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范式守信范文

范式守信精选(九篇)

第1篇:范式守信范文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信用;科技信用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065-03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健全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的必备条件。我国素称“信义之邦”,有着浓厚的重情讲义、注重声誉的守信文化底蕴。几乎尽人皆知,做人应诚实守信,信用是为人立身的根基,所谓“信者,行之基”。国家应取信于民,“民无信不立”、“非信无以使民”。但是,在我国传统的信用体系中,对信用行为的约束,仅靠道德准则促使个人内省来实现,一旦出现失信比守信能带来更多利益时,道德防线就很容易被不义之财打开缺口。在经济转型时期,传统信用体系已无法维持正常的信用秩序,新的信用制度正在构建之中,它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相配套,并给予有力的支持。目前,从科技领域看,科技信用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将难以遏制信用缺失行为。同样,科技信用制度缺乏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是无力扫除失信现象的。因此,要遏制信用缺失行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推进科技信用环境创新,为建设科技信用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形成激励自主创新人员诚实守信的宣传舆论导向

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是创建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重要措施。宣传、新闻、影视、文化和出版等部门,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宣传品、出版物等阵地,在宣传、报道和评价自主创新活动时所形成的舆论倾向,可以起到鼓励或抑制科技人员行为的作用。宣传舆论作为行为导向性要素,引导自主创新活动有序运行时,要赞扬符合国家、民族、社会整体利益的自主创新活动,激励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然、技术、社会、经济方面综合优势的自主创新成果,支持可以消除“瓶颈”、增加短缺资源有效供给量的自主创新产品开发,表彰为自主创新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不同角度,总结、发掘自主创新活动中诚实守信的典型案例,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大力弘扬“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科技职业道德。

同时,否定科技领域出现的各种不端行为,谴责败坏科学道德风尚的非法经济活动,鞭挞破坏自主创新活动的失信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维护创新秩序和遵守创新规则,才能使自主创新活动在蓬勃向上、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引导下,规范有序地奔向预定目标。

通过激励诚实守信的宣传舆论导向,促使自主创新人员自觉遵守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自觉摒弃不端行为。

二、提高学科带头人诚实守信的示范效果

1 名人行为的示范效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名人行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般人仿效的榜样,具有明显的示范效果。而且,这种示范作用,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在社会生活中,群体往往无形中会对个人施加压力,使个人的意向符合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并采取合乎群体要求的从众行为。通常每个群体似乎都有带头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常被群体其他成员所仿效。群体带头人某种需求的增减,会在群体内部迅速扩散,形成放大效应。例如,某群体带头人崇尚节俭,可能会使该群体消费需求偏紧;某群体带头人喜好奢侈,可能会引起该群体消费需求过量。

2 提高科技领域学科带头人的守信效果。同样道理,科技领域学科带头人的行为,也往往是其他科技人员仿效的榜样。从以往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自主创新项目主要是由各类学科带头人来主持的。因此,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科带头人自觉遵守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形成诚实守信的创新行为,将会迅速产生示范效果,引导其他科技人员在仿效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方式中,自觉以科技信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讲诚信、守诺言的学术氛围。

3 促进科技领域学科带头人茁壮成长。在科技领域培养诚实守信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可以迅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提高整个科技界的守信水平。为此,应努力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各类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1)全面落实学科带头人的有关政策。如许多地方都制定过《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若干规定》之类的文件,要认真执行文件精神,使其内含条款都能落到实处,不要让有关规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2)形成当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一致的学科带头人政策。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实行外地引进与当地培养两种不同的学科带头人政策。对外面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给予科研启动费、住房津贴、建立专用实验室、优先上职称、解决爱人或子女就业等优惠待遇。然而,同样的学科带头人,如果是在本地本单位成长起来的,就不能享受同样的政策。结果,促使一些人以不断跳槽作为提高身份的手段,造成学科带头人的不合理流动。今后,应尽力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3)根据不同学科带头人制定不同的评价和考核办法。我们知道理科学科带头人与工科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道路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理工科学科带头人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的差别就更大了。如果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科带头人,肯定会影响不同类型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4)加强学科带头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某种形式,如学科带头人联谊会、工作例会、主题报告会,印发通讯录、建立学科带头人信息网等,形成畅通的联系渠道,以利学科带头人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学科带头人共享共用的目的。

(5)加强对学科带头人业绩的宣传。用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人们了解这些学科带头人的专长和特有技能,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6)给学科带头人一定的参政议政机会。有些学有专长的学科带头人,愿意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想办法、出主意,但由于不了解市情、省情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为此,应该使他们能够以一定形式参政议政,有机会及时了解本地的经济社会情况,做到知情出力,直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完善科技信用制度的职业道德基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规范包括职业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民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内容。在社会道德中,对规范当事人行为最灵敏最有效的是职业道德。良好的科技职业道德,是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性条件。

政府要运用道德规范完善科技信用管理体系,首先应努力克服各种腐败现象,健全和完善廉政制度,特别是净化政府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为树立良好的科技信用道德风尚奠定基础。当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详尽的法律规定,确保各级干部清廉和机构的高效,还要制定公务员行为指导手册,促使他们努力做到道德自律。在此基础上,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民主意识和新的人际关系等,推进社会各行各业人员自觉净化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全体人民自觉遵守信用规则,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只有这样,科技信用制度才能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

四、制定确保科技人员诚实守信的科技政策

1 制定有利于诚实守信的科技政策。政府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并运用好各种不同的科技政策,使它们在功能、效益、时差、交替和主辅等方面有效配合,及时消除自主创新活动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信用缺失现象,并以政策的力量确保人们诚实守信。特别是,要针对自主创新项目立项、检查和验收,以及自主创新成果研制、开发和转让的各道环节,分别制定规范人们行为的相关政策。其内容要向诚信者倾斜,使严格遵守承诺的人,能够优先获得科研项目,能够优先推广科研成果,能够优先转让自己开发的创新产品。同时,运用科技政策和经济法规的合力,严厉打击学术腐败、侵犯知识产权、科技合同欺诈、科技产品假冒伪劣等信用缺失行为。

2 提高科技政策规范信用行为的科学性。科技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没有经济领域那么迅速,那么彻底,它的不少方面还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例如,政府组织的科研项目,通常仍然采用政府给钱,再由政府组织评审的“谋断不分”决策机制,缺少市场机制对科研项目申请和成果验收的约束。对此,有人谈到一个现实的情况:一位科学家提交一份科技项目申请,一份上千万元的申请报告仅仅只有几页纸。之所以这样简单,一是出于对这位科学家的高度信任,二是即使提交完整报告,局外人也多是看不懂。而到了评审专家组那里,由于专家来自不同领域,又由于各自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临时坐在一起,也难以进行细致的项目考察,最后往往是个别专家左右了评审意见,只是在预算上打上一点折扣而获通过。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可用科技政策形式加以规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实行“谋断分离”,把科技评估业引入政府科技决策系统。也就是,政府出钱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先由科研单位或个人申请,再经独立的科技评估机构进行评审,确定是否立项;项目完成后,仍然交给科技评估机构组织鉴定,获得通过的交给政府部门统一验收。

3 加强政策体系规范科技信用行为的合力。政府不仅要制定确保人们诚实守信的科技政策,还要制定其他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如有利于促进人们诚实守信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技术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政策等,并使它们以政策体系合力的形式,与科技政策一起,共同制约、调节和规范科技信用行为,确保人们在从事自主创新活动中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五、变动经济参数形成有利于守信者的导向机制

第2篇:范式守信范文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2、范式严守信用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3、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

第3篇:范式守信范文

深化和推进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合同大要案件督办、评审机制,全面提升合同监管效能。

二、深化合同帮农十项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同帮农十项制度措施,务实做好合同帮农工作。农村工商所要选择1-2户本地涉农龙头企业作为联系点,以乡镇合同帮农服务站为载体,为农村市场主体和农户提供合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签约、履约指导、融资渠道拓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服务,组织开展涉农合同执法检查,查处涉农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净化涉农市场交易环境。

三、充分发挥动产抵押助企职能作用。

继续做好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积极探索做好动产抵押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企业盘活资产,缓解资金困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动产抵押宣传活动,联合银行、金融机构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使企业更多地了解融资渠道、融资的条件、程序和方法。积极倡导信用借贷,根据企业的“守合同重信用”的层级认定,向银行、金融机构作出企业的信用度融资推荐,“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能够享有优先借贷、提升信用借贷额度等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助企融资的联动机制,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效能。

四、推动企业“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深入开展。

在做好部级、省级“守重”单位公示和认定、推荐等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完善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审联动机制。在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推广、使用合同管理软件,提高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水平。完善合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合同系列化标准化管理。重点指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获得驰著名商标企业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且社会责任感强和信用度高的企业,参与“守合同重信用”活动。指导、培训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按照部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的指标体系要求,完善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和信用建设水平,为下一年度申报部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和省市级守重认定工作做好准备。

五、认真贯彻实施《拍卖监督管理办法》。

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拍卖监督管理办法》,要以《拍卖监督管理办法》施行为契机,促进拍卖监管执法效能的提高。要组织好合同监管人员认真学习《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对拍卖企业的宣传工作,使拍卖企业能够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规定,强化自律意识。要加强对拍卖活动的监管,严厉查处各类拍卖违法案件,下半年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检查工商机关和拍卖企业贯彻落实《办法》的情况。

第4篇:范式守信范文

根据市纪委在全市开展“争当道德楷模,全区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建设诚信南通”主题教育活动意见和区委沈雷书记在全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提出的强德强责”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清廉高效的社会环境而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就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区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是扎实推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力提升社会道德诚信素养的有力举措,是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环境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区已进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时期,开启了“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新征程。两大体系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切入点,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全区组织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能够有效促使党员干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全面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抓手,能够促进我们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发展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我们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响应上级要求,同时也是立足于我区的实际,整个主题教育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开会、发文件层面上,要实实在在地抓好落实,通过具体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区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社会诚信状况、机关工作人员的负责精神与工作能力有明显提升。

二、把握节奏,明确“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各项具体要求

“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以区级机关、街道(开发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市驻区各单位、村(社区)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从今年4月开始,到10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区委专门研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活动内容等相关要求。在方法步骤上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学习教育阶段,在4月上旬至6月上旬进行。各单位、各部门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造良好开端。

第二阶段是查摆问题、集中整改阶段,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通过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健全完善制度、明确措施等方式,使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

第三阶段是强化实效、总结提升阶段,在9月下旬至10月底进行。主要是对整个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发现、培育、宣传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学习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务实推进,彰显成效。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一要抓好学习培训。这是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学习培训贯穿主题教育活动的始终,以党员干部立什么德、如何守信、怎样强化效能责任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同时,要针对党员干部在勤政廉政以及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二要抓好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当道德诚信建设的模范,树立一批可敬可信的道德诚信建设典型。要通过“勤廉标兵”、“道德模范”、“诚信单位”、“诚信个人”的评比和争创以及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通过组织事迹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用有血有肉的形象、生动感人的事迹来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使学习榜样、崇尚模范、争当先进蔚然成风,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守信”的浓厚氛围。

三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查找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在“立德、守信、强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足之处,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诚恳征求意见,请群众挑毛病、找问题、挖根源。同时,

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同时还要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承诺,明确整改时间、进度、期限,并在网站、公示栏公布,接受社会、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四要总结教育活动经验。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对教育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培养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把勤政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纳入制度约束、规范运行的轨道,使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将我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四、加强领导,推动“立德、守信、强责”活动取得实效

抓好“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责任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要建立机构,精心组织。“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我区“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起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构。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区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纪委办公室)。

二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真正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端正工作作风的主要抓手和主要工作,注意克服把主题教育活动当作软任务、满足于一般性安排部署的做法,坚持虚功实做,在抓细致、抓具体、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要确立工作目标,搞好任务分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承办单位,落实到人,并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力争使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报刊、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和信息简报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开展“立德、守信、强责”主题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组织巡回报告、张贴标语、向各级各类刊物积极投稿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区形成“立德、守信、强责”建设的良好风气。区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两大体系”建设简报编发各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信息,请踊跃投稿。

第5篇:范式守信范文

关键词:风险;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其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如对于会计人员个人而言可能存在信誉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等风险,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一、风险导向下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规范的行为方式

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与行为方式不仅关系到企业财务核算的水平、关系到财务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于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有效树立风险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方式。

1.会计人员必须有效树立风险意识

首先,风险意识能够有效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会计人员的行为可能导致各种风险,则会带来潜在的损失,即使是管理会计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果没有风险意识,一味的追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如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等,因此,只有树立风险意识,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出发来改进各种行为,规范各种行为,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作用。其次,风险意识能够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风险的产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影响,而且会对会计人员本身的信誉、工作业绩等带来影响,因此,这种风险意识会不断的激励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

2.会计人员必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方式规避风险

首先,会计人员必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规避潜在风险,即会计人员要以履行好本职工作为核心,以更好的工作态度、更高的工作热情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以此规避各种风险的产生。其次,要以规范化的行为来规避风险,会计人员的行为直接与经济利益相关,因此必须规范操作规避风险,如在会计核算中如果发现发票金额、开支明细与审批内容不一致的,则必须与报账员核对相关事宜,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处理。

二、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与行为方式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由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行为方式导致的风险问题频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不好,行为方式不规范,进一步深入来看,可以从利益驱动、制度不全与环境影响三个方面来考察。

1.利益驱动形成风险

首先,会计人员个人利益驱动,即会计人员为获取个人利益,或者降低个人支出(如节省时间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等),会采取不遵守职业道德、简化工作流程等行为,这就会带来各种风险。其次,管理层利益驱动,管理层接受所有权人委托管理资产并行使各项权利,但管理层与所有权人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为获取更大的利益,管理层可能要去会计人员利用职权便利为其谋取利益,甚至形成串谋。再次,单位整体利益驱动,一个单位在出现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时,可能需要会计人员对报表进行粉饰,这就可能导致会计人员行为的不规范。

2.制度不全形成风险

首先,制度出现滞后性,当前,会计人员工作环境不断变化,工作手段与平台不断创新,这种新的环境、方法要求制定出与之配套的制度,并动态的实现制度创新,但目前仍然存在制度的滞后性,如在财务报表合并中,私募基金普通合伙人控制的私募基金与普通合伙人财务报表该不该合并,合并是否会造成投资公开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上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而2014年7月1日起,《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财会[2014]10号)这一制度作出了解答,这实际上也是滞后于现实需求的。其次,制度出现缺位,即某些制度由于细化不够,或者说存在制度上的空缺,导致会计人员在行为方式上缺乏具体的指导。

3.环境影响形成风险

会计人员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这种环境不仅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而且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人际关系网络来看,会计人员在面对职业操守、行为规范与单位内部职工、领导者的人情关系时,如非原则性的问题,容易被关系所左右。从社会环境来看,如果会计行业风清气正,则容易引导会计人员规范行为,反之则可能让会计人员陷入不道德的行为方式之中。

三、风险导向下会计人员提高职业操守规范行为方式的思考

会计人员的工作事关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事关单位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其职业操守,规范其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营造环境等方面着手。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引导

首先,要充分利用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要通过与会计人员交心、谈心,组织会计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方式,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行为方式的教育,通过对国家有关会计制度、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以及其他职工行为方式相关制度的学学习,增强会计人员对各项制度的了解,提高其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2.完善配套制度

要充分发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的作用,为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提供制度支持。首先,要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单位内部要细化会计工作流程,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并将财务部门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责任主体,通过这种制度的细化提高其操作性,以此指导、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其次,要保障制度的适度超前性,即要有效的对制度需求进行分析,对会计环境进行分析,超前性的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

3.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要加强文化建设,单位内部要针对自身的特色、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并结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努力提炼出积极向上的单位文化,通过文化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提高其职业操守。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单位内部要以正能量的宣传为核心,挖掘各种典型事迹、代表性人物进行宣传,鼓励会计人员向他们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第6篇:范式守信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学生;诚信教育

朱基同志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十六个字。中国现代会计大师、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潘序伦先生也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可见,会计诚信乃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执业之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假账,危害公司企业;(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职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职生的会计诚信教育意义重大。

1.有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

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方法缺少创新

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改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方法,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职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

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

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意义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

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

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

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

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意义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范式守信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加强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快速迅猛发展,面临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的的今天,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体现了现代社会文明,成为市场竞争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崇高诚信理念,无论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视诚信的现象较为普遍,可以说是屡见不绝,缺乏诚信却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具大优势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也是我们拥有世界人口大国加强诚信体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等良好的道德规范,懂得做人的准则,而且能使健康发展的公平公正体育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为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和关注的。以我从事体育教学二十多年的尝试,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应该是诚信的表率和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容纳于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他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时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难点突出,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学生,成为诚信的表率和榜样。如当学生突然提出问题,教师一时半会不能解答时,要向学生坦诚做出解释,切忌不懂装懂,愚弄学生;当讲解有错,学生提出异议时,不可回避,应当予以商讨,不可训斥,尊重事实;当教师示范出现失误时,不要掩饰,要勇于承认失误,找找原因,重新示范。在对学生进行平时、期中、期末评估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诚信教育

2.1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设计一定内容向学生渗透诚信教育。如采用以诚信为题目的游戏、演讲、猜谜、讲故事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喜闻乐见形式,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下诚信的烙印,把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2课堂组织教法上,教师采用“自主学习法,相互探究法,互动学习法,分组练习法等培养学生个体,团体之间诚实守信。

2.3课堂上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以项目裁判法规则要求 “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执行,秉公执法。

2.4利用游戏教学时,教育学生一定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要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规则的公正性,使学生懂得规则是任何事情顺利进行或获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2.5开展教学比赛时,教育学生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要凭实力,技战术取胜,切不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违反规则的统一性。

2.6多元化考核评价时,要求学生在自评或他评或互评时,实事求是,一定做到客观全面,公正诚实,公平守信。

三、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拓宽诚信教育

3.1布置一些诚信的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诚信汇报考察掌握学生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如体育知识,排球起源于那个国家?传人我国是那年?在课本查找熟记进行考查,……等。

3.2开展诚信课外活动,让学生以诚信为保证,将自己在开展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及完成的任务向教师如实汇报。如背抛实心球的远度及相应分值,3000米跑的计时、计圈及分值等等。

第8篇:范式守信范文

社会信心也称公众信心,是指能够使公众相信某一事物(目标)未来可以实现的一种心理力量。主要是指公众对某一行动主体、某一事物、某个具体对象的一种认可、信任的心理状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期望。公众的信心既有在对当前发生情况的理智认可基础上的心理相信成份,也有对未来发生事物的预期成份。对当前事物的信任度越高,对该事物未来发生的预期的相信度也越高,即公众的信心越高。所以,公众的信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信任对象的现实状态,一个是信心对象的未来心理预期。某一事物当前的现实状态越是稳定、可靠,对某个事物未来发展的预期就越稳定,信任度与期望度就越高,即公众信心的力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公众信心的溃散,就是在对某个信心对象不认可、不信任基础上的对其发展前景的悲观的心理预期,即信心的瓦解。公众的社会信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事物的公众信心。而信心的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的,就是对具体的事物、人物、机构的信心,一类是抽象性的,如对某个价值观、规则、信仰等精神性因素的信心。

今天重提社会信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社会事实:中国社会通过改革开放,在大步前进,速度比任何国家都快。但在快速发展中,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政府的思维、办法、执行能力,都跟不上这种速度,出现了奥格朋所言的“文化脱节”现象。与此同时,公众对生活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希望,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还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出现了格尔所讲的“发展型相对剥夺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社会信心的“低落”,与一个社会衰退时期公众的社会信心的“溃散”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当前社会信心主要特征

公众的社会信心对象通常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笼统地说当前社会信心高与低是不科学的。当前对公众信心还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调查,所以不能做出严谨判断。但通过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数据,也能够发现一定的发展趋势。同样,我们很难用一般性的结论对错综复杂的公众信心作出判断,而只能够对某个领域、某个具体现象的社会信心进行判断。

公众的社会信心具有层次性、地域性。从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在民众心目中,政府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从中央、省、市、县(区)、乡(街道),呈现依次递减态势。特别是在一些基层政府,矛盾源集中、社会矛盾冲突高发,公众的社会信心较低。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面临的矛盾、困难不同,不同地区的社会信心具有较大差异性。

社会领域的公众信心与政府机构的公信力有密切关系。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信心出现低落,主要是来自政治精英的权力失范与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公信力下降直接影响到社会信心。就腐败而言,它不仅是大量党员干部的堕落问题,而且直接导致了政治公信力的丧失,瓦解了公众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规范的认同与预期。社会信心的溃散表面上是民间民情的负向发展,本质上是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是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流失。凡是公信力丧失的地方,公众的社会信心就偏低,在当地的燃点就低,就容易出事情。

公众的社会信心与网络传播的典型案例有关。社会信心的溃散与热点事件有关,特别是与互联网上对不公平事件的放大有关。热点事件的影响力越大,社会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越是解释不清楚,越容易形成公众的不信任,越容易对处理该事件的政府部门公信力产生怀疑。公众会自发地承担“社会法官”一职对其进行道德评价,从公平、公正、自由等普世价值观来评论事物。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相继被曝光,公众在最基本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威胁的背景下,普遍缺乏安全感、备感忧虑,恐慌情绪蔓延,对执政者的监管不力、查处不严、惩罚不够不满,质疑相关部门的执政能力与治理效果。

当公信力不足的时候,公众更加愿意接受对权力质疑的信息,有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更加关心“铁幕背后”的事情,更加愿意相信网络上传播的非正式信息。社会信心形成的社会机制并不复杂,主要取决于事物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依据事物发展的连贯性原则,未来该事物是今天该事物的持续发展。当某个公众关心的对象(某个事物、某个制度、规范、某个人物等),即当某个事物发展的基础状态(现状)处于稳定、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状态时,公众将其放在未来的时空区间进行考虑时,就会感到放心,产生特定的心理预期,即公众对某个事物有信心。反之,当某个事物当前的状态不稳定、不健康时,公众对该事物未来发展的心理预期就会产生信心不足;当某个事物发展处于恶性状态,向负面发展时,公众信心就会丧失、溃散。

社会信心与公信力的关系

与公众信心相对应的是社会管理系统中的政府及其权力的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Accountability 一词,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另一种解释是Public Trust,意为公众的信任度。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面对公众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人道的价值体现以及民主、责任等原则构成的社会的信任力量。公信力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社会公众对公共机关、政府部门行使权力的信任度和认可度的一种表示;二是公众对社会某种特定权力、角色形象和言行的一种心理认同。既指公众对政府组织在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信任的影响能力,也是指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普遍认同感、信任度和满意程度,是公众对政府组织的一种评价。公信力作为“无形资产”是公众社会信心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社会衡量政府执政优劣的重要尺度。在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公信力与公众社会信心是正相关关系。

从社会信心与公信力的影响机制来讲,公信力的主体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治精英集团对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态度本身,就是制度、规范真实性的一种展示。这种示范既可以是正向的示范,也可以是一种负向的示范。政治精英集团对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建设与破坏具有“双刃效应”。当制度的建立者、捍卫者对制度、规范敬重,制度、规范才具有生命力、持久性。如果政治精英对待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态度是轻蔑的,不遵守这些制度、规范,那么公众自然会减少对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他们会理所当然地怀疑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政治权力越大者,其失范行为越具有坏榜样效应。

而当政治精英失范而又不受到制度约束、规范惩罚时,社会成员便产生一种逆向模仿的行为,模仿社会精英成员破坏制度、规范的行径,这时“坏领头羊”效应产生。学习坏榜样比起学习好榜样更加容易。好榜样的学习不是来自于人的生物性本能,而是来自于人的社会理性,学习遵守制度、规范的好榜样,必须要对自身的欲望进行控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要付出遵守制度、规范的成本。而学习坏榜样不需要过多的自我约束,不需要花更多的力量,坏榜样与人的生物性本能、欲望是相吻合的。政治领域社会精英的越轨行为对公众的社会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

从社会信心溃散机制来讲,社会心理相对剥夺感在起作用。他人的行为对遵守制度、规范或社会失范都具有助长作用,制度、规范的遵守者或失范者会相互感染与模仿。人人尊重制度、规范会形成一种健康、良性的遵守制度、规范的社会风尚,但一部分人不遵守制度、规范则会瓦解整个制度、规范体系,会对制度、规范与遵守制度、规范者形成一股巨大的负向压力,形成社会失范的氛围。公众的社会信心是相互传递的,这不只是相互影响,还有心理补偿的问题。因为别人(特别是地位高的人)都不遵守制度、规范,不为制度、规范提供支付性要素(资源、力量、服务等),而我遵守制度、规范,这种做法意味着要支付更多的制度、规范成本(如受制度、规范的约束),这会产生制度、规范相对剥夺感。

当前公众见到了制度、规范贴现的现象,即某些失范者的行径不仅没有受到制度、规范的惩罚,而且获得了额外的利益时,他们会产生制度、规范上的社会相对剥夺感,这就是社会信心溃散机制。社会信心的溃散是社会心理层面的逆向发展,是一种负向的集体意识的积蓄,如果不及时疏导,它会凝结转化成一种集体意识―社会结构性的怨恨心态。公众社会信心的溃散,就是对某些事物的不认可、不信任、不相信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而这种社会心态的形成会产生逆向的循环感染,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政府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即使是客观、正确、科学的,公众也会从反面来思考与解读。

社会信心溃散机制从社会制度结构环境来讲,是制度、规范贴现率与失范赢利率在起作用。制度、规范的稳定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制度、规范是持久、稳定、有效率的,人们在遵守制度、规范的同时希望获得回报并在生活中确实也获得了制度、规范的回报时,人们对制度、规范的功能就有很强的信心,心甘情愿地遵守制度、规范,这时遵守制度、规范是有赢利的,我们称之为制度、规范的赢利率。反之,如果制度、规范是临时性的、不稳定的、无效率的,人们遵守了制度、规范而没有得到回报,遵守制度、规范并不能给遵守者带来直接的或间接的收益,反而遵守制度、规范的人比不遵守制度、规范的人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或成本,我们将之称为制度、规范贴现率。

制度、规范贴现率其实就是社会制度、规范的损耗率,与其相对的是失范赢利率,即行动者通过失范可以获益而不会受到惩罚。社会制度、规范贴现率起作用的后果是,制度、规范在人们的心中不被信服与认同,被轻视与怠慢,制度、规范被有意地钻空子,制度、规范的实施已经松懈,制度、规范无效率可言,越是遵守制度、规范,吃亏越多、损失越大。制度、规范贴现率是一种制度、规范瓦解的非正常现象,如果制度、规范贴现与失范赢利的现象共同存在,则说明某种社会失范的机制已经形成①,社会结构已经十分不合理,社会安排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扭曲,公众的社会信心就会处于涣散的状态。

提高社会信心的途径

要提升公众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信心,就是将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事情做好,并具有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与信任,他们才会产生正向的心理预期,社会信心才会逐渐地提升。

在经济领域,公众信心的建立相对较容易。因为它有客观的指标量化。物价、房价下降了,医疗、教育费用下降了,公众满意了,信心就提高了。而在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提高社会信心就相对困难一些,这涉及到公众的某些特殊的认知规律。一是公众自发地偏好全称判断的认知逻辑:执政党将事情做好是其职责,理所当然的。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一个党员干部堕落腐败了,就打破了人们对执政党认知的全称判断。在全称判断的思维模式下,公信力可能因为一个腐败分子、一件事情处理不当而打破。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例外现象,有着非常复杂的因素,不可能用普遍性定律来解释,其实我们对执政党的政绩、公信力应该用统计性定律来进行解释;二是人们在思维中习惯于夸大某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在媒体中,出于新闻报道追逐猎奇现象的需要,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负向事物的危害性。而这些做法对端正社会认知、认识社会本质和提高社会信心是十分不利的;三是在人的本性中,确实在某个角落里存在着某些对邪恶事物的迷恋,一旦被验证了,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认识机制产生,夸大事物的恶果,提高心理的防御等级。这些主观思维方面的特殊性,都是导致社会信心降低的因素。

要提高社会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正确了解公众的社会信心状态。要作科学的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在网络时代信息充分流通的情况下,公众信心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较为方便地获得。社会信心调查要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调查结合起来,社会信心通常是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程度的晴雨表。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到底公众的信心在哪些方面较低?为什么较低?只是处于物质利益层面的不满意无信心,还是价值层面的不满意无信心?无信心的是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人?这就需要对社会民间民情的趋势进行调查。通过这种调查,可以追踪到社会真实的矛盾源、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

构建社会信心的重点在于凝聚民心,而凝聚民心的实质是重塑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一个社会的政治信心是社会信心的核心问题。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教育领域发生的矛盾与问题,最终会归结到社会管理者(执政党)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甚至道德品质问题上来,其他领域中的信心丧失,最终会在政治信心方面反映出来。政府在构建民心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信力的问题:例如意识形态是否具有足够的感召力,政治合法性是否具有牢固的基础,政治制度及公共政策是否足够公平合理,政府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否足够强大,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正面形象是否足够鲜明。政府公信力、社会信心的提高不能通过制造和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赢得民心,而是一场持久的诚实施政运动。破坏公信力的事情可能是个别的、短暂的,而修复重建工作却是全面、持久的。

构建社会信心的基础性工作在于讲清真实的问题。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上要作重大的调整。要将真实的信息告诉公众,例如,房价为什么降不下去?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医疗卫生费用为什么降不下来?要将真实的问题告诉公众。只有直面矛盾困难,并予以科学、合理的说明,才能够消除公众的疑惑,获得公众的认可与信任。在信息不平衡、不对称情况下,公众会自发地相信网络的话,而不是媒体的话。如果不允许媒体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进行批评与分析,当大众传播媒介不报、少报、漏报、错报公众关注的问题或报喜不报忧时,就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公众对传播媒介的信任危机就出现,转而从人际传播渠道来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愿望、想象进行主观解释,并传播给他人,以弥补信息的匮乏。

(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AZD041)

注释

第9篇:范式守信范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者承担着为广大网民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责任,要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1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它既使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也使我们的学习便捷迅速,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上一些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甚至有害的信息,也给我们的身心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根据青岛市政府建设繁荣青岛、文明青岛和平安青岛的要求,结合青岛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e网平安共建文明和谐网络活动和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网络文明学校活动的精神,为增强同学们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在此,我们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从现在做起,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正确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文明环境。

二、拒绝不良诱惑。

要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分清网上善、美、丑的界限,不进入青少年不该进入的网站;不浏览与我们身心特点不相符的内容;不轻易约见网友,即使约见也要向家长、老师报告;不向网上传递自己和同学的照片;不沉溺虚拟空间,上网游戏时间要节制,不进行游戏。

三、安全健康上网。

从现在做起,争做网络安全的小卫士。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学习各种有用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使用___软件,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四、未成年人自觉远离网吧。

作为未成年人,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增强自护意识,不进入网吧,劝阻同龄人远离网吧。

亲爱的同学们,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崭新的生活画面,美好的网络生活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树立起正确使用网络、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倡议人:___

__年__月_ 日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课堂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上的腐朽文化,对同学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侵略;网上的黄色流毒,对同学们身心进行摧残;网上的'暴力文化,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误导。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同学们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把互联网做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

二、从自身做起,在主观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不健康的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与决心。

三、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努力弘扬网络文明,让我们高举网络文明的大旗,努力促进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网络文明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追求健康时尚的网络新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3同学们:

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网络环境,促进和谐稳定,是全市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网民的共同责任。在此,我们向全市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全市网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规范网站建设与管理。自觉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不违法违规开展业务,切实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新闻信息;坚持提供客观、真实、健康的信息和内容;坚持提供健康的上网环境和内容链接;强化行业自律,恪守行业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网络公德教育,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三、自觉抵制网络低俗内容。不制作、不传播违反国家法律、影响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的新闻和信息;不开设不健康声讯服务,不登载不健康广告,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运行带有凶杀内容的游戏。

四、坚决抵制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相违背的信息内容。对散播谣言、侵犯隐私、侮辱他人、信谣传谣的信息及时删除,不跟风,不炒作。

五、全市互联网行业、广大网民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切实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坚守公民合法权益底线;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坚守道德风尚底线;坚守信息真实性底线。

六、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不在网站上发表、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等信息,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倡导文明言行、传播文明观念,做文明上网人。

朋友们,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和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让网络空间晴朗起来,共同奏响网络文明的和谐之音。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4同学们: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加快到来,网络正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和表达意愿的新兴媒体。各级各类网站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网络谣言、虚假新闻、低俗广告等不良信息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破坏了网上舆论生态,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决予以抵制。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特向全盟互联网各行业、广大网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中国互联网协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不危害国家安全、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害信息。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自觉养成守法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做到“上文明网,做文明人”。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保证自己传播的信息健康、合法、客观、有益,坚决抵制各种不良信息。

提高自身文明修养,坚守道德底线,养成良好习惯,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不造谣信谣传谣,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在网上恶意谩骂、诋毁他人。

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网上不良行为,坚决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积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

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头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带头清扫网络垃圾,带头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中国好网民。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5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网络文明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营造科学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德城区城管执法局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争做文明网民。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把互联网建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需要每位网民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呵护。广大网民既是网络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文明健康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网上行为,自觉抵制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损害网络和谐的事,积极倡导、自觉实践文明健康的上网方式和行为。

二、传播先进文化,争做网络道德模范。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先进网络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用优秀的网络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坚持文明上网,坚守道德准则,争做网络道德模范,努力在网上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三、坚持理性自律,争做网络文明使者。

充分发挥网民在网络文明传播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倡理性思考、文明创作,自觉做到不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在网上恶意攻击、诋毁、谩骂他人;不散播淫秽色情、诈骗、、暴力、恶搞等不良信息;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不跟风炒作炫富拜金、荒诞猎奇等庸俗行为,大力倡导积极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