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在辽宁锦州八中,实验等初级中学进行走访时发现:初中英语课堂虽然秩序井然,教学方法得当。但是,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种焕发认知喜悦的青春活力。初级中学的学生应该是学生青春、热血的时候,可是在听了几节教学示范课后,我却感到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与压力,而不是对英语学习强烈的需求与渴望。抛开学生认知,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谈,教师的教授方法缺乏教学的互动与活力应该是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在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提出:要把课堂的生命力还给课堂,换句话说: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语言习得的愉悦过程,最起码,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负担与折磨。所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练习的热情,提高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随着“向45分钟要效率”口号的提出,我们也应该从给学生减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在海内外获得很大推广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走出教学活动的误区,特别是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全身反应法存在某种误解或者歪解。他们认为:全身反应法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等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全身反应法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缺乏对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的全面思考和认知,该教学法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全身反应法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以及空间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性活动是很难展开和进行的。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方法背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有的活动设计与安排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的评估与调整,避免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准备和计划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特点与规律的全盘考虑,才会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身反应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设施的变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点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因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给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全身反应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因多媒体的过度介入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这种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行非常好的发挥和使用,全身反应法才会真正得到贯彻与推广。

4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实例

在笔者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新课标初一第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园的单词的认知,笔者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材料。具体实施如下:在通过课前一首歌热身过后,笔者打开已经准备好的动物的音频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比如,猫,狗,鸡,鸭,鹅,狮子,猴子,老虎,大象等等。学生通过动物的声音来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对于动物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把各个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一一匹配,并引导学生进行听词与辨音的认知。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知后,学生对于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了一定基础的信息加工。为了帮其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也非常顺利的实现和完成了。

三、结语

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感官刺激和联系来实现认知的强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练习和实践中可以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的意志品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全身反应法的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特别是艺术类活到的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以及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与概念时,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效果。

作者:王争 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