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发展

摘要:伴随着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新建筑运动”中工业化思想为基础而产生的“现代建筑”引起的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当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传统建筑已经很难满足或者根本无法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就比如工业的发展需要大跨度、坚固和耐火大工厂,传统木结构建筑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并不是说传统建筑已经失去了价值,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是会有传统的古建筑出现。

关键词:传统建筑;发展分析;仿古浪潮

20世纪初期,西方的现在建筑还处于萌芽的时期,建筑风格受困于当地的历史风格,由传道士、建筑师将但是盛行的折衷主义和各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样式传到了我国。这些文化导致了我国现代建筑丰富多彩的状况,也影响着现在建筑。这个时期,我国第一批从外学成回国的第一代建筑设计师,带回了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也打破了当时建筑行业被外人垄断的局面。中国的现代建筑是从外国学习过来的,这和中国传统建筑没有什么联系,两者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代建筑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又有很强的通用性,这用于我国没有什么问题。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大体上有三个不同点:1.中国传统建筑单一的梁架式结构,以“间”的形式排开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中要求的空间布局多样的需求。2.中国传统建筑其构件主要靠人力手工来完成这难以推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的材料、结构和技术等手段。3.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其造型的束缚,多少年来难以发展,这限制了现代建筑丰富多样的造型外观、丰富的空间处理等手法的创新。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继承问题,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次尝试。在20世纪初期,是我国特别危机的一个时期,再之,这个时期又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推行计划,要求“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从法规上促使对中国传统形式建筑的追求。就是在样的情况下,促使建筑师设计了一些以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符号为元素的学校、医院等建筑。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还有就是在1953年之后,一边倒的政治形式和一些社会主义和民族形式的口号,人民在对一些相关的理论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在建筑领域开始了对古典形式的仿制热潮。这批仿制品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大屋顶,更不可理解的就是在一些厕所、仓库等这些附属建筑也使用了大屋顶。关于建筑的传统和革新,这是设计师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这个时期的仿古热潮对于古建筑的发展问题大多也仅仅停留在大屋顶的表面。但在这个时期的建筑作品,好多是运用传统的构件和纹样进行点缀,这成为民族建筑创新的一种思路,如北京饭店西楼、首都剧场、北京天文馆等等。根据历史上的仿古浪潮,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1.以古为新,运用传统大屋顶、大柱廊,甚至从整个建筑上按照传统建筑的样式和比例进行规划建造。2.从传统建筑中提取某些建筑符号加以运用,如须弥座、斗拱、马头墙、飞檐、门窗套及人口重点部位运用传统构件装饰,有的加以简化、创新。3.传统的纹样进行点缀。中国对于外来建筑形式一向是比较宽容的,近年来各种仿外的建筑层出不穷。一味地仿古也不行,但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就像:有关我国历史的建筑(博物馆、孔庙等);中国驻外大使馆;少数民族的标志建筑;名胜古迹的建筑等等,这些建筑具有中国特色,那是可以理解的。传统是活的,新事物的来临,必定和传统事物有一个碰撞的过程,新东西加入到传统事物中,产生重组,这就是进步。传统建筑的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形式,这不利于发展。超越传统建筑,发展现代建筑,这不是说放弃自己的文化,变通变通,有变,才能进步。

参考文献:

[1]顾馥保.中国现代建筑100年[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0月.

[2]吴焕加.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格局[J].建筑学报,2000(7):49-52.

作者:王晓天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