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探析

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探析

摘要:“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客户端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那么,在融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应该怎样创新呢?

关键词:融媒体;语境;电视新闻

首先,要有模式的创新。一直以来,我们固化的思维就是报纸、电视、广播各自为政,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做媒体人的时候,报纸、广播、电视这传统媒体的三驾马车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大幅下滑,广告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如果再走老路,明显已经不可取,怎么办?融媒体应运而生了。就拿湖州广播电视总台来说,几年前融合“声屏报网端”五大资源,成立了融媒体中央厨房,新闻资源统一采集,各平台各取所需,这样既节省运行成本,又提高了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融合发展的目的。所以说,传统媒体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唯有打破传统固化的思维,通过模式的创新来寻求合作,通过合作来扬长避短。其次,要有形式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其实包含内在形式的创新和外在形式的创新。所谓内在形式的形式,就是内容表现的方式创新,我们常说的“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就是内在形式创新的最高境界;而外在形式的创新,顾名思义就是直观的表现形式的创新。

1内在形式的创新

新闻报道年年做,大同小异的题材如何才能年年如新,关键是每一篇报道都要根据内容和观众的视觉需求而有所创新。那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就是要做精时政新闻,做强主题报道,做活民生新闻。

1.1做精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一般指以领导活动、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报道,现在往往这样的报道枯燥乏味,但从当前的现状来说,要一下子改过来也的确很难,所以,我们也只能从一般的会议报道入手去改良,一般做简讯处理,不超过20秒时间,而对于一些既有领导参加,会上又有新鲜内容的,就拿最近湖州召开的一个有关禁燃烟花爆竹的会议来说,观众最关心的是今年到底会不会开禁,什么时候开禁,哪些区域禁放,所以报道的内容就该关注这些内容,观众自然爱看。

1.2做强主题报道

主题报道是主题先行的报道形式,要做好主题报道,首先你要细细地去研究每一次重大会议的报告和相关的文件,并从中提炼出一些重大主题,同时,还要寻找符合主题的人和故事,用什么方式去展现这些人和故事。这几步走完,就算是策划完成了。有了主题,接下来怎么做?那就要看记者的能力了,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而我认为首先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新闻要突出主体,让人容易记住。而要吸引受众的眼球,就必须从受众日常生活中能感受的或者能亲眼看到的方面入手,这样的报道受众才能感同身受,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如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四川苍溪:适应市场需求换来大市场》,讲述了四川苍溪的一个小山村如何让自己的猕猴桃抢占国际大市场的故事,阐明的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主题。其次要举重若轻、动静结合。大家都知道,做主题报道就像是“背着石头过河”,新闻记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受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编辑有“举重若轻”的本领,使枯燥干涩的新闻生动化、立体化,充分体现主题报道的贴近性和服务性。第三是主题先行,观点给力。主题报道顾名思义就是主题先行的报道,既然报道的基调都已经确定,那能够吸引人看下去,只有你通过事实陈述的观点,有句话叫“事实来自现场,观点产生力量”。当然记者的观点可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从深入采访中总结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观点才更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如《浙江新闻联播》的系列报道《6000亿温州民资投向调查》,通过记者多角度、多领域的采访,展现了大量有关温州民资投向的调查事实,最终发出了“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效联动,让民间资本在实体经济里赚钱”的观点。也恰恰就是这句话引起了省主要领导的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开启了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1.3做活民生新闻

其实民生新闻本身就比较鲜活,内容上丰富多样,但是报道的方向、重点需要有些调整,记得南京电视台当时推出一档叫《南京零距离》的民生新闻,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于是,各地一哄而上,每家电视台都办起了民生栏目,抓住观众的掠奇心理,各种新奇古怪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人就用“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一地鸡毛”“鸡犬不宁”等词汇来形容当时民生新闻的境况,业界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口诛笔伐。其实,民生新闻包括大民生和小民生,而作为主流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大民生,也就是百姓的酸甜苦辣,政府的民生扶持等,但怎么把它做得鲜活生动,这就需要记者深入基层,去听取民意、去感知冷暖。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有深度和温度。

2外在形式的创新

电视新闻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这档节目的风格所在。我想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新闻是死气沉沉、四平八稳的,期待的一定是意想不到的惊奇,用我们的行话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更是为我们创新电视新闻的外在形式带来了无限可能。

2.1手机自拍式

众所周知,现在流行的网络直播,只要好玩、有趣,就会吸引无数的粉丝。电视新闻报道也未尝不可,一台手机、一根自拍杆,照样可以拍出精彩和惊喜。像央视今年推出的《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在哪里》,以及浙江卫视推出的《我要上联播》等报道,都是以手机自拍的方式来展现,仿佛是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在向你述说身边的变化,讲述自己的幸福生活,颇具亲和力。而这些报道,大多数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征集的,基本上都是网民自拍后向媒体投稿,这样的新闻来源多,渠道广,所以被主流媒体大量采用。

2.2海采式

所谓海采,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海量的采访,然后选取其中最真实的场景和回复汇编而成。由于这些报道采用聊天式的采访,被采访者都是真情流露,所以很有亲和力和贴近性。海采报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央视《新闻联播》在2012年国庆期间推出的《你幸福吗?》,其中,有一段对话:“你幸福吗?”,“我姓曾。”也就是这一问一答,彻底颠覆了《新闻联播》在老百姓心目中那“一板一眼,死气沉沉”的形象,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之后,海采报道被央视经常采用,比如《谁不说俺家乡好》《什么是家风家训》等,而各地电视台也正效仿采用这一亲和力极强的报道模式。

2.3微电影式

微电影其实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既要满足好看、新颖的要求,又要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收视习惯。那么,我们在拍摄新闻人物、新闻故事时,完全可以借鉴微电影的拍摄手法,通过后期精良的制作,来满足观众对画质、故事性的更高要求。前,浙江卫视与湖州电视台联手打造的《喜迎•城市面孔:湖州——生态先行点绿成金》就是采用微电影的拍摄手法,通过3个普通人的故事来展现湖州人敢为人先、点绿成金的精神和气质,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林.在“一张白纸”上作出一幅生动的“全媒体画卷”——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报道实践探析[J].采写编,2017(4):10-12.

[2]胡春兴.融媒体时代地市级台发展对策探究[J].采写编,2017(4):12-13.

[3]洪晓薇.特色、互动:融媒体时代广电新闻运作新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6):121-124.

作者:陶伟峰 单位:湖州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