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工厂供电论文精选(九篇)

工厂供电论文

第1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以工厂供配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意义分析入手,提出了包括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在内的工厂供配电系统节电措施,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实现整个市场经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系统节点意义管理措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电能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必要能源,支持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在整个经济社会总用电量当中占据着近70%的比例,而供配电系统作为工业用电中的关键系统,对其进行一定的节能改造也因此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那么,节电在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有着怎样的应用意义?工厂供配电系统应当如何开展电能节约改造工作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意义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节约用电是指以可行性的技术为手段,以合理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整个生态及自然环境的无污染发展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基础措施。高质量的节约用电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的不合理用电现象以及高损耗的用电问题,并不断提升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的有效用电质量与用电效率。详细来说,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的节约用电有着几下几方面的意义。

(1)从经济性角度来说,工厂供配电系统电能的节约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厂建设,进而减少电厂相应的电网建设费用。不仅如此,工厂供配电系统电能的节约还能够大量的控制整个工业行业的煤炭资源需求。这种煤炭资源的合理控制不仅减少了相应煤炭资源的开采与运输投资,同时也减少了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投入。

(2)从工业企业角度上来说,合理的工厂供配电系统用电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我国而言,当前大部分工业企业在用电管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落后的技术设备会给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用电效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也正是当前大部分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中居高不下的最关键原因。合理的用电方式不仅能够为整个工业企业用电设备及用电工艺的改进提供必要性保障,同时它也能够从能源投资成本控制的角度入手合理控制整个工业企业的成本开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整个企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性发展。

2 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节电措施分析

针对上文所述,工业企业开展节约用电是管理与技术的统一。这对于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工作而言同样如此。可以说,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管理性节能与技术性节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现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开展用电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管理性节电措施分析。首先,工业企业需要加大对于用电管理机构的健全力度。工业企业需要加大用电管理机构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以信息化的用电管理网络平台明确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各方参与者的节能责任。与此同时,工业企业需要将网络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当中,在工业企业厂部、车间以及班组之间构建起一种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通过在厂部成立专门能源管理部门,在工业生产车间成立专门的节能队伍,在工业企业生产班组中配备相应的节能监督人员,以此确保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高效与稳定运行;其次,工业企业相关领导部门需要自上而下将节电意识深入至全体员工当中,通过各种节电活动的开展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使节电意识成为企业文化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最后,工业企业需要由车间至班组到机台,严格执行用电定额管理制度,将工业企业各部分的电能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2)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技术性节电措施分析。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技术性节电措施是整个工业企业节电工作的重点,需要我们对其加以特别关注。一般来说,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技术性节电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就我国现阶段的工业企业而言,大部分工厂供配电系统所使用的用电设备与装置均比较陈旧,其正常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比较大且运行可靠性未能够得到可靠性保障。要想确保工厂供配电系统节电工作的正常开展,就需要从工业企业的基础设备改革方面入手,对整个工业生产系统当中的低性能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各种智能马达及联动装置引入工业生产系统当中,通过提升整个工业生产系统的用电质量与用电效率,实现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目的。

2.从技术材料角度入手,工业企业需要加大对于工厂供配电系统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发及使用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工业企业需要对现有的风机水泵进行系统改造,将微阻缓闭止回阀引入工业生产系统的低效风机改造当中,通过控制风机及水泵的电能损耗实现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目的;工业企业需要对整个供配电系统当中的调速技术加以改进,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直流变频调速技术,通过供配电系统电能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目的。

3.从工厂供配电系统用电设备的功率因素角度来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工厂生产系统当中变压器设备以及电动机装置的负荷系数,进而确保其运行状态与周期的稳定性。在对这一部分用电设备进行节电改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功率入手,对变压器与电动机的容量进行合理选取,并配合这部分设备的改用接法,达到变压器及电动机装置运行电压的合理降低,以此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素,最终实现整个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目的。

3 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现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现代工业在推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同时也使得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工厂供配电系统当中节电的意义及其实施措施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申明勇.浅谈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技术要求. [J].科技资讯.2011.(13).

[2] 刘凌燕.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技术要求. [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

[3] 彭超尘.浅谈无功补偿及消谐装置在工厂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J].科技资讯.2010.(30).

第2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工厂供电 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3-01

《工厂供电》是电气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将工厂供电系统的共性归纳为一般原则,将个性结合实例加以阐明,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运行规律。由于本课程各章节都结合供电系统生产实例来学习,教学的对象大多数来自包钢供电系统。他们白天在电力系统从事运行工作,休息日来学校学习。本文针对学生与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一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以上思想指导下,针对高等职业(成人业余班)教育,即高职学员边实践边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本人探索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形成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已形成思维定势的成人。如果沿袭传统方法进行满堂灌式教育,收效甚微。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其优势。成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以成人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现身说法,集体讨论学习,以及教师辅导方式,就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的方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二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学。《工厂供电》是一门由实例讲解分析归纳工厂供电运行一般规律的专业课。学生分布在包钢供电系统的各个岗位,很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下面就以《工厂供电》的教学为例,对其做一具体介绍。

首先,教师在新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布置下次课的教学课题,并对教学课题提出具体要求。如以“工厂供电系统一次系统运行方式”为课题,具体要求:(1)将本厂的一次系统的接线方式画出接线图。(2)分析本厂采用该种接线方式的原因。(3)该种接线方式运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其次,实践阶段。学生在供电系统从事运行工作,教师选几个典型工厂作实地调研,既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补充了教材不足,也可对学生自学作理论指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结合对教材的自学,对课题进行学习、解答。

最后,返回课堂。先由几个典型运行实例的学生,分别讲述本厂实际运行方式及“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再经全班学生讨论,由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或由教师辅导,将几种典型运行方式分析清楚。最后,教师由以上实例归纳出供电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全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通过以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吸收全班集体智慧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前所学内容有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实现了认识的飞跃;教师由理论到实践,也实现了认识的升华。这也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理论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传统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二是学生在自己组织讲课内容时,不仅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能力,而且这一过程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素质教育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三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教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中地位的转变:主要指导思想是弱化教师的知识传授作用,强化教师的总设计师、总导演的作用。教师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组织能力。教师在与学生互助互学中,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了主人,就要对自己负责,进行探索式学习。除了要克服理论水平差、学习方法不佳等弱点,还要克服传统教学养成的惰性。

四 结束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建构式学习、信息反馈速度快、学生与教师素质共同提高为其四大特点。本人在《工厂供电》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提供怎样适当的帮助;以及如何将工厂实际技术难题融入教学中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第3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主题突出明重点

大唐辽源发电厂以提高供热、抢发电量为中心,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做重点深入开展“讲、比”活动。

工厂全面启动了“扭亏增盈我行动”为主题的“讲、比”活动,号召全厂干部职工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点滴皆成本、“西瓜芝麻一起捡”的节约意识,把思想统一到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上来,落实到扭亏增盈的行动中去。辽源发电厂还向职工征集“扭亏增盈”岗位格言及挖潜创收的“锦囊妙计”,开设“扭亏增盈大家谈”专栏,搭建职工与厂领导互动的平台。

为了完善能源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管理水平,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工厂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节能减排指标绩效管理办法》等24项制度措施,目的是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把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对项目完成后要达到的效果、项目完成时间等内容进行跟踪、评价,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厂科协根据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计划,组织科技工作者和技术能手,自行设计制作了“空预器水冲洗自动冲洗和浆液循环泵叶轮拆卸”等专用检修工具,并在热控辅机振动改造、斗轮机减速机检修等项目中,通过利用已关停的10万千瓦4号机组设备,自行研究检修工艺等方式节约检修费用约180万元。4号机组修后启动一次成功,机组汽耗率大幅降低,锅炉效率比检修前提高了0.44%,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比检修前降低了1.34%,锅炉本体漏风系数降低了0.015,汽机高压缸及中压缸效率分别提高了6.76%和0.74%。

厂科协组织了“比合理化建议”的活动,2011年共提出并实施的重要合理化建议386条,经评比获奖80项。2011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完成技改项目23项,其中重大技改项目12项,完成了取消增压风机、烟风系统优化改造等重大技改项目。增压风机取消后,降低了厂用电率0.33%,半年可收回设备改造的投资,其后每年可节约资金400万元。同时利用机组检修机会对凝结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将循环水泵定速电机改为双速电机,根据季节性气温变化,合理优化运行方式;将燃料输煤系统进行改造,降低厂用电率,降低煤耗;解决了4号机6号机高加漏泄、锅炉干排渣系统输送能力差、热风管道漏热、磨煤机漏粉、引风机叶轮及后导叶磨损严重等问题。

厂科协组织开展专题科技攻关,解决生产中影响安全、效益、环保的实际难题;实现科技创新,为企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运用科技手段为企业创造财富。2011年27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12个项目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使辽源厂的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达到设计标准。2011年全年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未发生交通、火灾和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生有社会影响的供热事件,实现了安全年;全年累计发电量完成33.15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累计完成5023小时,高于吉林省机组平均利用小时822小时;供电煤耗累计完成307.39克/千瓦时,同比降低8.79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累计完成6.14%,同比降低0.38个百分点。厂荣获集团公司、省公司2011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3号和4号机组被授予“2011年度国内一流火力发电机组”称号;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列集团公司2011年火电企业第十位。

开展QC小组活动。厂QC活动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和经营利润为目的,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培训质提升

大唐辽源发电厂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强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在3号机组大修过程中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参检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检修工艺水平,工厂大胆创新,借助机组检修主辅设备全面解体的有利时机,开设“检修课堂”,将培训工作由会议室引入检修现场,安排相关专业名师高徒现场授课和学习。通过现场讲解设备构造、工作原理、检修工艺等,让职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中进行培训学习,并现场考核职工的培训效果,把培训纳入到职工检修绩效考核中,做到了工作培训两不误,为广大青年职工早日成为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平台。

在检修期外,安排生产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家或其它电厂同类型机组进行学习,参与监造设备的生产及组装过程,积累经验及相关技术数据。通过参与同类型机组检修工作,各专业技术人员并结合本厂内部科技及技术改造项目撰写了技术报告和技术论文,提升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特色鲜明服务新

厂科协结合企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为科技人员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

提供信息服务。厂科协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收集信息,为厂技术创新提供材料。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效、适用、先进”的原则,从挖掘内部信息入手,充分了解本厂的生产经营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筛选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至今,通过基层提问题、信息查询、信息反馈、实地调研共完成104个科技攻关项目的前期工作。由于注重了立项前期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保证了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厂科协利用渠道多、联系范围广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活动,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厂科协为满足科技人员的需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讲座,内容包括试图绘图培训、钳工知识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等。组织开展电力系统交流活动,近几年组织了与省电科院、设备厂家、中企电联等在金属、继电、励磁、化学、绝缘、热工、汽机、锅炉、脱硫、燃料技术领域开展了技术交流。

组织学术论文征集评审。厂科协每年下发通知,在厂内部征集科技论文。每两年出版厂科技论文集,向集团及国内权威刊物推荐科技论文。近几年,共收集论文60余篇,发表32篇,并荣获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组稿单位。此项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厂内的学术氛围,为技术创新、学术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4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健词:工厂供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正文:

《工厂供电》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进述中小型工厂(包括发电厂自用电)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电气照明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工厂供电》实践性较强,对于中职院校的初中毕业的学生学习起来有点难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改往日的常规教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社会企业岗位的需求。学校正在做全国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面

1、 课程标准

《工厂供电》要真正反应学以致用,那么其课程标准先通过企业调研,与

企业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完成课标的制定,然后必须搞清《工厂供电》的适用专业,课程性质、课程作用、课程总体培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的总体概述来完成。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工厂供电》课程内容的总体具体描述包述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进行四部分内容。《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标准是通过对五个项目来完成。在每个项目中从学习项目描述、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与其他项目的关系、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每个项目又通过几个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又通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而教学过程又是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过程考核评价、教学反思来完成,通过这样细致的思考和安排,会使教学过程更完整更形象,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任务又会有更详细的实施方法。

《工厂供电》课程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以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开展的,在整个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进程只要课程标准定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实习实训任务基本不变,每一届学生都按这个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实施。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课程标准应受学生情况、课时安排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我们在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前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初中毕业生还是高中毕业生,征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程度,适当对课程标准适宜地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初中毕业的学生知识内容过程简单化。对高中毕业的学生知识内容过程复杂性。

2、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工厂供电》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几种教学模式来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前我们上课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那里上独角戏,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在学校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教材""方法""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方法教学的为主线,从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的关系上力图把学生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填补教材因为缺乏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教学内容很无力,运用此教学模式可很大程度的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材与教学大刚的关系、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改善课堂活跃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力。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制定教学任务,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真正置身于轻松的工作过程中。③岗位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安排在中职教育第三学年进行。通过企业调研学完本课程可以参加维修电工、高压电工、发电厂电气设备值班员、变电所电气设备值班员的考工考试。④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学校第三年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企业完成,通过项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走入工作岗位。这几种教学模式都很有特点,穿插使用在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技能知识都很有帮助。

3、教材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我认为我们应该使用我们专业教师自编的教材进行,对教材内容做充分的调研进行编制,尽量做到所教知识直接与企业所需知识相符,中职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盛兴,我们所学教材已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冗长的文字、知识老化、图片特别少,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做出与本课程、本课堂相贴切的精致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好的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4、实训

学校提倡"理论够用,技能过硬"教学理念,那么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条件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离开学校的技能水平和层次。那么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关键,根据去企业调研,《工厂供电》课程标准制定了5个教学项目:项目一、工厂配电线路的敷设与导线电缆的选择;项目二、工厂变配电所的二次回路的识图;项目三、高低压配电装置的运行与维护:项目四、高压配电所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项目五:照明敷设与维护等几个项目开展相应的实训任务,在考虑学生素质和就业需求完成实训内容。在完成《工厂供电》的实训项目的同时,在原来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学生个体的实训条件,不能总是让学生看演示实验或者是个别技能强的学生动手,要做到人人都有机会去动手、有条件实践,做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的对接。

5、教学质量

现在所有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上课太费劲、太吃力,上课教师课准备的非常的充分,知识也不难,教学方法也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可是学生就是不听,睡觉、玩手机,考试情况也不理想,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类似的现象,征对此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德育上狠抓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在根本上认清自己的错误。

(二)师资队伍方面

第5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气设备;电厂;运行效率;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62-01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供电方面的需求逐渐加大,电厂电气设备如果要真正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必须要提高电厂电气设备的工作与运行的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高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还要确保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为此,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实施电气设备检修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够保证电厂电气设备能够更好的工作,电气设备在近几年来不断的升级,为此,使用原有的电气检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设备检修工作,并且传统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提升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必须要找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改进电气设备维修方法,以满足人民对供电方面的需求。

一、 提升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优化措施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的效率,必须要改善电气设备维修的方法,采用优化措施,在不断的检修中创新检修方法。

(一)加大对电气设备管理的力度

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能够保证电厂供电系统可以正常的供电,并且,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也是保证电厂可以获得较大收益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更好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电厂在对电气设备实施管理的时候,可以定期的召开相应的会议,统一安排电厂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在此之后,可以设立专门的电气设备管理部门,同时还要选择一些专业的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的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一旦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管理人员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真正的做到保障用电安全。另外,为了能够有效的是实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电厂还可以根据电厂设备的管理制定相应的专责,确保能够对管理制度起到目标管理的作用。同时,在设备管理期间,还要建立与完善电气设备管理的资料,确保电厂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渐渐的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并且,要求管理人员管理电气设备的时候,要有效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各个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仔细分析影响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因素所在,确保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

(二)加大电气设备人员培养工作,提高电气设备人员自身素质

在电气设备检修的过程中,设备检修结果是否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与电气设备检修人员自身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什么企业,企业内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检修的过程中,提高设备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电气设备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在电气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设备人员在对电气设备检修时的判断能力,根据电气设备运行的情况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等。虽然电气设备的理论专业知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设备人员要想培养自己在电气设备运行中能够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还需要设备人员不断的练习,细心的观察,从细节入手,不断积累经验等。

(三)加大对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力度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前,电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设备运行的情况与检修人员的素质,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检修规划,按照计划进行检修。设备检修期间,要与电厂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对电气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修,确保能够达到电气设备检修的目的,充分的发挥出检修工作的作用,使电厂电气设备能够在运行中不断提升运行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使用传统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法,检修期间,检修人员要打破传统检修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检修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确保能够制定出科学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电气设备检修工作提供科学的检修理论保障,在理论的支持之下,更好的完成电气设备检修工作。

(四)提高电厂电气设备人员故障处理能力

对电气设备检修的过程中,电气设备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这就需要电气设备检修人员能够对电气设备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理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确保能够应用合理的技术进行处理。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相应的设备与系统面对电气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定位。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故障定位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定位更新不到位的现象,使得在对故障定位的时候,出现诸多问题。在电气设备检修的时候,检修工作人员要对检修现场做好了解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电气设备检修的一些准备工作。检修中,检修工作人员要高度的注意检修时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电气设备检修不合格的现象,一旦电厂电气设备没有得到合理的检修工作,那么在日后的运行中,供电系统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供电,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二 创新电厂电气设备优化管理手段分析

在对电厂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要创新电气设备见许的研究过程,却确保能够真正的实现对电气设备常态化故障的维修与有效的管理工作的实施。实践表明,近年来,我国在电气设备管理方面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厂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满足了当前人民对供电方面的需求。因此,电厂电气设备现阶段的检修管理工作,应该针对电厂内不同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以及出现的故障等,通过不断研究与分析,探索出更具创新理念的优化措施,以减少电厂电气设备由于运行效率低而导致供电系统出现运行不畅的现象。

另外,还要加强对电气设备检修优化管理工作,这有这样,才能够在管理中提高设备人员工作效率,保障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确保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系统在正常工作中的运行,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总结

如今,伴随科技与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厂供电量已经逐渐的加大,随着电厂电气设备不断的升级,为了能够提高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电气管理与检修的方法,结合电厂电气设备实际运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检修与管理的方案,在发展与探索中不断的升级管理与检修方案,确保电厂电气设备能够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基础之上,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能,确保能够达到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黄梅.综述提高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措施与管理[J].大科技,2014,(1).

[2] 彭光.试论如何提高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26(3).

第6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厂中校;建设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徐艾(1983-),女,陕西汉中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苏伯贤(1973-),男,江苏武进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类课题“企业共建‘厂中校’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18-02

一、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机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厂中校”正是校企合作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合作模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中关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明确提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1]随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断深入。

供用电技术是供电与用电技术的合称,包括: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安装调试;高、低压输电线路维护;变电站、所的电力运行监控;用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等相关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普遍存在建设成本高、投入大的特点,近年来电力企业朝着大电网、大机组、远距离、超高压、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更加凸显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近年来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对校企共建“厂中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建设思路

1.明确功能定位,实现互利共赢

厂中校,现在一般定义为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厂中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对企业而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追求的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单方面要求企业为职业教育作贡献,不能激发企业参与建设“厂中校”的热情,往往容易导致学校一头热,无法展开长期深入合作。因此,学校必须主动为企业服务,寻找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才能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建设“厂中校”的根本目的。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学校、企业双方共赢为目标,结合学院与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厂中校”进行如下的功能定位:

(1)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作为顶岗实习基地是“厂中校”建设的首要功能。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驻厂实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体验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学生就业。在“厂中校”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准员工,合作企业可优先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师资培养。“厂中校”可以为学校兼职教师的聘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企业培训讲师的培养提供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4)各类培训。利用“厂中校”的资源开展企业的员工培训、客户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优化企业客户服务。

2.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首先,企业必须与专业对口,能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等整个过程,工艺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次,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能提供实习场所,能够选聘有经验、负责任的技术骨干开展实习教学指导工作。再次,企业应具有发展活力,有相应的用人需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生产任务充足、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2011年与常州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厂中校”建设合作,目前有多名同学被聘为公司正式员工,两名同学被评为公司年度学习标兵。2012年,专业与常州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进行的“厂中校”合作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

三、建设办法

1.合作建设

(1)设施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要在企业车间直接进行生产性实习,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训和理论学习,要进行各类培训也需要相应的培训场地和硬件设施。要实现“厂中校”的功能定位,如果仅仅直接采用企业原有的生产车间作为全部实习场所,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实习和培训效果。因此,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扶持,共同规划实习场所的建设布置与实习设备的配置,在原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学用生产性设施由企业提供,理论教学用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由学校提供为主。

(2)师资建设。企业选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厂中校”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选派进“厂中校”担任校方指导教师的专任教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习实习,开展各类培训。企业指导教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由学校按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签发聘书,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待遇;进企业的校方指导老师按照《专职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和《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进行管理和考核,对考核合格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给予优先,并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

2.共同管理

(1)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后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长时间驻厂实习,是高职院校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讨制订,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向双方选派的指导教师发放《顶岗实习教学任务通知单》,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方指导教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执行计划书》,具体制定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进度和实习目标和成果。学生的实习岗位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设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按照企业生产活动实际安排,实习目标和成果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设置。

(2)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在“厂中校”进行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围绕具体生产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既具有专业技能学习者的学生身份,同时具有实际产品生产者的员工身份,既要学习,也要生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厂中校”的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实行企业与校方指导教师的共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由“双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岗位职责教育和实际生产操作指导,校方指导教师负责相关理论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按规范完成实习任务,并完成实习日志、周记、月志,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批阅,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3)考核与评价。学生实习阶段的考核是学习性和生产性考核的结合,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根据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每个工作日的实习完成后双方指导教师对学生一天的实习工作态度、工作实效进行过程性鉴定,每周汇总,月底双方指导教师分别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表》,企业方的考核重点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五个方面;校方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组织纪律性以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实结、实习内容完成情况等。实习结束后,根据月评价表,结合企业和校方双方意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表》,给出等级制的总评成绩。考核合格者获得顶岗实习的相应学分,考核优秀者被推荐到企业优先录用。

3.共享成果

(1)学校方面。“厂中校”为学生提供了集中开展顶岗实习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资源有限的问题,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欢迎,特别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给予了较高评价。

向“厂中校”选派的学校专任指导教师,开展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教学,并参与生产一线组织和管理、开展技术服务等,使学校的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获得本专业领域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以“厂中校”为依托有效吸纳了一批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等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行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动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安排,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为学生现场授课、指导毕业设计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2)企业方面。对在“厂中校”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与在人才市场直接招聘相比,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适合本企业需求的新员工,对优秀的学生还具有优先选择权,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厂中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硬件资源和校企共建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客户培训提供了培训平台,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职业素质、提升学历水平,建设学习型企业也有利于企业优化客户服务、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同时,学校选派技术服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科技项目开发,企业获得在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支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通过两轮“厂中校”实践运行,成效显著。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及素养提高明显,深受企业欢迎,校企通过“厂中校”合作实现了互惠共赢。

第7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电能;变压器;防雷

Abstract: the factory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t by factory step-down substation, workshop substation, power equipment, high pressure distribution line,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lines.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s mainly to the electricity power system to buck, re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nergy to each production workshop of the factory. In the design of factory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general step-down substation, need according to the load quantity and nature of each workshop, workshop, consider the plant production process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for load, and load, solving each department within the factory, production of safe and reliabl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wer allocation problem. At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lan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n from the main load calculations, transformer selection, wiring design, circuit installation and so on six aspects point in plan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factory;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ormer; Lightning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国家政策的执行

在进行工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坚决执行低能减排、节约稀有金属等国家方针与技术经济政策。

(二)先进性与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把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确保供配电的电能质量合格,同时还应保证供电设备技术的先进、价格的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等。

(三)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实际所需的负荷性质、电能容量,以及当地的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合理规划设计方案。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关系着工厂的生产运作,也将影响到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工厂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供配电设计的相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需要。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及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编制,在妥善处理近期的建设问题后,应充分考虑其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分析日后规模扩建的可能性,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点

(一)工厂负荷的计算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依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属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的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但因利用系数的实测与统计较困难,在电气设计中一般不用。

二项式法

在设备组容量之和的基础上,考虑若干容量最大设备的影响,采用经验系数进行加权求和法计算负荷。

负荷密度法

当已知某建筑面积负荷密度ρ时,某建筑的平均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Pav =ρ·A(kW)

式中:ρ——负荷密度(kW/m2)

A——某建筑面积(m2)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估算。在建筑施工阶段设计时,可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复核。

(二)变压器的选择

在供电设计中,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是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载,并考虑适当的裕度来确定的。实践证明,要精确的确定计算负荷是很困难的。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均比实际负载偏高。因而,变压器负载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时,由于选择变压器容量偏大,致使开关设备、无功补偿装置及导线等容量也相应增大,加大了一次投资费用。

根据几年来多种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讨论结果普遍认为:从变压器年电能损耗最小的原则,求起比较合理的负载率,并按此选择变压器容量能获得较佳的节电效果。

(三)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

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电压损耗和有色金属消耗量。

进出线方便,特别是要便于架空进出线。

接近电源侧,特别是工厂的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

设备运输方便,特别是要考虑电力变压器和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运输。

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无法避开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原下风侧。

(四)主接线设计

1、导线和电缆选择的条件

(1)发热条件

导线和电缆(含母线)在通过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2)允许电压损耗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计算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耗,不应超过正常运行时允许的电压损耗值。对于工厂内较短的高压线路,可不进行电压损耗的校验。

(3)经济电流密度

35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规定宜选“经济截面”,即按国家规定的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达到“年费用支出最小”的要求。一般10kV及以下的线路可不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但长期运行的低压特大电流线路(例如电炉的短网和电解槽的母线)仍应该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4)机械强度

导线的截面应不小与最小允许截面,由于电缆的机械强度很好,因此电缆可不校验机械强度,但需校验短路热稳定度。

(5)短路时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导体的截面应满足短路时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以保证短路时不至损坏。

工厂的主接线形式

(1)有工厂总降压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的车间变电所

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等,一般都安装在高压配电线路的首段,即总配电所的高压配电室内,而车间变电所只设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其高压侧多数不安装开关,或只安装简单的隔离开关、熔断器、避雷器等。

凡是高压架空进线,变电所高压侧必须装设避雷器,以防雷电波沿着架空线路侵入变电所击毁电力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的绝缘。而采用高压电缆进线时,避雷器则装设在电缆的首端,而且避雷器的接地端要连同电缆的金属外皮一起接地。此时变压器高压侧一般可以不再装设避雷器。如果变压器高压侧为架空线又经过一段电缆引入时,则变压器高压侧仍应装设避雷器。

(2)工厂无总变、配电所的车间变电所

工厂内无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时,其车间变电所往往就是工厂的降压变电所,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等,都必须配备齐全,所以一般要设置高压配电室。在变压器容量较小、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就可以不设高压配电室,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就装在变压器室的墙上或电杆上,而在低压侧计量电能,或者其高压柜就装在低压配电室内,在高压侧计量电能。

(五)线路敷设

1、架空线路的敷设

工厂架空线路长期漏天运行,受环境和气候影响会发生断线、污染等故障。为确保线路长期安全运行,必须按相关规定敷设并经常性的巡视和检查,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架空线路的敷设以及电杆尺寸应满足下面四个要求:

(1)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档柜(也称跨柜,即同一线路上相邻两电杆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一般380V线路档柜为50~60m,6~10KV线路档距为80~120m。

(2)同杆导线的线距与线路电压等级及档距等因数有关。380V线路线距约0.3~0.5m,10V线路线距约0.6~1m。

(3)弧垂(架空导线最低点与悬挂点间的垂直距离)要根据档距、导线型号与截面积、导线所受拉力及气温条件等决定。垂弧过大易碰线;过小易造成断线或倒杆。

2、电缆线路的敷设

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相比,具有成本高,投资大,维修不便等缺点,但是它具有运行可靠、不易受外界影响、不需架设电杆、不占地面、不碍观瞻等优点,特别是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场所,不宜架设架空线路时,只有敷设电缆线路。

(六)防雷措施

1、防雷的设备

雷的设备主要有接闪器和避雷器。其中,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针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或称架空地线。相应的接闪的金属带和接闪的金属网称为避雷带和避雷网。

防雷技术

(1)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

①架设避雷线这是防雷的有效措施,但造价高,因此只在66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上才沿全线装设。

②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线路上,可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这是10KV及以下架空。

③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兼作防雷保护线由于3~10KV的线路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此可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装设保护间隙。

④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线路上因雷击放电而产生的短路是由电弧引起的。在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即自行熄灭。

(2)配电所的防雷措施

①装设避雷针:室外配电装置应装设避雷针来防护直接雷击。

②高压侧装设避雷器:这主要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变电所的关键设备。

③低压侧装设避雷器:主要用在多雷区,用来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线路侵入而击穿电力变压器的绝缘。

结语

综上,电能是保证工厂正常生产的第一生命线,设计一套合理、科学的供配电系统,能够有效促进工厂生产电气化的实现。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根据工厂的规模、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供配电设计,从而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金晟,侯世英,孙韬.工厂供电工程设计方法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第8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厂供电》 教学改革

《工厂供电》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课程适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工厂变配电所的一、二次系统及电气安全、电能节约等内容。供配电系统的不断智能化化、计算机控制下变电所的出现等,我们认为必须紧跟市场潮流。但目前的工厂供电教材还沿用传统的老旧内容,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很难适应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结合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在新的时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1、实事求是是《工厂供电》教学的生命线

1.1 结合实际,充分讲解课程

很多的内容,如重型设备、各种工厂接路线、安全性防护措施、保护接地电能节约等,我们应该先在基本理论层次得到提高,得出应该解决的难点,然后让同学们到学校指定的实习基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建立《工厂供电》的整个课程体系。同时我们应该请现场技术专家在工厂供电的实际中讲解课程内容。因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是《工厂供电》课程的物质基础,能结合具体应用背景介绍一些书本上仅仅是简单提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以及设计思路。这种形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感性认识,还能针对电气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也方便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理清思路。学生们会认为所学知识非常有用,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从而更好的解决我们遇见的教学问题。

1.2 采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CAI的使用能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针对我们《工厂供电》的教学实际;有些内容是不方便直接观察物理构造的,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图片,带领学生去参观,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些即使在现场也无法观察的现象,我们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用动画模拟工厂供电体系工作情况,化静为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1.3 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让我们的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复合式发展的的课程体系。以工厂实习等实践活动为基础,我们认为应该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得到企业的青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中可以采取:把课堂搬到了院变电所和实训室,针对设备讲原理、讲功能,讲操作;把供配电设备和特殊行业的供配电设备的外形图做在课件上,使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鼓励大家进行网上学习,了解新设备,学习新知识;本课程还安排有一周的生产设计,十六周的顶岗实习。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基本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训要求,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与企业共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实现“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强化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2、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和学习条件,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学改革。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符合要求的《工厂供电》方面的人才,从教育规律上说,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也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增加更多的弹性,为学生“松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更多空间,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二是要改变现行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推行探究式的学习,要以任务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各类系统设计和系统制作,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广泛开展学生课外课程探讨活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我们认为学院在这方面已有较好基础,可以更好的进行这方面的活动。

3、加强课程设计工作

3.1 端正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我们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3.2 加强课程设计的选题工作

我们认为课程范围中应该包含必要的课程设计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来设计工作量和难度系数,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教研室主任审定。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经指导教师报教研室主任批审,同意后方可执行。

3.3 完善课程设计的督导机制

我们应该组织起一只高效的督导队伍深入到答辩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学生是否按设计任务书完成全部工作;仔细审查学生的设计图纸是否合格,实验结果和程序运行是否正确;仔细审查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撰写是否规范;检查指导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检查答辩组织与答辩过程是否规范,检查学生的答辩质量。答辩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写出检查工作总结,一式叁份,一份存教研室,一份存学生所在系,一份存教务处,对这期课程设计做出总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第9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 工厂供电课课程教学 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

一、明确课程的意义,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工厂供电课程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门专业课程, 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理论的学习,实验的操作和总结讨论等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考取”电工安全上岗操作证”做好必要的准备。另外,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既要简单经济,又要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既要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更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搞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教学为例阐述相关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从问题入手,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工厂供电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工工作提供保障。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用电知识和熟悉的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可以提出诸如“教室的电和家庭的电是如何实现从电厂到用户的传输?”、“在出现短路或其它故障时供电系统是如何实现保护的?”、“我们参观的工厂的电气照明的布置排列有什么依据?”、“电杆的高度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没有特别的规定,如何确定?”。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这样就会使理论知识更加容易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程要有重点,突出实用性。避免纯理论的讲述,关键是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对出现的故障如何处理和排除。比如对于电力系统电源不同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影响系统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及监测仪表的选择与运行,如果从复杂的电路分析出发,因为涉及到其它课程的知识,不但费时,学生也无法理解,因而也失去了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对于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立即切除故障电路,而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圈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允许暂时运行2小时,但必须有报警和指示信号,以便于切除故障。

3、着重强调学习方法和思路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方面有一定难度,在讲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学习方法和清晰的思路,掌握重点和核心。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将学生从单调枯燥中解放出来,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比如在讲述计算负荷的确定这一章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计算负荷的确定和哪些因素有关,其次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手册并查找相关数据,很好地借助工具来解决问题,最后利用给定的公式进行计算校核。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方法的应用,不能死记公式,要把公式里的每一个参数的实际含义掌握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加以正确运用,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此,学生就掌握了一般方法,为今后课程设计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

工厂供电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包括变配电所变压器、电力线路各种开关设备的安全,同时还包括电力系统的设计,包括变配电所、电力线路的主接线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导体与电器的正确和各种保护措施负荷选择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等,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真正地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验环节中(使用的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学生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时时刻刻加强安全性的认识。理论实验技能于一体,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用实验来辅助,并用之于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

(1)重视学生的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其学习的价值是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做实验之前一次课,布置同学们两项任务:一是将要做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内容认真复习;二是预习实验指导书中关于该实验的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三是明确实验要求记录的数据和要完成的数据分析或实验思考题。通过事前对本次实验的内容的了解,进入实验室后,学生们带着目的,知道要做哪些,哪些需要验证什么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实验的结果很容易出来, 在实验过程中,如遇到疑问,老师及时引导帮助解决,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也很好。否则,学生到实验室后,毫无头绪,无所适从,况且实验时间有限,又受到班级人数的限制,如果是老师现场来讲解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在时间上也不允许,相应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大大减少,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时间更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对实验出现的情况加以讨论,这样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2)改革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以前的实验都是以验证性为主,要使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就提倡讨论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对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不但使学生思考探索,而且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实验时,从理论上说,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继电器动作的时间与电路中的短路电流的大小成反比,即电路中短路电流越大,则保护继电器的动作时间越短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台上微机保护装置参数设置,首先将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投入,其它保护退出;其次整定反时限电流值1A,反时限过电流延时时间系数设定为0.5S;再次,接通实验台上直流电源,将电流互感器T12与线路保护装置的保护CT相连,线圈分别与装置的线圈对应相连,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最后通过公式t=计算出动作时间,给出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关系曲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断路器不跳闸;保护继电器不动作;绘出的曲线不是反比例的关系等。通过讨论分析,找到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电流设定值不准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投入错误;记录数据有问题,计算时测定值代入错误等,从而解决了问题,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3)灵活运用实验方法,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由于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对于实验本身而言,一般采用的都是验证式的教学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目的的增加综合性探索性的问题,结合实验特点,提出相应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摸索解决。比如在做模拟系统短路的实验中,接线检查无误后,按下模拟短路按钮,该线路的断路器立即跳闸,使线路在短路发生时受到保护。此时就可以提出问题:短路发生在同一线路的不同地点虽然断路器都跳闸,但此时的短路电流大小有何不同?如果在同一线路的同一点发生短路,系统的运行方式不同对短路电流大小的影响又是如何?原因是如何解释?这样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搞清楚很多问题,真正做到能力的提高。再比如做变压器倒闸母线倒闸操作和电力线路停送电的实验中,明确指出停送电的正确顺序,按照实验指导书认真操作,但由于实验设备都是模拟设备,不可能是高压电,就应该在每位同学操作之前,反复强调,实际工作中是上万伏以上的高压电,一旦操作不正确会引起重大电气事故,因此格外小心,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这样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把安全意识输送到同学们的脑海中,培养学生操作正确,做事认真的态度。

(4)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拓展实验的功能

每个实验都是其目的,在完成相关的验证、思考、讨论后,我们可以利用实验设备,补充相关的与实验有关联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验证结果的同时,将所学的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比如在认识电力系统的主接线方案的实验教学中,除了认识理解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形式外,可以在实验台上让学生们自己动脑筋思考:两路电源供电情况下,采用单母线分段制的供电系统如何实现电源的切换,并动手操作其实现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不仅对主接线方案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又非常清楚地实现了在实际中,如果一条线路检修,如何切换电源的问题,即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5)运用实验与考核成绩相结合,加强引导和督促。

将实验情况评分并记入学期期末成绩,建立激励机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在完成实验后随机提问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比如实验分数占平时成绩的30%,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帮助,督促学生学习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教学过程。比如在变压器继电保护实验中,在正确完成实验后,可以提问:继电器的定义、功能、分类、文字符号、继电保护的要求等问题,根据回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督促学生看书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重实践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巩固理论,从而达到较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6)及时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全面的认识。

完成实验后,及时实验报告,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解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及时消化掌握的目的,真正实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达到深化和理解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在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工厂供配电技术》周乐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工厂供电》姚锡禄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