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精选(九篇)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第1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这句话让我知道自信是通往成功之门的起点,自信的力量可以让人露出她最光彩的一面!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羞涩的女生。在老师面前说话就像小蚊子一样,吞吞吐吐。还没开口脸早已像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课堂上,发言一点儿也不积极,胆子很小。我总是把自己光彩的一面,埋得深深的!我害怕面对许多人的目光。直到我看到这则格言,才醒悟:“星星中总有最亮的那一颗,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我把这则格言牢牢的记住了,我现在变得爱说爱笑!就像从包裹在蛹的蝴蝶绽开的五彩斑斓的翅膀,那么美丽,那么自信……

有人对我说:“你像一只羽毛渐丰的小鸟,海阔的天空任你飞翔!你的前途是无量的!”

第2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格言,能使人受到启发;格言,能熏陶人的情操;格言,能改变人的思想。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格言,然而,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还是: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是啊!人的一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时间,但是,关键的是你用宝贵的时间做了有意义的事吗?其实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生命就等于你活的毫无价值。 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小女孩。 以前的我,无聊的时候总是望着天空发呆或者看电视来消遣时间,整天无所事事。后来,我开始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了,我想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我在网上搜索对自己有启发的格言,无意间我找到了一句对我启发极大的格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而现在呢? 我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份【今日计划表】,每天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我也渐渐的爱读书了,爱学习了,成绩一点点的提高了,老师喜欢我,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如果你是一个良好的同学,请继续保持,如果你是一个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同学,请不要灰心,你只要随时提醒自己: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并用实际的行动表现出来,那你也是一个好同学!

第3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格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有时它是前进中的目标,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大家一定都有一则喜欢的格言吧,我最喜欢的格言就是“一处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因为它让我知道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有一次我在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看完了才学了几分钟,就开始玩起来了,就白白浪费了一上午或一下午。但是我看到这则格言的时候,我便感到惭愧,因为时间是用什么也换不回来的。

有一次我在暑假里,天天安排的很好,但就是不安安排的做,本来计划9点起床的,可是我到了10点才起来,吃完饭后本来应该写作业,但我又去看电视了,当我看到这则名言,我便决定要好好的按按排的去做。

就是这则格言让我不再浪费时间、不再虚度光阴、不再游手好闲了、让我能合理的安排时间,按照安排的去做了。

第4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许多男人告诉我女人更爱说谎。而在我接触的女性中,不少人反映男人比女人更喜欢撒谎,也更善于撒谎,特别是在感情方面曾受过伤害的女性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然而,这些人的结论都未被科学所证实。多个不同的科学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说谎的频率大致相同,而且从撤谎能力来看,两者亦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男女说谎的次数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说谎的原因和方式上,男女则存在一定的不同。男人容易为金钱、地位上的利益或面子撒谎,而女人的谎言则多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在两性关系上的谎言,男人撒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女性的青睐或避免与爱人发生冲突,而女人撒谎则多是为了与对方搞好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和女性在对待谎言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男性普遍而言对谎言的容忍程度比女性高很多。也就是说,女性远比男性更反感谎言,对两个人是否能够以诚相待更为重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当今社会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男性程度不同地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才有的温柔、顺从的性格,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变得更加刚强和独立。在谎言上的性别差异也在减小。

外向 VS内向,谁善于撒谎?

研究显示:外向性格的人要比内向性格的人撤谎频率高,也更善于撒谎。这是因为外向性格喜欢交际,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对给别人留好印象这一点比内向性格更为关注,因此他们更习惯于掩饰或夸大,撒谎时内疚和不舒服的感觉也相对小。这些年就我接触过的说谎者而言,外向性格的确撒谎的次数要远高于内向性格,而且在撒谎技巧上,外向性格撒谎时露出的破绽也相对少些。

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内向性格的人说谎就很容易被察觉。事实上,外向和内向性格说谎时被揭穿的机率等同。虽然内向性格不善于撒谎,但因为他们说谎的频率低,往往只在自己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才选择撒谎,所以被抓住的机会也较低。

先天 VS后天,哪个影响说谎能力?

除非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经历过如严重挫折、亲人病故等重大变化,一般来说,说谎能力大部分来自天生。这样说应该更准确:天生并非指一生出来就具备的素质,而是由童年和少年的经历所导致,这与生长环境、家庭教育以及成长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遗传的成分也存在,但远不如前者的影响力大。注意:谎言和其他很多东西一样,都是练得越多说谎的本事也越厉害。因此,越喜欢说谎,说谎越多的人说谎水平也越高。很多孩子一开始的谎言也许是迫不得已,但毕竟瞒过自已的父母、老师或同伴,避免了处罚或达到了自己其他的目的,这无疑会给自己带来相当的成就感和实惠。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有成就感的事本来就不多,因此,这种成功的感觉会促使孩子去尝试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熟练为止。

在复杂、艰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比在宠爱、顺利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喜欢说谎,也更善于说谎,一般也更善于辨识谎言。这是因为孩子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下往往需要靠谎言和较高的察言观色能力才能让自己更容易生存下来。研究者发现监狱囚犯说谎和辨识谎言的能力明显高过一般民众。

谁的撤谎水平最高?

有的人善于说谎,有人的谎言则一下子就被拆穿。撒谎水平高的人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研究者认为他们从小喜欢说谎,而且曾经多次骗过父母、老师和同学。这些人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竞争意识强、不喜欢受约束和被限制、身上条条框框较少。包括希特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人都有类似的特征。研究者发现善于撒谎的人有思考速度快、记忆力强和口才好的特点。

在我这些年与各类说谎者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善于说谎的人有三点特征最为明显:

一是有较厉害的演技。这些人不仅表达能力强,而且还善于在不同的场合根据环境的需要演绎相适应的角色,此外,他们喜欢在外表(包括服装和打扮)上狠下功夫,让自己看起来比一般人更自信、更具魅力。演技高的人很会利用这一点遮掩谎言中的不合理之处,有效地转移听众对此的注意力。

第二点是善于控制自己,特别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说谎的人基本上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几乎每个人说谎时难免都会心虚,无法像讲真话那样理直气壮,因此在表情、手势、姿势、声音和呼吸等方面与讲真话时比较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变化。但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所表露出的变化会少很多,因此被识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小。

最后一点是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尽力为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为此,他们常常努力操控自己的话语和行为来美化形象,甚至不惜撒谎来实现这个目的。这些人一般善于与人打交道,对人性有相当的了解。比较懂得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较圆滑,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且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从这几点综合来看,说谎水平最高的人一般从事的工作多与人相关,如演员、销售、公关、商人、律师、政治家、外交家等。在技术性越强,越少与人交流的环境下工作的人,如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实验员等,说谎的水平则相对较低。

谁最不会撤谎?

许多人认为儿童最不会撒谎,这恐怕是一个误解,在科学家所做针对儿童谎言的研究中,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儿童最早在2岁时就学会了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大,说谎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到15~16岁时,青少年的说谎能力与成人比较已相差无几。大多数的成人都有低估孩子说谎的倾向,判断孩子说谎的正确率尚不及50%,这个数值要比判断一般人说谎的正确率低。

第5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关键词] 语言;话语权;精神分析;镜像阶段

《笨贼一箩筐》(A Fish Called Wanda又译《一条叫做旺达的鱼》)是一部典型的狂欢化喜剧电影。剧情并不复杂:四个盗贼(肯、乔治、奥托、旺达)联手抢劫了钻石,并由盗贼之一乔治保管。乔治早早将钻石移走,不料却被捕入狱。旺达为了套出钻石的下落,企图利用美色来诱惑乔治的律师阿奇;奥托也想从乔治的同伙肯那里套出钻石的下落……该剧的喜剧效果既不是简单的插科打诨,也不同于一般的强盗片的套路,而是打破了一般喜剧片的套路,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片子最值得人深思的是,影片表面上看来是一个盗窃的故事,却处处涉及了语言这个主题。片中很多地方都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肯是个结巴,而奥托则是一个热衷于知识和各国语言的人,尽管他所知道的都是皮毛;律师阿奇则会多国语言;女强盗旺达性感精明,但对精通异国语言的人完全不能自拔。同一般的强盗片相比,影片首先消解了一般意义上的警匪对立的模式,片中既没有除暴安良、以机智或者勇敢对抗暴力的英雄,也没有赋予盗贼“盗亦有道”的品质,惟一站在正义一边的律师阿奇对抗一切的武器既不是勇敢也不是机智,而是通过语言上的优势歪打正着,最后竟然渔翁得利,美人和财富双丰收。结局是正义既没有得到伸张也没有被毁灭,这就使得这部电影充满了荒诞感和滑稽感,从而呈现出一种消解了一切的狂欢化。本文试图以影片中的语言作为一种符码来分析影片的喜剧性效果。

一、语言、话语与权利

20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使得语言学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电影研究理论也得益于语言学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电影叙事分析和电影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些理论往往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来分析影片中的叙事或者观影心理。在本片中,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语言问题作为一种符码来凸显语言理论。这就使得一部喜剧片具有一种解构严肃行为的反讽意味。

在索绪尔的划分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概念。言语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一种发声行为,但是语言则是由多个个体的言语组成的一种符号化的体系。语言的使用形成话语,人的思想意识通过符号编码、信号传递与接收、推理理解,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话语权是话语权利的简称。其中,话语是语言使用的结果,权利是指做事情、控制他者、让他者做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是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我、实现话语者意图、维系自身利益的能力。福柯认为话语权往往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所掌握,也就是说重要的问题不是人们说了什么,而是人们为什么这样说,是什么制约着他们的叙说;谁说和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机制如何决定了叙说。在现实生活中,话语权往往由社会历史的规则来决定,比如阶级和性别。作为一部盗贼片,盗贼之间的较量本应该是由技术高超的贼来决定话语权利的大小,但本片却是由言语行为本身作为规则来决定,其反讽和颠覆首先在于此。这种颠覆首先使得人物在电影中失去了身份的自我认同,盗贼不再是一个盗贼,律师也不再是主持正义的律师,在这种混乱状态下,片中每个人在背离自我身份的同时,展开的是一场荒唐又狂欢的闹剧。可以说这种狂欢式的闹剧并不是在《笨贼一箩筐》中首次出现,在之后的电影中也一再被重演,从《两杆大烟枪》到曾经在内地卷起狂潮的《疯狂的石头》都是狂欢化喜剧的表现。相比来说,《笨贼一箩筐》的语言狂欢和颠覆不是单纯的电影语言的狂欢,而是一种对语言这种元行为的一种颠覆。

在片中,肯因为结巴而处处被众贼欺负和利用。尤其是在奥托面前,他不仅仅处处受到嘲笑,而且连行动能力也在这种压制之下成为最笨的一个贼。当奥托把肯绑起来询问钻石的下落的时候,首先问的问题是:“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提出超人这个概念的哲学家是谁?”一个本应该不学无术的贼却处处在卖弄他的知识和学问,这种极大的反差造成的反讽颠覆了传统的贼的形象。奥托在肯面前充当的是一个绝对的征服者的姿态,他的出场就表明了他是一个言语能力的优势者:他穿的背带裤上写满了中国的汉字,他睡觉醒来首先做的事情是看尼采的《超越善恶》,所以他自信甚至自负到极点。在后来的内容中奥托还为我们展示出来他喜欢日本剑道,会密宗的冥想,会意大利语,也会唱几句德语歌曲。但一旦他的一知半解被一步步拆穿,他的自信在一点点消解,他先是被旺达指出他许多自以为是的错误:“亚里士多德不是比利时人,佛教教义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伦敦地下铁不是地下组织”,后来又遇到精通多国语言的律师阿奇,语言优势上的崩塌,使得他原本精湛的盗贼之术溃败连连。

让语言能力决定话语的权利可以说是对当代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消解,换句话说是对理性、秩序等所有现代精神的一种无厘头式的降格,这种颠覆性一旦在喜剧电影中出现,则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消解意味,同时喜剧效果则因为这种打破了常规的合理性而越发有趣。

二、语言与精神分析

肯在影片中是个结巴,在生活中,除了抢劫之外,他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养鱼,在他养的鱼中有一条是他的最爱,叫做“Wanda”(旺达),这也恰恰是女主角的名字。按照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肯的结巴暗含了一种缺失。拉康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发生关系之前首先需要是习得一种语言的能力。习得语言能力通常在人的婴儿期,他把婴儿学习语言的这段时期叫做“镜像阶段”。在镜像阶段,表面上看来,是婴儿学习语言的一种言语行为,但实质上潜藏着深刻的个体形成的过程。尤其是婴儿在6到18个月期间,往往通过镜中的形象来认识自己,从而来确立自我个体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婴儿通过镜像逐渐认识自我并得以确立自我形象的时候,就意味着婴儿开始逐渐与母亲分离,转向代表“法”(秩序)的父亲。这种秩序也即是一种社会性的体现。作为一种社会流活动的语言活动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确立起来的。所以说,一个有熟练的语言行为的人在精神分析看来,他首先是一个脱离了母亲的独立的个体人。

肯的结巴(言语能力的缺陷)所造成的缺失暗含着肯仍处于婴儿阶段这层含义。或者说肯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表现为:首先,肯和动物的亲近感。影片一开始,奥托第一次和肯见面就调侃肯的结巴,并问他为什么喜欢鱼,然后替结结巴巴的肯回答“因为能信任它们”。肯的个体人格因为语言的缺失使得他在与人交流的困难的同时,转而投向没有言语能力的动物,我们亦可以视为肯的一种自我认同。其次,肯最爱的那条鱼叫做“旺达”,而旺达正是女主角的名字。无疑旺达对肯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无论是旺达惹火的身材,性感的表情,还是精明能干,游刃有余的交际手段,对肯都是一种吸引。最重要的是,旺达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女性的魅力,这对于处于镜像期的婴儿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换句话来说,旺达对肯的吸引与其说是男女之爱,不如说是肯恋母情结的一种表现。肯对旺达是一种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赖,旺达弥补了肯的一种天生缺憾。

相比肯来说,奥托是语言上的优势者,他性格火爆,喜欢对肯呼来喝去。不仅如此,他的侵犯还表现在奥托和旺达的关系上。奥托和旺达暗中是情人关系,事实上造成了肯(婴儿)与旺达(母亲)的割裂。也就是说,奥托带着父亲的形象出现,一方面使得肯时刻面临着被的危险,另一方面则使得肯的俄狄浦斯情结得到进一步激化(这在影片最后得到证实)。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值得注意:奥托把肯拉到门外,假装成同性恋对肯求爱,肯在惊慌失措中很久没有回过神来。这个片段是意味深长的,奥托装作同性恋对肯求爱,从性别角度来说,这是奥托对肯性别的一种暗示,即肯的男性身份个体的不成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男性性别的行为,肯的惊魂未定,一方面是因为肯对这种的一种焦虑,也即是通常所说的“焦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肯对他人的性别暗示表示出了一种疑惑,这也正是认知期儿童对性别认同必经的一个阶段。

故事的结尾,奥托为了问出钻石的藏匿之处,把肯的金鱼一条一条的吃进嘴里,直到吃到“旺达”的时候,肯终于供出了钻石的藏匿之处。但“旺达”还是被奥托吃掉了。这使得肯终于从一种和动物的认同感彻底割裂,于是出现了肯在机场开着压路机向陷在未干的水泥地中的奥托身上碾去。这颇具有“弑父”意味的场景,使得肯终于走出镜像阶段,走向俄狄浦斯阶段。影片的结尾介绍到:肯成为伦敦海洋世界的解说大师。从一个结巴到解说大师,这是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尾。而影片的颠覆不仅仅在于这样一种反讽,就如同肯本来是一个热爱小动物的人,但在执行去刺杀一个作为证人的老太太时每次都阴差阳错的杀死老太太的一只小狗。直到三只小狗都死去,老太太没有被暗杀死,却被气死了。从剧情上来看,这是一种反讽,但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又是一种必然的结局,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双重的反讽,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三、结 语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在影片中,语言不仅仅充当了反讽或者颠覆的工具,而且把语言背后的文化也和盘托出。奥托和律师阿奇的交锋可以看做是典型的英美文化的一次交锋。奥托来自美国,专门为此次偷盗而来,奥托在言语中处处显示出一种美国人的傲慢和自大,处处讥讽英国的保守。阿奇则是典型的英国老派中产阶级形象,作为一个律师,他不仅保守,而且遵循着传统的英国人的作风,他严谨的思路,甚至英国人的刻板、保守都和来自美国的奥托形成鲜明对比。阿奇在和奥托的一次争斗中,本来拿着枪的阿奇却主动放弃了枪要和奥托进行一场绅士之间的拳头较量。被偷袭的阿奇在被奥托吊在窗口道歉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段标准的英式英语秀,阿奇的神情自若和措辞规范的外交辞令使得英式英语的中规中矩、标准而冗长同美式英语的即兴、迅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阿奇的理性和秩序感与奥托的混乱作为一种区分,在片中尤其让人捧腹。这都使得语言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将一本正经的语言和语言行为同时变成一种大杂烩式的笑料,在逗乐中体现出一种颠覆和黑色幽默,可是说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精神的体现,也正是其喜剧性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第6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格言伴随着我们成长,有时它是前进中的路标,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时是我最喜欢的格言,这则格言是我三年级时,妈妈告诉我的。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令人心情很烦躁。我正做着妈妈个我买的数学练习题。突然,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计算了很久,还是没有算出正确答案。我想:唉,这题实在是太难做了。还是玩一会儿吧!我正想离开书桌。这时,妈妈问我练习题做完了没有。我说:“有一题我不会做,我先玩一会儿吧!”妈妈耐心地教育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只要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一切困难都会化为乌有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去钻研这道题,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算出正确答案,但我没有灰心,继续解答。1分钟、2分钟、3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妈妈说得真是没错。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因为,是它在我丧气时给我信心,让我自信地挑战困难和挫折。这则格言将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武恺毅

第7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好班主任谁说了算?在传统评价机制下,掌控着班主任考评大权的领导说了算。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班主任不是为领导服务的,而是服务于学生的,应该学生说了算。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好班主任?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事实上无论根据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最根本的一点要看学生的意见,要看学生是否满意和喜欢,只有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才是好班主任,才是一位成功的班主任。

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许多教育研究机构和教研人员的调查显示,学生喜欢这样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身正为范,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班主任。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班主任如果能够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完美的人格、坚定的信仰、高洁的品行来感召学生,定会让学生效仿与喜欢。

学生喜欢尊重学生人格,能使学生充满自信的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做好班级工作,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班主任。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会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你、信任你,他们自然会尊敬你、喜欢你。学生特别喜欢晓知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时事、体育名人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创新富于敏锐感,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班主任。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现代化的信息使青少年的开放性、探索性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们喜欢具有创新开拓意识,富有敏锐感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风趣诙谐有幽默感,能使学生体验快乐的班主任。风趣诙谐有幽默感的教育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教育内容会更耐人寻味、泌人心扉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妨自我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具备这些特征,是否是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如果我们目前还尚不完全具备这些,还没有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班主任,那我们就需要继续努力。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呢?

一、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

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作为班主任,必须要严格自律,加强自身修为。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的形象,衣着要得体,语言要文明,行为要端庄,要给学生展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主任形象,让学生觉得你就是他们心中的“形象代言人”,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涵养、才华,给学生展示一个彗中于心的内涵美。

二、要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崇拜的机会。

读书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坚持读书,经常“洗脑”,这样上课就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讲话是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学生焉能不崇拜?

三、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给学生平等关爱。

教育是充满爱心的事业,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需要倾注爱心,需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给每个学生以真诚的关爱。但许多班主任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和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这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绝不会获得学生的喜欢。作为班主任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在爱的前提下,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工作方式,给学生发展空间。

班主任不能恪守死板的管理模式,以刻板的规章关、卡、压学生,这既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学生极不愿意接受的,更容易制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班主任应该创新管理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潜能发展的管理方法,这样必然会得到学生的拥护与喜欢。

五、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第8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一向不喜欢印满格子的纸本,因为深浅不同的格子,不仅禁锢了灵动,还兀自为行间字里添乱,让行云流水的自然与遒美健秀的从容成为空谈。

平素,我喜欢手握自来水笔,在洁白无瑕的纸上书写。没有了条条框框,便少去了陈冗繁杂的束缚,注满墨水的笔,可以随心所欲,纵横驰骋。笔尖最好粗一点,且墨水流动自如;还要有一点“劈势”,这不是天然的“胎记”,它是在多年书写经验上恰倒好处的“杰作”。这样的笔是我最喜欢的,买是买不到的。市面上曾广为流行的一些书法美工笔,不过是借了它的这一优势,却没有悟得它的灵魂,所以,所谓的“书法”,所谓的“美工”,不过是偷了形式而冠以美名,真正爱“书”的人,用的很少。

闲暇时,不经意间,总喜欢写写画画。狂风游云,传递着律动;惊蛇走虺,感知着奔放。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沉醉的,是笔触落于宣纸时的感觉。曾经,因为颈椎之疾,朋友说,不写吧,看看书歇一歇。我说,喜欢这感觉。

是的,那感觉,真妙不可言,以致于形成习惯,只要眼前有笔,无论软硬,总会拿起来划来划去。一次接朋友电话,交谈了几句,朋友就问,你是不是在一边接电话一边写字?我说,是,习惯了。她说,爱好书法的人是不是都这样?

兴趣是难以割舍的。这么多年来,自然而然就用了不少心思在字上,像书体,就演变了许多次,比如由最初的仿宋到后来喜欢的隶书,由隶书到实用简洁的魏碑,再由魏碑到现在的楷、行书。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爱好。但,广泛的兴趣,注定使自己成为河边钓鱼的小猫,最终,只能让文字成为一种书写工具而已。

第9篇: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范文

关键词:音乐课;现状;原因分析;时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一、教学现状

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听话”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每一个新学年开始,我都会做一份调查问卷,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课堂枯燥乏味。95%以上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在中学生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件让音乐教师非常尴尬和头疼的事情。

二、原因分析

(一)教材方面。我曾做过调查,很多学生这样回答:课堂上老师讲的乐理知识太深奥了,实际生活很少运用这么专业的知识;书本上的歌曲太难听了,也很难学,我们喜欢唱课外好听的歌;欣赏的作品虽然都是优秀作品,但是不大听得懂也难引起共鸣。学生们心目中的音乐教材应是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注重多样化,难度要求降低,更注重兴趣的培养。而现行教材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很多教师严格遵循教科书不敢越雷池一步,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理会身边的音乐生活,一味的讲课本、讲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也就失去了这些热爱音乐的孩子们。

(二)学生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学校对音乐课都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应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农村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对“阳春白雪”进行欣赏,学生感到“高处不胜寒”。高级音响放出的《祖国颂》、《蓝色多瑙河》、《高山流水》、《悲怆》,学生们面如木鸡,索然无味,本该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上成了死气沉沉的“不满意课”。同时,在不少学生眼中,虽然音乐也是一门课,但都看的不太重要,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的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三)教师方面。在学生的眼里,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美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喜爱。在音乐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使音乐课有良好的课堂纪律而做出一副严肃、不苟言笑的模样,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而这恰恰疏远了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如果带着这样一种压抑、紧张的心情去上课,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又怎么会兴奋起来呢?又怎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有些教师对教育缺乏热情,不求上进,课堂教学随意。

三、思考与实践

面对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些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现象,喜欢上音乐课呢?

(一)拓宽教材,贴近生活。现行教材中大量的歌曲年代较久远,且歌颂性的较多,知识性较强。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些连自身都无法深刻地体验,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很好地表现。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就音乐本身而言,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许多电影、电视的主题曲,MTV中国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流行歌曲排行榜等。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增添时代音乐、地方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时事,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审美。如在介绍中国近代音乐时,我们给学生听一听当今最有影响的歌曲、乐曲。对作品的创作意图、节奏节拍、情绪情感等讨论分析,学生们兴起昂然犹如注入了新鲜剂,音乐课魅力大增。

(二)流行音乐,知心朋友。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名人偶像,通过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当代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许多不同的民族音乐元素,如: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梁静茹的《茉莉花》,周笔畅的《浏阳河》等;京剧王力宏专辑《心中的日月》收入了大量京剧风格的歌曲,刘欢的《情怨》,陈升的《北京一夜》,此外还有周杰伦,陶等部分歌曲;另外还有爵士风格,拉丁风格等歌曲,这些歌曲都涉及到教材里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利用,由浅入深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流行歌手,也十分想了解古今中外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及作品,比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莫扎特及周杰伦歌曲里提到过的肖邦等则完全可以将原教材拿来用。

(三)艺术实践,重在参与。据观察,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一个手抄小歌本,那上面有最新流行曲和他们喜欢唱的歌,这些学生需要有展示歌喉与才华的舞台。我在每节音乐课的前五分钟设计了“艺术实践”栏目,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表演,尽情展示自我。虽然节目不是很精彩,但学生热爱这个栏目,演出过的节目包括唱歌,配乐诗朗诵,音乐剧,音乐小品,戏剧表演等,其中唱歌者最多,演出的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最后全班同学人人参与,课堂效果非常好。“艺术实践”能让音乐课多姿多彩,韵味无穷。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也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翘首期盼、姗姗来迟的宠儿。在学期结束时,还可以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艺术实践”,让学生尽情唱,尽情跳,这节音乐课也许能成为他们一生中永恒的回忆。

生活与音乐不可分,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必需品。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生活靠音乐而生活,懂得去欣赏音乐的人,才懂得怎样去生活。音乐教育生活化,引导学生更热爱生活;学生生活音乐化,引导学生更热爱音乐艺术。音乐教学真正表现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感悟音乐。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让学生们真正能在我们的课堂里,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