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返乡创业论文精选(九篇)

返乡创业论文

第1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环境;创业活动

中图分类号:F30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3-0117-06

创业是一个跨度巨大的社会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德鲁克认为,创业主要表现为利用高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提升创业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以引导市场需求倾向[1]。Schumpeter认为,创业其实是创立一个将从未有过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加入到“生产函数”的体系中,创业者的任务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2]。创业会刺激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前进,并不断给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特别在中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消除农民工创业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分析

根据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即全球创业观察)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指数由2002年的122上升到2009年的188,创业率超过了50%[3]。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活跃,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以年均增长7%的速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创业环境较差、农民工创业相关政策的缺乏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起步阶段还是困境重重。

1金融支持缺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是资金问题。只有不到25%的农民工创立企业得到扶持贷款,但是贷款数量十分有限。创业起步阶段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够拥有足够的起步资金,虽然农民工在外务工有一定的积蓄,但是这对于创立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却是非常之少。而农民工返乡创立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贷款资金,会极大伤害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不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多数返乡农民工会停留在创业起步阶段而无法前进。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和各类创业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给予应有的重视,既缺少积极地引导,更缺乏创业优惠政策。

另外,企业的用地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厂房是临时租借的,有的甚至把自家房屋当作厂房。这虽然能使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企业一旦有发展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时,土地问题还是会显露出来。

3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

教育和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可以让创业者掌握创业的相关常识和技能,学会主动关注市场的变化。这无论是对创业方向的选择还是未来企业发展路径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创业选择方面依然存在盲目性。由于盲目性而创立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上会受到较多限制,最为显著的便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缺乏。

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在通讯、公路和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这给农民工创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困难。在农村的客观环境中仍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商业环境不完善,市场开放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

从上述关于农民工创业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创业环境是农民工创业的关键性外部因素。金融和政府政策会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创业导向、创业选择甚至是创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返乡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也会直接影响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立企业的相关知识的获取;国内商业环境和市场的开放程度更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农民创业的关键是制定和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开展农民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创业[4]。总的来说,创业环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所以,研究创业环境对于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的主体,其自身素质会对创业的意向、创业的选择甚至是创业的成败产生直接影响。农民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是否有勇气放下在城市打工的工作机会,回乡创立自己理想中的企业,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向中最关键的因素,对于农民工是否创业的边际效应最大;而农民工主要从事以体力打工为主的粗放型劳动,能接受到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匮乏,文化素质低下,这对于创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并且在前两者基础之上的以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机会把握为主的创业能力,更是创业起步阶段的重要个体能力因素;加之农民工外出打工所积累的社会经验、社会网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带头人、客户群体等等,都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所特有的创业资源。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些个体因素属于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内部因素,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农民工的个体特质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关键内容。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论述,为了更加直观和全面地讨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关系的模型,以期能够为改善农民工创业环境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

1 理论依据

Katz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活跃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5]。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对创业环境的研究,可以优化现有的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行为发生的良好创业环境导向,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失败率。Grundstén把创业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分为理性和感性两大环境要素[6]。Gnyawali和Fogel认为,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和能够掌控的各个因素的总和[7]。Romanelli指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的可得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会对新创企业的融入产生影响[8]。Austin等将创业环境的概念界定为不受创业者控制的但却会左右创业者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总和,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9]。Gartner则把创业环境定义为人们的创业意愿、技术转移程度、资源的获得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作用等[10]。

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于1999年共同发起的GEM重点而系统地讨论了不同国家的创业环境以及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通过收集全球各个参与国的创业环境数据,对每个国家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国家之间创业活动的情况和差异来揭示一国创业活动水平的内在因素,并给出促进该国创业的政策建议。尽管GEM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GEM所提供的对于创业方向的研究方法却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国内其他领域内的创业活动与行为具有指导意义。GEM课题组提出的GEM2009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GEM2009重点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部环境对本国或本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然而对创业者个体的一些相关重要因素却没有划入重点考察范围之内。例如,返乡农民工的个人特质就是影响其创业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王国华基于我国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农民自身的特点,指出影响农民创业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影响农民创业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体制性因素、政府的政策、社会文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农民创业的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11]。黄德林在GEM模型的基础上,调查和讨论了创业环境因素、自身创业能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基本条件和素质对农民创业活动的影响[12];郭军盈在GEM传统创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中国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有外部环境、创业者自身素质和体制性因素,并把创业者的自身素质作为研究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并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能力素质和心理因素[13]。但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与农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外打工的经历,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历使其身上具备了普通农民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较强的心理素质、初具雏形的经营理念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创业外部环境特征是以GEM2009为依据,并在王国华、郭军盈和黄德林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而得的,外部环境特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商务环境、教育与培训、文化与社会规范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个体特征的选择上,是以郭军盈、黄德林所分析的返乡农民工个体特征因素为基础,最终确定个体特征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等;打工经历主要基于农民工经历方面的分析,包括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地区、在外务工所持续的时间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等。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打工期间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和所积累下来的以人脉或客户源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这些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2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外部环境如何通过影响农民工的自我因素来对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把外部环境特征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同看作是影响创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外的一个独特因素,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创业活动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变量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三、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可以看出,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外部环境特征则通过作用农民工的个体,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既可以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又可以通过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产生影响来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创业导向和创业能力,使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创业活动。

1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分析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Dollinger的创业学中是成功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不仅仅表现在创业过程中对于机会的把握和企业的掌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创业失败的态度[14]。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这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限制,拥有敢作敢为、拥有冒险精神的农民工的比例相对较小,而思维禁锢、行为保守却是多数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写照[15]。

(2) 文化素质。创业者的文化素质属于基础素质中的个体资源禀赋中的一项基础素质,也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属性。这不仅表现为创业者学历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方面会在创业阶段对创业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外出务工的经历,但是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十分匮乏,文化素质整体低下,机会识别能力较差,在创业起步阶段和企业发展阶段都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较低的文化素质不利于返乡农民工理性分析市场形势,明晰创业的方向,尤其是对于创业机会的发现与创业前景的预测更为不利。

(3) 创业能力素质。创业者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机会感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机会感知能力受制于其较低的文化素质,表现为滞后性和盲目性,无法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成功创业,更多的是盲目地模仿别人进行重复创业;在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由于多数为家族式的创业,不具备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权威关系,从而导致在起步阶段的企业管理混乱,组织协调能力下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这一特质对创业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

2外部环境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

(1) 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直接关系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首笔创业资金。良好的金融支持不仅可以在创业起步阶段解决创业者的资金困难,更会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可靠感,使其在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上更有信心,提高创业能力素质,为创业活动在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提供坚实而可靠的基础。因此,良好的金融支持可以正向地刺激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发展。

(2)政府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的缺失对于返乡创业愿望迫切的农民工来说影响深远。政府的政策扶持不仅包括政府提供的资金和相关项目的引导,而且包含了政府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帮助和支持性的组织,从而使农民工能够尽快地摆脱创业困境。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将与创业相关的资源和技术从资源富足区引向创业需要区,增加创业活动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提高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调节税收相关政策,降低农村新创企业的税率,从而提高新创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调动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政府政策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3)商务环境。商务环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资源,包括供应商、咨询机构等;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哪些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创业企业能够找到哪些资源;创业企业能否用得起这些资源。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能够把握到的资源十分有限。首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尽管有在外务工的经历,但是对于自己的企业需要哪些资源、哪些服务以及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和服务,都还是未知数;其次,根据GEM2009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商务环境服务在国际排名相对靠后,大环境也决定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获取创业资源的难度很大。良好的商务环境能够给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急需的资源和服务,这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更能点燃农民工内心的创业成就感。因此,良好的商务环境可以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4) 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指的是教育和培训系统在小型企业或新创企业内的普及程度,以及社会提供给创业者学习和提高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下,教育与培训对于农民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可以为初创企业和新成长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农民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宽创业思维,还可以得到培训机构提供的市场经济指导以及创业企业成长等创业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创业活动的目的性和效率性。因此,良好的教育与培训能够正向地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5) 文化与社会规范。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给予创业者更为宽松的社会文化及舆论环境,不仅在创业感知和创业机会的把握方面影响着创业者,而且基于对创业失败的社会认同,会在心理素质方面正向影响创业者。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也可以在财富创造的态度方面对创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财富创造相关指数,来形成创业竞争的良性循环,刺激创业的发生与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这样的优良的文化与社会规范环境,所以在创业初期就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产生负面的影响。创业的盲目性和担心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创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鼓励和培养农村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除了可以协助农民工明确创业的方向和创业的选择外,还可以给予创业失败的农民工更多的鼓励,减少心理负担,因此,良好的文化与社会规范可以正向地促进农民工的创业活动。

(6) 城乡二元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原因所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前五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特点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基础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素质而言作用不是太明显。但正是由于这一结构的出现,实际上在创业导向和创业意愿方面促进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活动。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让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坚定回乡创业的信念,促使城市劳动力回流农村,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而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打工经历的调节作用

打工经历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与普通的农民创业最本质的区别。农民工在外务工经历因素对于个体素质特征的形成以及创业资金和创业技能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经历,会使其从创业的选择到创业全程都有参考依据,并且在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强化作用,会在创业意识和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的正向影响作用;其次,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经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打工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些必备的创业知识更是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撑;最后,农民工的在外务工经历会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社会网络和固定的客户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以及忠实的顾客群体,这是创业起步阶段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也起着正向的推动作用。所以,打工经历在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活动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结论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现阶段增加农村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创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关键外部因素,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可以作用于农民工个体,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政策,改善当地的创业环境。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这一创业群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专门的金融财政支持;积极改善当地的商务环境,努力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相关支持,并且针对农民工自身的一些不足,开设创业教育和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创业积极性;除了农民工自主寻找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之外,政府也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工创业,寻找那些进入门槛不高,创业资金较少的项目。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更是对构建农村创业型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 [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8

[2]Schumpeter,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57-94

[3]Kelley, J, Bosma, N, Amorós,J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 [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 (GERA), 2009

[4]闫敏四川省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Katz, J A 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283

[6]Grundstén,H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the Entreprneurial Environment:A Study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 Creation[D]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4

[7]Gnyawali,DR,FogelDS 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

[8]Romanelli, EOrganization Birth and Population Variety:A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Origins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1989,(11):211-246

[9]Austin,J,Stevenson,H,Skillern,JW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 Same, Different or Both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2006,30(1):11-20

[10]Gartner, W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696-706

[11]王国华农民创业因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3-39

[13]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 [J]现代经济研讨,2006,(5):77-80

第2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swot分析

在金融危机浪潮的冲击下,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在返乡的同时,许多农民工也开始从创业中寻找出路。但是,创业维艰,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自身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的利与弊,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来说,有利于他们认清形势,知己知彼;对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者来说,有利于他们抓住机遇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从而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

1.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有利于弥合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可以真正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转变。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不断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将会逐渐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开辟农民就业的新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

2.农民工返乡对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进农村文明程度提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经受了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法制观念、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返乡创业,也必将影响周围的人们在上述观念上逐渐提高。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s)。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市场经济和城市文化的洗礼,视野得到开阔,观念得到转变,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创业能力,在返乡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对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对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有一定的感知,从而触发创业动机;其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农民工在务工时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再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农民工在务工的过程中,可能经历多次工种、岗位的转换,也有的成为一线的管理人员,这些历练使他们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最后,拥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农民工在外务工的过程中见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种种社会差异,迫切希望改变自身的现状,期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

2.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劣势(w)。尽管相对于未曾外出的人员来说,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首先,文化水平有限,整体素质偏低。返乡的农民工经历了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洗礼,能力、阅历虽然有所提高,但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还是受到限制,农民工还存在着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其次,存在创业冲动,忽视长远战略。很容易作出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而且缺乏坚定的创业意识,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无法应对创业后期的考验。

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o)。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危机都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体,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来说,外部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创业氛围良好。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种资源和机遇向农村倾斜,农户小额信贷限制得以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逐步确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金融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广大农村原本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返乡的大量农民工,而且由于就近务工成本相对较低,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创业的有力支持。第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日渐繁荣。返乡农民工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等优势项目,增强所创办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竞争优势。

4.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威胁(t)。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会受到各种威胁。首先,创业资金缺乏。大多数农民工在返乡时都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但往往都在创业的前期投资阶段,无法适时的衔接上后期创办企业中的资金运作。其次,盲目创业导致失败。返乡农民工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致使在办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第三,市场竞争力差。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是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多是缺少竞争力的低附加值产品,而且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与市场上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进行竞争。

三、建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农民工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格局,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创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各级政府既要看到挑战,又要看到机遇,审时度势,积极研究制定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1.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鼓励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做好返乡创业的评先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继续清理面向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保护返乡创业农民工及其创办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犯创业农民工或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同时,加强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确保返乡农民工安全创业。

2.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落到实处。首先,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鼓励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要设置相关岗位,调配得力人手,充分发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推动作用。其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税务报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第三,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登记注册后给予适当的扶持期,扶持期内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同时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第四,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要加强信息服务建设,及时出台各项政策,各类市场信息。要依托当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发展创业服务中介机构,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发、财务评估、信贷咨询等服务。

3.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引导和培训。一方面,鼓励返乡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等。各地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回乡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鼓励、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民俗文化型等产业或行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要创新培训机制,协调、整合现在分散在农业、扶贫、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和经费,统筹管理,集中实施,校企联合,明确高、中等职业院校(包括技工学校)为承担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或职业教育任务的基地,让农民工真正学到本事和技能。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拓展创业思路。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劳务输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利于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借助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在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合理有序的返乡创业,就能够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俊,崔传义.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 ,(11):3-8.

[2]刘文烈,王建.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j].滨州学院学报,2010,(2):35-40.

[3]马丽岩,张玲.金融危机形势下河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6):187-189.

[4]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2009-02-05.

第3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禀赋;社会支持;创业意愿;地域选择

DOI:10.16315/j.stm.2016.04.017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74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70%。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创业在其职业发展意向中排在前列。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态度和创业活动的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地域的选择呈现2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城市创业,二是返乡创业。由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长大,不具备务农经验和技能,融入城市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渴望通过在城市自主创业获得社会根基和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化差异,他们仍然是游离在城市社区正规组织和制度以外的边缘群体,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生存成本高、心理压力大和幸福感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

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工就业及其市民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诉求,改善其生活水平和发展环境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于有创业想法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选择留在城市创业还是回到家乡创业,同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创业地域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禀赋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其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其中具有创业意愿的样本,探究影响选择不同创业地域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和程度。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域选择特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促进城乡社会共同发展。

1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

1.1文献回顾

近年我国农民工群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体。结合已有研究的成果,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为出生在1980年之后,户籍为农村,在城市务工的青年群体。李丽群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期望与其父辈相比产生了许多不同,特别是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同,具备一定的开拓精神,具有十分强烈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体现了潜在创业者是否进行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对创业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因此,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能够为鼓励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提升地方创业型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对于心怀梦想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外出务工经历使他们对市场经济和非农产业有一定了解,为了消除城市生活压力,实现个人理想,返乡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一支富有生机的力量。柯健等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能够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二是随着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会不断流入,推动了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的繁荣。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创业地地域选择是创业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城市创业和返乡创业两种,而城市创业在新生代农民工心目中是追求职业成功、实现留城梦想的重要途径。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由于长期在外务工,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具备务农的技能,对农村土地的经营并不熟悉,年轻的他们不愿和父辈一样再当农民,而是希望能够融入城市,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更加看重未来的发展,通过受学校教育和打工经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资本和掌握了相关技术知识,为创业梦想铺路。因此,本文在创业地域因素基础上,探究新生代名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1.2研究框架

通过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和打工经历等;创业环境,如政府政策的扶持程度、资金可获得性、社会文化和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等,均会对农民工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因此分析框架以现有研究为基础,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和创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具体的作用效果。

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因素进行考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2个方面:首先是由社会支持的内涵和性质决定的。Malecki等认为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可以为个体行为提供帮助。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两种类别:实际支持和领悟支持,实际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关系成员的具体支持,例如建议、安慰和物质援助。从实际支持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是一个多维度的网络体系,包括宏观政府层面、中观社区层面和微观家庭亲友层面,这3个层面所涉及的要素与创业研究中涉及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一致。其次是由创业的特点决定的。创业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嵌入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降低农民工的消极情感,提高生活满意度,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与创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首先,个人禀赋包括基础素质和能力素质。基础素质指的是个体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和个人收入5个方面;能力素质考察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掌握情况。其次,社会支持划分为3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指的是政府创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观层面指的是金融服务、创业教育及创业咨询服务;微观层面指的是亲戚和朋友的支持。

2研究方法

2.1变量设定

本研究从2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进行考察,建立2个模型:模型一利用全部样本,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模型二剔除了样本中没有创业意愿的人,利用剩余的样本进一步分创业地域进行测算,以考察影响创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一中,因变量Y=1表示有创业意愿,Y=0表示没有创业意愿;模型二中,Y=1为返乡创业,Y=0为城市创业。根据前文分析对研究中的自变量进行赋值,如表1所示。

2.2模型构建

3实证结果及分析

3.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兰州、江苏和四川等7省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83%。样本中有304位调查对象有创业意愿,占样本总量的65.94%,样本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创业意愿;在304位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城市创业的有182位,返乡创业的有122位,分别占比59.87%和40.13%,样本中愿意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高。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状况,如表2所示。

3.2模型检验结果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SPS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3.3模型一的结果分析

模型一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其结果为:

(1)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44,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有创业意愿的概率总体比女性高出了0.905倍(Exp(β)=1.905),主要原因可能一是男性与外部沟通交流更容易,因此更易于开展创业活动,二是女性一般承担了更多的家庭事务。

(2)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系数为0.451,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每提高一个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创业的发生概率会增加0.571倍(Exp(β)=1.571)。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资源和经验不断积累,更加渴望获得一个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现实中打工生活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令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3)文化程度和技能掌握均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00和0.760,均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学习能力越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创业的发生概率会增加49.2%(Exp(β)=1.492);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而言显得十分重要,许多创业者会利用自己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进行创业,拥有一定技能专长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创业倾向的概率是未掌握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的2.138倍(Exp(β)=2.138)。

(4)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为负,回归系数为-0.398,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但是一部分工资相对比较高的人,为了寻求稳定的职业发展,自主创业意向不高;而工资较低的农民工,待遇不公平、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日益深化,对他们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与收入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收入在高一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降低1.488倍(1/Exp(β)=1/0.672≈1.488)

(5)社会支持方面,创业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49和0.580,均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政府制定的融资、财政税收、创业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创业活动的开展。另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创业意愿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环境中蕴藏的创业机会也会较多。

(6)创业金融援助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1.009,在5%的水平上显著。从影响系数来看,金融支持对创业意愿影响最高。由此可知,金融支持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

(7)创业教育和咨询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458,在10%的水平上显著。创业教育与培训支持力度每提高一个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创业的发生比将增加0.580倍(Exp(β)=1.580)。创业教育和创业咨询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获得创业知识、获取创业信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8)亲友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404,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其他条件不变时,亲友支持力度每提高1个档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创业的发生比将增加0.498倍。来自亲友的支持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能提供创业所需人力和资金等资源,还能够影响其对创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9)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但是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个人发展有更高的追求,其理想不会受到结婚与否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样本特征所致。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统计分析,具备以下条件者更容易产生创业意愿: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拥有一定的技能、月收入较低、政府创业政策支持较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创业金融、教育和咨询服务较好、能够获得亲友大力支持。

3.4模型二的结果分析

模型二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其结果为:

(1)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影响系数为0.716,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是女性的2.046倍(Exp(β)=2.046),与模型一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较高的结论相一致。

(2)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系数为0.765,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与模型一不同,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域选择的具有显著影响。婚姻不仅仅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家庭支持,同时也意味着承担责任,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寻求稳定的生活,已婚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返回家乡所在的小城镇自主创业的想法。已婚新生代农民工有返乡创业倾向的概率是未婚者的2.148倍(Exp(β)=2.148)。

(3)文化程度和技能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505和0.763.在5%的水平上显著。该结论与模型一得出的结论相符。文化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能力有更加科学的判断,更有可能返乡创业;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十分重要,掌握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产生返乡创业想法时会更加清晰自己的优势所在,创业态度更加积极,拥有一定技能专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概率是未掌握技能者的2.145倍(Exp(β):2.145)。

(4)个人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负,影响系数为-0.596,在5%的水平上显著。与部分收入相对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收入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的生活负担较大,和个人对未来的憧憬格格不入,因此更容易产生返乡创业意愿,同时也能间接反映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收入。与收入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收入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降低了1.815倍(1/Exp(β)=1/0.551≈1.815)

(5)社会支持因素中,创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906和0.662,在5%的水平上显著。创业政策是模型二中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与模型一相比,创业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更高。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该结论证实了模型一的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6)金融援助对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影响系数为0.772,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援助支持力度每提高一个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发生比会增加1.165倍(Exp(β)=2.165)。资金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其返乡创业的资金需求也具有数额小、期限短等特点,如果家乡的金融机构能够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配套优惠措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融资需求,则会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7)创业教育和咨询对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影响系数为0.475,在10%的水平上显著。创业教育和咨询是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创业教育和咨询服务,使新生代农民工系统的学习创业机会分析、企业创立和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为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8)亲友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486,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其他条件不变时,亲友支持力度每提高1个档次,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的发生比将增加0.625倍。由于生活成本和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返乡创业较容易获得亲友的赞同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初始资本和人手往往依靠亲人和朋友来提供。

(9)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为正,但是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素质更加受到关注,而年龄的作用因此被抵消或淡化。

综上所述,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具备以下条件者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更高:男性、已婚、文化程度较高、月收入较低、拥有一定的技能、政府创业政策支持较高、家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创业金融、教育和咨询服务较好、能够获得亲友大力支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禀赋、社会支持变量对创业意愿和创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本研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较高,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304人,占样本总体的65.94%。创业地域选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创业的较多,有182人,占有创业意愿者总体的59.87%。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受个人禀赋和社会支持的影响。首先,性别、婚姻、技能、收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地域选择也产生差异。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总体高于女性。与未婚者相比,已婚新生代农民工为了更加稳定和富足的生活,返乡创业意愿较高。月收入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可能性更高。文化程度较高、拥有一定的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更高。其次,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乡政府创业政策支持力度较高、家乡经济发展较好、创业服务如金融、教育和咨询较好,创业环境更加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更高。亲友支持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资本和后续发展的动力,因此亲友支持越多,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婚姻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4.2建议

本研究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基础上,细分了城市创业和返乡创业两种创业选择,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不同的条件下创业地域选择会产生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多个方面人手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

第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素质。大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例如政府可以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补助资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提供免费培训。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和咨询机构的力量,为其提供所需的服务。除了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之外,还要推广创业教育,传授先进的知识和和经验以开拓视野,提高其对创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第二,科学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创业的人数较多,留城意愿较强烈。但是由于身份制度等因素使其难以融入城市,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因此社会各界要积极推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扶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例如在创业资金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加大扶持资金力度,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补助、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税收优惠等;二是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创新贷款抵押物,在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在营造创业氛围方面,加强宣传,树立创业榜样,营造鼓励创业冒险、包容创业失败的氛围,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勇于进行创业实践。

第4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岗位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十项措施”,加大对乡村和城镇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实际、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消化一批劳动力。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项目和近农加工企业项目,吸纳返乡民工就地进厂务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着力在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使返乡民工返乡后及时转变增收方式,围绕本地产业和土地做文章,使他们增收有保障,生活有着落,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时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围绕返乡民工现象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导引导和配套服务。一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增强为返乡民工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当前,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做好返乡民工的排查登记,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返乡民工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好返乡民工安抚工作,尽力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借鉴先进县市区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力参与服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二是要为返乡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在办理就业创业相关手续过程中,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返乡民工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适当减免有关收费标准,并在用工管理、社会保险、降低就业创业风险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要加强对返乡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用地审批、税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对返乡办企业的民工应享受城市下岗职工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设立返乡民工创业专项基金,放宽返乡民工信贷审批政策,为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四是要对本地信誉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高的企业实施挂牌保护,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鼓励企业为返乡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五是要建立专门机构,及时收集各地用工信息,让返乡民工随时了解掌握劳动力市场行情,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指导他们重新外出择业或自主就业创业。

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技能保障

各级政府要重视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把它作为解决返乡民工就业创业,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工作来抓,在建立完善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使农民工就业转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进入就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设施建设规模,完善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培训工作水平,使农民工就业转移技能培训真正成为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返乡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要围绕促进就业、短期受用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对文化素质偏低、无专业技能、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专家面对面技术讲座活动、实行技术能手“传、帮、带”等方式,向他们传授农村适用技术,引导他们围绕农村市场找出路,增强自主创业本领;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的青年民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国家培训项目,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就业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训要以本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等方式,开展定单式培训,争取把返乡民工建设成为扭转现实经济状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第5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依据湖北黄冈、荆州、仙桃、恩施农民工的224份有效调查问卷,以SPSS17.0为分析工具,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人口较多的其户主创业的意愿较小,另外打工年收入高的农民工回家创业的意愿比打工年收入低的人强烈,同时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于农民工回乡创业也有重大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明显强于基础设施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同时有无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产生影响较为显著,而对打工环境的满意度、打工年限、文化程度等并无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回乡创业;Logistic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0303

1引言

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大量沿海企业破产,民工失业;农民工返乡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返乡潮现象,这只是一部分被迫返乡,现阶段也有大量民工在城里积累一定财富后,跟随国家对于农村的扶持,回乡创业已成为农民工回乡的趋势。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创业现状如何?创业中有哪些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了顺应这一大学术潮流,顺应国家总理同志的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呼唤,本文尝试研究是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促进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化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2文献综述

随着外出农民工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返乡创业人数将必然增加,并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群体。这一现象的形成,既有社会背景、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经济因素也起着很大作用。温敏(2014)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符合新农村建设目标,有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缩小城乡差距。张秀娥等(2013)曾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李含琳(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因为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外出打工只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孵化器;同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关小燕、张明林(2008)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农民资源禀赋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作用,其中农民人力资本是最关键的影响要素,经济资本对农民工创业行为也有显著影响。赵曼等(2008)提出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税赋重等挫伤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破坏了当地的创业环境。此外,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陷也极大地限制了外出劳动力返乡创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杨群红(2008)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四大难题,创业启动资金不足,是返乡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障碍;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影响返乡创业者的积极性;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创办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黄建新(2008)提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政策的扶持。第二,社会合力的支持,返乡创业的成功与否还需要社会组织建设的加强。第三,创业者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要成功,除了要有技术、资金、市场外,还要有创业精神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本文利用SPSS17.0的回归模块,构建二元回归模型,以深入研究湖北地区回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

3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分析

3.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为一手调查资料,源自2014年寒假期间在湖北省黄冈市、仙桃市、荆州市、恩施州地区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结合入户访谈,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24份,回收率747%。受访农民主要来自黄冈、仙桃,其中性别结构中男性647%、女性35.3%,婚姻结构中,已婚者862%,未婚者13.8%;年龄在25岁以下的24.3%,25岁~40岁之间的64%,这个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同时受教育程度中小学21.6%、初中51%、高中23.3%、大专及以上6.1%。

3.2样本统计分析

(1)家庭人口特征。

在224份农民工调查样本中,家庭人口数在3口之内的为39份,占样本总数17.4%,3~4口为100份,占样本总数的44.6%,而5~6口为73份,占样本总数的32.7%,6口以上的12份,占样本总数的5.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人口主要是3~6口之间。在农村家庭人口的多少也是影响户主是否敢于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农民工务工年收入及打工年限。

从样本数据来看,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年限为3~6年,这部分农民工常年在外,在务工期间也可以学习一些技能,增长社会见识,对于市场信息的掌握要优于常年在家的农民,而由表3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收入区间集中在2~5万,占47.8%。务工期间的收入对于后续创业来说是一种资金的积累,收入越高尤其是在2~5万间的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越高。

由表4可知,47.8%的农工认为其家乡的运输条件一般,而37.1%的农民工认为家乡的运输条件较好,而认为困难和非常好的所占比率不到20%。运输条件好对于节省运输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4农民工回乡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在农民工创业行为的研究中,被解释变量为农民工创业意愿,即0-1型因变量,1代表愿意回乡创业,0代表不愿意回乡创业。因此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模型的一般表现形式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nXn(1)

P=F(Y)=1/1+e-Y(2)

式中:Y为因变量,X1、X2、X3……Xn为自变量,β0等为待估参数,P为农民工愿意创业的概率。设因变量为是否回乡创业,自变量依次为X1家庭人口特征,X2性别,X3文化程度,X4外出打工年限,X5外出打工收入,X6对政府政策的满意度,X7对打工环境的满意度,X8家乡物流运输条件的好坏,X9有无社会保障。

由上表显示可知,在显著水平0.1下,家庭人口特征X1,性别X2,务工年收入X5,家乡物流条件的好坏X8;有无社会保障X9与是否回乡创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为:

P=11+e-(-0.474x1+0.629x2+0.333x5+0.412x8+0.527x9)

上式表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概率,当以下任意一个情形:家庭人口增多,性别为女,务工年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不齐全,家乡物流状况不佳时,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明显降低,其中家庭人口特征和家乡物流运输状况的好坏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上表显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对于其是否回乡创业并无显著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多半并不是科技型或者技术性,主要是一种养殖或其他粗放型的业态为主。

5结论与相关建议

依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一个家庭的人口数越多,其家庭成员的创业意愿就越低,家庭人口多,家庭成员更多的是寻求安稳的收入而不愿去冒险创业。(2)基于对有创业想法的人的性别来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由此得知,性别也是影响农民工创业的一大因素,男性普遍具有闯劲,创业意愿更加强烈。(3)对于创业,资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粗放型的创业中,而农民的资金主要源于自己的积蓄,而打工收入的多少则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积蓄,农民工务工收入越高,其回乡创业的意愿越强,收入越低,其回乡创业的意愿越弱。(4)家乡物流条件越好其物流运输成本越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越强。(5)有无社会保障也极大的影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热情,社会保障齐全的区域,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强烈,而社会保障不齐全,导致农民工后顾之忧更多,其回乡创业的意愿减弱。

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了顺应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减轻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压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差距,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需要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体系,包括加强改进农村医疗卫生,加大补贴力度,积极推行农民工各项改革工作等,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后顾之忧。(2)农民工资金出现困难时,政府需要及时的为农民工创造小额信贷的便捷方式,在乡镇各个农业银行、农村信合社和邮政银行等均开通农民工创业的小额贷款便捷服务,同时设立营业网点或调整其存在的营业网点,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信贷服务,缓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3)适当的列举一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典型例子,从思想上给予农民工创业鼓励,然后在行动上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做好时事市场分析,建设服务平台,让农民工知晓现在市场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且宣传当地区的发展优势与创业优惠政策,为他们创业提供较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此来带动全民创业。(4)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运输体系,降低农民工创业的成本,以提高农民工创业的信心。(5)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分化风险,降低因不测天灾人祸带来的影响,释放农民的小农意识与保守观念,以提升农民工创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温敏.新形势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考古,2014.

[2]张秀娥,孙,韦韬.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3.

[3]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4]赵曼,刘鑫宏,顾永红.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律、制约瓶颈与对策思考――基于湖北省15县67名返乡创业者的纪实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6).

[5]黄建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6]杨群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11).

[7]罗剑朝,李毅.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就业指导[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538.

第6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创业;现壮;对策

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数和规模都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据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返乡留乡农民工明显增多,并且各地都在积极鼓励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创新。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010万,首次超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1000万。在这一情况下,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先后下发众多文件以助推农民工更好地返回乡村、振兴乡村。尽管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当下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引擎,只有解决好这些障碍因素,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才“回巢”,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愿景。基于该背景,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主要了解四川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现状,调研正在从事创业农民工124人,还在观望农民工79人,深入探讨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活动现状的因素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1四川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现状

1.1创业人员个人特征

在124份回收问卷样本中,男女比例为53.32%和46.68%。女性创业者人数比例略低于男性,但差距不大。返乡创业者的年龄情况:30岁以下人数占比21.78%;30岁至45岁人数占比46.68%;46岁至60人数占比29.03%;60岁以上人数占比2.4%。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未婚人员占比14.51%;已婚(含丧偶、离异)人员占比85.49%。创业者学历情况:小学或低于小学学历占比8.06%;初中学历占比29.83%;高中学历占比40.3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0.97%,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创业者占比最高。

1.2创业活动的特点

1.2.1投资规模及来源

根据问卷调查,有17.74%的创业者启动资金在一万元以下;启动资金在1至8万元区间内的人数占总创业人员的41.13%;8至20万元区间人数占比25.81%,拥有高于20万元启动资金的创业者比例为15.32%。大多数创业人员的资金来源具有相似且单一的渠道,资金渠道是自有资金的创业者比例为58.87%;向亲友借贷的比例为21.77%;向银行贷款的比例为13.7%;资金来源于政府扶持比例仅为2.42%。大多数创业者只能进行小规模创业并且无法拓宽资金获得渠道。

1.2.2经营行业及形式

半数以上的创业者选择了与服务和商品有关的行业,比例为65.32%。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创业者选择农业生产加工。创业形式以个体性创业为主,占比58.06%;仅有3人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开展扶持型创业,占比2.42%。合伙型创业和组织型创业的农民工也有一部分。总体特点为:进入门槛低,技术要求低,创业规模小,投资风险小。

1.2.3经营规模及产值

返乡农民工创业多为小规模企业,企业员工数量为1至5人的企业占大多数,占比为64.52%;雇员大于20人的比例为12.9%。由于企业投入少、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数额较低。年产值数额在2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74.19%;年产值高于50万元的企业仅占比10.48%。

1.3政策感知及需求

1.3.1政策了解

大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对政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一部分创业者完全不了解政府政策。非常了解创业政策的创业者占比仅为10.48%;59.68%的创业者了解了一些相应政策;而有29.84%完全不了解当前的所有政策。

1.3.2政策倾向需要

创业者的政策倾向需要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创业技能培训、初期税费减免、信贷扶持、用地优惠、信息咨询服务、审批手续简化以及创业项目支持等。其中对初期税费减免的需求较高,占比44.35%,少数创业者有信息咨询服务需要,占比24.19%。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没有解决创业者实际需求。

2四川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工存在自身禀赋,且培训力度欠缺

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缺乏专业的素质培训,使得创业者的视野较为窄小,思想保守。创业者也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缺乏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经历为他们带来的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提升,而很难学习到管理知识。其次是创业意识落后,大多数创业农民会选择传统行业,导致农村创业瓶颈难以突破。并且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简单,难以及时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并且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在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人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培训内容和创业者实际需求不完全契合。现在的政府培训主要针对技术层面,缺乏针对管理技能和市场指导的培训。

2.2创业形式单一、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农民工初期创业都会选择个体形式,且享有政府扶持的企业不到百分之三,虽然近年各级政府均出台各种措施利于农民初期创业,并于2020年首次整体推出投资总额达218.5亿元的130个项目,鼓励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但从数据来看,农民工切实享受到的政府扶持还较少。其从事行业集中于第三产业,尤以餐饮、零售等行业为主,其中一种原因是第三产业投入小,且经营的难度系数较低,这就导致了创业特点极为相似,彼此之间差异小,从而形成过度竞争。并且参与创业的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又未接受过系统的创业经营培训,很难有能力将创办企业形成规模化,仅仅停留在小规模的“养家糊口”阶段。

2.3硬件设施不匹配,文化氛围落后

通过调查,只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表示家乡有创业孵化基地,且有26%的农民工在选择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一问中选择了创业场地困难,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目前不管进行什么形式的创业,用地的问题都是根本问题,而审批一块地手续繁琐,对农民工是巨大的体力和时间消耗。调研过程中发现,政府规定的免费试用土地质量差、位置偏远,非常不利于开展创业活动。此外,乡村公路落后、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依然存在,与外界交流的信息平台匮乏,农民创业的产品难以推广,并且运输问题也是农家好产品走出乡村的一大阻碍。最后,农村是相对闭塞的环境,创业气氛不浓厚,且重视“人情”和口头约定,法律意识淡薄。

2.4政策落实不足,“融资难”问题突出

四川地区先后下发多个文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农民工工作的开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仅有59.68%的创业者了解一些政府政策,这是因为部分创业者对政策关注较少,在创业过程中仅关注企业利润经营额等;且政府的宣传成本和受益不对等,没有达到宣传目的。且融资问题还是目前困扰初创企业的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58.87%的人员启动资金来自自有资金,但这部分资金非常有限,通常在十万以下;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除了银行借贷外,很难找到其他融资渠道,但银行借贷在企业规模、信用等方面条件很高,这就成为企业扩大发展的瓶颈。有44%的农民工还希望有初期税费减免的措施,这将极大的提升其创业积极性。

3促进四川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

3.1个体层面: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夯实返乡创业基础

作为创业主体,返乡农民工群体是决定创业结果的根本性因素。返乡创业农民工应该积极作为,以改变自身禀赋导致的视野狭隘、思想保守、能力不足等情况;同时,紧密联系乡镇基层组织与干部,及时告知自己的创业意愿,了解政府相关扶持政策,主动寻求帮助,畅通创业渠道,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准备好创业的“第一桶金”;提高管理能力。创业的起步主要靠信息,而成功则主要靠管理。因此,返乡创业农民工要加强学习管理知识与管理经验,提高管理企业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能力培训,重点学习相关行业技能、多接触国内外先进的创业理念,了解创业风险及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借鉴参考返乡农民工创业者成功的案例;有意愿、有余力的农民工还可进一步参加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成功创业夯实基础。

3.2社会层面:加大社会关注,营造有利创业的氛围环境

目前,社会上对农民工这一群体还存在着许多偏见与歧视,遑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数都得不到家人朋友乃至全社会的认同理解。这就需要政府在舆论上影响全社会,通过表彰、宣传返乡创业成功的农民工典型,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社会各界人士要充分尊重、关注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认识到他们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巨大贡献,认可他们的创业活动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从而营造优良的创业氛围,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增强,带动更多的能人志士返乡创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政府层面:优化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支持

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可将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作为施政目标,将施政效果作为考核目标,建立并完善考核章程,针对不同农民工创业的不同特点,细化目标并开展“因材施政”,保证扶持服务的落地实行,如发现落实不善的情况需着重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其次,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提供配套的一体化创业保障服务。政府需要建立集创业信息指导、手续办理、融资、销售推广、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创业指导平台,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更便捷、更直接地获得创业信息、把握创业方向,简化其创业登记程序和审批程序,充分保障创业资金的供给和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帮助其减少试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着重开展政策指导援助和技术培训援助。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创业工会、联盟等组织要对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彻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一对一”的优惠政策指导,详细记录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详细需求,对有困难的农民工进行长期性的跟踪帮助。

参考文献

[1]孟铎.农民工返乡创业机制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46-47.

[2]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

第7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曾几何时,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立足是很多青年人的梦想。而一度,不堪忍受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又有很多青年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对很多青年人来说,人生的轨迹几经变迁,又如此类似。

而在当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青年又把创业的地点瞄准了家乡。一股浩浩荡荡的“返乡”潮流在全国的年轻人中蔓延开来,返乡创业成为很多青年人的选择。只不过,在互联网+的时代,青年返乡,不再是“逃离北上广”的无奈,而是用新思路、新视野审视个人发展与家乡发展之路。用电商平台销售特产、做特色民宿、帮助家乡发声……返乡青年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立足家乡创业,将个人奋斗与家乡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创业之星”到“村淘”合伙人

陈强是一名24岁的福建古田县青年。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创业经历,他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创办了“集美大学出游策划工作室”,瞄准各个班级社团对组团出游的需求。之后又尝试和伙伴们在网上销售安溪铁观音茶叶,还曾经在“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中获奖。

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不足、合作伙伴意见分歧等原因,几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一次运送橙子回家售卖的契机,让他再一次找到了创业的热情。

“经过一整天的售卖,我打算在便利店里吃碗泡面休息一下返程,毕竟这一天的行程也接近三百公里了。带着喜悦和轻松,手上泡面热气腾腾,心里满满都是幸福。忽的一下,一张海报出现在我眼前,它就静静地贴在墙上让我去发现。海报的内容是阿里巴巴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

回家之后在网上一搜索,关于“村淘”的信息就出现了。“阿里是如何介绍村淘的呢?三大战略之首!第一是农村淘宝,第二是大数据,第三是跨境电商。可见阿里集团对农村市场的重视。既然有大背景和好舞台,我就也去报名吧!”陈强决定。

经过线上考试,线下笔试和面试,再顺利通过试运营,陈强成为古田县莲桥村的农村淘宝合伙人。

古田县位于闽中偏北,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称号,有70%的农村人口从事食用菌生产。而陈强的村淘站,也正是销售古田农民人工栽培的新鲜白木耳。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村淘生意不错。陈强信心满满,要在村淘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将古田特产销往全国,让更多人知道。

“能够回家创业,还能和父母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陈强只是众多返乡创业人群中的普通一员。在政府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电商的蓬勃发展与当地特色产品的对接,也成为了解决就业,吸引年轻人返乡的最好手段。

“互联网+品牌农业”

这些“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80后”、“90后”返乡青年也被称为“新农人”。他们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骨子里根植着互联网基因。相对传统的农民,他们善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等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用来获得信息、交流、建立圈子。而互联网也成为新一代返乡青年的利器。他们从城市回到乡村,带回了农业经营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正在悄悄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返乡青年多数是“跨界”而来,他们的视角多集中在营销和推广层面。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销售案例,不少都显示出返乡青年的新营销思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和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的五方面政策措施,以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于是,返乡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事业部资深总监孙利军表示,为了让农村淘宝合伙人更好创业,阿里巴巴提供统一的电脑、液晶电视、门头设计,宣传板、易拉宝等,并安排免费培训。“随着农村淘宝合伙人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品质。此外,通过阿里的布局打开物流通路后,还能将当地农产品卖出去,增加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会逐渐衍生出围绕农村淘宝产生的生态圈,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从而让更多年轻人返乡,扎根农村。从而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农村的民生问题。”

建设有尊严的美好乡村

曾经有一则新闻,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放弃高收入的工作,前往终南山,改建一间土房,开始了隐居的生活。一时间,这一事件引发网络大讨论,有人不解,有人佩服他的勇气,更多的人“心向往之”。

的确,在很多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的同时,而紧张忙碌的工作重压下的都市人又渴望能在闲暇时到乡间流连,体验清风、鸟鸣、炊烟的田园生活。

返乡青年既熟悉、了解家乡的一山一水,也懂得都市人的心理和诉求。因此,他们也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巧妙的环境营造,来还原这种生活化、诗意化、感动化的场景,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呢?很多返乡青年率先做出了尝试。

陈统奎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曾经是《南风窗》的一名时政记者,2009年9月20日,他来到台湾的桃米生态村,那里的见闻令他震惊:生态优美的桃米村,地震前曾被称为“垃圾村”,但因为拥有一群愿意改变的村民,最终变成了一个魅力之村。陈统奎深受震撼,2009年11月,他回到老家――海南岛海口市火山口地区的古村“博学里”。

在村民的支持下,选举产生了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跟政府争取了一些资金,组织村民铺水管、电网、铺路,风风火火地开启了整个村庄的再造之路。

“有了水有了电,最终是为了要赚钱啊”,陈统奎意识到,没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再造故乡是空谈。

他想到了民宿,创办了“花梨之家”。花梨之家的名字来源于院子里栽种的200多棵盆景,而尤其以海南黄花梨树居多。他和弟弟在花梨之家里种了两棵凤凰树,花开的季节,鲜艳热烈。他们还在院里种了十多种水果,菠萝蜜、凤梨、柚子、莲雾……甜美的香气吸引着远道而来的人们。博学村是远近闻名的养蜂村,陈统奎还请来韩国艺术家,在村里住了20多天,在村头村尾留下了很多关于蜜蜂的雕塑。他希望以后人们提到蜜蜂,就能够想到海南岛上有个“蜜蜂共和国”。

如今,博学村已然成为了一个乡村休闲胜地。

现在,他又创立了“火山村荔枝”品牌,带领返乡大学生团队,出售村里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低毒低度地使用农药的古法种植荔枝,市场售价曾高达66元一斤,这让博学村一批荔枝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5月的海南正是荔枝丰收的季节。接受采访时,电话那头的陈统奎忙得不可开交。

在陈统奎看来,返乡大学生再造故乡与公司开发乡村迥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返乡青年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期待。

我很害怕“公司+农户”这种模式,他说,其结果是农民失去家园,只能给公司打工,他们本来是自己土地的主人,为什么要变成打工者?

“我们千万不要‘公司+’,我们要‘返乡大学生+’”,陈统奎说,“我们是主人,我们要回到故乡带领乡民再造故乡,让我们的故乡可以有尊严有傲骨地站在这个地球上。”这是陈统奎的愿望。

这也是青年返乡的另一层深远意义。乡村的建设不可能拒绝发展,但如何发展是个更重要的问题。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通过热爱故乡的返乡青年努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着手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村民安居乐业,才能激活乡村生命力,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延续。

回归,为了更好地留下

当我们涌入返乡人潮,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下一步怎么走,该往何方?这也是青年群体要不断探索、反思、重新出发的一个问题。

新挑战总是与新机遇相伴而生,正在返乡创业新“蓝海”中学游泳的新生代也遇到了“新烦恼”: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土地流转难;“规模经营”可能成为“规模亏损”……

对于准备返乡的青年人,作为返乡创业“前辈”,陈统奎认为心态十分关键,与一般的创业追求速度、效率相比,返乡创业是“慢”的,要有耐心陪伴团队、村民成长。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资金欠缺的挑战。“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缺钱,但每一步都要先往前走。只要你是在做一件对的事情,慢慢地会感动很多人,帮你一起来成就这件事。”他还建议返乡青年尝试“半农半X”的生活,比如他自己就是半农半演讲,半农办写作,以这些收入补贴他做农业的收入。“在返乡创业的初期,活下来最重要,因此,不要放弃自己原有的优势和特长。”陈统奎说。

对此,专家也呼吁提高“返乡创客”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吉林大学教授王郅强认为,政府部门的相关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针对新生代职业农民的要求完善金融支持、创业服务,营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土壤。

而很多返乡青年也都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探讨返乡之路如何更好地走下去。

2012年,由胡诗泽、陈统奎、吴国江、吴利来、林尤曼、张婷婷等返乡青年发起成立了返乡大学生论坛,旨在为返乡青年公益实践者提供交流平台,为青年成长和公益发展传递最有价值的声音。至今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

近年来,全国各地也纷纷组织返乡青年、新农人的平台和线下聚会。仅在2016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就有陕西西安的“返乡计划――天南海北,共话成长”,贵州贵阳的“我所成长的地方”,湖北武汉的“武汉青年搞么斯”等十几场返乡主题的活动。

“新农业的产业链是不健全的,需要一个组织。让每个单体弱小的新农人找到存在感,用小伙伴的力量武装起来。”新农堂创始人,“农青F4”之一钟文彬说。在他看来,每一个返乡青年都像是一个孤岛,这个时候,需要有股力量让大家抱团取暖。

以分享、抱团为特征的自组织性,是网商群体的特征,也是“新农人”的重要基因之一。阿里研究院指出,返乡青年、新农人和热心新农人事业的各界人士通过自组织,已经搭建起一些旨在交流互助、资源对接的平台,如新农人联盟、新农人联合会、农禾之家等。通过这些平台,返乡青年们在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不断深化,大家发挥各自在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优势,找到广泛的合作伙伴,把握住更多新的商业机会,从而使得整个价值网络获得多赢。

青年返乡的潮流,甚至已经开始蔓延到了在校大学生群体。虽然还没有毕业,但是很多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候鸟式”的假期返乡。这种返乡行为不同于传统的返乡创业,而是大学生们在假期回家时将求学期间拓展的视野和新鲜的知识、理念带回家乡。无论是分享、讲座、座谈会,甚至只是咖啡馆里一场普通的谈话,都可能为家乡的本地年轻人带来启发,推动他们去做一些积极改变现状的事情。

第8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20-02

一、农民进城弊大于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被冠以了一个极富中国本土色彩的名称――“农民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农民工作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代表,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又使农民工成为数量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社会贫富分化中贫困的一极。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所作出的巨大付出。

农民进城,有利有弊,弊大于利。农民进城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城市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部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主要靠农民进城这种方式来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是行不通的。农民进城,只是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一种权宜之计,有作用,但作用有限。首先,农民工涌入城市,使现有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人口数量激增,使城市原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更加不堪重负,增加了城市住房、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对于城市来说,中国的这种以城市吸收农村过剩人口的城市化方式是不健康的,城市的发展是畸形的。同时,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社会体制又使农民工在城市得不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面临严酷的人文生存环境。其次,大量精壮劳力离开土地,在田间耕作的仅剩老弱妇孺,使以农为本的中国失去了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农业发展前景堪忧。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农民工普遍收入较低,因而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现代化建设就更无从谈起。最后,农民进城带来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老人养老等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缺乏应有的人伦关爱,无法享受人间亲情,这都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返乡创业农民工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经过艰辛的努力,有部分农民工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回到了家乡去创业。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工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反映出农民工群体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趋势。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和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1.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2007年底,全国大约有近500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地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占全部外出打工农民总数的3%~4%[1]。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将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导力量。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我们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是支持,是反对,还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这取决于我们对于农村发展道路的认识。只有对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分析判断,才能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持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因此,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应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农村的发展道路到底应该怎样走。

目前,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这种体制人为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由此也成为农民工进城的原因之一,并且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产生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用计划经济的手段,依靠行政力量造就了一个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农村―农业这样的结构模式。一方面,工业的过度扩张,导致了非农产业在大量抽取农业、农村资源的同时,排斥大量劳动力进入,造成农民占有的资源和财富的数量下降;另一方面,受结构转换的影响,财富过度向城市集中,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种结果强化了对农民的歧视,强化了农民的弱势地位。

因此,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问题在于,在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需要我们加以理清。

毫无疑问,实现上述目标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在农村实现现代化。实现农村现代化,一定是立足于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而不是维持、萎缩甚至放弃农村,涌入城市,掠取农村资源,以农村的相对更加卑微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畸形繁荣。这首先需要我们在思想上端正认识态度。其一便是彻底消除对农村的歧视。要相信农村,相信农民有能力把农村的建设搞好。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的落后固然有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自身原因,更是由于多年的不断强化的城乡二元体制掠取了大量的农村资源而使然。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工农剪刀差使农村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数以千亿计的财富,使中国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变为现在的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农村为城市、农业为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来歧视农村的落后,来怀疑农民的能力呢?其二,我们要树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社会财富,已经有能力回报农村,已经到了该农村发展的时候了。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工农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整体意义上的现代化。其三,我们应尽力保持农村资源在农村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建设农村的根本。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工农剪刀差不再扩大并逐渐缩小,确保逐渐停止对农村资源的掠取。现在有一种倾向,农村的“好男儿应志在四方”。社会舆论也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有些地方甚至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进城。本来劳动力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资源,不论其如何流动,只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片面地、过度地鼓励农民工进城,甚至以此作为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手段,就是问题了。可以说,一味地鼓励农民工进城,客观上造成了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廉价掠夺,使农村失去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这绝非可取之策。

解决三农问题,在农村建设现代化,从根本上应立足于农村,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返乡农民工由于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所以在农村就成为相对强势的力量,也就有能力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引领广大农民走向现代化道路。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从事的项目,除了一部分是农业项目外,大部分已经延伸到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这就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为农村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从而最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先行明确的几个问题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几个问题,需要先行明确。

首先是创业项目的界定。这主要是指农业是否应列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范畴。有人认为,农业是农民工的本业,不存在创业的问题,其实不然。中国的农业还很落后,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都需要农民工以创业的形式来加以开拓发展。例如,农民工通过资本或技术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精耕细作农业,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机械化农业,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这都应该属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范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这才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次是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问题。近年来,政府对于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存在着实现途径上的模糊认识,这些扶持政策和投入的资金就显得缺乏目的性。加之农村点多面大,政府有限的支持就成为杯水车薪。因而从实际结果来看,政府的扶持效果并非尽如人意。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扶持对象。对于农民工来说,返乡创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因此,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上,政府应有所作为。

最后是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宣传引导问题。当前,无论是国家的宣传口径还是社会舆论,都主张农民应当进城务工。经过以上分析,应该认识到,这种宣传过于片面。我们不仅要鼓励农民进城,更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鼓励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大有作为。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增强社会舆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支持力度,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农村自身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迈向现代化的星星之火。如果能够引起重视,多加研究,细心呵护,就能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李含琳. 中国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6):3-6.

第9篇:返乡创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金融支持体系;创新抵押;风险担保

受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大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失业返乡。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内外经济危机影响,在1.3亿的中国农民工中,以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影响新农村建设,减缓城镇化进程。农民工去城镇打工就业或者安家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但当前的中国处于经济危机和产业转变的双重背景之下,农民工返乡的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部门的头疼大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开始鼓励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化发展。

和传统经济相比,创业型经济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经济模式,它使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多种要素与企业家精神互动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经济中经济增长的逻辑,通过广泛的创业活动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可如今,第一代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就创业而言,农民工仍然面对着资金短缺、理论支撑、技术支持、项目合作、信息流通、融资困难、基础设施等重重难题。此时,一套较完善的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实质意义的金融支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返乡创业一直处于逐步推进状态,但毕竟发展年限较短,各个单位政府或个人的经验不足,现在我国的返乡创业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强烈程度与相应的扶持体系不能成正比关系,所以要找到关键问题所在之处作为突破口,其中金融支持体系政策的不完善正是返乡创业的绊脚石。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及质量方面

1.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很多银行认为在农村设立一个或几个较完善的网点投入较大,比如大比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设立后可得到的存款数额可能相对较少,不能满足自身的盈利目的。所以他们直接选择城市作为立足地,全面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而不会过多考虑乡村。根据一份权威调查所示,全国还有2000多个乡镇地区没有设立一家金融机构。可见返乡创业者若想办理信贷服务,或者融资借款是很困难的,且其可选择范围也是过于狭窄。这样巨大的分歧会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可能会使一些农民工有返乡创业的想法却没有返乡创业的决心,所以依然待在城市辛苦打工,这样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2. 在农村专门服务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专业人士几乎没有。大部分返乡创业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能,对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系列业务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并不了解,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士适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点,或者为他们解读政策,农民工很容易盲目跟风贷款,结果造成花了时间和财力,并没获得自己的贷款需求。

3. 返乡创业者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银行贷款,主要为农村信用社,但同时很多银行在担保方面要求严格,他们需要农民工提供较高的抵押金额或者能提供给农民工的贷款项目很少。农民工无法在银行取得相应贷款,他们的创业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这也是阻碍了返乡创业的进程。

(二)信用贷款方面

1. 信贷种类缺乏。返乡创业者一般有三种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自己本身的积蓄;二是向亲朋好友借款;三是利用银行贷款项目。其中农村信用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农民工需要的是适合自身创业特色,条件和需求,自己能承担后期风险或者满足抵押要求的贷款项目,但目前形势和农民工的需求似乎相反,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单一,符合农民实际情况且满足农民工相应需求的信贷品种较少,也缺少有层次性,能满足农民工自身创业特点的有优势性的金融产品。农民工难以从已提供的贷款项目中选出符合自己要求和特色的产品。

2. 信贷利率偏高。金融机构的渠道比较狭窄,而想要借款的农民工人数却很多,导致借贷失衡,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于是一些信贷机构只能通过比较高的贷款利率去协调这个局面。比如农村信用社,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往往会收取很高的贷款利息去控制贷款人数。其次,一般来说返乡农民工偿债能力较差,银行便认为其相应贷款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只能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

3. 贷款过程的手续繁锁。每一笔贷款业务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检查,牵扯的相关人员较多,导致办理贷款的过程过长。由于需要农民工去提供大量的相关证明文件和担保物,一些合同的l款也需要逐条向农民工解释清楚,中间环节自然较多复杂,相应的成本也增加,导致贷款利率上升。

4. 抵押物担保严格。农民工在为自己的创业项目申请贷款时,担保困难俨然也是一个严峻地问题。他们在申请贷款的过程需要提供相匹配的担保物,而银行规定的担保物类别一般只是银行存折,有价值的证券,自己拥有的机械设备和居民房产证。于是,大部分农民工反映他们可以提供的抵押物很少,难以承担过高的抵押费用,他们无法满足相应的贷款要求而获得贷款。

二、影响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因素

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

政策颁布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两个主要宏观因素。就政策颁布而言,一是国家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扶持政策。主要有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一些支持文献。但同时,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应贷款项目限制很多,要求很高,同时贷款利率也高。于是这两者相互矛盾,从而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其次,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相应的贷款成功率也参差不齐。同一个省市或者自治区,由于一些地方收入偏高经济水平较高,其相应的贷款需求较少,所以贷款成功率也高。但相对贫穷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需要的贷款较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贷款的成功率也降低。

(二)微观因素

可从年龄,文化程度和市场背景进行分析。

1. 年龄阶段。据调查所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人群主要是青年人群,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30~45岁之间。年龄为20岁或以下的村民很少,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有过多接触社会,没有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去一线或者二线城市打拼,积累一些经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而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数相对多,因为他们是经过一些社会打拼的,有了一定的阅历,已经积累了不少技术支持和社会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他们一般是家里的核心经济支柱,需要承担家庭责任,所以迫切希望积累更多的财力让家里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们会愿意选择自己创业来实现这一目标。40岁以上的创业者较少,因为对他们来说,孩子基本上都长大成人,不会再去考虑自己重新创业,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有所作为。因此,银行主要集中对在30~40岁的青年农民工提供贷款项目,而对少年及老年的贷款项目相对较少。

2. 文化程度。根据调查报告可知,农民工的学历背景差距很大,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学历的都有。但总体来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知识背景或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小学和初中的比例还是最高的,两者合计约占了总体的62%,所以说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难以理解和很好的利用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3. 家庭背景。据统计显示如果家里的亲朋好友的社会层次比较高,如机关干部或者国家公务员,或是有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人时,农民工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因为一些金融机构会认为他们到期有能力去支付相应贷款数额,所以贷款风险较低。

三、化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提高返乡创业者的文化素养和相应技能

政府要组织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积极宣传鼓励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民工也可以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培训,从而不断地推进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升自己文化水平。其次,一些创业企业要建立一套管理培训体系,让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这样内部的员工会心甘情愿的为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最后,农民工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且有优势的创业项目,而不是盲目跟风选择一些似乎大众的但不恰当的创业项目。

(二)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应该逐渐的在农村设立一些网点来支持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其次银行可以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简化贷款手续,多设立几个专职窗日、专职人员,从而实现返乡创业者一到银行就能借款,需要资金时就能借到款。

(三)丰富担保物的种类

针对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担保困难,银行可以调查农民现有的所持资产,根据现实情况,相应地扩大抵押担保的设定范围。当地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地情况,积极创造各项动产和不动产的抵押贷款项目,如农民住房、农户宅基地、土地经营权等,从而扩大农民工贷款有效担保范围,尽可能让农民工成功的融资到自己想要的金额。

(四)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主要是靠向银行借款来融资,但银行严格的贷款制度并不能满足农民相应的贷款要求,造成农民工贷款难的局面,这时各种微型金融机构可以抓住机会而迅速发展起来。金融机构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放宽贷款政策,吸引更多的农名工选择这种融资方式,引导民间借贷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与银行相竞争的一种贷款方式,同时为农民提供多种贷款额度,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朱宣蓓.临海农信联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调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4(05).

[2]向炯.信贷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个案透视[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5(09).

[3]蒋艳.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7).

[4]胡拓坪.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就业若干问题探讨[J].江东论坛,2014(07).

[5]周宇飞,杨哲兮.浅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政府支持体系建设[J].农村社会保障,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