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精选(九篇)

第1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追忆红色记忆

3月28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著名音乐家“走进红色圣地”采风团从南昌赶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最高峰五指峰下,采风团高高擎起采风大旗。随后,采风团来到了井冈山的中心地区――茨坪,参观、旧居。几间旧居掩映在一片青山之中,土黄色的墙面非常鲜艳,在春天的晴日里透出和平安宁的气息。“这里当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指挥部”、“哦,就是在这里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看,两个大竹筐装着主席当年的全部家当”,音乐家们边走边议论。出了门,路边一位正在纳草鞋的妇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徐沛东、李昕、戚建波上前,拿着草鞋互相研究起来。

3月29日上午,天色阴沉。陈晓光、赵季平、徐沛东带领采风团在江西省文联副主席余达喜、吉安市市长梅黎明的陪同下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怀着肃穆的心情,采风团全体成员登上高高的台阶,为长眠在此的3万多革命志士敬献花圈。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下,当年斗争的严酷和艰难让人们心中沉甸甸的。在井冈山博物馆里,大家观看了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纪录片。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将革命风云呈现。此次来井冈山采风的音乐家们,大部分是第一次来,虽然对这段革命历史也有所了解,但显然这种实地走访的感受更加真切。参观完博物馆,陈晓光代表采风团全体成员为博物馆留言:“洗涤心灵,武装头脑,采撷生活,吸纳民风,以新创之作向党的90周年献礼。”

3月30日,在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革命烈士王佐的孙子王生茂、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老红军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老红军江志华烈士的孙女、井冈山上海知青杨洁如等典型人物分别讲述了关于革命和红军的故事。

石金龙讲述到,其父亲是曾志的长子,为了继续革命,1929年,曾志将儿子留给了当地农民。1985年,石金龙和他的父亲第一次在北京见到了曾志。这位位高权重的奶奶并没有给予儿孙们格外的关照,石金龙父子依旧当着农民、过着清苦的生活。石金龙也曾埋怨过奶奶“冷血、无情无义”,但最终他还是理解了奶奶作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无私。曾志同志的遗书中这样写道,“骨灰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讲述至此,台下这些感性的音乐家们再也无法控制感动的情绪,纷纷流下了热泪。

红歌怎能少情字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啊头,……老妹等你哟长相守,老妹等你哟到白头。”这曲随着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唱遍大江南北的红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旋律优美感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位名叫江志华的老红军,而其孙女江满凤正是这首歌的首唱者。

3月29日下午,江满凤唱着这首歌来到了采风团中间。江满凤如今是一名在井冈山工作的环卫工人,当年《井冈山》的导演请她去北京为电视剧录音,问她什么条件,除了要求解决路费和住宿,江满凤什么报酬都没要。随着这首歌红了,江满凤名气也大了,很多人请江满凤做别的更体面薪水更好的工作,也都被江满凤一一拒绝。她舍不得离开井冈山,她义务地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演唱一曲曲爷爷创作或者小时候听来的红军山歌。这是活着的红军精神。

除了江满凤,井冈山还活跃着许多用歌声传递着革命气息的人物。在3月29日下午的“走进红色圣地”创作采风座谈会上,江西省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副馆长夏淑英及工作人员赖明娟应邀出席。“一送我郎哥哟,去当兵哟哎。革命的道路要认清,哥哥上战场,妹妹在后方……”当夏淑英用地方方言唱出《送情郎》时,座谈会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与江满凤一样,夏淑英的爷爷也是一位老红军。《红军不怕反动派》、《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赖明娟和夏淑英一曲曲地唱着,深深地吸引着采风团的每一位音乐家。

除了红色歌曲,音乐家们对江西富于地方特色的山歌也非常感兴趣。江西省文联请来了徐嘉琪、袁大位、郭德金等该省颇负盛名的民歌手为采风团现场演唱。九江地区各种民歌――赣北打鼓歌、内昌山歌、上饶伏牛调、赣南客家民歌、兴国民歌等等,3位歌者演唱得原汁原味,富于浓厚的乡土气息。兴国山歌前不久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郭德金是惟一的一位兴国山歌继承人,他手持锣鼓,接连表演了3首兴国山歌,引起音乐家们极大兴趣。

井冈清泉润曲风

1972,当年在福建军区工作的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曾经在江西住过3个月,跑遍了井冈山在内的这片山山水水。38年后,作曲家重上井冈山,“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样,当年只有一家井冈山宾馆,路也是小路,变化太大了。”徐沛东说。徐沛东与江西很有缘,其1981年创作的《大森林的早晨》就是在江西写就的。新近应邀创作的一首《可爱的家乡》也为江西而作,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风情,目前为江西多地所传唱。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作曲家方石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但是与江西词作者合作的歌曲已有6、7首,此次采风还未结束,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创作框架。“如何在创作主旋律上有所突破,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这次采风,接了三气――天气(中央领导精神)、地气(热土、后土)、人气(优秀的词曲作家、歌手),非常有意义。”空政歌舞团作曲家李昕,虽然是第二次来井冈山,但是此次全面的革命精神教育和民歌素材的集中感受,是以前没有过的。“应把创作的过程看成是重温生活的过程。当地人执着的精神让我感动。此次采风将成为激励我创作的一个新起点。用井冈山精神鼓舞自己,写出既讴歌时代又能让老百姓喜欢的歌曲。”李昕说。有“亲情作曲家”之称的戚建波用“情”字来理解“主旋律”歌曲的创作。“要找到老百姓的角度,心里有底才能写。真实是第一位的。我曾写过《咱老百姓》,歌词中讲道‘天大的英雄来自老百姓,亲情万代留美名’。这与当年革命思想一样,共产党的心思就是――老百姓幸福了,国家就富强了。为建党90周年的创作,真实和真情最重要。”第一次上井冈山的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刘青更强调的是“创新”。“此次采风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而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受和了解,同时也是为了发扬而来。勇敢者和先行者都要敢于创新。在创新中深入生活、潜心创作。”

第2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揽月的意思是摘月,喻壮举。出处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3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歌声悠扬,山谷缭绕。这首韵味绵长的红军歌谣缭绕在雄奇壮烈的巍巍井冈,将我们带到火红记忆的革命年代,探寻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重塑刚健向上的精神基因。

    国庆刚过,我们30名党务干部齐聚中国革命的摇篮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我们聆听专题党课、凭吊烈士英魂、参观战斗遗址、重访先辈旧居、体验挑粮小道、思考未来发展,研讨新时期党务工作。通过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井冈山精神,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为XXXX发展增添动力的决心。在开班仪式上,XXX作了动员讲话,提出了培训要求。他要求全体学员一要加强作风建设,自觉践行“XXXX”宗旨;二要注重学习锻炼,不断提升领导力;三要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927年秋,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失败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政权,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起义时的节节败退到红色政权的不断建立。88年前,就是这座巍峨壮美的井冈山孕育了革命的火种,正是这颗燎原火种,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如今也又一次点燃了我们每一名党群工作者心中的精神之光。88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日的井冈山,一块块稻田犹如一个个巨大的调色盘散落在大地之上,民居小楼一族族点缀其中,一派“千门万户瞳瞳日”的生活景象。

第4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2、出处:节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近现代:毛泽东。

3、译文: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第5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1、意思是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

2、表达战胜一切的强烈自信和无比豪情,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

3、出自毛主席《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白话译文是: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我们最先来到黄洋界,黄洋界不愧是井冈山北面的天然屏障,海拔1300多米,山势险要,山峰峻拔。站在黄洋界上,俯瞰美丽的大峡谷,山坡上郁郁葱葱的阔叶林;白茫茫的云海淹没了群山之腰,留下峰尖;看到这里的哨口、炮台、、挑粮上山时走过的小路和两块耸立的纪念碑,不得不让人又想起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样熟悉的诗句。

在黄洋界耸立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党员在班长的带领下,再一次举行了入党宣誓,面对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感受到无数革命英烈的亡魂期待的目光。那一刻,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那面鲜红的党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茨坪我们参观了旧居,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下旬,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时就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总司令的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备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等。听说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在的旧居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天只有5分钱伙食费的厨房。可以想象,以前这些先辈们在这里过的生活是多么得艰苦。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艰苦精神和革命志气所感动,他们的精神构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时期的青年人无不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之后,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依山临水,耸立于翠湖公园旁边。博物馆的建筑古朴庄严,大厅门口的馆名是亲笔手书。进入博物馆后,听导游介绍,里面陈列了革命文物800多件。记载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在博物馆里,许多英烈不足30岁,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我们抚摸着墙上一位位年轻烈士的英名,无不感到肃然起敬,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面对先烈们的忠魂,无需生动的报告,无需深刻的教诲,就在镌刻着一位位烈士英名的墙壁前,我们每一位党员接受了一次政治和心灵的洗礼。

第7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地点:井冈山

参与人员:湘南学院学生处老师、学生干部

目的:重走革命路,沐浴井冈情;体会先辈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精神,更进一步在今后的实践中做好本职工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今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由院里组织的学生干部井冈山社会实践的活动,整个行程为期三天。在这三天里,所有的参与人员步调一致、行动有序,充分体现了我院师生的精神风貌;在这三天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较好地反映了我们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在这三天里,所到之处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使我再三思索,颇有所获。今天,我将自己此行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希望对于自己、对于我们这个群体能有些许的帮助。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同志将它概括为24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现在完整地保留着当初伟人们在此留下的革命遗迹,比如上面那首词就是1928年秋在红军取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后所做,其中所散发出来的对革命之坚定信念,勇于胜利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后世的读者。诸如此类的景点还很多很多。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烈士陵园,特别是里面的雕塑园。

进入雕塑园的那天,天下着濛濛细雨,整个人怀着一种由衷的崇敬和敬意向那一个个姿态不同、神韵各异的雕塑望去。停留在这块神圣之地的都是一些在共和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们背后有着历代传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正是他们的无私忘我,正是他们的舍生取义,正是他们的大义凛然,正是他们的坚强伟大,共和国的上空才长久得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才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是值得我们永久铭记的历史英雄,他们是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精神楷模。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很好概括,这种精神并没有过时。它是我们现代人做好自己各项本职工作的保障,更是我们学生干部搞好各自部门、系部工作必须拥有的精神特质。

一个人,一个群体,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才可能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航船不能没有航标,模糊的航标容易使航船失去航向,因此明智的航行必须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航标。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来说,坚定的信念就是那个清晰的航标,我们的各项工作就像是船行进在大海上。对于我们学生干部来说,只有确定服务同学、服务集体、服务学院的坚定信念,才可以在整体的工作中不至于丧失目标和方向,才可以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地开展。

我们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就像船在航行的过程中不可能永远是风平浪静一样。在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坚持,在坚定自己目标的基础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讲求方法,自己的工作一定能得到同学、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我们学生干部来说一定要讲实事求是。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利益的代言人,也是学生心声的重要反映者,我们应该把同学们真实的状况如实地放映给老师和学校,使同学们的各项合理要求得到尽可能、尽快的满足,这样也才可以树立学生干部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每个部门、每个系部都有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干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别人的同时敢闯新路,制定出适合于本部门本系部学生干部工作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我们学生干部的各项工作长盛不衰,越做越好!

在我们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依靠群众是最为关键的。我们的工作针对的就是广大同学,服务的也是广大同学,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取得同学们的支持,都必须尽大可能地吸引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切不可有官僚作风,脱离同学,自觉高人一等。其实一个人无论你的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扶持,他的这种能力是很难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我们学生干部首先的定位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属于学生本职本分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做到、做好,其次才可能去要求别人做到、做好;属于普通同学应该具备的精神特质我们更应该具备,我们要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理解同学、帮助同学,才可能在工作中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反之则是举步维艰、步履难行。

不管怎样,选择当学生干部,必须有一种勇于胜利的决心和意志。这是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对我们这个群体的自信。学生干部在搞学习的同时,要搞好自己的各项本职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要比普通同学更多一些。而压力并不能成为我们退却的理由,相反我们应当勇往直前,为自己的选择负起相应的责任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工作中的胜利!其实胜利来自于自身、来自于心理,而不是其他人的干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具备勇于胜利的自信和决心!:

以上就是我此次社会实践——井冈山之行的心得体会。我下个学期即将离开学生会这个群体了,非常感谢在过去几年里所有帮助、关系过我的老师、同学。在学生会这个群体里,我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希望我的这些体会可以对后面的学弟学妹有一些微小的帮助。

我很喜欢的诗词,同样用他的另一首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结: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第8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红色歌谣;分类

中央苏区时期,为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诞生了数量众多、题材多样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格调健康、旋律优美、语言朴素、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当时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有力武器。同时,这些歌谣还真实地记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红色文化中不可多得和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

一、政治宣传类

强烈的政治性是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最鲜明的特征。为实现党在当时的中心任务,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激发他们参加革命的热情,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政治宣传,即对旧社会进行控诉,揭露的反动本质,号召大家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起来打破旧世界,共同创造新社会。

一是诉说穷人凄苦,点燃革命激情。这类歌谣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社会底层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牛马般的生活,表达了工农群众对生存境遇和社会的不满及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血泪的控诉》《工农痛苦实在深》《工人苦》《十二月农民苦》等歌谣,通过对穷人与富人的对比,细说了穷人每个月的凄苦生活,如“有钱之人食酒肉,无钱之人食菜根”;“有钱之人食不尽,无钱之人饿断肠”;“路上几多冻死骨,发财人家酒肉香”。

二是控诉反动派滔天罪行,激发阶级仇恨情感。这类歌谣在“诉苦”的基础上,控诉了及军阀的罪恶本质,揭露了旧制度的不公平,分析了穷人受苦受难的原因。《请看反国民革命歌》以的历史为线索,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揭露了的反革命本质,如“国民匪党,一枪不响,投降列强,屈服退让”“一加反抗,便说暴动,捉去枪毙,捉去断头”。而《白军真残酷》则罗列了军队“坏事做绝”的种种表现:“杀工农,烧房屋,捉鸡鸭,抢被服,牵走百姓的牛,抢走贫农的谷。”时任宁冈乔林乡任党支部书记的毛泽覃(胞弟),用通俗的语言写下了《造福人不享福》这首歌谣:“造福人不享福,雇农自己没有谷,砌匠自己没有屋,木匠自己没凳坐,裁缝自己打赤膊。”

三是号召大家旧社会,共同创造新社会。《工人革命歌》从正月写起,一直写到十二月,在刻画工人的苦难生活、揭露控诉旧社会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团结要齐心,夺取政权不容缓,准备武装做斗争”。《革命时调》虽然也恼月一直写到十二月,但是在通过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基础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区政府特别注重利用纪念日、公共集会的机会,进行团体动员,诞生了《“五卅”纪念歌》《国际青年节歌》等许多节日歌谣。《“五一”劳动节歌》《“五一”斗争曲》,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是为纪念“五一”劳动节所作,主题就是劳工团结起来,为解放而斗争,为自由而斗争,为自己权利而斗争。

四是瓦解敌人,规劝白军士兵弃暗投明。为启发士兵认清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备受欺凌的不幸命运,规劝他们弃暗投明,苏区军民在前沿阵地利用红色歌谣对敌宣传、为起义和被俘的官兵举行演出,有力地配合了红军的军事斗争。《告白军士兵歌》《劝俘虏宣传歌》等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歌谣。这些歌谣形象地叙说了白军士兵“爹妈无音讯,大战就在眼前”、“士兵不算人,死伤有谁怜”的凄惨境遇,号召大家“扬斧头与镰刀,把官长杀个光,拖枪一齐跑完”;“调转枪头打你长官”,“迎来暴动当红军”。

对比是策反白军类歌谣的主要手法。如当官的“升官发财、骑马坐轿、好不威风”,当兵的“性命枉送、几月无饷、苦不堪言”;蒋家军“打唐打桂打阎冯”、为的是小集团谋利益、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红军“抗债抗税捐”、“反对富农打土豪”、为穷人撑腰、为穷人谋利益;“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不同”。

二、军事斗争类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中,有大量反映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军事题材作品。这些歌谣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战斗决心和意志以及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是描写战争场景,庆祝斗争胜利。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七溪岭战斗”到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都可在红色歌谣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打五斗江》《打新城》《二打永新胜利歌》《打垮江西两只“羊”》《红军战士像把快钢叉》《端午节》等歌谣均是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些战斗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记载了冈山斗争的历史过程。如《打新城》详尽地记录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率领革命军攻打新城、建立宁冈县苏维埃、处决张开阳的历史过程:“茅坪出发打新城,连夜布置围好城……东门烧开两点钟,朱连长端枪就冲锋……南门烧到北门转,打开两门就出城……第二天砻市开大会,宁冈县苏就建成,处决狗官张开阳。”

《打吉安》《高虎脑战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第四次“围剿”胜利歌》《十送朱毛剿匪歌》等歌谣均是反映中央苏区时期重大战役的场景,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机智顽强、勇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如《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中唱道:“龙冈活捉张师长,东韶打败谭道源,二师白军尽缴枪”;《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中唱道:“诱敌深入不慌忙,放弃黄陂和小布,让出东固和龙冈,决定三月持久战,坚壁清野困敌方”。

二是描写部队行程,记录重大历史事件。《霹雳一声暴动》是1927年所作的一首诗词,反映了秋收起义“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的基本过程。而六首不同版本的《四方英雄会井冈》,虽然篇幅都不长,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南昌起义余部、秋收部队、红五军汇集井冈山的过程。《红军力量坚又强》《会师桥》《唱个歌子上井冈》《红旗满山冈》《镰刀红旗满山冈》等歌谣,全面地反映了1928年4月朱毛会师的伟大场景。

其二,拥军支前,讴歌人民群众之伟力。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中央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从这个角度讲,中央革命根据的发展史,也是人民群众的拥军参战、扩红支前史。《扩红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小河无水有大河》《南征北战跟党走》《去当红军打土豪》等歌谣,主要是配合当时“扩红”运动,鼓励青壮年男子积极加入红军。

《慰劳红军》《细编斗笠送亲人》《挑起担子送军粮》《月光谣》《收了谷子送军粮》《弹棉花》等系列歌谣反映了当年苏区人民支援革命战争的动人画面。

《割禾》《免得一心挂两头》《优待红军》《帮助红军家属》《礼拜六的劳动热忱》《共产青年团礼拜六歌》《帮助红军》《红军公田要先耕》等系列歌谣反映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慰劳红军和优待红军家属方面所做的工作。其中《欢迎小同志》《儿童团》等歌谣反映了儿童团慰劳红军的情景。

其三,舍小家为大家,讴歌崇高的家国情怀。这类歌谣主要描写了中央苏区时期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苏区妇女支持革命的高度思想觉悟。一是劝红歌。如《送郎当红军》《劝郎当红军》《妹送哥哥当红军》《郎带红花去出征》《专心革命走天涯》《妹送哥哥当红军》《打倒豪绅再结婚》《劝夫当红军歌》《十送妹歌》《十劝哥十应妹》《莫念家》《写信歌》《十里坡》《绵水清》等歌谣均是描写妇女动员丈夫、女友动员男友参加红军、支援革命的情形,表现了青年男女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二是红军别家歌。如《红军十劝妻》《十劝妻》《劝妹歌》《十别妹》《别爱妻》《告别父母》等歌谣描写了年青男子参军离家之前,与父母、妻子、恋人的告别情形。《十劝家中放乐心》描写了一个即将奔赴前线的红军战士对父母、妻子的交待,也表达了在前线英勇杀敌的决心:“十月怀胎娘辛苦,希望爷娘莫挂心。”“叮咛妻儿要决心,莫学反革命被人笑,败坏名声万古存。”

其四,挣脱千年锁链,表达妇女获得人身自由的喜悦。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翻身得解放,不仅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还有人身自由权,成为苏区建设的主力军。《可怜我们妇女们》《十二月妇女苦》《苦媳妇歌》《做人婢女苦最深》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旧社会妇女受苦受难的情景。如《妇女苦情歌》写道:“一周三岁拿来卖,当猪当狗卖给人”,“家娘家官常打骂,拳打脚踏不留情”。而《打碎千年铁锁链》《剪掉辫子缠头巾》《今个世界不相同》《妇女自由歌》《妇女解放歌》等歌谣则描写了妇女们“打碎千年铁锁链,千年规矩一脚翻”,翻身见青天,获得人身自由的喜悦。

《革命工作共分担》《翻身妇女学犁田》《劳动妇女学犁耙》《红军家倮犁耙》《妇女力量大如天》《赤色妇女齐下田》《长冈妇女受称赞》《耕田能手李玉英》等歌谣则描写了苏区妇女翻身得解放、以主人翁姿态参加苏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火红场面。如《苏区妇女不简单》中写道:“苏区妇女不简单,会种田来会打仗,种田好比绣花巾,打仗好比虎下山。”《政府颁布婚姻法》《婚姻大法好主张》《自由结婚不要钱》《离婚歌》等歌谣反映了苏区妇女挣脱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包办,获得婚姻自由的高兴之情。

五、文化教育类

第9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范文

【关键词】仁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谭甫仁

率部上井冈山前夕曾到仁化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11月,、等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队伍,经过艰苦转战,到达江西崇义县上堡,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纪军事整训,此为“赣南三整”中的“上堡整训”,主要强调革命军队除打仗外还需要做群众工作,要发动农民打土豪,建立群众基础。上堡整训和三湾改编一样,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使南昌起义余部在上堡稳住了脚跟,为后来总结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思想,提供了实践依据。上堡整训使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部队给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枪支弹药和被服无法得到补充。此时,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同有很深矛盾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派在其军内工作的共产党员韦拔萃送信到上堡,希望与合作。后来回忆:“南昌起义军部队南下时,恩来同志就给我们写了组织介绍信,以备可能同范石生发生联系时用。”①大革命时期,范石生遵照的命令在16军内建立了以共产党人为主的政治部,设立了党代表,和共产党建立了正式的统一战线关系,为与范石生合作打下了基础。与范石生谈判后双方达成三条协议:(一)合作后部队的编制不变,要走随时可走;(二)部改用16军47师140团番号隐蔽起来,化名王楷,任16军总参议、副师长兼140团团长;(三)按一个团的编制,发一个月的薪饷,立即发放武器弹药和被服。还向范石生提出了保留条件,即保持部队组织的独立性。据回忆:“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他给我们的物资补充,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按我们的决定办,他不得进行干涉。”②与范石生建立统一战线后,随范部进入粤北仁化、曲江(韶关)、乐昌等地,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帮助和支持粤北的农民运动。

镇压董塘土豪劣绅,救济贫苦农民。上堡整训时,已派出10名指战员潜入仁化县董塘,宣传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曾在汝城召开衡阳所属各县委书记会议,仁化有共产党员参加了会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支援广州起义”的指示,1927年12月9日,以国民革命军16军47师副师长兼140团团长的名义,率领所部1200多人,进入粤北仁化县城口镇。10日,到达该县董塘圩。和中共广东北江特委取得联系,特委回复:“中央有指示:第一,要你参加北江特委。第二,要你率部队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这样,便成了北江特委三委员之一。③率部到董塘后,人民群众纷纷前来控诉土豪劣绅的罪行,迫切要求严惩其恶劣行为。为此召开了各乡农会干部会议。会后,由农会干部和农军带领部队分头到各乡抓获了33名土豪劣绅,收缴了其枪支。11日,在董塘禾坪岗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土豪劣绅。在大会上讲话,号召农民们进一步组织起来,恢复农会,壮大革命武装,坚持革命斗争。公审大会宣布将24名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当场枪决,农民们无不拍手称快。①禾坪岗大会后,部队离开董塘,临走时向农军赠送了一批枪支、子弹。不久,逃亡的恶霸地主纠集反动武装300多人,向农民自卫军反扑,再次率部回到董塘,击溃了反动武装。

攻占仁化县城,救出监狱农友。1928年1月3日,遵照中共中央“为避免消灭的危险,你们只有坚决的脱离范部”的指示,离开了范石生部。4日,进抵董塘。当晚,召开仁化党组织、区农会、农军领导人会议,讨论攻打仁化县城。5日,在人民群众支援下,率部由董塘出发一举攻占仁化县城。救出狱中农友50多人,筹款2000多元,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等物资。

输送和教育干部,帮助发展地方武装,将仁化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1928年1月6日,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在董塘集合第五区农军,将仁化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下辖4个营。率部离开董塘、西进乐昌前夕,留下滕铁生、杨开平、石生根、蒋国杰、范卓、孙德隆、刘海、何大修等8名军事人员在该团工作,发展地方武装。这为以后阮啸仙将仁化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改编为广东农民革命军北路独立第八团提供了干部基础,“团营长则由滕、范、孙、杨军事同志充任”。②此外,、等还通过谈话、群众大会等形式,培养教育了蔡卓文、廖汉忠、谭广泉、刘三凤等农民运动骨干,为仁化暴动准备了干部条件。在仁化还提出并实行了“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疲敌我围歼,常遣精兵骚扰敌”等游击战原则。③

率部离开仁化后,仍然与仁化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保持密切联系。史载仁化地方革命武装“与部有好的联络”,“时常信使往返”。④1928年初,率部抵达湖南宜章,发动湘南起义,“拟由郴州下城口再来仁化”。⑤但因军务繁忙,未能成行。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龙市会师,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行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共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1928年9月,井冈山斗争“八月失败”后,派人到仁化澌溪山联络仁化县委。仁化县委向北江特委报告:“现在江西瑞川(当为江西遂川――笔者注),已派人来找我们,指定胡鳌(胡少海)与龚楚带武装六百多杆,在桂东南洞等待我们报告情形即马上来仁化,并指定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师在坪石一带,叫我们将广州状况报告他好定计划南下”,“闻说薛岳、张发奎欲进广州,要我们探查确实报告他”,“朱已派人年来找我们,同时又派人去通知欧日章,叫我们部队无论如何不可解散灰心”。⑥北江特委接到报告后转告广东省委,同时指示仁化县委:“部队能南来自然是好,然而不一定要他南来,只要他们和我们上述工作计划去发展他们的游击战争工作便是有益的事情,但能南来将会令我们北江工作于全局更易于发展。”⑦

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五军到仁化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2月11日,、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和、领导的红四军在宁冈新城会师,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1929年1月,根据柏露会议决定,红五军和王佐的32团一起留守井冈山。因敌强我弱,红五军未能打破敌人“会剿”,被迫突围转移。4月1日,从井冈山突围到赣南的红五军在瑞金与红四军会合后,开进于都县。在于都,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四军继续留在赣南闽西活动,红五军重回井冈山,重建湘赣边界政权,两军配合,互为犄角。会后,红五军离开于都。5月初,抵达井冈山茨坪和大小五井,与坚守井冈山的王佐、何长工、陈正人、李灿、张纯清等人会合。5月10日,在宁冈古城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研究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方案,决定湘赣边界由公开割据转变为秘密割据;特委机关移至永新的一个农村去;并制定了游击工作政纲,红军独立一团编入红五军,为第六纵队,王佐为司令员,何长工为党代表。还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执委会,邓乾元为书记,陈正人为秘书长。从此,井冈山革命斗争汇入湘赣苏区,开始形成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

这时,江西敌军金汉鼎的两个团侵入宁冈。1929年5月20日,按照红五军军委和湘赣特委共同确定的“向外发展,在发展中巩固苏区”的方针,、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共千余人,离开井冈山,转战湘东、粤北。为了保存实力,红五军退往湘南,攻克了酃县、桂东、桂阳等县城,打垮了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缴获了大量枪支、粮食、现款和物资,营救出被关押的大批革命群众,帮助恢复了当地工会、农会组织。接着,进抵粤北开展游击战争。20日,攻占了粤北仁化县城口,获得大批食盐、布匹、药品等,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在自述中说:“城口是广东省向湘东南城口之小商埠,有三四百户,在城口缴获步枪数十支,子弹三万余发,筹款约三万元。打听到南雄无正规守军,又决定夺取南雄。”①23日,为了甩掉湘南胡风璋匪帮的追击,保存实力,率领红五军主动撤出城口,进占长江圩,准备攻占仁化县城。27日,又撤离长江圩,占领扶溪圩。28日,撤离扶溪,经白石岭、胡坑到达腊口,欲向仁化县城进军,但得知仁化县城驻有敌军,南雄没有正规军的防守,只有民团、警卫队等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于是决定改为奔袭南雄,立即改道东进,向南雄进发。6月1日,占领了南雄县城。

率领红五军在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腊口地区历时9天。部队露天住宿,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吃了居民的粮食和菜,烧了居民的柴,都按当时市价支付银元。用了群众的门板、禾草等都清还,损坏的都赔偿,而且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红五军派出小分队做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全体指战员帮助群众挑水、搞卫生,与群众谈心,关系群众疾苦,镇压土豪劣绅。在仁化闻韶,一位战士误杀了农民水牛,令其买回一头大水牛赔给农民,赢得了当地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红五军的文明仁义行动,群众看了都十分感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②

红五军游击仁化,不仅筹措了给养,而且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打击了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推动了粤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和油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9年6月下旬,红五军经赣南的大余返回井冈山,又接连攻克了遂川、宁冈县城,巩固和发展壮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并且有力地支援了湘鄂赣和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仁化英杰谭甫仁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城口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与筹备仁化县第二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参加农民运动,此后加入广东农民自卫军,北上武汉,参加南昌起义。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北江农军被敌人打散。谭甫仁与几位战友在途中找不到革命队伍,于是议定回广东寻找组织,走到江西樟树,报名参加了正在招新兵的“、叶挺”部。当谭甫仁和其他百余名新兵被运到南昌兵营时,才获悉这个所谓的“、叶挺招兵处”原来是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金汉鼎假借贺、叶招牌,招揽人马。谭甫仁暗下决心,一定要寻机逃离,早日回到革命阵营中去。

1927年10月下旬,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茨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敌军极为恐慌,下令“清剿”。1928年1月中旬,军第27师79团王国桢营进占宁冈县城,准备进攻万安,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谭甫仁正在王国桢营当兵。2月8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一、二团在赤卫队的配合下,攻占宁冈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虏近300人。谭甫仁当了俘虏,被送到宁冈茅坪拘押,由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统一看护管理。晚上,谭甫仁唱起了自己在广东北江农军学校学唱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负责监管俘虏营的红军军官教导队区队长陈士榘听到有人唱《国际歌》,将他带了出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唱的歌是从哪儿学来的?” 谭甫仁起身回答:“我叫谭甫仁,是广东省仁化县人,1926年在仁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后来到了北江农军学校学习了3个月,唱的《国际歌》就是我们农军学校的校长朱云卿亲自教会的。”③接着,谭甫仁把参加北江农军北上和南昌起义被打散后,误入赣军的情况向陈士榘一一作了汇报。陈士榘当即带谭甫仁去见此时正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的朱云卿。谭甫仁请求加入工农革命军。陈士榘将谭甫仁的情况报告了。毛委员高兴地称赞他是“一棵红色的苗子哩!”最后,一锤定音:“优待俘虏,留下谭甫仁。”这样,谭甫仁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在第一师一团当班长。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他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据说敌前沿指挥部遭红军炮弹击中,就是谭甫仁、谭家述发的炮。①谭甫仁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一定贡献。谭甫仁后来逐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中将,成为仁化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