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铁出口指引标识问题分析

地铁出口指引标识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铁已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地铁与公交的衔接换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对城市地铁公交衔接标识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苏州、无锡、杭州和南京等4个城市的地铁公交衔接设施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南京地铁为例提出站外地徽导向标识、出口指引性标识等方面的优化设计,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

一、地铁出口指引标识的内涵

地铁出口指引标识是指通过文字、符号、地图等形式向地铁乘客提供的信息导引标志,包括地铁车站出口编号、公交换乘信息、附近道路名称、相关建筑等车站周边信息。地铁出口指引性标识的设置需注意标识的设计形态、放置地点、材料、字体及大小、公交换乘信息等内容,重视标识在出口指引上的连贯性、内容的可用性等方面。

二、地铁出口指引标识的现状分析

1.地铁站外地徽导向标识

站外地徽导向标识被设置在地铁出入口,一般有落地式和悬挑式两种设置形态,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乘客对方向的基本辩识,方便乘客发现地铁站的具体位置,以便满足乘客在站外的定位和导向需求。(1)落地式导向标识。落地式,是指地徽导向标识直接放置在站外地面上,根据需要可以移动也可固定,落地式导向标识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结合。南京地铁站外的落地式导向标识在内容设计上包含城市地铁标志、线路名称、车站名称、出入口编号、城市地铁线路示意图以及首末班车等信息,以蓝白结合的颜色为主,独立设置,不与周边环境相冲突,整体较为清晰。不同城市地铁站外地徽导向标识的色彩和标注内容有所不同,如杭州地铁站外地徽标识的内容就更具实用性,详细标注了周边建筑及换乘公交站的方位信息,在站内客流的对外换乘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站外地徽标识换乘公交的指示作用。(2)悬挑式导向标识。悬挑式,是指地徽导向标识依靠在墙面等依附物的表面,标识悬挑或安置于依附物以外。这种以造型形态的方式来引导信息,为乘客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展现出标识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把车站进行了艺术化,具有一定醒目的定位功能,赋予乘客视觉上的亲和力。相对而言,悬挑式导向标识的独特性更能让乘客处在远距离时视觉上更加醒目,外形的个性化能起到美化地铁车站形象的作用。但对于出站乘客而言,在出站时却不能及时做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与方向的辨识。

2.典型城市地铁出口指引标识的对比分析

城市地铁出口指引性标识主要是在地铁车站具有封闭性的空间环境内,为乘客在站内的行为活动提供方向引导,以提高站内客流的流向准确性及出站流动效率。

三、地铁出口指引标识存在问题分析

1.站外地徽设置形式缺乏规范化

南京地铁站外地徽导向标识在设置形式上未能统一,且不够规范。例如,南京地铁一号线河定桥站共有3个出入口。设置在该站5号出入口处的地徽标识形式是悬挑式地徽,且设置较为简单化,而在该站1号与2号出入口处的地徽标识设置形式是落地式地徽标识,设置形式不同,乘客难以及时辨别地铁站。相比杭州、无锡以及苏州等城市地铁在出入口位置设置的地徽导向标识则是采用统一的落地式地徽,在地徽的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2.站外地徽位置不够醒目,指示性不强

地铁站外地徽导向标识的安置最好可以起到对乘客远距离的提示作用,因此地徽导向标识的位置要醒目、清晰。然而,地铁线路上的部分站点,往往受周边环境的因素的影响,使车站被遮挡,尤其是地下站,应在站外合适的位置设置相应的地徽设施,以提示乘客车站所处的方位,以便人们及时发现地铁站出入口。以河定桥地铁站和鸡鸣寺地铁站为例,河定桥站5号入口处的悬挑式地徽导向标识被设置于地下入口墙面上而不是行人途经的道路上,在一定角度上受到楼道遮挡,难以被站外的乘客发现该处的入口。此外,同为地下车站的鸡鸣寺站2号入口门亭上方设有的悬挑式地徽,在远距离上起不到实际导引的作用,使标识的指示强度明显降低,导向设施的作用减弱。

3.地铁站出口指引标识信息缺乏、陈旧

(1)地铁站出口标识信息缺乏。地铁站内的出口指引标识主要用于辅助乘客完善个人的认知地图,为换乘的乘客提供有效的寻路指引。南京地铁的出口空间标识上并未标有完善的公交换乘信息,使乘客无法获知地面公交站点的位置与公交信息,造成换乘不便,同时只有几个少数的街道与建筑被标记出来,出站信息缺乏,使乘客难以及时明确对公交的换乘选择。(2)换乘公交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南京地铁部分站点的换乘公交信息还存在更新滞后的现象,如小龙湾地铁站,在出口的空间标识上标注的换乘公交信息为区内4、119、安广线以及东旺线,但在附近公交站牌上显示的实际路线已被更换,如东旺线已被改成838路公交,其他公交运营线路为719路、808路以及829路公交,类似的情况还有南京交院站、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等站点,换乘信息的更新不及时,极易对乘客造成误导,会严重影响乘客的出行效率,降低车站的服务水平。

4.地铁公交衔接标识缺乏对细节的重视

地铁公交衔接标识在设置和使用上缺乏对细节的关注。标识设置的地点不够科学,如有些地铁广告对指引性标识造成视线的遮挡和视觉的干扰,甚至有的地方标识牌淹没在广告牌中,还有的指示性标识设置位置不合理,没有延伸到出入口处,使得乘客不能很方便地看到相应的标识信息。另外,标识导向信息不连贯、不完整,如南京地铁出入口处并未设置衔接标识设施,乘客出站后很难快速找到换乘的公交站点。

四、地铁出口指引标识的优化设计

1.规范地徽标识的设置,提高指示功能

地铁站外地徽导向标识的醒目性可以直接体现地铁站出入口的醒目程度,使站外客流在通过路面指示牌的引导后能顺利通过导向标识到达目的地。

(1)设置形式规范化。设置形式上需加以规范,对于南京地铁地徽标识的设置形式不一,主要原因是不同站点的位置布局、车站面积、车站类型以及建设新旧程度的不同导致导向标识在设置形式上存在区别,使乘客难以及时辨别地铁出入口。规范设置地徽标识的表现形式,如站外设置统一的落地式地徽,若部分车站设置的悬挑式地徽,则可在出入口位置安置立体式出口指引设施,将周边信息标示在指引标识上,成为乘客寻找车站入口的代表性导向标识。

(2)增加地徽标识的醒目性。地徽标识与路面指示牌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在夜间难以指引乘客,不能提示乘客车站位置,可通过在车站门亭上方单独安装“梅花”造型形态的标志,内置高亮度、寿命较长的LED光源照明,增加地徽标识的醒目性,以方便乘客识别车站的位置。

2.地铁站出入口指向标识的优化

以南京地铁一号线鼓楼站为例,首先,添加了具体的换乘公交站点的位置,在各个出口附近清晰标明可换乘公交站的名称及其车次信息(其中黄色部分为换乘公交站名,白色部分为换乘车次信息)。与原设计相比,使针对乘客进行换乘的引导变得更加具体化、直接化,该空间标识一般设置在闸机出口位置,方便出站乘客直观地阅读出口信息,明确寻路信息与公交换乘信息。其次,对鼓楼站的公交信息进行了归纳,并对英文字样的大小写作了改进,运用英文字体大小写会具有更高的认知度,查看起来会更加舒适,且完善了对出口周围建筑及道路信息,将公交信息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单独设立在出站信息的两侧,使乘客在各个出口处能够再次查看出口信息。

3.投入智能控制技术,增设电子导向标识

随着地铁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静态标识并不能长久满足乘客的需求。地铁的导向标识应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电子导向标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乘客的空间移动行为,使乘客获得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和行为地图。在满足大多数乘客的空间移动需求下,乘客根据标识提供的信息帮助自己完成空间活动。智能控制技术通过电子信息储备、显示等功能引入运用,可以弥补静态指引标识在信息量和灵活性方面的缺失。由动态标识来辅助静态标识,使乘客得到更多便利,提取信息更加快捷。

五、结语

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投入运营,后期新线的不断建设发展,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地铁与公交已经成为乘客出行换乘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南京地铁公交衔接标识等的对比分析,提出对南京地铁公交衔接标识优化设计的相关建议,从而更好地为南京地铁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提高南京地铁的服务质量和形象,也可以为其他城市地铁公交衔接标识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洪满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