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资金来源与管理部门多、资金拨款的项目多、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难。随着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年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必须认真研究,并完善其制度层面的约束力,以提升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保证其发挥应有的效益。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和本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具有政策性强、指定专门用途以及时效性强三大特征,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资金管理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公立医院来说,财政专项资金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同时还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

1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特点

1.1资金来源与管理部门多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来源既包括中央、省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也包括同级财政拨付。资金管理部门所属不同的归口部分,包括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教科文等。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与管理部门多,容易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给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带来困难。

1.2资金拨款的项目多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资金、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疫救灾资金、大型设备补助资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重点学科资金、人才补助资金、科研资金、考评奖励资金等,资金拨款的项目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公立医院应对资金拨付与核算的工作压力很大。

1.3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难

公立医院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如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有通过医务人员自主申请才能使用,财务部门与科教部门一般较难掌握科研项目及其资金的使用进度,只有在经费结报时才能了解一些零散信息,对其日常监管存在困难。另外,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目前多数医院还是由财务部门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由于专业限制及单位利益考量,评价难度大、内容单一、评价效果差,评价方式值得商榷。

2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2.1认识与监管不到位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从预算编制、项目实施到绩效评价,多数还停留在流程管理上,预算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缺少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监管,有些项目实施后成效不明显,违背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原则。通过每年审计反馈,目前绩效评价的手段有限,评价发现的问题往往趋同,评价内容局限在预算执行框架内,缺少深层次的思考和建设性的意见[1],需要完善评价体系。

2.2拨付流程不完善

2.2.1拨付信息不对称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拨付方式,即中央资金拨付到省级,省级资金拨付到地市,地市资金拨付到县市或基层医院。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包括上级财政与本级财政拨付的资金,而现行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均纳入本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医院所需财政专项资金必须通过本级财政拨付。由于部分中央、省市财政专项资金是通过切块方式拨付给下级财政,当本级财政年初部门预算已安排某一项目经费时,会对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解与切割。因拨付信息不对称,医院不清楚是本级财政的追加资金还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会出现财务核算与资金拨付困难等问题。

2.2.2项目名称不规范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时,某些项目按资金性质“捆绑”拨付,如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下沉”、各种筛查、应急救助等经费,本级财政往往将上级的拨款文号作为预算指标项目,医院在资金使用中常常会碰到操作困难与拨付错误的情况。

2.2.3项目资金拨付滞后目前财政专项资金拨付采用编制年初部门预算和日常追加两种方式,日常追加又分财政部门主动追加与预算单位自主申请追加,非定向资金预算单位需通过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分配后才能追加预算指标。由于负责财政专项的主管部门众多、申报流程繁琐,项目申报成功后经费逐级下拨至医院的时间较长,有些项目甚至到年末或下一年度才收到拨付经费,直接影响了项目单位的积极性[2],导致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和结余资金年末结转的现象,给公立医院正常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3项目预算编制较粗糙

财政专项资金要求按需编制预算,并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拨付,避免假、大、空。由于医院某些部门人员缺乏严谨的态度,前期可行性研究走过场或出现趋利行为[3],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切实际或预算不足,使项目难以实施。

2.4绩效评价违背初衷

目前对财政专项资金都要求进行绩效评价,但实际上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十分复杂,大到几十亿元的基本建设资金,小到几百元的项目奖励资金,因此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还需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与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部分专项资金与医院业务性质无法分离,对其精确核算的难度很大。例如用于流感防治的财政专项经费,涉及采样、送检、上报等很多环节,其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公用经费都与医院业务结合在一起,人为分离难度很大。另外,某些项目如艾滋病免费检测项目,财政已有明确的补助标准,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意义不大。

3建议

3.1提高认识,明确监管职责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属于公共服务性、社会保障性资金,主要用于维护人民群众医疗需要,提高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公立医院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谋长远的高度出发,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在此基础上,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明确相关资金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资金审批拨付负责,公立医院对资金申报、使用负责,保证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3.2优化专项资金管理流程

3.2.1实行统一出口管理公立医院财政归口管理部门为财政厅社会保障处,部分专项资金拨付通过其他处室追加指标。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基层医院为了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常常像“无头苍蝇”,要面对多个职能部门,既不利于资金监管,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实行统一出口。

3.2.2建立信息查询平台财政拨付与资金申报悉悉相关,申报涉及项目名称、实施计划、评价指标、资金额度、拨付对象等,所有申请拨付流程都可以通过财政专网实现,既能方便基层医院实时查询专项资金,又能明确各拨付节点的工作进度。

3.2.3探索资金结余激励专项资金项目结束后的资金结余,按规定应返还财政,且资金结余会影响预算执行率,因此基层医院往往会用足政策,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对此,应探索更有效的资金结余激励办法,对执行较好的项目进行资金激励,鼓励基层医院少花钱、多办事。

3.3提升项目预算编制质量

3.3.1健全公立医院的预算制度随着财政管理制度的调整,公立医院要适时更新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院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预算编制自下而上层层把关,做到早规划、早启动、早上报、早下达。

3.3.2全面分析可行性要素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控制可行性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升财政专项预算数据的准确性[4],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3.3提升预算编制的能力预算编制部分涉及专业能力,医院要培养各类预算管理人才,对相关预算编制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要求申报。

3.4完善项目绩效考评体系

3.4.1实行重大项目前置鉴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评价关键在于项目计划的编制,而项目计划的编制受专业能力、重视程度和趋利性等影响,客观上存在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因此,对重大项目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前置鉴证,减少或避免出现重大偏差。

3.4.2评价项目采用分类管理不是所有财政专项资金都要求进行绩效评价,如政策性补助资金、奖励资金、考核资金等本身就是通过评价考核才会下拨,重复进行绩效评价意义不大;小额的科研资金因数量多、核算与管理难度大,在预算范围内可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后拨付,减少拨付工作量,避免年终出现大量的结余资金现象。

3.4.3理性看待项目考评结果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影响因素众多,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主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给预算单位申诉通道,避免强势行政。

参考文献

[1]杨彩虹.浅议新形势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思路和举措[J].财税审计,2020(1):136-137.

[2]林晖.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8(1):205-206.

[3]何秀玲,孔祥利.论政府的趋利行为及其规范[J].理论探讨,2011(5):36-39.

[4]郭玉芳.提升高校预算编制质量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7):13,7.

作者:吴强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