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东方医学范文

东方医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东方医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东方医学

第1篇:东方医学范文

1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01年成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目前承担着来自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各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理论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轮转带教任务.目前,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600余名.医院成立教学办公室作为专职的教学管理机构.

1.1需求及其难点分析

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有以下需求:①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流程行为进行跟踪管理;②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并进行量化评估,实现教学管理任务过程的可视化;③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效率,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不增加人力资源;④建立临床教学管理相关数据的科学性管理体制,挖掘临床教学管理的数据价值.该系统在信息化改造方面有以下难点:①临床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课时数多,排课难度和工作量大.近年来,东方医院的教学业务范围扩展迅速,接收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多个专业的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且长、短期实习的留学生众多.其临床教学系统的课程复杂,涉及学科多,课程类型复杂,包括理论教学、见习、PBL授课、CBL授课、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训练等,课时数庞大,每年完成56门课程授课,总学时达3000以上,人工排课效率低且易出错.②各专业实习轮转和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管理难度大.该院实习生来自多所医学院校,专业多、人数多,实纲和实习进度不统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学生需要进行内、外、妇、儿多个科室轮转实习,且各个院校进出实习日期不一致,实习轮转计划和实践课程制定须在符合实纲的基础上,兼顾多个教研室实习人数的均衡性.③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需求.医学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是教育转型实践的新探索.在信息化助力下,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数据统计图表,形成多维度成长档案,包括过程记录、师生互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考核、技能操作等方面,学生的成长不再是枯燥的分数,而是全面成长的轨迹.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使教师因材施教更加科学.④智能化教研室及教师绩效管理需求.通过教学轨迹跟踪,系统即时动态生成教研室及教师的教学绩效.通过数据的专业解析和深层挖掘可以找到各个教研室及教育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对已经发现的一些教育问题,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症结.

1.2该方案微服务架构的特征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以及综合评定各种微服务技术方案的具体特点,结合用户需求,我们选择了基于Docker容器技术的Kubernetes微服务框架,通过利用Kubernetes等技术将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跨主机编排在一起,实现弹性、易扩展的架构,从而轻松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Docker容器是资源分割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并封装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它是一个跨平台、可移植并且简单易用的容器解决方案,可在容器内部快速自动化地部署应用,并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为容器提供资源隔离与安全保障.首先,该系统架构设计了能力支撑微服务层,包括三方面:人脸识别微服务、图像转换微服务和消息通知微服务.其次,在能力微服务层上面构建了应用微服务层,包括学籍管理微服务、考勤管理微服务、课程管理微服务、实习轮转微服务、教学互动微服务,以及数据分析微服务.第三,该架构的最顶层是客户端层,支持PCWeb浏览器、移动端浏览器、手机微信客户端、手机APP这4种直接访问方式,客户端层通过http、websocket、noGtification这3种轻量级通信协议与应用微服务层相联并获取所需数据.另外,该系统架构还设计了数据库微服务,包括教师数据库、学生数据库、考勤数据库、教学数据库4个数据库,共同为该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库服务.

2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

2.1主要功能

该系统有六大功能: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课程管理、实习轮转、教学互动、数据分析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如下:高效化:提供考勤、轮转、评价、考核等功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专业化:遵循顶层设计、分级管理、过程管理的原则,紧扣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统一管理教学培训数据,使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实现了医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完善了教学工作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挖掘出了医学教育环节中的数据价值.采用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上层应用开发,并进行个性化应用及需求的弹性扩展与开发,该系统有以下创新点:①引入“睿眼”人脸识别引擎,成功实现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大数据分析及能力,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③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构建分布式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种数据文件的共享.

2.2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是该系统主要创新点之一.为解决考勤问题,在能力微服务层引入了人脸识别微服务.通过1080P高清网络摄像头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睿眼”人脸识别引擎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率高达99.83%,有效提高了课程考勤的效率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RTSP视频流.摄像头对着闸机持续进行视频流拍摄,所生成的RTSP视频流经局域网传输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a:定时抓取图像.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从RTSP视频流中定时抓取图像,发送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b:视频图形数据.在执行步骤2a的同时,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还将视频经局域网发送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管理员用户进行随时查看.步骤3:检测人脸.采用“睿眼”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负责从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所传送来的图像中检测人脸信息.步骤4:通知检测到人脸.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一旦检测到人脸信息就立即将该消息传给WebScGoket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WebScketo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会通过WebScketo接口将该消息立即传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提醒管理员用户及时查看.步骤5:人脸识别请求.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向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发出人脸识别请求.步骤6:人脸识别结果.采用“睿眼”人脸识别引擎,对数据库中原有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考勤人员实时查看.

2.3应用效果

该系统在东方医院的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明显:①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系统的应用真正帮助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务事项中解脱出来,缩短了排课、整理数据等时间,能够一键生成学科、科室、教师、学生的过程化管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高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管理的方式落后、事务繁杂且易出错等问题,进而真正达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智慧化.②网络化系统是临床教师教学的有力保障:通过系统,教师能够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教学、实习进度,并收到系统的定时提醒,不仅促进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个性化成长轨迹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③个性化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可随时通过系统在手机上查询学习、实习进度,在课堂、实习之外与教师进行互动、反馈,通过个人成长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与计划,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归属感,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结论

利用微服务架构所具有的小型化、自治性、轻量级通信、技术中立、灵活部署等特点,也利用容器技术的优点,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以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的各项功能,还具有部署灵活、管理简便、容易维护和扩展等优点.另外,在教学数据的可视化方面进步明显,用户体验优异.总之,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综合性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难点,而且性价比很高、智能化突出,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丽云,杨新章,何震苇,等.运营商业务平台微服务化方案[J].电信科学,2018,34(11):166G174

[2]王子勇,王焘,张文博,等.一种基于执行轨迹监测的微服务故障诊断方法[J].软件学报,2017,28(6):1435G1454

第2篇:东方医学范文

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继承和恢复的条件,由官从医、由儒从医者更加数不胜数。在古代,具备了传统文化知识背景时,学习中医会较为容易,并且中医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医学融汇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不论是理论根基还是思维方法,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天然浑成的效果,医学中例如五行、气、阴阳等均由传统文化中来,所有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通过传统文化的不同范畴作为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我国传统文化,就不会有当前形态的中医理论。要从源头上解决中医传承、发展、振兴的问题,主要是真正解决中医本质、传统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文化地位、恢复中医总体思维形式,在中医界构成了统一认识以及相同的发展动向。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医文化研究成为了中医继承、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强化中医药学科学以及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乃至中医药理知识的教育。

二、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1、基础教育忽略传统文化素养

职业高中的中医教育对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方面较为匮乏,这个基础如果不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李建伟山西省原平市职业学校摘要:职业高中对学生进行中医方面的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可以掌握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技术的专业型人才。面对学生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将来要服务的人员的文化素养以及所掌握的内容构成的反差使得我们只能够将中医教育放在当前科学文化的氛围中进行分析,找到当前中医教育事业的问题所在,探寻提升我国中医教育质量的方法。关键词:中医教育素养教育质量牢固就会令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较为坎坷。当今学校过于重视理科和英语的学习,而往往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给予重视。而对于学习语文,也仅仅是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并非真正将文化渗透到学生内心。

2、中医教学中西结合的现实形式

中医学当前的教学形式属于将中西文化乃至医学理论共同传授的过程,这也令中医教学的过程较为独特。中医学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的科目,隶属于东方文化。中医学校的教学过程通过中医专业知识为核心,倾向于东方文化,可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良好的适应当前医疗保健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会在教学当中设置较多的基础学科以及和西医有关的学科,学生在入学时通常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基础了解,所以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会更为迅速。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理念就会相对陌生。对于当前科学和西医学来讲,中医理论的学习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许多学生觉得就是在看“天书”。

3、中医学生的无措与迷茫

当前很多中医学校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会扩大招生的数量。步入中医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三种:第一种属于立志于学习中医的学生;第二种属于家长希望子女的未来能够在医学方面做出成绩;第三种是没有自信能够顺利升上普通高中而报考了职业高中。而大部分学生的报考都过于盲从。中医学是一项十分深奥的医学,它同当前具有较大的差距。可是就算对于那些对报考中医学校十分热衷的学生来讲,只要当他们接触了中医学科中五行、阴阳、经络等相对抽象的概念时,都会无法轻易领会其中的含义。并且,当前媒体都会用较大的版面对科技方面的成果进行大量报道,而却极少会关注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抛弃中医是伪科学的想法,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对中医药知识体系培训之前应当强化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的培训,让学生在真正接触中医之前,应当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补充,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中医药典故、中西医文化对比等相关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医、接纳中医、还可以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对中医文化的认同与兴趣。

2、优化中医课程,突出中医特征,兼顾西医知识

当前中医教育在设置课程方面过于模仿西医课程。所以,目前中医教学应当强化学生学习中医的力度,在进行课堂设置时应当遵从中医自身的规律以及理论体系,不可以兼顾所有而忽略中医的特色,多设置有关传统中医的课程,尤其传授有关中医方面的良好经验。

3、保持适度规模,增加师承教育的力度

从古代开始,传统中医的诊疗传承就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对这种方式给予重视。因此,当前很多中医学校都已经开始引进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要不断加强此种教育方式的力度,并探寻出新的方法,不断提高中医学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第3篇:东方医学范文

人类的认识从实践来,再到实践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自从20世纪初“科学”一词传入中国,我们对“科学”的推崇已达到迷信的程度,而中医所受到的伤害最为深重。科学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绝对真理,不能把“科学”当成一种宗教来崇拜。农药滴滴涕的发明曾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因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被禁止生产;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了7000多种化学药品,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有6000种被淘汰了。这些被淘汰的化学药品,哪一个不是当初的科学成果呢?如果科学是正确、先进的代名词,甚至可以等同于真理,那科学怎么还需要发展?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不同的文化能孕育不同的科学,只有从文化的意义上理解科学,科学才能呈现其真正的本质和完整的方面。我们承认文化是多元而多样的,那么,科学是否就一定是一元而一模一样的呢?“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谁又能肯定彼此的优劣呢?中国人几千年前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孕育了“非科学”的“非二元论的太极思维”。这种阴阳合而为一的“太极思维”与西方是非明辨的二元思维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早在西周末年,著名思想家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观点。完全忽略了世界只有在多元的争鸣竞争中才能健康发展的事实,追求单一的、纯粹的某一体系都会导致“同则不继”[1]。

中西方文化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明模式和人格结构基础上,这种文化差异对于思考顺序、判断模式、发问模式以及思维过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医和西医是从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体系,二者在自然观、生命观、方法论、理论框架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存在着深刻的差异。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现代医学”的巨大价值,但我们也不能认同“现代医学”是人类医学唯一模式的观点。一种基于整体的、感觉的、自然的、感情的、人文的、非还原式的医学模式,对具有越来越高健康和生活追求的人类来说,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福泽[2]。

中医的科学性剖析

中西医学的科学性比较。科学是不断进步的,不能认为现在的科学就是永恒的真理。真理只有一个,但认识真理的方法却不只一个。西方科学不是学术的唯一途径,东方医学自有其立脚点。为什么中医能够在千万次打击之下仍然不倒?因为中医是科学,科学不可能被伪科学打倒。其实中医药有其潜在的科学结构和科学原理,只是我们还没有弄明白其结构和原理的真相。人类的认识运动永远是不断地发现相对真理、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的永无穷尽的过程,决不能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今天科学还未能阐明便否认其存在或目之为荒诞。历史证明一切科学都是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发展过程[3]。衡量一个事物、一个学科、一种技术是否具有科学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更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的事物。事物的科学性是相对的,现代的许多理论、学说和技术在现时是科学的,到一百年之后就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了;古代的许多理论和技术虽然不具备现代科学的标准,但是在当时却具有极大的科学性[4]。西医是微观科学,从细胞到亚细胞、大分子……越来越细。中医学的理论恰好与之相反,是宏观医学,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去研究。西医能治好病人,中医也能治好病人。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在西方的科学标准下来评判中医的科学性。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他是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然之别啊。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是两回事”[5]。

中医科学性的本质特点。中国人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是不应该有文化自卑感的。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中国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后了,但这是社会的落后、管理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我们需要回归中医,需要复根,需要养我浩然之气。人文崇尚自然,科学改变自然。科学讲求清晰,人文推崇模糊。是清晰还是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许多情况下,越清晰反而越失真。中医来自于自然并产生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土壤中,其思维方式、表达方法都受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例如其阴阳学说看起来模糊,其实模糊之中有清晰,中药的采收、加工炮制就很清晰,中医的许多描述也都是清晰的。中医所强调的内容其实并不难理解,也并不玄虚,就是人是自然的产物,是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的有机整体,其生存也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中医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激发你自身的潜能,恢复自身内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平衡,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不可否认,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中药中有些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内容,但中药这个庞大家族中的大部分还是经历了一代代的治疗实践被证明有效的。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之中,药、毒不分,药就是毒,毒就是偏性。医生用药之偏性来纠正、弥补病人的偏性,以达到平衡,恢复健康。正因为中医心里常存有“毒”的观念,才特别讲究地道药材、讲究配伍、讲求炮制、讲求辨证论治、讲求治与养结合。因此能够变毒为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6]。中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其中一些糟粕的东西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断被扬弃,而经过时间的检验,留存下来的大部分内容是可以信赖的。

用现代科技诠释中医的科学性

第4篇:东方医学范文

培养出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研究生就要提升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养,研究生英语课堂也应注重在课堂里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在英语课堂中注重教材,立足教材,开发教材,深挖教材,从而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养。笔者以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以桂林医学院研究生英语课堂案例为支撑材料,分析了研究生英语课堂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研究生英语课堂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教学问题

1.1人文素养教育目标不明确

英语教师对医学人文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不清楚,培养定位不准确,导致了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生硬苍白的说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很难发生情感上的共鸣,无法培养医学生发自内心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教育目标模糊,英语教师将医学人文和英语课程融合时感到困难重重。

1.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现在的研究生英语课堂的授课模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1],教师按照规定的教材按部就班,讲解文章大意、中心思想、分析段落大意,再讲解单词或短语的意思,进行单词、句型的操练。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了学生学到的内容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被阻碍,英语课堂与人文素养培养相分离。在教学内容上,研究生英语课堂偏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当前桂林医学院研究生英语课程是由大学外语部的英语教师担任,这些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缺乏医学背景,并且大多数教师缺乏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想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人文教育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有些医学专业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未受过培训[2],导致英语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没有保障。

1.3教师欠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注重英语知识点的传授,课堂上大多数时间用在讨论文章翻译、字词句的用法、句型操练等,很多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挖掘教材以促进医学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能力。教师具有人文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2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变革,社会对医疗工作者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医学生,除了学到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个人品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道主义观、医学伦理观,懂得尊重患者,善于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医学事业。面对新时代,有学者认为医科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定位为培养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两方面[3]。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不仅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医患关系和自身成长的需要[4]。桂林医学院研究生英语学时所占比重大,研究生英语课总学时为150学时,在各个学科中学时数排第二,所以能否在研究生英语课堂上很好地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研究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研究生英语课堂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与实施

桂林医学院的办学理念为“医学与人文融通、认知与应用合一、德行与术业并重、求实与致远共举”。桂医注重将办学理念纳入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积极落实办学理念,明确医学人文素质的6个培养目标,其分别为:①生命观和健康观教育。②人道主义观。③医学伦理观。④尊重患者权益。⑤交流沟通能力。⑥依法行医。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将这些目标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培养了人文素养。笔者通过探索发现,要将研究生英语课堂和研究生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可以尝试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分为内文本分析和外文本分析。笔者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5TextA:GracefulHands的文章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养。

3.1内文本分析

分析英语语言,培养医学人文素养。通过分析作者(医护人员)对患者前后态度的变化,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并且讨论作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尊重患者和医学伦理的道德观,引发学生对尊重患者权利和医学伦理道德观等人文精神进行思考。文中值得深挖并用于培养人文精神的语言点如下。首先,对标题GracefulHands,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标题中“graceful”一词。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给出中文意思,graceful的意思是“优雅”,但仅知道中文意思还不够。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选其他词,比如beautiful?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带着疑惑去阅读文章,将会兴趣盎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第八段Slowly,stillholdingherhand,IbecomeawarethatIdonotmindthisemotionalbattle,thatinfact,itwasaprivilegeshehasallowedme,andIwoulddoitagain,gladly.在这里可以很好地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进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健康观和医学伦理观。这句话用了privilege和gladly,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把与克拉克夫人相处的最后时光称为一种“荣幸(privilege)”,并且乐意再经历一次?这是由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西方人与东方人生死观的差异,西方人认为生死是全能的上帝安排的,所以是神圣和庄严的,而东方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把“生”摆在一切之上。通过解析这句话,引导学生关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健康观和医学伦理观。

3.2外文本分析

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渗透人文教育。上文的分析是基于语言,立足教材,接下来的分析就是走出教材,深挖教材隐含的人文内涵。3.2.1多向思维在文章第8段,教师与学生探讨了东方人与西方人生死观的文化差异,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对比东西方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比如爱情观、家庭观、教育观等等,可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报告或作文的形式呈现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的人文情怀。3.2.2逆向思维大多数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会顺着作者的思路看下去,可能不会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在克拉克夫人临终之际她的家人不陪在她的身边,即使克拉克夫人不想让他们看到亲人离世的一幕,他们是否也应该在病房外等候?原文中第6段描述“thenIseethatthereareneitherflowers,norpicturesofrainbowsandbutterfliesdrawnbychildren,norcards”,这样的举动是否过于冷漠?你是否同意西方的家庭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人道主义观和尊重患者的意识。以前分析课文主要围绕Whatdoesthewordmea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和Whatistheparagraphabout?(这一段是什么意思?),但是作为研究生应该有较高层次的阅读要求,不仅要掌握作者说了什么,而且要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如果能够带领学生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心态、写作意图,进行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那么英语课堂便能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并最终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5]。目前医学院校比较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医学类课程,英语课程也可以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研究生的英语课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长期以来,在英语课堂上更加关注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研究生英语课不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一门人文课程,可以通过深挖教材,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地分析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实现医学人文精神与英语课程的良好融合。

参考文献:

[1]唐崇文,唐志远,迟洪华.促进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6):83-86.

[2]韩萍.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2):22-25.

[3]陈泽璇,陈文宜.医科院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探索[J].南方医学教育,2016(3):56-59.

[4]徐茜.创新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培育机制的思考———基于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现象调查[J].西北医学教育,2013(1):71-76.

第5篇:东方医学范文

根据美国膳食补充健康和教育法案,中医药被限定在膳食补充剂的范畴。根据这项法案,生产商不能声明某种膳食补充剂能够治疗某种疾病,只是说通过科学研究,对身体的某些结构或器官有改善和保健作用。这种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而相关专家认为中医药作为膳食补充剂更易进入美国市场。总之,中医要想以药品的身份进驻美国看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

针灸作为最早被美国人承认并接受的中医疗法,它的独特魅力和神奇的功效一直在美国得到关注,并持续升温。21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背景针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广泛应用的医疗方法。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1971年,当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写了有关中国针刺麻醉的报导后,针灸在美国变得广为人知。除了开始主要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等,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癌症、血液病、哮喘等等。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十种。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十几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人举办。学院在校生最多达500多人,最少仅几十人,学生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非华裔。22针灸在美国的立法情况针灸的立法在美国历经了探索期、立法规范前期,完善立法期3个阶段。

1)探索期:该期是以富兰克林•贝奇(FranklinBache)1826年发表的第一篇针灸临床报道环球中医药为标志的。该文的作者亦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的曾外孙。他在当时著名的《北美医学和外科杂志》(《NorthAmericanMedicalandSurgicalJournal》)上首次报道了针灸对腰背痛和其他关节痛的疗效观察。

2)立法规范前期: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随行记者詹姆斯•雷斯顿(JamesReston,普利兹奖获得者)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新闻,阐述了他在中国体验针灸治疗的亲身经历,医生用针灸缓解了他的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和其他症状。从此,掀起了一股美国的针灸热。

3)完善立法期: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针灸的相关组织相继成立,包括中医公会(AAAOM)。另外具有代表的组织有:成立于1982年的针灸与东方医学大学理事会(CCAOM)和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ACAOM)。这些组织保障了针灸在美国的立法、教育及针灸师的权利。目前,无论是从针灸医师的人数,开设针灸科的医院、诊所,还是就诊的人数来看,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持续加快。

3中医药在美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展望美好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近几年来的文献报道来看,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以教育为先导,开拓中医之路。当今美国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及其主要的4种教育形式,分别为中医学院教育、医学院内的中医教育、西医师的中医继续教育课程、NIH中医博士后教育。美国现有60余所中医药、针灸学校和学院,可以颁发中医证书。这就为中医培养人才,拓展中医之路打下了基础。但随之也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材质量问题等等。

第二,以研发为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中药的疗效毋庸置疑,但如何打入美国市场仍需狠下功夫。美国国家中心业已资助了几十项中医中药的研究课题,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日本、韩国等都在中药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联合跨国企业、公司拓展中草药市场。作为拥有得天独厚条件的我们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住机会,将纯天然绿色的中药材带入美国市场,甚至是世界市场。

第三,以沟通为桥梁,搭建合作平台。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理事长李永明博士说,中医学包含了许多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因此中医西进很容易引起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比如,语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许多中医使用的语言,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多数中国人都觉得高深莫测。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甚至主动了解中医中药,预示着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我们可采取很多合作方式:构建国际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开展中医药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