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材知识综合性强、涉及面较广泛,且需要学生记忆的概念知识繁杂,导致学生难以熟练地掌握地理术语以及地理名词,地理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概念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课程中概念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地理概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疏忽和缺失,导致学生没有重视对地理概念的学习,进而难以熟练掌握地理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因此,教师应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应用概念教学,明确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通过图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了解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切实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明确概念教学地位,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化

概念教学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本质、规律的基础[1]。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和了解地理概念问题,并能够分析和推理地理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和地理思维。在常规性课堂上,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概念教学的开展,学生无法掌握一定的概念基础,之后的地理习题训练自然也流于形式化,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知识本质的领悟是无法离开概念教学的,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基础体系。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辨地形、地貌和地质三者的异同点,由于这三种概念相近,名词相似,学生容易对此产生混淆并难以掌握其本质,导致无法挖掘和把握课文素材。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地理概念的教学,并通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地理思维和初级能力,为日后的地理课堂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概念学习的过程也是促使其掌握地理本质的关键和起点,从而使学生明白地理概念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最终真正地提高地理概念教学的效率。

二、引用图示法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化

图示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绘图为主,结合教师的口头讲述与图形板书,为学生教授地理理论,揭示出一定的地理本质以及发展规律[2]。在实际课堂上有效地应用图示教学法,可以促使课堂内容在贴合学生个性发展及兴趣爱好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活跃度,并将抽象化的地理现象和概念以简单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以图形、图像和图表为核心,保证地理课堂内容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图示设计要贴合学生思维,要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区域》一课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类型,并明确各个区域的特征。然后,教师应运用图示法为其展示不同区域的具体外形、外貌,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具有的一般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一定的图片,如各地区降水量的差异图示、蒸发量的差异图示、干湿地区划分图示等,进而教授其区域的划分指标,即单一指标为热量带和干湿区,综合指标为东亚文化区,自然要素为中国三大自然区,人文要素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最后,引导学生明确区域划分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并明确因地制宜原则,以对区域进行开发以及利用。

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地理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学生初步构建出一个地理理论体系[3]。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将已掌握的概念与理论知识学习联系起来,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和积累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现象及本质,认识到地理学习价值和深入掌握地理概念,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初步构建出地理理论知识系统。同时,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课程设计也贴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心理特点,能为概念掌握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汉语方言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方言的了解程度,首先为学生展示中国汉语方言区的分布图,在分布图中对北方方言、闽方方言、客家方言、粤区方言等进行划分,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方言区的划分是哪种指标,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是按什么要素进行划分的,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素?方言区的划分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从而引出此课的重点内容,也就是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南方地区的地形。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并得出以下答案: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了面积大、分布广的北方方言地区;而南方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大部分的山地和丘陵将长江以南地区分割成相对独立和封闭的一个个地理单元,进而形成了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地区。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化

正确地理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与主动的观察探究以及教师正确的归纳总结等过程方能实现。由此,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对比、自主思考交流,使之形成带有自身主观认知的地理概念。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此课的学习目标,即知道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地理环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过程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能够说明某地理元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教师应结合多媒体为课堂增添一定的生机与活力,如在此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为学生展示生物、水文、地貌、气候、土壤元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作用,并布置相关的训练习题促使学生落实地理概念的学习。最后,教师应为学生展示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能量交换关系图,引导其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通过课堂问题使学生明确以下结论: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与环境总体的协调和一致、环境组成部分之间的互相约束作用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一个区域的小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概念教学的应用策略,并在分析地理问题时以概念为基础,在学生正确掌握地理概念的同时,教授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为其介绍地理事物的本质。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学习地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掌握地理理论本质。

[参考文献]

[1]葛晓雯,汪涛.高中地理非良构领域知识的教学实例探析—以地理概念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7(24):33-35.

[2]陈诗吉.学科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路径——以人教版必修1中的“太阳辐射”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3):85.

[3]郭艳芳.高中地理概念的学习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孟春雨 单位:江苏省睢宁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