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三线精神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

谈三线精神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

[摘要]三线精神是在三线建设的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它产生于三线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历史意蕴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深入研究和阐释三线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为民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线精神;历史意蕴;当代价值;三线建设

三线精神是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三线建设文化的凝练和结晶,亦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进程中,三线精神以爱国主义为立基之本,以社会主义为鲜明导向,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源头活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这一精神绵亘古今、历久弥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进程中,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

一、三线精神的历史意蕴

20世纪60—80年代实施的三线建设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三线精神则是建设者们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典范,也是民族精神在三线建设时期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三线精神,不仅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更是新时代下对优秀精神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继承与发扬。

(一)三线精神的形成条件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三线建设中所形成的三线精神并不是偶然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决定了三线精神产生与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三线精神作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力量,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它的形成客观上离不开国内外环境局势的推动,主观上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际的升华更离不开广大三线建设者长期以来的顽强拼搏。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形势波诡云谲,战争局势急剧升温,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发展变化,作出了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三线,党中央决心很大,更是心急如焚,他曾多次讲:“三线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甚至提出:“没有钱,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没有车,我骑驴去。”上述事例无不体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设三线的决心与信心,也为三线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撑。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下,百万三线建设者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奔赴到遥远的三线建设地区,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搞建设,扎根三线。在短短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就建设起了能源、交通、钢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建立起了一个为工业、国防服务的较为强大的战略后方基地。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物资匮乏的中西部地区书写了一部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同时也孕育了伟大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二)三线精神的基本内涵无私奉献是三线精神的英雄气质。在火热的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三线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大规模国防建设之中,为祖国奉献他们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他们栉风沐雨、不求回报;他们斗志昂扬、拼搏奋战,用无悔的追求在中西部地区谱写出了一部壮丽辉煌的诗篇,也为祖国长期稳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在艰难困苦的生产条件下,他们“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三线人”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浇铸出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三线精神。无私奉献作为三线精神的重要传承之一,也是新时代弘扬三线精神、培育三线文化的关键所在。团结协作是三线精神的宏阔视野。攀钢作为三线建设的历史物证,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攀钢的建设也正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联合作战,当时为了保障冶炼钢铁所需的煤矿开采,建设者们集思广益、团结一致,在高山峡谷中修建采煤所需的配套设施;他们披荆斩棘、齐心协力,在崇山峻岭中铺设高压输电线。攀钢建设者们用这种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弄弄坪这样一个偏僻且交通险峻的地方打造了一座雄伟的“象牙微雕钢城”,也铸就了团结协作的崇高品质。“各路大军齐参战,弄弄坪上主战燃。机器轰鸣震天响,千军万马战犹酣。”这首诗正是对攀枝花钢铁工厂初建时的大协作精神生动的展现,也更是对三线精神的集中体现。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不凡品格。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下,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三线建设者深入到鄂西北荒凉僻静的小镇十堰,他们风餐露宿、艰苦创业,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建设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现代化汽车城,开创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新局面。回首二汽的创业发展历程,历经多次艰难选址,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与坎坷,正是由于这种艰苦创业的不凡品格让他们在三线建设中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艰苦创业精神。二汽的创业历程,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艰辛历程;更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勇于创新是三线精神的活力源泉。三线建设虽已成为历史记忆,但成昆铁路却永远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成昆铁路作为三线建设的生命线,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极高,其施工建设难度创世界铁路建设史多项纪录之最。但是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也并没有吓倒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铁路建设者们,他们以“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的求实创新作风,在铁路建设中勇于突破陈规,大力推进创新,终于在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这使中国的铁路修建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成昆铁路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如果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不会成就今日的成昆铁路。

二、三线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从三线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①新时代,始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让理想信念成为人们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回忆三线建设的那段历程,建设者们始终坚守着报国图强的理想信念,扎根坚苦、困难的建设前线,用自己的热血甚至生命践行了“让睡好觉、让祖国放心”的铿锵誓言。他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坚定信仰不仅是三线精神的核心,更是三线精神永葆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根基。建设者们用高度一致的革命信仰构建了一座三线建设历史的红色丰碑,也用自身的言行昭示着人们,要永葆对党对人民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移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更要时刻铭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把三线精神的精髓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新的时程下,从三线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是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从三线精神中汲取为民的力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无论是在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还是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始终饱含着真诚而醇厚的为民情怀。“为了人民”需要“先行者”,更呼唤“同行者”,当年参与三线建设的党员干部已经身体力行为人们作出了指引,他们不思衣暖饭饱、不惧山穷水恶,唯念祖国建设、人民福祉;他们始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民”是当年三线建设者的重要使命,更应该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新时代从三线精神中汲取为民的力量,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将三线精神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让三线精神充满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三线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始终与时展同向同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汲取三线精神中为民的力量,对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回顾当年,在汹涌湍急的金沙江畔、在大西南的深山峡谷中、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三线建设者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身影。三线建设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虽已成为时代烙印,但那些拼搏的身影,那些奋斗的场景,却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擘画出了一幅幅撼天动地的“三线建设”宏伟蓝图,也留下了传承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三线精神。在新时代下,重温那段热血与汗水交织的奋斗场景,应铭记“三线人”走过的峥嵘岁月,高扬那一曲曲奋进激昂、铿锵前行的建设之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确保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奋斗是幸福的源泉、成功的保障,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不仅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剂良方,更是促进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催化剂,催人奋进。

作者:王林 何悦 单位:攀枝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