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地质矿产论文精选(九篇)

地质矿产论文

第1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矿产资源,评价

 

0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做好矿产资源评价、开发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矿产资源评价中也成为现在矿产资源评价的一种前沿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其处理、管理对象是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问题。

1 GIS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的作用及优势

对于传统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在矿产数据的时空性、多样性、庞杂性的把握以及数据转化方面问题一直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GIS作为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强有力的工具地质论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2]:

(1)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GIS数据库可完成多远的地学信息综合管理,在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有关地质、地物、地化、遥感信息通过数字化后进入系统,可长期保存,保障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开展。同时,也可快捷完成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成果图件。

(2)高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图件上可精确地统计各种地质体空间几何属性,如面积、周长等,有助于定量研究地质问题,完成手工操作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在不用进行地质信息数据转化的情况下,就可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减少矿产预测中的人为因素。

(3)灵活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GIS专题图层管理功能可方便完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来源图形叠加,不但大大减少图纸人工绘制繁重劳动,而且研究者可反复进行多次叠加自由组合。

(4)便捷的模型可视化功能。利用DEM、TIN模型完成各种空间测量科学数据的可视化,可方便地将成矿信息数据处理与GIS可视化结合起来。同时,GIS能够保证成矿预测的过程可视化,将成矿预测工作透明化[3]。

2 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及思路

根据研究工作的程度不同,将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分为经验型与理论型[3]。经验型是建立在已知矿床基础上的,在数据丰富的矿区可采用数据驱动的经验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理论型是在没有已知矿床或已知矿床很少的情况下,信息通过遥感和地球物理数据推断而来只能在对遥感等基础数据的分析下,采用简单的分级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4]。对于经验模型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步骤完成矿产资源评价[4,5]:

(1)搜集数据。搜集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矿产、构造、地球化学、航磁、重力及遥感资料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建立多元信息数据库,为下面的工作做好数据准备。

(2)确定矿床的类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区内的实际环境与已知的矿床类型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区域可能的矿床类型。

(3)建立找矿模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数据处理结果,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确定矿床类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列出各信息中的找矿标志。

(4)成矿信息提取。对模型进行定量化与转换后,根据量化后的模型,对专题数据的处理,根据所选的空间分析方法,应用GIS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确定找矿有利地区或靶区。

(5)预测资源量或储量。根据确定的特征信息与成矿模型、预测模型计算资源量。同时,将结果编制成果图件。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丰富的、高质量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

对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分析,应当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提高矿产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如果进行区域性成矿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就要包括区域中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全部信息 [6]。由于原始数据是由不同单位、不同时间采集获得,因此,造成同一研究区的相关数据有不同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及存储方式。因此,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如投影变换、格式转换,以保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5]。

3.2多源地学信息的管理是有效评价的保证

在GIS中对资源评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与数据库质量成正比[7]。一般有两种管理空间信息的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数GIS软件支持的GIS管理空间信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信息的方法;另一种新方法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管理空间与属性信息。由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地学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设计一种新的有效的数据管理结构十分必要。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的整理即保管也十分重要。

3.3 找矿信息的量化与转换

GIS可操作的处理主要是对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点、线、面及相应的属性描述。将找矿信息量化及转化也是矿产资源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经一定的数学处理,可以得出与成矿有关的图形信息[7]。对于地质信息,通过GIS提供的属性检索、空间信息量算及叠加、缓冲等空间分析功能,可完成从地质信息提取成矿信息的过程。

3.5 对矿产资源评价的空间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空间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平的关键。矿产资源预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对测区的认识即预测模型。空间分析方法通常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两类。两种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采用定量化表示专题属性最后综合生成预测。布尔逻辑、代数方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6,7]。

4结语

在矿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把握好能源开采的先决优势就是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关键。GIS对采矿空间信息的高效处理、采矿工程设计及采矿过程优化等方面都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其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将使其在采矿决策和设计中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同时,还应将其推广到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中,使其具有更大地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密,陈国旭,董高梅.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6-1099.

[3]石德强,姚燕,张永忠.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50-52.

[4]陈小云,胡光道.GIS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现状和研究思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56-59

[5]朱思才,吴家齐,刘和发.GIS技术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0,3 ,26-28.

[6]徐翠玲,钱壮志,梁婷.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第2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从实际工作中可知,煤矿的煤层分布和煤层周边的岩石的种类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地方的地质条件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针对不同的煤层和地质以及面积的大小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作业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在煤矿生产中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的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参考历史经验来进行相关作业,这样可以增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相似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加大生产的安全性。首先,根据《矿井地质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在与开采之前两年与地质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在设计开采方案之前三个月形成系统的详细的地质说明。这些地质信息材料对于煤矿开采中的巷道掘进的方式和所用的相应设备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地质测量信息准确,能够避免开采方案设计失效,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测量数据信息要应用到煤矿开采设计、施工过程和回采过程等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但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果实际作业生产环境和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暂停生产作业并及时与地测部门联系,对其所提供的测量信息数据进行修正和解释。因此,要将地测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所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归档保存,同时要准确详细记录生产作业流程的内容,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数据分析高效地解决问题。另外,地质的变化也受到天气和季节的影响,所以,要与地测部门协调好相关事宜,定期做地质测量报告。再次,回采工作之前也要设计生产方案,此时地质材料信息的处理数据非常重要。对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掌握地面的变化趋势,对影响回采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趋利避害,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采前科学处理,同时针对回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在每一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都要认真进行采后总结工作,对提供的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准确程度做出评价。另外,地质部门还要对有岩浆岩侵入的煤炭测定煤的变质带范围及变质程度,测定煤层冲刷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薄煤带范围对煤质及回采的影响,通过核实后的煤厚,计算工作面储量,为生产衔接提供可靠的依据。

2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中的工作方法

2.1了解煤矿开采的地理状况

地测部门要对于煤矿开采作业的设计、施工、财会等部门提供的地质、测量材料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开采作业的情况给煤矿作业带来较为准确的指导,而且煤矿的开采要集中在地理测量中,才能保障其生产作业具有安全性。地理情况不是表面看到的现象,而是根据其内部的构造原理和结构特点来判断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煤矿的地质测量中首先掌握地理情况才是进行地质测量工作的首要方法,周围的建筑特点、地表承受力度、水文情况、山势结构等地理情况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全面的落实煤矿开采的地理情况。

2.2应用地质测量数据进行方案设计

由于地质性质的差异,开采方案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地测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遵循地质变化规律,根据自然状况的客观条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开采活动。这样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意外矿难给工作人员生命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双重损害。另外,每种开采方案都要有相应的矿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该地质开采过程中技术设备引发问题的应对方案,二是所提供的地质测量数据失误引发问题的对应方案,三是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的逃脱方案。

2.3提高地质测量工作地位,增强工作安全意识

由于地质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其数据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地测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煤矿生产企业常常将关注焦点放在开采过程当中,而忽视地质测量部门的作用。有的煤矿将地测的准备工作仅仅当做是例行公事,但是实际上地测数据贯穿于整个生产当中,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地质测量部门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地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从事煤矿开采作业的相关人员的平均学历不是非常高,对于地质结构和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矿井安全问题时常出现,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来解决。

3结语

第3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 地质找矿 运用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9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地质找矿工作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1地质勘探的涵义及作用

地质勘探工作简称地质勘探,是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建设等的不同要求,对某一区域内的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岩石等等情况进行勘察研究。根据勘探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勘探工作,例如,矿产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矿产进行寻找和评价;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对地下水进行寻找和开发;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水库、铁路等工程的地质条件等等。地质勘探的必要基础是地质勘探研究,对地质勘探技术手法的选用原则要本着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地质成果。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施工能够促进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

2深层找矿的制约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了,国内外对矿产勘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对成矿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在地质找矿中资金投入的增加,新型的地质研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主要有矿床模式理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以及成矿系统理论等等,这些成果的出现,对于指导深层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两种成矿理论。

2.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能够在寻找矿藏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矿床成矿的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同地质成矿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矿种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形成,具有成矿联系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之间自然组合。按照组成层次的不同,可以将矿床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组合等几个序次。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成矿系列理论,能够对地质找矿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2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

受近几十年来地壳流体研究的影响,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对矿藏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地壳的研究可以得知,地壳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的形成地区就多在地壳流体活动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地质勘探已经证明,地壳流体运动同许多稀有金属,如Au、Cu、Sn等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地质勘探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创新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

只有对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才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比较大的突破,这一点已经能够从国内外的重大找矿事例中得到证实。近年来,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正处于转型阶段,队伍调整、投入不足、各自为政、机制变化和风险加大等因素都对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部署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从布局上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必须加强对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是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组建一支创新型的地质勘探队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及时对市场动态进行跟踪,切实加强对矿产勘查的部署和研究。其次,要想对国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必须尽快出台对矿产资源的勘探规划,对公益性的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探要统筹安排,对找矿布局的引导要准确,结构要合理,注意对重复找矿和分散找矿的行为进行规避。第三,对成矿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矿种要着重进行勘探。相关部门要对重点勘探区域进行,对矿产勘探布局进行调控和引导。对一些已经确定潜力的成矿区域,在组织勘探工作时,要采用科学的多工种集成作业。

4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运用

地质找矿工作关系到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生产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理论,给实际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与以往勘探手段和勘探经验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部门找矿的准确率。

(1)运用综合勘探技术对矿产进行预测。运用综合技术对矿产进行勘探是今后寻找矿产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需要多种勘探手段的密切配合,仅仅使用一种物探或者化探的方法手段寻找矿藏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对物化探勘探技术的运用要以工作区域内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释。

(2)提高地质勘探技术的现代性。寻找矿产的方法有很多种,现代的找矿技术应该从思考使用综合技术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岩石的物理性差异的角度出发,了解从地表到地层深部的情况,并探究其成矿规律。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勘探数据进行计算并制作成图表供研究人员和地质勘探人员参考。在地质找矿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找矿的准确性,满足国家和生产单位的需求,还能够积累找矿经验,提高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在地质勘探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就能够保证地质找矿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3)创新找矿整体部署。应当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对地质进行探测和勘察,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并根据相关数据对基础参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持力层,然后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出基础参数用以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地质勘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找矿, 地址勘探,应用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the abbrevi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By extension, generally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synonym of the geological work, is based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 to certain areas of the rock, the strata structure, mineral, groundwater, physiognomy such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ifferent research. This articl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Keywords: prospecting, address explorati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址勘探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址勘探的范围。

一、制约深层找矿的基础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1.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 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创新整体部署

只有大的找矿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为战,分散布局,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

创新找矿整体部署,一是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二是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

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三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四是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五是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3 应用

3.1 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3.2 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4 结论

总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 李广和,徐兴旺,肖启斌等 大地电磁测探发在地矿勘察中的应用《矿床地址》2007.02

[2] 金钟国 邹琳 赵建文,瞬变电磁法在某些矿区找矿中的应用。《地址与勘探》2009.11

第5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积极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谢桂青研究员出生于1975年,在一个安徽桐城农村家庭长大,1998年自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获得地质学的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深造,在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始终不会忘记研究生导师—胡瑞忠所长的逻辑思维强和为人谦和,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均与研究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一路走来,谢桂青的求学生涯、研究历程,始终围绕着地球化学、地质科学展开,他也正是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我国的地质研究事业。在毛景文副所长的帮助下,非常荣幸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从2003年10月至今,他一直在该所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因为坚持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2005年时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0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起开始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上获得的荣誉和认可是与谢桂青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他长年深入到野外一线展开工作,在保持了勤奋、努力、踏实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得益于地质科学院优良学风、严谨学术氛围的培养和熏陶,并且在工作当中还时常得到课题组长毛景文副所长的关心及言传身教,同时离不开矿产资源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以及课题组大集体的互相帮助,迅速由科技骨干成长为了项目负责人。

谢桂青研究员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南岭、东秦岭等成矿带进行铜、铁、金、钼等多种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岩石学的研究工作和地质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资料、研究数据。此外,他作为第一负责人,目前正在主持及参与的课题项目包括科技部的“973”计划课题“隐伏大矿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2007~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金牛和怀宁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2010~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大型矿集区时空结构与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研究(2011~2013年)”、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湖北大冶矽卡岩型铁矿科学基地研究(2009~2013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课题“鄂东南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研究(2009~2011年)”等5项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他还以负责人的身份完成了4项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参加国际矿床会议、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内的一系列综合性学术会议。2010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前往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合作研究,与国外同行完成了多项科研探讨和学术交流。如今的他是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2011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北京颁发,共评出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谢桂青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推荐,成为10名金锤奖获得者之一,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唯一一名金锤奖获得者。

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方面成绩

迄今为止,谢桂青研究员共发表了79篇科技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达40篇,并且包括Lithos、OreGeologyReviews、MineraliumDeposita等在内的8篇国际SCI论文、7篇国内SCI论文;已提交并通过评审的技术报告12本,其中排名第一作者的为6本;同时,他共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3项及其他类型奖励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名列第三和第四位,省部级二等奖1项,名列第一位。

谢桂青取得的学术成绩不仅体现在科研著述上。很多前人都曾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岩浆岩和矿床做过研究工作,但谢桂青的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近年所发展高精度测试技术,他通过对鄂东南矿集区的侵入岩、火山岩和典型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系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鄂东南矿集区存在的二期成矿事件、四类矿化组合和四类不同岩浆岩组合,构筑起矿集区尺度的成矿工作模型,分析了不同期次成矿事件的成矿潜力并指出对应的主攻找矿类型,弥补了前人对侵入岩和成矿关系研究程度较低的不足。他的这项成果在鄂东南地质大队、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进行了学术交流,为鄂东南矿集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后来获得了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谢桂青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国际SCI论文、3篇国内SCI论文和若干篇核心期刊论文。

在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和成矿背景的研究中,谢桂青通过对南岭地区基性岩的测年和成因的研究,指出了南岭地区存在三期幔源岩浆事件,并且结合对东秦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和物质来源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深部处于板内多阶段伸展的新认识。这项成果为提出中国东部板内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谢桂青本人也分别以第一和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国际SCI论文4篇、国内SCI论文5篇和若干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除此之外,谢桂青还通过收集全球1886个铜矿床的地质资料总结了全球铜矿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提出了在全球14条重要铜矿成矿带建立起不同类型矿床的描述性矿床模型,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地质学会第三界优秀地质成果二等奖,并且在地勘单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第6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深部找矿;制约因素;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序言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域中,由成矿要素、源运储成矿过程、成矿产物及成矿后变化等诸因素构成的成矿整体。研究了解成矿系统的发育完整程度,可帮助我们建立起对研究区成矿过程和矿床类型的整体认识,在深部找矿中可起到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区域成矿系统及所产生的矿床系列“组合”有了基本认识,有助于在深部找矿中寻找新类型和新矿种,从而提高找矿的成效。不同的成矿系统形成在不同的构造环境和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掌握各种成矿系统的发育深度、空间,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这对于在一个区域中进行深部找矿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根据已有的大量探矿、采矿资料,已知变质、浅变质矿床多发育在中下地壳中,与慢源基性一超基性岩浆有关的成矿系统形成也较深,可在中下地壳中发生。按区域的构造层,可划分出产在古老结晶基底中的成矿系统、早古生代岩层中的成矿系统、晚古生代岩层中的成矿系统、产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的成矿系统等。越古老的矿床产出的局限性越大,越年轻的矿床产出的有利空间越多,尤其是产在多旋回构造的地块中的矿床。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影响我国深部找矿的制约因素来寻找有关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帮助我国更好的开展深部找矿事业。

1.深部找矿简介

深部矿产--目前学术界对深部矿和浅部矿尚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但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采矿技术水平,普遍将距地表500m以下的矿产称之为深部矿,在500m以内的矿产称之为浅部矿。目前我国大部分开采的都是在300m到500m的深度,所以深部矿产有很大的开采空间。但是,深部矿由于埋藏较深,使得在勘探时受技术、理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开采不顺利,再加上勘查风险和勘查投资都比较大,所以目前我国深部矿产的勘查和开采尚处于初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我国开展深部找矿的背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而且中国处于亚热带地区,成矿条件优越,所以中国的矿产拥有量很丰富,且矿种齐全,自然条件很好。但是中国同时拥有的是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很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现有矿山的资源供应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量。浅部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已有部分矿山资源消耗过度,危机矿山日益增多。目前矿产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新的接替资源,勘查对象不再单纯是浅部矿产,而转向深部矿产。国土资源部也早在2008年就颁布了《关于深部找矿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深部找矿作为中国今后找矿勘查的主要方向之一。国外同我国一样,同样都在向深部矿源的开采发展,但是中国在深部物探、理论研究和专项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比不上国外,尤其是在勘探技术方面,有待发展。

2.制约我国深部找矿的因素

2.1 勘查理论的指导性不够。

我国在找矿行业中整体的理论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矿产的开采越来越多,而且开采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矿床勘查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建国初期的水平上。现今我国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在研究深部矿床勘查的关键,但分歧明显。如翟裕生认为矿床勘查应将重点放在对特定地区成矿环境、成矿演化和成矿系统的研究上,从这些方面着手,经过科学的推敲,推算出深部矿的大概方位,可以节省很多的勘探时间和勘探成本。而赵鹏大认为,在勘探深部矿的时候,要非常重视找矿的“投资回报率”,和勘探过程中投资项目的“转化率”。即将用于勘探深部矿的投资同后来开采所能得到的矿产资源做系统的比较,确定有一定分量的“经济回报”,才开始勘探过程,以保证开采者的经济利益。所以,我国的矿床勘查理论百家争鸣,尚为形成统一而系统的认识,又缺乏实践验证,也就不足以成深部找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矿床勘查指导方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深部找矿最基础的因素了。

2.2 深部找矿技术不成熟。

深部矿一般都在距地表500m深的地下,所需要的开采和勘探技术要比浅部矿高,要求也更多。但是我国现在刚从浅部矿的开采中转向,相关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平常运用最多的是浅部矿开采和勘探技术。

浅部矿具有距离地表近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直观的矿化信息,并且人们有长期找寻浅部矿的经验,对浅部矿的产出特征及其成矿规律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深部矿由于埋藏深度大,矿化信息弱且干扰因素多,使得人们对深部矿床的相关特点知之甚少。针对浅部矿和深部矿不同的特点,所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别。深部找矿除了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还需要新型技术和方法的帮助。传统的勘查技术手段对浅部矿的找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用于深部矿勘查却收效甚微。当前我国在新型勘查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发展不快,技术不够成熟,技术含量低,这成为了制约深部找矿的因素之一。

2.3 地质人才的匮乏。

找矿、开矿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地质人才,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了地质人才其他各个方面也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地质勘探常常需要东奔西跑,而且工作的地点也大多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眼里地质勘探是一项很“不好”的工作,在学生选择专业时,地质类学科也经常被人们所抛弃,所以我国的地质类专业生源很少,选择相关工作的人更少,缺乏新鲜血液,地质人才青黄不接。另外,我国地质人才的奖励机制也不健全,在地质人才缺乏的现在,要想将地质学发展好,将成矿理论、找矿技术发展研究好,就必须有很好的激励制度,鼓励、促进有限的地质人才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展开深部找矿工作。

3.我国深部找矿制约因素的解决方法

3.1加强我国成矿理论的研究,更好的指导我国深部找矿事业。

要保证深部矿勘查取得好成效,首先要加强对深部矿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深部矿找矿信息并研究有效获取途径。这就要求学术界对深部矿床成矿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指导找矿工作。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方向,同时实践也是理论的基石,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正确、科学的理论都是在经过无数的错误与失败后归纳出来的,我国的成矿理论正在发展、研究阶段,正在慢慢的成长中。现阶段,世界上成矿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和丰富, 新的矿床成因理论和认识不断出现,如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统理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等。它们的出现及发展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性作用。没有运用成矿理论进行深部找矿,就会失去深部找矿的底层基础,找矿工作进入乱找、难找和找不到的局面。要做的是吸收借鉴这些先进的科学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固有的特征和成果,集思广益,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阶段尽量做到科学化、先进化和可实施化,将一种或者几种理论综合运用在实际的深部找矿过程中,提高深部找矿效果。

3.2 大力推进深部找矿技术的研发。

在出露矿、浅部矿找矿时期,地质找矿的基础地表露头,获得矿化信息比较简单。深部矿床一般地表显示的矿化信息少,比浅部矿要付出更多的艰辛,需要采用更多的方法手段,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才会成功。深部找矿技术攻坚研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物理探测技术,其二是深孔钻探技术。现今我国深部探测技术和相关仪器的研发主要是朝着增加探测深度和增加探测灵敏度的方向进行的;另外由于地底深处有辐射等物质的干扰,所以探测仪器抗干扰的能力也要提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深度物探技术和深穿透的化探新方法,高分辨行尾遥感技术等。我国现阶段正在开展对几项技术的提升和研发,如瞬变电磁法、井中物探法、金属矿地震勘探法以及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其中井中物探技术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技术。井中物探,主要是将探测仪器放到钻孔中进行勘探,减少了物探工作的深度,并且同时避免了相关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之一,它在发现勘探井旁边的盲矿是非常有效的。在应用井中探物技术的同时结合多种方法共同勘探,可提升我们的勘探效率。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朝这方面努力,但是研究成果有限,不足以满足现今勘查深部矿床的技术要求,需要进一步发展。在深部找矿过程中,除了利用更成熟的地质理论和更先进的物化探方法、遥感技术等新探测技术外,最终还需要使用钻掘(探)技术来取心取样,证实推断和探测的正确性。随着勘探深度的增加,对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钻探设备、钻探机具、泥浆技术以及分枝转向施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创造必要的研究条件对重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才能满足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需要。

3.3 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激励机制。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是前进的推动力,我国要想做好深部找矿工作,在这方面有成绩,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是在学校,首先要转变考生在选专业时的错误观念,地质勘探是一项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事业,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进步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利用,这都是地质勘探人员的功劳。第二步就是人才的培养。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有重大的责任,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是人生理想教育和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向上的人生观、科学严谨的技术风格、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的实践认识,这些都是学生将来工作生涯的基础。当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经验的累积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前辈带新人是一种永不过时的培养模式。通过前辈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光专业方面能得到提高,在职业道德和人生等各个方面都能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人才的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实行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津贴标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按参与深部找矿及开采项目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加强地质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业务能力建设,把地质人才培养与深部找矿项目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培育和造就地质类创新型人才,更好地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取得更大的深部找矿成果。

第7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探;地质找矿;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83-01

地质勘探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科学合理地采用地质勘探技术,才能够丰富地质找矿的方式方法,当时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更加合理地融入相关的技术原理,提高地质勘探的技术水平。

1 深层找矿受限原因

1.1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在特定的地质发展期间,地质成矿和地质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种类的矿床因形成原因相同而自然结合在一起,而地质结构因发生部位不同,所以其形成的矿种也有所不同,这一过程属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成矿原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于地质勘探人员找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依据,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各不相同的层次,可把成矿系列合理划分成四个序次: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该矿床不管处于哪个层次都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可全面发挥良好的指导效用。

1.2 深部流体作用理论

在地壳流体研究作用下,矿藏的产生和地壳流体运动有着直接性关系,这一过程称之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从地壳研究可以看出,地壳深部运动具有较大范围,但矿藏通常是在流体活动处产生,尤其是在大范围流体活动处产生。通过实际勘探工作证明,大部分重要、罕见的金属均与流体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矿藏大多产生于流体活动范围。由此可知,地壳深部的实际流体活动会牵涉到矿藏的产生,这给地质勘探人员展开找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2 目前常用的找矿方法

找矿方法是泛指为了寻找矿产采用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手段的总称。矿产资源是通过找矿发现的,找矿方法就是找矿,它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从远古人类就进行找矿活动,说它现代是因为找矿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增加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找矿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矿床各自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找矿方法。一般来说,找矿方法实施的首要目的是获取矿化信息,并通过对矿化信息的评价研究最终发现将找寻的矿产。目前常用的找矿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地质工作者会根据不同矿床各自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找矿方法。现在常用的找矿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三大类。地质找矿方法包括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等;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生物、同位素、水化学和气体测量等地球化学测量等;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包括磁法、电法、地震法、重力法、放射性法等。上述各类方法需要对地质体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提取矿产可能存在的有关信息,并相互验证,以提高矿产的发现概率。

为了合理使用找矿方法,经济有效地进行找矿,必须认真做好找矿方法的选择。选择找矿方法时,既要考虑矿体产出的地质环境、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体的形态与产状,又要考虑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自然地理景观等。一个矿床的发现和勘探不是单纯用一种找矿方法取得的,而是多种找矿方法综合应用的结果。各种找矿方法不能独立使用,每种找矿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前提,只能从某一方面研究地质体的特性。因此地质工作者特别注重找矿方法的综合应用,其中以地质为基础,地质起着综合和枢纽的作用。

3 遥感找矿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3.1 遥感影像性结构与成矿的关系

据有关研究表明,大部分遥感影像线性结构所反映的是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岩石软弱带、变形带或应力集中带,这是导矿和容矿的场所,也可能是一些成矿沉积盆地边界的控制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对遥感影像线性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成矿规律,从而明确出找矿方向。由地质地貌形成线性结构影响着成矿的各种可能性,通常,大部分矿产都分布在这些地质地貌出现过较大变化的地区,如一些矿田或成矿带分布在巨型断裂带上,不过也有一些具有工业远景的矿床分布在主干断裂斜交或平行的次级断裂和节理带中。分析研究地质矿床遥感图像,我们还可以通过感知地形构造发现一些矿区特点,其中一些岩浆区矿床多分布在岩浆沿大型剪切带侵入扩容拐点区内,研究利用遥感图像,并对图像作相关技术处理后,便可将找矿方向锁定在一定区域内,对这些区域附近一带进行重点勘查即可,节省了大量勘查工作,提高了勘探效率。

3.2 利用遥感多波段技术分析矿产分布及成矿关系

矿床出现矿化和蚀变后,其物质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会与原岩发生变化,会有构造的显现,地形地貌呈现出异常,以致于在遥感影像上出现光谱反映出来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具体可表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多波段影像上,根据多波段影像色、形、线、纹、环的特征对影像进行目视和机译后提取应有的信息,对蚀变矿化有利的岩性、构造形变情况及过程进行判识,并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机制,为综合分析提供前瞻信息。通过红外航空遥感图像等多波段遥感图像对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进行解译,可运用目译解译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同时,还可利用机译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圈定出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矿产勘探需要不断更新勘探的技术,而且要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更好地提升地质找矿工作的质量,所以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技术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反思和完善找矿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第8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同位成矿;找矿;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097-02

1同位成矿

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同位成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该中心无论是在同时期成矿和不同时期成矿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这是前提条件;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赋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还要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

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成矿中心与改造成矿中心具有一致性,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矿化及其不同种类的分带明显、规模大,因而可出现相关的不同矿种规模大的矿床共生产出的特征;成矿岩体(岩脉) 具有充分演化分异特点,这与其他特征一起,标志着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态中,存在局部平衡态,有利于形成“同位成矿”;相关矿种、类型矿床产出地区的深部,存在规模大的岩体(基性至中酸性等) 或岩基,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等。

2找矿技术

2.1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地质环境

为此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成矿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并运用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查明在此环境下的构造、建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易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要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特点,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展布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矿床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3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或矿化集中心区) 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 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含隐伏中心) ,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甚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致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2.4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要根据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或类似地区的情况,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有针对性地优选不同工作阶段的最佳找矿技术方法手段及其组合,按工作任务不同分层次组织实施,以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4.1矿山及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总体来说,工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矿山本区及其深部找矿,保矿山坑口生产;二是在矿山近、矿山开拓系统附近可延展到的部位找矿;三是矿山或矿山之间的有望矿带中找矿。要求在矿区范围内统筹部署好地、物、化、遥相配套的大比例找矿勘查工作,并要求不同的大比例综合性地质工作与之配套,以便最佳使用所获找矿信息。同时强调必须做好有针对性的物探工作和地下物化探工作。在实施中则根据急需程度逐步推进。

2.4.2成矿区带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一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主要是1/20 万) 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二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三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3结论

(1)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

(2)同位成矿理论可解决找矿的重大问题。

(3)以成矿理论作指导,地质环境为基础;沿着有利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找矿信息,确定主攻矿种类型,判定矿区范围与类别;部署找矿工作。新的配套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

(4)同位成矿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9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理论;矿产资源;勘查技术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新时期矿产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地质矿产勘查理论以及技术的工作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和深化,也必然会在我国的矿产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地质勘查的概论

所谓的地质勘查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工作,也是一种具有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双重性质的科研工作,主要工作是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去探明地下储藏的大量工业矿床,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企业建设提供必需的矿产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然后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采取加工,从而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质勘查的科学实践性质主要体现在是一种在隐藏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索的工作。因为在勘查工作所依据地质资料及工作中所取得的资料总是处于隐藏状态,以至于在此基础上所取得的有关矿产特征的认识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永远处于不断探索深化提高之中,所以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科学的勘查理论作为指导,对地质资料深入分析,从而得到相对客观的认识,来确保勘查工作的正确实施。

地质勘查的生产实践性质主要体现在矿产勘查的研究对象“工业矿床”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特殊商品,通过矿产企业的介入,从而使矿产资源得到一些超值的利润空间。

二、地质找矿方式研究

现阶段主要运用的地质找矿方式有地质填图找矿法、重砂找矿法以及砾石找矿法等。在恰当的环境运用有针对性的找矿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找矿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地质矿产勘察技术。

地质填图找矿技术理论。此方法全面的结合了地质的矿产资源分布和调查研究的分析数据报告,运用现代化的地质理论,对工作区域之内的岩石、地质的基本结构、地质的构造、地层、矿产的基本特质等等,进行全面的研究,最终根据所得的结论总结出相应的地质勘察的规律,开展找矿工作。

砾石找矿技术理论。砾石找矿技术主要是通过被风化之后的矿石或者是砾矿等,进行研究,并且对矿石本身的结构性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水流、重力以及冰川的搬运作用下,对矿石分布的范围进行查找,运用这种技术原理,对水系、沿山坡以及冰川活动的矿石进行查找和研究,最终寻找到矿床。

重砂找矿技术理论。此种技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地质矿产当中的沉积物质进行研究,将此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来寻找到矿床以及原生的矿石,是一种现代化的地质勘察技术理论。

三、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展开分析

1、严格部署矿产勘查工作

由于在矿产地质勘测过程中,矿产的情况及类似地区的情况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相应部署,最好能部署出地质―遥感一化探一物探综合找矿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对不同工作阶段的相应技术方法进行综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地区的矿产工作进行相应勘测,以达到最佳找矿效果。利用这一模式在或是矿山进行勘查的时候,应该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相应工作。具体来说,这一范围内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可以在矿山本区或是深部地区进行找矿,以保证矿山坑口生产。可以在附近矿山或是矿山扩展部位寻找矿体。也可以在矿山和矿山之间可以望见的矿带中找矿。不管分几个方面找矿,都要有与矿区范围内的统筹部署的地、物、化、遥等相配套的大比例勘查地质工作,以便获得更多的找矿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物探工作和地下物化工作。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则要以采矿急需程度开展相应工作;在成矿区地带进行相应勘查,可以以面到点和点面结合的原则勘查工作落实到实处。其在勘查过程中,也需要做一些工作。可以对矿区小比例尺地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并从中选出有希望的矿点,并对找矿远景区进行相应圈定。然后对找矿远景区进行大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等工作,对矿区点及异常进行筛选,并对其做出相应评价,最后确定最佳矿靶。最后,要有针对性的对矿靶区进行分析,找出矿靶位,作出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要选择出最佳位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概查和普查基地。

2、地质勘测应采用综合应用和联合解释方法进行

勘探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原勘查方法创新,改变原来的从地球表面到深勘察的方法。从全面应用和联合解释我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具体地说,从物理性质差异的深部地质结构和岩体成矿规律的角度相应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物理相应,这不仅可以获得有效的地理数据,也可以到相应的数据、图表和输出数据图分析及方便确定相应的矿区。使用这种方法,勘探、相关人员也应该和找矿有关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专家合作.

3、使用新型地质勘测技术

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难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环保需求,也为了提高矿产地质勘测效率,产生了一些新的地质勘测技术。如X荧光技术和低频电磁法。X荧光技术原理是物质受一定波长光激发后,在较短时间内发射出波长大于激发波长的荧光,也可以将其称为元素X特征线.利用这种元素X特征线能量的差异性在不同方面进行应用及相关方法,都可以称为荧光技术。就目前来看,这种X荧光技术凭借着其机动、灵活及能即使取得元素成分等优势在矿产地质勘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在矿产地质勘测中应用能较快指示矿矿体的赋存位置及地下隐伏构造,同时也能对矿体边界进行划分,并确定矿层的厚度。这种技术易受矿体颗粒度、水分度等因素影响,但是采用相应促使能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能保正一定的测量精度;甚低频电磁法是通过对所测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与相应矿区地质研究规律及矿体赋存规律进行相应预测的。其不仅能圈定异常地质体和产状分布,同时也能预测到矿体空间赋存部位,能为神部位找矿提供相应依据。这种技术凭借其快速、高效、轻便、经济等优势在隐伏和半隐伏矿体空间定位中应用有一定效果。但是在使用这种技术的时候,在地球上必须有一点能收到不少于一个甚低频电磁信号才能展开。因此,在选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选择较强、较稳定的区域。只有这样,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矿产勘查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谈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矿产勘查的研究对象----矿床学,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曾将矿床学作为矿产勘查理论的一部分,也有些国家直接把矿产勘查与矿床学统称为经济地质学。

另外矿产勘查与采矿学、选矿学、冶炼学关系也相当密切,矿产勘查作为采矿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不了解采矿学、选矿学、冶炼学的技术要求,就不能对矿床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目前,勘采生产一体化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除以上学科外,矿产勘查与地质基础类学科、经济类学科、数学类等学科也有关系,相互间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数学中的概率论、多元统计分析及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分析等显得尤为重要。

在矿产勘查发展趋势中,我国的勘查经历了露头矿、易识别矿、浅部隐伏的过程后,找矿难度日益增大,作为隐伏矿、难识别矿已成为重要对象。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行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加强,目前我国存在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开采的后劲不足等特点,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开发我国的矿产资源,同时提高开采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和技术水平,对矿产勘查技术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

[2]郭伟,李建军.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低碳世界,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