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力企业海外业务绿色转型实践

电力企业海外业务绿色转型实践

摘要:我国电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为当地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新形势,电力企业应从技术标准、自主研发、风险防控和竞争协调等方面着手,提升国际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力绿色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清洁能源;绿色转型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国际能源署(IEA)的《2019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电力需求强劲,2018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3.7%,为近20年来的较高增速;而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增长约占全球碳排放增长的50%。因此,如何在减少电力产业碳排放的同时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将是未来20年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

基本情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决策部署的加快实施,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旺盛需求与我国推动优质产能国际合作的发展愿景高度契合,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电力企业“走出去”整体情况近年来,以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和国家能源集团等中央企业为代表的我国电力企业积极拓展电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海外市场,在清洁能源领域国际产能合作上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见表)。从资产类型来看,电力企业海外投资以清洁能源为主,其中水电项目占比最高,截至2018年底,水电项目占比约为28%;然后是风电、电网和火电项目。从区域布局来看,电力企业在亚洲的投资项目最多,截至2018年底,亚洲投资项目占比约为46%,其次分别是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见图1、图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

2.实践案例(1)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巴西美丽山水电项目,带动巴西清洁能源利用。2017年12月,我国首个海外特高压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一期项目比协议工期提前两个月建成投运,创造了巴西输电工程建设的历史记录,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2017年9月,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获得施工许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这条贯穿巴西南北大陆的“电力高速公路”,输送距离超过2500公里,将美丽山水电站超过1/3的电能输送至巴西东南部的负荷中心,解决了巴西北部亚马逊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难以远距离送出和消纳的难题,满足了2200万人口的年用电需求,同时显著增强了巴西国家骨干电网架构,提高了巴西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巴西美丽山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输出我国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而且促进了巴西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2)中国华能集团收购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优化柬埔寨能源结构。2018年10月,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投资开发的柬埔寨境内最大水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8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2018年12月,桑河二级电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桑河二级水电站是柬埔寨能源建设的重点项目,是我国电力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开发建设的“窗口工程”。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9.7亿千瓦时,极大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不足的现状,扭转了柬埔寨严重依靠国外进口电力的局面,并带动周边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柬埔寨能源结构、加快湄公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促进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海外公司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业务新业态发展。2018年6月4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国家电投”)澳大利亚亚洛克风电场全部12台风机正式投产发电,总装机2.87万千瓦时,年预计发电量8670万千瓦时。该项目是国家电投海外公司在境外首个自行建设施工并投产的绿地项目。国家电投海外公司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存量电站运营、零售业务、电力储能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当前主要工作,推动境外业务由单一可再生能源发电向发电售电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商等新业态转型。

发展建议

1.提升清洁能源技术和国际标准规范输出能力目前我国在国际电力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不足,而各国标准多样化也给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增加了难度。以水电为例,我国水电产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但在国际市场尚未实现较大范围的接受和应用,中国水电技术标准的国际认知度仍然偏弱,制约了水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与欧洲国家等传统清洁能源领域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以及发展中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激增,我国电力企业参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这不仅能为我国电力企业注入更加绿色低碳的发展动力,同时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和标准的输出,增强我国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治理能力。我国企业一方面在对外谈判中,要针对具备标准输出条件的对外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强化标准输出、标准互认和标准共建等核心内容,努力将我国清洁能源的技术标准纳入东道国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合作,参与组建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推动我国清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争取拥有更多的国际清洁能源技术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

2.加强清洁能源发电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由于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起步较晚,电力企业在清洁能源发电领域更多呈现出“跟随”的特征。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我国电力企业逐渐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应用规范,并逐渐提高主动性。目前,我国电力产业链已经基本实现自主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步成熟。但在少量高端产品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改变,限制了电力企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开展。如在风电领域,我国风电行业设计和制造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在大型风力发电、海上机型、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大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方面仍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电力企业要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系统安全、新能源发电技术、先进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转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能源发电机组技术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绿色、低碳的全产业链技术竞争优势。

3.强化境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项目运营和风险防范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相对较短,国际投资经验略显不足,对产业环境、环保法规和风俗习惯等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度掌握,按照国际规则以市场化方式获取资源的能力不强。如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投资面临主权信用风险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项目周期长,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等面临较大挑战。部分企业还存在境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加强企业清洁能源项目的海外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国际清洁能源业务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坚持问题与风险导向,通过编制国际清洁能源业务风险控制手册、国别风险报告、环保风险评价标准等多种手段,建立风险辨识和评估标准以及风险数据库,完善风险预案,提高企业辨识、评估及应对风险能力。三是加强清洁能源领域专业化风控团队建设工作,引入风险控制专用技术、工具和分析方法,持续增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四是在运营和管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清洁能源项目时,应坚持长远发展和互利共赢原则,实施本土化运营,获得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4.建立竞争协调机制,提升电力企业绿色发展的国际形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电力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部分企业之间内部恶性竞争问题凸显,甚至在有些项目招标时大部分参与者均为我国电力企业,出现相互抬价的现象,导致海外清洁能源项目出现“中国溢价”,影响了我国企业形象和利益。因此,需要加强我国电力企业海外业务的竞争协调,引导企业协同有序推进海外电力投资。在国家层面,优化海外竞争协调机制,构建海外竞争协调平台,加强对电力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指导,规避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恶性竞争,共同维护好我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品牌形象。在行业层面,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上下游合作”等方式,按照市场规律整合行业优质资源,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在企业层面,杜绝集团内部下属公司之间的海外恶性竞争,加强第三方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依托海外项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公平竞争、绿色发展的国际形象。

作者:阮文婧 高国伟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