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家教的高级高程精选(九篇)

家教的高级高程

第1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

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加强课程自身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流教材的精品示范课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该项工作自2003年启动实施,本科教育共建设了国家精品课程3909门。客观地讲,尽管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各高校对课程建设的重视、对推动各课程自身建设、进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11年“本科教学工程”对于课程建设继续给予重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大决策。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及转型升级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转型升级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天津大学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自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大力引进与培养,建设了一支由教学名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对教学及科研有热情、充满活力,适应研究型大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本课程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各一位。14位教师中13位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他们均具有很好的教学科研背景。应该说这支优秀的队伍既是物理化学课程多年精心建设取得的成果,更是保持课程高水平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教学模式改革

更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内涵式发展。具体做法是突破“以教学基本要求为框架、以教材内容为教学边界”的做法,摒弃高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灌输—记忆—考试),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观,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及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开放辐射”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相应的化学知识点出发,向两个方面扩展与外延:一方面介绍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发展简史、相关科学家生平及贡献、涉及的科学方法、与科研工作的联系与体现、相关研究热点、最新研究现状及前沿知识介绍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介绍该知识点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工程实际中的体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等,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工科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以后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克服了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反应式及公式等充斥课堂,更没有片面强调内容的记忆与背诵、解题技巧,没有大讲偏题、怪题、难题,避免了高等教育也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得学生不是将所有精力与重点都耗费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层面。通过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与“延伸”——由机械的记忆层面“升华”为思维层面、科学方法论层面(演绎过程、科学处理方法等);由知识点出发“延伸”至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训练(科学发现、发展过程等)和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工程人才。

“开放辐射”教学模式示意图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丰富了物理化学课程的内涵与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

实施精品化战略,编写、出版了《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并构建了含有简明教程、配套教辅书、电子教案、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完整立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在传承前几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创新与发展。该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2009年5月出版至今,已累计多次印刷,发行50余万册,被全国许多院校选用。为适应少学时课程教学需要,同时还出版了《物理化学》简明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教材。此外进一步出版了配套教辅书《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物理化学电子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化教材及教学资源,很好地满足了物理化学课程不同层次高校广大师生的需要。

二、课程的转型升级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高等学校课程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学生受益面有限;国家精品课程原有建设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尤其是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的需要。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的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工程”范畴。

关于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前两年主要进行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这里的“转型”是指由原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转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模式,后者侧重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升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运转平台来讲,原有的3000多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依托于各高校的服务器,由于种种原因,其开放、运转流畅度等没有得到保障,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使用教育部搭建的统一共享平台,其运转效果会是一流的。第二,从内容来讲,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课程没有全程教学录像,可共享资源有限,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在内容上更加规范、全面,且将课程的全程教学录像作为申报必备条件,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三,从技术要求上,原有国家精品课程只要有网站即可,技术上没有要求,有些网站仅仅为申报而设,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对资源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且这个要求是较高的,这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共享效果。

可见,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是有明确含义的,这也决定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绝不仅仅是国家精品课程名字的替换。至于二者的关系,应该说国家精品课程是基础,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在新的形势下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照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申报要求,在已有建设成果(主要是师资、教学改革、教材、网络资源)基础上,经过课程组老师们的积极申报,我校物理化学课程被建议入选2012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按照要求,我们课程的基本资源是齐全的,其中包含有物理化学全程教学录像(全部由课程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该课程现已上线。当然我们的课程资源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更新、完善。我们的目的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通过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共享,进而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认识与思考

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想真正完成好,必须在深刻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项建设内容。否则,没有很好地认识,就没有积极性去投入,“转型升级”就会变成一项任务、甚至是包袱,当然建设质量也难有保证。我们教学团队深刻领会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课程的“转型升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为什么要做“转型升级”

结合我们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1)原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转型升级。前已提及,原有国家精品课程有的资源本身就有限,加之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多数还未充分开放,根本谈不上资源的共享,更谈不上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弱化了其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在新的形势下不得不主动“转型升级”。 现在我们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资讯的获得、交流、学习等。至于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已经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如数据库的出现使得科研文献的获得更加便捷,论文的投递、评审更加方便,使得出版周期大大缩短。但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方面,飞跃性的变化还没有发生,但随着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正在发生。有人预言:“未来被网络变革的行业中,教育将是其中之一,MOOC可能就是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2]目前MOOC主要有三大课程平台:Coursera(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的盈利性网站)、Udacity(源于斯坦福大学的盈利性网站)、edX(哈佛大学、MIT联合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加盟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签约Coursera。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课程建设必须主动迎接这种挑战,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就是措施之一。

(3)实现“转型升级”、资源共享后效益巨大。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上线并被广泛浏览后,可以形成多赢的局面:从学校来讲,可以扩大其影响,利于本科及研究生招生;对教师来讲,自己在建设的同时可以共享其他课程的优质资源,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是最大的共享课浏览者,他们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内容,有可能通过观看资源共享课把问题真正搞懂,这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应抛弃怕别人共享自己资源的狭隘思维。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就是:课程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形势使然、且将有很好的共享效益。

2.怎么做好“转型升级”

在认识层面解决了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后,接下来就要涉及怎么做了。

(1)应站在创品牌、引领课程建设的高度。我们应当把此次“转型升级”当成一种机遇,做好了,会得到全国广大师生的认可,会在网络信息化形势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品牌,精品资源共享课会是一种荣誉。反之,若做不好,即使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上网后也会面临广大浏览者的“差评”。

第2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培育机制

自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规模增长过快,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专业设置与结构不尽合理,硬件设施不足,师资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教学与科研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3年首次提出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又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包含六大类建设项目在内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当看到,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但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项目申报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笔者认为,建立质量工程培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建立质量工程成果培育机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受学术地位、经费投入、科研实力、教师及学生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在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翻。

同时也应该看到,从2003年至今,一些地方院校经过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与特色项目基本已经申报完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在今后的申报中竞争力将进一步下滑。因此,即使仅从项目申报成功率的角度来看,对拟申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也将十分有利于地方高校在劣势中找寻“相对优势”,进行集中建设,提高成功率。

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教学工作均是立身之本。因此,通过对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不但可以为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培育后备梯队,同时可以调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已申获质量工程项目和培育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其本科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培育机制的基本原则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宜采取遴选、建设、考评、滚动的机制,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应以立项的目标责任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般坚持以下原则。

1.建立分级培育体系的原则。学校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并在三级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建设。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应为校级或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同时各地方高校在推荐申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项目时,原则上应从入选培育计划的项目中遴选。

2.注重助优扶强、补缺补弱的原则。对入选质量工程培育计划的建设项目,应按照部级、省级评选标准查缺、查弱,重点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校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势和特色项目,在这些优势和特色项目中充分挖潜,整合资源,重点培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和建设,使得入选项目尽快具备申获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基本条件,提高项目中选的成功率。对于已经获得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学校还应加强对此类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发挥集聚效应的原则。应当看到,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建设工程,各分项项目互为建设条件和基础。例如,教材对于精品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精品课程又是申报名师的重要影响因子,名师又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竞争力等等。因此在选择培育项目时应注重发挥集聚效应,对优势和特色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培育和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增强各分项项目建设成果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三、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培育计划基本措施

1.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地方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质量工程培育管理机构,负责各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培育指导、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结项等工作。学校质量工程推进办公室及时向各教学单位提供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评选信息,为各教学单位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培育建设方向指导,并根据学校落实质量工程的总体规划,通过立项的形式,对初步具备申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条件的项目,按照相应评审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先期投入,重点培育建设。

2.设立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进行建设工作,以保障培育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参照项目的类别、培育的级别、现有的基础条件等诸多因素,制定不同的经费扶持额度标准。对于需要进行较大硬件投入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及经济状况另行配套经费,支持和鼓励全校各教学院部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主动投入。对于经费相对不足的高校,也可以采取先行投入,先行建设,申获后扣除的办法。即,先由学校根据培育项目的类别和级别的不同垫付一定数额建设经费,待该项目经过培育建设,成功申获省级或部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时,从上级拔款中扣除学校先行垫付的部分经费。

3.确定培育的层次。一般而言,笔者提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即部级、省级、校级。但从培育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培育计划项目最好按级别划分为部级、省级两个层次。即将有可能申获部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列入培育计划,这些项目一般应来源于校级项目。对于不是校级的质量工程项目拟申报校级的,建议二级学院(系)自行培育。

4.科学评选培育对象。培育对象的选择将直接关乎培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评选方式,建议应设立专门的质量工程项目评选专家委员会,遴选有质量工程项目评选、建设经验的专家作为评委,以保证评选的权威陛。在评选标准上,应根据培育的类别和级别,以国家、省的评选标准作为培育对象评选的基本标准。在评选方式上,宜采用比对的方式进行,例如,某课程拟申报部级精品课程,那么可由该课程组按照部级精品课程的标准,逐项对比本课程的建设情况,找出优势与特色、缺点和不足,由专家进行评议,如差距不大,经过建设有较大可能达到国“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培育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各类项目全国分布情况,对于已布点较多的项目,应适当考虑暂缓建设,如对教育部已暂停申报的精品课程等。

5.培育对象的立项式管理。对于已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应根据项目类别、级别、现有基础等因素,为其确定项目完成周期。在此基础上,要求项目组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计划书,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诸多任务纳入其中,如教学计划、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计划、教材出版计划、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等。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立项建设。

6.培育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项目培育进入中期阶段时,由各负责人提交项目建设中期报告与阶段性建设成果,接受专家组的检查审核。对检查合格的培育项目可按计划培育进度继续建设;对未按时完成培育任务,工作进展不力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项目可予以撤销。

7.培育项目实行结项验收制度。培育项目完成培育目标并申获相应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认定为完成培育目标直接通过结项验收;培育项目完成培育目标但未申获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经学校质量工程培育计划评审委员会验收通过,可以继续申请培育计划项目立项,但原则上每个项目不能超过两轮。对于新建学院、新办专业,学校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培育周期。

第3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1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与理念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指引下,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1一个方案:“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克服了传统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不足,针对扩招引起的生源差异较大及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对未来的职业取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1.2两条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紧密围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主线,以国家质量工程为航标,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整体建设。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建立以国家教学名师和骨干教授为核心的优秀教师团队,提出了“融入、转化、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建立先进的理论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课程体系精品化,教材体系现代化”的课程建设思路,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提出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张扬个性,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筑和实践了“横向四平台,纵向五层次”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1.3三个支撑:质量工程建设支撑、国家重点学科支撑和轨道交通行业支撑

采用“边改革、边实践、边建设”的建设思路,以质量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轨道交通行业为支撑。教师全力投入、学生积极参与,成果丰硕。获得了一大批部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部级教学团队、部级精品课程、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级特色专业、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对构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有力的支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部级的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成了强大的学科支撑。面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高新技术含量的大幅度提升,发挥原行业院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对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1.4一个机制:人才培养的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与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发放就业质量调查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收集学生、企业反馈信息。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及企业用人满意度。从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学、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发展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理论教学。全方位、多层面地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办学,形成对专业结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优化的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2具体建设措施和内容

2.1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多年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凝聚了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形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带头,中青年为骨干,老中青搭配,学历、职称、专业方向和年龄结构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部级教学团队”,全面开展改革研究与实践,指导专业建设,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对构筑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始终将其作为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的关键。为了保证师资队伍不断健康发展,学院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本着“精心培养、严格要求、合理安排、大胆使用、全面考核、鼓励先进”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进行。教学团队致力于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专注科学研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本学科科研发展的优势,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努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研究型教学的开展。近年来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15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其他省部级学术奖12次。一方面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研究内容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部分成果和系列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相关,通过团队教师的积极总结,将成熟的内容及时引入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条件改善。因此源源不断的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开展,确保了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2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础。作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在进行大量现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行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在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了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下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四个专业方向。在“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开设了以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茅以升班”,倡导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自由探索思想。以“茅以升班”为代表的学生创新意识强,在各类全国性创新竞赛中屡获大奖。易卓霖等同学以一等奖第一名夺得“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最高荣誉奖;“茅以升电气03班”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电气03级3班”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的作用,针对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适时开设了“高速铁路动车组班”、“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班”和“地铁班”。满足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需求,集中体现了“多目标、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该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求是创新、尊崇真理的科学素养,还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了30名国防生奔赴地震重灾区抗震救灾,其中的27名来自电气学院,他们以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牺牲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其中郭晨阳同学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参加了由教育部和组织的“励志青春———当代大学生在2008”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

2.3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学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持续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建成了“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和“高电压技术”2门部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远动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分析”和“电工学”等6门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前后编写出版的教材总计40余部。涵盖了本专业的主要课程,针对教学内容编写了电子讲稿,制作了试题库、多媒体教案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这些教材特色鲜明,有多本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为铁路高校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教材。目前,有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5部教材入选“十一五”部级重点图书。通过上述12部部级教材建设,更新并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凸显了专业特色、体现了近年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培养高质量的电气工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4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

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按照“以软带硬、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原有基础实验室群,以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为重点,实现了“实验项目菜单化、实验内容层次化、学生培养个性化、实验管理信息化”,建成了部级电气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构筑和实践了“横向四平台,纵向五层次”的多层次、模块化、个性化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和贯通式培养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成了以个性化实验和科研项目实践为主的个性化、创新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贝加莱自动化公司”等国外著名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签署学生交流访问协议,建立国际工程实践基地,定期选派本科生参加国际工程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工程视野和国际视野,取得显著成绩。与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12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确保了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通过构建“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轨道交通电气工程一流人才,满足了国家轨道交通重大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1)“多目标、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建立,克服了传统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不足,针对扩招引起的生源差异较大及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及对未来的职业取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解决了传统工程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现代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

第4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定义与其职业能力内涵要素的不统一性问题,开展了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和校企合作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工作。通过对职业能力要素指标的调查分析,采用主观/客观综合赋权方法确定了教师职业能力10个一级要素、31个二级要素和95个三级要素的权重值,据此制定了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评价体系相关执行性文件,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内涵要素;主观/客观赋权;信息熵值权;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49-04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正式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个特定名词至今,虽然国务院了4个文件、教育部了18个文件强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建设和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一个规范性、权威性、可实施性和有效性的“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其职业能力内涵要素的界定。这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及教师的误读,出现了很多获得技能证书却没有相应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薄弱。著名高职教育研究专家吴全全副研究员对“双师型”教师界定的困惑进行了系统性解读和跨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教育部文件、高职院校规定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吴全全副研究员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发现,仅教育部文件对“双师型”教师就有三种定义,另外,还有若干所高职院校教职人员、行业专家的定义。这使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义等问题的困惑越来越大。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核心问题,规范地界定“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内涵已经刻不容缓。

调查模式与调查表数据

在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部级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内涵要素研究课题,开展了相应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申请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已获得批准立项。

(一)调查对象的范围确定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确定了调查对象为校企合作企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员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高职在校生三类人员。

第一,选择山东省威海市、烟台市和淄博市等城市的相应合作企业的员工,进行只记录岗位、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第二,选择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三所高职院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威海职业学院、二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淄博职业学院、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烟台职业学院,对三个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校学生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表设计原则与示例

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应用技术与技能研究三大任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教师职业能力“职业风范与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经历与行业联系、教学经历与教学设计、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应用、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策划与实施、学生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与梯队建设、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等10个一级内涵要素,并对其进行分解为31个二级要素和95个三级要素,每个三级要素的重要度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三个评价等级。请被调查对象根据自身理解,真实地对每一个三级要素的重要度进行确认。在调查中,特别向被调查对象说明:一定要认真、真实地评价并对评价进行确认。调查表中的部分要素(第10个一级要素的全部)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是对威海职业学院教师调查的原始数据。

调查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

(一)调查信息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如表2所示。

要求每个院校、每种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回收率大于85%。实际回收情况是:企业员工回收156份,回收率86.7%,在校学生回收175份,回收率为89.7%;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回收139份,回收率为92.7%。

(二)主观/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要素权重

在诸多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中,用于分析确定权重值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两大类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由于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企业员工、在校学生和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内涵要素和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差异、对调查工作的态度差异、专家水平和评价质量差异等因素影响,无论采用主观赋权法还是客观赋权法进行权重值确认,其评价精度、效果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此,我们结合课题内容对各种SPSS中的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创新性使用“主观/客观综合赋权法”,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如下:

1.综合分析确定指标重要程度系数

通过三个高职院校和一个企业的8名专家分析研讨,结合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应用主观赋权法确定了对职业能力三级要素的重要程度中“重要、一般、不重要)的重要度权重向量为:

α=[1,0.5,0]

分别将95个三级要素按照“重要、一般、不重要”划分为3个域,应用客观赋权法的半升梯形隶属度函数公式(1),对每个域中95个调查数据确定其相对于域的隶属度值μk(xi)。

式中xmin是域中的最小数据,xmax是域中的最大数据。由公式(2)计算出95个三级要素指标的重要度系数μ(xi)。

μ(xi)=α×[ μ1(xi),μ2(xi),μ3(xi)]T (2)

式中μ1(xi)、 μ2(xi)、 μ3(xi)分别是重要域、一般域、不重要域的隶属度值。

经过公式(1)和(2)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的9个调查对象群分别对95个三级要素的重要度系数具备无量纲、归一化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直接应用数据。

2.应用信息熵值权模糊综合确定权重

本课题调查的数据和变量属于横贯数据和名义变量,可以应用客观赋权法中的信息熵值权方法,进行模糊综合分析确定每一个调查对象群的权重值和每一个三级、二级、一级要素的权重值。

本课题中有9个调查对象群(三个院校的员工、在校学生和教师),由于每个一级内涵要素与调查对象群的关联度、认识度差异性较大,所以将10个一级要素、31个二级要素分别作为一个域进行分析。

在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函数H(x)为:

H(x)表示各指标评价系统的有序程度,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其信息熵值越大,反之亦然。所以,可根据各要素重要度系数的差异程度,利用信息熵值计算出各要素的权重值。

以三级要素的权重值计算为例,其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Bk中的三级要素数据同度量化,计算第j个三级要素中第i个调查对象群的比重Pbij:

第二步:计算第j个三级要素的熵值ej:

这里,0≤ej≤1。

第三步:计算第j个三级要素的差异系数gj:

gj=1-ej (6)

对于给定的j,bij的差异性gj越小,则ej越大。当各三级要素数据值相差越大时,ej越小,该三级要素对于各调查对象群的比较,其作用越大。由此可给出各三级要素的客观权重值ρj为:

二级要素权重值确定方法如下:

第一步:以每个二级要素作为一个数据域,构建二级要素加权后数据矩阵为Bm:

Bm=ρj×(bij)m × n (8)

其中,m=1,2,...,9,是被调查对象群的个数,j=1,2,...n,是每个二级要素中包含的三级要素的数量。

第二步:依据公式(4)~(7)按照上述第一至第三步的要求可以计算出各二级要素的客观权重值为γj:

同理,按照二级要素的权重计算方法可以确定10个一级要素的权重值。

依据上述方法客观地计算出全部一级、二级和三级要素的权重值,其中一级要素“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能力”及所属的二级、三级要素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

3.专家评价与调整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主观/客观赋权后,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组织8名专家对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各个要素的权重值等进行了系统性、综合评审、研讨和科学调整,最后形成了以9个一级要素、19个二级要素、98个三级要素和四个职业能力等级为主体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GX/SDWZ 001-201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 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与对策》三个规范性、执行性文件,并在相关院系试行。

在评价体系文件中确定的9个一级要素及权重值如下页表4所示。

问题分析

在分析调查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第一,9个调查对象群普遍对“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与锻炼、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能力、行业影响力”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教师实际职业能力提升欲望的差异性较大。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和特征认识不深刻,对双师素质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没有研究和认识,导致在与合作企业员工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只注重表面问题、具体事宜的合作商谈,没有引导企业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同一个二级或三级要素,企业员工、学生、教师对其重要度认可的差异性较大。例如,“教师参与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能力”二级要素,学生普遍认为重要,而教师和员工认同度明显不高,学生、教师和员工对该二级要素的重要度归一化指标分别为:0.293、0.380和0.327。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认为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一定比普通课程要好得多,学习资源丰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与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教师多数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建设任务或者为了评职称而开展此项工作,因此,积极性不高,也不认为该项工作重要。由于企业参与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多数是应付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对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认识不足所导致。

第三,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校企合作企业员工对同一个二级要素的重要度认可的差异性较大。例如,“教师参与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能力”二级要素,淄博、烟台、威海的企业员工和高职学生的重要度归一化指标分别为:0.290、0.387、0.323和0.346、0.370、0.283,骨干院校明显高于示范性院校。结合对其他要素的分析情况看,骨干院校在建设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建设方面,在学生和合作企业中进行宣传,因此导致产生这种差异。而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非不重视课程建设,而是均衡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

上述问题及其分析反映出三所高职院校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校企合作企业员工对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亚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方法研究——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构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也尤为重视,尤其是我校推拿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其四门主干课程已全部精品化,形成部级-省级-校级不同层次精品课程建设梯度。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推拿学科教学团队的作用功不可没,因为教学团队建设在专业建设中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抓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借助平台,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才能促进推拿学科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团队;教学;精品课程;推拿;建设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32-03

Teaching team's roles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assage

XU Li FAN Binghua XU Quanzhen LU Lijiang XIE Yuanjun WANG Peng

The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contents in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ich has also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our university” for short). In major construction of massage, curriculum design has been emphasized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e four main courses related to massage have reached best quality and the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t national-provincial-scholastic lev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teaching team contributed a lot in construct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for the key roles of teaching team in the major construction and its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in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ocusing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catching the opportunity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y ways of integrating point and sphere and sharing resources can promote mutual development of other courses in massage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eam; Teach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Massage; Construction

教学团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又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加大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探讨。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背景

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就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从教育部建设的标准来看,精品课程是具有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从教育部建设要求来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特色鲜明,并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2]。从建设的意义来看,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可以扩大教学名师和优质师资的受益面,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扩大课程和教师的交流。

精品课程既然叫做“精品”,就应该充分体现一个“精”字。首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批部级精品课程“结构力学”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曾说:“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精品课程精在精益求精!精在点点滴滴:不够成熟、不够精细不出手;精在方方面面:不成系统、不够完善不出手;精在前瞻的创新:不足新意、不居前沿不出手;精在科学的远见:不引趋势、不领潮流不出手!”这虽然不是一个定义,但却高度概括了精品课程的内涵与标准。

因此,从2003年至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省、校三级层次的开展,在申报、建设、评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评选出部级精品课程3000多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所高校。我校目前已有部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而推拿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更是走在学校前列,所有主干课程已全部精品化,其中,“推拿手法学”成功申报为部级精品课程,“推拿治疗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推拿功法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推拿学”为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推拿手法学”正积极申报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教学团队建设的提出和内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的质量有赖于高校师资的素质和水平,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7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14号文件、教高(2007)1号文件和2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3]。在具体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说明,加强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必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

教学团队是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等为建设基础,以专业和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精神良好、梯队结构合理的正式群体[4]。它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从而推进了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传帮带作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关注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通过教学团队这个平台,教师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水平。由于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因此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也非常有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有利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扬长避短,有利于资源整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而我校也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目前学校拥有部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推拿学科教学团队也在2009年获得浙江省教学团队。

3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特点,首先是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流的教师队伍、专业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既有学术造诣深,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教授,也应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在年龄和学缘上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5]。

推拿学科作为中医的特色学科,历史悠久,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目前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最适宜的学科。我校推拿学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推拿专业被列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科被列入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注重高质量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目前已先后形成部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门,实现了学科所有主干专业课程全部精品化。同时,在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课程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拿学科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具有38年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的经历,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学院副院长,具备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引领着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整个教学团队由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助教1名组成,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硕士生导师5名。老、中、青搭配合理,≥50岁教师3名,35~

近年来整个推拿教学团队中有6人12人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授课教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及校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标兵,1人被评为浙江省和校级教坛新秀,1人被评为全国“大医精诚”优秀医生,1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及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获得浙江省首批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称号,1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获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人获校“李大鹏院士中医药教师奖”,2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优秀奖,3人获得学校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2人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近五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1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网络课程优秀教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央电教馆“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优秀作品1部,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0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部级规划教材、创新教材14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同时,我校推拿教学团队目前承担有部级研究项目7项,省厅级研究项目16项,其他课题25项。近五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论著20余部。

第6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优化升级;资源共享;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39-03

2003年以来,由国家教育部主导,全国高等教育院校参与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到2011年底,已累计建设部级精品课程将近4000余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1]。有力促进和推动了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于此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后期重视与投入力度不够、持续建设的方法与措施不得力、后期管理与服务不够到位、资源开放程度不够等,后期管理不善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和资源共享的效果影响有限。为了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此标志着精品课程建设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精品课程优化升级阶段,《意见》明确指出将原有的精品课程优化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参与评价遴选为建设模式,创新机制,以原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多级联动、共建共享。《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2]。《意见》明确了国家精品课程优化升级的方向和措施,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近10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将各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惠及相关的教师和社会人士,惠及中国的教育事业。本文分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品课程优化升级的建议及注意点,以避免转型升级的表面化和形式化,真正实现其内涵和功能的优化升级。

一、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与现状

自2003年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截止2007年,完成建设规划的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同年又启动了第二期建设3000门部级精品课程的计划。据最新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1年6月工作简报,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835门,包括本科2583门,高职高专1043门和网络209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279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8170门;访问人次数达到1161万次[1]。经过近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课程类别涉及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农学、文史、信息科学、医学、艺术及其他等各类学科。通过建设,为高校课程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有力推动了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精品课程建设为提高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建设过程存在的不足。自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众多学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有1553篇相关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建设过程形式主义严重,重形式,轻内涵。通过对随机点击700门精品课程的在线浏览,笔者发现,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精品不精,为了“精品”荣誉而建“精品”课程,缺少课程内涵。精品课程的建设还主要集中在申请材料上,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很少。多数的精品课程是申报精品课程时,突击准备申报材料的“突击工程”。因而课程存在缺乏特色、忽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堆砌资源等现象;也因为只重评审,突击成功被评为精品课程之后,绝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长时间处于停止改善更新状态,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其示范效应有限。

2.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低。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3]3号文件的规定,国家精品课程要求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3]。但是在平时,也就是非评审时间,笔者在浏览国家精品课程网时,随机点击了精品课程网3835门课程中的500门时发现,高达35%的课程即有175门课存在找不到服务器、找不到网页、该页无法显示、无法链接数据库或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而在能够浏览的325门精品课程中,也有部分课程出现文件缺失无法找到文件、非本校用户不能浏览下载等问题。就是在著名高校中无法浏览状况普遍存在,国内某著名高校2003—2009的83门国家精品课程中,竟然有35门课无法打开。以上情况反映出,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精品课程进行完善和维护,或缺乏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未能起到教育资源共享的作用,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3.重专家评审,轻学习者评价。重视获奖等申报材料,轻视课程内容充实与更新,轻视教学方法的革新。精品课程的申报一经专家评审通过,除建设中期专家检查外,鲜有对精品课程监控评估;精品课程网络中缺乏教学评价方面的设计,只有少数精品课程使用教学评价。有教学评价的精品课程也都只是列举了国内外或校内外专家、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在校生等对该课程的评价,并且普遍采用的是学生评教与专家、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上述的评价都是知识鉴定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还没有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只有为数不多的精品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网上评价的平台,并且这种评价都只是提供了对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方面简单的调查问卷,精品课程普遍缺乏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同伴的评价,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完善的促动机制,不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化和提高。

4.缺乏统一的平台,形式五花八门。精品课程网站的形式和格式五花八门,网页的样式繁多,菜单结构不一,学习者眼花缭乱,难以快速找到自己要学的资料;同时,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授课录像以及案例的呈现格式也多种多样,有网页、Word文档、PPT/PPS、PDF、exe、rar等多种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较大。比如,有些课程采用PPT文档呈现课件内容,以PDF呈现电子教案,或通过普通网页呈现电子教案等。并且许多课程的课件、教案、网络课程不齐全,三者之间有许多重复之处,未能实现互补;授课录像不完整,而且格式不一。因为许多精品课程负责人对计算机技术并不精通,自建网站既费力又不专业,浪费了人力物力。

三、精品课程优化升级的建议

1.开放资源,共享资源,实现功能转型。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流于形式化,偏离了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的建设理念。现在网络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更多的教师加入网上教研的行列。教师与学习者通过网络提供的平台进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精品课程资源在教学、学习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不仅起到示范作用,更起到教育资源精品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各大高校及精品课程建设者们应当改变观念,在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前提下,从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精品课程平台,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开放教学资源。所有国家精品课程都应该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有教师参考型向学生学习型转型。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业务发展,从而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质量,实现课程内涵的升级。高校教师作为一门特殊职业,需要广博而专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教师教研业务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有效的知识增长和更新机制。教师不但要服务于教学和学生,而且也要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积累。教师日常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积累能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解决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为了“精品”而建“精品”的问题,真正从课程内涵上提升为精品。

3.重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建设立体化教材,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升级。要科学准确地认识精品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从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入手,带动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吸纳并应用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利用网络优势,建设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后现代课程观为指导,结合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一体化教学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三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美国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所指出的:未来的课程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自组织的课程,它强调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符合课程发展趋向的课程。

4.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课程网络建设各司其职,并实现网络平台的升级。寻找专业网络技术公司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合作伙伴,使精品课程教师与课程网络专职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使精品课程不断保持更新状态。从MIT与各大IT公司合作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MIT OCW与Sapient、Maxtor、Microsoft、Akamai、NetRaker、Hewlett-Packard几大公司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负责MIT OCW的网站设计、运行、内容管理、出版结构、编纂服务、高质简便网络传输与储存、支持镜像网址、网络音像服务、用户对MIT OCW的反馈评估等各种服务。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也可与一些专业网络技术公司长期合作,使精品课程教师与课程网络专职人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不断提高精品课的网络技术含量,使任何一位能登陆internet的用户都能方便、快捷、免费地享受精品课程,又可为精品课教师从一大堆网络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精心做好教育资源,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精品课处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不断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育资源质量。

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针对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侧重,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要能够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教学创新和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尤其在教学评价中,在注重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进而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的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字来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EB/OL].

http:///center.2011.

[2]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1.

第7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西安科技大学开学时间安排_西安科技大学最新开学时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年西安科技大学开学时间安排新生开学时间:

非新生开学时间: 9月4日

西安科技大学简介学校是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2018年8月,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2020年7月,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1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18个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部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部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部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以来,获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MEM)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假期做兼职时的注意事项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毕竟尚处于心智逐渐成熟阶段,社会经验还十分浅,各种防范意识还不够,被骗情况屡有发生。近年来的案件中,大学生也是被侵害的重要群体,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大学生在跨入社会的生活中防骗显得非常重要。大学生被骗的情况往往集中的体现在做兼职过程中,由于在校学生兼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所以一旦发生问题,不能按劳动法律处理双方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经济补偿的问题,兼职学生与商家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是不按劳动关系去处理,而按民事关系去处理,因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防止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如何在兼职期间,不易被欺骗或吃亏呢?以下的防骗招数,希望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招:选择正规中介和大企业

有些大学生找兼职的途径会选择中介机构或招聘网上的信息。某些不法中介,可能在赚取中介费后就逃之夭夭,有的甚至是“皮包公司”。因此大学生一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的中介。另外大学生做兼职最好选择信誉好的大企业,一般知名的大企业招聘的人数较多,即便是针对兼职的员工,也会统一管理。

第二招:谨慎对待交押金和身份证

当大学生们应聘兼职工作,碰到有商家要求交纳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或要求抵押身份证时,学生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事先交纳押金和扣身份证等要求,都是不合理的。学生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以免受骗上当。

第三招:用工合同要仔细阅读

在做兼职期间,当企业要求签用工合同或协议时,学生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或协议的所有条款,不要被少数用人单位的文字游戏所迷惑。如果与用人单位发生劳资纠纷,首先采取友好的协商方式去解决,若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到相关劳动部门进行投诉,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第四招: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第8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重要性 管理质量

一、前言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的参与人员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受益者;班级管理内容繁多,包括对各种资源的管理,而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动态的过程,但是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日常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对情感、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提高和完善,这就凸显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班级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情感和情绪的把握和控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正在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知识的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种教学资源,能够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班级管理质量的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三、班级管理质量提升途径

1.提高管理管理的重视程度

班级管理的开展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开展关节比较多,管理内容繁多,因此系统、复杂、长期的班级管理需要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程度与班级管理的质量具有明显的正比关系,班级管理的物质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都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领导重视程度高,会在规章制度等政策性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会在经费投入等素质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会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人力资源上支持班级管理的开展,反之,领导重视程度不高则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开展和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改变领导“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的状况,让领导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的科学性,为班级管理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人员支持。

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影响班级管理质量的因素有许多,而班级管理的复杂性、长期性更是对制度完善化、科学化提出了要求。班级管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需要对多种事物进行管理,需要应对和处理多种突发事件,没有完善规章制度的保障是很难开展的。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对教育主导者进行规范和要求,要求教育主导者积极的配合班级管理的开展;其次要对教育主体进行规范和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再次要对事务和事故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规定,为班级管理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依据;另外还要对因社会支持人员引起的各种事务进行解释。管理制度要明晰、详细、科学、合理,要人性化、实效化,要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3.形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

管理人员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是实施者,他们对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班级管理人员主要是班主任,而班主任是由某一科目的任课教师兼职的。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人员既要进行科目的教学,又要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不利于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促使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只担任班级管理工作,能够认真的、积极的投身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时间的保证、人员的保证,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对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健全学生信息了解机制

学生是班级管理中重要的对象因素,也是班级管理的受益者,班级管理的工作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开展的,所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信息是班级管理的前提。访谈中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于对学生信息不了解造成的,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信息是随着不同地域学生、不同年级学生、不同性别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才能够针对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如果只是采取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模式,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因此班级管理中可以成立由班级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等组成的信息了解机制。班级管理人员可以从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学生信息,可以从学生干部那里了解学生信息,可以从学生信息员那里了解学生信息,这种多层信息了解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的开展。

5.完善班级管理人员队伍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影响班级管理开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管理队伍为支撑和保障。研究中发现,目前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上不足、学历上不高、专业上不强、性别上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不情愿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开展。加强班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增加管理人员数量,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校工作的实际,配以足够数量的班级管理人员,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以促进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班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积极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保证班级管理良好的开展;再次要优化管理人员的性别结构,要根据学生的男女比例优化管理人员的性别比例;最后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教育,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6.获得班级管理的社会支持

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还要获得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尤其要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由于目前家庭结构多位三口之家,家长对学生的溺爱程度逐渐增加,而学生由于长期的受到家长的保护则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而改正不良习惯的过程可能存在批评教育等形式,因此必须获得家长的支持。只有在家长的支持下,管理人员才能够将科学的管理付诸实施,才能够保证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教育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高度重视班级管理,并通过采用提高管理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健全学生信息了解机制,完善班级管理人员队伍,获得班级管理的社会支持等途径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家教的高级高程范文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实施教学成果培育工程,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部级、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奖项目,是“十一五”我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项目建设与培育工作,是贯彻国家“十一五”教育事业“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教育成果培育工程的主要内容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教学研究成果的参与者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战略重点,一线教师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从实际出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

2. 在转变教育思想的同时,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在组织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学风等方面的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评估程序和方法及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 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

以应用型为主线的相关的课程,几乎都具有相关的实践特征,这些实践成绩的最终评定,都将通过考核的形式来体现,而作品就是这个形式的结果,根据专业和考核要求的不同,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作品可以是实物作品,也可以是文字作品。忽视平时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可能会丢失一些专业亮点,如概念作品,它并不一定有多少实用价值,也不是毕业环节要求,但它却是展开想象翅膀,开阔设计思路,展现学生才华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对高等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 培育工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根于教学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教学成果要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才能知道是否具有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才能知道对于解决我省高等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其是否有重要作用;才能知道对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可以作出较大的贡献;才能知道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是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才能知道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措施

1.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建立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配合学校“创特色、上水平”的需要,学校教务处牵头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研究活动,构建学校教学研究的组织框架,经过调研、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建立教学研究制度的构想与实施建议。为最终建立教学研究制度提供基础性资料与可行性建议,推出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建立教学研究的配套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编印学院内部教学研究刊物《教学简报》,并以此为载体,定期教研活动信息、教研项目和教研成果等内容。

2.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提高实践效果

教学成果的培育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条例》规定,教学成果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要反映规律,必须了解规律、学习理论。只有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能动地运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来。同样,成果的完成也应该有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成果完成人在进行总结时,往往注重对成果的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介绍,而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认识的提炼。如何把教学过程的实践提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些符合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来,是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通过科学总结使成果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这既是高水平总结的标准,也是教学成果先进性、示范性的重要体现。

3.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注重实施过程

创造优秀教学成果,既不是指具体的教学工作业绩,也不是指某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是围绕创造教学成果而制订的整套方案。教师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制订本课题从立项到效果检验等一系列环节的教育教学方案,而且必须有直接的完整的实施过程。

4.科学总结教学成果,积极推广应用

教学成果作为精神产品,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应具有反映其成果质量或水平的科学总结、调查报告或系列论文、论著等。教学成果的科学总结,不应是工作过程的讲述和成果的记录,而应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参考意义的总结。具体包括:

(1)基本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受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

(2)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

(3)应用情况。应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5.集体攻关、协同作战

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课题很多,其中有些课题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实施的难度较大,调查研究、方案制订与实施以及效果验证等方面的工作较重,教师应发挥群体力量,采取课题组的方式,对教学成果所涉及的相关争议内容开展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协同攻关。课题组集体一般不超过5人,通过群体优势,既可共同完成和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又可提高整体教学与教研水平,起到培养教师队伍的功效。

6.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创造教学成果的主力。要积极引导教师提高对创造教学成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研究,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总结创造教学成果。

对承担和参与改革计划的教师、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人员,按学校的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对于要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的,要给予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学术水平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研究和实践,现在的青年教师将来是学校讲台上的骨干,他们的参与不仅对当前的改革,而且对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高度重视各级教改立项、教学成果申报等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教改立项与培育教学成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成果的导向、激励与示范作用;要求:

(1)起点高:重视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目标、改革重点的研究;

(2)立意新:充分掌握国内、省内、各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与进程,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色;

(3)信息灵:学习和研究历届国家、各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项,规范申报程序、鉴定内容。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工作步骤

1.积极协调,做好前期准备

对于每届我校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细致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有必要。要真正学习和领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第151号令),积极与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就有关事宜进行协调。

2.制定文件,做好工作规划

做好规划是顺利开展评审工作的前提。在认真领会教育厅下发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后,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对申报范围、名额分配等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工作规划。内容包括: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3.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对历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我们都加大了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和正确申报。编写《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指南》,详细介绍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特点和重点,阐述申请与推荐教学成果奖的有关事项和问题等。《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指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捕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及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申请教学成果奖的指导用书和各有关单位组织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必备资料。同时设立网络信息专栏,将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有关要求、信息在专栏上,为高校组织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尤其是相关材料和表格的下载提供方便。

4.召开大会,进行全面部署

对于每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我们都要召开工作会议,要求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科长及有关同志参加,进行专项部署。强调把这项工作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抓实抓好。同时,邀请多次参加往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专家分别就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校级评审和向上申报中的关键问题,如教学成果的定义和内涵、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情况和科学总结等做了详尽的说明,进一步促进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全面开展。

5.深入院系,强化工作指导

为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我们组织专家深入到一些有望能取得省级大奖和部级奖的部分二级学院,结合各二级学院近年来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际,帮助他们认真领会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有关精神,科学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精心凝练教学成果,细致组织申报材料。同时。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部分院系拟推荐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教学成果进行鉴定。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对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组织工作比较到位,成果申报比较踊跃,数量明显增多,质量得到提高

6.认真核查,提高申报质量

对于各院系报送上来的申报材料,我们都抽调数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认真听取学校开展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情况介绍,对推荐的教学成果申报材料逐个进行核查,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成果退给院系并要求其修改,从教学成果申报材料的核查情况来看,专家们工作非常认真细致,由专家提出具体修改和充实意见、返回院系修改的成果材料约占总量的50%左右,以保证各院申报的成果及其材料都符合要求,有较高的质量。

7.严密制度,严格评审

为做好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位评委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肃认真地进行评审,确保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我们借鉴以往评选教学成果奖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严密的评审工作规则和流程,采取“分组审阅,充分酝酿,产生候选,全体投票,逐级确定”的办法,并采用先投淘汰票、后投选优票的表决方式,先在同层次学校间进行比较、后综合比较的做法,使被评项目不仅在本层次学校的成果中做了比较,而且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也做了比较,保证了优中选优。

8.扎实做好部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束后,我们都召开专门会议,邀请知名专家对我校准备推荐部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进行专门指导,全面提升我校申报部级教学成果材料的质量。具体做法是,请参加过部级教学成果评审的专家和其他省内高水平专家,审查纸质申报材料,提出修改充实材料的意见。对尚未组织专家鉴定的拟申报部级教学成果的项目,积极组织高水平的鉴定会,同时,按照教育部推荐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的要求,积极做好部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的推荐工作。

9.宣传和推广获奖教学成果

我们积极组织力量编写《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介绍》专集,在学校开辟介绍教学成果的专栏,对获得部级奖和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教学成果进行推介和宣传,鼓励我校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10.召开学校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表彰大会

在教学成果奖励名单公布之后,我们都组织召开学校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获得部级和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和主要完成人。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推动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深入进行。

培育教学成果工程的主要经验

1.谋划早,队伍强

获得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大都是有计划的,而且为了保证有两年以上的实践检验时间,其谋划的时间都比较早。往往在前一届成果奖刚评完之后或更早的时间,就策划下一届申报的成果选题了。部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负责人一般是由高级技术职称的教育工作者担任,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开拓创新精神的研究与实践队伍。“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5人”,而且必须是“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作出主要贡献。

2.研究深,价值大

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一般都是在对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水平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以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本校学科(或专业)的实力与实际,选准预期可取得明显成效的课题,从而保证教学成果达到“国内首创”、具有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要求。不惧教改的难点与重点,把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确定为主攻方向,实施“三个构建”,即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全面改革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隐性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减少课堂讲授内容;增加总论部分、减少各分论部分,进行结构的“三级划分”(核心内容、重要内容和一般内容),并全面加强各类教材建设,制作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十个方面“五年不断线”教育训练计划,科学组合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等。

3.创意新,效益好

教学成果不是属于理论研究的成果范畴,他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品质。为了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必须认真写作好成果总结报告,并提供完整、详实的佐证材料。

4.领导重视,调动职工

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处(室)领导都要把教学成果的培育,作为贯彻十六大“教育创新”精神的突破口来对待,要以创新的机制搞好教学成果工作的建设、管理、培育、鉴定、评审与奖励。目前,国家已经把教学成果奖励与科技成果奖励、科技发明奖励视为同等重要级别的奖励,部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教学成果的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搞好高校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结合教改,加强实践

教学成果的形成要紧密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要开展专业教改与建设、主要课程建设(含CAI和教材建设)、重点实验室(含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教改工作,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这项工作。课题组成员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开拓创新,加强实践,提高效益,提高水平。

6.加强培育,重视人才

一个学校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这个学校本身的办学实力有关,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关。但是,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加强了教学成果培育的责任心,重视个别教师的特殊作用,层层关心、扶植与支持,使其脱颖而出,一般院校也能产生高水平的成果。

7.做好总结,配置佐证材料

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的教学成果总结是一份十分重要的主材料,负责人要认真按照要求撰写好成果总结,不仅要使成果的内容和成效客观地展示出来,而且要力求有新的概括、新的提高、新的创意,还要用词准确,格式规范,同时,要精心选择、配置较完整的佐证材料。此外,申报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还需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及制作25分钟反映成果的录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