字使用情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规范汉字。通过调查,重在了解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情况和对汉字所持的态度。

表16:调查对象是否看得懂汉字

是否看得懂汉字 人数 百分比

完全看不懂 19 9.5

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 67 33.5

能看得懂报刊杂志 114 57.0

数据显示,对于调查对象能否看得懂汉字这一问题,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33.5%的人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57%的人能看得懂报刊杂志。这说明大部分人对汉字是比较熟悉的,随着普通话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学习汉字,了解汉字。

表17:调查对象是否会写汉字

是否会写汉字 人数 百分比

会 155 77.5

只会一些 39 19.5

完全不会 5 2.5

数据显示,77.5%人会写汉字;只会写一些汉字的占19.5%;完全不会写的只占2.5%。这说明在普通话普及的同时,人们对汉字也逐步接受,大部分人已学会了读写汉字。

表18:调查对象最熟悉的文字

最熟悉的文字 人数 百分比

汉字 171 85.5

本民族文字 25 12.5

英文 3 1.5

数据显示,最为熟悉的文字中,约85.5%的人选的是汉字;12.5%的人选的是本民族文字;只有1.5%的人选的是英文。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对汉字已经很熟悉,汉字已逐步成为当地的通用文字。

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表19:调查对象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选用的文字所持的态度

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您 人数 百分比

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也赞成使用汉字 106 53.0

赞成使用汉字 68 34.0

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 9 4.5

无所谓 17 8.5

数据显示,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53%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汉字两种文字;34%的赞成使用汉字;4.5%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8.5%的人认为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人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仍希望保留本民族文字。

表20:调查对象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人数 百分比

知道并有所了解 39 19.5

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 71 35.5

不知道 89 44.5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道并有所了解的只占19.5%;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的占35.5%;不知道的占44.5%。这说明应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调查数据反映了西双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并掌握版纳地区推广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本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建议,为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制定政策和研究机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版纳地区普通话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能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达到86%,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5%,能流利准确使用者只占30%。这说明普通话在版纳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发现,由于受到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有些人普通话说得较为生硬,带有浓重的母语口音,致使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这也反映出版纳地区在普通话基本普及时,工作重点将是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推广应用。

(二)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学习途径有待拓宽

调查分析显示,74.5%的人认为所在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这说明推广普通话已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家有学说普通话的需求,但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主要是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分别占49%和31.5%。学校学习固然是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但对于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人来说,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学说普通话,可能会产生放弃学习普通话的想法。因此,版纳地区的推普工作应加大力度,在拓宽学习普通话途径上找方法,使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三)普通话的使用环境已有改善,但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偏低

普通话的使用与语言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只占13.5%;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占40.5%。在正式场合说普通话的人数明显高于非正式场合,多数人已逐渐认同普通话是公共场合的交际语言,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明显改善。但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的比例高达52.5%,这说明汉语方言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从访谈中了解到,有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有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对于人们的各种担心或误会,可通过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来及时消除。

(四)人们对汉字有较强的认同感,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不多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习和规范使用汉字。调查数据显示,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汉字;2.5%的人完全不会写汉字;约85.5.%的人最熟悉的文字是汉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对汉字有强烈的认同感,掌握和使用规范汉字的人数已占据大部分。但是,对于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的人并不多,不知道的人群占了44.5%。这表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力宣传和贯彻这部文字法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当地教育机构的作用,努力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西双版纳地区方言众多,语音、语法纷繁复杂,给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难度。教育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开展调查与整理方言资料的工作,总结出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结合当地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特点及困难,有针对性地指导普通话学习者克服方音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加强普通话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期开展普通话师资培训或研讨交流活动。

第二,拓宽当地人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核心阵地,可以每年举办几期普通话培训班,动员普通话学习者积极参加培训。也可以招募一些普通话较为标准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到民族地区教授普通话。看电视和收听广播已成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可以在当地电台或电视台开设普通话专栏,调动人们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立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语言法制意识,形成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氛围,使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作用得到增强。版纳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应大力加强公共场合使用规范汉字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地名路标、站台名称、宣传栏、广告牌等面向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必须规范使用汉字。

第四,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及方言的关系。要尊重民族语言或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感情,及时消除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国家推广普通话并非禁止民族语言和方言的使用,也不是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更不是要消灭民族语言和方言,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学会普通话,以便相互交流与学习。普通话和民族语言是互相平等、共同发展的关系。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沿边民族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以版纳、普洱、临沧为例”[项目编号:YB201307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

1999,(4).

参考文献:

[1]骆小所.文化与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

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李宇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

(2).

[3]黄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述要[J].民族翻译,

第6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 教学法 学生主体

[作者简介]万洪莲(1971-),女,江苏洪泽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法和古代文学。(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31-02

普通话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讲授普通话语音特点及发音技巧为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及发音技巧,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舞台”的主角,实现自主发展目标

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能,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普通话的学习,提高普通话学习的技能,以此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1 使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在于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沟通交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需要人员大范围流动,需要人们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还必须把它转化为一种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

2 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帮助学生把握普通话学习的主动权,正确~Jd9,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普通话知识不能仅仅只通过教师传授来获得,而要靠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来获得。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普通话也是如此,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要善于自我激励。学生普通话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普通话学习中去。

4 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总结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成就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最终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二、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原则,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1 创设主体学习情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精心设计情景教学使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促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发扬创新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有的学生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学习意识和自律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欲望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有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但缺乏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无法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能力较强,也具备自主意识,但有时也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做出指导,这种主导活动是有限的,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就要立即放弃控制,使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3 普通话学习的实践性还要学生加强训练的强度。坚持不懈持续训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努力发扬长期作战的精神,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意识到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并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坚持。

三、为学生多方位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得在学习资源、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的营造等方面下工夫。

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先进的学习工具。教师的任务已经由单向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主动接收和理解知识,这时老师的作用是辅助的。从学习环境方面来说必须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载体,比如经特定设计的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等。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而且容易获取的,学生要能获取他想要的信息。学习资源如果不够丰富或获取有难度,学生将无法获得需要的信息。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例如,多媒体设备在普通话教学中已经广泛运用,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它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

2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学习工具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讲授,但教师的讲授仍起着辅助作用,而且要特别注意时机,只有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讲授。教师的讲授也是有讲究的,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去找出答案。有些学生个性内向,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求助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通过观察,判断一下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并通过友好的交流诊断出具体困难在哪里,再给予指导。这种情况是教师主动些,学生被动些,但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最终还是要让学生使用某种策略去自主学习。

3 丰富的人际交流。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人,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际交流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与协商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活动。此外,

人际交流也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通过交流,才可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错误在哪里。与学生交流最关键的一条是尊重他们,欣赏他们。平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给予理解和解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的是做学生的朋友。多鼓励、多表扬,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别人注意,自己的成绩被别人肯定;多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应该成为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只有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才会欣赏、信任教师,并喜欢教师的课。

4 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教学权威自居,并且要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一定总是对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他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当然有时是教师错了,教师也要大度地承认,并不失时机称赞学生,这也是培养学生不畏权威、求真求实的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有创造的潜力,但不一定具有创造意识,不一定知道表现创造力的思考方法以及如何承受失败。创造意识和支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人际交流、教学气氛等因素具备得越多,就越符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四、课堂内外双管齐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普通话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内外一样要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7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关键词】 “济普话” “塑料普通话” 地方普通话 固化 传播形式

一、 地方普通话与“济普话”

“地方普通话”的研究始于陈亚川在1987年发表的《闽南口音普通话说略》。在1990年的“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上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但是对于“地方普通话”的性质,学者们看法不一致,主流观点是将之归为中介语。

“济普话”是“济源地方普通话”的简称。我们可以将“济普话”看作是类似于中介语的动态语言系统,但它会不会固化是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也就是说,“济普话”不一定是无限接近“标准普通话”,它很有可能在某个状态下固定下来,具有比较明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承担某种交际功能,成为某一群体的交际语言,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二、“济普话”的使用人群

(一)驱动者

济源市本地人对“济普话”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根据中介语理论,“济普话”是济源本地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那最早必然是由济源本地人在接触学习普通话时,将济源方言负迁移至普通话,在需要使用普通话的场合使用的就是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群体中发生,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往往最先体现在教育领域,而且教育领域也最容易产生效果,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总是会超过我们的预期。如年纪比较大的民办教师,他们迫于国家出台的普通话政策对教师的要求,开始学习普通话,但本地方言对他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大多没有条件进行系统性学习,依靠的学习手段一般是自学,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录音以及电视广播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普通话训练的民办教师,自然就会使用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济普话”。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学生。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要求使用普通话,但由于政策实施的渐进效应,学生在校使用普通话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仅限于课堂,这一时期教师在课堂上也不是全都使用普通话,因此,受到教师的影响,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时间就更少了,普通话水平相对而言就比较低。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在课下进行交流时几乎不会选择使用普通话,这是地域认同心理的表现;学生与教师在课下进行交流时也会选择说方言,这是因为教师几乎都是本地人,彼此间可以用方言交流。这是推广普通话的初期,标准普通话对于济源本地人而言并没有很大的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交网络中使用方言就可进行交流,普通话在这一时期,没有带给本地人直接的社会价值。所以,这种低级水平的普通话,在济源方言环境中生根发芽,成为“济普话”。

(二)追随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济源撤县建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加,城市影响力得到了扩大,外来人口也逐渐增加。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外来人口就是教师群体。例如济源一中是济源市的重点高中,自2004年建立新校区扩招以来,就实施了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外市外省教师,这些教师几乎都会选择在济源定居下来,自己的子女也会在当地就学。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使用普通话来教学,但在课下时,由于与本地人属不同方言,所以会选择使用普通话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与外地教师交流时,一般会选择使用方言,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使用普通话,长此以往,外地教师会受到强势方言的这一语言环境影响,学会说少量的济源方言,有一部分教师会想要获得本地学生的认同而在普通话中夹杂几句济源方言,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外来人口的增加,济源本地人在从事商业活动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普通话的顾客,为了方便交流,当地人也会使用普通话,但这种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很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这样一来,外来人口在与本地人接触时,也会接触到这种“不标准的普通话”,渐渐会学会使用这种方言与普通话的中介语――“济普话”。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广播媒体的发展、济源本地人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加,以及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开展,济源本地人越来越需要运用普通话来进行交流,普通话对济源本地人的影响变大了,所以“济普话”这种既是标准语,又结合了方言特色的语言体系,就会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使用人群可能也会逐渐扩大。

三、“济普话”的传播形式

从上文可以推断出“济普话”的发展传播模式:“济普话”最先是由济源本地人“发明”并使用的语言形态,具有临时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加,这个群体在与本地人接触时,为获得本地人的认同,会有意识地习得并使用一部分济源方言,他们所使用的这种夹杂着济源方言的普通话,又影响了与之交往的济源本地人,带动了本地人使用中介语“济普话”的风潮。这部分外来人口中有一个重要群体是教师,所以,教师在与当地学生交流时所使用的这种“济普话”也可能会被学生认同并习得,使原本不标准的普通话确立为特定场合使用的中介语。学生习得这种“济普话”,如果在生活中频繁使用,也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也就是济源本地人,很可能会带动“济普话”的传播和使用。这种独特的传播模式只是经过初步观察得出的假设,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论证。

参考文献:

[1]张建强.“地方普通话”研究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5(7).

[2]陈亚川.“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J].世界汉语教学,1991,(1)

[3]劲松.牛芳.长沙地方普通话固化研究――地方普通话固化的个案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0,11(4).

第8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对于普通话,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如何才能说好普通话,却是需要专业的学习与练习来完成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对与学习普通话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首先,要对普通话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它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次,应该对自己的普通话的水平有一个初步的评估,明确自己不足的地方,做有针对性的计划与练习。在课堂中的学习只是一个引导性的,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才是改正发音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学普通话也是这样的。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做为一个说吴方言的人,在平翘舌方面还是没有那么标准,说话的时候没有北方人的那种腔调与韵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听着老师提供的录音,边听边练,及时纠正自己发音有问题的地方,反复练习,然后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注重自己发音的准确性,也可以找一个讲话的对象,互相纠正。

除了 发音的准确性,朗读也是普通话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朗读主要讲究的是它的感情以及发音的准确性,既有感情又发音准确的朗读会使听者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不是磕磕绊绊或生硬的感觉。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气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注重把握气息的运用,即不能过于急促,也不能过于冗长。当然,情感是需要体验与培养的,需要理解,朗读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一种美享受。朗读是体现普通话魅力的一种特别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感受的。

第9篇: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范文

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1、对普通话提高了认识,进行了认真学习。

推广普通话学校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样也应承担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责任,每个人自觉讲普通话,实现“普通话”是校园用语的目标,所以,我校加强了学习,提高了认识,抓了一周的活动。如: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认真落实了三纳入,将普及普通话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各科教学的作用,尤其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将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落实在了师生的课堂上。

2、加强了领导,健全了机构

为使普通话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校成立了领导机构,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把责任目标落实到了各科室,年级,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做到了责任分工。狠抓了落实,取得成效。

3、搞好了宣传,发挥舆论与环境教育的警示作用。

我校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了广播、墙报、黑板报、进行了宣传,推广,并推行了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使广大师生切实树立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强烈意识,做到了知法、依法、守法,在校园醒目位置和集体活动场所设置了永久性宣传普通话标语牌,发挥了它们的警示教育作用。切实抓好学校用字的达标工作,对学校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以及教材,讲义,教学读物,教案板书等教学用字进行突击检查。

4、加强了督查,各检查小组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沟通了情况,研究了问题。定期召开了工作汇报会和调度会,采取了交流,观摩,典型示范的方法,并且还利用了语委文件教育简报和会议等形式及时通报各方面情况,及时表扬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回顾上学年,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教职工总是改不掉老毛玻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大力度,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推普”工作,现对推普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使推普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推普”活动领导小组,使我校“推普”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使“推普”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为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X月XX日——XX日为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大家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成立“推普”工作领导小组。

2、X月XX日——XX日各中队进行形式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

3、X月XX日对本周工作全面分析,认真总结。

二、加强了业务学习

在宣传周期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相应的普通话基础知识,使我校全体师生对普通话有了新的理解、体会、认识和应用,积极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在活动期间,我校根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板报活动,“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主题队会以及诗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积极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相应的普通话基础知识,在我校驻地附近掀起了一股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的“推普”高潮。

四、利用推普时机,进行大力宣传

全校师生早已形成了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为此,我校积极组织师生走进村庄,做宣传,搞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如通过在校内外书写“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普及普通话,从孩子抓起”,“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等标语,创造了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形成了在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的良好风气。

五、走进课堂,会说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