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首都经济贸易精选(九篇)

首都经济贸易

第1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亲爱的2020级考生:

根据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通知要求,为有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着力保障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近期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1、初试成绩查询

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将于2020年2月20日15点起(如有变动,以最新通知为准)开通网上查询。

①查询网址:yz.chsi.com.cn/apply/cjcx/

②使用方法:根据提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考生编号(15位),即可查询。

2、初试成绩复核将采用网上形式进行,一律不接受现场办理,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yjs.cueb.edu.cn/zsks/index.htm)后续通知。

3、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遵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通知要求执行,请考生关注我校研招网(yjs.cueb.edu.cn/zsks/index.htm)后续通知。

第2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课堂教学;四步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77-02

公共政策学是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开设的所有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四大平台课程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在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现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等四个专业,且公共政策课程均已在上述四个专业开设。因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唯一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交叉优势的学院,教学研究覆盖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两大学科,因此本文拟在此学科交叉背景下,针对《公共政策学》的课堂教学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的政策研究还只是附属于经济科学。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Woddrow Wilson)提交关于行政研究的论文开始,美国公共行政学科方始建立。因此,公共政策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属于新兴学科,也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维尔共同主编《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该书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论述,被人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中国公共政策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引进西方政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部分。由于在我国发展较晚,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总的来看,公共政策教学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高校教师在公共政策学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在关注社会公共政策现实、提出政策解决方案等方面较为欠缺,从而使这门课一定程度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在课堂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和社会现实的结合不够紧密。由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因此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课程需要把纸面研究和实践轨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案例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中的很多政策热点与问题均与实践紧密相关,其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而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原则

结合自己的公共政策学教学实践,笔者总结提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的案例教学思路,经过课堂教学验证,效果良好。现叙述如下。

1.创新原则:以交叉学科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按照公共管理大类进行培养,第3学期实行专业分流,第4学期开始专业学习。公共政策学既是大类平台课,也是专业必修课,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生的诸多公共政策事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根据我国“稳增长、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军事外交均为国家发展服务,总的来看近期出台的公共政策均可以归纳为经济管理领域。所以,以经济、管理两大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切入点,既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也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原理,还要会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做好课堂组织和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充分突出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的无缝对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创新流程:构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案例教学法。基于上述考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教学法,凸显政策实践中的理论脉络,注重理论讲解中的实践能力,力图通过“实时新闻、现场分析、政策把关、实践验证”的教学思路来切实提高学生对于公共政策学理论的把握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分析

1.摸底学生情况,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公共政策具有强烈的个人理解倾向。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政策理解的角度都大相径庭。为此,在公共政策学第一节课,应摸底学生情况。这里是课程摸底问题清单。

通过摸底,可以了解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熟悉情况、希望得到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从摸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不接受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方法,而希望代之以新鲜的案例分析。这就为顺利实施案例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公共政策学的社会属性,为启发锻炼公共政策课程必需的思辨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摸底之后即对全班进行分组,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如2012级行政管理班自由组合为“萝卜开会”、“未来组”、“请门安东回答”和“群英荟萃”四组,每组7人左右,增强了团队归属感,也融洽了班级气氛。

2.点题政策案例,进行理论分析讲解。课堂教学和社会现实结合,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在进行公共政策学授课时,应在总结上次授课和课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简单讲授当天要讲述的内容,随即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打开当天的新闻网页,浏览实时新闻,并要求学生各自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准备发言。如2013年3月26日“公共政策导论”课程,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分别选取了中国当前三公经费消费、出访身穿中国造、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垃圾遍布、养老金并轨等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国际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由教师给出问题,小组讨论后解答,其他小组质疑或评点,教师最后点评,结合西方和我国的公共政策发展进程讲解了公共政策学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等内容。下一步,随着课程深入,教师应逐步将题目选择集中在单一焦点上,以便于学生深入对比分析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

3.仿真现实场景,模拟政策实施情况。在学生逐步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堂仿真模拟教学,通过当前我国现实政策问题的模拟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模拟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点评。如2013年4月1日,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模拟“胜利村分地”的政策解决场景。全班同学分为胜利村五个组,由村长和书记主持分地。模拟了初次分地、村民闹事、重新投票等流程。虽然过程相对简单,但对于土地分配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地过程中体现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动态性等特征,加深了理解。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即对“三农”这一现实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简单分地过程的公共政策学含义。现实场景模拟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开拓性和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对于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流程也有很大帮助作用。

第3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VS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某些地方,两个词可以替换,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则绝对不能这样随意。比如在校名里,“北京师范大学”要是改成“首都师范大学”,那就是另一所高校了。有些人不了解情况,甚至以为“首师大”只是“北师大”的一个别称。

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百年学府。其前身是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而首师大创建于1954年,是由原北京师范学院改名而来,现在是北京市重点投资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虽然都是师范院校,但两所大学还是有所不同的,要想搞学术,必然是北师大,不管从学术还是从渊源,北师大的学术都是国字号的。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2013年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等五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等三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五。首师大则胜在人脉体系,分配时多在北京,因此毕业生出路也很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情况也颇为相似,只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名字中没有写明“北京”字样,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坐落在北京的一所财经类院校。

第4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同样,在北京,外需仍然乏力,相关领域的复苏尚待时日。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经济中与外部环境相关的领域仍然表现低迷,如海关出口降幅仍较大,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下降21.6%,服务外包收入由1―5月的增长19.5%变为1―8月的下降3.4%。

在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背景下,如何尽快恢复外贸水平、成功应对国际环境造成的中国企业订单匮乏、贸易保护等问题,是目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机构,它的宗旨就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和信息服务,推动北京对外贸易发展。有这样一个人,他对北京的外贸政策谙熟于心,整日思索如何带领这个机构实现宗旨。这个机构就是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这个人叫邓洪波,是该所所长,同时他身兼数职――北京WTO 事务中心主任、联合国贸易网络北京中心主任、《时代经贸》杂志社社长。日前,本刊记者对话邓洪波,从世界贸易形势到北京应对外贸之策,邓洪波见解独到、娓娓道来。

■ 世界贸易 恢复如初尚需时日

《数据》:从目前来看,WTO(世界贸易组织)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9年的全球贸易估值都不太乐观,在这一发展态势下,2010年全球贸易发展将会怎样?继续下降还是止跌回升?

邓洪波:根据WTO今年7月22日的《2009年世界贸易报告》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10%,降幅高于3月份预测的9%。IMF10月1日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1.9%,而2007年和2008年的全球货物贸易量分别增长6%和2%,这将是二战以来世界贸易的最大跌幅,这也将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贸易负增长。但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改善和商品价格触底反弹,世界贸易下滑速度正在放缓,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2.5%。

《数据》:纵观全球,有哪些主要因素会影响2010年的世界贸易走势?

邓洪波:根据我们的研究,综合影响未来世界贸易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全球需求、贸易融资和贸易保护。分别来看:

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全球需求短期难以恢复。在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带动下,美国、日本、欧洲等金融危机重灾区都陆续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IMF在今年10月份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至3.1%,这一水平大大低于危机前所实现的水平;发达国家将实现1.3%的微弱增长。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但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房市和股市大跌,居民财富严重缩水,再加上就业形势急剧恶化,导致美国国民不得不改变以往重消费、轻储蓄的生活习惯。预计在未来3―5年内美国国民增加储蓄率、减少对消费信贷依赖将是个趋势性状况。美国消费水平在短期内将无法恢复到原有水平。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消费需求下降,会影响全球贸易需求。

全球金融体系正在修复,贸易融资形势开始改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大幅降低利率,并采取非常规手段诸如流动性来维持信贷,同时以担保和注入资本形式向银行提供支持。这些措施降低了不确定性,提升了信心并促使金融状况得以改善,各国金融体系功能逐步恢复。G20(20国集团)各国已达成协议,确保在未来2年提供至少2500亿美元资金以支撑贸易融资。WTO总干事拉米今年9月16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严重恶化的贸易融资市场已开始改善,尤其是在亚洲。

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由于经济衰退对各国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仍然继续攀升。从历史经验看,在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上升时,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后危机时代,发展中大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可能加剧,发达国家将继续就与贸易有关的汇率问题、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环保等问题向发展中国家发难。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在全球范围引发连锁性报复行为。今年7月中旬, WTO根据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模型预测,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数量将达437起,为2008年2.1倍,是历史上世界发起反倾销数量最多的一年。

目前,世界贸易发展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2009年世界贸易将无法恢复,最快也要2010年上半年才有望复苏,但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

《数据》:2010年世界贸易发展中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亚洲等地的新兴国家将在全球贸易复苏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邓洪波:值得我们欣喜的是,亚洲等地新兴国家将引领全球贸易复苏。受益于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进口需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经济体贸易状况正在改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贸易形势也出现明显好转。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缓解,制造低价产品的亚洲国家出口更具有竞争力。亚洲发展中国家正在全球经济下滑中展现出超出预想的弹性。WTO总干事拉米曾表示:数据显示,亚洲贸易开始出现反弹,表明亚洲经济体可能会引领世界贸易的新增长。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服务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服务贸易尽管不是什么新鲜的贸易形式,却未达到它的全部潜能。服务业已占全球经济的2/3,而服务贸易却只占全球贸易的1/5。除了运输、电信、金融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一半都投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 北京外贸 高技术制造业首当其冲受重伤

《数据》:受金融危机影响,北京对外贸易可以说是遭受重创,对外贸易量急剧下滑。究竟北京的哪些产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邓洪波:首先就是外向度较高的制造业,如占北京市工业增加值四分之一的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首当其冲,并且影响仍在持续。2008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占其销售产值的比重高达54%,在工业各领域外向度最高。高新技术产品属于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当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明显下降时,高技术产品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自去年10月份开始,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12月份跌入谷底,同比下降35.6%。从最近几个月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看,贸易恶化的趋势已经得到缓解,但是依然还处在负增长的阶段。在出口下滑的影响下,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也出现大幅下降。今年1月份,北京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下滑至最低点,同比下降43.55%。作为北京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的下滑拖累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另外,纺织服装业也是外向度较高的行业,2008年北京市纺织服装出货值占其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1.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纺织服装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今年2月份北京与全国一样纺织服装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17.4%和35.1%。

其次是相关的服务业。如,批发业回升趋势缓慢。批发业包括批发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活动,因此批发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存在紧密联系。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进出口萎缩及国内消费低迷的影响,北京市批发业出现下滑的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北京市批发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8月份,北京市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2.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21.4%,亏损企业数占42.6%。随着世界贸易形势的好转,北京市批发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回升趋势仍然缓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多种因素影响,北京市入境旅游表现不佳。在入境游受挫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北京市住宿业市场依旧低迷,酒店客房出租率下降,平均房价下跌。在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行业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上半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7.1%,成为服务业中降幅最大的行业。随着国内经济的率先复苏,交通运输业已逐步走出低谷,呈逐季回升的态势,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对于第三产拉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危机之后 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

《数据》:北京的对外贸易在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该汲取哪些教训,以使北京经济发展更加牢固?

邓洪波: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北京应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继续把握发展机遇,珍惜发展条件,争取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应坚持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金融、科技服务、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重点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第二,积极鼓励“双自主”企业出口。当前,北京地区的对外贸易还主要依靠少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拉动,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自主”企业,还没能在北京的外贸活动中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北京地区要保持未来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就需要采取措施,使“双自主”企业积极参与到外贸活动中,将本地区自有的品牌和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北京应积极鼓励“双自主”产品的出口,并为企业参与国外展会等对外交流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第5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针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目前存在三个普遍误区:一是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二是把东盟与东南亚等同起来;三是在区域贸易协定方面的中美竞争性质。这三大误区中的每一个,都将影响我们对目前和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走向的理解能力。

误区1: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有形贸易的汇总统计,中国通常被视为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影响力在迅速下降。就进口来看,中国占据了很大的主导地位。根据东盟总贸易统计, 2014年, 东南亚每5美元的进口中,就有1美元多来自中国。

但是,草率地使用有形贸易汇总统计作为比较经济影响力的标准,或是作为考虑到外交因素的必然结果,存在着两个问题。

首先是深度问题,因为对于东南亚最大的6个经济体,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来说,对中国进出口的显著份额来源于,位于中国与这六大经济体内的区域性和全球生产链之中的链接位置。

然而,大多数的生产链都不是由中国企业控制,而是由拥有知识产权并从中获益的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控制,比如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商。因此,把中国和东南亚或者是中国与六大经济体之间的有形贸易汇总统计作为衡量对中国经济依赖的标准,或是作为中国对这些经济体和国家潜在的经济杠杆作用都是错误的。

其次,更严重的是广度问题。有形贸易汇总统计只是衡量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体之间重要性或相互依存程度的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国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东南亚经济体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驱动力。实际上,除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之外,在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方面,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其他投资上,中国都不是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

误区2:把东盟等同于东南亚

对于东南亚各国和社会的研究,总会把东盟和东南亚混为一谈。这种混淆在学术界和有关该地区的外交和商业语言中如此广泛,很可能变成一种错觉。

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比欧洲更加多样化。以当前美元计算,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东南亚最贫穷的缅甸高接近60倍,而作为人均第三富有的马来西亚的富裕程度只是新加坡的1/5。在经济自由程度上,该地区的相似性和统一性又让位于多样性和差别性,而区域内经济自由排名与人均富裕程度成正比。经济越自由,人民越富裕。

还有把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或经济体的固有假设,是把区域集团的成员身份作为东南亚经济体彼此之间以及与更广泛的世界一体化的根本特征。实际上,东南亚各国把东盟作为与其他六个经济体,以及未来更多合作伙伴进行优惠贸易协商的平台,然而协议的利用率相当低。该区域更富裕也更发达的经济体,都与东盟之外的主要贸易伙伴,进行了更深层次也更广泛的贸易磋商。

事实上,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越南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签署国就是最好的明证。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表达了在第二轮加入的意向。这将只留下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依然把东盟作为它们最重要的贸易协定。

最后,虽然有新加坡的转口功能,东南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依然相对较弱。新加坡在东南亚内部贸易和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及其相应的对于该地区成员国的偏向都无法与欧盟相提并论。

东南亚是10个无法很好融合在一起的非常多样化的经济体,虽然东盟很重要,但它还无法成为促进这些经济体一体化以及它们与世界进行融合的决定性力量。

误区3:中美冷战

把在亚太地区正在努力进行的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谈判,当做中美争夺区域主导地位的摩尼教式斗争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为了便于美国谱写区域经济秩序规则,该做法加强了这一传统看法。

然而,中国最初痛斥美国利用TPP谋篇布局,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现在正公开考虑中国在第二轮或之后加入TPP的可能性。如果TPP主要是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武器,那么中国的加入就是一种让步。如果不是,认为TPP主要是种武器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将贸易协定视为中美竞争武器实际上难以成立。很多专家和评论员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过程,包括中国却不包括美国,是中国对TPP的回应。但是,在东盟成员国拒绝中国早先提出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就不再是以中国为首,而是以东盟为首。

2014年,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道主,中国借鉴美国的做法,支持利用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亚太经合组织这一贸易论坛,慢慢建立包括并超越21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无论是以美国为首的TPP,还是以东盟为首的RCEP,都是在为这一更大的协议开辟“道路”。如果说9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目前不在TPP成员之列,那么TPP和APEC的重合将会完成。

普遍认为,中国是在对抗TPP。美国出击,中国对抗。然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的领导人都一致认为,FTAAP是一个长期的宏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通往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最为先进的途径。

考虑到加入FTAAP的成员国,美国是最大也是最为发达的经济体,而且现有的TPP成员占据了亚太经合组织累计生产总值的2/3,因此很难把FTAAP视为是对TPP的对抗。除非是,不管有多么不合适,有人想要为某种假设填充事实。

该假设认为中美竞争,是目前亚太国家转向超大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驱动力。而实际上,克服全球贸易谈判僵局和低效过时的亚太双边贸易协定是TPP 和RCEP更强大也更积极的驱动力,同时也可能是FTAAP的愿景。

中国与东盟关系走向

理解这三种普遍的“误区”有助于澄清现状,看清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可能走向。首先,东南亚害怕中国在东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只是一种恐惧。第二,未来的区域贸易和贸易协定不是中美竞争的焦点。而目前的超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努力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东盟的中心地位。

第6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已经向世贸组织报告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93个?其中,在关贸总协定近50年历程中,共有124个自由贸易区(fta);而1995年wto成立后,新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就达169个?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势头如何,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可行性,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未来应选择何种发展途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

目前,东亚制度性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着金融货币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两个方向展开?现实地看,东亚国家已经或者计划签订的贸易协议大部分是自由贸易区协议?如中国已经与东盟达成协议,计划在2010年之前与东盟发达成员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15年之前与东盟不发达成员国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韩同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进行中?韩国与日本的协定也已经在讨论中,并且双方同意于2005年底完成协议?另外,还有区内的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加入到双边或者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见下表)?相比之下,在整个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速度却是迟缓的,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素太多?因此,一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

二、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以及应对来自其他区域集团的压力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外在动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兴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地区经济集团已成为一大趋势,尤其是自由贸易区已蔚然成风,不仅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经济集团,拉美洲也在大搞自由贸易区,东亚却迟迟未能建立这样的组织,这使东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际载体而缺乏实在感?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北美自由区向美洲自由贸易区扩展,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对于大多数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出口ict产品依赖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东亚地区迫切需要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增强其整体实力来与迅猛发展的欧美特别是美洲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

2.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和apec?wto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受挫促使了内在需求的提升?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东亚地区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亚国家,给东亚各国和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日本更是从那次危机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至今经济仍不见起色?而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apec,所奉行的是开放的区域主义,所达成的任何协议对于成员国没有约束性,加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在贸易自由化速度?范围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成员之间在农产品市场开放等因素上造成的差异,都使得apec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困难重重,至今效果仍不显着?

wto虽长期致力于推进全球性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有着各自利益的一百几十个国家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显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1992年12月举行的“千年回合”wto西雅图部长级会议的失败,多哈会议上各国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及wto中仍是少数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使得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仍是一场十分艰难的磋商?

3.东亚自身发展需要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根本内因?东亚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在加深,过去对区域外经济过度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改变?有数据表明,东亚各国和地区对区内其他成员的贸易依赖度均已超过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达到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各成员间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内贸易?区内贸易的不断加深,使各成员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的共识不断增强,甚至对建立自由贸易区一向谨慎的中国和对东亚地区不甚重视的日本一改过去的态度,转而积极参与支持建立自由贸易区?东亚成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关税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韩国?东盟的一些成员国

关税水平低于10%,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也从过去35%下降到目前13%左右,日本关税更是不到5%,这都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条件?

4.从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已具备了较好的实践基础?首先,近年来在东亚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在实现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自由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并呈现良好态势,表现在东亚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不断发展,区域内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以及东亚各国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等方面,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1980年东亚各国间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25%,1992年上升到45%,2000年跃升为60%?东亚区域内的投资也有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起,东亚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已超过境外对该地区的投资1996年东盟七国及日韩港台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当年中国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75.5%?另一方面,东亚区域内产业分工逐渐向水平加垂直的复合型产业分工转变,产业内贸易不断增长?1990—1998年,东亚地区中间产品,如部件和原料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制成品贸易,域内制成品贸易额总体上升了92%,这同时意味着东亚产业结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其次,为推动本国及地区经济发展,东亚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实践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次区域?小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迅速,加强了区域内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探讨,并签订了一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东盟不仅自身迈出了自由贸易区的步伐,而且也成了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1995年东盟曼谷首脑会议上,东盟首先提出与中日韩三国举行会晤的设想?东盟成员国还单独与东盟以外国家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泰国已开始探讨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此外,东盟还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积极推动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再次,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有了很大发展?在当前“10+3”框架下,东亚国家的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定期举行会晤,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金融合作为先导,推动各个领域合作的全面展开?1999年,马尼拉会议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进一步确定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同年又成立了东亚展望小组?2001年文莱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东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财长会议上,各方缔结了有关维持金融稳定的“清迈协定”,创设了当出现流动性危机或金融危机出现阻止投机风波的基金,标志着东亚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整个世界开始向三大板块格局转变?

三、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东亚各国相互不信任和争夺经济合作领导权的斗争是困难之一?东亚地区历史上只有过“华夷秩序”?“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秩序”等不平等的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对立分裂的国际秩序,从未在整个东亚地区形成过平等的多边合作?这份历史遗产留下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至今尚未彻底清除,这种负面影响又与某些现实因素相结合,阻碍了东亚各国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特别是在东亚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和日本之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东亚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堪与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法德轴心”相提并论?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经济实力决定了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东亚区域合作都不完整,其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两国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陷入低谷以来就再也没有真正修复?问题的症结在于双方在安全上互相不信任的警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和其寻求政治强国的愿望形成鲜明对比,日本固有的安全感被激活了,国内的极右势力有所抬头,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而日本在诸多问题上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都造成了中国对日本的不信任?美国的态度不容忽视?美国虽不是东亚国家,但依靠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在东亚的驻军?盟国以及它对东亚巨大的经济影响,取得了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的态度也将对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这都给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

其次,东亚各国自身的内部关系难以协调?第一,东亚各国对合作的范围?领域?做法的意见不一,在考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让问题上,可调和的空间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各成员为了自身利益,都会提出保护部分产业部门的要求,这无疑会影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第二,东亚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说还不是一个内需主导型的市场,各国

大部分都采取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对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有较大的依赖?尽管目前东亚内贸有所增长,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服务内需,而是服务于区外市场或提高对区外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东亚地区仍存在着一些热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趋向激化,从而妨碍东亚地区经济合作?

最后,亚洲金融危机后,通过结构重组和体制改革,东亚经济逐步走上复苏之路,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泰国危机后不良债务进一步增加,马来西亚股价恢复水平最低,说明市场信任度不高;印尼金融机构重组和不良债务处理进展缓慢,其政局动荡是经济恢复的重要不利影响;日本经济虽止住跌势,但经济恢复乏力?同时,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会对东亚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这些不利因素会延缓东亚经济的复苏,各成员国因国内因素的压力必将延缓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两种模式

正是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整个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很多经济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途径?我们认为,目前东亚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

其一,三个“10+1”合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所谓三个“10+1”,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三个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在2001年“10+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倡议在10年内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领导人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方面的积极响应?2002年5月,第一次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工作正式开始?

中国与东盟拟建自由贸易区使日本?韩国受到震动,因而日本积极谋求在中国前面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和东盟10国领导人在2002年1月签署了《日本和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表示为了实现东盟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关系,各种合作包括一个可能的自由贸易区应该在10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同时,韩国也积极地与东盟保持各种联系,正在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样三个东亚大国都参加了自由贸易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并最终建立东亚整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

其二,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二为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是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部分,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密切的经济联系为三国间进一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日韩的政府间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1999年在日本的提议下,中日韩开始了在“10+3”框架内的3国政府首脑年度会晤机制,在这种会晤机制的推动下,三国目前已经启动了经济研究机构的合作,成立了三方信息技术工作组?可以说,东北亚区域合作是东亚地区合作基础最好?合作前景最为广阔?最容易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地区,它完全有条件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再加上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的深化,东亚地区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最终形成整体的自由贸易区?

以上两种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同时存在于东亚地区经济贸易的合作进程中,且相互促进?在第一种途径中,随着中日韩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经验的逐渐累积,会为它们之间的整合提供借鉴意义?同样在第二种途径中,中日韩和东盟内部合作的加强也会对前者即3个“10+1”的谈判产生有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途径选择必须考虑到合作各方的利益,并尽量调和各种矛盾与摩擦?我们认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以在现有东亚各类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推动,由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与整合,进而最终统一为东亚自由贸易区?

参考文献:

[1] 蔡鹏鸿.试论东亚峰会:制度安排?进程与问题[j].国际观察,2005,(3).

[2] 季玲.东亚合作新局面——第八次10+3领导人会议后东亚合作形势评析[j].外交学院学报,2005,(2).

[3] 赵怀普.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j].外交学院学报,2005,(2).

[4] 包霞琴.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j].日本研究,2005,(2).

[5] 翟崑.东亚合作的未来(续)[j].世界知识,2005,(22).

[6] 吴绮敏.“10+x”:东亚合作热潮再起——首届东亚峰会侧记[j].人民论坛,2006,(3).

第7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引力模型 中国

一、研究意义和相关研究进展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而2015年达到90%零关税的目标也意味着彼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尽管近来菲律宾、越南在南海的争议在定程度上影响双方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当中取得的成就。因此,探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多大程度促进双边经济增长有助于管理层在宏观层面做出政策决定等。

引力模型最早是由Tinbergen等(1 962)根据牛顿的引力方程提出,表达式为Tij=AYiYi/Dij。其中Tij为j、i两国间贸易额,A为常数,Yi、Yi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国间间距离。他选用42个国家研究发现国家间距离对于贸易的扩张作用很强。在国内学者的研究当中,潘沁(2006)提出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并表明区域经济体化能促进区域内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张昱等(2006)运用该模型估算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潜力,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提供了

个数理考量。

本文目的在于检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双边贸易额影响程度,因此,数据和模型比较简单,解释变量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被解释变量是两国间的贸易额,回归之后,来比较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贸易关系。

二、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关系现状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双方在各种包括关税、给予投资者公平公正待遇、权利和义务上达成了一致,同时,区内相关法律法规透明度的提高,使双方全面经济合作更进步。首先,双边经贸合作迅速扩大。1991-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79.6亿美元增至3628.45亿美元,增长约44.6倍,年均增长高达20%以上。其次,双边贸易共生。

方面,双边均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靠的也均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这种竞争将持续存在并加剧。另

方面,双方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又各有所长,如工业制成品及双方的相互投资、技术互补等都是彼此互补性长期存在的。最后,双边经济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贸易区的建立有益于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但也存在诸如中菲南海争端问题等出多挑战。

三、数据、模型及实证

文章所用的数据包括2004年到2013年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中国与东盟各国实际GDP,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至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距离,将各国首都作为经济中心城,来衡量彼此之间的距离。

根据前文的模型,修正后得到的模型如下:

各符号含义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方程(1),运用软件回归得到下表数据:

表1:2004-201 3年间中国一东盟回归主要数据

从数据回归的结果来看,各个回归方程系数的符号都满足理论要求。也就是说,两国间的距离对双边贸易起反作用,且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两国的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起正向作用,区域协定促进了区内的进出口。各回归方程的F检验值的显著水平都很高,且各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调整的R2)也都高于0.7,从而实证了各个回归变量系数在统计上的可靠性。

第8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曝光:校址虚构,校名唬人

2013年,网上出现一份《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100所),其中北京地区72所。此后《第二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50所)被曝光,其中北京学校11所。近日,以上两份榜单的“上大学网”又公布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60所),其中北京15所,再次位列榜首。

记者统计发现,3份榜单共曝光虚假大学210所,其中北京98所,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在此次的第3份榜单中,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中国信息科技大学、神州大学等大学纷纷上榜。实际上,这些都是只建有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的虚假大学。

在神州大学网站上,该校自称是一所全日制高等教育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93年,现设有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经贸与管理学院,以及文物鉴定系、计算机应用系三院二系,涉及到艺、文、法、工、经、管等6大学科,共12个专业。7月19日上午,记者找到神州大学标称所在地北京朝阳区北苑路1号。但该地区是一片居民区,并没有任何学校。记者采访附近多位商户和居民,对方均表示从没听过神州大学。记者随后致电114,没有查到神州大学任何信息。记者拨通神州大学网站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说:“你一打这个电话就连到我手机上,这学校是假的,最近好多人都往这儿打,快烦死了。”

假大学榜单中有一所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记者按照网站地址找到朝阳区双龙南里120号楼。令人惊讶的是,校牌、标志都显示这里是朝阳社区学院。记者向学校旁边超市王师傅询问中加工商专修学院,他说:“你说的是五六年前的事儿了吧,早已经撤了。”

北京财商学院显示地址为大兴区西红门东路,但实际上,大兴区只有一条西红门路,压根就没有一条“西红门东路”。

和以上学校相比,还有一些大学看起来更加“羞答答”。首都财经管理学院只笼统称自己在昌平区沙河镇,中国信息工程学院压根不透露校址。

从3批虚假大学警示榜来看,绝大部分虚假大学从名称到网站,个个都堂而皇之,名称中不乏“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等开头,大部分还含有“财经”“管理”“经济”等热词,学校网站都自称为“某某大学或学院官网”,但是点击进入各学校网站,会发现很多和正规高校完全不同之处,仔细推敲,也会发现明显漏洞。

首先校名看似“高大上”,和正规高校名称相似。在北京有一所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而假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财经管理大学”“首都财经管理学院”“北京财经管理学院”都似有模仿之嫌。而“中国信息科技大学”也似乎比正规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端”一些,实际上前者却是“李鬼”。

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研发负责人谌江平称,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域名后缀一般都为“”。如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官方网站的域名为“”,而虚假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网站的域名却为;北方交通工程学院网站地址尽管是“”,却是在“.com”前加入“-edu”,可以蒙骗过一部分不懂教育互联网技术的人。

调查:“买卖文凭”是虚假大学的生财之道

假大学不存在,但网站却一直更新,意义何在?其实,“买卖文凭”才是虚假大学背后生财之道。记者联系到辽宁沈阳一位网友李冰(化名),去年8月,李冰就是凭借一纸假文凭混进了现在的单位。

李冰回忆,自己只是高中学历,工作几年后并不如意,看到目前就职的单位在招人,他也动了心。但当他看到招聘标注“本科以上学历”时,他有些心灰意冷。不过,毕竟是工作过几年的人了,社会经验的积累让他想到了“走偏门”,他想到了买文凭。

百度出来的商家开出了2300元的价格,李冰也担心自己的辛苦钱打了水漂,“毕竟是通过网络汇款,对方是不是诈骗?假文凭靠不靠谱?被单位查出来怎么办?”但自己心仪的工作就在眼前,他决定赌一把。按照约定,他先付款一半。等待了将近一个月,他收到对方邮来的上海某大学的文凭,再次付款另一半。拿到“文凭”后,李冰前去应聘,将复印件交到人事部门后,对方只是看了几眼,然后就收起来了,“压根也没上网查。”

其实,像李冰一样的需求者不在少数。去年夏天,江苏苏州的周先生报名就读北京财经贸易学院,一天课没上的他如愿拿到毕业证。记者辗转联系,终于看到了周先生的毕业证图片。而谌江平提醒记者,这张毕业证是假的。

如何鉴别毕业证真伪?根据《高校毕业证编号编制规则》,目前毕业证编号是学校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编码规则编制的,共有18位,排列有一定规律:前5位是学校编号,第6位是教育类型,第7到第10位是毕业年份,第11、12位是教育层次,最后6位是流水号。记者查询《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发现,教育层次代码为: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第二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而周先生的所谓“北京财经贸易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编号为“105166201007010219”,第11、12位为“07”,但我国根本不存在“07”这一类型的高等教育培养层次。

相比北京的企业,外地一些中小城市,单位在招考录用环节更容易被假文凭糊弄。“上大学网”谌江平就证实,2013年8月,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县长热线网上受理平台”上,曾有一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复市民的公开邮件,其内容令人啼笑皆非。

记者查询发现,这一公开邮件仍挂在该县政府网站上。事情起因是一位网友向该县人社局、县纪委提交一份《关于申请核实临澧县人社局公开招聘相关人员学历及资格证书的申请》,次日,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复称,“我们在资格审查时,对该证明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后,李某某出具了其取得的上海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证书。经查,上海同济医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和上海市政府批准的民办大学(办学许可证:教民31000056212号),李某某提供的毕业证书可以在该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真实有效。”

然而,邮件中所提到的“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就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虚假大学,该校网站的办学许可证(教民31000056212号)在上海市教委官方网站上查询未果;该校也未出现在当年《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中。

依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毕(结)业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于2001年开始建立并实施。从该年起颁发的毕(结)业证书未经注册的,国家不予承认。“这么明显的虚假信息,居然瞒过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报考人员学历资格的审查,这说明假文凭在一些中小城市还是很有市场的,这可能也是假大学猖獗已久的重要原因。”谌江平笑称。

“当今中国最大的教育连锁机构,有加盟教育机构和办事处500余个。以解决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人群的大学教育问题,解除他们在面临生存、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与无奈……”这是网上一家买卖文凭机构做的宣传。近日,记者假借买文凭与该机构负责人孟老师取得联系。

在孟老师发来的价目表中,价格不一,从1500元到3000多元都有。在对应的大学中,有北京民办院校,也有诸如“首都财经贸易学院”等虚假大学。孟老师坦言,自己就是中介,跟校方合作,买文凭的钱他们交给校方,由学校办证邮寄给买家,拿到钱后返点给他,“大头还是让学校挣去了,只给我20%返点。”

识别“李鬼大学”有三招,打击需各部门联手

针对虚假大学骗术,教育部日前消息,指导考生3步验真伪:

第一步,考生应通过本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查询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就说明已经过招生考试院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

其次,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必须是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资格的并且当年在本省招生的学校,这些名单可在教育部网站查到。

第三步,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籍学历注册管理规定,新生入学后要和省级招生机构进行信息核对。核对无误后,考生可在本校及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注册网上,查询自己是否已取得了学籍。

实际上,判断一所大学到底是正牌还是李鬼,上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名单和新批准学校名单一查便知。截至去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上大学网”公布的3批虚假名单,无一出现在以上名单中。在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民学网).cn的“批准院校验证系统”和“院校备案查询系统”中,榜单中的学校“院校资质”均为空白页面。

“上大学网”内容总监、3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研发负责人谌江平表示,虚假大学猖獗已久,肯定有它存在的社会土壤。要想彻底消除虚假大学,并非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之事,需要各级网监主管和监管部门、各大网站域名注册供应商、相关正规高校、各级各类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公检法等社会各界联合出手,从各个环节重点防范和打击,让虚假大学及其背后的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还有,分数低的高考生或家长、低学历的社会人员,不要存在“有钱就能快速买个文凭”的侥幸心理,假学历证书一时或许能蒙混过关,但终究是摆不上台面的,更增长不了自己真正的能力。

谌江平说,2年3批,我们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已经尽职尽责了。接下来如果还有网友举报,我们还会出第4批、第5批,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当前最紧迫重要的,还是期待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网监主管监管部门和公检法行政执法部门,能尽快有所联合行动。

链接:“上大学网”的3批中国虚假大学名录

第一批: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

2013年6月26日,“上大学网”了一份《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首次揭开100所中国虚假大学的真实面纱。该警示榜里的虚假大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无民办高校办学资质,不具备招生资格;二、和正规高校名称极为相似,混淆视听;三、招生和广告不备案,评估和年检不参加;四、都建有虚假网站,多有被曝光不良前科;五、批量抄袭正规高校往年简介、盗用图片文字等,涉嫌团伙作案。这份榜单中的虚假大学有:

西安电子信息学院、中国邮电大学、中国科技管理学院、中国民航学院、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中国师范学院、中国信息科技学院、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学院、中国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技工程学院、中国传媒艺术学院、中国金融管理学院、中国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院、中国科贸管理学院、中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贸易学院、中国北方理工学院、中国工业工程学院、中国现代财经学院、中国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华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学院、中联司法学院、北方国际经济学院、北方经济管理学院、北方医科大学、北京京华医科大学、中北科技学院、华北应用科技学院、华北师范学院、中原金融学院、华侨国际商务学院、首都科技管理学院、首都科技信息管理学院、北京财贸科技学院、首都财贸管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管理学院、首都经济管理学院、首都国际经贸学院、首都科技学院、首都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首都医学院、首都文理大学、首都财经贸易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北京燕京华侨大学、北京经贸联合大学、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北京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前进大学、北京京桥大学、北京电子科技管理学院、北京现代工程学院、北京工程技术大学、北京财经学院、北京经济信息学院、北京科技工程学院、北京经贸科技学院、北京工商学院、北京国际医学院、北京财经贸易学院、北京财贸管理大学、北京财贸管理学院、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法商学院、北京经济工程大学、北京经济工程学院、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北京商贸管理学院、北京商贸管理大学、北京贸易管理大学、京师科技学院、北京科技学院、北京中山学院、北京京城学院、上海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工业科技学院、上海工业科技大学、上海财经贸易学院、上海金融管理学院、天津文理大学、杭州工商管理大学、杭州理工学院、杭州理工大学、南京科技学院、南京商学院、山西理工学院、新民大学、武汉科技工程学院、武汉工商管理大学、湖北工商管理学院、广州理工学院、河南华夏医学院、石家庄电子科技学院、青岛博洋商务学院、山东经济技术学院、山东沂蒙学院。

第二批:50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

2013年7月23日,“上大学网”又公布了《第二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揭露虚假大学50所,分别是:

北京财经大学、北京城建大学、北京财经政法大学、北京现代商务学院、北京工程经济学院、北京实验大学、北京商贸职工大学、北京工学院、华北经济贸易学院、北京东方工商大学、北方联合大学、黑龙江民盟大学、长春工业管理学院、沈阳工程管理学院、沈阳信息管理学院、辽宁轻工职工大学、天津联合大学、中外经贸管理学院、河北东亚大学、西安理工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西安科技师范大学、华北经贸管理学院、山西经济技术学院、山东东岳学院、淄博理工学院、山东邮电大学、山东经济贸易大学、山东科技工程学院、山东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齐鲁音乐学院、上海东方科技学院、上海工程管理学院、上海华夏学院、上海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商贸管理大学、南京工商大学、华东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城市建设学院、江西科技工程大学、江西科技管理学院、江西经贸管理学院、华中工商学院、中原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屈原大学、株洲航空旅游学院、四川财经管理学院、四川中山学院、广东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厦门师范学院

第三批:2014年60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

第9篇:首都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选择 对外贸易额?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建议成立一个“东亚经济集团”(eaeg),东亚开始了经济合作的探索。随着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发展,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合作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东盟“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共识,是东亚经济合作最大最受关注的成果。?

2002 年 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10+1”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中国首先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在2015年实现零关税。于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人口、gdp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浮出水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按既定的日程安排逐步推进。?

为了不落在中国后面,日本2002年1月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2003年12月东京举行的日本一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发表了《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达成计划在2012年建成fta的协定。韩国也宣布要加快与整个东盟建立fta的谈判进程。2003年,韩国在东盟峰会上提出了就签署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的建议,并开始与新加坡就双边自由贸易进行谈判。中国-东盟“10+1”关系的发展竞争性地提升了另两个“10+1”的进程,使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以3个“10+1”的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们抛开复杂的政治、边界等因素,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东亚建立一个包括中国、东盟、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10+3”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中、韩、日三国分别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3个“10+1”模式)对中国经济有利。?

2 模型的建立与回归?

2.1 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h-o-s模型,一国具有不同于他国的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从而需要进行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实现要素互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利益与社会福利都得到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与中国进出口总额增加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我们用这种联系来衡量中国与他国或地区贸易自由化后,两国间贸易额的增加对我国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

为简化模型、便于统计与计算,我们假设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全是优势互补贸易的结果。同时假设与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的外贸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同等效应的推动作用。这样,我们通过经验分析,就能求出中国与东盟外贸增长对中国的外贸总额促进作用大,还是中日韩与东盟外贸增长对中国的外贸总额促进作用大,即哪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更有经济利益。?

这里,我们假设中国对某国的或地区的进出口额与中国外贸总额存在线性关系。模型基本形式为:?

y=e+ax1+bx2+cx3?

其中y为中国外贸总额,xi为中国与xi国的贸易额,各系数为两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外贸总额增长的边际作用。?

2.2 样本的选取?

在数据选取方面,截取了中国比较稳定的1994-2005年的出口总额以及与各国贸易额为样本数据。复旦大学唐朱昌曾用94-03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我国这里用更长、更新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东盟十国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相对其他五国要明显密切很多。2001年这五国的进出口额分别占东盟总进出口额的94.56%与93.36%,且这五国已统一了内部关税。另外按照《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中国将首先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文莱在2010年实现零关税,所以选取中国与这五国的经贸数据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截取1994-2005年的数据见下表。

2.3 回归分析与检验?

首先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即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贸易总额的边际产出模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为中国带来经济利益,在模型中表现为促进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增长对中国外贸总额增长的边际作用表示为:?

y=e+ax1(1)?

其中y为中国外贸总额,x1为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的进出口额之和,a为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的进出口额对中国外贸总额的边际产出。把上表的数据用eviews5.0进行ols回归:?

y=757.4226+11.10771x1(2)?

t(12.85) (104.3397)?

r2=0.998991,f=10886.78,d.w=1.724?

(2)式的拟合优度r2,f值、t值和d.w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成员国的进出口额之和与中国外贸总额存在(2)式这样的线性关系。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的贸易额对中国外贸总额的边际产出,即系数a约为11.108?

接着分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即中国与东盟、日本、韩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贸易总额的边际产出模型。如果“东亚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的贸易额都会有较快速度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多边贸易的增长对中国外贸总额增长的边际作用可表示为:?

y=e+ax1+bx2+cx3(3)?

y为中国外贸总额,x1为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的贸易额之和,x2为中国与韩国的贸易额,x3为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a,b,c为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韩国、日本的贸易额对中国外贸总额的边际产出,回归得出:?

y=856.9932+8.6886x1+3.18x2-0.37x3(4)?

t(3.44) (3.63)(1.39)(-0.54)?

r2=0.999,f=3811,d.w=1.69?

(4)式的拟合优度r2,f值、d.w检验、x1的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但是和x2,x3的t检验不通过。检查发现第三、第四、第五期有异常值,估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的波动。引入虚拟变量d4和d5克服第三、第四期异常值。再次回归得:?

y=1159.513+8.32x1+4.53x2+1.08x3-320.8282d4-115.0581d5(5)?

(5.48) (4.89)(2.74)(-1.94)(-3.22)(-1.16)?

r2=0.9997,f=4708.55,d.w=2.27?

可以看出(5)式引入虚拟变量后拟合优度r2, f检验,t检验和d-w检验结果都不错,t检验值也比(4)式有很大的改进,其中拟合优度r2, f值、x1的t值远远超过其临界值。由回归结果得知,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韩国、日本的贸易额对中国外贸总额存在(5)式的线性关系,他们的边际产出分别为8.32、4.53和1.08。即从历史经验分析,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贸易额增长1亿美元,中国外贸总额分别会增长8.32,4.53,1.08亿美元。?

3 模型结论并分析?

3.1 模型分析?

从上面中国与东盟主要成员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贸易总额的边际产出模型和中国与东盟、日本、韩国贸易额增长对中国贸易总额的边际产出模型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促进双方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而贸易额增长与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其边际产出达到11.07,即从历史经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1亿美元,中国外贸总额会增长11.07亿美元,这比唐朱昌曾用94-03的数据所得的10.69还要大。?

如果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韩国、日本的贸易额都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种贸易额的增长同样与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不过边际产出值会发生变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对中国外贸总额的边际产出下降到8.32,中国与韩国、日本的贸易额增长对中国外贸总额的边际产出分别只有4.53和1.08把三个边际产出加起来有13.93,大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模型中的11.07。?

这说明建立但从贸易额方面讲,如果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各增加1亿美元,中国的总贸易额会增加13.93亿美元,而如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增加1亿美元的贸易额,中国贸易总额会增加11.07亿美元。如果仅仅从贸易方面讲,这个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和国内许多学者的结论一样。但这比唐朱昌曾用94-03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个人认为原因是我们的时间序列选取比前者大,数据比前者有了更新,且最近两年中日、中韩贸易增长幅度也有很大提高。从长期看,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更能体现出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增进贸易。?

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利益?

上面对两种自由贸易区形式进行了在严格假设条件下的模型分析,但是现实情况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多,模型只是在某种层面上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复杂的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两种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额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成员国的贸易额达到1200亿美元,东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第六大出口市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合度tcd从1993年的0.87上升到2001年的1.18,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合度正在快速加深。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深化,加上东盟国家希望减轻自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性,扩大彼此间以及与中国的贸易规模。相信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会得到快速发展,并通过模型中的边际产出效应对中国外贸总额造成11.07倍的扩张,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3.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足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优势?

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亦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它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没有太大帮助,而这又是中国长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由于模型的局限性,这种情况无法反映出来。?

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近似性将会制约双方贸易和经济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的近似性较强,而且都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出口产品都存在一定竞争性关系。根据一家研究所对东亚地区各国制成品的贸易特化系数(tsc=(xi-mi)/(xi十mi ),其值越接近1贸易结构越趋同,越接近-1贸易结构越异化)的估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相关系数都分别在0.8与1.0之间。东盟国家中只有新加坡与中国的相关系数为负数。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都集中在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虽然双方的贸易会有较快的增长,但进一步的分工,特别是产业间分工受到了制约。?

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以知道“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外贸总额的推动作用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即从经济和贸易角度看,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需求更迫切些。这一方面说明了近几年,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保持了不亚于与东盟的外贸增长值,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种互补的经济关系在比较长的时期来看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虽然中国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关系比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要成熟,所以双边贸易增长速度相对不如东盟那么快(增长的绝对值不相上下,但东盟五国的基数较小)。但从中日韩的产业分工看,中日经济关系以互补性为主。日本的国际资本密集型和研究开发、专有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优势。中日两国的经济互补关系十分明显,具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分工的一般特征。中韩之间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互补性,产业分工基本反映了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禀赋条件。三国经贸合作的加强有利于各国产业优势的发挥。?

贸易关系是对外经济关系的一部分,从吸收国外投资、技术引进等非贸易经济角度看,中国更需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中国目前还处于东亚经济“雁行模式”的中后部,也就是说中国产业在整个东亚产业结构链的中、低端。一国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决定了它的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中国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就应该积极推动与处于“雁行模式”前部的日本、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等,从而提高中国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产业结构链中的位置。从这个角度中国应积极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另外,与这一地区建立全面的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稳定中国周边的政治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

4 政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中国而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短期优势已经由着数据样本时期的变长而不复存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不过,对中国来说首选的是发展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关系,其次才是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应当采取的政策是以积极姿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协议和日程安排逐步落实,从而实现中国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使另两个“10+1”得以竞争性地提升,从而加速东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2004年中国第一次取代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日本和韩国的诱惑无疑是不可抵挡的,他们都不愿意与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失之交臂。所以即使中国不积极推动fta的建立,他们也会为之努力。但是,中国不必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做出太大的牺牲和让步。东亚地区的复杂历史、政治关系的现实,使得中国应该在不过多牺牲政治、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挥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一种政策安排才能为中国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

参考文献?

[1]?李靖宇.“10+3'合作框架下的东亚经济发展前景”[j].和平与发展,2001,(2).?

[2]?王世金,宋健.“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选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莫长炜.“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亚'雁行模式'的发展趋势”[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4]?田中青.“东亚合作与中国的战略利益”[j].当代亚太,2003,(5).?

[5]?杨义瑞.“日本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立场浅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