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目制作范文

节目制作精选(九篇)

节目制作

第1篇:节目制作范文

1博采勤学,创新节目形态,突出节目特点。

节目制作是节目出台的重要一环。节目能否成功,精到的制作的关键一举。否则策划,采录,编播都将付诸东流。这就是一名厨师,厨艺不高,会使一桌菜肴风味无存,既浪费了料理,又倒了胃口。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达到制作精良的效果?节目制作,顾名思义,要懂节目,巧制作,要做到懂节目,就要深谙各种节目形态。而处于百花齐放,荧屏多彩纷呈的今天,节目形态日新月异。从目前看,电视新闻节目族群和电视娱乐节目族群两个类别已月12大类形态各异的节目。即使我们地方台涉及后者不多,也需要我们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突出节目特点而深化其内涵,扩大其外延,也才能谈到创新,因为创新思维的建立,与创新所需要的原材料基础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节目制作人只有善于学习,博采众长,深处研究观察同业高手的创新作品,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满足观众,赢得客户。例如我们地方台广告节目,这是我们台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我们制作接触最多的。如何将其做精做优,达到画面精美,思想深刻,回味悠远的效果。对此,我们注意吃透广告节目的三种元素,即创意性、定位性、引导性。对不同的广告节目有精确的定位,独到的创意,突出节目的特点。针对我们地方台医药、商品广告多而雷同一般化的弊端,我们注意突破告知型和自我表现型的桎梏,注重感性诉求和人情味儿,突出商品的个性,从而减少了企业厂门、车间奖状等定式化的模板。例如,我们制作洮南辣椒集团公司的广告时,我们从其市场和销售目标对象定位,汇集了南韩,澳大利亚等异国餐桌风情和市场销售及满视野的红辣椒画面,广告词结尾为:辣椒之乡何处有?中国洮南福顺之乡,这样既突出了产品特点又突显了广告的市场魅力。

2 勇于参与,把握节目内容,突出节目亮点

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是团队统一协作的体现,需要策划、采录编播、制作几方面的高度一致,而制作是节目出台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地方台而言,制作人员只负责制作,很少走出去深入现场,日久天长人就会变得孤陋寡闻,思想僵化呆板,所制作的节目也就必然缺少生动性和鲜活性。因而我们从事制作的新闻工作者也要走向现场,制作时注意采制具有新闻特性的鲜活,新实的画面语汇,使观众具有现场感和参与感。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参与策划,编采的整个过程。争取尽量多的时间,主动与节目组的同志一道深入一线,这样制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领会策划的意图,掌握录像记者的初衷,画面裁剪得当,使节目的亮点自然凸显。否则只通过机器飞速地寻找画面,往往会使经典图像一闪而过,使录像记者不满意,新闻主体不满意,也给节目留下遗憾。2005年我们制作的专题报道《草原盛会――胡力吐蒙古族乡那达慕纪实》,由于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从记者采录的五本带子中剪辑,加之时间的紧迫,竟把斗牛冠军的画面张冠李戴了,幸亏审片时及时发现,这是一次教训,今年我们亲临了这样的盛会,因而我们在制作《升腾的草原――胡力吐蒙古族乡那达慕纪实》时,我们心中有蓝图,一个人工作在制作间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制作起来轻松顺畅,制成的节目也声图并茂,使节目亮点频频得到新闻记者满意,社会满意,台领导满意的效果。

3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潮流与先进技术,发挥荧屏特点。

以数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视传传媒频添优势,这些优势既体现在传输手段的改进上,也体现在摄录技术的升级上,更集中体现在节目形态的创新中,且不说电视节目形态走向平民化、娱乐化、专业化、技术化、互动化、活动化、现代化7个方面的演进趋势特点。单就摄像技术和编采设备的升级更新而论更令人刮目,直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卫星技术的引入,使电视新闻透发着独一无二的气质,编辑机水平的升级,电脑模拟技术的进步更带来荧屏节目的多彩纷呈,同时在车载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应运而生的同时,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电视台节目把握时代潮流,把握节目质量,决不能因制作水平使地方台节目落后于发展步伐,而失去竞争市场。作为地方台的节目制作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制作上要精益求精。以高质量的节目树立本台品牌。提高收视率,不断开发地方财源,提高竞争实力。谈及此点感触颇深的是对设备投入问题。几年来,我们台不断加大了对制作部的资金投入,购置了数字摄像机、数字编辑机等采编播设备,确保我们地方台的节目既有时代风韵又具地方特色。我们台播出的《经济速递》栏目在白城荧屏占有很高的收视率,这一广告栏目可以说做到了创意性、定位性、引导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多次得到客户和上级台的肯定与表彰。这是我们地方台全体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艰苦奋斗的结果,也给我们节目制作带来鼓舞和更高的要求――节目无止境,风光在险峰。

参考文献

[1]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刘利群.美国电视节目形态.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第2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广播剧 精品节目 高起点 大制作 深探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信息时代也是充斥着信息垃圾的时代,一方面是各种信息的极大丰富和获取的便利,而另一方面是信息的无孔不入、泛滥成灾。而有效、准确、可信的信息以及精良的文化产品又处于稀缺状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各种新媒体音频平台的发展,使得这一现象愈演愈烈。传统广播在积极拥抱新媒体的同时,应该坚守自身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信息再造工程,为用户提供精品化的内容。尤其是广播文艺节目思想精深、内容精致、制作精良的特色,将是广播长远健康发展的必需和保障。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37集广播剧《天魂》和百集广播纪实文学节目《钱学森的航天岁月》为例,对广播精品节目的制作进行探讨。

一、高起点,制作形成精品节目

无论强强联手,还是合作共赢,都需要选择最佳项目、最好伙伴。制作广播精品节目更是如此,需要精准地选择作品,组建最强最好的演播和制作团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制作精品节目的基础,也才能让优秀节目的出品成为可能。

盘点广播文学各类节目,从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作品的制作推出,到荣获茅盾文学奖各届作品的全国展播,再到摘取中国广播影视政府奖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从较高的起点入手。而《天魂》和《钱学森的航天岁月》,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内涵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7集广播剧《天魂》以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的光辉历史为创作背景,用纪实手法描写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航天创造的导弹武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等辉煌成就,是一部记述航天人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声音档案。百集广播配乐纪实文学节目《钱学森的航天岁月》,则是融航天知识引领、历史真实再现、新闻热点报道于一体,是为了追忆钱学森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为纪念钱学森百岁诞辰,历时三年以“抢救工程”的精神,广泛征集、整理有关史料,摘录百余万字、采访百余人,以史诗般规模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故事。题材厚重、主题宏大、制作精良是这两部作品的共同特点。《天魂》集中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顶尖的编导资源、演播资源。在制作环节上,使用配乐300多段,整理使用各种音响500余条,其目的就是要让这部作品有一个充满声音魅力的立体化的全新呈现。而百集广播配乐纪实文学节目《钱学森的航天岁月》也是汇集了部级的演播团队和制作团队,从创意到策划、从整体宏观的审美包装到细小微观的艺术处理,都始终秉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宗旨。其中1000余条的配乐和主人公钱学森的警句混响、导引题记、片花包装,以及170多条背景故事链接音乐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一丝不苟之作。

2014年,广播剧《天魂》获得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百集广播配乐纪实文学《钱学森的航天岁月》播出之后,反响强烈,广受好评,目前作品在钱学森图书馆反复播出,供参观者聆听、学习。从《天魂》到《钱学森的航天岁月》也开启了航天领域文学作品的系列之旅,为该领域作品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制作,以创新谋求广播新发展

发展就意味着创新,而创新就必然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否定,有所变革,有所前进,道前人所未道,作前人所未作。因而,在广播节目发展至今的道路上,我们要努力做新的探索和实践,谋求广播新发展。

所谓创新,无非是采用新的资料、使用新的方法、站在新的角度、研究新的课题,从而得出新的见解,发现新的规律。

广播剧《天魂》和百集广播配乐纪实文学《钱学森的航天岁月》播出后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在制作中的探索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创新体现在节目实践中的指导与引领。如何赢得更广大的听众是每一位编辑做节目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内容丰富、形式考究、制作精良这三点的完美结合才能赢得更广大的听众。

二是创新思维贯穿制作精品节目的始终。只有抓住节目的关键,方可有惊喜出精彩,才能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由于上面提到的两部作品是写航天领域的故事,自然关联到一些不为常人知晓的陌生的专业知识、术语,即便再深邃、丰富、多彩的语言功力和魅力也无法让人持之以恒地聆听下去。解决这一难点,就要打破枯燥的概念数字、生涩的专业术语、单调的频率节奏给听觉带来的收听困扰,要调动华丽多彩又有无穷演变的音乐来包装、渲染、烘托,让受众心理时时打破一种节奏、一种频率、一种状态,而不断引发震撼与思考、欣赏与联想……

三是在音效画面的创意制作上也谋求创新。我们在策划创意伊始,就考虑到钱学森的航天事业离不开令世界惊羡的原子弹爆炸声、宇宙间奏响东方红的乐曲声、战争中飞机大炮的轰炸声,以及油轮的汽笛声、大海的浪涛声等等,因而在制作中运用了象征意义的特殊音效,为作品的完美诠释增加了色彩。

每当谈及一门艺术的发展史时,人们总习惯把它划归几个时期来评价论证,比如说到电影艺术时,人们通常最直观地把它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来进行划分,这完全是按照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来划分的。那么中国的广播节目该如何断代呢?以广播剧为例,应该说,同样是据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来进行划分,因而广播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无疑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天然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有幸的是,两部作品的制作都拥有中央电台最顶尖的制作团队,两位拿过国际广播大奖的制作人担当音效和节目制作合成,为节目制作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节目总开篇浓缩了音效对整个作品的全部创意。笔者和音响师在节目开篇设计了3分钟的一系列音效、音乐和语言组合的声音画面:首先听到的是海浪声、海鸥鸣叫声、油轮的鸣笛声,推出钱学森的主旋律(以示钱学森出国),接着是电脑键盘的敲击声、火车长鸣声、飞机轰鸣声(以示航天人为钱学森百年诞辰而拼搏写作出版《钱学森的航天岁月》所付出的心血),再度出现油轮的鸣笛声、海浪声、爆炸声(以示钱学森回国服务于中国航天事业),接着是穿透力极强的《东方红》乐曲的旋律在宇宙间奏响,然后是发射原子弹的倒计时,紧接着是那声震惊世界的爆炸声(以示钱学森为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人们雀跃的欢呼声,其中恢弘的交响乐一直伴随解说的语言完成整个故事的音效画面……用音效画面展现了钱学森一生最辉煌的航天岁月,这不能不说是在广播节目创新理念指导下一次全新的大制作。

三、深探索,从热爱投入到理性思考再到实践飞跃

195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①之后,广播剧剧目题材以及制作手段日益丰富。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广播剧的战线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热爱并执著于这项事业的人们,这也才使得广播剧事业得以不断创新、进步和发扬光大。

凡事都有长有短、有优有劣。广播剧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失去视觉手段乃是广播剧的弱点,但是,只有听觉手段(语言、音乐和音响)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从中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而且,由于失去视觉手段,使广播剧在展开情节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大的时空自由,并使幻想、梦境、回忆等等成为广播剧理想的题材。由于广播剧只有听觉手段,制作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制作精良应该成为每一个广播剧人追求的目标。

笔者认为,制作广播精品节目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研究如何从声音艺术的源头寻求历史的智慧之光。

首先要做的便是将宝贵的历史遗产加以整理研究,让它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在现实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我们希望每一个广播的“痴”者都能在回顾与研究过程中,找到这门年轻的听觉艺术在各种门类中属于自己明确界定的位置,使其真正得以良性地健康发展。

第二,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台,早随时代大潮开始关注广播剧的文化市场定位。艺术随着人类一起进入现代社会都与商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类艺术都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个性魅力在商品市场这个浩瀚的大海中自由地遨游,显示了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力度,它们已经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精神文化的商品。我们强调广播剧艺术的商品性,并不是想玷污广播剧的高雅,也并不是一味迎合,更不想使之庸俗,广播剧成为商品恰恰是建立在它强烈的审美性、欣赏性、娱乐性之沃土上的。广播剧哪一天成为商品,广播剧哪一天就得到涅。广播剧能不能成为热销产品,根本的问题是自身的质量。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寄予信心和希望。许多广播剧的有识之士,正在寻求广播剧自身生存的价值,在发展中开辟一条更广阔的生路。

第三,要评判广播节目制作者们的技术水准,无疑会有些严格的科学手段和检测标准;但要体悟广播剧制作人对声音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却无法用科学手段和检测标准来简单地衡量。对声音艺术真谛的追求是无限的、无止境的。

第3篇:节目制作范文

摘 要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不论从节目制作、收视情况、调查反馈还是从成本管控、收益评估都面临发展瓶颈,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亟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整个电视产业所面临的形势也要求对电视产业进行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项目化管理也就呼之欲出。

关键词 电视 电视新闻 项目化管理 管理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不论从节目制作、收视情况、调查反馈还是从成本管控、收益评估都面临发展瓶颈,各种问题较为突出和明显,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领先地位。究其原因,与现行的电视机构制播合一体制密不可分,因而打破固有结构体制,引入项目化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什么是项目化管理

项目化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所有一次性任务和复杂性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运用项目管理的部分方法,协调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统一进行企业内部事务管理的管理体系。项目化管理并不是全面否定职能式管理,而是将项目化组织镶嵌到原有的职能式母体组织中,综合职能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有利作用,减少管理上的弊端,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它是一种矩阵型复合管理方式,根本目的在于优化传统方式,保持企业稳定和创新之间的平衡,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引入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电视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尚显不足

中国电视产业从诞生到现在,基本上都处在法规缺失的状态。众所周知,电视产业经营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关系都是十分复杂的,整个电视产业对于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法规的需求十分明显。然而我国的电视产业仍然长时间都处于无法可循、无章可循的情r中。如此局面,于中国电视产业经营的发展,无疑是潜在的巨大问题。

(二)内容生产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资金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仍然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仅仅以生产的新闻节目数量多少为评判依据。这种生产机制的评判标准没有从市场需求和受众需要出发。节目只算投入,不计产出,缺乏投入产出概念,致使许多电视台没有基本于成本进行核算,没有将经济效益真正纳入考察计量的范围中去。传统电视从业人员缺乏市场意识和节目经营观念。而且由于经费来源的原因,制作人员基本忽视受众的需要,节目内容普遍单调、乏味。许多节目“一次性”播出、重复性拍摄,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三)事业编制下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我国现有的电视台均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结构集中统一,管理方式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从人事管理方面,所谓事业编制人员和编外临时人员所形成的二元人事管理机制也并不利于人才的公平竞争和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从财务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企业的财务制度有根本上的区别。事业单位所谓的企业化管理,并不能够为财务成本控制引入合理的管控机制。尤其是事业财务体制下缺少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财务制度的结算方式掩盖了大量的资金浪费现象;不计成本的业务立项,却造成盲目、随意的支出,从而导致成本虚增,浪费严重。

(四)收入来源过于单一

在中国电视行业,广告经营占据着绝对的统治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电视依靠广告积累了所需的建设资金,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另一方面却也造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由于过于依赖广告经营收入造成的赢利模式单一化。近几年这种现象日趋明显,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五)生产市场产品雷同

在我国,节目生产市场进入门槛高,大量质量低劣的雷同产品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主要由于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方――电视台的基本结构雷同,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相差不大。导致上述状况的最核心原因是制播合一体制僵化,也就是电视节目的策划,投入、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全部都由电视台自己操作完成,节目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很低。

三、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进行项目化管理的优点

电视节目制作的项目化管理是指将某个电视节目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实施项目化管理有如下优势:项目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集约并优化配置制作资源,打造品牌节目,提升频道形象;同时,项目化管理有利实现制播分离,由于项目制片方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必然会下力气精心打造节目;项目化管理有利于节目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争取市场回报;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推动节目创造人员发挥主观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电视节目制作的生产力;项目化管理有利于科学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强化传播实效,电视台可以集中资源、经费和人力物力将一个选题节目做深做透,这对于增强传播实效,建树频道品牌将产生积极效应;项目化管理有利于培育良性竞争和风险机制,锻炼和培养人才,并有利于打破了部门对题材资源的垄断,明确项目制片方与电视台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做到权责分明。

第4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 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61-01

0 引言

由于职业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特性,许多业外人士并不熟悉电视编导这一职业以及其工作的内容。其实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可以形象的描述这一职业的特性,如果把一期节目看成是一个孩子,那么电视编导就可以被看成是保姆。电视编导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地位也很重要,一个节目最终的形成需要从选题到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到拍摄前的准备,还有最后的后期制作,可以说贯穿始终。

1 电视编导工作概述

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指首先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然后再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地创作活动[1]。基于此,电视编导工作具有自身一些特有的原则:首先,从艺术创作上来讲,电视编导在创作上表现出双重性,既是对作品的原创,又是对作品的电视化,其创作活动贯穿节目制作过程的始终。其次,从组织形式上来看,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类似,处于艺术创作、组织与指挥和命令的统领地位。不同的就是电视编导还是电视内容的创作者,对电视节目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从工作的状况上来讲,点数编导身兼多职,出了进行创造性活动,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2]。第四,从工作情景角度上来看,电视编导工作主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同时充当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为国家的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不免会带有部分的政务色彩,缺乏一定的艺术个性。

2 电视编导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核心作用

2.1 引领电视节目朝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的电视节目受到严峻的挑战。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逐渐提高,其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者必须拥有更加专业的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传媒行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的核心人物,其任务更加艰巨。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收视,同时还要把握好其舆论引导功能,而这些都是电视编导需要承担的。为此,在进行电视节目创作的实践中,电视编导要做的就是要严把政治关,不盲目追求收视率,要在节目中传承和弘扬主流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电视节目的内涵和质量。

一部优秀的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的口味,为此就需要协调好整个电视节目的编导过程,依据受众的兴趣进行具体的节目策划。在这一过程中,编导就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决策电视节目的编辑意识,确定节目的主题,设计和创作出更加吸引的具体内容和环节。与此同时,电视编导还可以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统筹节目的整个流程,安排每个人员的工作的任务,从而制作出更加高品质的电视节目[3]

2.3 增添电视节目的创新意识和元素

新时代下,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近年来收视跑火的节目类型受到各大电视台的模仿和抄袭,使得节目原创类型日趋减少。即使当某个电视台通过自身的创新制作出了比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原创节目,在获得观众热捧之后便迅速掀起一股模仿之风,严重阻碍了电视节目原创性的发展。为此,这就需要发挥出编导的才能的智慧,他们创新能力的意识对节目的创新元素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编导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够策划和制作出新的电视节目类型,从而不断吸引受众们的目光,获得良好的节目收视率。

3 如何提高电视编导的业务素质

3.1 不断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

要想电视节目能够顺利播出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首先就要不断提升编导的思想素质。要提升编导的素质,编导自身要有意识的进行自我素质的加强和引导,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电视节目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要传播正能量,同时对社会的热点和现象要有敏锐的视觉和观察力,能从现象看到本质,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除此以外,编导还需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锻炼,从而为制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电视在激烈的竞争中依旧能够取得胜利。

3.2 加强编导的专业能力

电视编导作为一门专业化较强的职业,必须具备校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日常的工作任务,其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大部分的电视节目都是需要经过编导的二次创作之后才更加优秀,从而更具竞争力。例如,像歌唱、相声等文艺节目,大多都属于半成品,倘若没有经过电视编导的专业包装的策划就很难获得好的收视效果,难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因而,编导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发现和制作节目的亮点,创新节目设计理念,把控好好节目的整体规划,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

4 结论

电视编导贯穿电视节目制作的始终,是对节目进行创作和质量把关最核心和关键的人物,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电视编导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注重电视节目的涵养和导向;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拥有敏锐的视觉,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的价值和主导地位,从而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明宏.电视音乐会与编导的音乐素养[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5(2).

[2]杨莉.电视编导教学改革――做中学[J].大学教育科学,2005(6).

[3]汪向阳.一个电视编导的肺腑之言[J].视听纵横,2005(2).

[4]王馨颖.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记者摇篮,2007(7).

第5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节目制作中心 节目研发 创新

以创新为终极目标的广播节目研发对于当今广播媒体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日益重视并强化了节目研发力量:设立节目研发机构,培养研发人才,研究和追踪国内外时新潮流及发展趋势,借鉴、模拟一些节目样态,并进行本地化改造或创新,这些有益尝试是促使中国广播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应该引起整个行业注意的是,国内目前仍然缺少用以保障节目创新的机制。建立一套可以保证创意不断涌现的机制,才能形成节目创新的良性发展。在这方面,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

一、美英两国广播节目研发制作机制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广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商业广播发展最为充分的国家。美国人认为,广播电视是追求利润的工具,但他们同时也承认,广播电视是公共资源,核心的问题是要利益均沾。基于此种理念,70年代早期,美国司法部指出,广播电视网对电视黄金时间的控制近于垄断,判决其退出娱乐节目制作。除了新闻节目和时事节目之外,禁止电视网全部或部分地拥有节目版权。从此,电视网被迫遵守一定的限制:不再在国内发行任何节目,也不在国外发行非自己制作的节目;在播放他方制作的娱乐节目时,限制自己获得的利润比例。①从此,美国广播节目市场开始确立了制播分离的节目产销模式。美国的电台自己主要制作新闻和新闻类的节目,音乐、娱乐、戏剧等其他类型的节目多从各种节目辛迪加公司购买。电台购买节目的标准是:符合自身受众定位;拥有合适播出时段;足以制衡竞争对手;制作人员业绩好;市场同类节目收听率高;价格适度。

因此,节目辛迪加公司是美国广播市场上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该公司时刻敞开大门收集节目创意(不设任何门槛),海量的节目创意经过专业人员筛选,选取最有制作价值的创意,招聘节目制作人(可能是创意提供者)并约定分成比例,由制作人组建制作团队并开始生产节目。初期费用通常是节目制作公司承担70%~85%,其余部分由制作团队承担,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宗旨。

2.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创意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除美国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广播电视节目出口国。与美国实行商业化媒介制度不同,在英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公共服务性广播电视——英国广播公司BBC。为引入竞争,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准许设立商业广播。商业广播的管理机构为广播管理局(The Radio Authority,简称RA),负责为商业广播电台包括有线和卫星广播电台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制订有关规章制度。英国的商业广播电台大约有200余家,与美国制播分离不同的是,英国多数电台的多数节目采取制播合一体制。②

英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创研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片人制。为打破垄断,英国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规定,传统的广播电视必须有25%的节目来自于独立制作人的作品。此法案催生了大量的独立制作人,这些制作人多数有在BBC或商业广播电视的从业经验,拥有自己的创意制作团队。他们既了解受众需求,又拥有研发能力,一边从社会各个层面吸纳好的创意想法,一边连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这个市场上最活跃的因素。2.创新的制度保障。成熟的节目开发流程是创新节目的质量保证。英国的节目开发一般都遵循下列5个步骤:任务说明(包括节目长度、播出时段、预测收视/听率、受众群体等),受众了解(主要通过观察、与专家沟通及调研),头脑风暴(基于团队合作的脑力激荡过程),开发创意(完善创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估改进(主要通过对受众的焦点小组调查实现)。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创新节目才能够经受住委托购买编辑们挑剔的审查。③3.激励机制。BBC和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等机构专门给独立制作人额外划拨部分制作经费,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节目而不至于有较大资金损失。BBC研发中心创意人员的薪水一般都比频道制片人的薪水高出很多。研发创意一旦被播出机构购买,制片人将获得节目制作、资金管理的控制权,其对节目生产和制作人员的所有问题做关键性决策。

二、当前我国广播节目研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世界各个国家因其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政治开放度、地域文化区隔等因素,导致其广播节目的研发制作机制不尽相同。但在充分了解其成功范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机制保障上拥有相同之处:1.广阔市场。市场需求是保证创意新颖、质量上乘的节目不断产生的基础。2.低门槛,高获益。创意评估机构不会设置任何限制门槛,阻拦创意进入评估阶段,并且保证创意人的创意一旦采纳会获得高收益。3.经费充足。4.允许失败。有完整的退出机制,一旦发现创意执行不顺畅或者市场反应不积极,会及时停止对此项目的投入,但创意团队不为前期的投入负责任。

对比上述条件,我国当前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各个地区相对区隔的文化特质等因素成为阻碍我国广播节目研发创新的主要因素。

1. 电台数量太少,难以形成广阔的节目交易市场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截至2010年7月,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34个。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天共有13938个广播电台播出节目,其中4779个中波电台,9159个调频电台(含6279个商业台,2880个教育台)。泰国目前有超过2000家广播电台。我们的电台总数只有泰国的约十分之一、美国的约五十分之一,然而我国的人口却是泰国的200多倍、美国的4倍多,频率数量之匮乏可见一斑。”④广播频率过少使得我国的广播节目交易市场几近于不存在,电台之间交流更多的是经营管理经验,而鲜有广播节目交流和交易。“有数据调查显示:广播节目的自制量是电视的3倍还多,交换、购买比例却不及电视的1/3。当前,我国广播节目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既没有多样化的交易平台,又缺少内容丰富、优质的交易节目,价格体制也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观念还不强。”⑤

2. 对广播节目质量重视不够,节目研发投入少

一些电台的节目常常呈现出“口水+麦克风”的粗放型模式。主持人对着麦克风信马由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是两个人以对方的缺陷和语病相互讽刺。节目缺少主题,策划和稿件更是无从谈起。绝大多数电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节目研发部门,新节目研发工作多半依靠节目制作人员的经验和灵感,缺少对市场的了解与把握。

3. 版权意识淡薄,对广播节目版权重视不够

从版权保护变为版权管理,其职能得到大大的扩展,版权问题就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版权管理将涉及节目制作、经营开发、媒资管理、法务、财务、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各个方面。国外的版权管理机构在其企业构成上占据重要地位,如BBC版权部有400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版权部150人。版权机构人数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务繁杂。而目前国内广电系统的版权管理尚在起步阶段,各台的版权管理发展程度不一,多数处于职能分散于各部门、尚未集中归口管理的状况。目前北京电台的版权管理机构是总编室下设的版权管理科,主要业务涉及电台商标管理、各系列台节目的收集、音乐作品。由于规模较小,很多业务尚未真正展开。对广播节目版权不够重视,使得好的创意很容易被零成本复制,尽管由于各地电台覆盖范围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不利于广播节目交易市场的培育,也无法保证节目版权所有者的利益,进而影响节目制作人员的积极性。

4. 各地文化差异使得广播节目难以跨地域播出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南北方文化差异较大,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戏曲曲艺形式。所以,作品类广播节目难以在异地取得良好收听效果。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地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南北方对文化作品的欣赏品味呈现趋同趋势。

三、北京电台节目研发工作尝试

1.实现电台内部制播分离,形成竞争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电台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保证全台节目在整个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北京电台于2006年对节目制作及运行方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各专业频率的定位,除外语频率外把其他各频率均纳入改革范畴。通过整合全台人力资源,建立节目制作中心的方式,初步建立内部节目制作的竞争机制。

节目制作中心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各专业频率除新闻和新闻性节目外,其余节目统一由节目制作中心制作。根据节目类型不同,节目制作中心下设社会部、综艺部、音乐部,同时,以前设立的一些独立的制作室也归属节目制作中心管理。各专业频率除保留必要的岗位和人员外,其余人员脱离与专业频率的人事关系,全部划归节目制作中心,由中心统一管理。中心人员制作的各类节目,按照各专业频率的节目设置要求投标竞争,中心人员竞聘上岗,以节目与专业频率建立联系。同时,对节目制作中心以及改革后各专业频率的职责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节目制作中心负责各专业频率除新闻和新闻性节目以外其余节目的编辑、制作以及节目的策划、包装、推广和销售。

改革后的各专业频率在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依据台里确定的方针,实现下列目标:(1)依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频率定位和节目设置;(2)负责新闻和新闻性节目的制作、播出;(3)对购买的节目进行审查并安全播出;(4)与广告管理部、广告经营部配合负责本频率的广告经营;(5)负责本频率社会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品牌推广;(6)负责本频率机房的安全播出。

此外,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革,例如,每年年底前,各频率依据频率定位和方针,研究确定本专业频率节目设置方案,并制作标书,面向节目制作中心招标。节目制作中心人员在中心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与协调下进行节目投标。节目的招投标工作由台节目招投标委员会负责,对各投标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在充分考虑各专业频率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定。各专业频率也可依据本专业频率的节目设置,直接商请或指定中心人员进行节目的策划和样带制作,至于能否被使用,须由台节目招投标委员会决定。

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广播节目与主持人的综合管理,为电台的制播分离工作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节目制作中心整合了北京电台的节目资源和主持人资源,并且通过发标、投标的形式,在台内初步建立起节目交易市场,实现了有限的制播分离。

2.成立节目研发部,开展新节目形态研发工作

2005年,北京电台在研究中心下设研发部,开展节目研发业务。7年来,北京电台研究中心共策划研发新节目样态100余个,成功举办5届“赢在创意”广播节目大赛,研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研究中心不断完善节目研发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研发流程和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发并重的创研格局,逐步确立了新节目研发与现有节目改造的多重职能。

(1)建立严谨规范的研发流程。北京电台的研发业务从起步就比较注重建立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流程体系。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这一流程也得以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创意搜集到效果反馈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研发流程,可分为5个阶段:①创意搜集阶段。研发人员通过对国内外广播节目的跟踪研究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寻找创意灵感和线索。这些点子经过筛选和研讨后成为研发创意进行立项。②研发阶段。创意一经立项即进入研发项目执行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策划研讨、方案形成、方案研讨及修改直至方案完成。中间需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和研讨。③验收改进阶段。完成的研发方案须经过台领导审阅验收。验收未能通过的需返回修改直至通过。④及转化阶段。由研究中心定期向台内研发成果供专业频率采用。专业频率无需付费但有义务对方案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为研发工作提供改进意见。⑤播后完善阶段。研究中心应专业频率要求,根据节目播出后的反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2)建立严谨规范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规范的流程需要严格的管理,否则就会成为过场。只有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把好了质量关,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为此,北京电台对研发工作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对每一个流程中的每个操作程序进行严格的监督,每个环节都制订了明确而严格的管理标准。例如:对国外广播节目进行跟踪研究的最后结果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的。研究中心对每一份研究报告都有着非常具体的监听和撰写要求。从内容构成到文章结构,从节目记录格式到音频的录制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有了它,即使是第一次承担节目研究任务的人,只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析研究,也能比较顺利地写出符合需要的报告。对于节目研发方案的管理也是如此。按规定要求,每个研发方案都必须包含创意理念、内容构成、表现形式、资源支持、目标受众分析等十几项内容。其中,对节目播出时段的选择和目标受众的分析必须对收听率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才能确定。

(3)建立严谨规范的实验平台。2010年底,北京电台投资数百万、历时3年建设的广播受众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的广播受众实验室。从2011年开始,节目研发流程增加了节目测试环节,也就是将研发的节目做成样带,组织目标听众到受众实验室进行节目测试。通过听取意见建议和分析测试数据等多种手段了解听众对节目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对节目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广播受众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也为完善研发工作流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广播正迎来创意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节目质量是关乎广播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创造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好的节目创意不断涌现,是广播从业人员的责任,在探索广播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 释

①郭镇之 《扫描美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也谈制播分离海外新闻掠影》,载《中国记者》,2000年第6期。

②张勉之 《我所知道的英国广播界》,摘自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第6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合成;非线性编辑

1多媒体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优势

1.1提高了节目编辑质量

电视节目制作中,即便是已经制作完成的节目,为了满足某些方面的需求或是优化节目播出效果,后期也经常会要求修改。如果使用传统的编辑手段,在修改时必须要考虑插入镜头的长短、CTL信号的长度以及编辑的重复率等因素。编辑人员在修改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因此后期编辑调整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节目编辑,则可以先将节目原件进行备份。在备份文件上进行编辑操作,例如增加特效、增加字幕以及背景音乐等。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整体处理效果也会超过传统的编辑方式。

1.2良好的设备配置

在以往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素材,但是经过多次剪辑和删减后,最后应用到电视节目中的素材内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大量的素材占用了硬盘存储空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信息设备运行速度变慢,甚至会造成视频信号丢失,最终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质量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借助于多媒体系统进行电视节目编辑,一方面能够实现素材的精准选取,可以根据电视节目制作要求,直接选择配套的素材资料,而不需要从海量素材库中逐一寻找和配对,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素材对存储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多媒体系统能够通过优化硬件、软件配置,定期将失效的、无用的文件清理掉,也会节省出一部分存储空间。

2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1)硬盘编辑。将前期拍摄的素材导入到PC端的硬盘中,然后运用计算机上安装的多媒体功能软件,对这些素材进行剪辑、排序、配音等。根据电视节目制作要求完成制作后,再将节目成品考录到磁带上。(2)脱机与联机线性编辑。由于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素材,为了减少素材占用空间,在准备素材过程中,就需要将素材进行离线压缩。完成压缩后,再联机完成素材传输和转录。(3)编辑控制。一些多媒体节目制作也能在PC上显现时码、输入与输出点,并操控录像机开展讯号收集、线性编辑与录入,而多媒体技术在这里就形成了编辑控制器功能。(4)动画输出。多媒体节目制作具有收集动画视频序列处理及随时播放的功能,它能够处理3DS动画导出问题。然而,由于多媒体节目制作品质与层次不一样,动画输出的品质也会不一样。

3多媒体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3.1绘制技术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到的素材既有真实场景拍摄的,也有制作人员通过想象或节目要求绘制的。例如,2018年5月份,通州区总工会要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广播电视台做一个公益广告,要求体现和谐劳动关系。制作人员通过构思,决定利用3D动画技术绘制一个航船,船上有老板掌舵,员工划船。然后在图像上加上字幕:企业的发展壮大好比航船出海远行,大风浪来了怎么办,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就一定能穿越风浪,顺利到达彼岸。这样通过绘制技术很形象地体现了和谐的劳动关系,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多媒体系统强大的功能,为绘制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制作人员可以利用3D动画技术,绘制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幅画面组合成动态视频,以增强电视节目的画面效果。绘制技术的使用,增加了电视节目的技术含量,这也是当前新媒体节目中无法达到的高度,是新旧媒体竞争中电视媒体的优势之一。

3.2数字合成技术

数字合成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主要用于校色、几何变换、滤镜处理和图像合成等方面。其中校色所针对的是图像和像素,在节目录制完成后,为了能够统一色调,则需对前景和背景分别进行校色处理,以保持电视节目整体的美观效果。其目的是让多个画面展示出不一样的效果,增强了画面感。滤镜处理也是数字合成技术的一项应用,处理后的电视节目画面会出现锐化效果,在清晰度和分辨率上也会有所提高。图像合成则是根据电视节目制作要求,将不同画面上的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合成,对提升节目混响效果有一定帮助。

3.3虚拟演播室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经常会需要添加一些特效,或是一些特定的场景,以增加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就需要使用到虚拟演播室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场景通常是由摄像机拍摄的真实景象,将这些视频资料提前录制好,存储起来。电视节目主持人单独主持节目,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加立体和更具现场感的播出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应用,现阶段的虚拟演播室,还可以直接通过构建三维模型的方式,营造出与实际场景高度相似的虚拟场景,合成后仍然具有真实的演出效果。虚拟演播室目前在电视台的一些特定节目制作中有重要应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广播电视台目前只有两个演播室,一个实景演播室专门用于新闻节目口播的拍摄,另一个虚拟演播室则满足了台里其他所有的节目口播的拍摄,例如天气预报、专题节目、访谈节目等。

3.4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是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不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完成电视节目的素材调用,制作出一档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可以起到节省人力、设备,提高制作效率以及节目画面、音频质量的优势。非线性编辑也需要依次完成素材采集、编辑、特技处理等流程,但是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素材丢失或失真的问题。此外,非线性编辑系统还自带许多方便、使用的软件,例如特技加工、精确剪切等,这些软件的运用也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支持。基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不仅能够为编辑人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大幅度简化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的难度,而且能够提高数字信号质量,避免数字信号传输、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对提升电视节目整体质量也有显著作用。

4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4.1保证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为了满足电视节目的多种制作需求,近年来多媒体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使用到的应用型软件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但是,这些软件在同时运行中,由于同时占用系统资源,加上版本上存在差异,就容易出现软件不兼容的问题。轻则导致多个软件无法同时响应,影响正常的电视节目编辑,严重时还会导致计算机卡顿甚至死机,如果正在制作的电视节目未被保存,还容易出现丢失、损害等问题。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推广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要注意保证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对于经常需要配合使用的功能软件,需要同步进行更新,保持版本一致,从而保证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发挥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势。

4.2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信息素养

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求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来操作。近年来,为了在新旧媒体激烈竞争中突显电视媒体的优势,对电视节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人,也必须要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充分突显多媒体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电视节目制作人信息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两种渠道:其一是要求制作人员本身要树立学习意识,能够主动了解与行业相关的多媒体前沿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新技术学习,并不断地应用到工作中;其二是电视台方面也要加强对优秀节目制作人的培养,例如要定期举办一些专家讲座,外派学习等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的综合水平,又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4.3针对不同电视节目采取适用性的多媒体技术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不同阶段,使用到的多媒体技术也各有侧重点。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成本、增加质量,就需要电视节目制作人能够做到对不同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例如,采集素材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首要环节,运用多媒体进行各类素材的采集,可以在录制的同时,将这些素材传输到PC端,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素材对存储空间的占用。在制作节目片头、新闻标题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片头和标题进行特效渲染,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

5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电视节目制作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多媒体的发展,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在新旧媒体激烈竞争下,观众对于电视节目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实现业务拓展以及吸引更多观众,就必须从电视节目质量上着手,充分体现出电视媒体的优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多媒体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但是也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视台为节目制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和优质的电视节目。

第7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电视节目; 后期制作; 技巧艺术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已成为电视节目制作进程中极其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可以大大提高节目的可视性,这体现了后期制作的重要性。但此阶段的工作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后期制作时一般要综合地协调使用多种编辑系统。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以及相关的主创人员来说,必须做到及时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才可以让电视节目的的制作水平有深入的发展和进步。

1 镜头的处理技巧

电视节目制作的后期是将拍摄下来的许多素材按照一定的要求,围绕着分镜头,各场景进行组合和剪切,让电视节目所表现的主题详细得当,主次有序,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使观众对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同时,通过镜头的处理,处得视频的节奏变化多样,生动自然,强烈地感染观众。

1.1 强化主题,迎合观众思维

工作人员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节目主题和观众的需要进行,避免出现背离主题和观众思维的花哨的编辑手法,应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对镜头展开有机地组合排列,否则都将是失败的。

1.2 景别不同,镜头持续时间不同

景别包括特写、中景、近景、远景、全景等等。特写是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个局点,比方说人的脸,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远景是最远的景别,主要表现整体空间环境,镜头时间是最长的。特写镜头的时间是最短的。全、中、近景这三种景别分别介于远景和特写之间,包含不同的内容和信息,表达不同的镜头语言。因此,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技巧,否则就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感受。

1.3 镜头组接杜绝“跳轴”

电视画面中诸多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决定了镜头的视角,代表了观众的视角。若镜头拍摄时跳过了画面中这些物体间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就会产生运动与位置的混乱,这样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将会为节目带来负面效应。

1.4 景别的过渡力求舒缓,避免生硬

在景别的切换时,要过渡自然,平滑,切勿出现突兀,生硬的感觉。另外在还要注意运动图像与静止图像之间的过渡要缓和,最好是动动相接、静静相接,切勿动静相接。镜头的组接也要体现节奏感。剪辑时,应选择给观众印象最深,最有感染力的镜头,并恰到好处地掌握镜头的长度。

2 电视节目画面的处理技巧

要提升电视节目质量,电视节目画面处理至关重要。后期制作中要通过电视画面的选择组合,反映主题,下面谈谈电视节目画面的处理技巧。

2.1 把握视觉的审美规律

视觉美必须和画面的编辑规律相一致。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可以在两个跳跃性的镜头中加入特写或全景镜头。按照人们的审美规律,人们在日常观察景物时,一般会按着由远到近,先粗后细,先局部后整体的规律去感知事物。因此,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就得考虑到观众的这一审美规律。力求在视觉上达到十分流畅的效果。例如,在介绍一个人时,电视画面上就要通过全景、近景或者特写的方式来突出他,而不能通过他人为主体的抢眼镜头。在人物采访的镜头中可以加入脸部的特写,来过渡全景和部分前后之间的镜头。还要注意环境和人物的和谐性。

2.2 把握画面的节奏

镜头的长短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节奏,如果镜头太长则会让人心生厌烦之感;如果镜头过短又会使观众看不清节目的内容和主题。因此,合理的画面长度,是在电视节目制作时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根据景别以确定镜头之长度。严格来说全景最长,7秒左右;中景次之,4至5秒;近景3秒;特写最短1.5秒钟左右。第二方面,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确定镜头长度。比方说,报导新闻节目特别是比较重大的会议,电视画面的节奏就应舒缓和沉稳,别适合大不适合小,镜头适合长不适合短。如两会报道,政治性强、内容严肃、气氛庄重。就要用长镜头去表现沉稳、舒缓的节奏。反之来谈,如果是文艺性的节目,它的画面节奏就要活泼、欢快,镜头适合短不适合长,较多地变换角度,采用特写和近景,来表现这些节目内容的活泼。第三方面,要遵循视觉效果的规律,以免造成画面混乱,最好不用平切、反切、硬切、复切,会直接影响效果。

2.3 画面的切换要符合编辑规律

在编辑电视节目画面时,要按节目主题要求选好镜头的剪辑点,使镜头的上下衔接合理有序。其一,动接动的切换要注意视觉上有明显动态的两个镜头在组接时是否一致,还要注意两个画面的运动方式和拍摄时的推拉摇移速度是不是一致。第二,静接静的切换,固定镜头在组接时要避免同机和同景别的静止画面组接。第三,静接动或者动接静时的切换。动感比较显明的镜头以及静态的镜头切换时,要确保画面具有较强的冲击。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3 字幕的制作技巧

字幕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电视节目观众的欣赏水平愈发地高,为满足他们的欣赏口味,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也开始由单一注重节目的内容转变为同时注重节目内容和外在的包装形式。在电视节目中叠加字幕,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补充和解释画面的内容。字幕在电视节目中的装饰作用也越发地突显出来。电视字幕已经成为电视重要的构成要素材,一个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离不开字幕的增色。那么在制作电视节目的字幕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其一,制作字幕时,首先选定的应该是字色和字体。现在的字色可以有多种选择,单色、 过渡色、材质等。字体就更多了,但要注意,黑体、楷体、宋体比较正统;行草比较潇洒;隶书古朴;魏体严谨,采取什么样的字体要根据节目内容来定。 其二,字幕的字色,字体选好,制作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出入的方式。字幕的表现功能还体现在字幕的辅助造型的选择上。辅助造型能够增强字幕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字幕与作品内容更加吻合。

最后,谈谈对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要求。节目制作人员应该具有创作和创新的素质,要以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多方面的素材作基础,加强个人的素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艺术修养;要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的创作环节和方法,把握电视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求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博览群书,及时充电,使自己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稿内容,迅速体会编导意图;节目制作人员要有非凡的想像力和丰富的创造能力,运用多种手段表达情感。

总之,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是对创作前期的再创作,是节目制作中关键的一环,把握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与艺术,对于提高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来讲是大有禆益的。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巧. 现代视听,2009(2).

[2] 刘付民.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的探讨. 文教资料,2010(2).

第8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制作 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025-01

1 网络时代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影响

1.1 新闻线索来源的即时性

网络时展到今天,其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并且从传统的有线网络向现今的无线网络发展。2G、3G、4G技术已经普通应用,配合网络时代的智能手机、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即时化。这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消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其它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即时性,这也是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一直困扰的主要问题。然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可以即时的把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用手机记录下来,即真实又直接。很多有可能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被记录下来,可能就会成为一条具有影响力的新闻。

1.2 新闻素材的丰富性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素材,都需要新闻节目制作人员通过现场拍摄的手段来获得,手段相对单一。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撑,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员会发现,新闻节目的素材已经极大丰富。由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以及一些其它的数码产品都越来越普遍的融入了摄像、照相功能,并且在像素与技术指标上已经接近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因此,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素材也可以直接采用由电视观众提供的素材资料。这使得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源极大丰富。另外,由于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网络上的大量信息都有成为新闻的价值,这也使得电视类新闻节目制作人员不再像以往那样为挖新闻而苦恼。

1.3 传播的重复性

传统的新闻节目在电视的重播率普遍很低,因为各类电视节目的极大丰富。所以,电视类新闻节目往往播过了就过去了。但是,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就不同了,如今所有的数字资源都会存在网络上,观众可以随时观看,重复的观看。

1.4 采编制作技术的先进性

在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从采访到编辑到后期制作,其技术都十分先进。由于网络技术的,资源的转接传递变得更快,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各环节的技术成本普遍降低,时间成本就更低。这都离不开采编制作技术的先进性。

2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新趋势

2.1 更强的高效性与即时性

电视新闻类节目对即时性要求很高,在新时期网络时代,新闻的即时性已经很高。在未来这种即时性会更强,电视新闻类节目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撑,很多民生类、百姓类、娱乐类新闻,都会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来进行制作。这些新闻的即时性会更强,更好地满足观众对新动态的需求。

2.2 更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新闻传播应该有五个主要因素:传播的人员、传播的信息、传播运用的媒介、接受传播的人以及传播反馈。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并没把太多的注意力停放在对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广大观众的反馈信息中。反馈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其中,接受传播的人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变现的能给出客观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个体。接受传播人给出的客观合理的反馈信息,不但能够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掌握与了解广大观众对其电视新闻节目的客观看法与观看的需要,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内容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进行其内容与形式科学合理的调整, 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广大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与热忱。

由于网络技术的参与,当前部分娱乐电视节目在制作时正在尝试采用与观众互动的形式,观众可以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例如参与节目当中的选手评价、投票等。未来新闻类节目也会不断增强互动性,例如通过微众公众同台或其它现代化手段,观众对新闻引发的评价等通过现场及时互动,产生结果进行播报。这将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由单向信息流传递变成双向信息流传递,使得观众由被动观看,变成主动参与,增加了电视新闻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

2.3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的变革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都是先采编然后录制最后播放,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下,电视新闻类节目可以录、播、反馈同步进行。也就是说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观众的即时反映及时地反映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员,使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受众的主要特征、需求以及对新闻节目的反馈,这些反馈会引发新闻节目制作人员对节目内容做出即时“微调”甚至“转向”的决定。以期使得电视新闻类节目更贴近受众需求,更能反映受众心理需求。来自观众的真实感受和社会的客观评价才是衡量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标尺。因此,从这一点出发,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在未来就一定会颠覆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传统流程,以期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服务性。

3 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会激发更多的网络新兴事物,这些新兴事物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必然带来强烈冲击。电视新闻类节目制作人员必须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技术、更新理念,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本着观众服务的信念,对电视新闻类节目本身不断做出调整、改革、不断发展,以迎接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阚O.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J].才智,2014(6).

[2] 李冰.新媒体环境对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的影响[J].中国电视,2014(9).

[3] 付彬彬.论电视的终极样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4] 陈勇,商亚敏.电视新闻节目的软化[J].才智,2009(1).

[5] 于萱.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6] 赵明.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性发展的实现[J].才智,2011(19).

第9篇:节目制作范文

关键词 电视节目;技术;制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17-02

0引言

国际互联网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大众传播面临着一次新的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媒的方式和科技水平不断加强,信息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电视节目技术制作方式。同时,在广阔的信息海洋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带来的便利让更多人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分享信息,连接的更加紧密。根据媒体统计,广播听众达到5000万用时38年,电视观众达到这个数目需要13年,短短3年网络用户就能达到这个数量。

1电视节目制作的现状

现如今,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数字技术渐渐取代模拟技术,传统的制作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先进技术取而代之,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化制作技术应用在实际之中。音频、视频的记录方式转变为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的记录又分为两种形态:非压缩与压缩。媒体的记录逐渐从大磁带变为小磁带,最后发展为光盘刻录;编辑方式逐渐转变为非线性方式,可以采用网络共享的方式进行编辑;演播室采用虚拟技术取代传统技术;信号的传输采取多路复用、数字压缩等技术取代传统模拟复合技术。

2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2.1ENG方式

ENG方式是一种单机采集电子新闻的模式,通常使用便捷式录像、摄像设备,进行电视新闻的采集工作。这种方式具有灵活、快捷等优点,很适合日常新闻、突然事件的采集。ENG方式是电视节目录制的主要方式,该种方式现在已成为高校新闻广播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从而进一步学习ESP技术和EFP技术。

2.2EFP方式

EFP方式主要用于现场编辑和现场制作。一般需要多台摄像机和视频图像切换台,以及音响设备等。EFP方式可以在演出现场、竞技现场或发生事件的场地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录播或直播等活动,现场氛围很强。EFP技术是一种系统集成技术,它的完成要求比较高,需借助设备齐全的演播车,电视台EFP设备齐全,技术人员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2.3ESP方式

ESP是一种采用高科技制作电子演播室的技术,它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很高。ESP方式主要包括动画特效、数字特性、高音质音响、高画质摄像机、数字灯光等系统。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质量很高。ESP可以完成录播、直播的工作,广泛应用在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中。

3现代化电视节目技术制作分析

3.1数字摄像机技术

电视图像的质量取决于电视录、摄像设备的性能,因此必须以高标准选择品质好、性能高的摄像机。数字摄影机的特点有三点:1)采用半导体成像器件,大大提高了摄像机的信噪比、清晰度及灵敏度;2)专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两者结合,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运算、控制和调节,增强摄像机信号的自动化功能、处理能力和精度。部分数字摄像机更具有扫描功能,能够应用于高质量画面的拍摄或低成本的电影制作中;3)摄像机的设置、使用方式更简单。以菜单形式显示功能,按键可用来增减调整,使用更加方便。因它的低成本、高质量、简单便捷等有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中;4)制成品体积小,携带便利,易于进一步制作处理。

3.2数字录像机技术

录像机的数字化,为数字化信号的处理带来极大的好处。数字录像机采用多代复制的方式,提高了图像质量,解决了因电视制作后期修改产生的图像质量问题,数字录像技术的特点有:1)采用数码压缩,保证图像质量,减信号记录、信号处理的难度,降低数码率;2)保证后期编辑制作能够有个好的环境,提高节目的质量;3)在传统录像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编辑,完成现场录制活动。

非线性编辑主要利用包含有视音频处理卡的计算机,对视音频进行编辑的一种方式,他在电视节目的插入修改和编辑制作中有着很大作用。而完成这一技术的硬件设备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这一技术的有以下个特点:1)图像信号质量高。计算机硬盘中的数字信号是非线性编辑的原始素材,在采集信号的过程中使用SDDI输入或分量输入的方法,信号完好无衰减;2)制作功能强大。非线性编辑囊括录制、编辑、特效、动画、切换、音响等功能,对素材的查找、预览、设置以及定位更方便,能够编辑出高精度的电视节目;同时拥有丰富多样的特效级动画效果,提高节目的技术性和艺术性;3)广阔的发展前途。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连接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使用,电视节目的制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网络制作,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基于数字信号的编辑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构。

3.4虚拟演播室系统技术

随着键控特效的出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出现-虚拟演播室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将传统节目制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呈现出一个虚拟的环境,只需一个演员或部分道具就能完成这个节目的制作。其特点主要有:1)低成本高质量。虚拟演播厅不需要搭建真实的拍摄场景,只需要大小合适的空间场地,场地内以蓝色作为背景色,区分开后期制作时需要抠像的真实前景。图像主要采集不同方位的摄像机拍到的演员或主持人为素材,存储起来,后期制作时,拍摄的蓝色区域被计算机中设计好的三维动画取代形成虚拟场景,将主要素材即演员或主持人与虚拟场景相结合,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就制作成功;2)专用摄像机拍摄。虚拟演播室必须使用一种专门的摄像机,这种摄像机配备好友云台和镜头外,还配备了运动识别和运动检测技术。现场真实的摄像机运行拍摄时,被锁定在虚拟演播厅内的“摄像机”受跟踪器的控制会与真实的摄像机同步拍摄;3)网络式的图形存储及传输。虚拟演播室的图形就如一个计算机网络一样完成它的存储及传输工作。它不仅负责调整和调用已准备好的虚拟场景,还负责图像数据的传输和摄像机运动数据的接收、处理。图形发生器将主机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虚拟场景中的计算机应如何运行,使虚拟摄影机与真实摄影机同步运行,从而保证最后呈现出的虚拟背景与真实画面完美融合。

4结论

现如今,各类电视节目中很多领域都采取现代化技术制作节目,电视节目的产生方式和技术形态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电视节目的艺术性是依靠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来表现的,制作技术的发展为电视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未来的电视节目形式将会更加现代化、数字化、高清化、3D化等等,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只有掌握更高水平的制作手段,结合现代化技术,在深入了解节目的艺术性后,开拓思路,以新样式、新技术、新手法,构思新的电视节目内容,利用科技手段最终制作出广受好评的电视作品。

参考文献

[1]刘宁生.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控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