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

摘要:成本核算和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控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成本核算和管控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目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中存在的“算”“管”两张皮、核算时间滞后、核算方法不利于成本管控等问题,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和管控“两张皮”

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由于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导致算、管两张皮。业务部门觉得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成本核算基础信息的提供并不主动,导致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缺少生产一线信息,从而成本核算的结果无法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业务部门缺少财务专业知识,在日常的成本管控中,凭着自己的感觉,笼统地通过抓产量、成品率等几个指标,进行粗放式的成本管控,不能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控。

(二)成本核算时间滞后,不能满足管控需求

目前绝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基础数据通过手工传递,数据传递时间长,因而仍然采用每月一次的定期成本核算,并将成本核算结果与预算或者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利差异,并提出行动措施。由于是事后核算、事后管控,管理层无法实时掌控动态成本数据,不能有效地进行事中的过程成本控制,极大地影响了成本管控的效果。

(三)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很多制造业企业仍然采用“肉烂在锅里”的粗放式成本核算方法。比如,不管各项间接费用与产品重量的关联度如何,粗暴地将各规格型号产品的重量作为所有间接费用的分摊依据,成本核算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消耗脱节。也有的企业以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作为标准成本,并以此标准成本计算出库存产成品的金额,倒挤出本月的产品出库成本。用这些粗放式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就算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也只能说是“精确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成本核算方法与产品生产过程脱钩,没有将产品成本核算具体到每一道工序的成本,没有核算出每一道工序中每一个作业的成本,更没有指明每一个作业中的各项成本动因与这项作业成本的关联度是多少,导致最终核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无法用于指导成本管控活动。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核算人员不懂管控,管控人员无暇算账

首先,财务部门的“核算人员”拥有较好的会计专业基础,但没有深入到业务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与生产现场形成无缝对接。再加上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了遵守会计准则、满足对外出具财务报告的要求,从而对间接费用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标准进行简单的分摊后算出各型号的产品成本,与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相脱节,无法用来指导成本管控工作。其次,生产现场的“管控人员”整日忙于员工管理、交期管理、质量管理、客户投诉处理等工作,无暇“算账”。而且大部分生产管理人员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面对着复杂的成本核算资料,很多时候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既没有时间去仔细分析整个核算过程,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去理解一大堆分摊数据的分摊逻辑。因而只能通过抓产量、成品率等几个指标,进行总体成本控制,无法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的作业成本管理和产品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各行各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同,成本管理信息化比财务会计信息化要难得多。目前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并且部分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所记录的业务信息也残缺不全。成本核算和管控模块没有与财务系统、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实现集成,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同模块之间的相关数据全部靠手工传递。而成本核算和管控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务数据,更需要大量的业务信息。由于上述信息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既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又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

(三)成本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

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架构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保障。很多制造业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员工人数上控制得很严,没有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人员。车间没有设成本核算和管控人员,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员兼着其他会计岗位的工作。由于缺乏专业、专职的成本核算员,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无法细化,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粗暴。另外,兼职的成本核算员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到生产现场去详细了解各产品加工过程和各项成本的一一对应关系,甚至对产品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都不甚了解,更不懂生产现场的成本管控关键点。在这种情形下,要想跟现场管控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管控方面的交流,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说设计出适合于本企业成本管控模式的核算方法了。

三、解决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业财融合,“管”“算”合一

成本本身是无法控制的,能够控制的是生产现场的作业。如果不去关注、管控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成本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因而,财务人员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的每一个角落,了解每个生产工序的关键工艺参数,熟悉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作业,计算出每一个作业的标准成本,绘制成作业成本地图,详细标明所有关键作业的作业成本及其构成,并将此作业成本地图交给现场的管控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根据作业成本地图,能够快速地判断生产现场每一个异常情况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强有力的数据,随时随地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现场培训,培养其成本意识,从而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算成本,实现“管”“算”合一。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成本核算和管控的精细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制造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集成,使财务和业务模块之间的数据能够自动交换、实时共享,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建成一套适合自己公司实际的、先进的成本核算和管控系统,做出细致、深入、全面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成本管控信息。

(三)完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要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必须从完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着手。首先,研发部门要有懂成本核算的人员。成本控制不是始于生产,而是始于新产品策划设计阶段,80%的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被确定。因而,技术研发部需要有懂成本核算和管控的人员,从一开始设计,就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其次,财务部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由于成本核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财务部门责无旁贷必须做好成本核算工作,而设置专职的成本会计或者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再次,工厂需要有懂成本核算的成本管控员。工厂的成本管控员是财务部门专业成本核算和生产现场成本管控有效衔接的桥梁。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工厂的成本管控员更方便、更详细地了解生产一线的信息,而工厂可以通过工厂的成本管控员得到更为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数据。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要建立成本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机构。比如,在公司层面设置成本管理部,负责制定成本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对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审核各部门的成本管理目标及行动措施,并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度、每年度对照各部门年初制定的目标及行动措施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将评价和考核结果纳入薪酬考核体系。

(四)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品种法、分步法等核算方式适用于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材料等直接成本占比越来越低,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在此背景下,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成本管控。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设定、分解、执行的成本核算和管控方法。目标成本法以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企业的目标利润作为出发点,根据“成本=售价-利润”倒推出企业允许发生的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管控依据。作业成本法是以过程作业为导向的成本核算和管控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算作业成本,再算产品成本”,将产品成本分解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作业中。由于同一作业被多种型号的产品所共用,控制好关键的几个作业成本,就能降低一大批产品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产品的预计成本,然后结合目标成本法,将需要下降的成本分解到某几个作业,通过作业的优化,来实现目标成本。

四、结语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成本核算和管控方式,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成本核算和管控方式也不一样。我们只有根据管理层的需求,认识到成本核算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行动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才能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潘玉香,齐二石.智能制造企业动态成本管理——基于LP+IT+ABCM融合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8(19).

[2]王红芹.试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J].纳税,2018(30).

[3]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4).

作者:贾华东 单位: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