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浅议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浅议

摘要: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作用也越来越大,是单位挖掘成本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优化成本管控方式,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对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意义入手,对成本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应对的策略,旨在为推动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促进事业单位有效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推进,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套标准两份报告三个制度四项措施,即在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下编制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公开制度及分析制度,修订相关财务制度、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决算报告制度和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此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大政策改革举措,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新制度重新定义了收入、费用要素,为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了可行条件和基础。2021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绩效管理的基础是加强成本核算工作。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不同于企业,不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为目的,而是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概述

(一)成本管理的内容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中对“成本”的定义是:单位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成本管理是对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管理的活动,是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事前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规划,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事中成本管理主要是对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预算进行修正,即成本控制步骤。事后成本管理主要是在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控制单位运行成本。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如果单位对人力物力资金不加节制地消耗,不仅加重财政负担,还会对政府职能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严控政府开支,不断压减“三公”经费、公用经费、一般性支出,政府的钱应该更多地省下来保障改善民生。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可以找到影响成本的因素,发现资源耗费的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活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公共资源浪费。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事业单位具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特点,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方法不适用等问题,总体管理水平落后于发展建设的要求。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既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又能够完善单位的管理制度,提升单位管理水平。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形成的成本数据,一方面可用于分析本单位计划与执行差异,从而研究如何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同类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升行业整体成本控制能力。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完善单位预算绩效评价。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指出,各级预算应当遵循“讲求绩效”的原则,预算绩效评价成为衡量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好与坏的关键指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绩效考核应以成本效益为核心,要从成本方面衡量单位业务实施效果以及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能够在打牢成本数据的基础上,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为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好支撑。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事业单位中除少数经费自收自支的单位采取“以收定支”的方法编制预算以外,大部分单位开展业务所需的全部资金基本依赖财政拨款,长期处于既不愁“来钱”也不愁“花钱”的财政供养形式下,使得事业单位人员自上到下都缺少成本管控的意识。要么只关注全年业绩完成情况,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追求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不以获取盈利为目的,不用考虑成本;要么受到固有思维影响,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好,会计相关制度的实施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是财务人员的“分内”工作,成本管理可以全权交与财务部门负责。对成本管理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导致成本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形同纸上谈兵。受到内部环境、政策导向、管理者能力等因素制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落后,未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单位管理者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将“成本管理是对为实现其职能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管理”的概念狭隘地理解为做好成本核算、保证核算数据准确即可。实际上,成本管理不能只关注事后控制,不能仅作用于节省开支,而应该贯穿单位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致力于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二)成本管理制度欠缺,流于形式

制度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与依据。事业单位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加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容易出现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的问题。首先,制度缺失造成管理力度降低,管理力度降低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难以秉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难免出现懒惰心理。与此同时,成本管理工作大大增加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下,成本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在单位开展业务过程中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发生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出入较大的情况,最终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一味强调控制财务支出的重要性,未对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数据的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的细节做出具体规定,这样的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指导意义。最后,成本管理制度还存在与预算制度、内控制度脱节的问题。现阶段,各单位为了争取国家预算资金,往往十分重视预算编制,为了防范各种风险,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单位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未能做到与预算执行和内控实施充分结合,既不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会使得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目标落空。

(三)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缺失,信息化建设薄弱,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未能紧密联系,缺少监督管理。单位层面,预算编制过于粗放,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现象,不重视预算资金投入产出比,忽略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降本增效举措全靠喊口号,实则不计成本,超预算情况屡见不鲜。个人层面,普通职工成本管理参与度严重不足,职工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不挂钩。干部选拔对工作能力的判断多以工作结果为主,缺少对工作过程的评价。此外,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致,难免导致成本核算滞后、成本数据失真。上述问题都与绩效考核体系不完整、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息息相关。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离“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有的单位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形成良好的绩效评价结果,往往将绩效目标制订得过于简单易行,绩效细化、量化程度不高,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实际约束力差。另外,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系统建设薄弱、缺乏智能系统支持。单位内部管理还停留在下发电子表格人工统计汇总的阶段,工作方式落后、时间周期长,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过程缺乏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实施全面成本管理,逐步规范成本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成本管理,第一要做的就是提升单位整体的成本管控意识,转变全体工作人员的理念和态度。重点加强财务人员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单位领导层必须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培训中去,从而提高整个单位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全面成本”管理是指以历史成本资料为基础,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对未来成本水平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对单位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监督与控制,并及时对成本预算进行修正;在成本发生后开展核算、分析以及考核等。事业单位成本管理要积极树立“完全成本”管理意识。“完全成本”管理是指,除了应对列入单位财务支出的固有成本进行管理外,还涉及因工作效率、安全生产、决策决定等所产生的无形成本的管理。此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应该从核算实际已发生的资源消耗,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的“全面成本”中来。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指单位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对实现其职能目标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向相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第一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根据单位所处行业特点、职能目标或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第二步,数据归集。先根据成本信息需求设置成本项目,再对每个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其成本项目进行数据归集。第三步,计算确定各成本对象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单位整体或主要业务活动的,可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对象为公共服务或产品、项目、内部组织部门的,可采用制造成本法。在实践工作中,单位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严格界定成本核算范围,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应当加强成本数据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及整理等工作,健全相关原始凭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确定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而对资源耗费大的环节进行改进来实现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损耗。

(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管理也是一样。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管理的视野,把握管理的方向,找出管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首先,紧密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参考前3~5年成本数据,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增强预算执行力,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其次,紧密结合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预防和调节措施,优化管理方式。最后,紧密结合风险管控系统,加强风险防范,减低单位损失。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需要特别考虑成本管控内容是否全面,流程是否规范,标准是否细致,以及各部门岗位之间职责如何划分,是否有沟通协作机制。同时,还应当充分融入“全面预算控制、全程管理控制、全员管理控制”三原则,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把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估计范围内。

(三)健全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资金、杜绝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单位应制定适合本行业的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标准,对成本预测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价。在开展单位业绩评价时,增加诸如节约额、节约率等成本指标,综合考虑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合理。同时,依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各项管控制度,将职工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相挂钩,结合考核结果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去,变刚性约束为主动行为,为单位成本管理贡献一份力量。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内可设定监控小组,对外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审计,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动态的、综合的成本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明确各部门责任,促进单位加强成本管理。大力推进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让成本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结语

事业单位只有提高全体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全面分析研究本单位成本管理的特点、重大和难点,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治理,通过优化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建立考评机制和创新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伟.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控探讨[J].财经界,2020(2):76-77.

[2]何菲.事业单位如何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21):116-118.

[3]靳娜.试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9(30):129,131.

[4]顾婷.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外企业家,2020(17):42-43.

[5]李选华.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途径[J].财会学习,2019(35):145,147.

[6]窦林柱.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J].纳税,2021(14):139,140.

作者:徐小清 单位:苏州市公园路幼儿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